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推荐8篇)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篇1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摘要】乡镇水利站是现行水利体系最基层水利管理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国家水利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和体制改革大局。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逐步转变,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原有的简单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特别是现今我们各项经济事务、管理活动正在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因此强化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加强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健词】乡镇水利站 财务管理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大量的水利建设资金以及如何收好、管好已列入政府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类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乡镇水利站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层水利财务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展开多种方法加强财务经营管理工作。

一、目前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乡镇水利站既是公益性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又是附带经营性的生产单位。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水利的公益性使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经营、利润分配等制度改革滞后, 水利基层单位资产难以界定、经济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与我国事业发展的现状相比明显滞后,目前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 但平时工作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

(二)水利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水利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这导致基层建设单位只注重计划管理,而忽视了项目效益和财务管理,各项水利建设财务制度的执行有待加强,德艺期刊网http://

会计对工程建设的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水利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原有的财务工作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思想观念、业务知识及理财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水利建设财务管理要求水利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财务会计知识,还要了解水利工程概预算知识、工程图知识,清楚概预算的标准和定额,全面了解基建项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建财务管理,才能为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会计素质

水利会计人员是做好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为此,水利财务会计人员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水利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规定等技能和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知识,工作方式应由事后记账变为事前参与、事中控制和监督,通过参加工程招标、价款结算、竣工验收、制定办法和重大事项决策来实施好水利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二)规范财务制度管理程序,切实搞好工程建设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乡镇水利站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乡镇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管好用好资金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确保工程建设“三个安全”特别是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的重要关口。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做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1、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管

基层水利财务部门要把涉及民生水利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作为基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的原则,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并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审批负责制。在预

德艺期刊网http://

算安排、项目确定、落实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都需要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科学安排,切实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

2、加强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以及票据的规范

财务管理工作是水利建设良性运行的有力保证。财务人员在正确使用一级会计科目的同时,应根据制度灵活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客观形象地真实反映水利工程进度,提供真实、合法、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努力创造优质水利工程提供保障,同时,鉴于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靠税收收入的实际情况,财务人员应在结算每笔工程款时,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代扣代缴税款,由纳税人按照工程款的实际发生额核定纳税税额,缴纳税款,开具税务发票。这样一是规范了财务票据,为财务检查、审计等提供了有效合法的原始凭证;二是杜绝了纳税人偷逃税款、弄虚作假的现象;三是实现了“以票控税”的目的,取得有效征税良好效果。

(三)加强水利资产经营管理,推进水利经济发展

1、加强水利工程资产价值管理

目前乡镇所有水利固定资产中,75%以上是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如堤防、涵洞、闸、站工程等,这些资产在基建竣工验收后,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就不再作任何反映,其带来的效益及价值补偿,也得不到体现。如何加强这些资产的价值管理?首先在其寿命期内必须有账面价值,虽不提折旧,但在财务报告补充资料中要反映其磨损状况或反映其当期评估价值。其次要代表政府作为水利工程的业主、在其所管辖范围内积极开展以“水、工、农、商、游”为内容的综合经营等多种生产经营形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实现“以水养水”、“以圩养圩”、“以设施养设施”已成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2、加强水利无形资产价值管理

经过国家多年的投资建设和广大水利工作者的幸勤劳动,乡镇水利站作为

德艺期刊网http://

职能部门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宝贵资源和科研成果,如泥沙开采权、堤坝的管理权、圩堤权属范围土地使用权、水面航行权、水面养殖权以及流域水文地质资料等等。一直以来,因产权不清或观念落后,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利用。通过明晰产权、统一制定产权经营管理办法、加强监督与考核等产权经营措施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较好地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资金短缺问题。

(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水利良性运行

水利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是水利工程和管理单位要有足够的能力维持自身的生存。公益性项目的耗费,部分应通过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财政拨款来补偿;非公益性项目要通过产品价格或经营性收费来补偿其耗费。如果不加强收费和价格的管理,合理地测算和确定收费标准和价格,致使水利工程建成后连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水利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何谈起?而且,收费标准和价格标准的测算和确定,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予以落实,如果水利工程发挥社会效益所发生的耗费要靠水利部门自身来承担,又从何能良性运行。所以我们务必要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积极推行农民用水自治,创新农业用水管理体制,合理测算水价成本,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切实抓好水利规费征收工作。

(五)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水利制度改革

目前在水利投资的安排上,强调国家、地方、受益区各筹一点的“三点式”筹资办法,虽然对调动各级财政和地方加大水利投入的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地财政状况差异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乡镇水利站应在紧密围绕新时期水利中心工作的同时,把积极争取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作为水利财经工作的重点,要始终密切关注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大政策方针、始终密切关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向和财政政策的变化,立足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现实需求,深入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公共财政更多更好的投入。

德艺期刊网http://

综上所述,乡镇水利站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适应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要求,适应水利经济发展要求,同时正确把握好改革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发展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水利事业的壮大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⑴王雅茹 张洁: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辽宁经济,2008(4)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篇2

乡镇水利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建设及科学的管理,充分合理的利用乡镇水利工程设施,满足乡镇社会生产生活、防洪抗灾的基本要求。充分合理的利用乡镇水利设施,科学畜水、合理调配,节约水资源,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根据全市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水资源布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依托特有的水资源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绳,以利民、便民、富民为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发展为需要,全面提高全市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保障各乡镇农田灌溉、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供水安全。

水利工程涉及面广、建设点多、工程量大,尤其是乡镇水利工程设施,多是建设在地点偏远、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乡村,给日常的管理管护造成了许多不便。由于有的乡镇缺少管理管护人员,或管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使该乡镇的水利设施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导致水利设施问题频现、故障频发。个别水利设施因长期缺乏管理和维护,或管理不当,导致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给乡镇水利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更直接威胁乡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大,但涉及面大,覆盖范围广,功能全面,主要包括水库、沟渠、水电站、水闸、堤坝以及水利配套设施等。讷河市的水利工程多是在20世纪的50~70年代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成和运行使用的时间久远,再加上疏于管理、缺(转下页)少养护的原因,导致有的水利设施带伤运行、带病运转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农田灌溉质量和灌溉效率,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有悖于和谐发展、平衡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而且,如遇到发生洪涝灾害的年份,还会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生命安危。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讷河市各乡镇的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得到不断的完善,不仅较好的满足了农田灌溉、农业生产、公企生产、人畜饮水安全及市政供水等多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各乡镇的防洪抗旱、降渍除涝等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既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增效的目的和愿望,又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巩固了讷河市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的地位。水利是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民生安全的各项事业和活动。自古以来水利设施就以治河、治水、修渠等除害兴利为主要目的,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是城市及乡村社会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设施,没有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参与和支持下,将无从谈起农业生产、城乡经济、社会生活、民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和发展。

过去,由于人们对水利设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后,有的水利站、所的工作人员及农民,缺乏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意识,认为管理维护工作可有可无,日常检查的巡视、维护维修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是只用不管理、只用不维护,甚至个别乡镇出现了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这对本已长期运行、年代久远的水利设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且对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工作应付了事,并存在着侥幸心理,缺乏必备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人为因素的增加了水利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导致有的工程设施故障频发,甚至停运无法使用的局面,严重影响着工程设施的功能发挥,影响着农业生产及乡镇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严重降低了全市防灾抗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威胁着乡镇社会的安全和乡镇经济的持续发展。

目前,各乡镇的水利设施不仅存在着疏于管理的问题,还存在着如河道淤积、河道障碍物、蓄水能力下降、渠道渗漏、渠道被填、电管站年久失修等问题,使水利设施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无法正常使用,而且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及建设新农村的需要。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变化,很多小型水利设施,如提灌站、石河堰、蓄水池等的管理管护多是由受益的村社及相关农户来负责。由于此类设施位置过于分散,及管理责任不明、管护责任不清等因素,造成了有的水利设施无人过问、只用不管的现象,缺少了必要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出现了“小病不医、大病不查、隐患不排”的不良现象。一旦发生大问题、大故障,根据目前的现状,各村社根本无法维修,更无力支付维修费用,这就难免给乡镇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增加了支出成本,给国家造成了财政负担。

水利多是以公益性、社会性为主的基础设施,乡镇水利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乡镇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管理、运行,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乡镇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保证乡镇水利工程及设施正常运转的需要,是保证全市水利事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对各类水利设施进行及时有效、持之以恒的管理和维护,把管护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重点内容。真正做到常态化、持续化、持久化,保持乡镇各类水利基础设施长期持久的良好运行,最大效率的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工程设施应有的功效,是当前各乡镇水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农业生产、乡镇经济以及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对乡镇水利工程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不加以足够的重视,势必会造成诸多方面的影响,阻碍全市农业、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持续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无法估量的损失。

进一步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在现有水利工程基础上,全市上下联动联防,加强乡镇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满足农田灌溉、农田排涝的要求,提高供水保证率、节水节能增效、防洪防灾的能力。为农业生产、乡镇经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处处运行良好、功能齐全的优质工程、放心工程,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设施,为全市人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减少或避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乡镇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确保一方百姓的安危。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摒弃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借鉴水利事业发展良好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结合实际,确保乡镇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正常运转。

随着国家及省市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灌区节水改造、黑土区水土流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等方面的综合防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使得库井水和雨洪水资源在时空和区域间得到了有效调度和合理的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人们真正认识到了保护各类水利工程及相关设施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淡水资源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珍惜淡水资源、保护淡水资源、利用好有限的淡水资源,是每一位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兴水利、除水害,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要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今后要秉承“节水优先、系统治理”、“节水增效、因地制宜、多源共济”的现代水资源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助推节水型、长效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水资源开发保护为中心,以水兴业,以水聚才,以水富城。科学规划和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管理和维护,为全市人民建设出一座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运行良好的优质水利工程,为全市的农业生产及各项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美丽富饶的新讷河。

结束语

水利,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的事业和活动,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邢伟济,张瑞锋.浙江省文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问题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9,9(7):62-64.

[2]姚景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1):207-208.

[3]云燕飞.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0)).

[4]赵晶洋,代建国.我国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和对策[J].吉林水利,2010(11):4-6.

关于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篇3

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專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财政局麻城分局)

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意义论文 篇4

2.2有利于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某些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认真,作假账就是比较突出的现象之一,应该核实的不仔细核实,却随意签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四控制”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投资控制是基础,进度控制是条件,安全控制是保证、质量控制是核心。只有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明确树立质量意识,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投资、安全”四个目标的相互关系,才能促使合同管理目标得到优化实现、切实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2.3有利于规范合同管理。如今,常出现的工程多次转包,层层盘剥收管理费,实体资金流失,使部分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成本,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变更、或施工不按标准流程操作,最终导致工程隐患大大增加。因此,要进一步改进合同管理方法,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令其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时的注意事项。要积极推进国家制定的工程建设合同范本,并保证合同文本的合法性。还要加强审查合同签订的力度,认真处理好合同调解仲裁工作,及时解决合同纠纷问题,将水利工程管理引向条约化、规范化。

2.4有利于规范招投标管理。许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委托没有资质或资质不高的单位进行招投标,这就使资质低或无资质设计、监管、施工队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工作违规操作,规范程度低、直接发包工程、虚假招标致使部分工程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的情况。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均隶属同一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完善招投标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完善的投标机制和评标决标的工作程序、标准和方法,防止蓄意低价中标的行为,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遏制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这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又一大裨益。

2.5有利于提高质量监督及质量检测水平。有的地方尚且没有正式建立质量监督机构或是当地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欠完善。质监人员数量不够、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而且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普遍有待加强,为此强化质量监督,加大培训力度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管国家才设立了质量监督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功用,完善质量监督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严格的培训体制,建立起专业、高效、敬业的质量监督队伍,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在筹集水利资金的渠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成立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匮乏的问题,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市场经济在广大农村地区扩大影响力。此外,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也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此外,还可以改变运作机制,用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闲置资金。总之,提高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过程,唯有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全市乡镇水利工程事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议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J].陕西建筑科技,2012,11:75-78.

对当前乡镇机关主要问题的思考 篇5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层次领域所不能替代的,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要解决好乡镇机关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乡镇机关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从总体上看,运转是正常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状况是好的,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积极地努力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绝大多数的乡镇干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乡镇机关在服务、教育、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与现在遵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已经很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树立乡镇干部的威信,理顺乡镇机关的管理体制,发挥乡镇机关的整体功能,以利于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我们迫切研究的课题。

一、目前乡镇机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使职能不到位。乡镇机关在执政地位上,该到位的职能没有到位,不该到位的职能往往成了主要工作。如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管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社会治安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现在很大的精力都用在征收税费和管理计划生育等具体事务上,没有更多精力深入农村做指导性工作,而驻村倒成了一些办事员的主要任务。

(二)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多头管理。乡镇机关中,党委、人大、政府属县委县政府管理,但有关站所由县有关部门直接管理,还有一些服务机构由乡镇自行管理。

二是调控能力较弱。机构改革后,条上本应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到乡镇,使乡镇难以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如现有乡镇的一些站所管理比较混乱,许多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部分或全部由乡镇政府支付,但人员编制和管理权限却在县有关部门,加上一些站所是跨乡镇设置的,更使乡镇政府功能残缺,出现“只有手掌,没有手指”的现象。

三是人事管理较难。尤其对“七站八所”和“七员八员”,县主管部门都强化了人事调配权,乡镇党委管不住。乡镇认为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需要,不需要的又出不去。算起来干部人数很多,用起来干部人数很少。部分干部的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差,办事程序不规范,县主管部门有权管,但鞭长莫及,乡镇党委和政府管理容易却无此权限,出现了“管得到看不见,看得见却管不到”的现象。

(三)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是制度落实欠到位。目前所有的乡镇都制定了不少制度,如考勤制度、干部联片挂村制度、接待制度等等。据了解,有的乡镇先后制定了三四十个制度。但在某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不严肃,搞形式主义。

二是干部工作职责不清。由于一些乡镇不是以事设岗、以岗定人,而是以人定岗或搞大呼隆,导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三是制约机制乏力。党内监督不够有力,社会监督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上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和奖惩办法,结果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干部现状不适应。

一是干部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现在乡镇挑大梁的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招聘的那一部分干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及机关下派干部较少。这批干部大多系高中或成人中专毕业的学历,现在虽然部分同志经函授取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但大多数系党校函授党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缺乏现代理论管理知识。

二是缺乏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人才。乡镇干部懂农业的多,知道工业的少;重管理的多,会经营的少;行政干部多,经济干部少。至于科技型、外向型的乡镇干部就更少了。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乡镇一级政府应做什么,怎样去做,怎样转变职能,他们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在具体工作中,着眼于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下指标、定任务,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是干部身体状况较差。据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某县委组织部组织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免费体检,共有156人参检,其中,确诊健康的人数仅有28人,占17.9%,其他人员不同程度患有支气管炎、脾肿大、脂肪肝、酒精肝、胃病等疾病。四是一些年轻干部停薪留职,削弱了机关于部的主要力量。

(五)工作作风不扎实。应该说,通过近几年在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主观和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是上班“机关化”。主要是指“走读”现象,干部在乡镇住宿过夜少。据了解,除一些偏远山区乡外,其他乡镇干部中的大部分干部每天是回家居住的,个别同志连值班日也回家住夜。

二是联村“形式化”。表现在干部平常主动下村的少,下村抓计划生育工作和收缴各种税费的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下村转一转就走的多,在村里与群众交谈或过夜的少,只做“传达员”,“潇洒走一回”。

三是虚报“经常化”。一些乡镇干部为了取得“政绩”、完成上级下达指标,搞急功近利。有的不实事求是,虚报产值;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四是办事“简单化”。表现为方法简单、一些乡镇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中,不重视思想工作,往往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农民执行。群众反映乡镇个别干部的工作套路是“通不通。3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一些干部办事不公。主要是一些本地籍的招聘干部,办事不公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干部有“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还有一些干部为政不廉,有的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牟取私利,影响很坏。

(六)后勤保障不得力。一是乡镇财政困难。据某县人大、政协、财政局对该县一年的乡镇财政情况调查了解,该县乡镇财政收支问题较多,其中财政赤字带有普遍性。在该县的21个乡镇中,财政户当年出现赤字的有15个乡镇,占71.4%,滚存结余出现赤字的有8个乡镇,占38%;行政户当年出现赤字的有14个,占66.7%,滚存结余出现赤字的有13个,占61.9%,其中某镇赤字103.2万元,某镇赤字89.5万元,其他乡镇赤字一般也有十几万到二十几万之间。

二是办公条件简陋。近年来,虽然各县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办公条件的改善力度,并集中财力每年解决1-2个乡镇办公楼改造,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六好”乡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的乡镇内部管理不善,存在“办公没有象样的桌,烧饭没有象样的锅,住宿没有象样的窝”的现象。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从1992年,乡镇撤、扩、并,到1998年,乡镇机关机构改革,推行(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机构的设置模式基本上延用撤、扩、并前的结构。如目前一、二类乡镇设农业办、工业办、镇(乡)村建设办等,而县级有关部门在这些乡镇照样设一些相应的站所。这样,导致了乡镇机关一些职能交叉,某些机构及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条块关系没有理顺。条与块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工作上自成体系。一些乡镇与县有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与乡镇的一些

部门关系不够融洽。如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过程中,一些乡镇的“员”违背组织意图,搞一些非组织活动,如“拉帮结派”、“贿选”等,乡镇党委在掌握情况后没有办法制止。后通过组织部门协调,县有关部门才认真做工作,或采取调离措施。一些部门虽然配合了,但不够主动。

(三)干部管理措施乏力。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没有突破。一是一些乡镇的主要领导对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想不够解放;二是干部竞争激励机制没有很好引入,有些干部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乡镇对于部的管理手段软弱,办法不多;四是目前乡镇对机关及事业干部的进出调配没有主动权,其权限基本掌握在县级有关部门;五是有些乡镇工资待遇过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四)乡镇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光辉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贫困落后县的大部分乡镇基础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综合开发没有新的飞跃,一些乡镇工业几乎是空白。由于乡镇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就不能开辟新的财源。即使现有新的财源,乡镇也没有采取得力措施予以培植与挖掘。致使乡镇财政收入难以增加。加上县有关部门各类检查多,乡镇接待任务重,乡镇干部开支大手大脚,增加了乡镇的财政赤字,乡镇财政困难必然会减少投入,减少投入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又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解决乡镇机关主要问题的一些设想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乡镇这一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用是其他层次所不能替代的。要解决好乡镇机关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机关的职能。结合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在第一轮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轮机构改革。明确乡镇机关的管理职能,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上。同时。要注重搞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政府专业经济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要将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交还企业,将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转移到市场,将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职能交给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

(二)要合理设置乡镇机关的机构。要在明确职能的基础上,对现有机构和人员进行精简和调整,科学界定。乡镇党政机构应分类确定,按照不同的限额进行合理设置。机构设置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上下对口。每一机构要有明确的管理职能,名副其实,有牌子,有职责,有人员,有管理权,不搞花架子。

(三)要理顺条块之间的关系。县级部门设在乡镇的站所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管理功能。为此必须进一步处理好乡镇与县主管部门“块与条”的关系。要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凡能够下放到乡镇的站所都要下放给乡镇管理。理顺关系的工作要在县委、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

一是对那些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单位,如农、林、水、文化、广电、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在保持其人员、编制、资金和物资来源不变的情况下,实行以块管理为主,有关上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

二是对那些与条上业务联系较密切,专业性较强又带有执法性质的,如地税、公安派出所、法庭等部门和单位,在保持原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双重领导,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其副职以上干部的任免,必须征求乡镇党委同意,签署意见后,由条上任免。

三是对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如金融、保险、邮电、粮管所、供电所等经济服务部门、单位,保持原体制不变,但主要干部任免,要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对部门决策涉及乡镇利益的,乡镇政府有权提出建议和进行协商。此外,要根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改革财政,规范收费管理体制,健全乡镇政府职能。设在乡镇的各部门人员的党组织关系管理一般以乡镇属地管理为妥。工作、服务对象跨乡镇的部门的党组织关系由部门办公所在地乡镇属地管理。以部门条条管理为主的乡镇部门,其工作职责、考核也应以条条为主,乡镇配合。不能把应属部门为主的工作由乡镇政府负责,以致责权不统一,使乡镇处于两难境地。(四)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突出位置。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既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又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并且把发展多种经营同支持和促进粮食生产结合起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是要实施科教兴农。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积极争取资金给予必要的扶持,使经济发展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五是狠抓收入,增强实力。按照国家政策,应该征收的税费,要采取有效措施,收足收够,为经济发展的新投入打下基础。

(五)要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目标,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冲破“资历”、“台阶”等框框,不拘一格,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选配到乡镇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配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要针对当前一些乡镇领导班子中30岁以下干部和经济类、工商财贸类干部偏少的现状,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提高30岁以下干部比例,努力形成以40岁以内的干部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注意充实经济、管理、工商、政法、懂现代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努力改变现有班子的非经济专业人才偏多、经济类专业人才较少,涉农专业人才较多、工商财贸、政法方面人才较少,凭经验办事的多,懂现代技术管理人才较少的局面。

二要拓宽干部来源渠道,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要加强机关部门与乡镇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把机关优秀的年轻干部下派到乡镇去任职。要注意从国有、集体企业中选拔素质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骨干到乡镇任职。争取继续实行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人员)制度,以改善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三是有效限制乡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调县机关部门。要对招考录用和下派干部规定原则任职和服务年限,对于工作不努力、不思进取的年轻干部,不能进机关。

四是加强对现有干部教育、监督与管理。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从政道德教育,使乡镇干部牢固确立公仆意识,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要刹住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加强廉政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教育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六)要切实关心乡镇干部的成长。

一是加强政治教育,提高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当前,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教育,在掌握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要通过学习教育,使乡镇干部自觉树立公仆意识,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会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处理矛盾,不断增强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积极鼓励乡镇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参加成人学历教育,提高乡镇干部学历层次。三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帮助干部树立法制意识,提高乡镇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适用于农村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丰富乡镇干部的法律知识,切实转变个别乡镇干部不懂法和违法办事的现象。

四是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帮助干部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乡镇干部领导经济的能力。着眼于乡镇干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本领的提高,加大乡镇干部外出跟班学习、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力度,使每个乡镇干部能熟练掌握二至三门农村实用技术,真正成为指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行家里手。

五是加强实践锻炼,帮助干部树立基层意识,提高乡镇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继续深入抓好乡镇干部下村蹲点、抓点、挂职工作,让每个乡镇干部都接受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篇6

【摘要】目前乡镇政务公开内部管理还存在公开观念滞后、内容失真、形式应付、认识不同发展走样、监督不到位、做法不适应等问题。只有转变观念,进一步责任化、贴切化,明确责任,搞好检查和考核,才能搞好乡镇政务公开内部管理。

【关键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对策

自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后,乡镇政务公开作为一项提高办事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监督的好的廉政制度和“阳光工程”实施以来,明显促进了公务员的廉政意识,预防了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改进了公务员的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各行业行为,推进了各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命力。但是,政务公开在乡镇实施进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应忽视的内部管理问题,使得乡镇政务公开的力度、广度、深度、群众满意度仍差强人意。要想更好的发挥政务公开的功用,必须更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内部管理的研究,使之成一项名符其实的廉政制度和“阳光工程”。

政务公开取得的成效,归纳为四条: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兴德(1984—)

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镇。1

1、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

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乡镇干部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一些乡镇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机关的管理水平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总之,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政务公开的要求与乡镇机关、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认识观念之间存在非对称性、非适应性。

2、公开内容上存在避重就轻、隐大示小及事实失真的问题。政务公开工作在乡镇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已经逐步摸索了一套比较简洁实用的公开程序、公开方法,也取得过了一定成效。但这种简便易行的办法被某些人稍一变形,就成了问题。据调查了解,有些乡镇政府及部门在公开内容上专拣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罗列公布,群众一看就不满意。有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时,往往对重大决策、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隐晦不公开,仅拿一些面上的东西做做样子。有的虽然公开了一些焦点敏感问题,但是有“水份”,有的甚至玩数字游戏,掩盖事实真相或给不合理合法的公开内容披上合理合法“外衣”,掩人耳目,蒙混过关。群众对此类问题反映得多,也最不满意。

3、认识有高低,发展不一样,少数地方呈现出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

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有的乡镇在建立公开橱窗、开办栏目时没有长远计划、公开的形式很随意。要么就用张白纸写几个数据张贴两天,要么就用粉笔写在露

天黑板上,日晒雨淋,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乡镇政府在政务公开中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存在这种类似问题,给人以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之感。

4、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组成存在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在乡镇政务公开的实质就是通过提高工作透明度、开门纳谏,利于监督,利于工作改进。然而,有的乡镇只顾公开,不要监督;只顾形式、不要效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不整改,对上级的要求不落实,与其搞这种形式的公开,激起群众的反感,还不如不搞。有个实权部门花了很大力气推行了政务公开,无论是形式、内容、涉及的范围都是很好的,可是对于公开接受监督这一环节上群众却议论颇多,原因就是其公开的内容与实际有不符,提意见后,仍不整改,即使整改,也只是动点皮毛,效果不好。现阶段,这种公开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人大主席没有参加监督小组。我们在肥西县调查时,接触到三位乡镇人大主席,在监督小组中都没有位置。中办国办通知规定:“乡镇要成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乡镇人大主席或纪委书记任组长”。乡镇人大主席不参加监督小组,既不符合中办国办通知,也不利于把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活动与乡镇人大的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人员偏少,组织不健全。有的乡镇监督小组只有人大主席、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等人,没有吸收县、乡(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缺乏代表性和群众性。三是由行政人员参加监督小组,显然不合适。有的地方把副乡(镇)长、财政所长、农经站长、乡(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都安排进了监督小组,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分。

5、有些地方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不相适应,没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

在公布的内容上,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有的把领导人员分工写得很显眼,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少有公布或者很不具体,所以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在公布的时间上,不是急群众之所急、对时间性强的内容及时公布(例如学校开学时应立即公布收费标准),而是按部就班地几个月换一次,紧急事情一多还往往被挤掉。在公开栏的设置上,不是尽量方便群众,便利大家阅览,有的设在机关大院,公开栏前冷冷清清。有的根本没有考虑和安排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相关材料一公布就了事,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

(二)几点意见:

第一,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乡镇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加强对乡镇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他们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四是加强WTO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乡镇干部明白政务公开是国际公共管理的惯例、通则,推进政务公开是WTO环境下乡镇运行的必然要求。

第二,要进一步健全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目前一般由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我们意见还是按规定“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党委则负责统一领导,总揽全局,这样有利于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至于监督小组,一般应以乡(镇)人大主席为组长,有的也可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现在有一些乡镇人大主席根本没有参加监督小组,这种情况应当尽快改变。安排人大主席作为监督小组主要成员。有利于强化其监督职能。监督小组中凡有政府及其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应予调整出去,补充一些县(市、区)乡(镇)人大代表、退休干部以及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增强监督小组的代表性与群众性,有利于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再就是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也以统一为宜,现在有的地方由党委组织委员承办,往往兼顾不过来,一般应由党政办公室承担,以落到实处。

第三,政务公开的内容要确保真实、及时,贴近群众。

中央“决定”指出,乡镇政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因此,政务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正和腐败的问题。在公开栏中,公布一些单位和职责范围、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也是必要的,但更应因时因地制宜,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布。此外,有些重要事项的决策,也可以先预告,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按民主程序作决定。人员调进和干部选拔,也应加以公示,利于群众了解,加强监督。为了确保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必须强化监督。正如中办国办通知所指出的:“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核心是加强监督”。首先要加强乡(镇)政府及七所八站的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开的内容可靠。其次,要加强乡(镇)人大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认真审阅政务公开的内容,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第四,要突出抓好财务公开与监督。

中办、国办通知指出,乡镇政务公开重点是财务公开。根据各地经验和中办、国办通知,当前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了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也为了解决好财务管理上的问题,要把财务审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重要财务开支要逐项审查,对违规违法开支要坚决刹住。工程招标投标和检查验收,监督小组也要承担起监督职责。二是乡镇机关的来人接待标准和支出情况,都要公之于众,凡是认真这样做的,都有成效,接待费用减省不少,现在看来还有压缩余地,要继续抓紧抓实。三是要实行定期审计制度。中办、国办通知规定对乡镇财政及各类基金、资金的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并将审计结果公开。”要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并将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及时公布。现在有些地方对审计还有神秘化的看法,由于碍于情面,审计结果也不大愿意拿出来。今后,应将财务审计和公布结果作为乡镇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依法理财,堵塞漏洞。

第五,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

乡镇政务公开,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按照中办、国办通知,“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现在,有的地方是政府在抓,有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在抓。我们感到,统一确定牵头部门为好。建议省级统筹此项工作的领导机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乡镇政务公开实施办法,以利统一遵循,逐步做到规范化。再就是市、县两级,要加强检查督促,及时传播好的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在政务公开中“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等违纪行为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第六,要把其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

政务公开是每个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因此要明确相应分工,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且要进入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之中。推

行政务公开常常会因为领导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致使工作流于形式。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有助于增强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年初定、平时督、年底查等方式强化工作责任,保证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对不公开、假公开、在公开内容上做手脚、玩花样的,要视情况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并实施责任追究。结合机关推行的廉政档案建设,对领导干部抓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考核以后进入廉政档案,使其不敢、不能弄虚作假。

推行政务公开内部管理还必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使政务公开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保持其持续、有效。同时,政务公开工作还要与群众是否满意结合起来,群众满意的就要坚持、不满意的就要迅速整改,要以此为标准,检验政务公开工作是否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思考 篇7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复杂多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组织高效率的施工, 使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合理配置资源,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 保证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实现水利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利条件。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合理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 是对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的强化管理和协调的运作和使用, 水利工程施工控制主要是工期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造价费用控制等方面。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从而提出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权利下放未能到位, 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有待完善, 传统的管理体制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 从而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 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1.2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水利工程施工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较低, 过分依赖依赖于企业其它各职能部门, 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工程成本、工程进度、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 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才能, 但却对现场施工工艺控制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与技术, 或者对工程造价知识相对匮乏, 不能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 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1.3 目标管理不明确

水利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目标管理不明确的现状, 主要表现为:成本管理较松懈、造价控制不到位;工程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乏系统管理;施工进度控制不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实施, 而是遵循现场施工情况, 随意性较大, 缺乏严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计划, 不能采取系统的控制手段, 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不能够很好的履行, 施工管理的目标设定缺少科学性, 从而导致实施起来相对困难, 导致水利施工管理不规范。

1.4 现场管理不严谨

水利施工中现场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 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规范性管理少, 普遍存在应付性现象, 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水利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混乱不堪。

2 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充分考虑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 项目经理不仅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还需要有比较丰富的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实践经验, 更需要具备经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相关经验。项目经理必须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认真负责, 吃苦耐劳, 廉洁奉公,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并维护应有的权益。水利工程项目经理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能够熟练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有关法规体系。学习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合同条款。学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 提高施工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 能够因地制宜、知人善用, 针对不同的施工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 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 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还需要学习相关的经济知识, 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准确地对概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还必须掌握水利施工的专业知识, 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能够牢牢把握。 (2) 水利工程项目经理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 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 对设计图纸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拟订阶段施工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 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 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 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材料设备、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 确保严格控制工程总造价。

2.2 加强工程服务意识

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水利工程施工属于服务行业, 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 正确处理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的关系,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开展工作, 维护好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

2.3 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按照“以合同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 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 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 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2.4 科学控制成本

水利施工单位要以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 结合本单位实际管理水平, 以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施工成本定额, 作为成本管理的指导文件,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利项目评估。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 测算项目盈利水平, 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 明确利润指标、其他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奖惩标准。施工生产环节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 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 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必须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2.5 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等,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为项目规范、有序、高效地施工和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必须加强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重点包括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项目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程度。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 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2.6 主抓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 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 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它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 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发展。

总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除了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外, 还要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 严格按规定办事, 保证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圆满竣工。

参考文献

[1]陈瑜.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广东建材, 2010, 5.

乡镇水利站财务管理问题思考 篇8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已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属于农业发展的核心,在提升粮食产量、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意义。现阶段,如何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已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主要立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角度,深入探究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与方案,以期实现农业经济跨幅度增长。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应对思考

引言:现阶段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1.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1.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1.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乡(镇)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水库,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对策

2.1 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

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2.2 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单独,行使工程建设管理职能,管理机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权责明确,认真抓好组织落实,以保证管理队伍有效和有序地运作。在工程项目招标时,选用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应注意考察:一是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质。二是施工设备。考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三是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四是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总负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阶段要履行相应的程序,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2.3 加强管理

管理机构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行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管理,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2.4 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一是可以采取工程產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2.5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 《水法》 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6 内业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2.7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2.8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成立 “理事会”,按照 “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 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小型农田水利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强化审批管理,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重视施工工程监督管理,强化施工资金筹集与管理,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待工程完工后强化使用时维护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山东农业大学2013

[2]崔世彬.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2

[3]彭耀珍.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价值工程2013

[4]程红.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致富向导2012

[5]杨越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城市地理2014

[6]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13

上一篇:金银岛名著七年级读后感下一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