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推荐11篇)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1

1、在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2、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负责接待好每一位办事群众,使用文明用语,做到热情、完整、细致的讲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自觉遵守社区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5、负责接待受理的登记记录,以及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6、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管护好计算机。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2

一、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对象筛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包括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康复专业人员、妇女保健专业人员、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放射专业人员、药剂专业人员、检验专业人员等。要使新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其功能设置要求, 必须设置合理的专业人才配置。转型过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人员业务能力与专业设置达不到新建机构功能的要求, 需要进行转岗培训, 这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的动因。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以维护健康为宗旨, 强调预防为主, 早期或超早期干预, 降低患病风险或及早处理现患。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形成我们的合理设置的培训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各专业应有适合社区需要的适宜技术, 需要有相应的各专业教材和实践能力培训的教材。已经出版的教材需要结合社区实际, 不断修订, 以符合社区专业设置的需要。同时还要吸引全科医师进入到教材编写队伍中去, 编写出更符合实际的教材,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

3、培训目标设定

按各个专业社区功能需要, 设定相应专业的培训目标。首先应进行管理岗位培训目标设定, 只有管理者懂得了社区卫生服务, 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才能合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其次加强培训制度、培训过程的合理设置, 培训效能才可能会更高。最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全科医学, 优先安排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培训。

4、师资的培训与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大力推进时间还较短, 但推进速度较快,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既赶不上需求的增加, 师资也难以短期达到要求。为了确保岗位培训的质量, 还应重视师资培养。

(1) 理论培训基地师资问题。很多带教师资对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点也不了解, 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不十分清楚, 照搬教材讲课, 既不生动, 也引不起学员兴趣, 更难于和实际结合, 理论教学效果首先打了折扣。学员对理论教学的满意度较低。

(2) 临床培训基地师资问题。临川培训基地多为一些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师资多为临床医师, 有丰富的专科临床教学经验, 但大部分没有经过较规范的社区卫生人员知识需求服务培训,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的工作了解很少, 仍旧以专科思维进行教学。例如全科医师培训, 有些师资不知道应该将自己本专业多少知识传授给学员, 按专科医师培训思路带教, 必然认为带教时间不够, 无法带教;或者带教时教学内容不太与社区贴近, 全科医师觉得用不上, 教师觉得学员能力不行, 出现教学矛盾。

(3) 社区培训基地师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时间较短, 培训基地师资力量较差, 有的是师资力量不足, 有的是师资能力不足, 影响培训结果。社区实践能力是关键, 人才最终要回社区, 社区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5、培训基地的建设与配置问题

全国各个省市都设立了相应的理论培训基地, 大部分是在医学类大专院校挂牌设立, 没有很系统的完全按全科医学专业或社区其它专业需要进行教学空间建设、教学设备配置, 基本能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大部分临床基地为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 科室设置与设备配置基本能满足培训教学需要。只是有些教学医院使用的设备社区根本用不上, 没有配备用于适合社区所用的临床教学设备。

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质量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

政府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机构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为社会为社区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围绕中心培养目标去做工作, 就会逐步搞好这项工作。思想上重视, 观念才容易转变。

2、注重师资培养与培训

对各类教学单位的师资要反复进行培训与培养。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去提高师资的教学能力;要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结合社区实际需要到社区了解学习;要鼓励科研与学术活动, 从更高层次上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与能力。

(1) 理论师资培养与培训。逐步引进有社区卫生工作经验的理论师资, 同时经常组织理论师资深入社区,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 更好拓宽思维领域, 提高理论教学能力。

(2) 临床基地师资培养与培训。临床师资最好定期下社区, 直接到社区工作, 了解社区需求, 同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所需知识点的总结与提炼, 以精练的语言从事培训教学, 有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培训效果。

(3) 社区实践基地师资的培训。社区实践基地师资是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关键, 要想方设法留住并培养社区实践基地人才队伍。提高他们的待遇, 给与补贴, 创造提高学习机会;争取更多地交流机会, 特别是和国外相应机构的交流。

3、重视培训过程的组织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加强协调与管理, 做好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社区实践各环节的衔接与组织, 进行培训全过程质量管理, 提高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

4、加强培训质量控制

努力研究, 逐步做到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的全面质量管理, 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质量。

总之,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是现阶段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与人才能力不足的主要途径, 虽然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 但只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与开展学术活动结合起来, 注意抓好各个环节, 才能较好的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能力, 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更好的发展需要。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 是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社区适宜卫生人才的转岗培训教育。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工作实际, 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3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职责[推荐] 篇4

一、负责社区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落实,协调片区各村队、社区各办公室按职责开展好工作,保证社区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职能的发挥;

二、不断探索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化管理机制;

三、结合实际地组织联建村队出资出劳,不断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为完善的服务平台;

四、加强与片区各党支部、友邻街道社区之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综治、宣传等方面的交流共建,构建起多方位的城乡互助机制与平台;

五、定期组织片区联建村队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通报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社区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进展和活动开展情况;

六、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社区服务中心共建理事会职责

一、定期组织片区联建村队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各级人民代表、三老人员、个体户、流动人员代表召开社区服务中心共建会议,讨论研究社区服务中心及片区各村队的建设与发展等事宜;

二、经常性组织理事会成员深入片区各村队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和片区各村队提出合理化指导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服务中心和各村队为农服务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三、监督、指导、协助社区工作站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共同研究处理片区群众信访案件、民间各类纠纷,确保片区的和谐与稳定;

四、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片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与统筹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五、完成党委、人大、政府安排的其它关于社区服务中心和片区村队建设发展的决策事项和工作任务。

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分)站职责

一、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指导督促本社区服务中心联建党支部认真开展党员政策咨询和党内宣传教育,为前来咨询的党员和群众热情服务。

二、及时督促联建村队党支部接转党员党组织关系,接受申请人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并指导帮助各党支部落实培养人,建立健全党员信系库。

三、对本社区联建村队党支部党员缴纳党费提供受理服务,提供发放党内有关表格、书籍、材料等方面的服务。

四、指导帮助流动人口党支部开展好流入、流出党员的登记、管理、服务、教育工作,临时保管流动党员档案。

五、为本社区服务中心联建党支部党员提供服务,接受党员的求助,协调有关单位解决,或向上反映党员的实际困难,为党员提供包括用工指导,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六、组织本社区党员志愿着服务队伍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为民服务活动,参加环境卫生的整治,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社区服务中心流动人口党支部职责

一、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的指导下开展流动党员及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二、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本社区服务中心联建村队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党委报告,包括外出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外出与党组织的联系方式,并对外出的党员进行行前教育,提出要求。

三、调查了解,摸清流入本社区服务中心联建各村队党员底数、协调各支部对进入的外来流动人员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并填写《流动人口摸底调查登记表》,着重排查外来流动人员是否是党员,在填写调查表时必须写明“政治面貌”,如发现是流动党员,要求他们及时和党员服务分站联系,做到哪里有流动党员,党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四、加强本社区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作好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学习培训的准备,提前通知返乡流动党员学习时间,使他们做好参训的准备,安排好返乡的时间,组织返乡党员开展谈心活动,动员他们向在家党员、群众传递政策信息和致富经验,征求他们对加强支部建设,党员队伍教育,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提议。

五、定期与各党支部召开流动党员、流动人口管理联席会议,分析流动人口(党员)排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规范片区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六、完成好乡党委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为维护片区的稳定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职责

一、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领导下开展志愿者组织、服务等工作,为片区各族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多方面的服务。

二、根据服务需要提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发出志愿服务倡议,不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构与机制。

三、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服务的申请,及时登记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员,做好具体活动的安排、督促和落实。

四、加强同友邻街道、社区及社区中心党员服务站、联建各村队党支部的联系与协作,把城乡党组织共建、党员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村队扶贫帮困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

五、完成好社区工作站安排的其它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社区服务中心流动人口

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根据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安排,定期组织社区服务中心联建村队召开流动人口排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二、每天要听取社区服务中心联建村队汇报流动人口情况,每周要求各联建村队上报一次本周流动人口排查登记表,每月组织各联建村队开展一次流动人口大排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中整治工作。

三、配合流动人口党支部抓好流动党员的摸排和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流动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协助乡派出所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等业务,有针对性地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与帮助,结合实际地解决流动人口在务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调解与流动人口有关的矛盾纠纷,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与友邻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经常性地开展好流动人口联合排查活动,使流动人口排查工作不留死角。

六、按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上报流动人口动态情况和特殊情况,完成好党委、政府及社区服务中心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化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提高农村党组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基层管理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整洁、文明祥和的社区化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始终把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坚持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原则。积极引导和促进广大居民通过民主的机制和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逐步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坚持合理对接、有机融合原则。完善村级组织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合理地融入社区化内涵中,探索村级管理与社区化管理有机结合的最佳实现形式。

(四)坚持尊重历史、维护权益原则。在推进社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原有的经济体制保持不变,尊重历史,积极维护社员和村民的各种权利义务。

(五)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充分调动辖区范围内机关、学校、驻乡企事业单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化试点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六)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着眼,从搭建管理框架、建立有效的社区化管理机制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化试点建设进程。

机构建设

“三站”即党员服务站、社区工作站、社区志愿服务站,“六室”即党员活动室、信访接待室、综治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卫生计生服务室、流动人口党建工作室,“两厅”即综合议事厅、便民服务厅,“二栏”即公开栏、科普宣传栏,“二中心”即文体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园”即社区幼儿园,“一店”即社区农资、日用品商店,“一市场”即社区蔬菜批发市场。

工作思路

在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过程中,按照“五个三”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探索,即:夯实“三个基础(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工作基础)”、健全“三个网络(综合服务网络、社会治安网络、就业保障网络)”、加强“三个建设(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阵地建设、社区制度建设)”、打造“三个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参政议政平台、文化娱乐平台)”,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格局相结合)”,并按照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维护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进行布局建设,建好“三站六室两厅二栏二中心”和“一园一店一市场”。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和谐文明、功能齐全的社区化综合服务平台。

光明社区服务中心领导工作机构

(一)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站领导机构

站 长:刘志斌

副站长:郑忠(莲花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传超(五道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马学林(水磨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建军(林家戈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吕德华(庙村党支部书记)

工作人员:张尊成、帕尔扎提、撒玉霞、阿不都热西提、加依娜、潘金燕、龚均、蔡芝芸、依力江、片区联建各村队干部。

(三)社区服务中心共建理事会领导机构

理 事 长:雪合拉提

理事会成员:片区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级人大代表、三老人院、外来人员、个体户代表。

(四)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

主任:李勇

副主任:张尊成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5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工作部署;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责。

二、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广泛发动村民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四、健全信访、调解、治保和妇女、儿童及老人权益保护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调处各类纠纷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五、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青少年教育。

六、落实帮教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和“接茬帮教”工作,妥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努力减少重新犯罪。

七、加强对“法轮功”习练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八、积极组织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夜间治安巡逻、值班等,严密各种治安防范措施,确保辖区安全。

裕安区乡镇街综治工作中心职责

综治工作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基层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等工作。具体承担以下任务: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部署,认真分析形势,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督促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兑现考核奖惩措施。

三、组织实施党委、政府交办的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指导督促本辖区内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措施的落实。

四、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

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各类突发事件和群

众性事件的处置。

五、组织开展法制、综合治理、平安建没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六、加强成员部门之间日常工作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工作人员个体之间能力的互补。

七、负责面向群众办事窗口的日常运作和管理。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职责 篇6

工 作 职 责

1、掌握本辖区内各企业用工情况,并建立社区企业总的用工制度,建立健全各企业用工台账和月报制度。

2、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与其他各社区搭建起就业用工桥梁,并为辖区内各企业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查询服务。

3、做好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登记、参保政策咨询等有关服务工作。

4、协助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做好非正规组织就业的有关协调工作。

5、在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人事劳动保障局的指导下,组织本社区企业职工开展学习、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活动。

6、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等咨询服务。

三元社区劳动保障站

服 务 范 围

政策咨询

职业介绍

社区就业 信息查询求职登记就业援助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7

关键词:社区护理,岗位培训,现状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医疗费不断上升,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发生变化, 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2006) 中指出:“要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优化城市卫生资源, 发展卫生服务, 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这是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做出的重要决策[1,2]。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成分, 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以何种培训方式来高效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是社区卫生服务长远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徐州市社区护理, 对社区护理的岗位培训现状进行调查, 找出岗位培训中现存的问题, 了解岗位培训需求现状及找出岗位培训中现存的问题并为逐级开展社区护士培训提出对策, 从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徐州市下辖的鼓楼区、泉山区、云龙区、铜山区分别系统抽样抽取共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机抽样抽取社区护士共110名, 男1名、女109名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拟定“徐州市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分别对在职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现状、教育现状、职业满意度和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进行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 花费时间少, 尽量减少拒答的频次。问卷以不记名的形式作答, 填写过程由调查员现场指导, 对于填写不完整或不清楚的调查表现场核实、补充, 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收回问卷110份 (收回率为100%) , 其中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率为98.18%) 。

1.2.2访谈法

主要访谈内容为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社区护士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能力以及社区护理培训管理情况等。访谈结束后调查员将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后交给访谈对象复核, 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1.2.3 文献法

由调查者搜集与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并摘录信息, 并结合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2 结果

2.1 社区护士基本情况

(1) 本次调查的社区护士年龄分布为19~52岁, 其中21~29岁年龄组所占比重最大为56.4%, 其次是30~39岁年龄组27.2%, 40~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9.2%, 20岁及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为5.4%, 5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比例仅为1.8%, 这说明目前社区护士主要以年轻人为主。 (2) 社区护士学历、专业和职称构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护士中本科学历20名 (18.5%) , 大专70名 (64.8%) , 中专学历18名 (16.7%) ;职称情况:中级职称10名 (9.3%) , 初级职称98名 (90.7%) 。这说明, 社区护士的学历和职称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社区护士聘用类型和工龄情况:调查显示, 108名社区护士当中, 合同工85名 (78.7%) , 正式工23名 (21.3%) ;工龄:从事社区工作低于等于3年的护理人员有57名 (52.8%) , 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为4~10年护理人员有28名 (25.9%) , 从事护理工作大于10年的23名 (21.3%) 。这说明, 目前大多数社区护士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区进行工作, 未经过社区护理专业培训。

2.2 在职社区护士培训现状

(1) 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次数调查结果显示:未参加过的护士为32名 (29.6%) , 参加1次的护士为20名 (18.5%) , 2次的为18名 (16.7%) , 3次的为14名 (13.0%) , 4次及以上的为24名 (22.2%) 。 (2) 对社区护士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接受全脱产学习护士为10名 (9.3%) , 理论教授的52名 (48.1%) , 半脱产培训的37名 (34.3%) , 通过网络教学学习的6名 (5.6%) , 只参加考试, 平时自学的3名 (2.8%) 。社区护士最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是理论教授 (48.1%) 和短期培训 (34.3%) 。 (3) 访谈中有94.5%的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且99%的人员愿意参加护士岗位培训。

2.2.1 培训内容有益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主要是社区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社区护理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 见表1。

%

2.2.2 培训效果

访谈显示, 社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训过于形式化和上级重视程度不够。除此之外, 培训时间太短、重点不突出以及课程内容太多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社区护理工作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需求现状

2.3.1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方法

结果显示, 98%以上的护士部分掌握三级预防理论, 95%以上的护士部分掌握护理程序在社区工作中的应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 仅有少部分的人员尚未掌握这些理论与方法。54.3%以上的护士认为, 社区科研理论与方法需要甚至非常需要培训。除此之外, 其他理论预防的掌握能力相对欠缺, 与此对应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高, 见表2。

%

2.3.2 不同人群的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 62.8%护士可以部分掌握儿童体格测量方法以及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管理, 对于这一部分的需求也达到了91.5%, 说明儿童在社区护理中扮演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 对于青少年常见疾病的防治、老年疾病的防治、产褥期妇女的保健指导、母乳喂养的咨询及指导和常见的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的掌握程度均达到了50.0%, 在工作中其需求程度所占比率也相对较重, 高达96.8%。然而, 计划免疫、青春期性教育级心理护理、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指导、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指导、亚健康人群的筛检及健康指导的掌握则相对薄弱, 仅达82.3%, 未掌握情况的百分比高达16.8%, 需求也相对应有所提高, 需求与非常需求的百分比达96.8%, 由此说明, 社区护理的需求居高不下, 社区护理的培训迫在眉睫。

2.3.3 其他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

数据显示85.4%的护理人员已经掌握常见基础护理技术, 也认识到这些技术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性。对于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传染病的预防和检测, 社区护理人员也基本掌握, 96.9%的人员认为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有培训的需要, 见表3。

%

3 讨论

3.1 社区护理岗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1 社区护士岗位认知不足, 人员结构不合理

调研结果显示, 目前徐州市社区护理人员的重点依然在于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社区护理服务理念和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缺乏根本认识和理解, 对社区护理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存在差距, 尚未完全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仍然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 而不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 缺乏整体护理观念[3]。另外社区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岗位认知不足降低了社区护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不利于社区护士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自我反思。社区护士虽然具备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一定的临床经验, 但是由于科研知识和观念的缺乏, 很少从自己的工作点出发, 对现实问题做出相关的探索研究。社区护士人员结构呈现出“队伍年轻化、低职称、低学历”的特点, 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例过低, 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4]。

3.1.2培训师资不足、教学设施匮乏

目前徐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培训工作多由本市三甲医院在岗护士承担。三甲医院护士对社区护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授课教师基本上没有从事过社区护理实践工作, 不能根据社区护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教学工作[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流动性大, 社区护理人才的流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护理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 缺编、少编是社区工作人员提及最多的问题。由于社区医院不是教学医院, 所以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 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用实验室等, 导致不同培训地点, 教学质量不统一, 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政府教育经费也存在此方面也存在着投入不足的现象[6,7,8]。

3.1.3 培训形式单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形式也应该多样化。但是, 本研究显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形式和次数相对单一。培训形式以授课学习为主, 未曾参加过社区培训的有32名 (29.6%) , 存在着未能根据实际需要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或者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学历和理论知识。

3.1.4 社区护理岗位培训需求增加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护士既往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社区护士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需求增加, 包括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信息和咨询、老年人保健、新生儿访视、妇女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中医知识、营养健康、临终关怀及心理健康等[9]。这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内容多以门诊诊疗为主, 虽开展相关疾病的管理工作, 但不规范, 服务缺乏合理的操作流程, 社区护士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过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以得到居民的认同, 故社区临终关怀及管理知识的需求不强烈[10]。

3.2 对策

3.2.1 提高社区护士的的岗位认知水平

一方面, 加强对社区在岗护士的培训, 普及社区护理信念和专业价值。应该首先选取能力较强的社区护士作为优先培训对象, 进而逐级开展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全面提高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 进一步深化社区护理教育, 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推动社区护理的发展。

3.2.2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培训方法

三甲医院护士与具有丰富经验的社区护士教学相结合, 取长补短, 共同完成社区护理岗位培训[10]。培训过程中要严格进行组织和布置, 与培训教师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将重点知识标出, 利用脱产式培训和半脱产式培训相结合, 提高社区护士的培训效益[11,12]。鼓励社区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为社区护理人员师资积蓄力量。培训方法采用理论教授、小组讨论、临床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等, 从社区实际出发, 以解决社区工作的某一具体问题为核心, 将围绕这个核心的目标以及其相对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减少了遗漏和重复[13]。鼓励退休护师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余热,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 开展具有社区护理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的教学工作[14,15]。

3.2.3 合理配置培训内容

一方面, 深入了解社区护士的真正需求,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 确保岗位培训内容切实符合社区护士的真正需要。另一方面, 加强社区科研能力的培养, 锻炼社区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联合当地护理学院,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的教育,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 推进社区护理的科学性发展。

3.2.4 完善政策,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保障体系

尽快建立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在岗培训制度, 兼顾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 改善社区护士的工作条件和学习福利, 在稳定现有社区医疗队伍的基础上, 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保健的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规范化管理, 资金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完善人才建设和培养规划、经费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运行机制、上岗培训制度、职称系列、按岗定薪、同工同酬、继续医学教育、晋升奖励制度等[7]。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改革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29-01

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代不断的发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也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冲击,容易促使不良风气滋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促进医疗卫生改革进程,抑制不良风气的滋生,为社区人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满足人们对于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是具有深远价值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提升思想认识,转变社区卫生服务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建,要求卫生服务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服务观念进行转变。党支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必须要以服务模式转变基础,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工作,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转变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第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对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使得他们能够对社区卫生工作有正确的认知,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着“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转变,通过思想方面的转变,为社区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卫生服务,创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卫生服务格局。第二方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能盲目的进行,而是需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以先进的服务理论为引导,对自身的工作态度进行规范,社区中的每一名人员都是自身服务的对象,并且将儿童、老年人,以及相关的病患作为卫生服务的重点,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全面发展[1]。

二、注重思维创新,找寻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的结合点

要全面性的落实合理的、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度,积极的找寻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的结合点,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要循序渐进的创建信息实时反馈机制、信息科学处理体系、以及有效的监督体制。不断的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范围,增添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工作作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众多方面联系起来,注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众多方面协调配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输入新的生命力。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度的落实必须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认真负责,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成效,从而提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卫生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将专业教育培训工作与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良好结合,将众多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荣誉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医德医风建设是风场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能够保障良好医德医风的创建。要注重激励制度的落实,对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性的审核,设立多种奖项,使得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可以对自身的岗位有所热爱,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到岗位工作中去,促进卫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三、强化工作体系,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势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党政协调组织管理的体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范围需要不断的扩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策、人员组织等众多工作中去,真正的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哪里落实,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找寻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创建合理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改革进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重视程度,全面构建党政协调组织管理的体制。

(二)依据管理特点,对岗位调换和薪资分配进行调整。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众多岗位责任和义务要划分明确,明确每一个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工作目标。要进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工作人员才能深入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要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岗位调配和薪资报酬联系起来,使得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能够树立危机意识,对自身的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进程和改革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必须要提升重视程度,对思政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注重思政工作人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将思政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积极踊跃的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注重理论知识的补充,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更多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居住人员沟通和交流,执行我国党的群众路线。除了定期的对思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外,还需要将优秀的思政工作人员送往外界进修,培养出一些思政工作模范,带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的提升。要合理的、科学的应用思政工作人员,将其具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变为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为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供晋升的机会。

五、结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认识到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重要性,使得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服务理念进行转变,强化领导和监督,将党政的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性的构建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媛.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1(5):145

[2]包艳玲.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4(21):27-28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9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社区服务站岗位职责 篇10

一、代理代办政府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并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重心下移。

二、组织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三、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开展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四、做好社区服务站的宣传工作。向本社区居民宣传社区服务站的服务项目及社区服务站相关政策,通过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宣传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站在群众中的认可度。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篇1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 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服务站蓬勃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如何,社区居民究竟得到了哪些服务?政府投入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多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就龙泉街道社区服务站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走访居民群众、查看服务站账务以及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座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现行运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龙泉街道共有1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余人,按照上面要求,街道现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龙泉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南门社区由市一医代管,未设服务站)。政府资金的投入采取“以钱养事”的形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居民提供,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目前,社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服务项目主要有基本医疗、预防接种、儿童保健、老人保健、妇女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管理等8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硬件设施方面,除厂矿医院兼顾的服务站外,其余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租赁的私房。医疗设备方面,具备一般诊断能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二)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优质的服务。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元-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2、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有力。1-6月共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指导286人次。3、基本信息管理严格。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等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对其它人实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893户,86256人。

(三)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随着国家许多惠民政策的出台,广大居民时逢春风化雨,实现了医疗服务及利益最大化。但由于服务体系不顺,社区卫生服务站效能未能体现。主要是资源配置重心不一。卫生医疗配置资源集中在县以上大医院,向基层社区倾斜力度不大。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合理分配是80%在社区,20%在社区以上医疗机构,而现行配置恰恰相反,重大医院,轻小社区服务站,同是社区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服务站门可罗雀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大医院差距较大,加上居民对社区卫生站服务了解不够,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导致居民看病流向大医院,这样,在客观上导致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双向转诊即社区不能治疗的由社区出诊断书,再送大医院继续诊断治疗的合作机制)。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自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以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多任务下达在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协调完成,可以说,脱离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将无法谈发展。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明显问题。一方面把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混同于“伙伴”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上,未让社区居委会参与。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及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社卫领办发[2007]1号)明确规定市、区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根本没有把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列入考核单位。社区服务站的管理与街道社区脱钩。另一方面在社区服务站机构的成立、审批、布点都未经社区审核,成为社区管理盲区,致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的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是否认真、居民群众是否满意,能代表基层意见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无从知晓,这种体制必须迅速理顺。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从调查情况看,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除几所厂矿医院外,其余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没有一个第一学历是本科毕业的,人才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经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追求经济利益以支撑生存,而忽略了群众的健康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顺,账务处理体系不健全。根据笔者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规模不一,有年收入超过60万元的,工作人员6-7人,有年收入仅10万元左右,工作人员2-3人的,对于前者,可以设立专业的收费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对于后者,很难再配备专业收费人员而增加其营业成本,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这种财务岗位的配置不足,致使财务工作管理混乱,大部分服务站存在着根本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及账务处理体系,只有一本现金日记账,而且也难以找到原始凭证,财政资金的拨入与用途均无凭证可查。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社区卫生机构要努力引导和培植居民小病在社区的就医习惯,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优质服务,赢得群众认可、满意。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氛围。有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着力加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扩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同时,要搞好两个培训,即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扩大宣传效果,树立自身形象,进一步让群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能和作用。

上一篇: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平台下一篇:材料成型专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