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构思(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引言”则是启蒙课的开篇.“引言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也关系到以后物理教学的质量问题,确实值得探讨.
关于这一堂课,我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构思:
一、悬念式实验引入课题,点明“物理学研究什么?”(5分钟)
开场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
(1)手抓粉笔,松开手,粉笔落下.问: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去而要往地下掉呢?
(2)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
(3)手扇扇子.今天天气热,扇扇子有何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4)出示电铃,接通电源,电铃发声.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也许从未想过“为什么?”当然也不要求学生回答.但可问学生: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大部分学生能答出)?接着自然地导入课题:(板书)物理学研究什么?(力、热、光、电)
为巩固知识,我接着打出四张幻灯片:(1)杠杆撬石头;(2)水中倒影;(3)烫瘪了的乒乓球;(4)雷电现象.进一步问学生:这各属于哪一类物理现象?
二、趣味性实验深化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学物理?”(20分钟)
“为什么要学物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物理是有趣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设计了四个趣味实验:(1)杯子“倒”提水;(2)“巧”打鸡蛋;(3)冷水“烧”开水;(4)室内“雷电现象”.对于这四个实验,(2)和(3)是教材上有的,(1)和(4)是我补充的,不过我给每个实验都取了个新奇的名子.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改名为“杯子‘倒’提水”,将“惯性演示实验”改名为“‘巧’打鸡蛋”,将“冷水使热水沸腾的实验”改名为“冷水‘烧’开水”,将“感应起电现象”改名为“室内雷电现象”.这样做为的是很快抓住学生心理,造成一种神秘而紧张的课堂气氛.然后老师魔术般地完成演示实验,使新课达到高潮,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必然大增,可趁学生余味未尽之时问学生:物理有不有趣?然后板书论点:物理是有趣的.
过渡:有趣“吃”不得,我们之所以要学物理不仅因为它是有趣的,更重要的在于――(板书)
2.物理是有用的
举例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
(1)吃饭用筷子(外国人不会用)――要用物理;假设没有摩擦力,你将寸步难行.
(2)假设停了电,工厂停工,电影、电视看不到,也用不上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多不方便.
(3)假设没有物理,哪来今天的电脑、电话?哪来今天的原子弹、氢弹?人类又怎能登上月球?人造卫星又怎能上天?
(4)演示实验:将一个放大镜放在眼前,让学生看到老师放大的眼睛.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你还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吗?照相机需要它,幻灯机、电影机、望远镜、显微镜需要它,你爷爷、奶奶用的老花镜就是它!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辅之以简短、明快而富有气势的语言,使学生确信――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进一步提出:那么,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板书)
三、小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启发“怎样才能学好物理?”(15分钟)
“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先用小故事导入:
小故事: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
演示:单摆的等时性
板书:1.重视观察和实验
小故事: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思考推理→万有引力.
板书:2.勤于思考,注重理解
学物理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知道“为什么”?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板书:3.重视应用知识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后人应用它→制成了古老的钟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利用它→成功地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的原因,也是人造卫星发射的理论依据.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利用它→才有了今天的电气化.
学生学了物理以后,要能利用它解释身边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小结:物理并不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一定能学好.
物理学好了,会使你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可爱!
四、“魔术”录像结束新课,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5分钟)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的对比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牛津版新教材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Reading 1, 本课主要围绕食物和生活方式这个话题, 学习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学情的对比分析。授课班级是我校七年级中的两个班。我校设施一般, 学生整体素质比较薄弱, 但个别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巧设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以下笔者对两种不同的新课导入进行剖析, 力求寻找更加高效的导入方式。
(案例一) Stage 1 Greetings and warming-up
T greets Ss and talks with them freely, then focuses onSs’ diet by asking What food do you prefer to eat? // Is his/herdiet healthy or unhealthy ? // I think ...are good /bad for us.
(案例二) Stage 1 Greetings and warming-up
T greets Ss and talks with them freely, then focuses onSs’ diet by asking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food.What do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dinner? // What kinds of food do youprefer?” .// What kinds of food do you prefer to eat ? T talksabout the food that she likes /prefers as well.
分析:案例一与案例二都采用了提问的导入方法, 但是对比两个案例, 我们不难发现, 案例一的询问方式较为单调、不灵活、可让学生说的内容不多, 这样就不能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案例二的课前引入所采用的询问方式较为自然、有梯度, 由易到难,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引入时教师能不断运用学生所学过的各种句型呈现与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关键的词、句, 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学生的阅读做好了准备。
思考:英语阅读课中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 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 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内容选用最合适的导入手段,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三、巧妙设置预测性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标题、图片、关键词等预测所读材料内容的能力
(案例三) Stage 2 Pre-reading
Step 1 Pre-reading question for Ss’ prediction: (1) What istext about from the title of the text? (Multiple choice: Differentpeople have different diet.//It’s very important to keep healthy.//People like the food that tastes good.)
(案例四) Stage 2 Pre-reading
Step 1 Pre-reading question for Ss’ prediction: (1) What istext about from the title of the text? (Multiple choice: Differentpeople have different diet.//It’s about the unhealthy diet.//It’sabout the balanced diet.//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diet anddifferent views of diet.) (2) Let’s have a fast reading and makesure your answers. (3) Check Ss’ prediction
分析:案例三中该教师设置的选择题不能准确的概括所读材料的主旨, 而是泛泛的点到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内容, 结果导致学生们在选择答案时表现出一脸的茫然, 难以定夺。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 还影响了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案例四中, 该教师所设置的选择题能直切文章主题, 所设置的选项能帮助学生准确、迅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预测后, 又能指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快速浏览, 证实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为正式的阅读做好了语言、阅读技能、思维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思考: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读懂文章、会解题, 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所以, 要想很好地让学生更为关注阅读材料的内容, 并带着更强烈的动机去理解阅读材料, 我们教师应在阅读前设置预测性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但我们所设置的任务要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准备。
四、通过合理性、创造性对教材进行改编,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案例五) Stage 3 While reading
Step 1 Scanning (T or F)
T: Let’s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out if they aretrue or false.
Step 2
Ss read the text for the 2nd time and do the matching.
(案例六) Stage 3 While reading
Step 1
T: OK! Class! You have go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And what’s the style of writing of this text? Is it a passage or adialogue? Ss: passage.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text? Ss: Two T:Who’re they?
Ss: Kitty and Daniel T: Let’s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tryto find out their different diet and different views of diet.Read thetext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2 Scanning the text (1st time reading) and fill in theform
Teacher helps Ss to summarize.T explains the new words orphrases if necessary
Step 3
Ss read the text for the 2rd time and do the matching.
分析:在读中阶段, 案例五中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只是布置学生细读后做判断题, 学生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阅读, 方法不对的同学手忙脚乱, 乱选一通。而案例六中该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先从文章的体裁指导学生。提醒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人名去读每个人的内容后才填表格, 经教师这样一点拨, 其他阅读方法不正确的同学马上纠正自己错误的阅读方法, 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速度。同时在两个案例中, 两位教师都能根据阅读的目的对材料内容进行改编, 但是形式却截然不同。案例五中该教师的做法是把文章里的内容以判断题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但是该教师所设置的判断题实际上是从书本上复制下来的。而案例六中教师则以表格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帮助学生收集、搜寻材料中的信息, 学生经过认真的阅读、填写表格后就会对文章中三人不同的饮食习惯一目了然, 之后该教师又能根据表格帮助学生概括三个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的观点, 为第二次的细读课文后做匹配题扫除了障碍, 可见该教师对教材的改编有梯度, 由易到难。
思考: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时, 许多教师总是习惯给学生“授之于鱼”而且是“授之于煮熟的鱼”, 几乎不考虑在阅读课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 教师在对所读材料进行改编时应该注意:对所读材料的改编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梳理课文, 不是随意的想改就改, 而是应该根据阅读的目的对材料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解释、推论、评论、欣赏或者利用, 对教材的改编要有梯度、要注意其合理性, 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综上所述,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通过同课异构, 充分利用好阅读课文这个载体, 精心研究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活动, 突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使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摘要:“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 进行同一课题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设计, 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方式。笔者通过二位教师对译林牛津英语新教材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Reading 1这一堂课的对比分析, 探讨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 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同课异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 (修订本) [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 写作 框架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万丈高楼平地起。”盖楼房,通常是先搭建好房子的框架,再来垒砖头。写作也是一样,先把文章的框架搭建好,剩下的就简单多了。那么,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帮助学生搭建文章的“框架”
1. 细审要求, 拟定“图纸”
要盖楼房必须要先有设计图,而写作则脑海中先有一个“mind map”。在写作前必须先对所写文章的各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因而在写作前必须先审题,务必把写作要求认真完整地多看几遍, 确定对要写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思考,这就是拟定写作前的“图纸”。历年的中考对写作题都有一些具体要求,如主要内容,涉及的要点。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要求,思考写什么,怎么写,从而构建出写作的框架,也就是明确“图纸”的各关键点。在构思文章的时候遵循一条线几个点的原则,先明确主线,再将文章的要点罗列出来。
2.搭建框架结构
正如盖房子,要先确定盖几层,面积有多大,每层的长、宽、高等都要心中有数,在以后的行动中才有一个标准。写作则需根据文章的整体思路,拟定整篇的谋篇布局,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制定出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分几段,以及每段大体内容;根据话题要点考虑如何开头、展开和结尾。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通常让他们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句或主题段,点出主旨,开门见山提出所写文章的健康积极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为发展部分,用事实、例子、理由、数据等来阐明主题,说明或支持主旨;第三部分为总结,起总结、归纳或概括全段中心的作用或是发表自己的感想。有了总的思路,文章的框架就能搭建出来。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My Vacation Plan时,我让学生先将文章的框架列出:第一部分(beginning)为总述段;第二部分(body)为主体部分,陈述细节;第三部分(ending)为归纳总结与发表感想。在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思考文章的主体(body)部分要写什么,在主线上列出要点:where to go ,how to go, who to go with, when to start, how long to stay, what to do, why to go there等,再列出一些小细节,如what to do 中还包含哪些小点(people, weather, food, activities, beach…)。有了框架结构及主体思路,学生就可更好地考虑文章的细节及用词用句。并设想几个承上启下的连词,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记下,形成提纲。提纲是写作框架的具体表现。
二、精心实践,逐步提升
Practice makes perfect.英语写作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如何有效地实践以上写作的方法和过程呢?
1. 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从单词→句子→段落→篇章逐步提升。教师在平时就从单词的背诵默写抓起,训练学生用单词造句。平时可让学生进行单词接龙游戏,句子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单词造句的基础上,慢慢让学生将相关的单元单词与句子连成小短文。学生可以背诵书本的文章与句子,也可自己编写。学生在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先训练五个词的段落编写,因为这与单元的话题结合更为紧密,学生有“迹”可循。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短文的话题写作。在最初的写作训练时,最好罗列出要点,让学生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心中才有数。
2. “依葫芦画瓢”,学会模仿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包括母语学习。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离不开“仿写”,因为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得“入乡随俗”,服从这种语言的习惯。在写作训练的入门阶段,“仿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训练形式。① 在训练学生的模仿写作时,首先模仿句子,给出句子结构,学生变换主语,变换动词,变换宾语等,就像给出数学公式,学生要学会变换数字,套进公式。教师挑选出单元重点句式让学生操练。其次,让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这主要分为两种:阅读——写作,范文——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基本阅读模式:阅读——理清文章结构——列出好词好句——激活灵感——整理思路——列出提纲——起草文章——对照好词好句进行修改。② 教师可结合不同的话题,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给出一些固定模式让学生套用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创立语境——示范分析——共同协商写作——独立创作——联系相关语篇”。③ 在训练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写作模式,如写作的三段论,总分总等写作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每次指导学生写作并给出范文外,我还很注意从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文章,在全班朗读并表扬,再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同鉴赏。这一做法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激励促进作用。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作为范文展示出来,都感到很自豪,越发对写作感兴趣。我还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分成个人作品展,话题作品展等分类展出,使学生有一种“攀比”的心理,你争我赶,对写作训练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注意积累,自造材料,形成风格,解决“无米之炊”的烦恼
写作是一种积累的过程,积累是一种提高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积淀,才能“厚积而薄发”。除了背诵书本句子与优美文章,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抄本”,词汇“口袋书”,将单元或阅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俚语、谚语及富含哲理或概括性强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随时翻阅、背诵、默写并在写作中尝试去运用。
有了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改变。只有“熟”才能“生巧”。学生的写作训练要达到一定的量,如每天进行造句练习,每周两到三次的短文编写,每周至少一次的话题写作。让学生在不断地写作训练中变得“轻车熟路”,并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创造自己的写作思路。
写作无法“一蹴而就”,写作训练“贵在坚持”,教师要以课堂作为训练基地,以课堂训练作为主要手段,注意课外积累。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离骚》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嚣张。
第一步营造氛围:
1、结合屈原两次被贬的原因及经过,突现其才华和正直的品格:
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旷世之才,却被小人陷害,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直的人遭到不幸,同样有深刻的震撼力。突出渲染诗人的才华和正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人的憎恨,对诗人的景仰和惋惜之情,为与文本对话作好准备。
2、介绍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为学习文本蓄势:
向学生介绍后人凭吊屈子的几副对联,如“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等,让学生从对联中概括凭吊者的感情。学生很快从对联中抓住“悲”字,体味到后人的悲叹和惋惜之情。
3、介绍屈子名句,展示诗人情怀:
让学生将课下搜集的屈原的名句拿来互相交流。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等,通过这些名句的介绍、玩味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崇高人格。在营造足了氛围之后,开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第二步披文入情:
首先,采用问题发现法,鼓励学生自主认知。
鼓励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讲给大家听,讲句意,讲自己的感受、理解或句中的情感,目的在于督促学生主动去探讨课文内涵。因为分析对象为自主选择,避免了被动状态。在师生互动的状态中完成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其次,整合学生认知,梳理诗人情感。
要求学生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词,并总结每一种情感针对的对象及产生的原因。内容概括如下:哀——民生多艰 怨──君王不察 悔──相道不察 忧──国运艰难 愤──奸佞当道这一步,就是对学生自主认知的进一步整合。通过这样一个整合,照顾自主认知不主动的一部分同学,也照顾善于课后领悟、复习的同学,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味诗人的情感,做到以“情”领起,以“情”贯穿。
第三,披文入情,品味人情美。
在整合文本中蕴涵的情感之后,顺势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人情美,将教学深化一步。
这段引导不妨这样设计:“人情美是指融注在诗歌意境中的人的感情所产生的美感,是真挚、纯洁、高尚、无私、诚实、善良的,而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强烈的忧愤、怨恨之情,那么它的人情美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就由抓文中直接表露的情感深入到思考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忧愤、怨恨之情不是仅因个人遭遇产生的,更是因为楚国民生的艰难,那一声“长太息”中蕴藉了诗人太多的忧和痛。
第三步沿情寻志:
1、探究人格:
在对诗人的情感加以定位后,继续深入,鉴赏诗中蕴涵的人格美,达到沿情寻志的目的。在此,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2、追寻理想:
这一步的实施,先引导学生借助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很快就抓住了“美政”,这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美政”思想:“圣君贤相”和“民本”。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以情贯穿,以美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再回味悼念屈子的对联:“湘流应识九歌心”。整个教学用三个课时,重铺垫,重设疑,精心设计导语,注重步步深入,既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感受悲剧色彩,又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净化。
拓展阅读:《离骚》主要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学校:广州华美学园
班 级:高一(1)班
教学目标:
1、掌握话题作文的特点,提高写话题作文的水平。
2迅速地多角度地构思立意,培养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以情驭教,以情传导,以情动人;理论讲解,撷精提要;立意构思,巧导多练;CAI课件,辅助恰当。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用具:计算机、数码投影仪、无线话筒 教学情景:
(悠扬的音乐铃声响起,预备上课。)
(这是一堂期末复习课,这是一堂迎评汇报课。屏幕上,映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画面:课件① 教室后,上级领导,同组老师,嘉宾满座,课堂气氛整肃,师生情绪昂奋。)
(铃声再次响起,上课。教师神采奕奕走上讲台,师生互致问候。)
师:同学们,再过四天,我们就要参加全区语文统考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向家长、向学校、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请问,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是什么? 生:作文。
师:嗯,头脑很清醒。(笑声)既然如此,那么,在考试之前,让我们来一次临战演习,乐意不乐意? 生:乐意!
师:好的。但是演习要有一个目标。纵观近几年的作文考试,无论是高考、中考、会考,还是统考,其命题的基本走向是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在材料作文中,有的限制过多,我们姑且称之为“限料作文”,有的却限制很少,只提供一个话题,我们姑且称之为“话题作文”。今天,我们演习的项目就是——(放映动画课件②)
作文复习指导课 师:这个目标定位准确吗?请齐声朗诵下面一个重要“通知”——(放映动画课件③)
师:要写好话题作文,有必要弄清楚话题作文与限料作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请看两道试题——(放映动画课件④、⑤)
话题作文与限料作文的异同
题例一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32、33题。
32、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200字左右。
注意: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
2、不要编故事。
33、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 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注意: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题例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绚丽的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红色,使人联 想到火一般的热情与温暖,生活的光明与美好。兰色,使人联想到海洋的阔大,胸怀的宽 广,气魄的宏伟。绿色-------面对生机勃勃的绿色,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以“绿色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只要与“绿色”有关就符合有要求。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不少于600字。
师:从这两道试题,我们可以知道话题作文与限料作文的异同点了——(放映动画课件⑥)
作
文题
话
型
题
型
异同点 限 料 型
都提供了材料 同 点 内限于材料。或直接评述,或引
源于材料而不限于材料。只 异容 伸发挥,或补写续写。要与“话题”有关就行。
点 角度、写法、体裁不限 形限制了角度、写法、体裁
式
框限性大,自主性小。束缚思框限性小,自主性大。
特想和创造 有利想象和创造 点
:
师:明白了话题作文的特点,下面我们可以开始练习了。请看题目——(投影动画课件⑦)
构思立意训练 题目: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 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生:(齐诵题目)
师:“风”,可是个大题目,但我们可以大题小做。请每个同学选定一个角度,说一种“风”,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要这么说,这就是构思立意的问题。写文章口子要小,拓展要宽,开掘要深。请大家思考五分钟,写一个简要提纲。
生:(全场寂静。学生聚精会神,紧锁双眉,舞文弄墨,笔声沙沙„„)师:(5分钟后)现在请大家把自已的构思立意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话音未落,数生举手,择其一)生①:我说一说“清风”。师:嗬!“清风不识字,就是要翻书!”(笑声)
生①:清风指春风和夏天的凉风,它有四个特点—— 师:特点还不少呢!很愿意洗耳恭听。(笑声)生①:(来劲儿了)第一是“柔”,当你心情不愉快时,清风拂身,就好像亲人在抚摸着你,顿时,你会百忧全消。(掌声)师:体会真切!还有呢? 生①:第二是“轻”。当你感到全身困乏疲惫时,清风拂面,你就会精神为之一爽,瞌睡也就溜跑了。(笑声)第三是“暖”。当你渡过了漫长的寒冬,春天来了,春风来了,“春风送暖”,暖意涌心头,干事就更来劲儿了!(笑声)师:好,这第四点呢? 生①:那就是“润”。春风总是伴着春雨,所谓“春风化雨”,滋润万物,茁壮成长。由此,我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老师,他们不就是化雨的春风吗?(鼓掌)师:(兴奋地)听了他的这番谈论,犹如春雷贯耳,春风风人。四个特点抓得准,或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情真辞切。如果细腻地写出来,就是一篇抒情美文。在此,我为他叫好!(热烈鼓掌)
请继续发言(众生举手,择其一)生②:我来说说秋风。
师:好啊,由春夏说到了秋冬!该不会是“秋风,悲哉”吧?(笑声)
生②:是的,秋风,人们都不大喜欢它。你看,秋风一刮,飞砂走石,万木萧疏,一片凄凉景象。所以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都要发出悲秋的哀叹。但我却要赞美秋风!(哇,众生赞叹)
师:敢于和古人唱反调,堪嘉!
生②:秋风有强大的威力,是一种劲风。记得雷锋同志这样说过:“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如果把我们的国家、党和政府比作一棵大树,把那些刑事犯罪分子和腐败堕落分子比作大树上的枯枝败叶,那么我们就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那些害人虫一扫而光。(热烈鼓掌)师:(无比兴雷):说得好。言常人之未言,发常人之未发;且联系生活,立意深刻。如果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优秀的托物言志的散文。请继续发言。(众生举手,择其一)生③:我要歌颂一种“风”,那就是“助学风”。
师:好的。由自然风,延伸到了社会风。想听听你们的高见。(掌声)生③:我不想空发议论,只想选择几个典型材料来赞美“助学风”。材料
(一):一个城市的小孩捐出了自已多年积下的利是钱。(哇,众生赞叹)材料
(二):一个拾破烂的老大爷捐出了他的辛苦钱。(哇,众生赞叹)材料
(三):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捐出了百万巨资兴校办学。(也,众生叫好)材料
(四):一个下肢残废的青年捐出了他用脚趾画画挣来的可怜钱。(也,众生叫好)师:(挑逗地)这些材料都是亲眼见到的吗?(笑声)生③(尴尬了),不完全是,有的是听说的,有的是报上的!(哄堂大笑)师:好的,只要是来自生活的,就都是真实的。(笑声)假如你能具体生动地把它叙述描写出来,一定是一篇成绩堪佳的记叙文。
还有要发言的吗?(众生举手,选其一)生④:我来说一说“跟风”。(啊!众生感到新奇)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跟时尚的追潮流的风。此风有的是可追的,如“兴学风——;
(生④思路受阻,列举停顿)师:(因势利导)请大家帮助他再举列一些“跟风” 众生:(七嘴八舌)助残风,学电脑风,知识竞赛风,种花养鸟风,青年志愿活动风„„(课堂活跃)
师:(请生④往下说)。
生④:有些风可不追或不可追,如“贪污腐化风”——(思路又受阻)师:请大家再给点帮助。众生:(七嘴八舌)打牌赌博内,请客送礼风,求神拜佛风,追星风,追名牌风,过份暴露风„„
卖淫嫖娼、吸毒贩黄风(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形成高潮)
师:这一点依我看还未成“风”啊!大家凑合得好。真是香风臭风,八面来风(笑声)倘若对这些风分类加以评述,不就是一篇好评吗?。还有想发言的吗?(众生举手,择其一)生⑤:我来说一说这个“风”字。师:欢迎!怎么说?
生⑤:先说风的种类,再说风是怎样产生形成的,再说风的好处和危害,最后说怎样利用风为人类造福。师:(夸奖地)你又独辟蹊径,另走新路,构思了一篇科技说明文。说得全面,说得有序。还有要发言的吗?(众生举手,择其一)生⑥:我想说“东风”。此“东风”不是“冬天”的冬,而是东西南北的“东”。师:好,真是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好,请发表宏论。(笑声)生⑥:(激昂地)毛主席有句名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师:从哪里听来的?(笑声)
生⑥:从爸爸珍藏的一本《毛主席语录》上看来的(笑声)。此话极为精辟,印象尤深。东风象征社会主义,西风象征西方资本主义。在当时,我们国家不强大,尽受西方帝国主义欺负,毛主席要我们发奋图强,战胜资本主义势力。如今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下,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在经济上、科技上,体育方面,已经赶上或超过西方资本主义,东西压倒了西风。我要赞美东风,歌颂社会主义制度,歌颂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
(全班热烈鼓掌)师:(无比兴奋、激动地):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无比欣慰。大家以“风”为话题,各人都从自已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兴趣爱好出发,说了许多种风,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充分地表现了自我的个性,抒发了自我的情怀,倾吐了自已的心声。大家情动于衷浮想联翩,构思新巧,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写法表情达意,体现了话题作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也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创造灵性。我再一次为大家叫好。(热烈鼓掌)
下面我根据同学们的构思立意,作一些综合概括,供大家参考。(放映动画课件⑧)
“风”的构思立意:[角度一]大自然里的风Δ构思立意(1):描写自然里的风,或美或恶;抒发自已 的情怀,或爱或憎。
(写景、状物、抒情——抒情散文)
Δ构思立意(2):介绍风的知识;或说明,或想象,谈怎样利用风为人类造福。
(以说明为主,兼以描写
—— 科技说明文,科学小品,科 幻小说。)
[角度二]人类社会的风课外作文练
Δ构思立意(3)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优良之风,赞美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2)海峡两岸的同胞盼望骨肉团圆;年迈的父母盼望儿(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Δ构思立意(4)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揭露鞭挞坏人,坏事,坏风气。女常回家看看;高考考生盼望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Δ构思立意(5):评述社会上优良之风或不良之风,扬善除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议论、抒情,恶,扶正驱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内容不限。(或夹叙夹议,或议论为主—— 议论文)[角度三]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Δ构思立意(6)描写自然风,捕捉风的特点,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或抒写情怀,或发表见解。(描写、议论、抒情-----托物言志散文)现在给大家布置两个作文题,再作一些构思立意训练。
课外作业训练题
(1)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亲善它,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馨;糟蹋它,自然就会给你以严酷的惩罚。
请你以《感悟自然》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节。
(2)海峡两岸的同胞盼望骨肉团圆;年迈的父母盼望儿女常回家看看;高考考生盼望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请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议论、抒情,也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内容不限。
李淑辉 【案例主题】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许多同学常常面对一个话题题目无从下手,话题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时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话题分析、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案例过程】
一.通过分析例文,明确常见问题。
分析一篇学生习作《桥》,请大家指出这篇文章的问题。学生看完文章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讨论分析。归纳并明确:
由于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大的范围,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对它再切分,所以,议论的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这篇以“桥”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又写改善城市交通的立交桥;还写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心灵之桥”等,总之,把能想到的统统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由于话题范围大,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可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作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写到后来,觉得还漏掉什么就补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欠紧密,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出示幻灯片1:话题作文构思最常见问题: 1.漫无边际,中心不明 2.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二.针对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先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解决办法,充分肯定,并加以补充,归纳并明确: 对策1:学会切分话题,宽题窄做。即在仔细分析命题的同时,对话题进行切分,化“大”为“小”,分解出“子话题”来,使角度变小,使写作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
对策2:学些文章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一些写作指导中关于各种文体的结构的知识短文。在阅读好文章的时候注意其结构特点。
对策3:养成写作前先拟提纲的习惯。拟提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进行通盘考虑的过程。
对策4:平时每次作文训练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这个话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构思?这次作文本班最佳的文章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学习其他同学结构文章的好方法。
出示幻灯片2:相应对策: 1.切分话题,宽题窄做。2.先拟提纲,理清思路。
三.进行课堂练习,掌握具体方法。话题作文构思方法: 1.审读揣摩,分析题意。2.选好角度,明确主旨(1)学会聚焦。(2)深入挖掘。(3)探求新意。
3.围绕中心,选取材料。4.谋篇布局,清晰明快。
四.明确构思要求,进行拟提纲练习。出示幻灯片6:有一个故事:在希腊的国土上,有一个凶狠的强盗,他抓走了一批又一批无辜平民,强迫他们住进自己开设的旅馆里。旅馆里设有统一尺寸的铁床,矮小的人躺上去,空荡荡的,他就拼命把人拉长;高大的人躺上去,双脚露在外面,他就残忍地把人的腿砍掉。这个希腊强盗妄图把所有的人都纳到他规定的统一尺寸里。
请你以“尺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作指航]
这则寓言故事看似荒谬,但现实世界中不是也有那么多的标准尺寸吗?不是也有妄图把人纳入统一尺寸中去的强盗吗?这个强盗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甚至我们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充当这个强盗,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人和事。
这个话题虽有些抽象,但可以化为具体的东西,可以写与此有关的事,也可写自己对“尺寸”的独到见解。
【案例反思】
这堂课之后,我又讲了结构全文的具体方法:怎样拟题,怎样开篇和结尾,怎样选用不同文体形式使文章更出彩,怎样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使文章构思更精巧等。学生总体感觉不错。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课比较实用,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堂的容量还是小的,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能反映他们的心声,除了写作技巧的传授之外,更应注重生活的积累,使学生能真正张扬个性,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发灵性。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榆树第二实验中学
很多时候为了提升教学能力, 我们常提倡多听老教师的课, 吸取教学经验, 同时多收集教学资料、去伪存真, 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积极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 寻找不足, 虚心听取同事的建议, 以求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身为一个想要进步的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更需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多思考, 多挖掘、形成一条具有自我教学风格的路线.
教学的最根本依据是书本及《课程标准》, 我认真地研读里面的每句话, 罗列每一个需要理清的知识点、编排他们的衔接顺序、思考每个环节的表达方式, 渐渐地一条教学的主线初步显现:“新课导入”: 若身体不适——医院就医——建议吃药、输液等治疗措施——展示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化学上称“溶液”.从生活中寻找贴切的例子, 一下子让学生觉得溶液不再是那么陌生、抽象的, 他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从心理上就克服了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忐忑、紧张的情绪.
“出示学习目标”:这一点是很多教师教学时经常忽略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向学生出示的, 恰恰相反, 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目标的了解学生就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思维:这节课我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我的哪些能力应得到提升?凡是课堂涉及到这些点他的弦就会绷紧, 不再需要教师过多地提醒、再三强调, 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预习作业”:结合本节课的特点, 课前让学生做了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溶液. (1) 红糖 (选用红糖也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提供了依据) 与水; (2) 食盐 (氯化钠) 与水; (3) 红糖、食盐与水, 混合搅拌后并观察搅拌后什么“不见”了、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是否均一、是否稳定、混合后的物质类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我们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 自己动手做实验比发一张课前预习学案要有效得多.
“新课教学”:在课堂上, 学生带来了他们的实验成果, 一起分析在家庭小实验中配制的溶液, 教师利用动画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红糖、食盐“不见”的原因, 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更深入地了解“溶解”.小组讨论总结了实验的过程、现象, 在学生的叙述中, 溶液的概念、特点 (均一性、稳定性) 也就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阐述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判断方法, 并举例进行巩固, 如, 请指出氯化钠溶液、碘酒、浓盐酸中溶质、溶剂分别是谁, 并注明他们混合前的物质状态.学生能很快地给出答案, 且能明显发现溶质可以为固体、气体, 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等结论.在此基础上, 学生也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疑问:溶质可以为液体吗?这就为教学的延伸埋下了伏笔.
“活动与探究一”:液体可以溶解在液体中吗?此处,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取三支试管, 编号ABC, A中将乙醇缓慢地加入到加有红墨水的水中 (红墨水显色,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中将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 mL的水中;C中将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观察两液体混合振荡前、后, 静止后是否分层, 据此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热情地参与, 积极地思考, 小组长汇报实验结论, 发现A试管中乙醇和水互溶了, B试管植物油和水最终分层了, C试管中植物油和汽油互溶了, 通过A、C试管我们可以得出液体是可以溶于液体的, 通常情况下, 以量少的为溶质, 同时我们发现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等也是可以做溶剂的, 但B、C试管的对比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植物油未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汽油中, 说明溶解是受一定因素影响的, 马上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二”:溶解影响因素有哪些?我还是以小组实验为主, 分取四支试管编号, (1) 碘与水; (2) 碘与汽油; (3) 高锰酸钾与水; (4) 高锰酸钾与汽油, 观察他们的溶解情况并分析.实验要求:四位同学同时实验, 交流各自实验情况, 药品用量:碘取用一小粒, 高锰酸钾药匙前三分之一;水、汽油2~3 mL.
对比性实验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 通过对比, 学生能直观地发现碘能溶于汽油却不能溶解在水中, 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的现象, 得出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的结论;水能溶解高锰酸钾却不能溶解碘, 汽油能溶解碘却不能溶解高锰酸钾, 得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也不同的结论.由此可见, 溶解受着溶质、溶剂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 学生记忆深刻, 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在“活动与探究一”中, 我们发现B试管中植物油未溶解在水中, 像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那么我们能用水去除油污吗?
【关键词】散文习作;构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说:“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这也类似建筑,首先必须确定结构,方能垒石砌砖,渐现整体。为文,首先必须进行整体策划,确定主旨、思路,定出全形,方能使神与物游,熟稔驾驭文字,令字所到之处皆是情、意,不至于使文脉时断时续,主旨含糊不清,结构乱如倒草。这就是我们说的构思之意义。但是,在传统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注重构思,甚至将其省略。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便开始快速的写下开头,以致思路不畅,语言不通,断断续续勉强成篇,或跟着语言走,无法确定主题在哪里落脚,后来,篇幅冗长只得停罢,却发现文章主题与所给作文主题出入很大。可以说,不以构思为先的作文之道是无法立脚的,学生犹如筑造了没有稳定结构的建筑,倒塌之日终会来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定以构思为先。我们在这里就围绕初中散文习作展开深讨。
一、时间为序,思接千载
时间总是在与我们并行行走,在行走中,万事万物因时间的辗转而发生变化。可以说,万事万物自身都存在这种物理时间上的顺序,从生到死,从荣到败,从小变大,从无到有……时间一直追随。我们也可乘着时间的风帆观古今于须臾,思接千载,上溯下延,采用时间延展的思路,循序渐进,阐述事物各个方面的行踪。以这样的方式来构思写作,字里行间透着一种难以被打乱的层次感,给人一种流畅、明晰的感觉。但是,在传统的习作课堂上,教师较偏重于对学生词句的修饰,而忽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教师省略构思环节,将事物自身那种时间性质的生命张力隐去,只是让学生夸张甚至虚情假意的渲染写作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文章多是层次感不足,东凑西凑,凑成几百字应付了事。当然,也有学生过犹不及,过分注重时间这种顺序,没有取舍,不曾详略,没有跳越和穿插,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让人面对稠密时间里的事物感到无法喘息,没有兴趣继续赏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用物理时间为序来追述事物的变化,改变字句一窝蜂的涌进文章结构的状态,使文章有层次感,让人一目了然。当然,凡事要有一个度,什么时候该取舍,什么时候该详略还需教师引导使学生注意。
如第五单元自然奥秘的综合学习版块“尝试破解自然奥秘”,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自然是神秘的,它在时间的温床上变换着色彩和形态,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以自然为摇篮的植物、生物在经营着自己的生命。文学大家们也都对自然界啧啧称奇,并尝试破解自然奥秘,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位梦华的《旅鼠之谜》、叶进的《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等等。看他们的文章就会知道他们自有一套文章的构思方式。但可能不适用于学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尝试破解自然奥秘的文章构思方式最好是以时间顺序“原始以表末”。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夜来香或其他花卉在不同时间的绽放和闭合程度。
二、移步换景,视通万里
不同空间的事物也具有共时性,为了使文章内容丰富,呈现一种空间的层次感,教师可让学生移步换景,由此及彼,发挥联想,抚四海于一瞬。具体来说,就是以空间的顺序来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结构稳固、敦实,明确的指向中心主旨。而不同空间要发生联系,共同说明一个主旨,还需学生的联想“做媒”,找到空间之间的牵连点、交叉点。有些教师可能注意到空间顺序的把握可为文章营造一种空间层次的美感,并也引导学生将这种空间顺序的构思方式应用到习作实践中,但反响平平,学生多半是将各个空间分部罗列在文章中,而没有进行主题的穿针缝合,文章看起来就像几个空间场合拼凑一样,让人难以下读。所以,教师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由此空间到彼空间,将不同空间联系起来,使其共时性的存在于一篇文章里,指向同一主题。这才能使文章看起来紧凑。
例如“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这一命题作文。在这一章中涉及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很完美地诠释了空间联想的构思方式。作者的陋室—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杨子云的西蜀玄亭,德行高尚,居所简陋将三个空间联系起来,文章所展现的各个空间同归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时候可指明这一点,让学生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用眼睛遁入各个空间,抚四海于一瞬。
三、驾驭思绪,自由联想
时间以客观事物的状态的变化为存在依据,空间以事物存在的地理方向为表现形式,而感情、思想是抽象的,它们潜藏在人的意识和情绪当中。当然,感情、思想的迸发也是有一定诱因的,这些诱因或是人、或是物、或是景、或是事。就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那样:“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四时是叹逝的诱因,万物是思纷的诱因。情思因客观性的东西被触动而展开触角,展示它独特、顺畅、优美的姿态。当然,诸多情感、思想的展开还需要作者运用发散思维摆脱时空的束缚,驾驭思绪,自由联想。
以综合学习版块“架设心灵之桥”为例,这一章涉及朱自清的《背影》,该文章是驾驭情绪,独抒感情的佳作,父亲蹒跚为我买橘这件事成为“我”思绪万千的诱因,笔墨辗转,牵涉浓浓的父子情。在学生的习作中,教师要以这篇文章的情感构思为依据,引导学生找出情感诱因,以诱因带动笔墨,驾驭思绪,自由联想,绵延自我。
构思是习作过程重要的部分,它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文章的优劣。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不能将其忽略。
【初中英语教学构思】推荐阅读:
初中作文构思立意10-30
初中英语英语作文12-02
初中英语优秀英语作文10-12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10-23
数词初中英语06-19
初中英语教案11-18
初中英语教学日志05-24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10-23
谈初中英语情感教学06-08
初中英语学期教学总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