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共10篇)
迁安木厂口镇北营小学 刘秀芬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的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使教与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颇尝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的甜头,想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一吐为快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以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学生的多种感官被调动,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王华和李诚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
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观察手中的实物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思考形成共识,以完成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一环节中,信息技术更可以在展身手了。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同时浏览课件“跳动的圆”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生动的多了。
(四)、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以唤起学生创新思维。
如“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教师出示课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做出判断的,接着让他们一齐参与小动物们的比赛,同学们在一片“我说,我说”声中,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小花猫也来参加比赛,数到几由同学们自己来当裁判,学生参与的气氛尤为浓烈,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在课后的思考与争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意义和认识
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 是一种可以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需要教育不断的发展, 因此, 信息技术和数学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 就是取长补短, 用信息技术获取更丰富有关数学教学的内容,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都是两者整合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高效整合
(一) 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优化数学知识
数学是从生活中得到的, 因此要应用于生活中. 但是很多数学概念抽象, 小学生年龄又小, 不能很清晰的理解概念的意义. 但是借助于信息技术, 可以把概念具象化,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 理解概念的意思. 在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 《 生活中的负数 》 这节课, 里面首次提到了负数的概念. 小学生不能理解负数到底是什么, 但是通过信息技术, 就可以了解到负数是什么. 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很齐全, 因此可以在这节课讲解的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 制作冰的形成以及融化的过程和温度的关系的微视频或是小动漫. 让学生了解, 想要堆雪人首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温度要求, 想要穿裙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温度要求, 在这一过程, 自然而然的体现了负数的概念.
(二) 能够保证学习目标达成
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有效的, 简单明了的把数学知识和重点难点展示讲解.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 《 长方体 》 这节课, 会讲解长方体的展开和折叠有关知识, 同时还会讲解露在外面的面. 但是关于长方体的折叠和展开, 就涉及了立体图形, 有些学生的立体感还没有形成, 因此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会有困难, 但是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 可以把长方体的展开以及折叠立体化, 形象化, 让学生亲眼看见长方体的折叠和展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三)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数学课堂上, 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环节,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学教材中, 《空间与图形》这节课, 讲的是空间和图形的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的抽象, 尤其是对空间的理解和立体图形的学习. 立体图形的学习难点在于能不能通过立体图形的某一个面, 看到被遮住的面是什么样的.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就可以全方位的展现立体图形的每一面,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立体图形. 尤其是生活中会有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学生也很好奇, 这样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和投影仪, 把这样的立体图形的每一面都展示出来, 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
(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有趣, 同时还可以满足小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生动的讲解数学知识,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 激起学生的数学兴趣, 让学生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比如,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 《小数乘法》 这节课涉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在生活购物中, 最能体现. 而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 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购物超市, 组建买礼物的游戏, 让学生选择商品, 并且自己算账付钱, 如果算错结果, 就要退出这个游戏, 谁能坚持到最后, 谁购买的最多, 钱数最大最正确, 谁就是赢家, 老师可以奖励奖品.
结束语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 改变了我国陈旧的数学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上不断的创新, 更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变也更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感觉. 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数学的高效整合, 可以添加更多和数学有关的、 生动的教学实例和内容. 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小动画等, 潜移默化的就接受了教学的内容, 同时再有老师对数学知识的专业讲解, 让学生对数学不仅感兴趣, 还可以对数学理解的更透彻.
参考文献
[1]杨丽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华声卷1) [C].
[2]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75-01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充当课堂主角的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改革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进行分析。
一、寓问题于生动游戏中
游戏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做游戏中学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忆最牢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做游戏中进行愉悦的求知。如在学习“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我发动学生收集更多的物体,在学生所收集的物体中选出牙膏盒、粉笔盒、鞋盒、易拉罐、乒乓球、文具盒、茶叶罐、香皂盒等让学生分类,并告诉学生这些基本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类后的各组物体,多角度地进行观察,通过比较等方法来具体感知各类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拼组,看谁摆的图形所包括的种类最多等,或者由教师摆出图形,让学生数出包括哪些图形、各有几个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对图形形状的准确与牢固了解,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学中乐。这样的活动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整个活动过程充斥着竞争与愉悦,学生完全沉浸在积极游戏、主动求知的最佳状态中,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一)探究的内容。
课堂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丰富又简约有效,有“骨”也有“肉”。
(二)探究的情境。
很多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创设探究情境时不能只看表面的花俏,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
(三)探究的空间。
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的自由发展,绝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该对其发现作任何预设的圈套。”这是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最好诠释。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和直接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设计出体现层次性的练习,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更具层次性和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目标,对各部分知识结构的难点和重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且应当同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思维特点相符合。此外,教师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安排练习,使不同层次学生都体验到刻苦学习后的成功与喜悦,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课堂教学。
如在进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设计具有很强层次性的练习:第一,简易计算,难度最低:54+18+59;第二,初级难度计算:(23+56)+(12+26);第三,中级难度计算:(76+65)+45+68;第四,最高难度:1+2-3+5-8+11-15。这样的难度设计,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各层次学生的培养,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数学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在强化了学生自身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校开展。
四、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取各种知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应用巧妙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调节学习进度,自己搜索学习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和方法。教师要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避免放羊式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准备好“垫子”,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将必需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创造人生,感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自然会高,而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具体化,更有效确保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重视有效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个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有效的情感体验。
高效课堂能够为教学带来好的效果,对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有极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主要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 《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 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 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 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2.时代背景
作者源于直接或简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3.名家品评
如 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 哇哇啼哭到牙牙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 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能,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 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 步履维艰。他们或是受贫穷所迫,或是被厄运所困,或是由于智能与体力的局限,不得不在到达某一级阶梯之后停止攀登。那一级阶梯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座不可逾 越的高峰。在以后的生命进程中,他们不得不长久地停留在已经达到的那个位置上,为生存而付出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世 事,维持生存。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但他们大多乐天知命,在他们到达的位置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有的人 在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胸无大志,眼前的风景使他们迷醉,他们便不愿再冒摔跤的风险或吃攀登之苦;一部 分人则由于因缘时会或阴差阳错,在社会的阶梯上步步登高,或青云直上,他们志得意满地陶醉在繁华景象之中,大多以为风光无限,数十年停留在那里,直到脚下 那虚幻的社会阶梯忽然消失,才发现自己所达到的高度竟是那样虚幻。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能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 中的障碍。他们的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烧,在一往无前的攀登过程中,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层,有人 即使未能登上塔顶,也如萨特所言,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梅桑榆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陷阱jǐng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忙碌lù
撒旦sā
攫取jué
充沛pèi
鲑鱼guī
停滞zhì
臆测yì
馈赠kuì zèng ②词语积累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臆测:主观的推测。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2.理清思路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一(1—4):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人
二(5—6):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生
三(7):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四(8—9):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讨论解惑
①“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②“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③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对这类人的性格特点写得非常充分而明确,可以作为概括要点的训练材料。试从两大方面来概括: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都是课文的原话节录,或是从原话提炼出来的。
④“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根 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 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 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 了。
⑤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作者似乎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要弄清三点:①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②读懂和品味文中作者深挚的感情;③理解作者对人生作出的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陷阱jǐn 瞻望zhān 赏心悦yuè目 停滞zhì B.攀pān登 忙碌lù 撒sà旦 充沛pèi
C.增zēng益 臆yì测 瞭liào望 鲑guī鱼 D.馈赠guì 愚蠢chǔn 厌倦juàn 领域yù 2.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A.幻想 延缓 粉身碎骨 值得留恋 B.流连 景致 乐此不彼 过得舒适 C.察看 活跃 终其一生 年复一年 D.钻研 诱惑 微不足道 热烈祝贺 3.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
B.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上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C.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D.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4.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生动贴切,提示了人生的总体特征。
B.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占有欲强,渴望征服,喜欢权力,但他们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热爱生活,顽强勇敢。
C.挖掘坑道的人是指那些技术工人,发明家,像爱迪生等。
D.文章写了三大人群,主要是为了赞美那种顽强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5.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为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 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 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②最初的攀登是 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 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 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快乐,因为他 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 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④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⑤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 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 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⑥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⑦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 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 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 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⑧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 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 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 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 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因而随着年事的渐长,他们的工作也更重 要更丰富。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能够做出 有益的事情。⑨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霎时间去察看放 在角落里的计时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向下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6.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②段作者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通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你是否赞同作者的看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⑤段中的加点的“矿物”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⑥段中引用阿基米德的话,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的划线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人生是一本书 赵丽宏
人生是什么?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一辈子步履匆忙,气喘吁吁,却永远也无法抵达你心中的终点。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游,你降临到这个广阔丰繁的世界,一生一世就在天地之间游历。有的人云游四海,浪迹五洲,熟视人间百态,阅尽世事沧桑,有的人却如井底之蛙,穷尽一生,只看见头顶一方狭窄的天空。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赌博,所有的幸福和成就,所有的悲剧和失落,都是赌博的结果。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你身上和你周围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荣辱沉浮,都不过是梦境,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转瞬即逝。
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人生是一本书。我欣赏这种说法。
那 么,人生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有的人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使人百读不厌。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字迹歪 斜,不堪卒读。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惊涛骇浪,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犹如曲径通幽的花园。有的人一生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在生 活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又一出万人瞩目的悲喜剧,他们的人生之书却常常含混不清,使读者不得要旨„„
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书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本不同的人生之书,决不会有一本重复。这本书,你天天在写,你周围的人天天在读。只要生命在延续,这本书就要一页一页由你自己往下写,一页一页被世人往下读。
时光不可能倒流,人间也没有后悔药。经历过的事情,无法重复,更无法再来一次。你的人生之书既然已经打开,既然已经翻过去很多页,那么,且不管要翻过去的那些内容,注重即将翻开的新的页码吧。
我想,一个人,如果曾经认真地生活过,追寻过,思索过,真心诚意地爱过,奋不顾身地拼搏过,那么,不管你的地位如何,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不管你是一贫如洗还是万贯缠身,你的人生之书不会苍白虚浮。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内容把人生都比喻成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章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人生之书大体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该怎样理解加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精神手杖
① 明朝宰相张居正,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以为录取张居正当无问题。不料,来武汉巡 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居正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 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发奋图强。”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 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炼。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张居正后来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 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匡正时弊,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忍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源于生活中的矛盾难免。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总有其局限性,对客观世界的矛盾,又总是处在一种知之甚少、不知者甚多的状态中。况且,认识到了 的事物也不一定就能处理好。所以,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因而我们要尽量减少挫折的出 现。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它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契机,通过解析疑团,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塞翁失马,焉知 非福”的古训,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得与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体现着人类命运遭际中的互补规律。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拼搏,跌倒即奋起,绝不服输,绝不畏缩不前。鲁迅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人 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有力度,有挫折的人生才能称为丰富。
③对挫折缺乏耐受力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某个断面.某个阶段甚至某件事看成是人生的全部,把人生的某个瞬间,视为生命的永恒。有的人习惯于人生价值的一次 性“支付”,一次重大的挫折,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倍感人生无望,意志消沉,痛不欲生,他们把人生拥有的无数个机会看成只有一次,认为一次失败,机会的大门 就再也不会对自己敞开。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十几年的拼搏到了显现最后结果的时候了,中榜者欢天喜地,而落榜者则愁容惨淡,有的慨叹命运的 不公,有的感到前途无望。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
④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 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这根手杖成了巴尔扎克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 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磨难,铸就苦难而辉煌的人生。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杖”吗? 6.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文段①选用的事实论据。(不超过36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②层层推进,论证严密。首先肯定人生挫折难免,接着论述——,最后指出只有意志坚强,勇于拼搏,才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9.文段②画线句子中“岛屿和暗礁”指的是什么?“激起美丽的浪花”有怎样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精神手杖”的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本文的论述与孟子主张的“生于忧患”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参考答案
第十二课 人生 [同步练习]
一、1. C(A项中“阱”读jǐng;B项中“撒”读sā;D项中“馈”读kuì)2. B(B项“彼”应为“疲”)3. D(句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4. C(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5. 示例:(1)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2)幸福是禾苗,晃动 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声的诉说;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沙”的乐曲;幸福是雏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3)爱心是一片 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有;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 到情感的滋润。
二、6.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7. 最初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这种感受也许对的,是 作者的亲身感受或真切观察所得,但未必全是正确的,因为作者似乎对老年人的缺点.弱点看得清楚,而对老年人的心理意识和眼光.洞察力忽略了,也许老年人更 留恋生命呢!
8.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9.印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10.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延伸拓展]
一、1.中心论点是:“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自己。”文章的前半部分列举对人生所作的各种比喻,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人生是一本书”的比喻起到衬托的作用。中心论点是在中间提出的,这个句子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章中列举把人生化作一场赛跑、一次旅行、一次赌博、一场梦、一本书。3.人生是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
4.“令读者百读不厌的”,“字迹歪斜,不堪卒读的”,“丰富细腻.犹如曲径通幽的花园”,“含混不清,使读者不得要旨”。
5.重要的不在于已经过去的,而是即将开始的,一个人应该朝前看,认真对待即将开始的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6.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磨难)。
7.张居正经受住“落第”的挫折,意志得到磨炼,成为杰出政治家。8.如何对待挫折是事情转化的关键 9.挫折。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10. 事实论证。张居正“落第”奋起终成一代名臣。(或答高考落榜一蹶不振,或答巴尔扎克依靠精神手杖事业成功而名扬天下)道理论证。鲁迅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对比论证。遭遇挫折时意志坚强,勇于拼搏的行为与经受不住挫折,悲观失望,一蹶不振的表现,前后构成对比。
懂礼仪使你生活更精彩
礼仪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礼仪是一位严厉的教师,礼仪又是一位伦理的法官。礼仪能使你的言谈更文雅,礼仪能使你的举止更潇洒,礼仪能使你的为人更加谦虚谨慎,礼仪能使你处事不卑不亢,礼仪能使你的修养更高尚,礼仪能使你的`心灵更美好,礼仪能够使你朋友遍天下,礼仪能够使你受到世人的钦佩和敬仰。人人都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人人都想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人人都想过一生平安幸福的日子。那么,请你好好学习礼仪吧。礼仪能帮你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有人疑惑的问:“我也用得着学习礼仪吗?”我诚恳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谁都用得着,谁都应该学礼仪。”俗话说:礼仪是个宝,谁都学得了。只要良心在,不愁学不好。
即兴讲话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讲话往往使你你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会使你的讲话技高一筹、与众不同。这种即兴讲话或演讲,有别于首长指示,不同于专家点评,一般是谈感想、说看法、讲希望,最忌讳的就是啰嗦冗长、套话连篇,让人听着乏味又没有新鲜感。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一位专家在这方面总结的经验,我们拿来认真学习一下。
一、提纲挈领法
2005年11月,我系邀请桂林市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山谷先生做了一次朗诵技巧讲座。最后我作了如下的即席演讲:
我跟同学们一样洗耳恭听了山谷先生的讲座,在听的过程中有四个词语不断地涌现在我的脑海中,它们是“自豪”、“感谢”、“羡慕”和“希望”。
先说“自豪”,没想到山谷先生竟是我们中文系的系友,同学们的师兄,而且竟是我的老乡,我为我们中文系有山谷先生这么优秀的系友而自豪,我为有山谷先生这么出色的老乡而自豪!
接着说“感谢”,感谢山谷先生在百忙中抽空来为我们讲学,带给我们这么多鲜活的信息和实用的朗诵技巧;感谢同学们,尤其是那些一直站在走廊里的同学们,自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再说“羡慕”,我听过许多讲座,但没有听到过这样精彩的朗诵指导,我羡慕同学们好福气。
最后说“希望”,希望如山谷先生自己所说,今天的讲座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我抓住了“自豪、感谢、羡慕、希望”这四个关键词语,带动整个讲话,把对演讲者的高度评价、对广大听众听讲热情的肯定、对今后举行学术讲座的希望都讲到了。我觉得这种讲法可以突出重点、纲举目张,便于演讲者操作,也容易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数字串连法
我们系每年都举行一次大学生辩论赛,去年的辩论赛结束时,我作了这样的即兴演讲:
我们系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辩论赛圆满结束了。对这次辩论赛,我的评价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两个新突破,一种好形式。第一个突破是,突破了往届各讲各的、交锋不激烈的老一套,开始了真正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辩出了水平、辩出了智慧„„第二个突破是,突破了往届只注意引经据典、脱离实际的老一套,开始贴近我们大学生的生活,辩出了思想、辩出了风格„„
我认为,辩论赛是一种好形式,大学生自我教育、展示风采、锻炼口才的好形式„„
用数字和中心词把感想的内容概括起来、串连起来,如“三好”“四个突出”“一个惊喜,两点反思,三个坚持”之类。这种讲法提纲撮要,好记好说,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畅抒情怀法
我观看了我们系2006年元旦文艺晚会后,这样谈感想:
今晚的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欢乐,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激情,每一次掌声都传达着共鸣,每一声喝彩都饱含着深情,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演员的汗水,每一个创意都编织着新年的梦想。在这美妙的夜晚,大家欢聚一堂,尽情舞蹈,放声歌唱。再过一个多小时,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共同祝福,祝福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福我们学校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祝福我们老师生活幸福美满,祝福我们同学前程阳光灿烂!
用文采飞扬的语言畅抒胸中激情,宛如一首煽情的散文诗。这种演讲适用于喜庆活动和文娱活动,可以鼓起大家的热情,营造同喜共乐的氛围。
四、朴实直陈法
我观赏了中文系“风采之星大赛”后,谈了自己的感想:
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发言机会。看到同学们开展的课外活动这么丰富多彩,我感到“出乎意料,合乎情理”。同学们的才艺之精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细细思量,想到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应该是如此朝气勃勃、多才多艺的,又觉得尽在情理之中了!
今天天气寒冷,气温降到摄氏1度,但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选手甚至身着薄如蝉翼的服装投入地表演,精神可嘉,令人感动,但愿他们不会感冒(笑声)。
选手们多才多艺,表演的书法、舞蹈、唱歌、朗诵、时装等节目都比较精彩,展现了新世纪大学生的风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把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用大白话如实地表述出来。此法虽然显得有些“俗”,但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被突然袭击要求讲话的时候。
五、互动交流法
广西师大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于小江应邀给我校学生作报告,听了报告后,我是这样谈感想的:
“同学们,听于老师的报告爽不爽?”
学生齐答:“爽!”
“还想不想再听?”
“想!”
“于老师的报告让我们如坐春风,当然很爽,当然想听。能听到于老师这场魅力十足的报告,是我们的荣幸。而我比大家更荣幸,因为我不仅听了她的报告,还在15年前听过她的课。15年前她的课就很有名了,如今她的课肯定更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看她上课?”
学生大声回答:“想!”
“于老师您听,呼声很高啊,同学们不仅想听您的报告,还想看您的课,但愿您今后还能给我们作报告,并且把您的课例带来,好不好?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谢谢!”
采用给听众提问、与听众呼应的方式谈感受,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演讲者、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讲话更有亲和力,很自然地把活动推向高潮,画上一个振奋人心的感叹号。
六、联想拓展法
我系邀请历届毕业生代表给应届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最后我是这样谈感想的:
今天这三位师兄来给同学们传经送宝,真可谓雪中送炭,情义无价。
周华平师兄在校时是个腼腆的男孩,走上社会后变化很大,变得自信了、老练了,但青春的容颜没变,他的发言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朴实在理,令人信赖。
陶新发师兄在校时是我系团总支书记,是个像老黄牛一样的好学生,他的顺利就业证明了当学生干部的付出是值得的,证明了有能力肯吃苦的人在社会上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李建明师兄原来也是学生干部,开始求职时经历过许多坎坷,如今风雨过去见彩虹,当上了单位的中层领导。他的事迹让我想起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句。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经过努力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到时,也请你们常回“家”看看,也请你们将来能给师弟师妹们作就业指导,好吗?(齐答“好”,并热烈鼓掌)
现场即兴演讲,不能把话题仅仅局限于眼前,还可通过联想,把话题延伸到活动前后或与活动有关的人和事上去,给听众更多的信息、更大的启迪。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用三五句不枝不蔓、高度浓缩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者由两个人上台一唱一和地谈感想,或者通过朗诵自己专门为活动所写的诗歌、对联、题词来表达看法,等等。而且,谈感想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往往是综合使用几种方法进行,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数学语言的准确、规范
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数学学科中,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两句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意思却大不相同, 前一句的意思是“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梯形”, 显然是错的, 后一句话强调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才是梯形”, 这种说法才是严谨准确的。由此, 不难看出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含糊、随便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 我们一定要熟读教材, 准确把握概念, 正确理解概念。否则, 如果自己对一些数学概念都很模糊, 如何去教学生。
二、数学语言的简洁
这大概是数学课堂和语文课堂最大的区别吧, 数学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 没有过多的修饰, 它要求教师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阐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解决“疑难病症”, 以此来探究发现“数学奥妙”。
在平时的课堂语言中, 我做得最不够的就是这一点, 对学生“关爱”过多, 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是担心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的回答总要重复一遍, 这样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倾听习惯, 觉得老师会再讲一遍, 所以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因此在备课时, 要对每一句话都仔细琢磨,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这句总结学生能概括吗?把那些累赘的、没有目的性的字词句删除, 留下精华, 课堂上努力控制自己, 尽量少说, 让学生多说。
【关键词】课堂教学 习惯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7-01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习惯
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模型思想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 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数学美中感受生活美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 “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实验小学 蒋亿华
摘 要: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逐渐进入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它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它把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信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形”。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使教学形式更多样,教学内容更丰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优化 多媒体技术是继文字、黑板、音像等教学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可以通过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善,使人的感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提供示范、提供练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学生由被动枯燥的接受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的丰富了其表现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增大学习者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并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语文课堂更优化,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字、词教学更有活力
字、词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重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以往传统的教学字词时,多以在反复的朗读和书写中来掌握。而现代教育手段更能有效的贯彻课标的要求,学生既没有负担,又能就很好的掌握字词。比如,在教学生字时,我们可以用数字化电教教材,学哪个字,就点哪个字,上面有音、形、部首、组词、造句、笔顺等。非常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必每个步骤让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这样浪费时间。当课堂上对新知识掌握较牢固后,课后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机械的抄写生字。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乏味的查词典字典,在教学词语“郁郁葱葱”时,学生可能通过自我理解,能说出很绿,很茂盛等解释,我们把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光秃秃的树林图片一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并能印象深刻的记住词语的意思,还能正确的使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实际发学生创新的源泉。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得双边活动,教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教师怎么引导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呢?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怎么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呢?单靠原来讲授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形式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时,我考虑到孩子们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是那么的了解,又想让孩子们对课文有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就先用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小山村图,并配上动听的鸟叫声。让孩子们欣赏之后,再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孩子们非常快速的通过直观感受就能说出:“鸟语花香”、“树木茂盛”、“仙境一般”等词语来形容他们的所见所感。正当孩子们兴奋之时,我紧跟着播放小山村被洪水冲走的视频。此时的孩子们凝神静气,无限哀思,心中打满了问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山村毁灭了?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孩子们迫切的想知道原因,紧接着的自由朗读就分外的认真。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抽象化为具象。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出美的语文课堂,把抽象的美化为具体形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美文。如《美丽的西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等展现大自然美丽风光的文章。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绘景色之美。此时,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美景我的学生都不曾亲自去欣赏、领略过,所以这样抽象的美他们无法真切领悟到。因此,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这自然的景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能够如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云雾的千姿百态,学生怎么能体会呢?在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后,出示一系列的庐山云雾美景图,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图片展示动手画一画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有了多媒体的展示,孩子们亲自动手画,这样,他们对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又如,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美丽的草原图配以优美的草原歌曲,学生在欣赏之中细细的体味景色的优美。
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的观察、阅读、思维和审美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遥远的抽象的画面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入情入境,背诵效率更高。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以及千古流传的名篇名段,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求背诵。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了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后,要通过朗读再现语言的美。有感情的诵读不仅能理解文章的语言,还能帮助其积累,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在诵读阶段,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帮助他们背诵记忆。
《大海的歌》这一篇现代诗歌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描写大海的美,景物主要抓住天和海、风,以及大海晚上的宁静。在指导背诵天和海这一部分时,我就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大海的蓝,并让他们观察此时海上的景物:雾、云、波纹,因为大海的蓝,把这里的一切都映蓝了。孩子们看到这样的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很兴奋,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配以大海的声音以及海鸟的叫声。视频中的出现的景物以及声音,很快的帮助学生记忆,接着闭上眼睛试着再背诵。
再如我教完《望天门山》后,播放了一段天门山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山水所呈现的跃跃欲出的动态,展现天门山一带山水的的雄奇阔远、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听配乐的古诗新唱,激发学生的兴趣。儿歌是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窗口。这个世界美好的声音、色彩,都会留在孩子们的想像之中。它是对孩子们审美能力、想像能力、语言的感知能力的一种开发。孩子们一边欣赏着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一边跟着视频唱诵,在轻松自由的学习中很快就能背诵。最后,我把学生的唱诵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学生跟着课文内容比一比,评一评。学生找到差距,练得跟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唱诵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作文教学更优化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一上作文课,学生就有抵触的畏难情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有明显的改变,作文教学比以前更优化。学生之所依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素材以及老师的有效指导。现在,信息技术的视频、图片、投影仪等辅助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我最喜欢的动物》,我让班里的一个学生带来了他家里的一只大乌龟。作文课上,我把它放在投影仪上,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他的每一个部位,并说出每个部位的特点,并相机板书。观察完外形之后,再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接下来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胆小是很突出的一大特点。我让一两个学生到台前摸摸乌龟,学生从投影仪能看到,乌龟的头和四肢很快就完全缩进壳里。学生会自己总结出乌龟很胆小,但是他又有有趣或者说顽强的一面,我把它翻一个身,它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翻身。学生看到它翻身的过程大声的喊“加油”,当翻过来后,孩子们又情不自禁的鼓掌。在孩子们与乌龟的交流互动中,对乌龟的了解更深,写作时就不再是抓耳挠腮的无从下笔了。投影仪的作用就是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得见眼前这个真实的小动物,因为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对乌龟的习性了解全面。所以,我还播放了乌龟主人平时拍摄的关于它吃食、睡觉的视频资料。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非常的感兴趣。在后来的写作中我让他们选择性的写其中一两个最感兴趣的习性写,这样,孩子们就思如泉涌,写得得心应手。
刘仁八镇中心小学
肖凤莲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集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身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逐步走入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现代化教学中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真情实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语文知识, 真正实现了我们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
农村
语文课堂
高效课堂
《语文新课标》在前言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很显然,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教师,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语文课堂要高效,必须有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精心组织策划下,才能在单位时间内解决更多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然而,如果仅为了体现教学模式的变化,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话,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巧用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个人认为要真正实现语文高效课堂,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深钻教材,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只有深钻教材,才能正确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还必须设计出一整套合理的教学流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才能随机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做到应付自如。在四年级语文S版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新型玻璃》,在教学此文时要求学生掌握文中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作用,这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那怎样突破这个重难点呢?课前就应该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讲授《新型玻璃》这一篇课文时,我觉得我们乡镇的邹爱华老师的教学过程就设计得很巧妙。这主要便现在:
(一)导入新颖。她先用课件出示一个谜底是“玻璃”的谜语让学生猜,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对象。然后,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玻璃,说说它们的作用,这样又巧用了身边的教学资源了解普通玻璃的作用。接着教师又巧妙质疑:“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的吗?”这样一来,既引出了课题,又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巧用网络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什么是新型玻璃。在揭示课题后,邹老师她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新型玻璃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很快了解了这几种新型玻璃。
(三)学法引路,自主探究。在学生很快了解课文后,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第一种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种玻璃,学生也表现十分踊跃。就这样,在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和学习方法,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又都得到了提高。接下来,余下的几种新型玻璃,学生就能很快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将它们读懂了!
二、把握课堂主旋律,所有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只能是为教学服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很有必要的,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导入课题后,我播放了一段《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电影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走入那段难忘的岁月,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严峻,体会在烈火中的邱少云的抉择,感悟他伟大的崇高形象,这为学生接下来能更好理解文中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历史题材的课文时,我们也可以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从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资料,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虎门硝烟》一文可以通过播放吸食鸦片的那些人的图片,学生观看后可以直观了解鸦片对人类的危害,再从网上下载有关虎门硝烟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了解当时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以及林则徐在虎门硝烟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不要让这些资源成为我们的累赘。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东西。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纷繁复杂,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学会一些信息技术皮毛的老师来说,觉得网络上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常常会下载一些课件来为我们的课堂服务。但由于我们这些农村教师课程负担量重,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修改这些课件,有时候课余时间比较紧张,我们往往就把课件下载来后,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上。这时侯,由于课件不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的,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很好的吻合,导致课堂教学流程安排不紧凑,从而让我们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结果,教师教学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是囫囵吞枣,本来设计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却往往要两三节课才能完成。如此一来,教学效率还抵不上不用课件的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学会一些简单制作课件的方法,然后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要把别人的课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修改,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它特效功能。
四、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好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课前导入很重要,因为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很好利用课文插图,激情谈话引入课题,像《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 „这些类似写人的文章,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猜谜语导入,课堂伊始,课件出示谜语,让大家竞猜引出课题,比如:《失去的一天》可以出示谜底是“时间”的谜语让大家猜,活跃气氛„ „总之,不同的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其次,课中的探究也不可忽略。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读祖国的语言文字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活动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学生找出这段话后,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作者此时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作者只能眼睁睁看着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活活烧死的痛苦,继而体会这段话在文中表达的重要性,是为了从侧面来烘托邱少云伟大的光辉形象——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胜利,自觉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教师,应该把这段话制作成幻灯片,并使用标注或字体的颜色选择功能,在学生找出重点词后,将重点词打上重点记号或将字体改变颜色引起学生注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朗读。这个时候,为了感受邱少云内心的坚定,还可以把烈火中的邱少云那一段视频给学生重复播放,想象此时邱少云内心的活动,走入邱少云的灵魂深处,进一步感悟他崇高精神品质。教学此文时,好多学生在观看视频和朗读了这些令人感动的语言后,都能结合具体的字词,谈了自己的真实的感悟。有的孩子说:“我从‘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体会到邱少云很坚强!”还有的孩子说:“我平时被开水不小心烫一下,就会痛得尖叫,可邱少云被烈火包围却一动不动,我体会到顽强的意志力,他为了战友和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是呀,就是这样伟大的一位好战士,一个我最亲密的战友,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或活活地烧死,我的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呀!”另一个孩子饱含热泪满怀激情地说道。„ „有了视频的辅助,孩子们结合生活的体验,很快理解了文本,同时对烈士邱少云更加敬佩,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灵魂也受到了熏陶。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下载合适的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在听觉和心灵的撞击下很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从中也回味无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深钻教材,多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巧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单位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高效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学刊》
2010年08期
【信息技术使小学数学课更精彩】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09-20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06-04
信息技术结合小学数学论文07-1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1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06-12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10-14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07-06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06-04
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