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共14篇)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 :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思想观念创新实践培养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和深入,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要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切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个政治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人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一视同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不偏向优等生而歧视差等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师生交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学生独立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总是教师在讲台上严肃的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师生双方缺乏感情交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允许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争辩、质疑,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法:走下讲台和学生亲切交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看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对话式教学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客观上提出了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要求。对话中,学生之间既要别人听你讲,又要你听别人讲;师生之间既有老师听学生讲,又有学生听老师讲。这种民主的风气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课堂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认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只有在水中练习游泳才能掌握游泳的技巧。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初一政治第三课“承受挫折开拓进取”这一课中,承受挫折的含义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承受挫折的名言以及国内外名人承受挫折最终而成伟人的故事,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承受挫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分组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出代表发表对承受挫折的看法。每组学生对承受挫折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开展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三,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有思维才能有见解,才能有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设疑,多启发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变被动为主动来培养思维的自觉性;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多采用一题多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知道,活动既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品质、能力,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在本学期初,结合学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我开展“读、看、收、讲、写、展、行” 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看奥运节目回放、收集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资料、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写一篇“看奥运思民族”征文、一次家乡美景摄影展览和做一件好事等活动。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情操的陶冶,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五,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课外实践活动中如“社会调查”能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就需要有创新环境和空间。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换中,内化情感,升华理论,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行统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调查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社会调查给他们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讲授爱国情操这部分知识前,学生对爱国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给学生一味灌输,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学生采访老八路、老红军以及战斗英雄,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介绍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同学们说的:“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可以说新中国是用亿万人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过去我们只是肤浅地认为爱国只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情操。”

总之,只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类追求创新的艰辛,体会蕴涵其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冀,教育管理辞典,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167~216。

[2] 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06~119。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想品德,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主,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要充分地体现出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问题。

一、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化学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增添了一份活力,带来一片生机。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这一中心,重新整合了知识的体系,精选了较好的教学内容,除去了一些陈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孩子们,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学校强化教学方法,增加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质疑研究等,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学生们能够感到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刷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真正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作为高中化学课的教师更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才能成为主人。我们作为教师要时刻去关注他们的参与机会,课堂的教学中要多实施赏识教育,给以学生最大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我在执教“合金”一节的时候,我用满脸疑惑的表情向同学们问道:“我在备课中遇到了一个问题,总感觉不能够合理地解释出它的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我解决一下。”接着,我便把合金是混合物为什么要有一定的熔点问题说出来了,结果发现课堂出现了新的局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由于它不是一种金属的物质;也有的说道,它们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的混合,而是断裂金属键,它们的阳离子要重新排列组合;还有的谈到,它们是机械混合型,组成时一定有熔点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探讨,他们把“合金”这一含义得到了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处理课堂,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持久地进行学习,他们所学得的知识内容都是靠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他们的参与学习,以各种学习形式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习惯形成,如独立学习方式、小组帮助学习和集体评议讨论,等等,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成为学习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抒发见解,教师更要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学生打成一片,产生情感共鸣,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遇。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使孩子们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比如,我执教“氯气溶于水”一节的时候,带着弄明白氯水中的微粒,就做了一个实验:把新的氯水放进石蕊、Fe Cl2、Na2CO3和Ag NO3等溶液里,看看他们的变化,再写出离子方程式。这个实验我让学生来做,只见他们实验、讨论、交流,自己谈自己的不同见解,我在偶尔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最后将其归纳出科学的结论。这样一来感觉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能力极大提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明显强于其他的教学形式。可以看出,学生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提高,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是从质疑中得到提高的,当我们每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会进入到紧张的大脑思考状态中,这样就会好于给学生解决问题强得多。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多地设疑,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当然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新颖独特,不能平平淡淡的那样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必然会进入到创新的状态。比如,我在执教“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一节之后,有个孩子问我:“蛋白质的变性是不是化学变化,假如是化学变化,那么煮熟了的鸡蛋能不能属于蛋白质呢?”我感到非常的诧异,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瞬间我感觉不能批评他,应该表扬这种创新的思维,于是我就大力地表扬了这名同学,通过表扬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参与进来。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的质疑,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这种敢于质问的精神。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3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教学 创新力

创新力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与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创新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学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责无旁贷,高职院校自然不例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精神与能力的先导,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同一,研究也并不系统全面,创新能力的教育大打折扣。针对此,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一些关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建议,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挥,具有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行动的前提。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重视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质疑能力与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学生意识上的培养教学,相比较于其他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更大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给学生设置讨论的时间

高职学生的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趋向于成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具备了一定控制能力。但是,长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展现自己思想、让思想意识得以升华的机会。据此,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中给学生专门设置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问题展开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让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意识解放开来,如此,学生才能有塑造起创新意识的机会。

(二)对学生多一些认同

在当前人们的认知观念中,高校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上的成功者,高职的学生在之前很长的时间中被忽视、被否定,能受到承认与赞扬的机会不多,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不具备有足够自信心的学生无法对既定的观念提出质疑,承担不起创新者的角色。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学生多一些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此,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不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教学中,老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给学生解惑。在教学中,老师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加思考,寻找其中的可取之处而不能够直接否定。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荒诞不经,但是这却正能够反映学生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特异的思考,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2.引导学生表现自己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老师要仔细的研究教材,总结出知识要点并寻找到与日常生活相关之处。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发现这些相关之处引导学生讲述出一些实例并认可其发现,让学生在有心的肯定中树立信心唤醒探索的意识。

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在一个人感觉到心理安全与自由的时候,他的创造力才能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营造良好的气氛首要老师要有包容的精神。老师要能够接受特立独行的学生,允许学生犯错或对自己提出质疑。再者,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老师还需转变角色观念,将自已放置于和学生同等地位。新课改提出了教学一体化的观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老师也要认识到这一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将学生放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如此才能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教学活动,不管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是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创设或者鼓励学生开展实践丰富多彩调研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挪移到更广阔的空间等。例如,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道德經》、《论语》等这些思想教育类视频的播放,同时配合好高职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内容,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到哲学观念,然后不断对课本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认真领会。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目前人们生活状态进行讨论,让课堂知识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怀疑意识与批评意识,并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质疑,对老师进行超越,而这,也是求异的具体表现。在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获得肯定,这无疑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异是创造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没有绝对的真理并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挑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帮助学生实施这些不同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创新对学生个人与社会国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创新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创新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种,需要老师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斟酌使用。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并进行大胆的实验,为创新力培养多奉献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易春玉 艾玉坤.浅析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圈,2007(23)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4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展开,新课程教育体制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住,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被看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大问题.

作 者:杨保辉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城关中学,广西南宁,5305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关键词:政治课 培养 创新能力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5

八字桥中心小学郑登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贵在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中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语文教师更应倾注满腔心血于作文教学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反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也就缺乏生气,变得机械沉闷。兴趣是知识的源头,若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习作中出现创新也就事半功倍了。所以,习作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乐于动起习作的笔。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呢?

(一)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时空。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环境。只有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客观条件。学生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大胆地假设,才有可能创新与超越。首先,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然后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其次,教师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善于发现各人独特的才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投入全身心的活动,这样,他们才会充满自信。再次,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积极的思维,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如《童年趣事》、《可笑的事》、《可怕的事》等出示一组让学生可选择,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家庭联欢会、和妈妈下棋、帮爸爸戒烟、给爷爷过生日等,这些题目均可以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百花齐放”,不会是众口一词了。

(二)重视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发现写得好的作文一定要在班上及时地表扬、讲评,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有了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心,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导之以兴,启之以趣,使学生的心理由“厌”变为“爱”。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便不会产生灵感。通过作文教学的实践,我加深了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能大大提高作文水平。

二、通过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与城市孩子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比,农村孩子毕竟生活单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习作也不例外。因此,作文教学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让学生走进社会,把社会生活请进课堂,或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我的作文活动课中通过开展生活模拟、小品表演、学做小导游、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社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有利于我们再现生活的某种情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兴趣活动,我保证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专用时间。同时综合运用“两室一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一室一角”即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自由读写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又积极开展以“四会”、“三赛”、“四评”、“两欣赏”为主要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创作素材。“四会”即: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会、阅读交流会、主题辩论会;“三赛”即:背诵古诗赛、课本剧表演赛、作文竞赛;“四评”即:手抄报、古诗配画、读书笔记展评,日记展评;“两欣赏”即:佳作欣赏,《自编作文集》欣赏。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另外,精心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到社会活动中去探索、思考和创造。如带领学生到新落成的联村幼儿园参观,学生回来后写出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参观记。指导学生开展环保小调查,并写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书。

三、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其实,小学生的作文也离不开想象。要让学生在文中体现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要启开那道想象之门。为此,我们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力一旦增强,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它会给作文无限灵光与创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如电教多媒体等,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作文教学的创新,为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新时期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鼓励学生要有奇思妙想。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比如续写训练、想象作文、古诗文的改写等形式的练习,都是为

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一次释放。如《小珊迪》一课,补写“小珊迪被马车撞了回到家的情景”。又如“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小珊迪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对话”、“二十年后的我”、“三十年后的家乡”等等。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6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考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了好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随着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增加,他们一定想去了解更多的事物及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经常的去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不要破坏和打消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问:“小女孩听了一曲后,站起身来问,‘您就是贝多芬吧?’而贝多分没有说,而是继续弹?”让学生来回答,而这个学生却反问了老师一个与此无关的问题,如果我说:“答非所问,你到底听讲了没有?”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也就被破坏了。那时我是这样回答的:“你的答案很好,不过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课后你想想该回答那个问题更合适。”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更高。现在的课堂教学时常被大量的知识灌输挤得满满的,很少留有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机会和余地;师生的问答往往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定过于详细琐碎,而且把重点放在讲解、说明基本事实上;学生的好奇心以及一些体现创造性的个性行为往往遭到压抑,被老师的讲解破坏,无法正常发挥,因此,也就未能形成有利于创新培养的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这样的大事。”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心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教师无形中也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事实,往往还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也就习惯了当消极的听众,这就更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更新观念,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提问,不怕犯错,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民主宽松的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当学生在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提供答案,要有意给他们造成暂时的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其注意力更集中,思维也更加活跃,这将激励其运用内在的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尤其是在“解难”中,教师不要详述解题的过程,不要急于把答案公布,学生要把握时机,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随时发问,在问中学,在学中思考,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应及时对那些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使其创新思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善于提问的同学也要积极带动那些不善于提问的同学一起进步成长。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时机,科学处理教育学的关系,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要及时更新观念,把握住机会,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敢于接受挑战,做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以便为今后的创造作铺垫。那么,当你在不断的钻研和提问中获得了新知识的同时,你也亲身体会到了敢于思考和求新实践所给你带来的新感觉,你的另辟蹊径,尝试新思路也带给了你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教师,我会这样对学生说:“把握时机,努力尝试,标新立异也会让人感觉不错,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如在教学老舍《养花》时,先让学生读几次题目,再问学生:你们读了题目会提些什么问题?这时学生就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谁养花?为什么要养花?另一个:他养什么花?怎样养花?养花有什么用?是拿去卖吗?……这时老师就接着说:“你们认真读课文就知道啦!”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散。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问题,不知不觉中就学懂了课文,教师就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得到了提高。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7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质疑创造宽松环境

经常听到老师的抱怨: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一旦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就格外难控制, 学生的观点五花八门, 严重影响了课堂的进度。教师的这种态度从应付考试的角度去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换种角度: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如果学生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这不正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吗?所以, 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师道观念, 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 进行平等的对话, 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才能够大胆质疑, 对课本中的传统观点、偏颇观点, 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 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而实现学习的创新。

二、改变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质疑精神提供条件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结合课本,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会动用一切学习资源,如:杂志、教辅、电视新闻、互联网的相关知识,从而综合各种观点,更全面地看问题。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小组、甚至班级共享。大家互通有无,合作交流、探讨。各种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接触到很多新观点、新思想来辅助学习,同时也会和课本的观点产生冲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不迷信书本,不依从权威,勇于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

比如,有的学生就对课本中的“不言代价和回报”提出质疑。提出:公平、合理社会体系的建立在于努力实现“付出的代价与回报”的对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我们的社会提倡“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也提出捡到失物归还失主是一种社会责任,然而,由此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那我们这种理论有没有另一种理论可以代替呢?有的学生就提出在德国,捡到失物上缴会得到一定的“报酬”,按失物的价值比例折算,不得拒绝;如果捡到失物不上缴,查处后会受到惩罚。他们大部分人都会上缴而不引起纠纷。到底哪种社会法则更公平、更容易推行呢?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现了一次东方思想和西方思维的碰撞,对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鼓励学生质疑课本内容,挑战权威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书本知识迷信的人永远学不到真知识,永远不会有创新。课本是编者的思想,仅仅是众多思想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不一定正确。学生要从小树立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对书本知识的质疑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比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中,提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责任来自于_______”,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正确性进行探讨。正是这种观念的误导,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以学习为责任”来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下降,忽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观点早就被人质疑:是学习知识重要,还是学习做人重要?因为一味强调学习,而忽视做人教育而造成的悲剧已经不是个例:马加爵因琐事纠纷杀害同宿舍成员;药家鑫撞人后不施救,反而将被害人捅死;李启铭醉酒撞死、撞伤人逃逸;留日学生汪某在机场,因向母亲索要学费遭母亲拒绝而刺杀母亲。一桩桩惨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都曾经将学习作为主要的任务,而且成绩优秀。他们不但没有成就一番事业,反而走进人生的死胡同。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着:学习固然重要,学会做人更重要。而作为教材使用的观点,如此有失偏颇,怎么能作为“做人准则”让学生全然接受呢?如果学生都能及时发现课本中类似的观点,并及时给予纠正,那么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将是开放的、发展性的,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敢于对传统观点质疑

人的价值观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过去人们赞美的思想,现在看来可能会是愚蠢的。比如,封建社会大力推崇的“郭巨埋儿”式的愚孝,放到现在社会就是故意杀人,触犯刑律。课本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可能不被学生接受,要允许学生质疑,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课本中提到四名大学生在外企工作,因为公司开发表现反华倾向的游戏,四个人愤然辞职。他们还说:在外企工作不但要承受工作上的挑战,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课本的意思很明显,对四个人的做法持赞扬态度。按照这种逻辑来推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日本、韩国扣押我国渔船和渔民;泰国武装人员袭击我国航船,屠杀无辜船员,那我们是不是对他们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呢?国家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斗争,到个人就得彻底决绝的辞职?为什么不能采用其他方式维护个人和国家尊严呢?学生通过对社会和国际问题的观察,提出质疑,应该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渠道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的质疑创造宽松的环境, 改变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质疑精神提供条件, 鼓励学生质疑课本内容, 挑战权威, 培养学生敢于对传统的观点质疑。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8

关键词: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创新思维、学生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416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并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同时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政治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求知欲以及将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可能激发其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军事等于一体的政治教学资源给学生以强烈的探究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其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政治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政治”的真情实感;现代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巧妙地结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使学生在“了解——理解——把握”中感受政治学习的新奇和神秘,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政治知识的海洋,增强对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激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对权威的崇拜将使他们丧失自主性,主动性,没有自主选择、主动积极的努力,只会安于守旧。只崇拜和服从权威,无异于扼杀创造力,使其盲从教师、盲从书本,迷信权威。例如在讲授科教兴国战略时,我不是直接给出教材的知识点,而是补充了我国与外国在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的材料,引导他们从材料中去讨论,自己得出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进而思考我国应该如何实施此战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目的。

三、设计探究性调查课题、培养创新思维

设计探究性社会调查课题,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我国的国情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联想我国的近代史,自己设计一个社会调查课题。该课题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又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意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还可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构建初步的创新活动的框架。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小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可让学生收集样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解决办法,将结果写成调查报告;也可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一些有趣、有味、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成政治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博物馆、工厂、农村、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要求学生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还可以进行研究,并帮助实施。

四、有目的、有计划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倾向。如果对周围的一切都冷眼相看,无动于衷,甚至麻木不仁,可以断定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积极去探索未知世界秘密的,也就不可能具备创新的思维潜能。强化好奇心的素材在课本里比比皆是,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刻意地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探索、创新欲望会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要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还必须培养他们遇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爱迪生自幼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爱提问题也是求知欲、好奇心强的表现。为此,要教育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消除爱面子心理,不要怕别人讽刺、挖苦。谚语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一生混沌。”在科学面前,在真理面前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对不知道的问题要敢于提出疑问,多思善疑,一问到底,勇于探索,将问来的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这样,创新的种子才会在学生心中慢慢播发。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9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发展,是指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论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自己的知识、情操、意志和行为,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发展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

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要长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知识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必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课题也进行了探索。我也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点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它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主学习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的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就比较强,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资源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讲立体几何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体系,在讲集合论时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奠基人——康托尔,在讲导数时向学生介绍牛顿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牛顿——莱布尼兹创建的微积分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2)向学生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重大作用讲到了天王星的发现过程和伟大导师恩格斯对解析几何的评价;在学习统计时介绍了数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介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在学习解三角形后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身边的建筑物的高度;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后介绍了烟筒拐弯儿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亲身去做;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利用优选法是怎样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选择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对所讲问题的认识。激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可谓学习方法之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开始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如:基础知识方面、解题方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自己命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学生的总结和命题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2)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如:对公式、结论的记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编成易记的口诀;对易混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相近的结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加强记忆。(3)向学生介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将某个定理的条件更换,结论是否成立?减少定理的某个条件,结论是否成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某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等。(4)指导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进行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讲到这点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向学员开设了高等数学的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员们现在所学的军事理论还是将来的军事指挥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让学员们学习这么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学员们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身受益,那么学生应该养成那些好习惯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是上课之前要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课后要积极反思,认真完成作业。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天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坚持下去,要对学生做的小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后,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授课方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改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概念时,可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讲习题课时,对疑难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切实培养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包办。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科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自我发展自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变形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强度之和为什么是零的问题;在学习导数这一章时向学生讲述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并说明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另外还可以把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穿插到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己。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0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住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 者:赵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13.5关键词:音乐教学 多媒体 个性 创造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1

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并在他们的支配下形成特定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虽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学生意志的培养,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人生观教育,以及挫折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挫折和困难。

第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设问题意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考。

第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第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课的教学思路,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从微观上具体地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可说是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造就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2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 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的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只有从实际出发, 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向学好政治迈进。提高政治教学效果。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知者不如善知者, 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保持"乐知者"的角色, 要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 作为政治教师, 师德修养好, 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 言谈举止要文明高雅, 处处为人师表。树立自身威信, 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只有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 才敢于独立思考, 无顾虑地质疑, 教师也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把握学生的脉搏, 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无数事实证明, 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好, 就爱听他的课;相反学生对某位老师有隔阂, 就讨厌他教的这门课。一个被老师喜欢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 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相反, 一个被老师厌弃的学生, 往往是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成绩也只会走下坡路, 以致对这门功课完全失去兴趣。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 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是探索知识的动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 既可点燃, 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政治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 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 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反之, 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 效果必然降低。要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教学艺术, 优化课堂结构,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使课堂教学灵活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我针初中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使学生自觉地进人乐学的状态。如在讲“法人"概念时, 首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法人就是人”等一连串看似正确实则荒谬的说法, 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弄懂科学的定义。这样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必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讨论。课堂教学上教要有意识压缩讲授时间, 相应增加学生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直观形象思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采取不同方式, 如穿插讲故事、唱歌谣、读诗词、看图片、放幻灯、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教学, 把基本概念和原理讲“活”。初中的每一册政治课本中都有不少的讨论题,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轻易放过这些讨论题。在组织学生讨论中, 教师不但要事先心中有数, 掌握重点, 而且要积极引导, 以使讨论做到活而不乱。三是精心设计练习, 练中生趣,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 运用才有成功, 成功才有喜悦, 喜悦才会提高兴趣。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 挖掘练习中的兴趣因素, 如改错判断、竞赛抢答等。通过练习使学生一方面了解自己, 掌握知识, 提高兴趣;另一方面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迎头赶上。

三、时事“点燃”政治热点

每次的政治考试, 都有十到二十分的时事政治问题。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就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际新闻, 从国际局势出发纵览全局, 概括性比较强从大局出发的事件。如一九九七年的香港回归、神六、神七、神八,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还有2007年冬天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冰冻灾害, 2008年三月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事件, “5.12”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及震后的抗震救灾形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国际金融危机, 2011年的利比亚问题, 今年的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个政治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并适时传达给学生。趁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民族振兴和科教发展的思想感情。因此, 政治教师平时要多看看报纸杂志, 多看看电视节目 (尤其是新闻联播) 。

四、在实践中提高兴趣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关, 而这些现象是学生经常碰到但又缺乏理解的问题, 纵观初中思想政治教材, 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涉及到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国家民族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方方面面, 为此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好实践这个环节, 创造机会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学习了某个政治理论知识后, 直接运用知识投身实践, 切身体会, 或组织辩论会, 撰写小论文等;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实际经验, 分析说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实, 解释概念原理;三是带着有关问题走访调查、座谈访问, 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结合具体事例讲述某个道理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使学生感到政治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3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 胡静秋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公民所必备的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满足自身发展、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价值所在。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提问。课堂上不会发问,不敢发问的学生,不是思维敏捷的学生。

四、以动助做,发展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独立地探索新的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依据常理,学生在独立操作后,都能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一般情况下,到此为此,圆面积公式就算推到出来了。而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利用上述方法推导,还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经过自主操作探究后,一个学生提出:我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一结论的提出,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松开了,纷纷寻求其他的方法。很快又有许多学生推出了将圆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五、以议明理,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确地检查思维过程,随时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对自己能自我监控,对别人能正确评判。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集体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教学中,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讨论、争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道是: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逐步学会据理力争,批判自己和他人时,他的思维品质又有了新的飞跃。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14

内容摘要: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五、开展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生活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

学习兴趣

好奇心

多媒体

课外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代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趋变化,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和为初步应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谈几点个人在从事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有趋向性是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多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确立明确的英语学习动力。

一切信息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者的动机即内在动力,也称学习的坚持性,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要是学生认识到在我国英语虽然不是母语,而属于一门外语,但它却是走向世界的桥梁,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必备条件,从而使学习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实现信息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机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

第二,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有了好奇心,才会有求知欲和兴趣。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3 My birthday时,上课伊始我先提出一个问题:It’s sping now.Sping is from______to______.学生们都知道,但却不会用英语来表达,他们就会急于知道十二个月的读音,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第三,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遵循英语的交际功能原则,针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多为贴近生活的对话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避免简单的字词句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不明白的问题标出来课堂上再质疑解疑,这样既把学生放在了课堂上主体位置上,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针对教材中的对话教学我会引导学生自编自导成小品或真实情景的对话上台表演,教材中每一单元最后都是“Story time”我也都会让学生们演一演。因为都是一些故事性强的小笑话,学生们爱听爱看也爱演,有的学生甚至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演Zoom和Zip(人教版英语课本中的两个角色)了。”这不就是我的目的吗?学生要演就要有创造和发挥。表演出色者还可以为本组挣得积分。学生们都能在表演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这一做法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想要表演的学生都是提前预习,积极准备的。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表演的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二、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由教师的有“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禁锢了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要开拓思路,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本质疑、对权威质疑,鼓励学生独立地,有主见地思考问题。荀子曰:“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迂之”。学生通过思想质疑把枯燥的死东西学活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人读活。”

三、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扩大学生是知识面;教材每一单元C部分都有一个主题GOOD TO KNOW介绍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一部分虽然不是考试内容,但是每次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都会积极准备,并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给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学生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对课本知识的处理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堂堂课都有新鲜感。这一点体现在我在每一节英语课中都会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中要力争做到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努力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到课外去摄取知识,到知识海洋中采摘宝珠。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素质

让学生多听和模仿较地道、纯正的西方人士的录音材料,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以及提高听力、口语水平。把课文知识利用多媒体制成教学课件,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Unit2 My favuorite season一单元时我将一年四季的图片制成课件并用动画做出fly kits,plant trees,swim和make a snowman.学生们图文结合一看就懂,有的学生更是自己动手又画了几幅画。所以本课的单词在我没有讲到情况下,也就几个后进生不会写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开展活动,充实学生课外生活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故事及英语歌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英语角内有各种简单的英语报纸、学生写的简单的英语小短文等;英语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是英语演讲;英语故事有结合课本中Story time开展的英语情景小故事,还有学生针对成长过程或生活经历自编自演的小品之类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英语歌曲比赛的曲目大都是教材中的,因为我个人的音乐细胞先天就缺乏,所以我大都是先教会他们单词,在让学生跟着磁带学唱。学生们兴致也很高昂。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鼓励创新精神。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识;训练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才能。当然,创新教育不但是智慧觉悟的教育,它还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素质人生态度相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耐挫折性;提倡奉献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新?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所以我们教师决不能把学生当成灌输思想的对象,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上一篇:尽孝不要等待作文下一篇:淘宝基本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