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通用10篇)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篇1

1、组织健全。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健全,人员、报酬落实;社区有专人负责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社区警务室建设、民警配备达到标准,群众信息员作用发挥明显。

2、防范严密。辖区“三防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亡人火灾事故,无集体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3、管理规范。“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到位,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率均达到100%;特殊群体教育管控到位,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扎实有效。

4、网络完备。社会调解组织健全,发现和调处矛盾纠纷能力强,调处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无“民转刑”案件;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把“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融入网格中,对社区居民事务实行精细化、信息化服务管理。

5、参与广泛。辖区居民踊跃参与平安建设,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效果明显;辖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

6、服务到位。加强和创新社区事务管理,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及时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将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安家庭基本标准

1、遵纪守法无犯罪。家庭成员积极学法用法,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家庭成员无违法犯罪、无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2、家庭和睦无暴力。尊老爱幼,自觉赡养老人;强化子女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无流浪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男女平等,无暴力行为,和谐美满。

3、安全防范无事故。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创建,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等家庭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家庭成员人身安全及家庭财产安全。

4、生活文明无愚昧。家庭成员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爱护环境,勤俭节约;娱乐方式文明健康,珍爱生命,自觉远离黄、赌、毒。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篇2

《老龄宜居社区 (基地) 基本要求》是在全国老龄办、国家标准委的共同指导下, 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该标准以“十二五”涉老规划为指导, 针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高端老龄宜居社区的建设和服务进行编写, 涉及养老社区建设、护理服务、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据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张修学介绍:《老龄宜居社区 (基地) 基本要求》推出后, 将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委员会和老年宜居养生产业联盟进行推广和实施。标准的实施, 可以帮助各级政府界定老龄社区项目和房地产建设, 从而为从事老龄社区建设的企业提供政策扶持, 同时可以通过标准实施, 推动金融产品对涉老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符合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 必将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篇3

(试行)

为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规范农村社区运作,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区化服务工作健康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标准。

一、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推行以“一村一社区”为主导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市、区、特区)域内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基本一致。

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既能满足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新要求,又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做到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具体明确,设置模式、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投入方式和服务设施合理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步骤切实可行。

三、农村社区空间布局

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农民生活习惯和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等因素,综合考虑撤乡建镇、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 1

施,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圆点,服务半径一般为2—3公里,农民群众步行到社区服务中心一般不超过40分钟。

四、农村社区基本功能

农村社区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其功能定位是服务,主要包括:

(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

(二)受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委托,进行必要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三)发挥社区载体作用,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四)推动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逐步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方向发展。

五、农村社区服务设施

(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选址。按照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聚集效应强、发展潜力大的原则确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选址。

(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般应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环境管理室、志愿者服务室、购物超市(慈善超市)等服务项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要满足功能要求,配备必要的办公服务设

施,落实建设和维护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所需的资金、人员,保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正常运转。

(三)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整合利用资源,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等形式建设农资供销、农产品经营、农村金融、农业科技类社区服务站点,形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各类涉农服务站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六、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坚持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初步构建起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和互助服务相衔接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一)社区公共服务。促进政府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重点开展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就业、社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教体育、人口计生、社区治安、法律事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公共服务达到较高水平。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纳入“一站式”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

(二)社区市场化服务。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在社区逐步兴办起便民超市、农资供应、农技服务、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幼儿园等服务项目。

(三)社区志愿和互助服务。倡导、支持驻辖区单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经常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初步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四)社区环境保护应急减灾服务。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资料,组织开展社区内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制定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开展防灾减灾演练,组织社区居住人员和驻社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设立减灾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七、农村社区运行机制

(一)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社区建设经费列入县(市、区、特区)财政预算,单独列支、专门核算、划拨、监管。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各类涉农资金、部门帮扶资金、无偿捐助、商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机制。严禁借社区建设名义,变相向农民和企业摊派。

(二)农村社区内部运行机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通过建立办事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服务规范,强化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八、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一)农村社区与村级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村级党组织全面领导本地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重点在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管理。充分激发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骨干作用。

(二)农村社区与村委会的关系。村委会与农村社区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两者共同为社区群众服务。社区侧重于服务,村委会侧重于组织好村民自治。

(三)农村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社区侧重于平台建设,为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支持和帮助;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借助社区平台,开展各种服务和组织有关活动。

平安创建基本知识 篇4

一、创建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为重点,以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是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做事落实的有效载体。它们在工作方针、指导原则、工作措施、工作目标上是一致的。

(二)为什么要开展平安建设?

开展平安建设,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三)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的目标,综治工作与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确保不发生重大政治事件、重大非法聚集事件、暴力恐怖事件、重大刑事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时间、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政法机关执法公正满意度、平安创建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不断提升,全面建成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更高需要的平安云梦,使我县成为全省治安秩序最好、最平安县之一。

(四)当前我县主要开展哪些平安创建活动?

1、以基层平安创建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行业平安创建活动,深化平安家庭、平安村、平安社区等“平安细胞”工程;

2、以“两抢一盗”等侵财性违法犯罪为重点,狠抓严打整治活动,着力提升公众的安全感;

3、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4、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门栋关照等群防群治活动。

(五)我县平安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连续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平安县”,2012年,云梦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平安县”荣誉称号。

(六)党员干部如何履行平安建设职责

1、积极投身本单位、本地区平安建设工作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履行职责,研究部署和检查指导平安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平安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及时提出促进本单位、本地区平安稳定的合理化建议,积极落实平安创建各项措施;

4、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5、积极宣传贯彻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平安建设系列部署

6、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恪尽职守,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斗争。

(七)居民如何参与平安建设活动?

1、积极做好自身防范,防止受到各种违法犯罪的侵害;

2、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3、向公安机关或基层组织提供、举报社会治安信息和违法犯罪线索;

4、积极参加治安志愿者队伍、义务参加巡逻执勤;

5、邻里守望,十户联防,互相帮助。

二、平安创建在行动

(一)强化举措提升安全感

1、开展严打整治活动,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等侵财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破案率;

2、健全治安防控体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预防和减少发案;

3、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4、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开展群防群治,加大巡逻力度,提升群众的见警率;

5、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6、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

(二)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对矛盾纠纷实行层级管理,村(社区)一周一排查一上报,乡(镇)半月一汇总一研判,县里对重大纠纷随时“会诊”,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晓率、参与率

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学习、宣传平安建设知识,动员亲朋好友通过自防、巡逻、提供治安线索、邻里守望、互相帮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提升知晓率、参与率。

(四)从严治警提升执法公正度

平安建设基本知识答案 篇5

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是指通过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工作过程,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

二、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三、开展平安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2、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

3、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控制违法犯罪,保障公共安全。

4、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5、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群防群治、村(居)民自治水平。

6、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企业等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篇6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用以表达标准体系的构思、设想、整体规划,是表达标准体系概念的模型。

对于比较成熟的行业和变更成本比较高的行业来说,顶层规划需要一直做到落地才能实施。一架飞机、一辆汽车,如果不设计出每一个具体的零件,就无法投入制造,而在设计过程中构建的原型,一般来说也不能作为产品交付。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变更成本比较高的行业,尽管该行业的特点是建设的成果仅有一个,且为最终提交的产品,但在开工建设后,随着建设的逐渐完成,变更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对具有这些特点的行业,按照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要求来编制企业的标准体系并列出标准明细表,可能是一种最佳的标准化实践。

对于服务业来说,同时兼有大多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和创新需求迫切的特征。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对大型企业往往体现为需要行业软件支撑业务,对很多行业软件来说,软件往往就是开发一套供企业应用(别人既没有办法用也没用),开发的样品就是最终运行的产品;而目前国内服务业大型企业均有较强的软件自我开发力量,开发人员或自有、或外包,这就意味着变更方便可行。创新迫切意味着可能在目标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对具体的做法在开发、试运行中不断清晰,即便在投产后,也需要根据市场的响应和监管的需求进行快速调整。通过前期的规划就能够明确所有的细节,并能够使得这些规定在业务中适用并为市场所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顶层规划一直到细节,列出3~5年内需要制修订和实施的标准,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

综合标准化,就是把解决重大问题、发挥具体作用作为标准化的工作目标。综合标准化在观念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特点可以归纳为:系统工程观点方法和实现目标清晰明了、制修订规范成套、要求建议兼容协调、实践检验持续改进、组织措施有力高效。

在具体构建标准综合体时,应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目标确定上,应根据该领域标准化成熟的程度、实施干系人对标准化的认识、标准制修订和宣贯的能力等因素确定目标。目标不能定得太大,也不宜太细,太大则目标实现周期太长,对干系人的信心会有严重的影响;太细则目标就会变成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些措施和方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二是在建构方法上,应充分采用PDCA循环,在构建基于信息化手段支撑的标准综合体时,宜考虑在敏捷开发的项目中对开发用户文档的管理策略,考虑这个因素,是不论基于软件的系统声称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管理的,一般都带有一些敏捷开发的特点。三是在综合标准体的展现形式上,要根据干系人对标准的认知情况确定采用的形式,规章制度和非规范性技术文件在必要时都可以纳入综合标准体中。在很多企业中,“制度管事、标准管物”是一种易于接受的划分方法,所谓“事”,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而所谓“物”,包括客观事物本身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2 吸纳了综合标准化思想的标准体系构建

综合标准化和标准体系建设并不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两种模式,如果结合得好,将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综合标准化的理念和要求可以体现在标准体系中,两者构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为有别于完整的体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体系。

2.1 明确基本体系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在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中,给出了企业标准体系的架构,在构建标准基本体系时,应对照该标准的要求,明确标准基本体系的地位。在企业内部,不同的专业对标准和标准化的认识差异可能会较大,因此不一定要一次性全部纳入基本体系。否则,很可能出现“轰轰烈烈建体系、编写完成放柜里”的场景。相对而言,信息技术领域一是现有的标准比较成熟,二是对标准的认知程度普遍比较高,三是有一定的标准化力量,故从信息技术领域入手提出的信息技术标准基本体系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2.2 明确标准化的重要基本概念

有关标准化的重要术语与定义在多个国家标准中描述。为了使得基本体系的应用者对基本体系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集中分类描述标准化的重要概念是十分必要的。除标准化、标准的定义外,最新技术水平、公认的技术规则、协商一致、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综合标准化、标准体系、国际标准等概念都十分重要,如果不进行描述而直接使用,很可能导致对基本体系的曲解。

2.3 提出规范性文件的使用建议

将规范性文件分为规章制度、企业标准和非标准形式技术规范3类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方法,并按照“制度管事、标准管物”的策略给出了使用指南。“制度管事、标准管物”与“制度管人、标准管事”的提法,最大的差异在于,人本身在企业内部需要管理的内容很少,即便如着装要求、考勤要求等与别人不直接相关的管理要求,也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即“事”。故此处的“事”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而“物”则包括客观事物本身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另外,标准行文格式严谨,内容应限于陈述、要求和建议的特征,也十分便于对“物”的管理。在得到普遍的认可后,标准再向管“事”发展,尤其是采用分类分级、权益性条款和注释、范例等特有的方式,可以逐步为干系人所接受。

2.4 提出标准基本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是长短规划结合。长期规划是使得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容纳全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银联企业标准,包括ISO/IEC和IEEE的相关标准,并对1~3年内需要制定的重要标准做出规划;短期规划是从现状出发,在没有能力进行长期规划前,将现有的与信息技术工作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银联企业标准以及ISO/IEC和IEEE的相关标准作为实施的参考,企业标准宜在框架中作为参考,具体按照企业标准的宣贯指南实施。二是刚柔实施配套。实施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刚性措施主要是综合标准化,柔性措施主要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包括对提供部分标准内容的全文检索和专项标准的宣传。三是通过实践检查。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所提及的规范性文档应用范围、贯标模式、标准框架均应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对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应保留并改进;对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应裁剪(含补充)。四是适时处置提高。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对实践的效果应择机进行处置(即PDCA的Action),每次变更的内容应尽可能协商一致,并用以进行近期规划以逐步实现能够进行有效的长期规划。

2.5 明确标准的贯标特征

信息技术标准按贯标特征划分,可分为潜在贯标、被动贯标、主动贯标三类。一是潜在贯标,即:不必知悉标准的内容,甚至不必知悉标准的存在,只要使用了某种硬件、软件,就肯定会实施标准,且不实施或错误实施将会得到警告乃至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的标准。例如:声称符合某种标准的编译器,不按照标准编写代码则可能导致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但应用者只需要阅读该编译器的用户手册,而无需阅读相应的标准文本。二是被动贯标,即:只要使用某种硬件或软件,或应用了某种框架,就需要知悉并遵循的标准,不遵循标准一般会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或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例如:只要加入银联,就一定要符合银联的联网联合要求,否则将导致交易失败,应用者需要阅读并理解标准的内容。三是主动贯标,即:在信息技术工作中,应主动宣传贯彻标准。按照实施一般可获得最佳秩序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标准,但实施标准往往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并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例如:软件测试文档规范,长期实施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企业的资产,并为持续改进提供数据,但实施标准需要增加工作量,且对某个具体的测试,如果不进行评审,则未必能实现提高质量和加快进度的效果。

2.6 提出二维的信息技术标准基本体系

其中第一个维度按标准化对象划分,第二个维度按照综合标准化要求划分(如图2所示)。

图2中,在按照综合标准化要求进行划分时,宜在构建标准综合体时采用统筹协调的方法确定其综合标准化的类别。当建立其他条线的标准基本体系时,可在当前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并对现有的分类方法进行重新整合。当必要时,可对现有体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同时,在标准化对象维度,未按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划分,在按照综合标准化的维度划分时,宜在一个综合标准体中考虑可能存在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描述相应内容的非标准形式文件。当参与标准基本体系构建的条线增加时,可增加一级条线,使得基本体系的每个维度都具有多级的特征。这样划分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易于与部门职责和事权管理建立比较明确的映射关系,降低了“谁也不说错,谁也不张罗,谁也不照做”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另外,与行业的标准体系比较,可能会发现没有相关标准,这是由于行业标准体系是国家标准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存在对本行业有影响但又非本行业负责标准的情况,而企业标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小麻雀”,有关的就应该明确,明确不了的其实就无关。

2.7 采用资料性附录形式列出标准明细

标准体系框架往往要求给出标准明细表,以作为标准工作的方向性指南。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快速发展的行业,超前确定到了标准的名称和内容,详细规划难度太大。对现有的标准来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银联标准和国际标准、国外标准都在动态更新之中,而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对全球相关标准及标准之间的关系更新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的数据源;企业标准随着发展,也有可能会动态产生修订的需求;对拟制修订的标准来说,可能随着发展会增加、变更,也可能有些标准由于难以确立公认的技术规则,故尽管存在需求而在短时间内难以协商一致形成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基本体系中,采用了资料性附录列出了主动贯标和被动贯标的标准目录,并明确鼓励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应用人员提供标准的信息。之所以不考虑潜在贯标,一是不知道都存在什么标准,二是也不需要有什么动作。当随着工作的深入,潜在贯标的标准变为被动贯标乃至主动贯标时,就应及时纳入标准目录中。

2.8 说明在标准基本体系的指导下如何实施综合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手段,凡适宜采用综合标准化的标准化对象,均应采用综合标准化方式实施标准化,实际上,只要掌握了综合标准化的概念,几乎所有的标准化工作都可以使用综合标准化的方法实施。具体来说,应根据综合标准化的目标,首先从标准清单中选择可直接贯彻的标准,提出以现有标准为基础需要剪裁的标准,并辅以非标准形式技术规范,通过在规章制度中引用标准和非标准形式技术规范,在实践中将确定了的公认的技术规则的非标准形式技术规范编制为企业标准。综合标准化的实施过程,宜参考当前软件开发的Scrum方法论,采用PDCA的策略不断进行改进,才能使得标准综合体持续地发挥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以获得最佳的效益。

摘要:本文在重温标准体系概念和综合标准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一般意义上标准体系的构建特征,归纳了综合标准化的特点,提出了应用综合标准化的3个注意事项,描述了构建整合了综合标准化的企业标准基本体系的8个相关问题。

关键词:构建,综合标准化,企业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春田.重提综合标准化—兼论企业标准化的历史性转变(一)[M].中国标准化.2008.11.8.

平安社区基本标准 篇7

为了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做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防范严密,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我们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按照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的工作思路、全面组织辖区的居民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社区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内容汇报一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创业社区东至园艺所西巷,西到创业路,南起大学东街,北接乌兰察布街,呈矩形状,辖区面积约0.25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2158户,人口5875人,其中流动人口584人(截止到8月底),青少年649人,社会闲散人员20人,在校人员567人。社区现有办公用房380平方米,干部8人(男4人,女4人)招聘干部1人。我社区先后被评为赛罕区级文明社区、赛罕区社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呼和浩特市青年文明社区、甲级一等社区等荣誉称号,迄今为止,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案件,辖区内有重点人员9人、涉毒人员5人、三类人员4人。驻区单位4家,全被评为安全单位和文明单位。社区干部始终坚持以“打造平安赛罕,构建和谐社会”为原则,在创建“平安社区”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二、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做好“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3月20日社区全体干部对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在各个小区开展创建治安模范小区活动,每个社区干部包片负责一个小区的创建活动。

4月18日在吉祥小区门口开展了“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即宣传了艾滋病的危害,又增强了居民群众对艾滋病的正群认识,了解了预防措施。

5月20日社区针对青少年在辖区举办了戒烟宣传活动,让大家了解了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和赛罕区民族小学共同举办了“崇尚科学、关爱家庭、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让科学知识从儿童时期就得到宣传,进而达到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长远目标。

6月26日在敬业学校门口举行了“6.26普法教育和远离毒品万人签名活动”,这不仅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也让广大居民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新的认识。

七月针对驻区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宣传进行集中检查、验收。特别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经常性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将矛盾解决在基层。

7月26日在敬业学校举办“信合之夜,激情欢歌”消夏文艺晚会。晚会上表彰了支持社区工作的军属代表,捐助了本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居民们也尽显才艺,来充分展现和谐社区的精神风貌。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区治安的整体防控能力。

为此,我社区在综治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实行由社区干部包片,明确治安联防职责,将治安力量深入到社区的每个楼栋;动员低保户组成治安巡逻队,建立日查夜巡制度,日夜保卫着社区的安全;设立警务室,联系管区民警,不定期的对包片干部、巡逻队员培训,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协助管区民警对社区的出租屋进行不定期的排查,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册,细致深入的全面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流动人口实行双重管理,彻底消灭不安定因素的隐患。

四、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社区管理机构

坚持“两排查一分析”制度、确保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两排查一分析”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的原则。社区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每周对辖区的矛盾纠纷排查两次,每个小区的治安小组长都是纠纷排查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对本小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解,一时解决不了的,有社区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协商解决,确保了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地排查处置,使社区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我社区在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中充分调动和依靠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治安防范,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社区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全感普遍明显增强,构建了和谐的居住环境。

平安社区 篇8

“平安社区”活动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协同协作、扎实推进。平安社区是组织动员广大家庭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社区和谐,美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特别期望的,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呢?

1.网络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的纵向网络和妇联协调、成员单位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的横向网络。

2.计划方面:我们要提出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措施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坚持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情况,认真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举办全区“平安社区”创建现场会,不断拓宽“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范围、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提高创建活动层次和水平。

3.管理方面: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动“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区综治部门统一印制“致丰泽区居民群众一封信”、“丰泽区综治平安建设安全防范小知识”、“创建丰泽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小常识”、《国家安全法》宣传提纲,分发到各街道、社区,为基层做好综治和平安建设的宣传活动提供资料;区妇联抓住“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等节日的有利时机,在广场、企业、社区等流动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大型“法律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区司法部门组织到泉州监狱开展“帮教送温暖”活动,鼓励服刑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区公安分局开展清理整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专项行动,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状,加大对威胁家庭安全的犯罪和严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打击力度。区民政部门以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契机,对61 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部分进行了补助,提高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团区委组织开展丰泽区“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竞赛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这些只是我为社区提出的一点建议,有可能有不完美的一面,希望在各位社区领导的商讨之后,使我们的小区更美好。

天 津 二 中

浅谈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倾向 篇9

关键词:社区音乐,音乐教育,基本倾向

实践证明,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 以满足社区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 应该是一种非常恰当的方式。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 既是对社区教育的挑战, 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社区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应该是大众化、本土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

一.大众化

社区音乐教育应该是面向最广大的基层群众。社区教育的对象一般定位于全体社区成员, 既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 在校的青少年学生, 也包括在职的工作人员, 离退休老人、下岗人员等。社区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从人的出生到生命的终结, 社区都在不断地为其提供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音乐教育组织者可以将社区音乐教育规划为幼儿音乐兴趣教育、青少年音乐知识教育、成人音乐修养教育和老年人音乐娱乐教育四大系列, 分别采取措施加以推动。

幼儿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全, 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 但若不能及时将其好奇心转化为学习音乐的兴趣, 他们将会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 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幼儿音乐学习可以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式。青少年是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 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一般需要比较正规、专业的老师教授, 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成年人因为工作的压力, 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更多的是满足其对音乐的喜好和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退休人员闲暇时间较多, 他们学习音乐知识往往不是要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他们大多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 可以通过组织合唱、集体舞蹈等形式, 以满足他们对音乐的爱好, 还可以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本土化

社区音乐教育可以结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体现本地的特色和地方特点。中国地缘辽阔, 各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很大差异, 不同地方的社区可以结合当地的优势, 进行不同的社区音乐教育内容。例如, 陕北的信天游, 新疆的舞蹈、湖南的花鼓戏、福建的歌仔戏等, 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内容, 它们在当地也有很多的拥护者, 如果社区音乐的组织者根据当地的地方音乐特色, 聘请一些当地的本土艺术老师, 组织喜爱其内容的社区居民进行学习, 不仅可以满足一部分社区居民的需求, 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本地音乐艺术的一种保护和发扬, 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 可以努力挖掘本地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社区音乐教育面临着一个很实际的经费问题, 不是每个社区都有经费可以修建专门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演出场地, 这样就可以利用社区周边的学校、文化馆等, 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场所和活动的平台。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吸收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 发挥自身的传统文化优势, 汲取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 不断整合, 不断创新, 创造出富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开放的精神文化财富, 并促进现代社区的进一步发展。社区音乐教育文化的建设需要有本土化的思想, 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而是一种与外界密切相连、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的系统。因此, 只有不断的开展对外交流, 并立足于自身优势,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多样化

社区内的居民生活观念、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别, 因而表现在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亦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在规划社区音乐教育的项目和类型时, 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要求。动员各种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 以避免单一性、枯燥性。

1.实现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主体的多样化。鼓励各类学校、团体、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群众组织和公民个人和志愿者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动作。比如, 可以以社区所在地附近的学校为中心, 与众多社会单位相联系, 形成一种跨行业、跨系统的横向综合模式;也可以以学校为主体, 根据学校所在位置和学校类型连同周围地区划分为若干协作区, 以此为依托, 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教育社会化。比如在学生寒暑假期间, 开展符合学生特点, 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器乐学习班、音乐素养学习班、舞蹈形体班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教育。同时, 也可以请有经验的音乐教师、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组织音乐修养等方面的讲座, 丰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

2.实现学习渠道和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育资源, 开发丰富的音乐普及课程, 设立不同的音乐教育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 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发现和培养声乐之家、京剧之家、器乐之家、舞蹈之家、曲艺之家等, 根据社区自身情况, 可以考虑每年举办个人和家庭为主体的文艺会演, 以推动家庭文艺的发展。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音乐活动, 如七一会演、十一会演、庆元旦会演等。也可以举办家庭文艺周, 根据家庭成员音乐学习程度不同, 分专业组和业余组, 自愿报名参加。也可以定期举办合唱比赛, 请专家打分、厂商赞助、媒体到场。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 举办青少年的专场音乐会, 为社区有音乐才能的青少年提供锻炼的平台、展示的舞台。

四.人性化

社区音乐教育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社区的领导者应该认识到社区音乐文化对于社区整体建设和发展的长远意义, 而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期想法, 应该把建设社区音乐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抓。

1.加强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建立鼓励措施, 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如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党团员和音乐学院等地的教师, 可以参与社区音乐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集体智慧, 挖掘不同居民的潜在资源。同时, 可以尝试建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模式。现在在城市中青少年学习钢琴、小提琴、民乐等乐器或者声乐、舞蹈等音乐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 让他们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等业余时间, 充当社区音乐教育的志愿者, 帮助社区老师服务其他社区成员,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同时可以完善其人格, 在他们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 培养其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培养其良好的品格。

2.加强社区音乐教育管理的基础建设和设施建设。随着社区音乐教育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社区不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而且建设了专门的场地用以排练音乐活动, 但是, 由于我国社区发展不尽完善, 大部分社区音乐发展还是以家庭个人为主, 社区没有足够的经费建设专门的活动场所、购置音响等设备, 经费的“瓶颈”问题客观上制约了社区音乐的发展。这一现状将随着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改变。

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篇10

2、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和平安单位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使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四是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努力把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4、实施平安建设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一是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三是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四是加强社会管理。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六是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

5、如何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答:各级党委和政府一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出台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之前要进行影响稳定的风险评估,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要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重点抓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三要整合基层维护稳定力量,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通过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明确疏导化解责任,抓好督促落实。四要强化社会联动调处,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 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要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维护信访者的合法权益。六要认真分析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七要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防止矛盾激化,防止极少数人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如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答:一是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形势评估预警和政法部门配合制约等工作机制。将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贯彻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监管改造等各个环节中去,确保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对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加强对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现象。二是建立健全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定期排除制度,找出问题症结,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整治,限期改变面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涉枪、投毒、爆炸案件发生。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和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三是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进一步整顿和规 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打击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着力抓好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案件的查处。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提高发现、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的综合能力。继续抓好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四是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从事蛊惑煽动,以及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等非法活动。

7、如何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答:一是建立和防范各种治安防控网络。特别要建立和完善社会面的治安防控网络,重点要害部位和特殊行业、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管控网络,乡镇(街道)、村(社区)治安防控网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网络和各地区间的边际治安联防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防范措施,全面建立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范工作。二是有效提升技术防范水平。三是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四是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和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紧密结合。

8、如何加强社会管理? 答: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扎实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切实加强对各类社团和新经济组织的管理。二是整合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三是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工作机制,关心和重视农民工劳动保护,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教育与维权并重,探索新形式下流动人口管理的新办法。五是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六是加强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品和放射性物品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七是加强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色情等违法网站。八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安全)企业和维权岗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禁力度,严肃查处安全责任事故背后隐藏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遏制重特大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九是加快构建公共应急体系,制定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妥善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 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十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在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管理办法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成效。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管理活动。

9、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答:一是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力量,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综合治理、政法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大力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建设,保障平安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四是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社区警务室建设,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五是加强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措施在城市社区和乡村的落实。六是继续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活动,并根据平安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创建范围、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层次和水平。七是建立军警民团结协作、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 要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着力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强治保、帮教、调解、法律援助、治安联防、乡镇社区保安等组织建设。搞好驻社区民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派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选配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九是广泛组织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和享受低保人员参与治安防范,建立多渠道、多行业的治安信息员队伍,发动组织社团、行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大程度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工作格局。

10、如何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责任机制? 答:平安建设工作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平安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建的责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严格履行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平安建设工作,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各级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狠抓工作的落实,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 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把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部门(单位),落实到责任人。

11、如何建立健全齐抓共建工作机制? 答:一是各部门、各系统要紧紧围绕平安建设的目标要求,制定参与平安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在平安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二是各级政法部门要把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与开展平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三是有关监督机关要在平安建设中做好评议监督和检查监督。四是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12、如何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答:一是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经费的保障力度,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二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

13、如何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答:一是把平安建设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列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晋职晋级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对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渎 职引发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实行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14、“平安建设"与以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 答:平安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利用多种手段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队伍和严密的综治工作网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断拓展。为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综治工作着眼于从更深的层次预防和减少犯罪,从教育、管理、建设等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着眼于从更广的范围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致力于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上的难点问题,从源头上、苗头上来化解矛盾。随着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都纳入了综合治理工作范围。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一个新的载体来推动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平安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中央《意见》十分明确地写了深入 开展平安建设,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说,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15、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答: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二是搞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三是抓好基层的工作落实。四是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档次。抓重点、攻难点,提出切合实际的近期工作目标。比如,提高社区的防控能力,使社区的发案下降,让群众能安居;加强对枪支弹药、剧毒物品的管理力度,减少恶性案件的发生;抓住对青少年中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减少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等。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到平安建设带来的成效,从而增强信心,调动起积极性。

16、我县基层平安建设分哪几个类型?

答:我县基层平安建设共分“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居委会)、平安单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平安学校、平安家庭”5个类型。

17、平安单位创建标准是什么?

1、党政领导重视平安创建工作,综治“四制”落实,综治组织健全,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落实,制度完善。

2、治安防范组织健全,措施落实;重点和要害部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3、综治宣传、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单位职工无犯罪现象发生。

4、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单位内部,做到无罢工、非法游行和集体上访。

5、积极参加和大力支持社会面上的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不发生因本单位工作失误、失职而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6、单位内部和职工家属楼院落实防范措施,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治安状况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

18、平安学校创建标准是什么?

答:

1、党政领导重视平安创建工作,综治“四制”落实,综治组织建设,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落实,制度完善。

2、治安防范组织健全,落实人防、物防、技访措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3、落实法制副校长责任,对全体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全体教职工和在校学生无犯罪现象发生。

4、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无罢课、非法游行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

19、平安家庭创建标准是什么? 答:

1、家庭成员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义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无违法犯罪行为。

2、家庭成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拒绝毒品,生活方式健康、文明、科学。

3、家庭成员尊老爱幼,依法维护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

4、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自理自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5、家庭成员间宽容谦让、互帮互助,家庭关系平等、和睦。

6、邻里相识、相知、相爱、相助,邻里关系团结和睦。

7、家庭成员没有打架斗殴、参与集体上访、盲目维权等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案(事)件发生,并自觉同社会丑恶现象做斗争。

20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创安工作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我校稳定为目标,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措施,争取各界配合,全面提高我校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超前防范能力,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努力创建管理有序、防控有力、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落实

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做到五个要: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要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之中。三是要定期听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要大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队伍建设,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增加必要的工作力量,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五是各级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经费要予以保证。同时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美好仁化的核心任务,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仁化”活动,着力在防范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安全隐患上下功夫,实现维稳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抓好创建“平安仁化”法治建设、民生保障、群众权益保障、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防控、人口服务管理、“两新”组织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保障、基层基础建设、平安文化建设等10大工程建设。

二、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一是有力打击犯罪,确保一方平安。政法部门要把“严打”落实到各个执法环节,始终保持对各种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二是防控犯罪,遏制犯罪。加强巡逻队、志愿者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加强视频监控建设,正确处理好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打击的辩证关系,做到大案小案必破,努力维护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制度。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特种行业、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特殊群体的管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五是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六是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 13 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帮教工作,尽可能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同时做好管制、缓刑、假释以及保外就医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七是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基础建设,重心下移,确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镇(街)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强化政权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协调各方、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搞好村(居)委会的综合治理工作,村(居)委会要有专人负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治保会、调解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注意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所需的经费,公安机关要推行警务到社区的活动,努力实现“一区一警”,力争把更多的警力投入到社区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之中。

四、齐抓共管,协调各方,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上一篇:高一抒情散文:的你下一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度优秀教学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