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兴趣小组资料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兴趣小组资料(通用6篇)

地理兴趣小组资料 篇1

贺荣华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现将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学习地理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

本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手抄报设计比赛”,全组同学都热情参与,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中了解了生活中的地理,体验地理的“有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地理知识,用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拓宽学生地理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学习了地理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地理知识面。

在学习初我们就面对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已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有意识的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

本学期的“环保手报抄设计比赛”,我们让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既减轻了同学们时间上的负担,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例如本学期我们还结合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关于“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调查研究”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飞来峡一中

地理兴趣小组资料 篇2

一、课下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 兴趣引导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建兴趣小组, 可以将课堂内传授的知识, 通过讨论、探索, 形成从感知到记忆到综合运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下对兴趣小组提出的不同疑问进行逐一解答, 加强对地理知识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引导, 指导兴趣小组在相互对话中增强知识的掌控能力, 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2. 盘活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下指导, 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 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兴趣学习, 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感受到教师知识带来的力量,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并让学生在课下的指导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和广阔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课下指导存在的问题

1. 思维主体的缺陷

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课下指导中,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类指导,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个性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缺少应有的训练。

2. 讨论氛围不够活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讨论氛围, 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生活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 怕说错、不敢说, 从而影响整个课下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探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策略

1. 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 不仅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而且知道怎样运用。在课堂上由兴趣小组成员展示观察结果或实验成果, 不仅使课堂讲解更有说服力, 而且能提高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正午太阳高度角时, 由学生用仪器测出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做记录, 从而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及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在讲风时, 由学生测出每天的风速、风向并做记录, 从而统计出平顶山风向及特点;讲降水时, 由兴趣小组学生测出平顶山的降水量, 并统计出年降水量, 从而分析出平顶山的降水特点, 进而总结其气候特点。

2. 提问式指导的运用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要突出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 能够察言观色, 注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 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 在课下可以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 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方法和策略, 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课堂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如在讲人口迁移时, 发放家庭人口迁移调查表, 统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情况, 总结出人口迁移的阶段、方向、特点、原因;在讲农业时, 带领学生去张良生姜产地、曹镇稻米产地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地理学习能力, 不仅对高考, 而且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层层诱导的指导策略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各方面的内容, 采用层层诱导的指导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缓解课堂中的紧张气氛。如在讨论大陆漂移时, 将生活中出现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合进来, 让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5. 艺术性指导的综合模式

在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中, 教师要采用巧妙的艺术手法, 营造小组讨论的轻松氛围, 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 进行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意见;对于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能仔细地思考, 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地理兴趣小组资料 篇3

【关键词】地理兴趣小组 地理素养 新课改 新高考

在我这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我们地理教学多年来犯的一个通病是“大而空”,再加上我们农村对地理教育认识不够,基础薄弱,根本谈不上什么地理素养,这使我们地理教学一直没多大的起色,为了适应新课改、新高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特成立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地理兴趣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细心观察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将其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总结和撰写地理小论文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地理兴趣小组的建立非常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新课标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①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所谓的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②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③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④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⑤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兴趣小组符合新课标高中教学的要求。

三、新高考的发展趋势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接受,今年高考将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地理兴趣小组建立的作用和意义

地理教学多年来犯的一个通病是“大而空”。从中国到世界,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宇宙,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可是地理课结业了,学生真的能“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吗?其实不然,有不少学生学得太死,不会运用,不会创新,不会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极差,学到的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实践的基础。资料表明,我国的地理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更表现出学生在“地理调查实践、操作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较大差距。这是我们地理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亟待加强的环节。而地理兴趣小组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地理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三项职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治理。它是建立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新教学体系。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特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不仅是指地理课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的课内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地理兴趣小组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兴趣小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地理兴趣小组为培养这种精神的人才提供了条件。地理兴趣小组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题的“师导生学”教学活动,教师只作启示性讲述,不搞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使课本知識返璞归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地理知识是空间现象,并有一定的抽象的涵义。课堂传授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概念和内容,但通过地理兴趣小组,学生亲临其境地观察、思考、接触自然,则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加深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地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3)培养志趣,树立理想,是思想教育的好课堂。地理兴趣小组的思想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各种正确观念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好课堂。地理兴趣小组是走出教室,向社会、向大自然学习,学生可以从社会和自然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大自然的变化,激发爱自然和爱国的激情。例如,我们学校所在地正在全国试点的“城乡一体化”,这就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看看、去体念什么是“城乡一体化”,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了解“城乡一体化”对我们农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好处,使学生们知道我们政府的用意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在这里的作用。

总之,地理兴趣小组是教学改革所探索的一条教学新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把这一教学方法加以完善,更广地运用于教学中,就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2]杨新主编.《地理教学论》.湖南师大出版社.

[3]肖万祥主编.《高中新课程实施解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肖万祥主编.《高中新课程实施解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细胞小组--分享资料其一 篇4

经文:玛3:8-10

你在夺取神的财物吗?

一、欢迎(welcome)时间:15分钟

彼此问好。坐下分享讨论一下,我们身边有小偷吗?小偷的一般行为会是

二、敬拜(worship)时间:20分钟

提前规划的好的小组服侍人员列表中服侍人员带领敬拜赞美。选择熟悉的诗歌,唱诗、祷告、宣告„„等相结合。(带领形式及诗歌曲目自行决定)

三、神的话语(wrod)时间:40-50分钟

1、查经与讨论20-30分钟

“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吗?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 【我在夺取神的财物吗?】—— 十一奉献奉献是什么?

“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和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简单的说,“奉献”指满怀 感情的为他人服务,做出贡献,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

思考:我们仅仅只在财务上夺取了神的物吗?

十一奉献是奉献吗?

十一奉献不是奉献。是我们当纳给神的,必须给神的,没有任何条件而归给神的。(玛3:10)“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

十一奉献的用处?

十一奉献归于神分别为圣。有一部分是供给利未人的(申18:3),可作为外

差的路费,教会内部运转等方面的运用。须知钱一定要由教会统一管理。

思考:我们教会中的钱是统一管理的吗?小组的运作是否应该成立小组奉献还是要

交于堂会?

【什么会让我们去夺取神的财物?】—— 贪贪是万恶之根。(提前6:10)使我们迷失方向,价值观变得吝啬。会让我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渐渐地迷失自己,渐渐渐地魔鬼就占空子,让我们成为他的傀儡。自私自利,凡事只想着自己不顾他人,不按神所教导去作。

思想:我的生命中有过自私自利吗?有过贪心吗?

祷告、宣告:愿上帝破除我们心中的贪念和自私自利的心。

【解决办法】

1.承认自己的罪,面对自己。(徒3:19)2.坚持作十一奉献。

3.凯撒的物归给凯撒,神的物归神。(路20:25)

思考、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不去夺取神的财物?

彼此勉励、祝福、代祷

2、讨论与建议:10-20分钟做到《我是奉献人》,我需要从哪里改进?从中我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心里给自己一个规划。聚会结束祷告、个人琐事代祷

中心小组学习资料7月 篇5

地点:同仁乡中心学习小组会议室

参学人员:同仁乡中心学习小组成员

学习方式:集中学习

主讲人:青靖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高标准高质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这项活动,需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以及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

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需要。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衔接。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从中央国家机关来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活动中整改落实任务的完成、向群众承诺的兑现、长效机制的完善,都要体现和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

1意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中央国家机关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完成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发挥着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机关党建工作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机关党建的基本方向。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这个大局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更好地把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更好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着力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其转化为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中央国家机关有基层党组织15000多个,这些党组织作为我们党建立在高层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其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走在前头、做好表率。这些年来,各部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以及培训支部书记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党的基层组织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的四中全会要求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努力走在全党基层组织的前头,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中央国家机关现有干部职工中,党员所占比

例为60%以上,其中公务员队伍党员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党员集中、执政骨干集中、权力责任集中,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水平,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把这支队伍建设好,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是机关党建工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机关党组织培养人、塑造人、凝聚人的功能,提高党员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增长才干,出色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各项任务。

二、明确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

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和自身特点,坚持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使活动得到更有成效的开展。

把握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关键是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和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工、青、妇等基层组织建设。这“四句话”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把握主要内容。中央明确,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这“五个好”、“五带头”,是按照党章要求,在总结以往经验、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践需要提出来的对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普遍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把这些普遍要求具体化,明确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做到简明可行、好记好评。要注意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贯穿在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中,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

把握活动主题和载体。一是贴近实际确定具体争创主题。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但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科学发展面临的任务各不相同。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确定鲜明具体实在的争创主题,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形成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整个活动丰富多彩、每个单位都见实效的生动局面。二是精心设计和搭建活动载体。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可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相衔接,也可以针对当前大家最希望党组织和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设计活动载体。总的原则是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活动载体要保持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是有机整合各类活动资源。当前,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活动资源很丰富,要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合力。特别要注意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与“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把握好活动的方式和节奏。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广大党员吸引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扎实推进活动的开展。注意运用好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公开承诺。基层党组织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三是群众评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适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四是评选表彰。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适时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要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考虑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七一”前,分别以“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为主题,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适时对中央国家机关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评选表彰。

三、加强领导,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健康顺利开展

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加强领导是关键。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一

定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落实领导责任。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成立中央国家机关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指导。各部门要构建党组(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党委和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具体负责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运用典型引路。要重视舆论引导、典型带动。注意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党员电化教育、党建信息网和手机短信平台的作用,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大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努力培育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地理会考资料 篇6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10.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

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29.53 日

12.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左北右赤无。

15.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北半球春分日(3.21)或秋分日(9.23):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6.22 达到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

22.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3.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4.水圈的特点 :连续、不规则

25.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

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 : 地壳、地幔、地核。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27.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地下约 33km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 2900k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

28.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

29.地壳 :固态。陆厚洋薄,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

30.地幔 :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

31.地核 :可分外核、内核两圈层。内核为固态、外核接近液态。(外“液”内固)

32.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70 — 150KM 厚。

33.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

34.沉积岩 : 层理构造,并有 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5.变质岩 : 片理构造,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36.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核老翼新)和向斜(核新翼老)

37.背斜成谷的原因 :受到张力后的背斜顶部,岩层被破坏,物质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8.向斜成山的原因 :因受到挤压,向斜槽部的物质被挤压得结实,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层被侵蚀后,向斜部分反而成为凸出的山地。

39.断层的组合 :两个断层线之间,与两侧岩块相比,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 地垒,如中国的庐山、泰山;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 地堑。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40.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41.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42.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43.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4.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45.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46.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47.大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

48.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热层中的氧原子也能吸收紫外线。

49.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50.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51.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52.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53.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54.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

55.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总体上自赤道向两极减少,世界热量分布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

56.世界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青藏高原。

57.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 ——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雾。

58.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59.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60.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61.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6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1 月南移,7 月北移

63.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亚洲东部季风)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64.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5.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66.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67.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68.梅雨——准静止锋 6、7 月

69.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70.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7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72.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73.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较低,自赤道至南北回归线海区,海水盐度递增,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为最高,自南北回归线至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递减。

74.全球海水平均盐度约为 35 ‰,海水表面 盐度最高 的海区—— 红海(40 ‰);海水表面 盐度最低 的海区—— 波罗的海(10 ‰)

75.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76.洋流分布的规律 :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2.在 北半球中、高纬 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 方向流动。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3.北印度洋 海区的洋流 夏顺冬逆。

4.南纬 40 度附近,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77.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78.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79.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80.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81.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82.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以降水补给为主,积雪融水 为辅。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84.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 的特点。

85.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 调节作用。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

8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87.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

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的可以自流。

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

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

88.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

89.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 补给区 的环境(地势高)

90.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地域差异性

91.地域差异主要有: 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

92.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93.纬度地带性:形成受 热量 条件影响为主,主要在 高、低纬度

94.经度地带性:形成受 水分 条件影响为主,在 中纬度 最明显

95.垂直地带性:主要受 山地地形 和 海拔高度 的影响,中低纬度高山 地区明显

96.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

97.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 趋向性和不可逆性

98.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

古生代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陆。早期 三叶虫 ;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中生代 :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恐龙,始祖鸟,裸子植物。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

新生代 :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石油生成时期。

99.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 趋利避害。

100.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地理会考资料(下)

101.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光照最丰富 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102.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103.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干燥度)

104.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05.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06.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107.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

108.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六。

109.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

110.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111.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112.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11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人均 0.08 公顷,是世界平均 1/3,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114.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印、俄,居第四位,但后备资源少。

115.土地资源 亚洲最多 ; 大洋洲草地多人均多 ; 欧洲耕地比重大,利用率最高 ;非洲旱地比重大发展潜力低;北美洲林地广,主要在美国; 南美洲 人口密度低,发展潜力较大。

116.不合理的灌溉——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排水

11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8.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容纳动物。

119.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现存的主要是热带森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森林 :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非洲的 刚果盆地 和亚洲的 马来群岛。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的北部 和 北美大陆的北部

120.世界森林面积: 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五。

121.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林区

122.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123.中国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24.既有热带草原又有温带草原的大洲—— 南美洲

125.草场资源——澳大利亚第一; 中国第二

126.世界三大矿产国—— 俄罗斯、美国、中国

127.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 辽宁、河北、四川

128.我国 钨、锑、钒、钛、稀土 等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129.能源资源

①按 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分:

第一类是 来自太阳。如生物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

第二类是 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核能、地震波能。

第三类是 来自日月引力。如潮汐能。

②按应用程度分:能源资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③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130.煤炭资源最丰富—— 俄罗斯、美国、中国

13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北方各省区,煤海 ——山西省。最大的煤田——山西 大同 ;南方最大的煤矿——贵州的 六盘水

132.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的 75%

133.世界有 2 大产油带 : 沿地中海,经中东、我国西部至印度尼西亚的产油带;环太平洋的产油带。

134.石油储量产量最大的地区 —— 中东波斯湾地区。

135.我国主要油田 —— 大庆(最大)、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最为重要

136.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137.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138.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

139.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电站;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140.利用潮汐一天最多可以发 4 次电

141.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 开源节流。

142.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14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其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很大,其次还表现在 产业部门结构 上: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很大;发展中国家正相反。

144.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位次靠后,但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14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146.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147.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48.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149.上海的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150.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151.农业的部门结构:发展中国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152.世界谷物产量前四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153.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 ;“亚洲的粮食”—— 水稻 ;单产最高—— 玉米

154.小麦最大生产国—— 中国 ;最大出口国—— 美国

155.中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界线——长城

156.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157.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

158.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159.世界粮食问题的产生—— 各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160.畜牧业的分类 :(按 发展途径)

①改良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②剩余粮食:美国、法国。

③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丹麦、比利时。

④进口饲料:荷兰、日本。

⑤天然草场和剩余粮食:中国

161.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162.最大的农业国——中国

163.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164.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②工业枢纽④工业地带

200.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小的基础单位—— 工业点

201.中国最大的工业枢纽——上海

202.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203.中国最大的工业区—— 沪宁杭

204.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205.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206.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207.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208.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209.我国经济特区深圳(最早、香港、大亚湾)、珠海(澳门)、汕头(北回归线)、厦门(台湾)、海南(最大)

210.世界最繁忙的航线,连接西欧—北美—— 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的大洋—— 大西洋

211.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海运 ;最快的运输方式—— 航空 ;最灵活的运输方式—— 公路

212.最大的港口——荷兰 鹿特丹; 中国最大的港口—— 上海

213.贸易额最大的大洲——欧洲,最少的大洲——大洋洲(人口占比重小);非洲较低的原因——经济落后

214.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最大的贸易国家——美国;亚洲最大的贸易国家——日本

215.国际贸易中首屈一指的贸易商品—— 石油

216.浦东开发区—— 1990 年成立,上海要成为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17.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218.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19.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220.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10% 为 严重老龄化

221.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222.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约旦;最低——德国

223.少年儿童比重最大的国家——肯尼亚

22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22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226.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人 / 千米)

228.人口分布的三趋向: 趋向低平地势;趋向中低纬;趋向沿海

229.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230.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231.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232.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六盘水、红水河、兰州、重庆-宜昌兖滕

• 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珠三角、闽东南、海南岛

• 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 新疆、南岭、澜沧江、乌江

258.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北京; 1810 年后百万人口城市——伦敦

259.发达国家的人口分布取决于——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

260.我国光照和地热资源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

261.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有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 反馈 作用

262.世界水日—— 3.22 ;世界环境日—— 6.5

263.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

264.神舟 5 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宇航员)

265.西气东输(新疆—上海)、西电东送(北、中、南三通道)、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三峡工程、嫦娥计划(登月)

266.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 GIS ——地理信息系统

267.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

268.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

上一篇:财政审计报告下一篇:池塘抓鱼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