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通用9篇)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篇1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郑州广众科技报道: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矿2012年12月2日下午突发透水事故,截至17时,2人获救,14人仍在营救中。据气象局报道,当地夜晚温度为零下20度至26度,救援工作较难开展,这样就对矿山自备的,压风自救系统有很高的要求。福瑞祥煤矿是年产4万吨的老矿,前身为国营煤矿,可能在国营转型过程中矿山安全装备全自动化,未完全更新。以至于如今的透水事故危及十几名矿工生命安全。据调查,矿工最高年龄40多岁,最低32岁,正值壮年,家庭支柱。广众科技本着对矿山各大系统自动化改造的经验,压风自救系统的研发,一直以矿山安全为己任!望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挽救生命,挽救家庭,但矿山安全不能依靠事故后的救援,广众技术咨询138381,88121。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篇2

关键词:透水,事故,原因分析,措施

0 引言

在进行煤矿井巷掘进过程中, 无论是掘进前方采空区积水, 还是上履采空区积水与底板水, 一旦探测不清, 继续掘进就会发生透水事故, 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为实现安全生产, 煤矿企业就必须强化水害防范意识, 汲取典型透水事故案例的事故教训, 加强探放水管理, 强化探放水措施落实, 采用合理的探掘工艺与先进的探放水设施, 实现安全掘进, 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使煤矿企业安全平稳地发展。

1 矿井概况

王庄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 矿井批准开采煤层侏罗系8号~15号煤层煤层, 井田面积1.4 km2, 生产规模60×104t/a。2011年2月组织开工建设。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3个斜井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采用1个水平联合开采各煤层, 主水平设在15号煤层, 水平标高+936 m。将9-12-2号煤层作为辅助水平, 首采9号煤层水平标高+1 005 m。采煤方法为综采一次采全高。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5 m3/d, 最大涌水量为144 m3/d。该矿地层呈单斜构造, 走向NE, 倾向NW, 倾角5°~8°, 未发现大断层等明显构造。

主要井巷、土建工程已完工;位于井底15号层的中央水泵房及水仓、管子道等附属工程及中央变电所井巷工程已施工完毕, 主水泵尚未安装, 排水管路也未接通;临时排水系统设在12号层一盘区, 安设MD85-46×9型水泵1台, 沿主斜井铺设Φ100 mm水管4排, 用于日常排水。

井下有一采两掘3个工作面:9号煤层首采工作面8101综采面已形成, 综采设备已安装到位;15号煤层301盘区8101回采工作面的5101回风巷和2101运输巷2个掘进工作面正在掘进, 其中2101运输巷已掘366 m, 5101回风巷已掘1 014 m。

15号煤层上距14号煤层6.66 m~14.40 m, 平均11.23 m, 煤厚0 m~6.21 m, 平均4.61 m, 含夹矸0层~1层, 结构简单,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 底板为细砂岩。

2 事故经过

2013年11月29日凌晨0时30分, 15号层301盘区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右上角有渗水现象, 渗水沿工作面煤壁流下, 工人用矿工帽沿工作面凹处接水后目视水质无异常, 鼻嗅有轻微刺鼻味道, 口尝酸涩, 确认为古塘水, 便向调度室汇报了出水情况, 汇报之后撤出工作面。调度室接到汇报, 通知井下其它地点人员全部撤人。1时50分许, 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 副斜井距井口524.5 m处 (标高964.5 m) 以下巷道全部被淹。

3 透水原因分析

3.1 水源分析

根据现场勘查15号层301盘区5101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迎头处前方为大面积冒落矸石堆积区, 冒落矸石距上方空顶约2 m, 在右上部残留有宽1.6 m, 高1.3 m的小口。少量水流仍不断从冒落矸石堆下面流出, 直接观察上方空顶无淋水痕迹, 而说明积水不是来自上部煤层采空区。

经冒落区右上部残留小口向里观察, 其右侧为实煤壁, 实煤壁呈弧形向里向右延伸, 弧长约8 m, 煤壁侧0.5 m~2.5 m范围的顶板未冒落, 在右帮弧形煤壁处向下探测发现距顶板以下约1.9 m为实煤底, 分析认为此处位置是原有采空区的底板, 推测与透水点相连的采空区采高约为1.9 m, 原采掘活动为沿顶留底采掘。5101回风顺槽巷为沿底留顶掘进的上山巷, 工作面迎头上方存在采空区且根据煤层赋存情况, 采空区里高外低, 证明这一区域具备采空区积水的条件。

3.2 水质特征分析

采空区水源涌水特点是:水中含有大量SO42-, 积水呈酸性, 具有强烈腐蚀性, 对井下设备破坏性很大;当这种水成为突水水源时, 来势猛, 易造成严重事故。通过调查走访, 证实发生事故时水流较急, 水量很大, 在较短时间内淹没了大量巷道;经现场勘查, 井下巷道过水处有明显的铁锈红色附着物, 符合采空区积水特征;通过对送检的井下透水水样所做水质化验, 水样p H值为3.62、SO42-含量4 482.04 mg/L、Fe3+含量76.90mg/L、Fe2+含量35.00 mg/L, 呈明显的采空水水质特征。据此认定为采空区积水。

3.3 透水原因

造成本次透水事故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a) 物探手段单一, 现有物探手段不能有效探测巷道两侧积水异常区域。该矿井下物探采用直流电法仪, 型号为YDZ (B) 。事故发生前的物探报告显示掘进头前方探测区段内无低阻异常区。且物探报告提交时间滞后钻探开始时间, 未实现“物探先行, 钻探验证”的井下探放水综合探测手段的要求;

b) 探放水设计不合理, 探放水设计中只在平面内呈扇形布置了3个钻孔, 竖直面内只有1个且是大仰角 (38°) 针对上部煤层采空区的探孔, 不能探查到本次透水事故15号煤层采空区;

c) 探放水工作管理混乱, 未执行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规定要求;探放水工作滞后掘进工作, 探放水现场验收制度不落实;

d) 掘进工作管理混乱, 日常情况下掘进和探水平行作业, 透水前, 掘进工作超前探水工作, 在未下达《允许掘进通知单》的情况下违章作业, 在未查明前方采空区及积水的情况下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冒险掘进。

综上所述, 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未执行“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 掘进超前于探水, 在未探明掘进前方采空区及积水的情况下, 违章冒险掘进, 导致煤壁不能承受采空区积水的压力, 造成煤壁溃破发生透水。

4 防治水安全防范措施

a) 严格执行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 掘进中探水工作要实行探掘分离管理, 应将超前物探、钻探工作纳入掘进循环作业中的一道工序, 严禁边掘边探, 严禁探水滞后掘进;

b) 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 探水孔应当成组布设, 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 m为准, 厚煤层内的各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 m[1];

c) 采用多种物探手段真正实现“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要求, 不断改进单一的探测方法, 将勘探与问探 (水文地质调查) 相结合、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将水平探与立体探相结合、将水样化探 (验) 与征兆预探 (测) 相结合, 有效提高探水的可靠性和验证率;

d) 井筒开凿到底后, 应先施工永久排水系统。永久排水系统应在进入采区施工前完成。在永久排水系统完成前, 井底附近应当先设置具有足够能力的临时排水设施, 保证永久排水系统形成之前的施工安全[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加快矿井排水系统建设, 永久排水系统未建成投入使用前, 不得向其它地点开拓掘进;

e) 建立健全防排水系统, 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3];

f) 按期进行防治水应急救援演练, 使员工熟悉各工作地点的避灾路线, 增强职工队伍的抗灾变能力。

5 结语

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对于煤矿从业人员要做好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杜绝违章冒险作业。健全防治水机构与人员配制, 完善探放水制度。严格按规定布置探放水钻孔, 探水钻孔应当成组布设, 在巷道前方的水平和竖直面内应呈扇形布置, 防范类似事故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 实现“探掘分离”, 保障安全生产, 实现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59.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154-155.

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篇3

以人为本,全力抢救——党中央国务院心系受困人员安危,为了153名工人兄弟,不放弃,不抛弃 苏联人说过:社会主义总能克服在其他主义中出现不了的困难!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4月5日,王家岭煤矿,这个举世瞩目的地方,见证了生命的奇迹。经过长时间的紧急救援,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另外38人正在全力救援之中。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被困矿工在井下坚守了八天八夜,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渡过了生命大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出的部署和救援方案有效有力,在矿难发生190小时后救出了大部分被困矿工,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两个奇迹”都源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生命的无比珍视和热爱,都基于全社会彼此之间心有灵犀的责任担当和守望。“两个奇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组织有力、动员广泛,能够集中力量应对危机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在矿难袭来、生死一线的刹那,生命之光才会在黑暗的矿道中闪现出绚烂夺目的光芒。

这一场生死大营救,能够再现生命的光辉,还在于受困人员自身的坚强意志和非凡毅力。在八天八夜的苦熬中,难耐的饥饿威胁着他们,恶劣的环境困扰着他们,无边的黑暗浸没着他们,但他们还是坚持再坚

持。饿了吃松树皮,渴了喝井下凉水,在死亡步步进逼的危难中,他们以超乎想象的抵抗,迎来生命曙光的重现。他们支撑生命的信心,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信心,更是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这是他们对生命的有力诠释,也是他们对社会救援的有力报答。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篇4

演练总结报告

2012年6月

..掘进工作面透水事故演练总结报告

一、透水事故发生地点及透水事故的原因

地点:采区专用回风巷下山迎头。原因:在掘进时过断层突水而引发事故。

二、透水事故演练前准备工作

(一)、演练准备

检查演练车辆,救援物资,医疗器械,矿救护队装备,检查通风设施、装置,三大监控,三条线情况;井上下、矿内外通讯,对参加演练人员进行培训、贯彻演练内容。

(二)、下达演练命令

上午9点30分,矿长…下达演练开始命令

(三)、矿井简介、当天生产情况及入井人数简述 9:31-9:36共5分钟

当班入井人数为40人:其中跟班副矿长1人,跟班安监员2人,工作面专职瓦斯检查员2人,巡回瓦检员2人,工作面专职电钳工3人,主水泵房抽水工2人,采区机电硐室值班电工2人,2#下2001回风顺槽工作面临时水仓抽水工1人,轨道队当班人员6人,2#下1001回采面检修组7人,采区专用回风巷掘进队8人,探水组4人。

三、事故演习过程

(一)、接警

1、接警

9:40-9:41共1分

演练开始后,9时40分,由井下采区专用回风巷掘进面探水负责人武彦飞向调度室汇报透水预兆

2、紧急响应

9:41-9:42共1分

刘彦龙向矿总工程师王总汇报透水预兆情况 9:42-9:48共6分

调度员..立即通知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机电科科长…、地测科长…、通风队长…到调度室。

总工程师到达调度室后,立即向井下现场询问情况。9:48-9:49共1分

总工程师电话向王矿长汇报情况 3)安排清点人数,准备撤人 9:49-9:57共8分 4)现场反馈

9:57-9:59共2分

(二)、启动预案

1、预案启动

9:59-10:00共1分

2、指挥与协调

10:00-10:01共1分

3、调度室指挥

10:01-10:07共6分

4)探水队长…向调度室汇报 10:09-10:10共1分

5)矿办公室…主任来到现场汇报总指挥

6)…回到指挥部汇报矿兼职救护队已佩带好装备,现在副井口列队整装待命。

10:11-10:13共2分

7)…向总指挥汇报巡回瓦斯员…已联系到。10:19-10:20共1分

集中总回风巷口处张宏明汇报…已和我们汇合,我们马上升井。” 10:26-10:28共2分

检身房…汇报今天早班入井人数共40人,目前有34人已全部出井,跟班…、探水队长…、采区机电硐室…、主水泵房抽水工…、瓦斯员…、…还未出井,现在井下共有6人。

…向调度室汇报所有出井的34名工人身体状况良好,一切正常。10:33-10:34共1分

检身房…再次汇报调度室,现在井下有6人出井,所有人员全部出井。”

(三)、恢复

指挥部总指挥宣布井下人员已全部安全撤离受水害危胁区域,经过紧张指挥抢救,井下水灾已处理,各专业组按预案恢复矿井正常状态。

四、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透水事故应急演练,能够反映出透水事故应急处理程序、装备、日常安全质量管理均能够及时应对此类突发事件。

(一)符合透水事故应急处理的方面表现在:

1、现场班组长能够及时的汇报情况,并组织各作业地点工作人员撤出,尽到职责。

2、调度室接到汇报后首先安排安监员查看水情,并及时安排安监员将受威胁区域人员撤出,符合处理隐患的程序。

3、调度员在接到现场事故汇报后,能够按照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通知相关矿领导和相关单位作出应急待援准备工作;

4、安监科在接到事故汇报后,能及时安排井口信息站工作人员查清作业地点被困人员人数,为营救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的信息。

5、现场跟班长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向安全地点撤离,符合自救互救的程序。

6、各生产职能部室在事故发生后能第一时间赶到事故救援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营救方案起到了指导作用。

7、矿值班领导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准确地按照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安排工作,并及时与现场进行联系,随时掌握现场的发展情况;

8、各相关单位在接到调度室的通知后能够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对事故地点积极进行救援;

(二)吸取的经验教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各掘进工作面严格按规定要求将“三条线”铺设至规定范围内,以便救援时节省准备时间,为紧急救援提供宝贵的时间。

2、加强巷道防治水的管理,对顶板破碎、淋水区域及有透水征兆时,必须坚持先探后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篇5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已经过去了整整11天了。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15名获救,12名遇难,26名生死不明。回顾这十多天发生在救助被困工人现场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叹和思索。

5000人的救援大军,上百辆救护车,多家医院待命,京晋专家汇集,专列运送病员;包括国务院副总理、省委书记、省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在内的官员都亲临现场,有的还日夜守候在现场,指挥救援……如果我们用金钱计算这十几天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其中还不包括后续的赔偿、抚恤、救助和病员康复等费用。仅经济账来说,救援和不救援,放弃和不放弃,这个(来源:好范文 http:///)“账”想必是谁也会算的。难怪即使车祸,有人就说,压伤不如压死,更何况煤矿呢?

对于这场矿难救援,我无意说它是“救援奇迹”,有生命在,就应该对生命尊重,付出援救生命的所有代价。这不仅是在一个民主中国应该做到的,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是应该做到的。物有价,人的生命无价,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如果我们用金钱计算生命,这个公式永远都是错的。但是毋庸否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蔑视人生命、轻视人生命、不尊重人生命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尤其是蔑视、轻视、不尊重穷人生命的事件更是不断发生。就以这次王家岭事故被困的这些工人来说,其中有多少人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到煤矿工作的呢?如果他们不是遇到矿难,而是因为在工作中病倒,或者在家里病倒,能得到有效的救助和必要的医疗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甚至根本不可能的。

由此我就想,我们一直说要以人为本,一直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轻视这一点,甚至蔑视这一点。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对人的生命置若罔闻,对人的生命不管不顾,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总是做在轻视的后面。比如这次透水事故,如果早勘测、早防御、早撤离,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更不可能有工人罹难。再比如我们的很多贫困群众患病,有几个能得到有效的医疗呢?至于穷人患大病、重病,那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人只能等死。

人要活得幸福不容易,尤其是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感受各异,很难统一。但是人要活得有尊严却是基本同一的。这个尊严除包括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外,还应该包括人的就医权、工作权、名誉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生命权——即尊重人生命!

一次矿山事故救援给我们的启示颇多,如果用金钱计,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如果用生命的尊严计,却折算出了我们的很多不足。世界上没有如果,但我还是想说,如果我们时时处处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一切工作、生活的最前面,无数的社会悲剧就不会发生,那也才是人人活得有尊严的理想社会。

浅谈七台河煤矿区煤岩层对比 篇6

目前矿山主要开采煤层为36、41层, 36层开采深度为-370m标高, 自14勘探线至21勘探线;41层开采深度为-400m标高, 自14勘探线至21勘探线。30层只有二采区回采。

1 矿区地质条件

1.1 地层

区内由老至新主要地层有中~下太古界麻山群, 白垩系成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 第三系玄武岩, 第四系冲、坡积层。

1.2 地质构造

犷区位于勃利煤田中部, 勃利弧形构造西侧。区内呈西翼宽缓、东翼陡窄向南倾伏的不对称背斜构造。又受后期F14断层及其派生的分支断层切割和层状扩张式辉绿岩床的破坏, 形成断裂、褶曲交错的构造形态。

2 矿区煤层特征

本区在城子河中、下部含煤段含有经济价值的煤层, 并以中部含煤段发育最佳, 共含煤50多层, 达可采和局部可采者15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10、20、26、28、31、50、60、68、69、80上、70、79、80、95、96号煤层, 可采煤层的含煤系数3.3%。

本区煤层厚度沿走向变化较大, 沿倾向是由北向南变薄。80号煤层自l7勘探线向东分叉, 其下分层逐渐失灭, 60~70号煤层煤厚变化总趋势是由谣向东变薄尖灭。是因基底由东向西渐隆起, 煤层积聚环境自边缘向沉积中心分又变薄所致。个别煤层如68、69号煤层在西部受成煤期古河床冲刷缺失和变薄, 另外1~7勘探线受辉绿岩岩床斜贯熔蚀侵吞, 各煤层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 煤层对比

本区为陆相多旋回沉积, 次级旋回不完整, 且交替频繁, 岩相相变大, 岩性无显著区别。但电测井物性反映良好, 主要煤层和煤层群曲线特征明显, 煤层问距稳定, 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群组合有差异, 局都有标志层, 综合对比之, 对各主要煤层的对比是可靠的。

3.1 电测井曲线对比标志

电测井曲线对比可划分四个层组:

(1) 20号煤层组:由一个主要煤层和三个薄煤层组成。20号煤层电测井曲线峰值高而宽, 而22、23号煤层峰值窄而低, 二者又几乎相等, 21号煤层最低, 四者排列较紧密。宏观主要定性曲线上呈紧密排列的剑丛, 为上部煤层段的对比标志。

(2) 26至31号煤层组:本层组薄煤层较多, 20、31号煤层为主层, 其峰值高而宽, 而28号煤层一般为双峰, 峰顶尖锐, 其余薄煤层峰窄而矮, 呈主峰昂起首尾, 腑视群峰小之感, 另外31号煤峰宽, 峰顶参差不齐, 峰底又常伴有一小峰, 是极好的对比标志。

(3) 60至70煤层组:由四个煤峰组成。四者峰型各不相同, 均为独立峰而有别于20号煤层组。60号煤层底部有斜坡, 68号煤层则相反, 在顶部有斜坡, 69号煤层为一尖锐陡直的单峰, 70号煤层在F8断层以西为笔架峰型, F8断层以东为双峰。四煤峰间无任何异常, 在曲线上极易识别, 尤其笔架峰是西部煤层曲线对比的独特可靠标志。

(4) 95至96号煤层组:95号煤层一般呈尖锐的双峰, 但有时呈四个煤峰, 其峰值较双峰要矮。96号煤层由多峰组成, 上部峰高而宽, 往下依次变低窄。

除上述四个煤层组外, 还有局部易识别的标志, 如65号煤层为一剪刀峰型, l号煤层上部的粉砂岩在伽玛曲线上呈正异常, 幅值较高, 在上部岩性层段较醒目, 可作为确定l号煤层的标志, 55号煤层顶板与中、粗砂岩直接接触, 在伽玛曲线上呈低伽玛反应。又如28号煤层上部凝灰岩和79号煤层上部之泥岩均呈高伽玛反映, 可作为局部地段确定这两个煤层的标志。

3.2 煤层自身特点和煤层群组合特征对比

20-31号煤层群, 主煤层间距般大于20m, 岩相复杂, 旋回交替频繁且厚度小, 各主煤层间具有多层薄煤, 凝灰岩。60~70号煤层群, 主煤层间距小, 一般在5m左右, 岩性单一, 以河床相砂岩为主。90~96号煤层群, 煤层结构复杂, 层间砂岩分选性差, 颗粒呈棱角状, 泥质岩石中含有砂质颗粒。26、31号煤层厚度大, 煤质好, 内生裂隙发育, 26号煤层结构单一, 3l号煤层底板附近有层凝灰质砂岩。60、70号煤层厚度虽大, 底板附近有炭质泥岩, 煤层暗。70、96号煤层为复煤层, 但前者夹石相对要少, 由砂岩或粉砂岩组成, 岩性稳定;后者岩性复杂, 一般由含炭粉砂岩和炭质泥岩组成。

3.3 局部发育的标志层

26-28号煤层间有二层灰黑色、无层理团块状或贝壳状断口之泥岩, 下层泥岩顶部有灰绿色~棕色的泞灰岩。31号煤层底板附近或央百中的扶绿色凝灰岩。40号煤层附近之灰绿~棕色的凝灰质粉砂岩。9a号煤层上80m处有2层深扶黑色富含黄铁矿结核的泥岩, 均是对比标志。

4 结论

矿井透水事故应急预案 篇7

一、水灾事故预防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全体职工水灾安全意识。落实专人对安全出口的管理与检查,井下安全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2、矿防探水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年、季、月度的受水威胁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提出初步预防水害的措施和意见,编制防探水设计及放水设计,经常检查防探水设计及措施执行情况,对新发现的受水威胁地区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填写防探水通知单。

3、矿测量技术人员,负责编绘1/1000—1/2000的采掘平面图,其中对下山眼、盲巷、水窝等巷道必须填绘齐全。对探水地区每两天实测并填绘一次图纸。负责关键性的水文孔和探水孔的挂线工作。

4、矿分管回采和掘进的技术人员应按计划按时向防探水技术人员提交采掘地区计划,地区和设计的变更应提前通知防探水人员。

5、矿安全监察部门和人员,负责防探水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防探水规程、设计、措施进行检查。对违章作业有权停止其作业活动,并报告调度室及安全处长。

6、存在引发水灾事故因素的单位应掌握安全事故管理工作最新信息,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水灾指挥部报告。

二、预警行动

1、技术科主管井下水害的预防、监督和管理工作。依据水灾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2、在确认可能引发水灾事件(事故)的预警信息后,矿水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相关专项预案及时开展部署,迅速通知各相关部门采取行动,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或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同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事前准备,避免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根据水灾事故发展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确定预警级别,由矿水灾事故应急指挥部领导负责对外发布和取消。

4、矿水灾事故应急指挥部领导有权依据实际情况,适时提高或降低预警级别,并对应急工作状态做出适当调整。

三、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矿山安全规程》规定,如井下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或暴雨时地表发现塌陷坑向井下透水时井下必须停止作业。班组长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矿调度室用电话联系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电话联系时首先通知中央泵房工作人员。

1、在突水撤离人员的同时,矿有关技术人员要调查突水点的位置、突水形式,定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取样进行水质化验,对所有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点及井下各出水点进行定时观测、分析水源、估算预计水量、测定水位上涨速度、计算淹没时间和淹没范围,并及时向矿上汇报。

2、如果井下发生突水情况严重或水量较大时,应果断将现场人员和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沿规定的安全避灾路线撤至地面,并通知矿山救护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3、矿领导分工如下:赵云协助丁文华矿长为总指挥,李光华、郭宝平、陈步峰负责现场指挥,处理事故,控制人员撤离,保证指挥召集救灾所许需人力、物力、设备、材料的调用。

4、矿山其他人员要随时听从指挥部的调派,营救井下现场尚未脱险的人员,疏通流水路线,使水向指定地点流动,临时堵截部分巷道,减少水量或延缓进入要害部位的时间。保护水仓、泵房、供电设备,抢修好待修设备,紧急安装临时水泵、管路和电气设备。要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好排水设备,必须以分秒必争来组织排水抢救工作。在抢救中要根据透水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指挥抢救。

5、透水后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透水量大小通知三级泵房人员进行撤离。

6、透水后淹没采区或使部分采区的人员被水堵或淹没在水下边。应立即从三个方面抢救:一是应迅速组织救护队,侦察水位以上所有地点,寻找抢救被淹没水位以上的所有人员,查清被水淹堵的准确人数。如果水位正在上升中,救护队进入独头平巷侦察或抢救人员时,一定要派人观察独头平巷外出口处水位的增长情况,防止水位增高堵住了救护人员的回路。二是加强矿井突水后通风管理。透水事故发生后,矿井水充入采空区和巷道,将造成采空区有害气体大量溢出,同时,巷道充满水后,破坏了矿井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抢救指挥部要及时检查和观察有害气体含量和变化情况,弄清通风系统的变化情况。根据现场实际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是应利用通往被淹采区的所有通道,组织力量,分头安泵排水进行抢救。

7、在抢救水灾事故中,要认真分析,判断被水堵在里边遇险人员的位置,要详细调查被水淹没或被水堵住的巷道状况及遇险人员的工作地点,分析透水后可能逃避的方向,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条件。不能看到水位已高于遇险者所在地点,就轻易地做出遇险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否则将贻误战机,使应得救人员造成死亡,指挥部就必须以抢救活人为指导思想去部署各项抢救工作。

8、遇险人员所在地点是独头上山时,要按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量0.237公升和呼出二氧化碳0.197公升计算他们的生存时间,如果氧气量不能保证时,应采取措施打钻孔送氧气和食物等,保证遇险人员坚持等待排水时间,又要抓紧时间排水,使堵在水里边的人员可以得救。

9、如果外部水位标高高于遇险人员地点的标高时,也不能过早的做出遇险人员已经死亡的结论。应当进一步分析来水的速度及被水淹没巷道的角度,若是来水速度快,被水淹堵的上山倾角大,来水时先把上山出口堵了,上山空气置换不出来,就可能在独头上山压住空气,如果巷道周围是严密的,就会形成一个严密的空气室,而这个空气室的空气是随着水位的上升,其内部空气压力和空气密度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遇险人员存在即使外部水位高于遇险人员地点的标高,遇险人员也有生存的希望,因此,指挥部领导人应全力组织排水抢救,只要排水速度加快,人员就可以得救。

10、如果井下施工现场发生水灾事故时,工作面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具体避灾线路各矿山不同。沿途各地区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及时按避灾路线就近撤离工作地点。

四、地面防洪应急措施:

为了提高对地面防洪工作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准备,确保大雨不淹井,暴雨不伤人,确保安全生产。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学习了关于搞好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防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为了做到能够顺利度汛,在汛期到来时能够及时的指挥防洪队伍,调动物资,为了做到事事有次序,对防洪抢险领导小组人员做了细致的分工:

矿长:负责防洪抢险的总指挥

副矿长:协助矿长工作

调度长:负责井下各头人员的撤离工作,保证50分钟内井下人员全部撤离到地面并由点清人数。

技术科、设备科:负责现场指挥,处理事故,控制人员,保证指挥召集调动救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设备材料等。

机电科:负责防洪期间与机电有关的各项工作。

供应科:负责防洪期间的物资供应。

财务科: 负责防汛期间的资金保障。

其他人员:在防洪中随时听从指挥部的调派。

矿备用防洪抢险物资表:

为了让全矿职工了解本矿的实际情况、地形、地貌、历年来洪水的最高水位、井口标高、防洪物资等,对全体人员分班进行了安全防洪知识讲座。

汛期矿山应加强与市气象局的联系,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矿领导和各采区领导24小时有人值班,全矿紧急集合联系方式:地面为哨声,井下用电话。调度值班人员如接到防洪电话,马上通知各工区井下人员组织撤离井下到地面。用哨声集合各工区地面人员五分钟内到调度室门前,由值班负责人统一安排,汛期所有值班人员不得离矿,否则开除矿籍。

煤矿工作面透水征兆 篇8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发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发汗: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象人出汗一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流水或滴水: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

(4)挂红: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硫化氢气味加大: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

(7)水叫: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嘶嘶”的声音,这种声音,很象低沉的雷鸣声或不开锅的声音,这是因为水位有了变动或受滚动岩石撞击影响的结果。

老空积水区透水的事故树分析 篇9

老空水又称老窑积水, 是指古代和近期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1]。它常来势凶猛, 在短时间有大量水涌入井巷, 且水中常携带着煤块、石块等, 有时含有害气体, 破坏性很大;一般为酸性水, 对金属有腐蚀性, 易损坏井下金属设备;若与其他水源无水力联系, 容易疏干;若与其他水源有水力联系, 则可造成稳定涌水, 危害性极大。

2 老空积水原因分析

(1) 防治水图件不全, 没有定期修改。

(2) 探放老空水前, 没有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和水压等, 导致老采空区积水。

(3) 采矿的影响, 比如煤层底板破坏, 岩层移动, 接近其他含水层等。

(4) 没有按照煤矿防治水的基本原则作业, 采取的综合措施和安全措施不当。

3 老空水透水预兆

常见的预兆为:煤层发潮、色暗无光;采掘工作面、煤层和岩层内“发凉”;煤层挂汗;采掘工作面、煤层和岩内听到“嘶嘶”水叫;老空水呈红色、含铁, 水面泛油花, 有臭鸡蛋味, 中尝发涩, 酸性大。

4 事故树分析

4.1 老空积水区透水事故树

4.2 事故树定性分析

运用事故树计算软件对上图事故树进行分析, 得到:

(1) 最小割集有252个, 分别为:

(2) 最小径集6个, 分别为:

(3) 对基本事件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

(4) 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 该事故树共有252个最小割集, 说明事件发生途径众多, 比较危险[2]。事故树最小径集只有6个, 说明事件不发生条件主要有6种方案, 从包含较少事件的最小径集 (X1X2X3) 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水文地质资料错误, 没留足够防水的岩柱, 这些地方考虑会更有效。结构重要度最大的是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水文地质资料错误, 安全技术措施失误。

5 小结

老空区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 从事故树分析上看主要是由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水文地质资料错误, 没留足够防水的岩柱, 安全技术措施失误等引起的, 因此对于老空区透水的防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加强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和分析, 作好观测和预报工作, 及时、准确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

(2) 按照井下防治水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

(1) 探放采空水必须结合井下实际情况, 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应以不漏掉“老窑”、保证安全生产和探水工作量最小为原则。

(2) 钻探接近老空水时, 应当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 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 应当立即停止钻进, 切断电源, 撤出人员, 并报告矿井调度室,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

(3) 发现透水预兆后, 现场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 采取安全措施, 派专业技术人员监测水情并进行分析, 妥善处理[3]。

(3) 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陶昆.煤矿地质[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3:145-146.

[2]陈文学.事故树分析系统与老空区透水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 30 (11) .

上一篇:真假作业作文下一篇:物业公司服务质量调查标准作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