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时)
教材简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由于文本的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又不太熟悉,所以前应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相关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父亲说的话是本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内容,导入新。
、谈话导入,板书题,指导“落”字的写法,齐读题。
2、回忆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板书:种、收、吃、议)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复习旧知,巩固第一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过渡:上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种花生和收花生的相关部分,这节让我们走进作者家,看看他们是怎样议花生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议花生部分,看看他们议论了花生的什么?边读边勾画相关词句。(学生读书)
2、指名汇报,引导到读父亲的话。
3、理解父亲说的话。
(1)理解可贵的意思,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花生的特点来,生谈体会。
(2)父亲说花生的可贵之处,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先提到另外三种水果?总结出“对比”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可贵一词后面的冒号,理解冒号在这段中的作用。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此段,将花生的可贵之处记在心里。
4、过渡: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父亲却说了这么长一段话,父亲究竟想说什么?
(1)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说的话,谈体会。
(2)作者明白了父亲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作者说的那段话,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意思。谈对这一段话的体会,老师小结。
(4)再读作者的话。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紧扣父亲的话,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抓关键词,标点符号深入理解父亲的话,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落花生这样的人?学生举例,说明理由。
2、补充许地山的资料,学生自读,谈谈想法。
3、理解文最后一句话中的“印”字,再读作者的话,读出印的很深的感觉。
【设计意图:从文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应该怎样做人。
四、总结。
1、揭示本文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2、总结谈话。
【设计意图:总结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写法,运用于习作之中。
板书设计:
1、落花生(借物喻人)
种、收、吃、议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1.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学生齐读课题)。你想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讲好吗?
2. (师在课文题目的“找”字下加点)引导质疑:你们围绕这个“找”字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3. 教师梳理、总结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怎么找的?最后找到没有呢?(在课题下画三个“?”)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能讲好这个故事了!
二、 品悟“找”,悟文激情
(一) 为什么找花生果
1. 请小朋友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因为花生很好看;因为小松鼠想摘下花生果,留着冬天吃)
2. (出示)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
(1) 花生很好看,它长得什么样子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2) 在“绿油油”和“黄灿灿”下面加点,问:叶子怎么样?小花怎么样?
(3)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的叶子,黄的小花,真好看。”这句话,与上一句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呢?
(4) 谁来读读课文中的原话,把花生的好看读出来。(师生评价:哦,花生的叶子真绿啊;啊,花生的小花真漂亮啊!)
(5) 这么美的花生,怪不得引起了小松鼠的注意。但小松鼠知道这是花生吗?让我们来听听他和蚯蚓的对话吧。(请两位学生站起来读小松鼠和蚯蚓的对话,提醒要注意文明礼貌)
3. (出示)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1) 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花生留着冬天吃呢?
(2) 师边评价边点拨:A、 小松鼠真高兴啊,等花生结了果,他就可以摘下来过冬啦。B、 是啊,除了松果,它又多了一样食物了,怎能不高兴呢?C、 想着冬天就要吃到香喷喷的花生果了,小松鼠多高兴啊!
(3)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了。他又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
(二) 怎样找花生果
1.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1) 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松鼠非常喜欢吃花生果?(每天、都)
(2) 想象补白:
晴天,小松鼠……
下雨天,小松鼠……
刮风了,小松鼠……
(师评: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小松鼠高兴而又着急的心情啦!)
2. (出示)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1) 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从“直到……也……”这两个词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等的时间长)你能用“直到……也……”说一句话吗?
(2) 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呢?
3. (出示)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
(1)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小松鼠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奇怪”等词体会小松鼠的心情)
(2) 你们能把小松鼠这时的心情读出来吗?
4. 小结:小松鼠就是这样找花生果的,找得好辛苦啊!
(三) 有没有找到花生果
1. 小松鼠最终找到花生果了吗?(可能有两种答案,一是没找到,因为文中说,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二是找到了,蚯蚓告诉他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如果遇到第二种答案,则可以顺水推舟地问: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就会挖开泥土找到花生果,是吗?)
2. 指导朗读。谁愿意做蚯蚓把这个知识告诉小松鼠?(指导朗读:A、 指导读好感叹句。B、 小蚯蚓,你要有耐心,慢慢地讲给小松鼠听。C、 小松鼠听了你的介绍,心中一定非常明白。D、 小蚯蚓,你说得真清楚)
3. 齐读第5自然段。
三、 讲故事,积累拓展
1. 小朋友们,三个问题都解决了,现在我们能讲好这个故事吗?(提示:抓住板书中的词语,练习讲故事)
2. 小朋友已经会讲这个故事了,现在我们再试着背一背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五壮士的英雄豪气和壮士情怀。
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具体描写故事情节的方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课前用红粉笔板书课题,用白粉笔勾勒狼牙山轮廓图)
1、上课!请看黑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指板书生接说:《狼牙山五壮士》。
2、谁愿意把五位壮士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恭恭敬敬地把五壮士的名字写在狼牙山轮廓上。生齐说一生板书: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师提醒“葛”字的写法:“葛”是这一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上中下三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
3、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共写了五部分内容,先写?接着写?再写?再写?最后写?
(让学生看着课文说,师板书各部分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4、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仔细读了“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这两部分,这节课我们接着先来学习“引上绝路”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五壮士的名字,既练习了写字,又满怀深情地将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了狼牙山上,形成纪念碑的样子,让英雄的形象成为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学生的心中。)
二、读“引上绝路”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只读一遍,但要用心读,等会儿还有一道填空题要做。
2、谁不看课本就能填空?
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3、你从红颜色的词语读出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
(设计意图:学生读书后完成填空题,既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留意重点词语的习惯,又让学生积累了语言。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这一自然段的思想内容也就昭然若揭了。)
三、读“顶峰歼敌”
1、五位壮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毅然走上了一条绝路,那么他们来到狼牙山的顶峰又是怎样显示他们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的呢?我们接着学习“顶峰歼敌”这一部分。
2、快速浏览4、5自然段,想一想: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作者把五壮士的那一个举动写得最具体?
(用石头砸敌人)
3、作者是怎样把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这一情节写具体的?继续默读第4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做批注。
(出示: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4、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内交流。
5、(抓住了动作)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听出作者描写了人物的哪些动作。
(指导重读描写动作的词语)
6、在课本上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拧、夺、插、举、砸。
7、(抓住语言)读一读班长喊的哪句话。(指导读出力度和狠劲儿)
8、连起来读读描写班长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你从作者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9、还写了什么?(还写了石头)读读描写石头的句子。
10、(出示: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读读,那句具体?怎么写具体的?
11、比喻的手法,见过天上下雹子吗?(播放下冰雹的视频)“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什么?
12、(石头还“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关注到了两个“带着”,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
13、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为什么恨鬼子?
14、(出示南京大屠杀的图文资料,师读)了解了这些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你有什么话要说?
15、你看,读了作者具体描写石头的这句话,我们又体会出了这么多的思想感情,看来把文章写具体确实非常重要。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6、读了作者具体地描写用石头砸敌人的这段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明明有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
17、读了第五自然段,一切你就都明白了。(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读,谈体会)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是“壮士”。
18、第五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得很巧妙,你发现了吗?
(出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
哪句精彩,为什么?手榴弹怎么会开花?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作者是怎样把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这一情节写具体的?”这一问题为总抓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具体描写故事情节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从作者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智勇双全、仇恨敌人、决心为战斗的胜利拼搏到底等等品质,从而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读“英勇跳崖”
1、石头扔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也在敌群中开了花,狼牙山上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谁来读“英勇跳崖”的部分?(播放音乐,指名读“英勇跳崖”部分)
2、五位壮士为什么要英勇跳崖呢?
3、他们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默读课文)
4、(怀着眷恋、喜悦、激动的心情)从哪儿看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读一读。
5、(从“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可看出对敌人的恨)如果是我们壮士自己的枪要不要砸碎?(也要砸碎,不能给鬼子留下任何武器)
6、(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也可看出恨)无比仇恨地读读这句口号!
7、(从“中国共产党万岁!”看出必胜的决心,看出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深情地读一读这句口号。
8、五壮士就是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和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英勇跳崖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他们英勇跳崖的壮举吧。(观看视频:五壮士跳崖片段。)
9、看后有什么话要说?
10、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再来读一读“英勇跳崖”的部分,熟读成诵。
1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当时恰好被一位躲在悬崖缝里的叫李元忠的老道士看见了,他说他看到了五壮士舍身跳崖的全过程,还看见了日本鬼子在五壮士跳崖的地方列队行礼,说明连日本鬼子也被五壮士的英雄豪气深深折服了。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也一定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课下就请同学们写一篇《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同时继续搜集、阅读关于狼牙山五壮士和其他抗日英雄的故事。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中进一步感受五壮士宁死不屈的壮士情怀和英雄气概,同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课外练笔实现读写结合,既进一步深化对英雄的认识,又进行了习作练习。)
教后反思:
1、高段的阅读教学如何选取切入点,是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入手,还是从文本的表达形式入手?哪一种方式更有效,哪一种方式更便于操作?
2、无论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是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
3、如何以语言训练的方式取代繁琐的分析和提问,实现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
四、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学习目标
1、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出重点段。
2、细读、理解重点段,理解父亲的话。
3、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
(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1、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⑴ 思考:
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⑵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2、默读第二段,划出:
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
板书:
我们谈,父亲谈。
⑴ 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⑵ 回答谁谈的重要?
(父亲谈。)
⑶ 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
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⑷ 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⑸ 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
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同桌讨论。)
板书:
藏而不露
⑹ 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
所以你们要像( ),它虽然( ),可是( ),不是( )好看而没有( )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3、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
(四人小组讨论。)
(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4、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
⑴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
⑵ 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学生学习方案
1、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能回答到:我知道落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知道了分段情况和段意等等。
2、朗读之后,知道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并知道这个收获节我们是这么过的(一边吃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了解到谈花生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句。
3、默读第二段,通过划找知道我们兄妹三个和父亲谈论花生的好处,并认为父亲的谈话内容重要。
教学目标:
1.nwledge ais:The new wrds: Brita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three sills) Friend I a I’=I a (fur sills)
The new sentences: I’ Bb. I’ eleven.
2.Abilit ais : T train the pupils’ abilit t practise saing and writing.
3.Etin ais:T ae the pupils’ t be interested in English.
教学重点:
friend I a I’=I a
教学难点:
I’ Bb. I’ eleven.
教学媒体:
Cards、recrder
教学方法:
讲解、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n
1.Revise the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 u ce fr?”
2.Revise se ld wrds : friend frnt ce fr begin Britain.
3.Let’s sing a sng.
Step 2 nwledge
1.Teach the new wrds: friend I a I’=I a
I’ Bb. I’ eleven.
2.Teach the w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Let the pupils l at the pictures in ur text bs .
Get the t ae sentences.
3.Teach the new sentences: I’ …… I ce fr …。.
Step 3 Cprehensin
1.Let the pupils l at ever Natinal flag.
2.Pla the tape and get the class t listen with their bs clsed.
3.Act ut this dialgue in pairs.
As and answer accrding t the picture cards .
Step 4 Applicatins
1.As the pupils t ae up dialgues in pairs b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2.Get the class t practise the questins and answers in pairs.
Step 5 Hewr
1.Listen t the tape at he.
2.Mae up the new dialgue.
3p the new wrds three ties.
板书设计:
UNIT 1 We have new friends.
Lessn 2
Britain Australia New Zealand
I a I’=I a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她“提灯女神”。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南丁格尔如何冲破阻力去当护士,以及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
(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去当护士,志愿参加贫民窟紧急救护工作,解除伤病员痛苦,并给予安慰,以及南丁格尔逝世后,人们对她的永远纪念。)
二、新授,精读感悟“女神”
1、默读课文5——9自然段,讨论:
(1)文中南丁格尔哪些行为使你深受感动,用“~~~~~”线画出来,写下你的感受。
【指导学生说出感动的地方。针对课文重点归纳“发生霍乱”和“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是怎么做的。】
(2)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教学预设:
一、发生霍乱(第5自然段):无私奉献精神
“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huàn)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她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1)感受霍乱
(2)体会词语:“日夜奔忙”、“赞誉”
二、克里米亚战争(第6—9自然段):忘我工作精神
1:不分昼夜忘我工作
(1)“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伤病员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
A、重点抓住“每、深”“一间„„一间”“不是„„就是”等词剖析、交流、朗读体会。并用“不是„„就是„„”造句。
B、解答:人们为什么称南丁格尔为“提灯女神”?
(2)南丁格尔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志愿者,一面积极改善医院的环境,一面忙着为伤病员清洗伤口,调理饮食。
重点抓住“种种”想像,理解“一面„„一面”体会劳累,交流、朗读、体会。
2:不顾恶劣环境忘我工作
“病房里,床一张挨着一张,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都沾满了血迹和污渍(zì),屋里臭气冲天,伤病员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鲁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3:把病人当做亲人忘我工作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1)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表达作用,了解南丁格尔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感受忘我工作。
(2)体会“不仅„„还„„”,并造句。
三、卓越成就:创办了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并培养了护理人材。】
2、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思考:人们怎样永远纪念她?
人们把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日,并设定南丁格尔奖来永远纪念这位巾帼英杰!
三、小结
1、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总结全文内容,强化文章表达方法。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南丁格尔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伟大,你还知道哪些伟大女性的故事,课后和
同学一起分享。
2、小练笔:题目《的他(她)》
(要求:横线上可填上你所写的他/她的精神品质或特点,如:乐于助人、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好学、勤奋、严谨„„
字数:200字左右)。
板书:提灯女神
勇当护士南丁格尔救护贫民无私奉献
(提灯女神)救助伤病员忘我工作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朝阳 晚霞 晨雾 秋霜 碧绿 杨柳 桃李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2.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是一首迷人的小诗。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在我们学习的对子歌里,让我们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二、理解词语,朗读感悟
1.学习对子歌的第一节。
(1)教师范读对子歌的第一节,学生认真听,然后自己练习读一读,读流利。
(2)指名读对子歌的第一节。
(3)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对子中词语的意思。
雾、霜:你见过雾和霜吗?谁来说说雾和霜是什么样的?
朝霞、夕阳:用相关图片或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
和风细雨: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
(5)指导朗读。对子中写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2.学习对子第二、三节。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对子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学会的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3)教师以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碧野”的意思;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万紫千红”的意思,并在文中找一找类似的词语。(和风细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文中的这些词语写的都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因此要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去感受词语的意思,不宜用词解词。)
(4)升华情感,指导学生读好课文。配乐朗读全文,再一次感受对子歌的优美意境。
三、拓展延伸
这首对子歌写得多么美妙啊!“雪对霜,桃对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生活中有哪些词可以对对子?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多。
四、指导写字
1.巩固“李、秀、香”3 个字的读音,用这 3 个字组词、说话。
(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积累词语。练习用常用的词语说话,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语言训练。)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和结构,并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香”和“秀”字的“禾字头”。写得扁一点,“上撇”是“平撇”,“竖”要写得短一点,给下面的部分留下空间,“撇”和“捺”尽量写得伸展。
4.教师范写,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5.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对子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识 字 3
云──雾 朝霞──夕阳 和风细雨
花──草 蓝天──碧野 万紫千红
2、设疑激趣:我国清朝有一本著名的《康熙字典》,里面对鲸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请学生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呢?
3、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到“鲸不是鱼”的依据。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第2、5、7自然段中找依据。
二、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1、鲸是怎样进化的?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你发现鲸的进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非常漫长。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3~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3~7自然段,提取重点内容填表。
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鲸
()鲸
说明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2、汇报交流
(1)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填写表格
(2)师生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判断“须鲸吃虾和小鱼”对吗?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读须鲸、齿鲸、虎鲸吃食的句子,其他学生体会它们吃食有什么不同。
C、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请一小组的学生表演鲸是怎样睡觉的。
E、说说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3、自由读第3~7自然段,修改表格。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1、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
2、读写结合: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以“鲸的自述”为题,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写鲸的某一方面特点,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学生写文,教师巡视指导。
4、几种交流,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大作比较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列数字
9、鲸食物
生活习性呼吸举例子
睡觉
语文
《养花》的第二课时教案
偏岭小学 王金玲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自己养花的亲身经历,从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作者紧紧地围绕中心,结构严谨,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散文。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法
三 教学目标:1.标画文中的重点句,理解其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中心句,感悟老舍先生爱生活的情趣。
3.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高尚情趣。
(二)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名读文,其他生回顾课文内容)2.分析重点句。(投影出示重点句)
(1)为什么“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2)“如此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其含义)3.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
4.解读中心句:上节课我们找到了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最后一段)
这是作者对前面内容的总结,那么我们就试着找出作者分别是对哪个部分做出的总结,找出相应的内容。(学生汇报)
5.谁能快速找出这句话“这多么有意思呀”(学生举手回答)这句话在本文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快速读文,汇报)
6.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提问:花死了,作者伤心,为什么还说养花的乐趣呢?(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做什么是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三)结合实际,体会文章
作者对养花由衷的爱好,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做短暂的思考,然后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总结,结合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从中获得乐趣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懂得了人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悟生活的美好。
(五)板书设计:
养花---的乐趣
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积极面对人生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生自定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说说)
2、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弄明白哪些问题
(作者初到北大荒感觉呆腻了。后来他的思想感情是否发生了变化?)
(想知道可爱的草塘景色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3、观赏草塘的美丽景色。
出示.课件,可爱草塘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二、品读第二做出,欣赏草塘的大与绿
1、出示草塘的图片,生欣赏
①瞧,咱们来到了草塘边上,多么大,多么绿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呢!
②仔细瞧瞧,近处草的颜色与远处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③风吹草动激起朵朵绿色的浪花,层层浪花,嬉戏着,欢笑着,翻滚着……
2、屏幕出示: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茫茫得跟蓝天相接。
①朗读这个片段,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③体会作者的用词适当。
3、让学生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4、品读着这精彩的语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说一说)
5、背诵精彩的语句。
三、创造性学习学习第三段,了解丰富的物产
1、自由读第三段,把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
①分组自由读第三段的内容。
②找出不理解的内容。
(组内能够解决的在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集体解决)
四、导学第四段,欣赏如画般的美景
1 、快速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你最想学的语段,放声地读一读。
2、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得多好,这画面真美!作者突然间看到条清澈的小河,心情怎样?
3、教师总结美景:
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拂风欣赏着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现出的美景,谁能无感于怀,无动于衷呢?同学们,在这般妙不可言的奇异境界里,同学们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五、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五年级《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0-31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测试卷06-18
有关小学五年级体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10-09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11-28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简短教学反思09-1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06-20
小学四年级语文落花生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