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观后感(心得)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汽丰田观后感(心得)(共9篇)

广汽丰田观后感(心得) 篇1

在参访丰田之前,已经上网搜寻过很多关于丰田的信息,不论是丰田的参访心得、感受,还是互联网上对于丰田的相关介绍,都让我对丰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出发之前,我是带着“丰田究竟做到了何种程度?”“它是如何做到的?”的疑问参访丰田的。

设施设备的应用

进入整装车间,映入眼帘的自动化流水线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很大!接下来看到的流水线的设置,无疑证明了该自动化设备是最适合汽车生产的。设施设备的应用,如果恰到好处,对QCD的提升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如果运用、设置不当,只会增加企业成本投入、影响生产效率,正如我们车间的作业台的设置——根据产品工艺的简易程度,所需作业台的长度也不同,从车间作业台的使用情况看,作业台的设置给予了物料堆积、上下工序间动作浪费的条件,我认为作业台设置的最佳状态为一人一位,当生产线没有多余位置摆放暂不使用设备、堆积物料/半成品时,生产现场只能合理摆放设备、消除物料/半成品的堆积,也恰如参访后巴士上黎经理所说“丰田多数设施是可以移动的、我们的是不可以移动的”,“不可移动”的设施设备影响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是改善设施(成本投入)还是保持原状(影响效率)呢,这需要对两者之间的价值进行衡量。节拍

在检查质量行为的过程中,就半成品堆积的问题,我曾问过现场的拉长“你是否清楚的知道每个工序的加工速度?”“是否会根据新/老员工作业速度的差异进行调整”,得到的答案基本为“否”,除非需要紧急出货,正常情况下由员工自行调整,因此,我们的工序堆积很严重(也不排除材料、设备的原因),而对于工序堆积,班组长认为只要不影响出货就好,渐渐习以为常。安灯系统

“宁愿整个生产线停止生产,也不允许生产不合格品”是丰田使用安灯系统的初衷,我们的质量方针“贴近客户、预先解决、持续改进、行业领先”也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可目前我们品质异常处理“1到2小时”的速度,让质量方针显得苍白无力。记得去年6、7月份,在副总的指示下,当时的品质经理(刘在曙)制定了关于现场异常处理的规定,规定内容涉及了异常处理时效的相关要求,该文件发行后未能实施,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呢?规定内容不合理?还是对于品质异常的重视程度不够?

员工素质

整个参访过程中,接待人员梁小姐是我们唯一近距离接触的丰田员工,此刻,她代表的是丰田,她的一言一行就是丰田员工素质的缩影,得当的肢体动作、语言让我感触较深。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与迎面而来的同事说了声“你好!”,不料换来了一个看怪物的表情,心里着实小小的“凉”了一下,随后发现,客户来访时,除接应客户的人员外,其他人即使与客人见面,也不会打招呼。不论是顾客,还是新进员工,如果在见面的时候主动打招呼,也能让对方感到愉快从而很快接受、融入公司。

相信丰田也曾在管理方面遇到过种种困难,通过不断的坚持,最终成为企业的标杆,危机感即是坚持的动力,我们目前欠缺的正是危机感,对待问题的态度如果是“因为……原因,所以做不了”,所有的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如果能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之前所认为难执行、不可能做到的问题,也能够得以实现。

“是什么原因做不了?”

“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果解决不了,会有什么后果?”

以上

邹彩云

广汽丰田精益生产成功的秘密 篇2

除了引进丰田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工程的高度自动化,同时在广州丰田,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带人字边的自働化”,它来自丰田的一个生产理念:先进的设备只是起点,人才是品质的最终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还一反传统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运用较少的人员资源完成更多的生产活动,这就对作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员弹性配置的方法,广州丰田的员工通过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成为了身怀各种技能的“多面手”,使广州丰田的生产效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参观广州广汽之旅的心得 篇3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和增长见闻,为向同学们宣传、学习优秀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增进同学们对企业运作的了解,学习企业内部管理、了解企业架构,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模具老师带我们到广州广汽本田黄埔工厂涂装车间工程(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为了这次参观活动,我们早上7点多就起床了,大家都带着无比期待和欢悦的心情等待着校车的来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当中还有几个资深的老师陪同我们去参观学习。为了这次活动,老师们出了不少力,为此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们。

校车缓缓得开来,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上车,参观之旅正式开始……

经过20分钟左右车程,我们到达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一下车就让人眼目一新,眼界开阔。好大的车间,好大的工厂,还有好长的试车道……等等,这些更加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一位美丽的女士向我们走过来,说:“欢迎各位来宾到来广州广汽本田有限公司参观,下面由我来带领各位参观我们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小时的参观活动”。首先,她带我们进去看一下广汽的品牌汽车——飞度,雅阁,锋范,歌诗图,理念S1,奥德赛等等。并且向我们介绍了各类车型的相关信息,然后带我们到接待室,向我们讲解广汽本田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通过PPT和视频,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到广汽的服务素质和精神理念,还有企业文化内涵。

接下来,她带领我们参观了广汽的装配车间,从一台车的外壳到每个零件,发动机,喷漆,座位等等,这些都是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能有效准确地保证了汽车的品质和装配误差。同学们看得眼花缭乱,一个个都非常开心,因为能第一次看到汽车的装配全过程,感受到其中的企业文化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4

(一)尽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

2015年7月,我们一行40余人赴日本丰田、达登、电装等公司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机械化,管理的人性化。整洁有序的现场生产环境和强烈的环保意识。通过专家授课,我们对TPS(丰田生产方式)及包括杜绝浪费、标准化作业、6S管理和持续改进为主要内容的精益生产效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更认清了我们的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下面我结合所见所闻所学,谈点感受。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丰田汽车的产量虽然只有美国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每年赚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目前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伏特、克莱斯勒)利润和总和,任何时候都有300亿-5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些足以使任何人相信这家公司一定做对了些什么。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2015年丰田共接到员工的60多万条建议,其中99%被采纳。建议被采纳的,每条奖励建议人500-200000日元(按目前汇率,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44元)。可以说丰田今天在精益生产上的一切成果都是通过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带来的。正如我们在车间看到的一句口号:“好产品好主意”。这就是丰田对员工的要求。

友发也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但并未形成风气,还远未成为员工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加上处理方法、程序不很成熟,执行力度不够,因而效果不很明显。结合丰田的具体做法,我领悟到:

第一,改善首先从小事做起,不要总想着做大的变革,而是马上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常此下去就会有惊人的结果。巧迟不如拙速;

第二,改善后的效果要让企业和每个人明显看的见;

第三,拿出因改善而增效部分的一定比例回馈给改善者,并且改善者要被认可、表扬甚至提升,以此作为改善者及其他员工下次创新的动力;

第四,对改善的评价和表扬不仅要针对个人,也要针对部门或班组;

第五,对工作本身设定标准,才能显现改善的效果;

第六,除精神鼓励外,对改善者要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要允许失败。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是进一步退半步的过程;

第八,要建立和完善提案制度及建议评价执行体系,是评价的人积极认真、公平公正地对待建议;

第九,改善需要持之以恒。

杜绝一切浪费,降低成本

给我们授课的丰田生产方式专家佐佐木元先生说:“我经常到中国,到中国企业看,到处都是钱。”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企业浪费太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企业的利润=销售额―总成本。产品销售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既然我们无法决定售价,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有降低成本。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只有两个途径:科技创新和杜绝浪费。科技创新要靠持续改进和发明创造形成。那么如何杜绝浪费呢?要杜绝浪费首先要认识浪费和看到浪费。白天开灯是浪费,而安全、质量、时间、空间、人力、动作、资金、库存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浪费。例如真正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时间只是生产线上的加工过程,时间很短暂。但往往企业用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时间周转,这都是巨大的浪费。既然认识了浪费,就不应对浪费视而不见,要把浪费做到可视化,让大家对浪费一眼能看见。

丰田在现场走廊上安了看板和写有各工位号的显示灯,显示应该出多少台实际出了多少台。各工位上方有根绳,如果上道工序或本工序出了问题,一拉绳,整个生产线就会停下来,彩色指示灯就会亮,所有人都会一眼看出问题在哪,是谁造成了浪费。所以,员工都力争用最快的时间解决问题,把灯熄灭。为了深入找出浪费,丰田成立了生产调查组,把生产的每个环节、员工的每一个动作(如转身需要用0.5秒)都用秒表算出来。丰田正是用这种把浪费做到可视化,再通过认真研究持续改进的方法,使一切浪费得以杜绝(例如用两只手4秒钟要组装的两个部件,通过持续改进,变成用一只手在1秒内完成,省出另一只手再干别的工作)。丰田还认为库存是浪费的根源。库存掩盖了设备故障、停顿、生产切换花费的时间和生产组织机构不完备等问题。因此丰田从各种配件到汽车成品都追求零库存。

丰田追求的是稳定生产。只有生产是稳定的,才能使生产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事故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费。丰田强调:同样的事故只能出一次,不管是安全事故、质量事故还是设备事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事故只能出一次”的思想,其次要对每次事故作彻底的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多种预防和解决方案,并在其中选定最佳方案,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关爱员工,实现人性化管理

丰田总部的上班时间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不管几点来,只要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丰田不赞成惩罚文化,当员工犯错误时,首先被认为是领导的错误;员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丰田的安全得到彻底的保障;丰田的食堂和卫生间可够得上五星级卫生标准;现场环境整洁有序,让员工感到轻松愉快;所有笨重的或有危险的工作一律机械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保障劳动安全;数量庞大的劳保用品一定按时发放、但员工在工作时竟然乐意不穿工作服。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二)在未去丰田公司研修之前,翻过几本书,对精益生产有些肤浅认识,但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概念去理解――认为这其中“总结”、“拔高”的成分可能会多些?实际状况与书本上说的不会是一回事?带着这些迷惑与不解,我先后在日本丰田公司平山道场、堤工场、丰田博物馆、高朋制作所、电装公司、日产、横滨工场和物流中心接受了日本专家从理论到实作的培训与研讨,再之后,我对丰田的精益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归来许久,思来想去,先前那些肤浅认识已荡然无存,留下唯一的的想法就是一种新的思想冲动:如何按照精益生产要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改善我们的作业现场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践行精益生产的主体是谁

这个问题我在丰田公司找到了答案――践行精益生产的主体就是操作员工。看看我们工作的推动,往往需要领导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地促动才能使工作得以推进。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其核心虽来自于公司上层领导对公司核心理念、愿景、使命以及管理哲学的设计。但是这种领导理念绝不仅限于战略的制定和制度的规划。在丰田公司,精益生产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羡慕的业绩,之所以能在“彻底排除所有浪费”上做好文章,靠的就是全体员工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参与,员工通过专门的会议,对产品质量、材料、设备和浪费的消除进行讨论,从而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丰田公司,每个员工都非常务实,他们不会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关心本不属于他们要关心的“大事”,相反,对自己身边的“小事”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把改善这些“小事”看成是自己的神圣职责,驱使他们持续推进精益生产的内动力就是:“一个动作中有35%是无效动作”、“每个人节约1秒钟,60个人就是1分钟”、“用脑寻找改善方法”、“不求完善,有50%机率就立即动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用另一种行动在诠释着“主人翁”的真正含义。

零终端检查

在我的记忆里,从70年末开始对日本产品开始有了认识,那时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词如雷贯耳,这以后,“卡西欧”、“东芝”、“日立”伴随着铁臂阿童木渐渐地被我们所熟悉,中国人开始了解日本产品,日本产品可靠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其实,日本在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名声很不好。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也提出过“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现在,日本产品的质量位居世界一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尽管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品管,导入标准,推崇质量管理新理念,但我们学习TQM多年,并没有真正达到“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之目的。在丰田人看来,制造质量是在工序中做出来的,生产现场每一名员工即是操作工,()同时也是一名检查工,每一个人都树立了“后一工序就是客户”、“绝不给后工序不良产品”的品质观。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纠正。在丰田公司制造现场是不设终端检查工序的,它的支柱就是自?化,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说的“自?化”≠“自动化”。自?化真正含义是消灭不良品,不出不良品,不让不良品传到下工序。对于上工序问题为什么会传到下一工序必须要抓住不放,查找问题所在。

改善在持续与彻底上下功夫

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改善,体现在持续于彻底。丰田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永远不满足。这是一种内在的修炼。他们看来,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丰田的体制中,没有问题就是问题,因此要暴露问题。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中,极力推崇“请你告诉我们你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我们能够一起来解决它们。”、“问题第一”的理念,就算从整体看做得非常成功的项目,丰田人也会不断思考如何改善以便做得更好。在当今世界格局变化莫测,但丰田人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原因就在于它很善于持之以恒的做改善,而且彻底的改善。只要问题发生,哪怕是很小的问题,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都要做好,做好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多少年来,丰田人就是这么做的,这种习惯要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谁坚持下来就会取得与丰田公司一样的成功。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彻底而持续的改善,是支撑着丰田公司总是站在世界知名公司的塔尖内核。

彻底消除所有浪费

什么是浪费?丰田人的理解凡不能够给客户增加价值的活动就是浪费。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不增加价值东东比比皆是,比如库存就不增加价值,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不是要做好,而是要消除。精益生产思想认为失控库存是恶魔,不仅它本身是浪费,而且它还掩盖了各种管理问题。我们企业尤如一艘航行的船,为什么航行的速度总是快不起来,因为在水面下暗礁很多,降低水面就会很快找到暗礁并能很快清除,我们航行的速度就会快起来;同理,在我们的工作中不断地降低库存,就能够使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对出现的问题再追问5个为什么,就能寻求到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达到降低库存持续改善最终消除浪费之目的。目前,我们组织生产仍需靠大量的库存,但是,其中有不少并不是需要的库存,并不是能够给客户增加价值的,我们必须要将这些从中抽出来,问5个为什么并找到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经过持续改善,不仅可降低库存,更能够深层次找到我们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进步了。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三)从在公司内听到精益生产这个词算起,至今差不多有两年有余了,回头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詹姆斯?沃麦克的《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完这本书后加上华致赢企管的专家的一些培训,结合自己对国内企业的一些了解,在此说说我对推行精益生产的一些看法。

一、精益推行,要从心开始。

有个广告词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我们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从内心了解并接受了精益这个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变成真正的行动,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和公司领导和精益老师常讲的‘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脉相承。

二、精益推行,首先要做好推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在全面推行前,有必要做些精益和精益生产方面的培训工作,最好是全员培训。精益生产,我个人的理解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提高的这样一个过程,但到目前为至,参与精益项目中来的还只是很少一部人,真正能主动去做精益的就更少了,且经常会听到或遇到有同事问‘什么是精益或精益生产’这样的问题。

三、精益推行的方式上,个人觉得按下面的来做可能效果更好点:

1.精益的推行采取自愿自发的方式开展,公司出引导政策,并开展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课题的开展是向公司需要的方向发展。

2.精益开展的具体内容,尽可能的围绕本部门的实际核心业务来开展,如果此业务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可以把这个课题进行二级分解,甚至是三级四级分解,最终要体现到最基层员工全员参与,这样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从而能收到既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又同时把精益改善也一并做好。

3.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做好标准化的工作,要把一些东西进行提炼,形成规范和标准,并在实际工作去严格执行它,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精益改善,实现‘实践―改善―再实践―再改善’这样一个完善过程。

4.精益推行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关问题的解决最好由问题产生的部门来主导解决,其余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而不要由下游部门来推动上游部门来展开工作。

广汽丰田观后感(心得) 篇5

“看板管理”、“少人化”在研究室管理中的运用初探

《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主要介绍丰田公司如何对与车间生产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协调,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转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虽然科研活动与生产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别,科研活动强调人的智力活动多一点,生产活动强调人的体力活动多一点,但是就管理方面而言,科研活动的管理与生产活动的管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如何使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回报。因此,书中的一些理念,甚至是一些具体的管理手段,在日常科研管理活动中是可以借鉴的。今天,我想就书中的“看板管理”技术、“少人化”理念及技术在研究所一室日常管理活动的运用谈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原谅,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改进管理,提升研究所一室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向各位领导简单介绍一下研究所一室的大体情况以及本人的职责。

研究所一室由xxxx设计组和xx组组成,共有人员23人,其中室主任2人,xx组7人,设计组在册人数14人,在岗人数13人。本文主要讨论设计组的日常管理。设计组在岗人员中,结构设计人员6人,性能设计人员7人。主要负责1)xx蓄电池、xx贮备电池与总体单位前期技术指标协调工作,产品研制工作;2)电池车间生产过程中各类质量问题处理工作;3)型号配套电池的有关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如质量复查报告、可靠性工作总结报告、安全性分析报告、复核复算报告等;4)外场技术保驾、服务工作;5)新品型谱工作;6)技改材料编写工作;7)专利材料编写工作;8)预先研究报告编写以及开展预先研究工作;9)本专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等。2010年研究所一室开展研究的课题可能有20项左右,型谱研制工作有1项,型谱申报工作有1项,其余工作有待进一步明确。

本人为研究所一室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主要的职责是,理顺各种关系,合理组织设计人员完成各项新产品研制工作,型谱、技改材料编写工作;组织课题组人员对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提出解决措施;编写有关技术报告,指导编写并修改各类技术报告;对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如质量检查工作、6s工作、安全、保密、劳动纪律等。

前面已提及,研究所一室的主要工作有9项,各种工作需要的能力不同,各种工作带来的利益不同,给管理工作会带来一些问题。对设计人员喜欢做的工作可以这样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课题研制工作,因为1)有课题费,2)有潜在去靶场机会,3)相对简单,轻车熟路,并且可以很快见到成效。排在第二位的是新品工作,因为1)实际工作已在型号电池上完成,还需做的工作不多,且还有一定的课题费,2)可以发表国防科技论文,为职称评聘所需。排在第三位的是型谱工作,虽然需要编写大量的报告,但是毕竟还有些课题费,还有些名誉。排在最后的要数各类预先研究报告编写、技改材料编写、专利材料的编写等等。最不受人欢迎的工作,往往最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做,例如型谱、技改、专利、预研等等,由此造成最有能力的人最累、最忙,而收入又最低。作为一个企业,这些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相比课题研究,这些工作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最后落得连名也没有。在安排这些工作的时候往往感到头疼,凭什么能力最强的要干这些活。工作安排下去,也是带着情绪干活,交上的材料质量可想而知。我09年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精力,有的修改多遍,有的甚至自己操刀。针对这些问题,也尝试过“捆绑销售”的办法,即将最喜欢干的活与最不喜欢干的活打包,捆绑在一块,但最终还是行不通,因为并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全面的。

丰田读后感600字 篇6

本书的第一章说的就是如何能够让企业有竞争力,经济生产力发展到这天,对于汽车这样消费品而言,消费者有很多的选取,应对这种竞争的压力,作为企业,‘价格=成本+利润’的定价方式早已不能适用。在丰田生产方式中从成本意识出发对利润有了全新的解释‘利润=价格-成本’虽然只是简单的公式变换但其中的内涵有着天壤的差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价格的定义,那就是售价务必在客户所期望的销售价格以下!这就说明企业经营者要想在同行内获得订单、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成为不二之选。而降低成本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杜绝浪费。

在我们工厂,浪费也超多的存在,从大方面说,散片库存积压、整车成品在调试工段进行返修、员工的流失、设备的停顿等等。往小的地方说,如生产线周围散落的螺钉、辅料的浪费、零部件不合格的替换,这些都存在于生产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能够杜绝和消除,那么我们的生产效率可能提高

本书的第二章及第三章说的是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巨头所具有的独特管理方式,准时化就是以市场为龙头在适宜的时刻生产适宜的数量和高质量的产品。是在以拉动式生产为基础,以平准化为条件下进行的,在去年的赴日研修过程中,我有幸亲身感受到准时化生产现场的状态,在参观奥德克斯工厂时,他们的内部生产指示系统完全按照18分钟的循环开展工作,每一个人按照同样的节拍开展工作而且每日持续的坚持,实在是令人钦佩。

丰田人才精益模式读后感 篇7

自懂事以来,一直对自然科学类知识情有独钟,偶尔也会涉及传统古典文学,记得读初中开始都开始有目的性的阅读和收藏书籍,主要都是自然科学中的理工实用类以及一些名气较大的古典文学中的史书类传记或世界名著,而对于思想类书籍除了学校书本所学外基本不涉及,总感觉那些写的太深奥并且对日常生活没有帮助,一直到读大学才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是个超现实实用主义者,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十年来也都很少看管理类书籍,这种行为和习惯,很大来源于家庭背景和工作生活圈子。这次参加公司后干培训班后,经过听课以及与同学们交流体会,再次看到了自己缺点和短处,结合目前工作实际再次明确并树立了今后改进方向和提升重点的决心。在这里主要谈一下读了《丰田人才精益模式》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一、人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树立正确人文关怀。人才体系的建设更多的是企业资源的整合,通过对人的引导,实现更多的自愿参与,从而掌握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企业人才体系建设,需要企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用的实操技能。员工在企业人才体系建设中能够明显的提升个人的心态、行为、技能、绩效。通过对内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接班人,所以人才体系的建设初衷应该是企业股东的人文关怀。

二、人才体系建设系统化评估和风险控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会消耗企业的部分资源,同样认同企业和在企业得以发展的部分员工应该作为企业人才体系建设系统的执行者和受益者。真正通过在人才体系建设中培养一批忠诚企业的个人和团队,加大对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规避。只有通过目的性的人才训练,还有企业的行业领先性薪资水平支持,在企业绩效和个人绩效之间寻找文化的平衡点,展示企业、个人的成长绩效。在企业人才梯队建设中,书中提供了几个重要的角色定位:培训师、培训顾问、培训指导、培训员,这几个阶层建立更多的是从上而下,从整体到局点,其中人才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普通作业员的培养,一个培训指导带10个人作业员,缩小范围,自我知识面的全面移植和复制,是丰田人才精益模式的精华。

三、人才体系建设中培训师的角色认知。说到人才培养,丰田的培训师就不得不提,在丰田培训一个培训师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他确实培养了千千万万的培训师,培训师之所以成功,无外乎他们都在企业各个层级担任过基层工作,在工作中再学习和接受锻炼,形成职业化的语言和素养,定义全新的个人角色和独立使命。企业的发展在漫长生产经营以及实践中,慢慢放大培训师的价值,实现人的成熟和技能的熟练,为企业创造十倍的利润,甚至更多。所以,企业培训师应该慢慢引进和本土化,包括生产、技术、质量、职业、心态、技能的骨干人才挖掘和培养丰富的培训经历。

四、人才体系建设的实操训练与后期跟踪。通过对《丰田人才精益模式》的系统学习,在人才培养的中长期主要是心态和技能的培训,而后期则注重学以致用,用实践的方法验证培训效果和行动学习指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通过较少的学员面对面的接触,延伸正确的示范动作是人才培养成功的重点。作为岗位培训时间所占的比例也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指标,在人才培训中能够最大化去异求同,关注学员的感受和视觉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关于培训的后期跟踪,要关注学员的反馈,要让学员配出疑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正确课程认知,达到后期的持续发展。

五、人才体系建设自我反省和技能提升。在没有阅读该书之前,我们的意识可能停留在人才建设的初期,简单过程了解和知识定义,没有明确岗位训练和后续跟踪。通过学习我认为企业人才体系建设是一个通过人文关怀而建立的团队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培养流程。在现有资源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本部门员工和管理人员谋求发展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形成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全员共同分享并共同参与公司组织的培训计划和行动。

六、人才体系建设做到人岗匹配,让企业和个人双赢。不同的岗位,对任职者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行政文秘类岗位需要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出色的领悟能力;质量工作者需要严守规则与标准的特性;研发人员就要侧重于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留不住人才——这也是很多企业的心病之一,而人岗匹配是专治这一心病的良方之一。如果员工在企业里找到了与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特质相吻合的岗位,并能够对自己在企业中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预期与定位,能够看到企业为实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共赢所做出的种种管理举措,员工就没有必要冒险去做新的就业尝试。当然人岗匹配是动态均衡的,现在匹配并不意味着永远匹配,现在不匹配也不意味着将来不匹配,岗位要求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要考虑因岗找人、因岗培训,同时也必须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能力特征和价值追求,尽可能让员工积极参与和合作。

丰田工作法读后感 篇8

丰田佐吉提出:“工作不会来找你,只有你去主动找工作。”这便是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思考、探究,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备异常、系统故障等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一一罗列出来,逐条分析,逐条采取防范措施和寻求解决办法。从一个个小问题着手,不断地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提升本领,最终有效解决大的问题。文章中所提的“大问题”有八个解决步骤:明确问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找出真因、建立对策、实施对策、确认效果、固定成果。这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生产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工作的真正目的出发,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将它与现实状态进行比较,从而使问题明确化,并将问题分层具体化。根据现场、现物的比较结果,将决定问题的优先顺序。

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确定着手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

图解丰田生产方式读后感 篇9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现在工厂涉及的TPS业务中存在的疑惑,读了《图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密码》一书,进一步加深了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解,这套生产方式是作者大野耐一先生经过在丰田公司多年的实践和创新总结出来的。而且,它已经被证实是一套先进的、高效的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的体系及基本思想——杜绝浪费。

本书的第一章介绍的就是如何可以让企业有竞争力,经济生产力发展到今天,对于汽车这样消费品而言,消费者有很多的选择,面对这种竞争的压力,作为企业,‘价格=成本+利润’的定价方式早已不能适用。在丰田生产方式中从成本意识出发对利润有了全新的解释‘利润=价格-成本’虽然只是简单的公式变换但其中的内涵有着天壤的差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价格的定义,那就是售价必须在客户所期望的销售价格以下!这就说明企业经营者要想在同行内获得订单、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成为不二之选。而降低成本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杜绝浪费。

在我们工厂,浪费也大量的存在,从大方面说,散片库存积压、整车成品在调试工段进行返修、员工的流失、设备的停顿等等。往小的地方说,如生产线周围散落的螺钉、辅料的浪费、零部件不合格的替换,这些都存在于生产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能够杜绝和消除,那么我们的生产效率可能提高几倍。

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准时化、自働化。

本书的第二章及第三章介绍的是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巨头所具有的独特管理方式,准时化就是以市场为龙头在合适的时间生产合适的数量和高质量的产品。是在以拉动式生产为基础,以平准化为条件下进行的,在去年的赴日研修过程中,我有幸亲身感受到准时化生产现场的状态,在参观奥德克斯工厂时,他们的内部生产指示系统完全按照18分钟的循环开展工作,每一个人按照同样的节拍开展工作而且每日持续的坚持,实在是令人钦佩。

自働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员与设备的有机配合,达到简化生产,消除浪费的目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将设备赋予人的智慧,即当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就会停止运做,等到工作人员把异常排除之后才能重新启动机器。目视化管理是自働化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只有将各个环节的生产状态进行目视,才能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问题,这就杜绝了现场中过量制造的无效劳动,防止生产不合格品的产生,也让企业更好的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持续改善

丰田生产方式旨在作为一种由员工的贡献和创造性所促进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生产方法,它是不断地寻找更好的生产方法的指南。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不可能看到和知道一切事情,而工人每天在工作时能够观察和了解到。断断续续地征询员工的想法远不如制订一项规定员工的建议如果得到采用,将会给予现金奖励的正式政策更有效。今天丰田在全球的所有部门都采用提建议制度,每年作出改进的总数成千上万条。平均每个员工11条,其中99%以上得到采纳。对比工厂现在每个员工1.98条的提案,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通常员工把精力主要放在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事上,例如建议在制造现场制作工具存储盒,使生产更方便,建议改变器具存放方向,方便拿取零部件。但是在这些年来实行的许多建议,例如,在汽车里改造可升降的座椅,或者在装配线上部分造好的汽车内部和周围操作时使用同步滑动台车,都显著地改变了丰田的运营。所有这些改进,不论大小,历年下来越来越多,使丰田获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工厂而言我们也有自己的改善提案激励制度,只要我们持续的推进行下去,经过多年的积累也会向丰田一样不断的消除浪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公司的2020战略一定可以实现。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阅读了《图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密码》一书,进一步加深了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解,结合本身业务进行思考,明确了一步的工作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予以应用。

第五章对IE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解释。现在公司也在推行IE改善这个项目,我们只把它当成一种消除步行减少弯腰的改善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学习才意识到,IE项目正确的推进流程应该把工作逐层细分为工序→作业→动作,然后消除各项工作中的muri(超符合的人员或设备)、muda(浪费)、mura(不均衡)。在书中利用老师工作为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可以运用到我们自身培训过程中。如何避免做错事,使工作第一次就能做好的精神能具体实现?改善人体动作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变为更舒适、更有效率?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的过程中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 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对现场员工及工艺人员进行培训,使IE改善项目的推进更加系统。

在该书的第六章对省人化的改善方法进行了阐述,前三节对搬运的浪费进行解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附加值的工序只有加工,搬运、停滞、存放是不产生价值,面对我们工作中的搬运,应该如何改进呢?结合书中介绍及日常管理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在工艺流程设计时首先要以不搬运为原则考虑布局设计,如果无法避免搬运就应该尽量的减少搬运次数以及空搬运,最后活用IE的分析方法提高搬运效率。对于搬运本身来说也存在多种形式,与工厂的物流配送模式相比较书中所描述的搬运方式更加科学,效率更高,但管理要求也相对更高,其中台套配送、换乘搬运方式要以高度的准时化生产为基础与现阶段工厂现状存在差距,这些先进的配送方式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四至十四节中描述了人与设备高效配合的方式方法,设备安装完毕后就会为我们加工产品,但是在机器前面监视也是一种浪费,如何使人与设备高效的配合就形成了新的课题,如何使一个人控制多台机器是许多企业努力的方向,利用VTR观察作业人员的生产情况,将设备间移动时间以及设备处停留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加以改善,从生产线布局改善开始着手,减少移动次数和移动时间,在活用动作经济的原则使作业变得轻松,最终达到省人的目的。

最后一个章节是描述了通过时间分析改善流水作业方式,生产线平衡问题是一个与设施规划相牵连的问题。生产线平衡问题就是将所有基本工作单元分派各个操作人员,以使每个操作人员在节拍内都处于繁忙状态,合并相关工序,重新编排生产工序,从而使各工序的工作时间最少。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多能工的项目推进以及以秒为单位的改善为基础,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员工内心中产生抵触的心理,正确的引导是项目推进的关键。2010年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工厂也推进过类似的改善项目,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通过项目推进我也意识到知易行难,只有将知识转化到行动中知识才

能产生价值。

上一篇:语文课堂竞赛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