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000字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000字 篇1

前方的屏幕变黑,演职员列表开始滚动起来,经典的《我心永恒》响起了……曲终人散,人散曲终。我久久坐在原地不能离去,任凭泪水肆意流淌成小溪,悲伤如黑夜般将我淹没。我知道,电影里Jack和Rose的那场戏演完了,可是现实的人生中,生活还要继续……

十五年前,我们还是路边玩着玻璃弹珠、在斑驳树影下跳皮筋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泰坦尼克号以一个“衣衫褴褛”的形象上映,或许在我们年幼的心灵里如清风一抹,不着痕迹。十五年的光阴迈着风尘的步伐将那些年年轻的他们刻画成了这些年青春的我们。爱情已然是一张船票,带着这艘巨轮叩开我们三月桃花不语的心扉,唤起那些年我们怦然心动的回忆,或错过,或遗失,或美好,或感动。在情深不知所起的爱情面前,每个人都尽力本色演出。如我般声泪涕下,似他般湿了眼眶,抑或者,像她一样,敷衍着坚强……它来了,带着3D豪华盛装款款而来,撞击了冰山,冲坏了轮轴,扼杀了生命,遗憾了历史,留下了隔世的爱情,也冲击着后世的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情。我们辗转反侧,我们寻寻觅觅,我们怅然若失,我们冷暖自知。如果时光是一架机器,可以带着我们穿越回那片几万英尺的寂寞海底,我想,你,我,我们,都是愿意的……

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为它生为它死为它痛为它忧。然而,除了爱情,我们足以生生不息站在这个世界的,还有人性,光辉的人性。泰坦尼克号向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挑战,结果被打入深深的大西洋海底。然后,海水可以淹没铁板和人的肉体,却腐蚀不了人的灵魂。人类的精神之花,却是永开不败的!

八位音乐家在最后的时刻一直沉著平静地演奏乐曲,那飞翔的音符,体现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恶低头的人类尊严和高贵。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到的:“人,不是生来就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打败他的肉体,但征服不了他的灵魂。那些追逐的鲨鱼可以把那个老渔夫船上拖著的那条大鱼啃噬得只剩下骨头,但啃噬不掉这个水手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是人的灵魂和意志熔铸的火焰,整个大海也无法把它熄灭。”在汹涌而至的死亡面前,那些船员用巨大的勇气坚守职责;生离死别面前,“别担心,我会坐下一条船”成为最心酸最温暖的遗世谎言;还有船上的那些男人,用生命的代价延续了责任的高贵……人性至此,怎么能不潸然泪下!

泰坦尼克号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2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丝早就看出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丝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丝脱下衣服,戴上卡尔送她的项链,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当他俩做爱时,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优秀观后感 篇3

新版的泰坦尼克号并没有多什么新剧情,imax加上3d的视觉效果,其实看完之后并不会给你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感动和震撼你的永远只是剧情,新版的视觉效果只是给你一个噱头和理由去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所以经典的电影,无论用什么方式重温,它永远都是如此温暖。

我的座位选择的很有意思,我是一个人去的,前面是一对中年情侣,右手边是一对年轻情侣,左手边是两个一起来的阿姨。在船沉没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哭泣的声音,就像他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我哽咽的声音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是不同的.,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观影时的感情状态也是不同的,但是就在此时此刻,竟然在体会着相同的感动。

观影结束的时候,我走在街道上,狠狠地吸了几口烟让自己冷静下来。15年的时光,这个世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人们对于爱情的感动似乎从未改变着。我有时候会想,但是又真的不知道如果泰坦尼克号顺利地驶达了目的地,Jack和Rose会不会永远在一起。而现实是,()Rose在后来嫁给了别人,有着她幸福的一生。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段感情的真挚和伟大,他们的爱情在泰坦尼克号行驶在广袤的大海上的时候,仍然如此的美丽和炫目。因为在那个时候,两个人是如此真实而不可自拔,甘愿牺牲的深爱着对方,我想在那时那地,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了。

即使是很多年以后重温这部电影,Jack和Rose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还是会想,哇,真的好美;看到Jack在船头拥抱着Rose在风中飞翔,你还是会感觉异常的甜蜜和温暖;我心永恒响起的时候,你还是会在心中涌起一阵感动;看到船沉没的时候,老爷爷在倾斜的床上拥着老奶奶的时候,Jack沉入海底的时候,你还是会哽咽,会流泪,会体会到内心最柔软的声音;电影落幕的时候,你的心还是像起伏的海浪,久久不能平静。

所以,不管你现在是在甜蜜的享受爱情,还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感觉到冷淡和绝望,不管你现在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有机会,重新看一遍泰坦尼克号,无论是影院的新版本还是在家的老版本,你会知道,你心里对于美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从来没有幻灭。

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篇4

还记得3D版重新上映了,我和他一起去看了。刚Rose从救生艇上跳回船上的时候,他悄悄在我耳边说:你绝对不可以跳回来。虽说我为什么会要遇到沉船这件事情,但是还是莫名的感动。我靠在他怀里和他说,我们都会好好的。可是如果卡梅隆心血来潮再重新上映一次,他已经不在我身边了,又会是谁能陪我去看呢?

暑假在美国的东海岸呆了三个月,晚上和奥地利室友去大西洋边坐着看月亮,即使是夏天的大西洋水依旧是会让人不禁颤抖一下,总是下意识让我想到泰坦尼克那些掉在冰冷海水里的人们,然后也想到了那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作文 篇5

当死神降临之际,他们临危不惧,坦然自若。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也一样撼人心灵。现在就让我们重新体验一下吧。

第一个情节:大船即将下沉,众人惊惶失措,疲于奔命。甲板上,有几位奏乐师却神色自若地拉着小提琴,一曲曲平和动听的音乐流淌于他们的手掌间。他们似乎是想让陷于绝境的人们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恐惧感。尽管面前的受难者大声喧闹,东西奔走,但乐师们依然故我,毫不动摇地在演奏着他们的生命之歌,流露了他们的生命态度。

第二个情节:在甲板的另一角,有几个人平静地在听着一位牧师的祷告:主啊,我们将要舍弃这个苦难的世界,主啊,接引我们到你的世界中去吧......

面对灾难,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性特点。有人只顾各自逃命,有人坦然自若,有人临危授命。特别是那种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是何等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这真可令那些贪生怕死的人无地自容。

他们对死亡不屑一顾,并不是他们不懂得珍惜可贵的生命,而是他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他们在危难之际,唱响了他们的生命之歌。

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6

是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祖国骄傲,自豪。我们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大国,再也不是那饱受列强和日本侵略的弱国。

电影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强大。从各种港湾码头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从船到飞机;从高速公路到桥;从铁路到电网;从扶贫到小康社会……一条条中国路,一座座中国桥,一个个中国港,一片片中国网,一颗颗中国心,一个个中国梦……

当我看到港珠澳大桥最后拼接时,我的心绷紧了。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即使使用了最先进,全世界最好的设备,要求相当高。相差仅仅几公分,我甚至没有想过几吨重的东西,竟用如此微小的单位来计量。当看见成功拼接后,我绷紧的心松了下来,同时为祖国感到骄傲。不仅仅是跨海大桥,一座座跨江大桥也建立在中国,并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奇迹,甚至创造出了世界之最。

或许当你在地球上空俯瞰地球,会见到一只巨大的“眼睛”。那只“眼睛”便是中国的“天眼”。“天眼”是历经三代科学家研发制造出来的,用于接收太空信号,让我们探索太空,去发现我们一直存疑着的外星生物的存在。事实上,靠中国天眼这一伟大创举,真的发现了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新星。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也门发生了一场战争,到处弥漫着硝烟,时不时还射出一枚枚子弹。战争威胁着和平,也威胁着在也门的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得知此消息后,高度重视,立马派船把那些中国公民接回祖国。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知道祖国强大,但我从没想过中国竟这样强大,可以有这样的能力保护任何一个中国人。

还有扶贫。之前,我想都没想过中国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或许总在一派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待惯了,以为世界都是那么舒服。当我看见贫困人民的生活环境时,我为今天的生活感到满足。一间破房子,杂乱、零散又稀少的生活用品,可怕的洞会让雨水滴进屋;一年到头辛苦地耕作,收入一点也不多……好在中国政府重视起来,开始了扶贫行动,要全面构建成小康社会。许多贫困家庭有了新房,孩子上起了学,而且学有所成。虽然还有些地区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但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在,全部贫困山区脱贫。

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7

这部电影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无比自豪,多少烈士、巾帼英雄为了让我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子弹。如今,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懂得珍惜,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面对困难,无所畏惧,不怕挫折,勇于挑战。

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据了解,午城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继平型关大捷之后的第二大对日战役,《血战午城》以午城战役为故事背景,在战役发生地山西隰县进行拍摄。

影片讲述了隰县午城镇酒坊孙贵、梨花、孙世武等人在战争中经受的凄惨悲壮。表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傲骨气节。午城战役予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西犯黄河河防的企图,为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编剧由山西青年作家驻隰县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卫平及隰县籍作家王军共同完成,导演是曾经执导过大型电视剧《苏三》的新锐导演张闻君,女一号由青年优秀演员刘芳毓饰演,男主演由当今正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闫庆元和李庆祥担纲。

隰县,古称隰州,素有“三晋雄邦”、“河东重镇”之美誉,毛泽东、周恩来、左权等革命前辈在隰县播撒了红色种子,点燃了燎原烈火。其中午城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光辉战例,被国家军事博物馆陈列和多部军事著作、军史所记载。

革命红旗,需要代代高举;革命薪火,需要代代相传。隰县近年强势推动文化旅游水乳交融、高端嫁接,拍摄《血战午城》,就是该县深入挖掘光荣革命历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一个重大举措。

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

看侯孝贤监制、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的抗日电影《兰亭》,不由想到:中国电影理应走出去,但首先要走进人心;要入人心需要先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文化精神的坚守。真正的好电影是给人情感律动和精神愉悦的,看了难以忘怀,思绪翻腾,心中激荡起恋恋不舍的情感。《兰亭》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

眼下这个年代,电影屈就于行进中的市场化,已经渐渐丧失文化坚守,执着于精神创造变得稀罕。像《兰亭》这样不俯身于娱乐市场法则,是中国电影乃至中国艺术多么需要的沉静个性!被惊心动魄的奇观震撼、走出影院却很少回味的电影太多太多,动感似乎是时代给予的常态,不如此不足以吸引人,但吸引人的同时又有多少能入心动情?危险在于,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模仿好莱坞类型片,试图大收回报,遑论收益回报是否实现,大收观众的情感却成为难题。我们珍惜《兰亭》,是珍惜美好的观赏感受:在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态里,不动声色地呈现真切的历史和情感,既触动神经末梢,也触及情感泪腺。在很多宏大的作品变成“神剧”的时候,《兰亭》围绕着小人物的悲欢,却不是写个人小小的哀愁,而是将个性精神和时代氛围巧妙结合,发自内心地书写宏伟历史。

《兰亭》的主人公林耕,一个多少有些江湖气息的小人物,在抗日年代却娶了一个温柔的日本妻子秀代,他试图隐瞒秀代的身份以免她受伤害,却看到亲人兄弟们被无辜屠杀,卷入抗争的被动和最初解救女人的被动一样,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义情感,最终在不能不反抗的心理驱动下,完成了极有代表性的中国百姓的抗争心路。《兰亭》的独特性依存于创作者始终不懈地抗争着电影追逐时潮的趋向,坚守着理解历史大义和理解普通人心的统一:抗战不是儿戏一般的一呼百应,而是被屈辱被压抑之下的揭竿而起。从个性角度看待历史却得到历史真相的呼应,冷静描摹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却恰好排斥了虚无夸饰的浮华表现,贴近人生真实的残酷和抗击残暴行径的高尚都那般栩栩如生。

《兰亭》的独特在风格,在故事,在角度,也在情感表现。导演肖风一贯的风格是奇峻蕴藏于常态、散文诗般的行云流水却高潮迭出。非职业演员让影片一开始就恍如生活之不起眼,战争的危险并非剑拔弩张,呈现的反而是蝴蝶湾的悠然安宁,但正是在这样的常态下暗流潜滋默长,紧张慢慢袭来直至残暴屠杀降临,战争的可怕和反抗的渐生因而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奇特之处在于中日人物之间异常的纠葛。林耕原本喜欢日本女孩秀代,她却以自身残疾为由冷酷地拒绝了;日本商人井上落魄时投靠林耕并且信誓旦旦不做军人,最后却成为对自己孩子和中国百姓下毒手的施暴者;秀代爱上林耕和中国,愤怒斥责父亲的残暴,和丈夫一起帮助游击队;林耕原本靠武力谋生江湖,却慢慢卷入抗战大业而英勇捐躯,等等。在初衷与结果大相径庭的演进中,一个传奇般的江南抗战故事发生了。

《兰亭》角度非为一般战争片的轰轰烈烈,而是在舒缓的生活情态、人际纠葛中慢慢展开,凸显侵略暴戾的可怕和人民变为勇士的合理性。中日两国个体身上又巧妙折射了敌友的微妙关系,大到侵略与保家卫国,中到诚信守义与否,小到恩怨德行的把持,等等,都令人信服。

进一步看,《兰亭》将情感沉淀与民族历史的挖掘交融在一起。我们看历史不应该遮蔽毛糙的一面,不应该忽略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在林耕的反抗中体现出来,那既是江南地域独特性使然,又是整个国家的真切折射。守着自己的蝴蝶湾却被侵略打破,护卫着个体私情却不能不投身民族大业的洪流,从“活着就有一切”的信念,到为正义事业哪怕是死也快慰等,表现得都那样自如,情感铺展动人。看到绍兴街巷里弄的老太太不动声色地锤击鬼子兵的沉稳,我们知道当一个民族哪怕是江南那温柔之地的老人都起来反击时,抗战怎么会不取得胜利。当发誓不当军人的井上最终成为侵略者并且杀了抗日义士、杀了亲生女儿时,当守着妻子躲避在世外桃源的林耕最终成为杀敌勇士时,当秀代当着父亲的面说出“你是人类的耻辱”时,影片巧妙完成了个体情感透射时代大义的艺术表达,爱恨的故事鲜活地呈现着时代生活的必然。《兰亭》让我们看到电影应该回到文化、回到现实、回到人本,中国电影已经到了重视生活本真而透射时代真义的关口了。美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投入而不是投机的夸饰。不能不惊讶于一个柔弱山水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居然在影片收尾处顺乎情节自然地从池塘泥水中挺立起一群被掩护的抗敌伤员们,这雕塑般的群像就是普通人成为国家精神的象征。所以可以坚定地说:人文情怀的坚守不仅是表现的需要,而且是中国电影应该把守的精神境界!抗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

9月18日,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八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电影《活着》观后感1000字 篇8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电影《八佰》观后感1000字 篇9

下午,宫先生说去看电影吧。一拍即合。小区对面就是影院,疫情以来,一直关闭着,直到最近才开。

在猫眼上订了票,90元两张,是深圳的行情价。在电影院楼下的奶茶店里买奶茶时,看到有优惠的电影票卖,只要 15元一张,有效期到9月底。毫不犹豫买了两张,已经买的票不能退,留着,什么时候想看了就过来看吧。

选的电影当然是最近才上映,口碑好到炸的《八佰》。路上宫先生科普了一下,说这是真实的故事,讲的是1937年国军八十八师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件。我对战争和历史没有太多研究,就当故事听了。

电影很长,跟之前的抗日神剧,在基调上就不一样。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看到现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在那个时候被炸得只剩下租界一块正常的地方时,也不免震惊。影片拍得很真实,最感人的地方当然是以陈树生为首的几个士兵,身绑炸药,从楼上一跃而下,用人肉炸弹粉碎了日军的铁甲攻击。我承认我泪点低,看到这里时,我泣不成声,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想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个陈树生拼了命换来的啊。

电影中有一匹白马,我一开始不知道这匹马的意义。在枪林弹雨之中,一匹血肉之躯的大白马的出现,似乎与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看到后来,才明白,这匹白马的存在,就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入的精气神的象征。它在租界对面,四行仓库外的马路上,撒野狂奔的样子,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的象往。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

影片全场用苏州河两岸的景象做对比,一边是被炸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战场,和只有 800战士坚守的四行仓库,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各国租界。上空还有全世界各国的观察人员在看着这场守卫战。那时候的中国,国力薄弱,在联合国孤立无援。本来这场抵抗是为了争取在联合国会议上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反日本侵略的支持,当时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已经到了比利时,但是各国却借故拖延了会议时间。最后,国民党政府只能寻求英租界的庇护,让800战士中剩下的人进入英租界。这场战争就算结束了,上海沦陷。

所以,弱国无外交。什么时候都需要自己强,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当时在租界的中国人,看似一个个都在看着戏,其实大家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自愿请战,把电话线拉到四行仓库的刀子,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却没能活着回去;献出国民党旗和捐出吗啡的赌场老板蓉姐;一直关注着战争,最后忍无可忍扛着枪打向对岸日本兵的教授……

人人都向往和平,尤其是平民老百姓。影片里,欧豪饰演的端午,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年轻,带着他的弟弟小湖北跟叔叔一起,第一次离开他成长的小县城,想去看看繁华的大上海。他并不想打仗,更不想杀人。他端着枪,但是他下不了手,因为他目睹自己的叔叔被日本兵残忍杀害,才狠心扣响了扳机。战争是残酷的,对于军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对于政治家来说,那只是他们谈判的筹码。黄晓明饰演的军官跟谢晋元团长说:战争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说起来太残酷,太冷血,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就是如此。八佰余人用生命在抵抗日本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谈判的时候,取得世界各界对中国的支持。但是我想,八佰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是中国人的顽强与勇敢,是保家卫国的决心,是那股子不服输的精气神。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样的精气神,对于中国军队,甚至是中国人民,都是多么宝贵的支撑。日本兵从山东一路打到上海,上海如果很轻易就拿下了,那么日本人南下必定会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南京。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八百壮士一样的人们存在,中国人民才有了翻身的希望,才有了今天美好和谐的生活。

从电影院出来,宛若隔世。影片中的战火纷飞与现实中的一派祥和,实在碰撞得有点强烈。想想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在徘徊,在焦虑,也许他们忘了,今天得来的和平与安宁多么不容易。在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差点就在战争中落败,任人践踏。是无数个英雄战士,有留名的没有留名的,用他们顽强的拼搏,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强大的中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也许是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唯一方法。

电影门徒观后感1000字 篇10

首先是片子开头的云。既是故事背景的交代,又是整个电影情绪和基调的渲染。然而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这些云的,觉得它们诡异的颜色和加速的流动过于不真实显得夸张。全片结束后,这些云却和其他很多细节一起久久盘桓让我不能忘记。现在想来,是结合剧中人物和故事品读更佳。《门徒》是一个悲剧色彩的故事,但它整体并不压抑,它只是在把整件事情交代给你之后让你感觉到巨大的惶恐。因为它探讨的东西如此远,而给你的感受却如此近。以至于看过之后时时回想起,某个瞬间觉得突然有回味。是的,有些电影是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意思可过个一两天就觉得兴味聊聊再无可想之处譬如《星际穿越》;而有些电影则是看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事后回忆起来却感到巨大的感动和动容譬如《frank》。而《门徒》在我心里,属于后者的典范。

两个月前一天出门回家之后头疼得不能自拔,晚饭喝了一杯红酒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不仅缓解,而且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和愉悦感。我把这理解为酒精或者酒中的某种物质给大脑某个部分的纯粹的生理刺激。而明知道这种愉悦是纯生理性的,是假的虚幻的,我还是又去倒了一杯酒。及至后来我每每喜欢喝酒甚至多喝一点,想再去体验当时那种感受却再也不可得。可是酒,却委实从我从来无感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诱惑。特别最近长时间的情绪不好心情不定,有时候感觉酒会成为你一种心里的依赖,一种你自以为是的解脱。即使那种巨大单纯的愉悦感再不可得,得到的时时不过是迷蒙的困倦感。然而哪怕是暂时的愉悦和安眠不都是好的吗,对于一个只是想要逃避的人来说。极致的快乐想来和极致的痛苦一样,会让人心生怖畏。而前者却披着伪善光鲜的外衣,让人想想不禁心生寒意。酒精尚且如此,更何况毒品。

于是要提到古仔在片中的演技。对于古仔,他早年被很多人称颂的美貌我是完全理解不能,而他的演技在我所看过的有限港片中也没觉得惊艳。觉得是《门徒》让我开始认识了他。其中扮演毒贩的那种神经质、癫狂、痛苦和猥琐,配合着相当好的造型让我在看电影时好几次怀疑到底是不是古天乐。他的角色表现的是一种人性深处,最原始赤裸也最真诚坦荡的恶。那是被毒品的刺激和占领所剥去了道德和人伦意识之后最单纯的想要快乐想要解脱的恶,是你无法排斥和抗拒的每个人潜藏包裹在内心的部分。古仔的角色有一句台词,是吴彦祖要把他的女儿带走,他说她长得那么像她妈,没准哪天我把她也上了。是的,并不是玩笑,他猥琐得那么真诚坦荡,所说的这句话就像告诉你我今天早上吃了三个包子一碗豆浆一样的平常。而你说这是毒品带给人的吗?是毒品一层一层剥离出人性里善的部分,把你最底层隐藏的恶暴露出来的吗?我觉得不是的。没有毒品,还会有烟,有酒,有性、有赌博,甚至七宗罪中不是还有暴食一项么。而人从来都只是被华服美衣伪装起来的兽,不是毒品在改变你,是你自己的选择在还原你。是你在虚幻的快乐与真实的痛苦之间选择了前者。这是欲望,是的,人从来不会没有或者驱逐欲望,他们只是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提到演技就再来说说吴彦祖。之前多少看过一些评论,对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的大叫多有诟病,认为略显浮夸了。诟病的原因无非是因为那个叫喊特别的长,而吴彦祖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并不突出。而且就吴彦祖的角色来说,长期浸淫在毒贩和吸毒者的圈子里,张静初爬满老鼠的尸体和依然张大的眼睛虽然可怕,却也不至于让他惊恐失神到如此地步。是的,就是因为不至于让他失神到如此地步,我才觉得这部分的表现特别真实。可能是自己的意淫,也可能是导演和演员的有意为之。我总认为这段发现张静初尸体后的叫喊,是吴彦祖角色本身的一种借题发挥。作为一个年轻有抱负的警察,他实际上是不愿意这样多年从事卧底工作的。他所见到的人和事情让他迷惑,让他压抑,卧底的工作又让他长期的戒备和精神紧张。他无处派遣也无人诉说,只能不断地问自己人为什么要吸毒,他试图从毒贩身上、从他接触的吸毒的人身上甚至自己身上找答案,都找不到。这种压抑和迷茫让他陷入一种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甚至无法面对的痛苦之中,因而他和张静初ml的情节里,两个人几乎是各自单纯地在自我发泄。张是沉迷在吸毒过后的亢奋和虚幻,而吴则是用身体的刺激来让自己停止思考。因为他无处发泄,所以在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他几乎是借题发挥式的不断地大叫。起先肯定是因为震惊和恐怖,毕竟那画面的刺激的确大。而我想吴张二人角色的感情,是有一定的好感在其中的。而吴出于自己身份的原因,对这种好感是存在厌恶和排斥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从张和张的女儿身上是能体会到一种其实并不存在的温暖和生活感的,而那是他多年生活中所向往而又无法存在的东西。所以从震惊到悲伤到对自己的好多深深浅浅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痛苦的发泄,这个喊叫的确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是一种神经质似的自说自话的情绪表达,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出口。就像平时不愿展露自己情绪的人会特意去看悲伤的电影哭泣一样,是给自己一个虚幻的安慰而已。可是这种情绪和心理的存在却真实,所以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演员或者角色,而不过是你自己。

既然古和吴都说了,就再来说说张静初。张的角色在吸毒之后诱惑吴的时候,穿着一件廉价的白色裙子。衬着房间破败而斑驳的背景,显得就像一个在鲜血中静坐的洋娃娃一样,有一种病态的美感。她的那种母亲的形象、想戒毒的愿望以及正常时候的安静温柔和吸毒时候的急切、撩起裙子打针的性感以及最后身体上爬满老鼠的死后画面对比太明显。以至于她说她是为了给他丈夫证明可以戒掉而吸毒一开始我是那么相信,及至古仔的角色也说出一样的话。说实话两个人放在一起,可能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张那样的人更可信吧。可是吸了毒的人,还是人吗?或者说,被强烈欲望占有驱使的人,是兽,是人,还是欲望本身?

而片子里表现的欲望实际也不只是毒品一种。其中吴彦祖去工厂被一队不相干的警察碰到,领队为了争功升职而冒险去闯工厂。手伸到大门的孔洞里试图打开大门,结果被毒贩生生把手敲了下来。而被敲下来的那只手在毒贩手里还做了一个曲起手指的动作。这个被内地上映剪掉的情节也是我的心头好。我觉得偏要在这只将死未死的手上解读出点什么导演的用意所表达的内涵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而我也不愿去解读。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镜头有一点恐怖有一点戏谑也特别有一点诡异的美感。

最后要说的就是结尾。影片看到后来,我几乎是在期盼着结尾吴彦祖开始吸毒。因为觉得这样才符合整个片子的走向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如果吴的角色最后只是一枚受了嘉奖然后依然痛苦并坚持着卧底的缉毒警察,这种情节未免太内地太主旋律。好在最后没有让人失望。吴彦祖最后找出张静初留下的毒品,穿着升职之后的警服,坐在旧而脏的沙发上卷起袖子打针的画面实在是太性感和美丽。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种剧情的发展是真实,符合人物的心理期待的。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他是敬业的、忠于职守的,而且不能否认他也是优秀的。可是他也是极度痛苦的。他升职嘉奖的喜悦无人分享,而这荣誉也是靠背叛信任换来的,他孤独压抑,而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他的心。真正让他最后打下那一针的,是疑惑。不知道自己的背叛是不是对的,不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不知道张和古两人他该相信谁,不知道人为什么吸毒,不知道活着和毒品究竟哪个更可怕。于是他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也只有这种方式,他能给自己答案。这是结束,也是开始,是万劫不复的解脱。

上一篇:个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书下一篇:社团经验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