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想(精选11篇)
班级:英语0802
姓名:罗新宇
学号:u200816737 高校廉政文化应隶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范畴。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体现和延伸,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校园精神相结合,在社会文化中层次较高的一种文化类型。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廉政教育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我国能不能培养出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
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对现代的廉政建设,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以教育为例,中国古代历来非常重视礼义教化的重要作用。将廉政教育作为防范权利异化、保证吏治清廉的最基本的环节。通过廉政教育,一是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将廉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作为衡量人的行为品格的标准和尺度,在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上构筑倡廉反腐的屏障。二是强化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政府官员对廉政道德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廉洁自守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养成廉洁从政为政的习惯,从思想上筑起反腐败的坚固堤防。•
一现阶段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变化给高校廉政工作带来的变化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 社会上的一些腐败思想和消极行为不可避免地对高校的运行环境形成冲击。为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袭, 各高校都开始将廉政文化建设放在了极其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引导好青年学生和一线教职员工有正确的廉政观和价值观, 如何使高校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利、不谋私利、避免因高校腐败案件而影响高等学校声誉等等问题都迫使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2高校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腐败现象
现在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抵制不住金钱诱, 为谋私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使高校师德师风受到了冲击, 教风建设遭受巨大挑战。向往奢适生活、注重享受、急于获得经济利益等等社会不良风气在高校内肆意发展, 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放松了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要求, 使教书育人、引人向上的良好环境大受影响, 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也随之大幅下降。部分高校学术抄袭、科研科技成果造假等学术舞弊行为屡屡曝光, 科研经费不按管理规范使用, 更有甚者以假票据大量套现供挥霍等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使高校的声誉受到极坏影响, 毁损科研成果成长的基础, 还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3社会对学生廉政观的影响
当前, 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此起彼伏, 科技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快捷畅通, 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言论的影响。一方面, 他们非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痛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及各种腐败现象;另一方面, 他们又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见怪不怪。很多学生把学好自己的专业当成唯一目标, 忽视了对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虽然也有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但他们当中也有人只是为了以此为砝码寻求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大学生错误的认为找工作最主要的是有关系, 即使成绩不好、能力不强, 只要关系够硬照样找到好工作。此外在学生当中还普遍存在着考试作弊, 崇尚金钱缺乏诚信等不良风气, 这些思想和行为都迫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和巨大挑战。
二关于改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1通过主阵地、主渠道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宣传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在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基础上, 注重创新廉政教育的载体形式和方式方法, 不断拓展廉政教育对象的范围和层面, 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自身特色。在每年的党建工作会议上都应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并明确目标任务, 提出思路措施, 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 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 认真部署, 各职能部门、各院 (系) 要密切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纪委还要定期召开全校范围内的纪检监察工作专题会议, 在及时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对在各方面工作中涌现出的党风廉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 通过主阵地、主渠道来大力弘扬廉政文化, 深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 有力地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 并能更有效地推进校园廉洁之风的形成。
2完善廉政制度建设, 形成有效机制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制度为基础,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高校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制度汇编成册, 并印发至高校各单位, 对高校涉及人财物、招标采购、招生考试录取以及学生管理等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做出明确规定, 使社会关注度高、廉政风险度高、与师生利益关联度高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使惩处违规违纪行为有法可依, 进一步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确保了各项权力能够规范运行。要对反腐倡廉重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并强化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问责,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不断强化对重要事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有效监督, 确保制度管用、有效。完善廉政制度建设将有力推进高校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规范, 同时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将更加有力、对高校一线教职工和青年的引导也将更加科学。
3不断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渠道和载体
高校要充分运用校内各种媒介, 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廉政文化。如购置图书在学校图书馆建立廉政书架, 不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进行阅读学习活动;建立完善纪检监察网站, 增设栏目, 充实内容, 公开学校反腐倡廉规章制度, 并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维护;在学校校报上辟建专栏, 报道廉政新闻;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廉政知识宣传、廉政文化活动报道;利用校院电子屏幕宣传廉政文化;在重要传统节日之前, 也可在学校网站上及时发布廉政提示。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让廉洁教育走进课堂, 在大学生教学中增加廉政内容, 并将其明确列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廉洁教育, 进一步端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业余党校党课培训方案中明确规定廉洁教育内容和课时,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洁教育, 发挥积极分子的廉洁表率作用, 体现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先进性, 使廉洁教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专题中应有之义。
三从实际出发, 努力建设适应高校发展的廉政文化
当前的高校廉政教育建设首先要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强化党员教师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认识,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其次高校廉政教育要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 廉政文化建设可谓提高党员干部以及所有教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环节;再次高校廉政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 把廉政文化溶入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 并把这些文化中积淀的价值理念、教学思想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相结合, 使廉政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此外, 高校廉政教育还要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渗入到整个德育体系之中去, 并且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需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内容有机的结合, 并逐步渗透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中去, 消除他们的腐败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内涵。高校通过实施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行政人员在所按规定权限之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教师本着奉献精神,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科研人员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行科研的自主创新, 教辅人员作为学校的基层人员更具服务意识、以热情细致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使高校内形成良好风气, 使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安心做学问、出成果, 为广大青年学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真正全方位提高高校实力和集聚发展动力。高校廉政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在反腐倡廉方面他们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作为学生应尽的义务, 使他们更加清楚作为社会的一员, 个人的行为应与反腐倡廉的社会要求相一致, 让青年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 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 并且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 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利卿.新形势下廉政文化进高校的理性思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2]许青云.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37.
[3]李文良, 张同航.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 2007 (6) .
[4]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21) .
【关键词】廉政教育 思考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它的反义词为“腐败”。从廉政内容看:一是要营造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氛围。二是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三是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四是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其特征表现为,一是“廉正”,指官员在履责时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二是“廉朴”,指官员取之于民者少,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官员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节操;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即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把人潜在于身和心灵内部的廉正、廉朴、廉节、廉制引发出来,以此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故笔者认为,高校廉政教育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它贯穿于个体行为的始末。因此,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做到忠于职守、公道正派、率先垂范。一是要引发党员干部原始的、发自内心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是要激发他们对自己负责事务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榜样的自豪感。三是要引导他们不断学习,把学习作为完成事业的职责、动力、追求。在学习中增强政治敏锐力、鉴别力,强化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和干部意识。以使党员干部在行使行为时达到“廉正”。
二、深化党风党性教育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这就是我们党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性。由于这一特性,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它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和胜利的重要保障。深化党风党性教育,一是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就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带着浓厚感情做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回应群众关切、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怀群众疾苦。二是要把教育与个体的行为挂钩。要克服党性党风与自己无关的思维,树立党性党风就在身边,廉政风险就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三是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纯洁性。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信仰坚定、忠诚可靠、艰苦奋斗、拒腐防变、克己奉公、服务人民。
三、开展廉洁从政教育
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一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要充分利用相关人员、相关案例的事实,给党、人民、个人、家庭带来的悲剧,教育党员干部在自己的行政行为中,淡泊名利、严守规定、干事干净。二是要加强一般公职人员的廉洁诚信教育。诚信是一种风格,一种态势,也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言行中切勿玩“狼来了”。三是要加强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的利益风险教育。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总是掌握着支配人、财、物等社会资源的权力。这种支配社会资源权力的掌握,为个人私利的外溢创造了条件。个体内控力把握,规章制度运用和监督又为私利外溢带上了“紧箍咒”。因此,要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教育引导,守住廉洁底线,遵守廉洁规范,弘扬廉洁风气,争做廉洁卫士。
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其本质就是以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政治、论理道德意识。对党来说,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论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意识的要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自觉提出。遏制腐败,要靠严密的制度,更要从社会心理、社会习俗中寻求文化支持和文化认同。如果我们轻视甚至放弃廉洁自律的校园道德风气与文化氛围的养成,单靠制度约束和法律制裁,反腐倡廉工作就可能陷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的境地。依托廉政文化资源构建廉政文化自觉和廉政文化自信,是校园廉政文化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思想性是廉政文化的灵魂。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思想和政治特征,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守法、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廉政文化的艺术性就是将其思想性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反映出来,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易于掌握、易于执行。否则,空洞的说教,容易让人反感。三是要注重长效性。廉政文化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现象。
【参考文献】
[1]侯建峰. 浅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5).
[2]刘丽华,庞小燕.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考察及思考[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在廉政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廉文化建设进高校校园.
作 者:杨俊杰 倪捷儿 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315100刊 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年,卷(期):26(3)分类号:B82.052关键词:高校 廉政文化 高校学生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积极倡导廉政文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构筑抵御腐朽文化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陈旧观念,突破陈规陋习,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党员干部思想阵地,从而形成一种强势,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可以为党员干部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及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的新风尚,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旨在加大预防力度,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犯或少犯错误。只有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思想:廉政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积极营造“尊廉崇廉、廉洁从政”文化氛围,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企业廉政文化,促进全矿上下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我矿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目标要求:自觉学习实践上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做出的部署,正确认识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全矿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廉政文化建设,人人支持廉政文化建设,人人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
三、注重实效,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着眼当前,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总体把握,长远规划,整体推进。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要以“四进”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唱响廉政文化的主旋律。
1、廉政文化进区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已有的廉政书橱、廉政读书角、理论中心组、座谈会、交流读书心得、政治学习等形式的作用,深入开展“读书思廉”活动;矿纪委要及时将廉政书籍、报刊送到个基层区队,提供学习材料;要广泛利用各种广播、电视等媒介宣传反腐倡廉政策法规、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广大职工支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基层单位的廉政建设。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090413310040
李进福
我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到五指山生活,并且在那儿度过了十二年的学生生涯。开始的时候就听身边的大人说起,五指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四面环上,每天早上的时候云雾缭绕的,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那时候有人开玩笑说,宁愿少赚点钱也想留在五指山,当做是休闲养老吧。当然,更令我感兴趣的事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比如说他们的丧葬婚礼的习俗,爱好喝酒及好客的性格,独特的语言和奇异的纹身,最有意思的是我的父辈们亲身经历的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那都与黎族村寨当中会施法和下蛊的道公。上了大学之后,时间比较充裕,而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较便利,我就开始特意的留意本岛上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历史遗迹,历史文献,以及岛上各民族的根源,少数民族的风俗,医药以及原始的神灵崇拜等等,当然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认为,一个人处在这个世界当中,必须有一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是建立在对本地本民族以及其他本地兄弟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基本了解之上的。
有些历史过久了就会被遗忘,有些文化时间长了会被丢弃,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因为在人生短短几十年当中,人们普遍被琐碎的生活所左右,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们祖祖辈辈曾经走过的路,拾掇一片岁月的贝壳存于记忆之中。毕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的历史是其凝聚和团结的纽带,也是其进步发展的基石。
以前我总喜欢问长辈,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但是他们只知道我们从遥远的福建过来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许多老人目不识丁,问了也白问,后来想到去看族谱,不过老的族谱已经被盗,新修的族谱没什么有用的信息,只好就此作罢。唯一有点安慰的是,我在附近的一个村庄的村口,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详细记载了那个村庄的人的来历,虽然石碑已经被侵蚀的很严重,但是大部分的子还是可以辨认的,大概可以看出那是一个被贬谪的户部尚书来琼的经历,当时年纪小没有记得住这些东西,今年我再去看的时候,那块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让我惋惜了一阵子。
在大学当中我特意的选修了几门课,是跟海南文化有关的,包括这次的黎族植物文化,在这之前我接触过一些关于黎族人使用植物的特色。但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借着这次的课程,不但学了许多新的知识,也把过去对黎族人民的相关习俗的认识提升了一个高度,从第一节课起,老师介绍了这门课的背景,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有人说,海南是一个文化的荒岛,这点我无法认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只能无奈的屈服,因为海南的文化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本地文化(尤其是移民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迅速流失,另一方面保护和挖掘的工作一直没有进展。郑锡龙,虽然我只知道他是老师的师兄,但是我真的从心里感激他,为黎族植物文化的收集和保留做了这么大量的系统的专业的工作。不但对保护珍贵的黎族文化十分重要,对传播海南文化也是一大贡献。虽然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了这么多年,但是说实在的,我们很少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更别提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探寻他们的习俗。所以课堂上老师介绍的一些内容仍令我感到惊异而且趣味丛生。比如植物在黎族文化当中的使用价值,文化象征等等,他几乎渗透了整个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阐释了黎族人的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通过这门课的介绍,再回想自己与黎族人的交往经历,对他们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印象,我不想用汉民族经常自称的勤劳,勇敢,智慧来形容,因为太俗气,对黎族人我只能说四个字:个性,可爱。
先前也对黎族人使用植物的方式有些接触,再加上我姑父也是黎族人,所以期间黎族人帮了我们不少忙。比如说,以前我母亲牙疼,黎族人就教她用槟榔根煮水喝,效果挺好的,小时候进山砍柴的时候,经常在山上遇到坟茔,我母亲就很担心,黎族人说上山之前在口袋里放一把辣椒可以辟邪。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全身发冷,还是我母亲从旁边黎村里讨了一些草药回来蒸煮,然后用药水的热蒸汽熏,就跟洗桑拿似的,整完以后神清气爽。还有我外公有风湿,当地人也教了一种草药,外公说效果挺好的,所以那时候每次回海口之前,我跟我妈都会在外面采集这种草药。正因如此,我对黎族人对植物的了解很是敬佩,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叫番香的黎村旁边,有个老阿婆境常在外面采集各种野草,我们就让他叫我们如何辨认这些草,然后帮忙收集,当然了,由于语言不通,我们是不知道这些药草有什么作用。最常有的事情是,如果你去黎族村寨中做客,那你将会品尝到真正纯天然的美味的野菜,像现在市场上普遍有卖的雷公根,树仔菜倒是不经常有,但是在喝酒之前通常是大家一起出动,但附近的山上现摘一些野菜,虽然不知名但是我很喜欢,比如说随处可见的一种蕨类,还有一种用来煮汤的叶的背面是紫红色的小草,还有一种用于煮饭的藤本植物的果子,加入之后会令米饭变成紫红色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岩蛙的蝌蚪,嫩滑美味。
上这门课我收获良多,最令我高兴的是,居然还认识了几个黎族的同学,以前在五指山上学,小学的时候,班上的黎族人可以达到一半甚至更多,到了初中能有百分之十就不错了,到了高中基本上不见黎族人的身影了,因为黎族人的教育观念并不强。所以能在大学里认识几个黎族人确实感到荣幸。再者,作为黎族的大学生他们来选修这门课,应该感触更深,毕竟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更关心,对其发展现状也更了解。
一、“三转”的科学内涵
“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队伍。”这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一项十分重要的部署, 既对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是最大的缺陷, 长期以来, 影响我国反腐败成效的主要原因是反腐机构缺乏集中的职能, 没有凝聚监督力度, 执纪问责不到位。以上问题都是由于体制机制上出了问题。因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国家对反腐败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了创新和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并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 会上还提出了纪检监察部门要聚焦主业, “监督、执纪、问责”是最主要的职责, 只有集中精力, 才能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取得更大的成果, 更好的构建廉政氛围。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促进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 以下简称“三转”) 。党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将重心转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中, 在“三转”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 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 推进纪律检查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转”具有丰富且明确的含义。转职能, 就是根据党章、十八大以来的精神,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纪检监察的主业, 明确职责定位, 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专职工作。“转方式”, 就是顺应新事情的新要求,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 转变和创新方式, 完善监督机制, 更加有效地履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转作风”, 就是要求纪检监察队伍坚持不懈的抓“四风”问题, 做到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刚正不阿, 始终抱着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三转”的内容涵盖了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体、职责和方法三个方面, 其中, “转职能”是核心, “转方式”是关键, “转作风”是保障, 三者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出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果, 更好的履行监督的职责, 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好的建设廉政文化。将“三转”与规范管理结合起来, 更能促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 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二、“三转”的意义
( 一) 高校“三转”是全党“三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腐倡廉建设, “三转”有助于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 促进高校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章党纪, 增强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指引广大教职工共同为建设廉洁校园做奋斗。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重任, 高校党建直接影响着高校功能的实现效果。全党要提高对“三转”的认识, 保证“三转”取得成效。
( 二) “三转”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从实际上看,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履行职责方面缺乏高效能, 主要原因在于职责划分不明确, 缺乏主责意识。其他部门容易将工作“强加”给纪检监察部门, 导致压力过大, 任务量过大, 高校中很多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都需要监督, 高校中大部分重大事情其他部门都主动请求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由于监督事项众多, 监督过程和监督内容复杂, 使得监督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 纪检监察部门的主业也被耽搁和弱化, “三转”中的转职能就是想要转变高校的这一现状, 减轻纪检监察机构的额外负担,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 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 同时改变作风和方式,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良好的成效, 为高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三) “三转”有助于减少高校腐败现象。高校中很多重点领域极其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如后勤、基建、招生等重要领域。这些年来, 高校的腐败现象逐年增加, 不仅严重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还败坏了学校风气, 最终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三转”是必然的趋势, 党中央已经将反腐败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 高校要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和要求, 转变职能、方式和方法, 立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聚焦主业, 培养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争强队伍战斗力, 对腐败形成高压、威慑态势。
三、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面临的难题
( 一) “三转”迟滞缓慢, 高校对纪委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很多纪检监察干部认为高校的性质特殊, 不应该转。他们认为,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与其他机构最大的区别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纪委, 而与上级纪委的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校纪委与校党委存在着紧密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而对上级纪委缺乏归属感。对于校内事务如考核、评优等, 上级纪委缺乏话语权, 因此纪委更多的是想学校请示汇报。同时, 校领导大多认为纪委属于学校的内设机构, 和其他职能部门一样同样对待, 没有认识到纪委的特殊性。内外因的双重认识错误, 促使高校“三转”迟滞缓慢。
( 二) 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少, 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当前, 我国大部门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数量偏少, 出现编制紧张, 部门组织结构单一的问题。我国高校的普遍做法是, 纪委和监察室合署办公, 纪委副书记同时也是监察室主任。部门人数一般为1 至3 人, 有的高校是纪委、监察室和审计合署办公, 由1 名领导统一领导。因此,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 党风廉政建设很难取得满意的成效。由于党风廉政建设任重而道远, 它包含了作风、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 任务量大, 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还要有人员数量做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学校对纪检监察工作不够重视的原因, 扩大编制势在必行, 一般情况下, 应将编制扩大到5 至8 人。
( 三) 工作上大包大揽, 没有聚焦主业。从我国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实际上看, 很多部门都要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中, 甚至将部门的文卫直接委派给纪检监察部门, 这些工作严重的分散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精力, 使得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其他部门的工作如招投标、后勤管理、基建、科研、招生等都安排基建监察部门进行监督, 但事实是, 有时候这种监督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是, 各职能部门经常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他们的工作, 有些是主要领导指示参加, 这样一来, 纪检监察部门的精力就被分散了, 不能突出自己的工作职责。此外, 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数量少, 更加影响了部门主要工作的开展。其他部门也无形中把自己的业务转嫁给了纪检监察部, 促使其他部门对纪检监察部产生强烈的依附, 最终导致错位, 久而久之, 高校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不明确, 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 四) 职能泛化, 主业缺失。首先, 纪检监察部门的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要求, 在案件的查处和信访工作上力度不足, 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基本的办案条件和手段, 办案方式方法老旧, 难以达到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要求。加上部门人员老龄化, 大多数人员并非专业出身, 受这些方面因素的限制, 不能有效的的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线索。其次, 工作上不分主次。主要表现在参与太多的现场监督, 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廉政文化建设的手段过于单一, 如仅仅通过廉政报告、考察等形式。在高校中, 党委对纪检监察部门有绝对支配权, 但是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与学习纪检监察部门的的沟通协作关系却有待加强, 现实中, 上一级纪委仅仅对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经常出现一案双查的情况, 两者配合默契低。
四、“三转”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新思路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三转”任重而道远, 而当下缺乏的是顶层设计, 出台实施办法, 加强对“三转”的指导。纪检监察机构也应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问题, 主动采取措施, 树立主责意识, 不断适应新常态。
( 一) 转职能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具有聚焦主业意识, 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室两个主要的职责, 对于需要退出的工作坚决退出, 对于不应牵头的工作直接交给主管部门, 注重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发挥。
1. 严肃查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案件; 严肃查处招投标、招生、后勤、科研等领域; 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同时, 扩宽案件来源, 丰富举报渠道, 并从审计、专项治理和检查考核中发现问题; 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把办案作为纪检监察机构的主业, 力争做到有案必查, 认识到反腐败这一新常态。
2. 立足监督检查。一是检查政治纪律。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保证党员与党中央在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二是检查组织纪律。要把组织纪律作为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坚决抵制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要恪尽职守, 不欺上瞒下, 听从上级指示。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三重一大”问题, 严禁公款吃喝和违规收送礼品。三是检查财经纪律。严格对资金和资产管理的监督, 对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等严惩不怠。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 二) 转方式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编制数量少, 人员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 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能, 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问题需找有效地方法和途径。当前, 科研、后勤、招投等部门是最需要监督的薄弱环节,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遇到问题, 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敢于直面问题, 不推脱逃避, 同时善于拓宽问题的来源, 将群众监督和网络监督结合起来, 敢于承担责任, 探索新方式和新方法, 在实践中探寻如何转变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新形势下, 上级纪委对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 要转变以前的、工作方式, 工作上要具有创造性。做好部门内部人员职责分工, 将招生、招投标、基建、科研等重点领域的监督进行有效分工,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针对疑难问题, 要注重突出重点, 改变问题的切入点, 深入到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去, 制定监督办法、突出重点监督对象, 创新监督方式、规范监督程序, 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三) 转作风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纪检监察部门, 首先要有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 将“转作风”作为坚实的保障。一方面, 要认真学习党的章程,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为人师表,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信息公开, 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 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部门也要接受监督, 将接受监督和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打造一支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 树立纪检监察部门的良好形象。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纪检监察干部非专业出身的情况, 因此, 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培训, 提高执纪问责的水平势在必行;提高党性修养, 树立法治意识,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五、结语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迫在眉睫, 要相应党中央的号召, 将“三转”落到实处。要迅速转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 分不清主次的局面。将监督执纪问责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主业, 聚焦精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为高校的教育保驾护航。根据中纪委的指示, 纪检监察部门要做到如下三点要求: 第一, 聚焦主业。在主业主责上下功夫, 切记大包大揽, 抓住工作的重点, 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工作的重点, 塑造“敬畏纪律、懂规知矩、自觉守纪”的良好校园氛围。强化监督, 保证中央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将查办案件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依法执纪, 有腐必惩, 坚持同腐败做斗争。第二, 努力创新监督执纪方式, 建立新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突出重点, 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领域的监督检查, 促进高校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侯长安.深入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4-02-11.
[2]周小玲.落实“三转”, 让纪检监察机关回归本位[J].当代兵团, 2014 (12) :42.
[3]邵志强, 何艳.为了更好地履职担当——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纪实[J].中国监察, 2014 (07) :6-10.
[4]王岐山在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发言[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3-01-25.
[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反正出版社, 2015.
关键词:中原传统文化;高校;廉政文化
【分类号】D262.6
廉政文化以廉为魂,以文为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文化特有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净化人的内心灵魂,洗刷人的思想污垢,使人们在感悟历史、学习前人、洗涤心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认同廉政文化。具体实施中,笔者认为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对于制度的创新,廉政文化都应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任何地区都有鲜明特点和自身优势。中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与中原大地、本校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积极挖掘人文沉淀,营造廉政氛围,构建有特色的中原高校廉政文化。
一、中原地区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
中原传统廉政文化是中华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古代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社会形成的与廉政相关的知识、信仰、规范要求等方面的总和。文化圈层结构理论认为,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1]。因此,中原传统廉政文化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原传统廉政物质文化精彩纷呈
中原传统廉政物质文化十分丰富,多是与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如开封包公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等。开封包公祠的二殿内,有包公留下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充分体现出包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憎恨贪官的无私精神。在其殿内,竖立的《开封府名记》石碑上唯有包公名下出现了深深的指痕,这说明人们对于包公的敬重,和对包公廉洁为公的认同。作为府级官署衙门的南阳府衙至今完好保存召父、杜母坊遗址,充分体现出对于两汉时期的召信臣“务出于俭约”(《汉书》卷八十九)和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的颂扬。"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词语便源于南阳府衙,体现出南阳地区廉政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南阳府衙是中原大地廉政文化的一个缩影,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内乡县衙内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官箴类似座右铭,是对为官者的一种警戒,发人深省。这些人文景观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二)中原传统廉政制度文化源远流长
首先,廉洁勤政的官员选拨制度。早在五帝时代,“德”和“才”便是选拨官员的标准。秦汉时期科举制度就初步形成,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已得到完善。为了防止权贵干扰,考官徇私,师生结党,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赵匡胤和他的继承人建立糊名和誉录制度。其次,以“廉政”为标准的官员考核制度。宋代以“七事四善三最”作为考课内外官的标准,将考课分为上、中、下三等以定优劣,并明确规定“无廉声而又多缪政”(《宋史·选举志》)者只能定为下等。如果两次考课列为下等就可能被责降。最后,防止腐败的监察制度。北宋的中央监察制度,可分为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除了中央实行“台谏”来加强对君权的制约,还在地方实行多重监察制度,来防止地方官员以权谋私。北宋加强了对御史的监督,尤其是元丰改制后,设立了专门监察御史的机构——御史房。至此之后,宦官、外戚专权的现象基本上从未出现,御史台制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宋之刑律,严刑之酷,诚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言“宋以忠厚开国,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赃吏最严”[2]。这些廉政制度不仅对专制时代的政治廉明十分重要,而且也对新时期中原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有借鉴意义。
(三)中原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底蕴深厚
首先,清正廉洁的节俭思想。传说黄帝提倡“声禁重,禁重色,禁重衣……”( 《吕氏春秋·去私》) ,表明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节俭思想的萌芽。墨子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道德经》第十九章提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可见,老子主张统治者洁身自好,重视廉洁。其次,德才兼备的尚贤思想。孔子主张施“仁政”,為政为德。《论语》论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墨子·尚贤》中提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巳。”墨子主张“尚贤者,政之本也”。最后,以法治廉的廉政法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 ,莫入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这些富有哲理的思想在中原大地熠熠生辉,对中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中原传统廉政行为文化丰富多彩
在中原传统廉政行为文化中,中原人民运用了各种手段和各种载体,进行廉政教育,营造廉政氛围。《包青天》、《七品县令》、《焚车御史》……一个个反映人们追求真、善、美,唾嗤贪、腐、邪的说唱曲目久唱不衰、广为流传。《道德经》、《岳阳楼记》、《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篇篇世人称颂、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3]。孙叔敖“爱人忘已特埋蛇”、羊续悬鱼拒贿、西门豹治巫先治吏等。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做到知行的高度统一,以人格魅力得到普通民众的拥戴。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被人们颂扬。古代中原传统廉政社会文化所蕴含的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等规范为高校廉政文化提供了内在动力和经验借鉴[4]。endprint
二、高校传承和创新中原廉政文化的必要性
(一)实现中原传统廉政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对其生存的社会土壤的适应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原传统廉政文化既有其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般正确原则。建立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中原传统廉政文化有自身的缺陷:君主专制和世袭制必然导致腐败,必然在其人才选拨和管理上容易滋生腐败;廉政建设主体主要是统治阶级,社会底层群众被排除在廉政建设外;廉政价值取向的较为功利;治理方式较为随意,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上,高校实现对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廉洁诚信的道德准则与价值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夯实中原高校廉政文化根基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高校腐败事件层出不穷。各个高校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廉政文化多是由于政治需要,并非价值认同。许多高校不能很好地利用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解和把握中原传统廉政文化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的上明显存在表面化、简单化的倾向。如有人将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等同于中原官僚文化,甚至有的彻底否认传统廉政文化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正面影响。二是对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缺乏信心。有些人害怕传统文化中的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等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开展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三是对于中原传统廉政文化发挥的作用缺乏了解。不懂得中原廉政文化可以为中原高校廉政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懂得中原廉政文化可以为中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三)应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面前挑战的需要
高等教育既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物品,而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行政机构中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复制。大学本应是学术机构,现在已经是异化为政府运行的行政机构,缺乏民主,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发展。高等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将市场经济中盲目性、逐利性等规则中折射出的贪得无厌、金钱至上等文化理念渗透到教育领域,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等价值诉求不断被强化,权錢交易、权权交易等权力寻租现象泛滥,加上政治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腐败事件呈现出“多发”态势。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挑战,中原高校必须传承和创新中原传统廉政文化,加强干部群众对于廉政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新的大学风尚,新的大学精神。
三、推动中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中原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原特色
中原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因地适宜,积极营造有吸引力、认同感强的廉政文化氛围。借助古代廉政文化的读本,结合高校区域文化和自身办学理念,挖掘出更为合适的廉政方面的教材,赋予其新的内涵,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政教育素材。在现有的廉政教育基地的前提下,继续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原传统廉政文化发源地等建立新一批的廉政教育基地,建立廉政文化阵地,高校组织师生来基地学习和感悟,加深他们对廉政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传统人物事迹宣传室和廉政文化影片播放室等的设立,培育广大师生对于中原廉政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品位和自身素养。
(二)中原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原特色
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强化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功能。建立健全惩治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高校中行政人员和师生的不断行为的惩治,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氛围。一是在行政人员的任命上,以“公勤”和“廉恪”作为考核的标准,促使行政人员知行合一。二是成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特别小组。建立和完善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责任划分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等,确保落实政策和措施,保障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正常运转。三是建立和完善高校监督制度,加强师生对于校风、学风和廉政措施效果等的评价,保证高校可以真正实现廉洁清明。
(三)中原高校廉政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原特色
针对高校中的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等,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借助古代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的内容,且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不断丰富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完善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文化建设。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校园文化中的廉政价值观,要在教育过程中鼓舞人民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中,提高中原高校特色廉政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对中原传统廉政文化的热爱,形成强大的、有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加强对于教师、师生廉政文化优秀作品的鼓励,对廉政文化建设表现突出的院校、行政人员和教师不仅要给予大力表彰,还要给予物质鼓励。
(四)中原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原特色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同样具有规范作用。文化不仅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能规范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通过对中原传统廉政文化中典型人物和新时期模范人物的宣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宣传资源,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楷模,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指引方向,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具有共同的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和道德伦理,在心理上认同廉政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和政绩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成为健康的生活主流。
当前,我镇正在围绕“谋良策,促发展,重民生,建强镇”这一主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到工作上、落实到经济发展上、落实到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上。在学习调研阶段, 按照“调研求真”的要求,结合分工工作,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切有实效地开展我镇廉政文化建设,思考调研如下:
一、科学发展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
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廉政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建设,它的特殊性表现为目的是营造反腐倡廉的思想文化环境,提高道德情操的宣传教育。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时常遇到采取什么方式,搞一些什么样的活动的问题,不断地摸索、尝试,其效果也时常表现为费力不小,效果不够明显。通过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具有科学性,才能真正取得效果。因此,我们在思考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必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二、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加强,基层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党员和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缺少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深刻,重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融合性。近年来,我镇将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但各村和镇直办有关单位领导认为抓廉政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该把精力放在找项目、抓招商发展上,因而对镇组织开展的廉政宣传教育活动,认为与己无关,不主动参与,因此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造成教育内容空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制度滞后,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难以形成。法规和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保障。目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存在明显缺陷。这样,导致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缺少了应有的制度保障。
3、机制不活,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在基层廉政文化发展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会上强调的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认为是临时性工作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加之工作机制不健全,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往往陷入 “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对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学xxx省、市、县委有关文件和胡总书记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目标要求等,增强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可选一部分经济条件好、党员干部热情高的村,如选择试点通过先行一步进行示范建设,待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时逐步推开,切实把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创新载体,扎实抓好农村廉政文化教育。要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每年突出一个主题,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结合当前我镇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加强农村基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结合,与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相结合,使廉政教育更贴近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
3、与时俱进,完善并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一方面,要抓紧修订完善有关廉洁从政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工作推进制度、学习制度、党委议事制度、党内关怀制度、企业帮扶制度,使之符合发展要求和镇、村实际。通过不断完善镇、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另一方面,要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落实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督促农村资产拍卖、山林权属转让、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经过招标投标;督促镇务、村务及时公开,即凡涉及镇、村里重要事项如惠农政策、专项资金使用、村集体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管理及特扶奖励、宅基地审批、救灾款物的发放及村干部的工资补贴等群众关心的事项都要一一公布,保障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要利用好现有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村远教站点、公开栏等重要
阵地,通过配备人员,添置必要设施,提供廉政资料,组织人们上廉政辅导课,制作廉政作品,讲廉政故事,观看廉政电教片,阅读书籍,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内容。
建设学校德育高地,理想非常高远,难度非常大。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不应该沦为讲习所、补习班、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不应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讲授,应该着眼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培养人的自由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灵魂的上升,师生共同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所以说,如果我们的学校德育果真能成一片高地,则是xx后辈的幸福,也是xx市将来的力量所在。
正如智育不能从学校教育中抽离出来,德育也从来不能孤立进行。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重点在于育人,其本源意义应该是激发人的真善美。
难度并不在理念有多么先进,举措有多么新颖,因为育人的理念并不缺,德育举措也比比皆是。然而时至今日,说起智育---也就是教学方面,我们马上可以想到洋思、杜郎口、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想到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等等教学名师。但是要说哪个学校的德育,或者说哪个城市地区的德育工作特别突出,恕我见识浅陋,好像没有听说。当然,各地都有各地的模式,行政部门的德育文件和方案从来没有少过,说起来都可以如数家珍,其实大多只是口号而已。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看什么,还不是中考高考成绩?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升学率,特别是重本率,上北大清华的人数!很简单的一点,各级各校开会的议题最多的是什么,绝对不是育人而是学科教学、备考!所以,德育高地建设起来难度大,根本原因在哪里?就在于无法改变的体制,高考制度,分数的压力。
连叫响多年的素质教育都无法落实,打造德育高地似乎有点痴人说梦。
当然,逆风飞翔,绝境求生,如果我们在这种重重压力下能够创出一片天地,挑战现状,那将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要想让校长们,老师们少关注分数,多用心育人,首先要把他们从现在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行政部门要把套在校长和老师们头上的紧箍咒取了。一个城市无法改变大的格局和上层的体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尝试。这里提出应该是不可行的办法。
我的想法是:首先,教育局的政绩观要改变,不要以升学率论英雄,真正的减负。可不可以不下指标?可不可以不管全省排名?呵呵,我这才是痴人说梦吧。基础教育打下的应该个人发展的全方位的基础,所谓的“德智体美劳”,我们只打下了“智”的基础,而且“智”又从“智慧”、“智力”、“智商”弱化到“知识”。
其次,高中招生政策要改变。现在几所高中斗得你死我活,某些学校甚至为了抢生源而不测手段,校长不顾个人形象,学校也不惧指责而大肆攻击竞争对手。各校为了所谓发展,不惜花钱出市出省出国去学习,本市的学校老死不相往来,病态的竞争现象!为了完成指标,为了压制对手,各校纷纷出招,最后付出的代价除了老师的健康,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学生。学生都成为了为校争光的工具!其实学校是无奈的,被逼变态。
全市前1500名自动录取到一所学校,也就是全市建一所最顶级的高中,就像珠海市的珠海一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破现在的局面,不要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想争得一个所谓的老大而不惜头破血流。学校生源变了,各校升学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大大减少,才有可能在全面育人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另一个好处是全市的优秀初中生有了一个清晰目标,会自觉努力,只要进入前1500,就一定会被最好的学校录取,省却了因报考问题而造成各种不利。
有人怀疑,你是为了让纪中独大吧?没有了比较,独大也没有多大意义。我的看法是这所顶级高中不一定是纪中,可以让xx市人民投票,也可以请专家论证。当然,纪中有着非常优异的办学条件,但是她并不属于纪中的老师,而是属于xx市的人民。纪中老师因为教最好的学生能有益处,但是获益最大的当然是学子。还有,这所顶级高中的师资也可以择优调配。
另外,假如学校德育高地建设论证可行,我想另一个难点在于人才,也就是我们的老师能否有这种认识。当然,如果没有一级一级的分数压力,我相信不少老师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然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乐教安教学教善教的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并不是多数。什么全员德育,课程育人,学科渗透,都是说说而已。所以,不管是教育高地还是德育高地的建设,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是全体xx市的教师。如果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教育,有正确的育人理念,以研究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那么学校和全市的教育面貌必然发生革命性的进步与嬗变。以我的理解,教师需要引领和激发。这两年,我参加几个教师网络学习体。在这些教师自发组织的学习联盟里,老师们自主培训,大家相互扶持鼓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充分体会做一个教师的幸福,其中不少教师也是在糊涂中醒悟过来的。打造德育高地的首要任务可能还真不在寻找理念视角,因为教师没有转变观念没有动起来,顶层设计再精妙也恐怕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高等学校 廉政文化 道德教育 育人环境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进高校
学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廉洁自律的教育推向全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廉政意识还不够强烈,自我控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比较容易受周围和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学生在廉政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存有“唯钱论”的思想,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因为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特别待遇”问题和腐败问题而对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努力展现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些本来被视为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表现现在在一些高校里却成为了为赢得某种荣誉,或是为获得奖学金,或是为加入党组织给自己带来种种好处的筹码。在高校里很多时候学生因为个人主义的思想作祟,奋斗的动机也就变得不怎么单纯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说得是周围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对学生影响是相当大的,学生不是处于真空之中,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一些腐败的现象和负面的东西对学生产生影响后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给正处以世界观形成并逐渐成熟时期的大学生造成扭曲的认识。
2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会造成学生心里的不平衡,比如学生干部的选拔公开竞争力度不够;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不够明确、诠释工作没有做到位;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把握不严,公开、公示程度不够;学校或系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体现出不公平性的细节问题,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教务工作者的道德建树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们会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学生干部在一个学校,一个系部、一个班级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力度将直接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影响。往往负面的东西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学生的法制观念越来越淡薄。现在有些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甚至还以身试法,比如校园暴力、盗窃、考试违规违纪、缺乏诚信等,这些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5学生非理性的看待党内一些腐败现象,比如某政府领导因为一些贪污问题被“双规”了;某国家干部的不良作风被披露了,这样一来党内存在一些贪官污吏的印象便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成了,有些学生甚至把党内腐败现象看成是体制上的问题,对党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问题的决心持悲观态度,有的甚至认为共产党根本不可能解决自身腐败问题。
6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贪图享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生活上追求高标准,奋斗上追求低标准,一味的讲究不切实际的物质生活和过于时尚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追求逐渐淹没了学生的廉政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学生的廉政文化素质需要提高,但教务工作者的廉政文化素质也需要提高,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教师应以德服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去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二、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1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载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学生廉政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为了让这些人才在融入社会以后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为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起辅佐和推进作用,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到老师和学生身上,才能更好地体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学生的道德文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是相当强的,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集许多关注为一体的对象。因此加强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传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做好社会的前沿人。
3当前高校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更完善,学校的办学体制更完善。学校一直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这样的环境中洋溢着和谐的气息,更利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关于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思想道德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髓,因此搞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现在,由于受到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学生理想信念不明确、价值观不正确,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学校应重视这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信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高校而言,应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两课”教育工作,注重经常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塑,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现在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并不尽人意,有些教师的功利心比较大,有时因为个人的一点私利会做一些有损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教师有时也会享受接受家长送“大礼”的时髦,这些也许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学生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腐败的印象就这样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需要依靠老师来重塑,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给教师灌输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定期开展活动分析和总结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解决并监督,为建设具有良好的廉政文化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提供保障。
3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
(1)学校的管理干部应首先从自身做起,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始终保持敬业、精业、守业的工作精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要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要永葆清廉,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别人,在师生中树立威信。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道德观入手,纠正一些管理干部对事业缺乏责任,对学生缺乏关爱、对工作缺乏热心、对个人缺乏自律的错误倾向,营造“德治”的高校管理氛围。
(2)保持党员先进性,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要用良好的廉政文化素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老师和学生。学生干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不能搞官僚主义作风,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用一批先进的带动一批后进的,廉政文化建设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4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建设,完善廉政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建设情况是师生员工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校训精神、办学理念的直接反映。良好的师德师风通常沉淀于教师的精神世界中,表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让教师不仅要有教好书还要有育好人的意识,在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要顺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品德修养、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范等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更严格地管理学生,要求学生,让学生经常自我监督和反省。
【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想】推荐阅读: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调研07-24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10-14
某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10-06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09-29
关于加强高校党员档案管理的思考讲解10-19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的研究12-15
关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07-27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09-15
关于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控制与管理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