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探讨阅读的策略论文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探讨阅读的策略论文(精选4篇)

《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探讨阅读的策略论文 篇1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传统课文,怎样老课新教?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教学:

做法1:在导入课题后,请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抓出“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句,然后以此句为统领,依次讲读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威尼斯白天和晚上的生活。

做法2:在导入课题后,清学生从课题中抓出“小艇”,然后围绕“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小艇的呢”一问,依次讲读课文。

也曾看到过一些老师的教学:

有的老师:第一步,通过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以“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艇写”的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初读全文,理清脉络,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威尼斯的小艇的三大特点。第三步,抓住特点,精读三个重点段落,体味作者的写法。第四步,总结课文,并让学生准备“抓住特点,向威尼斯的小朋友们介绍一处最吸引人的地方”,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有位特级教师这样引导:“走进课文,就是来到了威尼斯;走进课文,就是坐到了威尼斯的小艇上。现在,你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到了小艇的旁边,你身边带着啥?照相机,是吧?你最想把什么地方拍下来作为留念呢?先读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最想拍的那个镜头告诉大家。”这样,以“相机”和“镜头”导读下去……(此法后被许多教师仿效。)

几十年了,我们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总也摆脱不了“小艇”的控制,走不出“内容分析”的“魔区”。但是,我们必须从“内容分析”中走出来。为此,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一、在教学思想的定位上,走出“内容分析”的“魔区”

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再来关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与过程环节的安排,一句话,要“为学而教”。只要我们能“为学而教”,就能真正在“用好教材这个例子”上下功夫。在备课中,我力求学习数学老师教“应用例题”。我们先来分析数学教师是怎样教应用题例题的。比如教学一道“相遇问题”的应用例题,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只让学生解决这个例题,而是通过这一道例题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题发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教给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语文教师呢?拿到一篇课文,务必要将课文内容讲深讲透,引导着学生在文章的.内容里总也走不出来,结果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记住了几个词语,认识了几个人物,知晓了几种道理,方法呢,能力呢,全没有。由此,学生在读了十几年的语文后,仍旧不能很好地读与写,此“咄咄怪事”便不足为奇。因此,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向数学教师学习,彻底走出“内容分析”的“魔区”。

二、在教材的研读上,突破“机械言语分析”的“束缚”

课文仅仅写的是小艇吗?不是。乍看上去,文章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作用,内容简单明了,突出的是小艇,但实际不然。作者在写小艇时,没有孤立地去写,而是把小艇放在威尼斯城市的风景画卷中来加以描绘。因为有威尼斯水城,所以才有独特的小艇;因为有了这样的小艇,所以才有威尼斯人别样的生活;因为有了威尼斯人依赖小艇的别样生活,所以才有威尼斯城市的独特风情。如此,小艇、城市与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画卷,独特的“风景”酝酿了富有独特韵味的“风情”。如果我们只是把眼光盯在小艇上,就只能注重通过言语分析来抓小艇的特点,抓小艇驾驶者的技术,抓小艇的作用,如此,我们收获的是枯燥的事物特点,失去的则是丰满的形象、优美的画卷、别致的情调。一些老师的教学就走入了这样的“言语分析”的“点”中。因此,我让自己从“点”上跳得高一些,从“面”上去思考:注意整体联系,抓住“别样风景”,不只是认识几个特点,更重要的是欣赏“风景”,领略“风情”。

三、在阅读的指导上,踩好“教材是例子”的三个“点”

要不做“内容分析”,就必须把课文当作“例子”;要用好“例子”,就必须“踩”好“点”。处理教学时,我们主要“踩”了三个“点”:

一是小艇的样子这个“点”。不是单独而枯燥地在特点上挖掘,而是从形象上思考――正是小艇如此独特的样子,才表现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教学时,通过语言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多么丰富啊:“天上有一个月亮,旁边有很多星星,星星们众星拱月地环绕着月亮,月亮的银光撒在水面上,散发出点点银色的星光,小艇从水上掠过,让人觉得天上有一个月亮,水中也有一个月亮!”学生在如此奇妙的想象中,也体会到了语言的精妙,进而达到语言与精神与情致同构共生的效果。

二是船夫驾驶这个“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怎么的好,结果只能是枯燥的语言挖掘。我认为,既然把课文当成一幅风景画来欣赏,那么船夫的驾驶就不是“死的”,就不能仅限于“技术”这一静态的层面,而应该让船夫驾驶“活”起来,让小艇“动”起来。教学时,我用朗读来代替语言分析,通过转化角色,通过幽默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到行船的乐趣。枯燥的语言肢解,变成了富有生命激情的对话和朗读,课堂真的“活了起来。于是,便有了学生那动人的歌唱:“威尼斯,我多么羡慕你,你拥有精美的小艇,你拥有宏伟的石桥,你还拥有城堡般的建筑,就连波澜壮阔的大运河也投入你的怀抱,我爱你!威尼斯!”

《威尼斯的小艇》为例探讨阅读的策略论文 篇2

一、散文也有“聚焦”点

【教学实录】片段1

师: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族文化。在德国,我们通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今天,我们来到意大利,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生初读课文,交流)

生:威尼斯很热闹。

生:威尼斯也是静寂的。

生:小艇的样子很可爱。

……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师: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导读)

生: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师: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上班离不开——

生:小艇。

师:上学离不开——

生:小艇。

师:出游离不开——

生:小艇。

师:娱乐也离不开——

生:小艇。

师:小艇与威尼斯人的活动密不可分,可谓“小艇”中有“大文章”,再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作者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生读课文)

……

著名作家李广田在他的《谈散文》中对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作了一个很详尽的说明,他谈了四个要点:(1)小说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但必有中心人物;散文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却不必一定有中心人物。(2)小说适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适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也每每带有主观的看法。(3)小说以人物行动为主,其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等,都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即使偶然描写一些自然景物,也还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行动;散文则不必以人物行动为主,只写一个情节,一段心情, 一片风景,也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散文。(4)小说须作具体描写,即使是议论、是感想或是一种观念的陈述,也必须纳入具体的描写之中;散文则可以用抽象的言论,如说明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论断。

简单地说,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因此,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威尼斯的小艇》 一文中,马克· 吐温将他对威尼斯的情感全部寄托在“小艇”这个载体上。基于这样的文体特征,我们在教学时也要把聚焦点落在这个载体上,通过读、 悟以及思维的碰撞一步一步走近马克· 吐温,感受大师对威尼斯的深情。

二、语用全在“体验”中

【教学实录】片段2

师:读了第2、3自然段,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小艇很长,又窄又深。

……

师:作者在介绍小艇特点的时候反复使用了一种写法,是什么?

生:比喻。

师:作者只用了一种写法,却让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来研究这4处比喻中藏着怎样的秘密。他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比喻的?

生: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作者是从长短、宽窄、深浅的角度比喻的。

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作者是从“平、翘”的角度比喻的。

生: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作者是从“灵活、笨拙”的角度比喻的。

生: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作者从 “软、硬”的角度比喻的。

……

师:作者从各个角度运用比喻,让我们捕捉到了不同的信息,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所以威尼斯的小艇才会这么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小艇的形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散文和小说一样,也是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 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各种阶层、各种人物、各种关系、各种冲突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 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不以时间为序,不以地点为限,专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

因此,体验是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围绕着小艇从初步印象到写法领悟再到表现效果,从内容到形式层层推进,但都没有离开体验。通过读、 交流、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等形式得意并得 “言”。从而既基于文体特征,又有效落实语用。

在欣赏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以后,再次聚焦“小艇”。

【教学实录】片段3

……

师“: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如果你不知道往哪儿看,就往这儿看!——出示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船夫,你的技术为什么这么好?

师:(学船夫)“其实,我也没什么。秘密在这儿呢。”——出示第2自然段“小艇的样子”。

师:我们来一次情境对话“采访船夫”,同桌一人演船夫,一人演游客提问。提问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宽泛。(同桌练习后全班展示)

生(游客):您的小艇为什么能这么快?我的眼睛忙极了。

生(船夫):因为我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所以行起船来速度特别快。让我驾驶碰碰船可开不快。(众笑)

生(游客):你的小艇拐弯为什么这么灵活,还能作急转弯?

生(船夫):因为我的小艇两头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转弯不是问题。

……

师:看来作者表面上是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其实还是在夸小艇啊!可见作者对小艇的喜爱,也是对威尼斯的喜爱啊!

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落实语用。整堂课从“小艇”出发又回到“小艇”,但对话的语境没有离开课文,对话的内容却要前后联系,有针对性、实践性。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让学生既运用了语言,还进一步感受了作者对小艇的喜爱,把握了散文的情感核心。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威尼斯绮丽、独特的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文字,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感受异国风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资料相关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世界上的名胜风景区数不胜数,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让我们一起喊喊他的名字吧。播放课件,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天安门等,最后出示

威尼斯水城。)

师: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你们查过资料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知道什么说什么。(及时评价:你了解的真多!你介绍的真清楚!你讲的真生动!)

师:威尼斯在意大利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城市”的意思。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画面走进威尼斯,去欣赏那独特的异国风光。(打开课件:威尼斯的风光)

师:游览了威尼斯风光,你看到了什么?(用上好词)提醒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

生:(宽阔的河道,各式各样的桥梁,河道两旁的古老的建筑,高大的教堂)

师:威尼斯的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啊!可是我感到很奇怪,这么多美丽景观,作者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呢?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发现奥秘吧.二、初读,整体感知“小艇的独特”。

师: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板书: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作用大

技术好

师:看来小艇的确有它的独特之处,怪不得作者对它情有独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小艇的独特魅力。

三、细读感悟,深入体验“小艇的独特”。

1、感悟“主要交通工具”(1、5自然段)

师: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小艇的主要作用,能找出来吗?

生: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有一双慧眼)

师:这里的“大街”指什么?(河道)“汽车”指什么?(小艇)

师:小艇为什么是主要交通工具?能用一对关联词说说吗?

师 :同学们真会学习!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 :那么,课文中哪些自然体现了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生:读第五自然段。师投放文字

师 :都写了哪些人坐小艇去干各自的事?

生:商人、青年妇女、孩子、老人。

师:我很想当一回记者去采访他们,谁愿意扮演这些角色,接受我的采访呢?

采访活动开始:

师:请问你是干什么的?坐小艇干什么?

生:我是商人,我做小艇去做生意。师:做什么生意?为什么这么急匆匆?(相信你的生意

会越做越红火)

师:你好,这位大嫂,你做小艇干什么?生 :找姐妹们聊天。师 :都聊些什么呢?(如

何让孩子听话)愿你有更多的收获。

师:小朋友,你好!你干什么?生:我由保姆陪着去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师:祝你玩得快

乐!

师:老人家你好!您干什么去?生:我带着家人去教堂祷告。师:您起到祈祷什么?生:我祈祷全家人幸福平安。

师:你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

师:除了这些人,还会有哪些人做小艇去干什么事?生:邮递员、老师、学生、医生、市长……

师:同学们想像力真丰富!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小艇,小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难怪作者开头就说

——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

再读这一段。

2、感悟“小艇样子的奇特”

过渡语:这么重要的小艇,与人们的关系这么密切,它到底什么样子呢?想看看吗?

师:让我们目睹一下小艇的样子(投放图片),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吗?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一生读)

师 :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来。(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句子,请同学们与这个句子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水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生:第一句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把

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非常生动形象。

师:瞧,用了这三个比喻句,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就活灵活现地表现

出来了,这就是修辞手法的魅力。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我们的文章也生动形象,好吗?

师:描写很精彩,体会也很精彩,如果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就更精彩了。谁能把自己对

小艇的喜爱读出来?投放句子,一生读。

师:谁能再读?(2个)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把小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

3、感受坐艇的情趣。

过渡语: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的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

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现在你已经坐着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会看到

些什么?听到些什么?你最想干些什么?

感觉如何?(舒适、有情趣)师: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让我们一起把美好的感受读出来吧。

4、感受船夫驾船技术的高超

过渡语:小艇的样子是这样的奇特,坐上去又如此的舒适,富有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

驶技术。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着那一句话写的?师:哪个词语最能

体现船夫技术好?

生:操纵自如。

师:什么是操纵自如?你能结合生活说说吗?

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很熟练,得心应手,这就是操纵自如。

师: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

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的穿过,而且速度极快,还能作急转弯。)

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

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谁能把船夫高超的技术读出来?

.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还能做急转弯。

师:多么灵活的船夫!多么高超的驾驶技术!假如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就坐在船夫的小艇上,你想对他说什么?

(1、船夫,你太厉害了!你的技术那么好,来往船只那么多,你却毫不手忙脚乱。

2、船夫,你的动作真灵活呀不管怎么拥挤,你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船夫,你太厉害了!遇到极窄的地方,你都能平稳的穿过,还能做急转弯,我太崇拜你了!

4、船夫,坐在你的船上,象飞一般,太刺激了!)

5、感受威尼斯夜景的美。

过渡语:同学们,正因为有这么棒的船夫,这么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才使白天的威尼斯如此的热闹,如此的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么,晚上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一

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投放夜景图,师解说:威尼斯蓝天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在哪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

丽的梦境一般。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品读课文,读完后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说

出威尼斯之夜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美(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热闹,(你能读出威尼斯之夜的热闹吗?)静(请你静

静地读一读)

师:小艇动了,威尼斯就热闹起来了,小艇不动了,静寂笼罩着威尼斯。现在小艇累了,休息了,我们看到—— 谁来读?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

沉地入睡了。(配乐)

师: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沉寂的威尼斯,一个象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夜晚里吧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

沉沉地入睡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艇的样子这样奇特,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请你用一

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的小艇,你最想把哪个词献给它?(快乐的小艇轻快灵活的小艇富

有诗意的小艇可爱的小艇 充满活力的小艇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小艇舒适的小艇)

四、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的确,威尼斯的小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美的地方不止一

个威尼斯。世界上还有许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我们中国的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

尼斯。1980年,我国的江南水乡苏州和威尼斯结为友好城市。曼谷被称为亚洲的威尼斯,斯

德哥尔摩---北欧的威尼斯,结束语:同学们,世界是美的,生活也是美的。我们应该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作业: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篇4

(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两处老师停顿了,不连贯。

生:我听也了老师在“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句后和“还能作急转弯”后停了很长时间。

生:我听也了老师在第一处停顿的时间比第二处停顿的时间要长些。

生:我听出了老师故意停顿的。

师: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明白了,这一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老师在停顿中告诉了我们这一段是围绕着第一句写的。

师:你说得很好,你听也了老师重读了哪几个字吗?

生:特别好。

师:哪些地方描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行船的速度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生:遇上拥挤的地方,他也能挤过去。

生:还能作急转弯。

生:非常平稳、安全。

生: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写了行船速度快,也表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看来,这一段的第一句总写了船夫的驾驶特别好,后面描写了怎样好。那老师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一会呢?

生:我觉得这两节肯定有什么不同。

生:我明白了,在这里,前面一部分描写了船夫,后面一部分描写了“我们”。

生:前面一部分描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后面一部分描写了“我们”坐船时的情况。

生:前面一部分通过描写船夫如何驾船来表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后面一部分通过描写“我们”坐船时的感受来表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上一篇:观察榕树五年级作文下一篇:集镇环境卫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