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推荐7篇)

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 篇1

白莲岩中心学校余玉华罗敏黄彬

2011年4月26日至5月2日,县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有效教学骨干教师外出考察,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赴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考察活动。

4月28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紧接着听取了山东杜朗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杜朗口课改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和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民主教育与高校课堂》的报告。崔校长的报告令人深思。他指出“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最好的管理莫过于感染。”他鼓励教师“让你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骄傲”,他告诫教师你冷漠的眼神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他指出要办让孩子满意的教育,而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是领导,人民是家长,而独独忽略了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便侧重于社会的评价。教育不能有特色,只要上好每一节课把一届届学生带好不就行了吗?

下午我们听取了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先生《高效课堂的路径》的报告。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教育的问题是“课堂的问题”。要变苦学为乐学,尊重儿童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控制为放手,从差异出发,实现学习超市。要实现减负必须要有课堂效益。针对减负他提出了几个追问:学习是何时成为“负担”的?减负是减量吗?教师是“董存瑞”吗?没有教师的解放岂有学生的解放?他指出让一个人呆在一个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里就是最大的野蛮和假慈悲。关于素质教育,关于学生全体和全面发展,他认为所有的素质教育都必须回到课堂。他指出一切教学的出发点都必须是“教皈依于学”。“尚学”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教育需要的不是抱怨观望而是行动。可以质疑,但不能刻舟求剑,硬套理论。课改说穿了就是颠

覆,就是另起炉灶,关键是有多少“新教师”。教学必须是基于儿童的,“非成人的”认知方式的不同,教育的两大使命: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李炳亭先生认为教师一节课可以从:状态、参与、效果、流程、师德五个方面去加以评价。最后我们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高考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的报告。

4月29日上午,我认真观摩了江西宁达中学范会老师在武侯实验中学八年级(12)班关于《功》的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认真观摩了哈尔滨163中学王展鹏老师在八(17)班关于《功》的一节示范课。下午在八(2)又认真观摩了临汾新立学校申菲菲老师《物体浮沉条件》的一节课。对于他们的课我们认真听取了专家的讲评和上课教师的说课。他们的课都是两节课连上,第一节课教师分发《学习指南》、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们都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该独立完成就独立,该合作就团结协作。学生们的学习品质总体都很好,敢大胆发问,能深入探讨,在学习小组内和小组间经常会发生激烈的争论,都试图说服对方,教师只是作一些总体上的指导。在教室里一般都有三块黑板,这些黑板按区域分给各个学习小组,用于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或出现的问题。

在短短的几天里,学到的看到的虽然不多,但受益匪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通过比较使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县有效教学开展也有几年了,积累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在回程的火车上滕主任满怀信心地说,叫我们的教师去上这些课我相信你们上的一定不比他们差。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坚定了我们搞有效教学的信心。相信我们不仅能搞好有效教学,而且会做得更好。

成都武侯祠的对联 篇2

上联: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下联: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上联: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汉季

下联: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上联:诸葛大名垂宇宙

下联:宗臣遗像肃清高

上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下联:风云常护定军山

上联:已知天定三分鼎

下联:犹竭人谋六出师

上联:三代有儒者气象

下联:诸葛真名士风流

上联:隐居以求,行义以达

下联: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上联: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

下联: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下联: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上联:此老不攻画,不善书,不经杂诗,压倒蜀吴魏中几多伪士

下联:其人可托孤,可寄命,可临大节,算来夏商周后一个纯臣

上联:伯仲之间见伊吕

下联:指挥若定失萧曹

上联:冯灌父集杜甫诗题武侯祠刘备殿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扶正轨

下联: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上联:刘咸荥题刘备殿,联赞备孙刘谌帝本燕人,犹向乡祠崇百祀

下联: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

上联:诸葛大名垂千古

下联:元戎小队出郊坰

上联:兴亡天定三分局

下联:今古人思五丈原

上联: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下联: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持笔,三分岂是偏安

上联: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上联:布衣引啸足千秋,草庐频顾,卧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下联: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鹤羽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上联:闲时抱膝,梁父成吟,吴宫魏阙半消磨,眷念真王,九洲幸有先皇帝

下联:尽瘁鞠躬,佳儿足继,裴注陈书多刺谬,凭谁假托,两表常疑后出师

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

下联:一番晤对古今情

上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下联: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上联: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下联: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驰,愿佑兹蜀部遗黎

上联:与吴魏为难,此日收场,不过墓门宽几尺

下联:继高光而起,当年壮志,哪容汉土窄三分

上联:一诗二表三分鼎

下联:万古千秋五丈原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下联: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上联: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下联: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上联: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下联: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上联: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下联: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上联:异代相知习凿齿

下联:千秋同祀武乡侯

上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下联: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上联:三分割据纡筹策

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

上联: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下联: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上联: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

下联: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

上联:时艰每念出师表

下联:日暮如闻梁父吟

上联:讨贼竭忠贞,沥胆披肝,天下文章惟两表

下联:奇才根静学,清心寡欲,隆中半策定三分

上联: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下联: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上联: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

下联: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躬耕未遂老臣心

上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下联: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上联: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 篇3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所以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因为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写。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直把这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但人们仍习惯的称这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认为他是历史上唯一兼有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的历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冕冠,身着黄袍,手捧玉圭,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汉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白面,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祎,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几十副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创建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后来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刘备墓: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武侯祠导游词2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众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还有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暂但却很精彩的一段,从东汉黄巾农民起义算至三家归晋(公元184年—280年),前后将近一百年时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分别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怌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大分裂,大动荡,最后又重归统一的局面,三国时期,只不过也是一次而已。

在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的年代,四川曾经是蜀汉政权的割据地。虽然四川地处西南,而且势单力薄,但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大批忠良之士,为了汉室一统天下,他们争东吴、扶南夷、出师北伐、英勇奋战,从而演绎出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留下来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后人千古传颂。于是,人们就修开始修庙建祠,或者是保留古战场。从而构成了众多的三国历史名胜古迹。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武侯祠,便是众多的三国古迹中久负盛名的一处古迹。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封为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大街,庙宇坐北朝南。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的诗《蜀相》中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的话,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在清代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在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导游词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武侯祠享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下面呢,就让我们细细参观,一一了解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武侯祠景区。大家看到大门两侧,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明碑的下面呢,是龙王的儿子——赑屃。民间啊,有这样一个传说——摸摸赑屃头,一生吃穿不用愁。一会儿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图个喜头。

接下来,请各位随着我往左边走,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块石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绝碑”,为唐代作品。“三绝碑”位于大门的右侧,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宽95cm,厚25cm。元和809年,剑南四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同僚来此拜谒诸葛亮,斐度作为幕僚随行。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写文章赞颂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碑文主要描写了诸葛亮的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称颂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09年,修建了这块碑,名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所以啊,这块碑又被称为“唐碑”。说到这儿啊,我想给位游客朋友要产生疑问了,这块碑又为什么叫“三绝碑”呢?这三绝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其实啊,这三绝即指裴文、柳书、鲁刻。

三绝碑的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丹者柳公绰,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兄弟,他的书法端庄浑厚,结构严谨。镌刻人为当时著名的工匠鲁建。无论是从文章、书法、镌刻上它都是精美绝伦的。所以啊,后人称之为“三绝碑“。大家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欣赏古人的智慧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吧。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候祠堂碑》。系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到武候祠拜谒诸葛亮,事毕,令人刻建了这通石碑,故此碑又有“唐碑”之称。

三绝碑的碑文,由武元衡的慕僚,节度掌书记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丹者柳公绰,当时为成都府少尹,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后任过兵部尚书,其书法端庄浑厚,结构严谨,也是当时的书法家,二人史书有传。镌刻人为当时著名的工匠鲁建。

三绝碑的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正书共22行,每行约50字。在碑阴,刻有武元衡及慕僚共27人的职务、姓名和爵禄,碑文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不少精妙之处,裴在文中概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并以前代名相姜尚、管仲、萧何、张良等人相喻,称颂诸葛亮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是“大名盖天地”的人物。使“三绝碑”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碑铭为骈体文,四言六十四句。碑文一气呵成,用辞精辟,书法端严,刚劲浑厚,受到后人赏识。因文章立意高远,辞句恳切,文章酣畅;书法严谨,字体遒劲;加止工匠刀法刚劲,极富气魄的刻技,逐渐形成“三绝”之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此碑因裴文、柳书及备述武候之功德而称绝于世,获得“三绝碑”的美称。成为武候祠内极其珍贵的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成都地区潮湿的气候对石碑的侵蚀风化,加上玻璃框罩保护。

屹立于武侯祠大门内碑亭中的唐碑,又称“三绝碑”,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说到在后世的名声和影响,此碑在成都则首屈一指。

三绝碑唐碑本名《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宽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其石质为峡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元和二年(807)成都**,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裴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序文开篇处,裴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斐度说,当[汉末]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士人奔走献策唯恐不力,诸葛亮独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一旦刘备三顾,诸葛亮便以《隆中对》“一言而定其机势”,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出手不凡。斐度赞扬诸葛亮革除[汉末]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治戒讲武。他认为经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汉]政令划一,道德风行,一跃而为殷富之国,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斐度驳斥崔浩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认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假如上天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必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铭文为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铭文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最后,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

铭文:“昔在先主,思启疆宇,扰攘靡依,英雄无辅,爰得武侯,先定蜀土。道德城池,礼仪干橹。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劳而不怨,用之有伦。柔胜蛮落,铺敦渭滨,摄迹畏威杂居怀仁。中原旰食,不测不克,以待可胜,允臻其极。天未悔祸,公命不果,汉祚其亡,将星中坠。反旗鸣鼓,犹走司马,死而可作,当小天下。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齐管晏,揔汉萧张,易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呜呼:奇谋奋发,美志夭遏。吁嗟严立,感受谪罚,闻之痛之,或泣或绝。甘棠勿翦,骈邑斯夺,由是而言,殊途共辙。本于忠恕,孰不感悦,苟非诚悫,徒云固结。古柏森森,遗庙沉沉,不殄禋祀,以乞于今,靡不骏奔,若有照临。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元和四年,岁在己丑,二月二十九日建。”

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如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其后,人们便习称为“三绝碑”。

三绝碑一千多年来,唐碑随岁月流逝也有所损伤,但剥蚀不大,至今绝大部分仍字迹朗整,基本完好。由于石质、气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区保存下来的古碑较少,此碑即为成都仅存较完整的唐代碑刻。

成都武侯祠的导游词 篇4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沔县),但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成都武侯祠。

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公元223年始修建刘备陵寝。

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

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

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2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

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于200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于2009年1月开肆,锦里延伸段大胆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惠陵,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成都武侯祠导游词3

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 篇5

一、成都武侯祠概述

成都武侯祠始建于22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多有损毁,经过几次较大的变迁和修缮保留至今。成都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而修建的,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历史影响深远,而且成都武侯祠君臣合祀的形式在我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诸葛亮病逝于234年,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由于诸葛亮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都武侯祠因而也是成都的一个重要景点,自古以来便有许多人参观游览。据《三国志》记载,223年刘备病故后葬于惠陵,并且修建了汉昭烈庙,而成都武侯祠最早便与汉昭烈庙相邻,后在南北朝时期被合并在一起,目前成都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修建于1672年,现为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在一千多年的变迁中,其结构布局和园林艺术风格也多经改变,因而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在历朝历代修缮变迁中不断融合而成的园林艺术[1]22。同时成都武侯祠作为川西园林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其修缮变迁中,川西园林风格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成都武侯祠的面貌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川西园林的影子。并且在1672年的修缮中,将刘备与诸葛亮合祀的格局打破,分为了汉昭烈殿和武侯祠殿,这一格局保留至今。因而我们当前所看到的成都武侯祠面貌,其主体沿承主要是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其园林艺术特色和结构布局也受到当时园林建造的一些影响。

二、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鉴赏

1.古朴典雅的园林风格。从整体的园林艺术风格上来看,成都武侯祠的园林艺术风格是古朴和典雅的,园林文化以“三国文化”为主要脉络,这也是将之称为“三国圣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武侯祠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浓厚的古朴和典雅气息,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既有规则布局又有自然布局,以静远堂后的荷塘为分界线,荷塘西北有船舫和桂荷楼,桂荷楼是水景区域的最高点,也是欣赏全部水景的最佳地点。从桂荷楼上放眼望去,整个荷塘景色尽收眼底,而船舫则采用悬山样式建造,与荷塘交相辉映,十分自然地融为一体。荷塘的水景部分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并有着浓厚的文人底蕴。唐代杜甫曾居住于成都,多次游览成都武侯祠,并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杜甫诗作中对于武侯祠的描绘在后来的修缮改建中也起到了很大影响。因而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风格中古朴典雅的气息与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在武侯祠的密林中修建有三座独立庭院,分别是听鹂馆、听鹂苑与和畅园,这三座独立庭院中有着浓厚的川西园林特色,建筑形式古朴简约,隐藏在密林中,由小路连通,正可谓“曲径通幽”。从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看出,这种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意涵也有“藏而不漏”、“君子守拙”之意。这三座独立的小院在建筑风格上也别具一格,将自然元素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建筑布局也并非完全对称,而是以融合外界自然事物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对称,并不追究繁琐和奢华,以简约、古朴、自然为主基调[2]3。

2.具有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成都武侯祠的植物景观也是其艺术风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柏树便是武侯祠中主要的植物景观。柏树在我国园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柏树常被种植于纪念性园林中,在我国现代的一些烈士陵园中也多有种植柏树,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祭奠。同时,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其他的含义,柏树被看做君子的象征,而武侯祠中柏树景观的形成一方面源自杜甫诗作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柏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成都武侯祠中种植的植物景观非常多,以柏树为主,辅以榕树、松树、喜树、香樟等常绿乔木,并且还种植有大量的灌木,如丁香、宝珠香、六月雪等等,地被则以麦冬为主。在此之外,武侯祠中另一个重要的植物景观便是竹,竹同柏树一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是君子形象的代表,武侯祠中种植的竹种类很多,有棕竹、毛竹、文竹、紫竹等等,数量超过一万根,分布在溪畔、江岸等各个地方,形成了一种古朴典雅的独特景色[3]37。正如诸葛亮所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竹这一意象不仅符合诸葛亮的形象和品质,也符合我国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从中也可以看出,成都武侯祠在植物种植选择方面并非是无意的,而是通过自觉的人为选择,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具有深厚人文气息的植物景观。这种植物景观与武侯祠本身的建筑文化风格也十分协调,充分烘托出了建筑古朴典雅的风格,并且也给人以更多的文化意涵。

3.富有层次的空间处理。武侯祠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开敞式、封闭式、楼停式等各种建筑形式错落其间,园中的建筑风格也并不统一,祭祀殿以庄严肃穆为主,而其他景致院落部分则以古朴典雅为主。在刘备殿西侧的碧草园中有一个水池,水池中心处建有鸳鸯亭,通过廊桥连接,构成“品”字形,这种庭院格局就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并且其他院落也呈散落式分布,这些院落又与武侯祠的整体布局形成了空间层次结构。各个院落独自构成一个封闭的小区域,各自之间又相互连通,没有破坏武侯祠的整体格局,而又将院落建筑风格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如荷花池、香叶轩、爱树山房、三顾园等等,在层次结构上十分丰富,巧妙地进行了空间处理,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空间结构。因而整体上而言,院落之间的封闭与开放在空间处理上就形成了统一,并且辅以树木和亭宇,保持了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各自封闭院落之间也有着一些重叠之处,走廊和花墙成为院落间相互渗透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渗透,使得独立封闭的小园相互融合,空间上的处理与层次丰富更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4]28。这也使得游客在游览武侯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空间视觉上的错觉,形成一种独有的美感,置身其中能够领略到各个小园中曲折蜿蜒的独特景致。刘备殿较为宽敞,大气庄严,十分肃穆,而其他独立院落的风格就与刘备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武侯祠中实现了统一。在这之中,空间上的巧妙处理与丰富的.层次结构,就是融合这两种建筑风格的重要部分,正是在这种过渡效应下,二者的融合才更加协调和自然。

4.中轴线对称的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分界,两端对称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布局方式,在成都武侯祠的整体结构布局中也是如此,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分别为诸葛亮殿、过厅、刘备殿、二门、大门,其中大门是武侯祠的入口处。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中,刘备殿和诸葛亮殿是主体,这两座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布在整个武侯祠的中心处,两座大殿建筑风格十分庄严肃穆,刘备殿更加宽敞、大气,诸葛亮殿则更为紧凑。从大门处一直到最后的诸葛亮殿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端散布着众多独立的小院落。这种布局方式是我国古典建筑中常用的方式,在川西园林中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康熙年间对成都武侯祠的修缮中,将原本合祀一殿的诸葛亮与刘备分开,并且刻意将刘备殿修得更加宽敞,放在诸葛亮殿前,以此体现君尊臣卑的思想。但是事实上,从诸葛亮殿的结构形式和其他院落的分布来看,诸葛亮殿依然是武侯祠中的主体建筑,依照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思想,中轴线上位置最后的大殿并不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应当在前或者在中间部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位于中轴线最中间部位,大门、二门在前,过厅、诸葛亮殿在后。但是事实上,诸葛亮的名望和影响很大,并且武侯祠的建造目的也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因而虽然在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为地进行调整过,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诸葛亮殿的主体建筑位置,这一影响并不仅仅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从其建筑的后续修缮中,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俊峰.儒家思想对四川名人纪念园林植物选择的影响[J].四川建筑,(4).

[2]张丽君.成都武侯祠园林特色赏析[J].四川文物,(4).

[3]刘金梁.浅析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的造园艺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4).

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 篇6

3月24日—3月26日,在区教委和进修校领导的带领下全区中学和一贯制学校办公室主任一行60余人,赴成都部分名校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通过看、听、阅、思、交流收获颇深。现结合自身及学校的实际,总结反思如下:

一、首先摆正一种观点:学习不能“克隆”。

名校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经验,每一所学校都使我耳目一新。但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老训,我们应牢记。我一直主张:学习他人,不是否定自己。这名学校的确有他们的办学特色但并不是这些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而我们不能完全效仿他们的特色之路,我们应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走好自己的特色之路。

二、相同的“出身”。

名校的前身都是非常差的学校,他们的发展都是“从奴隶到将军”。他们曾是频临撤并的薄弱学校,他们以行动验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穷则变,变则通”的老话,不墨守成规,从变革中硬是冲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创出了名气,甩掉了窘迫,迅速改变了原状而让人瞠目。再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当前我们无论哪一方面都比他们想当年强百倍,学校发展不好,我们没有理由,所以,学校发展慢,不要找借口,学校没名气,都是我们的错。

三、相同的发展路子---靠特色立校。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的旗帜和品牌,是全校师生可继承延续的一种文化脉络。一但形成特色就成了文化,它在某届校长手里诞生,却不会因这届校长离去,学生毕业,教职工调动而缺失,它早已具有了某种文化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打造不出自己的特色,就没有自己的办学之魂,就会缺少一种灵气,学校的发展的原动力就不足。这些名校就是凭借独创的一着鲜,发生了质的嬗变,从而成为崛起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如果没有特色,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期。

四、名校都有一位好校长。

先有名校还是先有名校长?实质上是先有名校长,名校长是通过名校来发现的。“一个好校张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一句老话了,但却有深刻的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老话不俗,后六中学校长寄语说得好:“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羊,强过一只羊领导着一群狮子。”

感谢教委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本次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下一步把学到的先进理论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实效。

成都武侯祠考察报告 篇7

※※县党政考察团(2012年5月6日)

2012年4月24至27日,以县长※※※为团长,副县长※※※为副团长,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住建、国土、文广等部门和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党政考察团,赴成都市锦江区就统筹城乡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学习考察。考察团一行深入汶川县映秀镇、水磨镇、三江乡,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郫县农科村、双流县金恒德汽车城、崇州市金盆地酿酒基地等乡镇、社区及项目现场,虚心学习,主动对接,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听取经验介绍、与当地群众交流,深受感动和启发,基本达到了学习经验、找准差距、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的目的。

一、锦江区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近年来,锦江区紧紧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着力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初步实现了城乡群众充分就业,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和相互衔接,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臵,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可喜局面。

锦江区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通过“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成为“城 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充分受益的成功样板。“五朵金花”是指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原为三圣乡)下属的五个村,即“花乡农居”-红砂村、“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五个村分别位于成都东南市郊,地理位臵是城市的“通风口”,从2003年初锦江区开始打造“五朵金花”,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从过去的“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变成了一座充满田园风光的开放式公园,呈现出“产业兴、经济旺、环境美、农民富”的繁荣景象;“五朵金花”以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走出了一条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路子。

“五朵金花”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体,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花卉批发、零售服务为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圣地。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产业兴”。“五朵金花”注重基础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转变。带动休闲经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2004年以来,引进成都维生、上海大地等花卉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30余家,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同时,发展自主经营的农家乐300余家。“经济旺”。“五朵金花”主要依托大都市近邻的优势开发花卉、蔬菜生产经营、观光旅游等项目,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土地升值很快,土地租金每亩达到2000余元,每五年递增10%。“环境美”。“五朵金花”由点生片、各展芳姿、各具特色,形成了乡村旅游片区,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形成花在景中,人在花中的美妙意境。民居和别墅掩映绿树丛林之中,青山碧水相互交融。“农民富”。“五朵金花”为农民增收搭建了平台,农民获得了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金“稳定收入。农民土地 承包权流转每亩获得2000元以上的租金;农民资产、宅基地、土地集中入股成立生态公司,从公司利润中获得股金分红;农民在企业就业就可以获得薪金。农民的养老及医疗保险金由公司缴纳。据万福社区主任介绍,万福社区农民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无论是“五朵金花”打造,还是汶川的水磨镇、三江乡、映秀镇的亮点都是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要实现的目标,高点起步、科学布局,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和专家进行规划。比如说“五朵金花”项目启动时,就提出要用景点形式打造国家级品牌“农家乐”的总体方案,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民转市民,村委会变社区,保护城市大环境,按国家5A级风景区标准,突出川西文化民居风格,建成市郊亮丽的风景旅游区。规划方案出台后,政府、企业、农户一张蓝图干到底,形成了目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而且正在向5A级努力。汶川三个镇的亮点也是各具特色,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民居特色,水磨镇亮点中结合羌族文化特点和江南风格规划建设了水磨古镇,三江乡是按照藏式民居特色进行建设,而且起点很高,非常和谐,适宜人的居住生活。

(二)坚持政府主导,强势推进。“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政府的强势推动。先期政府以80%的比例补贴农户进行民居改造,很多村民热情不高。政府通过举办花博会,使首批参与农居改造的38户村民尝到了甜头。第二期农房改造时,尽管标准更高,政府补贴的钱少了,每平方米只出100元,可村 民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为此,政府仅投入了3000万元,就完成了3000多户旧农居改造工作。在此基础上,锦江区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农民在新景区就地转市民,统一缴纳“三金”,按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完善道路工程,蓄水治旱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村民活动中心、公厕,铺设污水管网,开通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同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补助失地农民参保,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三)实行连片开发,错位发展。“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规模化经营,以连片联户开发的方式,走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路子,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其中“花香农居”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荷塘月色”以现有千余亩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建设融人、水、莲、蛙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引导游客养菊、赏菊、品菊,陶冶道德精神情操;“幸福梅林”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江家菜地”最有意思,这里不种花,只种菜,不是农民自己种,而是租给城里人种。

(四)推行市场运作,品牌经营。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坚持以市场机制配臵资源,先期投入8300万元用于发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通过政府投入,“五朵金花”整体环境焕然一新,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打造了以农耕 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景区和春有“花香农居”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有“东篱菊园”晗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主题景区,提升了“五朵金花”的品牌效应。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初步总结了锦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几条典型经验:

(一)科学规划是重点。锦江区把科学规划作为头等大事,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博士团”,对“五朵金花”的发展路径、产业定位、建设风格、景观点缀进行全方位的论证、设计。坚持创新思维,充分利用三圣街道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缘优势,围绕城市反哺农村,农业反哺旅游的思路,将传统的耕种农业逐步引导向附加值更高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按照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格局,整个景区既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又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对原生态景观的破坏,创造性地催生出各具特色、竞相开放的“五朵金花”。

(二)政府主导是关键。在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五朵金花”建设项目时,成都市和锦江区政府始终体现了强势推进的巨大动力。在“五朵金花”建设前期,成都市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8亿元用于修建道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补助农户改造房屋,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企业和农户后期的经营资本,吸引了社会资金参与项目打造,为筑巢引凤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市场培育基本成熟、大批企业主动进入后,“五朵金花”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溢价退出,既让出了市场空间,又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三)市场导向是原则。根据成都市居住注重休闲的生活习惯和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五朵金花”坚持以市场机制配臵资源,明确提出了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各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达到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和开发土地集约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挖掘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艺术魅力等方式,推动城市文明与农村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将成都休闲文化发挥至极致,有效地增强了旅游景区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四)造福于民是目的。锦江区始终把农民摆在创业和受益的主体位臵,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在发展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他们创立了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一方面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保障体系,想方设法开发服务型、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一方面为农民搭建五种增收平台,使农民在拥有农作物种植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了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金”。

二、几点启示

成都市锦江区等地在探索“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创造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这种模式重在建设农村、发展农村、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城乡均等化。实践证明,他们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已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更好地加快幸福※※※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攻坚克难。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渊博。锦江、汶川、崇州等地在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们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规划”五大方略,用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化危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打了一场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走出了一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路子。学习成都经验,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无论是在面对巨大的灾难面前,还是面对人多地少、发展空间有限、发展任务艰巨,始终不动摇、不气馁、不放弃,善于突破地域、观念、体制机制和已有成绩的束缚,用于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强竞争中寻找差距和动力,通过解放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必须抢抓机遇,理清思路,乘势而上。锦江、汶川等地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十分不利的形势下,以实施统筹城乡改革为抓手,抓住了成都立足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灾后重建等机遇,全面开启建设天府新区,启动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同时,借助房地产市场从起步到上升的重大机遇,土地得到了极大升值,从而为有效解决了农民安臵、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一系列难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抓住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大胆尝试,争取到从中央到地方的极大支持。

三是必须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突破瓶颈。体制是根本,机制是关键,改革是动力。锦江等地创造性运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行以“确权办证、还权赋能”为核心,以建立“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目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范围从本村逐步扩展为跨村、跨镇、跨县的建设用地臵换,挂钩半径范围越大,挂钩指标的臵换价格越高。用好用活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果,探索了“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土地银行”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成功实践了不入园、不拆迁、不失业、不失利的“五朵金花”模式,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正是因为有了土地、融资、户籍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才从根本上保证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最终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四是必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保证投入。政府是推进改革关键。锦江等地通过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为推进统筹配套改革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起初试验几乎都是政府一家买单,当时机比较成熟时,他们创新思路、用足用活各种政策、以市场为动力,通过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资助”的办法,通过带活农民自筹资金、用活政府配套资金、调活企业帮建资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盘活部门帮扶资金等“九活”并举,较好地解决了城乡统筹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确保了改革资金的投入。

三、意见建议

一是创新理念,求真务实。“五朵金花”发展以及小磨古镇重建等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创新务实。非常重视规划的龙头地位,体现了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的理念。发展沿正源北街道暖泉公路两侧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以及金贵镇和全县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体现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功能定位,要舍得投入,聘请国内甚至国外有实力、有影响的专 家来做规划,科学决策,体现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二是整合资源,因地制宜。锦江打造“五朵金花”,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本地特色与产业发展、旅游项目开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出来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我县寇家湖、北大湖、黄河沿线等湿地资源丰富,水域辽阔,区位优势明显,完全可以复制“五朵金花”中荷塘月色的模式,按照规划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注重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引进大的企业、公司来打造景点,提升档次,形成规模休闲农业的新增长和辐射点,带动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小学语文科组长计划下一篇:测绘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