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通用9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1

这么多年来,合作学习非常流行,但是普遍存在着三个毛病:形式化、表扬化和平庸化。要改变这三大根深蒂固的毛病,你光讲什么教学原则、教学理念那是空的,你不化到细节中去是没有用的。那哪些细节特别重要呢?

细节1:从同桌合作开始培养合作。

同伴两个人之间怎么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习惯了以后再过渡到四五个人、五六个人的小组合作。

细节2:四个前提条件准备好。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几个前提

条件: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前要有起码的阅读了解。

第二,在合作前先让学生有自主的思考。

第三,激发学生合作的需求。

第四,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定期轮换分组方式。

关于分组,比较流行的是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我们的策略是定期轮换。

细节4:小组分工要明确。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小组合作中谁做主持人,谁做记录员,谁做监督员,监督员类似于学习小组中的纪委,还有谁代表小组发言。代表发言之后谁来补台做补充性的发言等等。

细节5:“弱者”先说。

我们推荐“弱者”先说,爱表达、爱说话的学生再做概括或者做总结。这是我们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

细节6: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底线。

细节8:评价、反馈不能少。

老师评价和反馈,越具体越有针对性就越好。另外,还可以有小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细节9:增加组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让后一组对对前一小组的发言先做一番评价或补充提问,这样组际之间有了交集、有了互动。

细节10:用好差异资源。

让好的小组派代表面向全班展示,介绍他们是怎么合作。或者让他们加入不好的小组,让学生指导学生、小组来指导小组。

细节11:把一个小组的亮点和资源变成所有小组共享的亮点和资源。

不要做沉默的巡视者。

细节1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像语文,就特地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朗读时,听重音、停顿、咬字准不准,是不是多了字、漏了字都要认认真真。

细节13:体现年段的特征。

避免常见的以低段的方式从事高段的学习。

细节14:体现学科知识的特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2

一、小组人员的合理搭配

小组人员的搭配要讲究科学性、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合理搭配,组建好每一个学习小组。一般以四人一组为好,四人中尽量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位置,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要把学习能力、成绩甚至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好。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若是一个人便称不上“合作”,所以必然的,也就要成立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小组。建立合作小组,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组建这个小组对合作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人数适当

人数多少因内容而异。若仅仅是一个小问题,同桌(即两个人)讨论对学即可,多人讨论小问题的话就显得既浪费时间又没起到什么效果。若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或是需要动手操作的一类活动就需要稍多的同学,4人一组,甚至6人、8人、10人一组,这样人多思路宽,讨论的时候可以进行多方面思考,同时也可使得出结论更快速,而且更有说服力,更全面。

例如,在人教版第三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教学中,在感受1毫米的长度时,要求学生测量硬币、IC卡的厚度,学具没有统一,教师安排4个人为一小组,进行操作讨论。若2人一小组,使用的学具较少,显得单一,两个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作用;若小组人数太多,所做的观察就不能很细致,感受也就不深刻。而在让学生感受1米 =10分米时,教师让学生10人一小组,将10根1分米长的吸管连接在一起,学生不仅充分地感知了1米 =10分米,还实现了一次最团结的合作。

2. 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各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也就是给他们下达“任务”、分配“工作”,比如谁来当主持人,谁来当汇报员,谁来当倾听员,谁来当记录员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反之如果小组内有一个人落伍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例如,《搭配的规律》中例题:柜台上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一个木偶娃娃搭配一顶帽子,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一题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可以安排一人做小组长并进行记录,一名或两名同学进行动手选配木偶和帽子,其他同学观察。也可以让小组长来为自己的组员分工,这样既避免了活动过程中争抢或偷懒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组织能力。

3. 成员互补

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还要考虑到的是成员的搭配,因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如根据成绩的优、中、差来搭配,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来搭配。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特点得到互补,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互相启发,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交往能力。

4. 做好成员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后进生和优等生

小组内成员要有相容心理,应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相交流。只有彼此信任,互教互学,才能共同提高。小组内成员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更加愉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优等生与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对优等生,一要清除他们对后进生的鄙视心理,二要唤起他们帮助对方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小组的责任感,三要引导他们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促使他们向后进生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对后进生,首先要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助其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再指出他们在学习策略、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鼓励其不断改进和提升,让他们感受到小组的温暖和关心。告诉他大家都在关注他,都乐意伸出手扶他一把。

小组人员的合理安排虽然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是对整个教学而言,却能让课堂的秩序和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不妨也试着合理安排合作小组成员,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二、小组长的有机选拔

小组长是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人物,小组合作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小组长职能的有效发挥。一个成功的小组长能凝聚本组成员的力量,合理分配,让各个成员各尽所能,高效完成合作任务。如何选拔小组长呢?

(1)根据个人特长知人善任。有的孩子擅长操作,有的孩子擅长描述,有的孩子善于总结分析,有的孩子善于推理……教师要在备学生上狠下功夫。

(2)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小组长。我在课堂中,尤其是必须进行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临时指定组长的办法,根据内容的难易,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拔在本次合作中能带领组员有效探究的组长。

(3)激发合作兴趣是关键。合作学习中,参与率的高低是合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孩子只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很重要的一员,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我班的合作学习中没有固定的小组长,我会临时点兵点将;也会在某一次合作中因孩子表现突出就被指定为下次的小组长;还有轮流当小组长的激励。能当小组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孩子们当上小组长后就会尽职尽责带领本组同学共同学习。

总之,选拔出合适的小组长,小组合作事半功倍,当然这得依赖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充分把握和准备的基础上。

三、合作学习的“因材制宜”

合作学习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学习形式,有的教师认为一节课中如果没有合作学习好像就不是新课堂,其实这也未必。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究就能完成的,完全没有必要兴师动众、舍近求远。有些内容必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全面完成的,就要有效组织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合作中提升认识。

比如,在人教版第三册中,关于数与运算的许多内容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但有些内容,例如认识图形中操作,解决问题中策略的多样化,方向与路线中的实践等必须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因此,在教师对教材的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因“材”制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适当的合作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真正起到合作的作用。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技能的培养则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养成。

(1)学会了收集。合作中,学生初步学会了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并能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数据,通过分析、整理、综合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整理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2)学会了表达。学生学会了用富有条理性、逻辑性的语言来叙述小组讨论的结论,阐述小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

(3)学会了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能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能结合同伴的观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并从中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合作的意识及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养成。

(4)学会了倾听。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能认真倾听操作的要点、合作的要求;能认真倾听小组的分工、各自的任务;能倾听表扬之词、批评之言,合作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5)学会了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客观地从多个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例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

(6)学会了合作。在合作小组中,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逐步养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会了与人交流的方法。

在实践中常用的小组合作形式有其一定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利有弊。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材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才能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小组分工 优化 组合 互动 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人或6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角色分工不能长期固定,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另外,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考虑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有效进行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

例如,在“推断题复习课”上,小组成员分别分配到了推断题的“题眼”,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性质、用途,以及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反应的现象等,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如果学生在理解任务的某处存在困难,在询问教师之前,可先通过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因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合作小组同组获得的成果也不尽相同,各小组之间再相互交流讨论、评价,使思维产生碰撞,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三、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契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意地进行。

1.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掌握,在这些地方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帮助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燃烧与灭火”一节中,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实世界中亲自观察,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对燃烧的产生和灭火,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对一系列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动手探究,例如试一试水和酒精,哪种物质能被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的难易;尝试熄灭蜡烛火焰的种种方法,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启发大家自己想一想,这些条件是满足一个、满足两个还是缺一不可。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思维混乱、模糊不清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混乱、思维不清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定义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用学过离子的结合能否解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先独自思考,随之组内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与组间交流、辩论,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引导合作,使讨论步步深入。各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组长汇报交流,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正确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定义是什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了化学变化,课后给学生留的作业是“鸡蛋浸入食醋中有何现象?分组写出实验报告”。要求描述合理,实验报告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上交的作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做得很认真,在自制的报告纸上,学生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尽情地发挥和联想,有的加了插图,有的还配了花边,真可谓图文并茂。同学们的设计和创造是我事先无法估计的。小组合作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放飞了生命的翅膀。

四、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可以多方面地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可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在活动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总结和反思能力。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它的优点很多: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今后我们要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泉.我国合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

[2]彭安全.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卫红霞.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2001(4).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篇4

双城市第十一小学苗乃春

2012年4月26日,我校数学组全体成员按照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对我校承担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进行了教研,教研活动从早上八点开始,活动分以下几个步骤:

1、数学组关晓波老师执教《找规律》一课。

2、教育局、进修校、学校领导与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评课、研讨。

3、主持人作总结性报告。

4、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讲话。

5、学校领导作总结。

▲ 数学组由关老师执教小组合作学习公开课《找规律》 关老师的教学设计是:

一、课件导入:苹果、汉堡、冰淇淋、可乐等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出示课件,联欢会教室布置情景图(教材中的主题图),观察、找规律。

三、通过摆一摆、粘一粘、考眼力,延伸到生活中的有规律的事物进行教学。(其中四次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局、进修校、学校领导与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评课、研讨。▲主持人作总结性报告。

1、教学过程为: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总结。

2、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活动的步骤,每个小组都井井有条,各负其责。

3、小组长的作用很大,指导组织帮助其他同学学习。

4、教学活动以贯彻数学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

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充分的活动起来,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也能充分表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借助讲解来贯彻全课。

▲教育局、进修校领导讲话。

▲学校领导作总结。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5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张悦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二、如何对合作学习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因素产生呢?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自身融入到其中去,把自己游离于合作群体之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不知道他们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要转换转换角色,蹲下身子去与学生交往,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一些示范,给他们一些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又能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关注他人,与同学相比,我还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三、如何把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大家都明白学校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提出探究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者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马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新引导,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失去了信心。

通过教学的体验,我体会到教学的设计只有通过必要的引导和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效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如何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比较多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三是,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词语接龙、朗读优秀作品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时我们如果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流、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过多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如何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要给他们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着哪些优、缺?让他们明白该保留什么,改进什么?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之路。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6

丰乐寄宿制小学 汤 瑜

摘要: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效的现象。正确认识,明确职责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己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参与、不引导,至于讨论的是什么,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讨论很容易使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

五、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篇7

实用的导学案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率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编写能真正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导学案, 导学案要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要有启发性, 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思索。如此, 学生才能按照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语言点导学以及预习作业去认真预习,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小组讨论, 理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通过预习作业来检测预习的效果,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解决。所以, 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认真备课、查阅资料, 要确保导学案有利于学生的预习, 能够指导学生的自学和讨论, 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关键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兼顾个性”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

1. 学会倾听。听清教师的提问, 听懂小组的分工安排, 静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2. 学会思考。教授学生思考方法, 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3. 学会辩论。引导学生以理服人, 用明晰的表达进行辩论, 避免无意义的争辩, 或随意岔开话题。

4. 学会互助。鼓励同伴互助, 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互相鼓励, 共同提高。

5. 学会合作。强调“人人参与、团结协作”, 不参与或拒绝帮助是不可取的。

三、丰富的合作内容是重点

针对不同的课型, 可以设计不同的合作任务, 让合作学习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嘴、动手、动脑,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合作表演对话。

这种形式可以用于对话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 从读音是否标准, 对话是否有感情, 表情是否自然, 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比较各组的表演, 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 引导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2. 合作学习单词。

由于教学时间较紧, 学生人数多, 教师难以一一辅导学生的词汇学习。这时, 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 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 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合作写作。

例如:在教学英文信时, 我安排了以下小组任务: (1) 独立思考三分钟, 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 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2) 集体列出写作要点, 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并让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4) 教师介绍写信格式以及常用短语。 (5) 学生独立写作。 (6) 小组交换批改。

四、选择适当的时机是保证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英语,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减轻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增强自信,增加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主动性,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当前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低效表现。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发挥其有效性呢?

一、低效表现及成因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不当,过难或者过易:任务设定目标不当,造成学生合作不积极,小组成员会出现接到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或者个人埋头单干。对于觉得容易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没有挑战性,骄傲自满若无其事;觉得难的同学又无法给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使其流于形式。

2、小组内气氛不和谐: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存在差异;或者有些小组都是优异生个个发言争论,有些则多是后进生无人积极参与。

3、教师的巡回监管不到位:一般的小组合作都有几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课堂秩序是有些许混乱的。有些小组内可能过分依赖成绩好的同学,有时候因为组内发生异议会发生大声的争论,也有组内不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

4、给与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有时,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二、如何发挥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教师转角色,民主促合作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钻研教材,给出难易适当的问题,让最大多数的人能参与其中;其次小组的搭配应注意优异生与后进生的合理搭配,男女生的混合搭配等等;再者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最后在合作学习时,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2、情境搭舞台,合作好唱戏

首先教师应创设好情景,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对于小学生而言,刚接触英语不久,一切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新鲜。多数学生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与别人交流。作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学,在情景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地收集资料,做好充分地准备,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感觉到英语课堂充满了乐趣,能够真正地做到:听到句子,就想起情景,看到情景,句字就能脱口而出。

其次设计程序,让学生在“舞台”上有序地“表演”。“舞台”搭建好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应该怎样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程序时,应包括a、分组b、分配任务c、教师的指导、参与。总之,只要教师全情地投入,那么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便洋溢着“情感的活力”。

3、转变评价方式,完善合作学习

课堂的评价总结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中“合作”的这一过程。新课改下的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同样,评价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可以是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在相互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总结,从而达到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及合作学习,以便获得最终的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金阳,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2010.06

[2]郑土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4

[3]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篇9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地点:西六 2—2教室 课题: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讲师:楚雄市金鹿中学 罗莉萍 合作能力是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类多样性,同时还要教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是具有相似性又是互相依存的,从幼儿开始,学校应在教学计划中留出足够时间向青年人传授合作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训练。——《学会生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Ellis,A.K.)《教育改革研究》

科学研究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过分宣传小单位或个人的贡献,是不客观的。庞加莱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朱熹平)

在诺贝尔奖设立前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第二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65%;第三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75%。(美国朱克曼)0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总体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二)合作学习的历史及发展 1.历史

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中,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陶行知《小先生》(1932年)2.发展

18世纪英国倍尔开设了“英格兰学校实验”,其中就尝试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合作教学方法在美国占主流,杜威的合作小组在许多实验学校被认可。20世纪40年代道奇“场”的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学中,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理论的根据,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广泛地应用。(1)兴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 原因:

一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二是为改善美国少数民族学生的地位,适应美国社会反种族歧视运动的要求; 三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的需求。(2)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第二阶段:实质性进展阶段。第三阶段:合作学习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它只是一种解释,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学不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到。——维果茨基

3.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4.“群体动力”理论

(四)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异质分组:基本特征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性别角色 案例1--学生的成绩

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 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 ○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 2.积极互赖:关键特征 3.个人责任:关键特征 小

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主要有:

(1)总结员(2)检查员(3)记录员(4)材料员(5)计时员(6)噪音控制员 4.合作技能:前提条件

准确表达和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解决问题 5.小组反思:促进条件

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

分析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明确小组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02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优越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表现:

(1)教师角色定位不正确(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上存在问题(3)教师主观上就不想改、不愿改

2.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实质性合作 表现:(1)过分追求时尚技法(2)时间不足(3)忽略了常态教学 3.目标不明确,分工不落实 表现:(1)目标定位不明(2)任务分工没有具体落实(3)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4.缺乏监控,学生放任自流 表现:(1)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2)群体讨论掩盖学生的独立思考(3)小组学习成了“避风港”(4)组内缺乏学习规则

5.讨论问题设计难易不得当,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兴趣 表现:(1)问题过易,缺乏思考性、探索性(2)问题过难,学生无从讨论(3)部分学生不友好、不合作

6.评价观念落后,方法陈旧 表现:(1)偏重个人评价,忽略小组评价(2)重学习结果评价,忽略学习过程评价(3)重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学生主体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2.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平等交流3.有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4.有利于提交流、沟通的能力 0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点

1、新理念: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开启经历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

2、新构想:

“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皮亚杰认为:

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

3、新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 “学生→教师→教材”

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 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 罗杰斯简介:

4、新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充分发挥“导学案”和“展示区”的指导、呈现和启思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环节:

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通过课堂的练习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练习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巩固学习成果; 三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处理要求:

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二)教师活动创境激趣→启发引导→点拨解惑→捕捉信息→调整训练→反馈达标 小组合作学习特征之一就是全员参与。教学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三)学生活动:

自学寻疑→参与探究→听讲释疑→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巩固达标 教学环节:确立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组织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方法 第一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第二,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增强小组合作的兴趣

第三,认真搞好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激发小组合作兴趣

第四,科学把握小组合作时机

第五,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体制,激发学生竞争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范围,可以分为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1)组内互评:(2)组际互评:

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类别,可以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1)过程评价:(2)结果评价: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表 ——示例 第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要求

1.学会倾听他人发言2.学会思考3.学会讨论问题4.学会互帮互5.学会反思和质疑6.学会自律自控7.学会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实,合作首先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派出所助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国防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