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共8篇)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1

俄罗斯的电力改革和发展历经磨难、艰难曲折,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关注。俄总统普京今年4月26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的电力能源建设,计划到2020年电力生产要增加2/3,需要国家和私营企业投资12万亿卢布(约4670亿美元),建设新的电站和改扩建电网基础设施。6月10日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宣称,俄电力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俄电力建设。6月26日,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总裁丘拜斯在被称为最后一次的公司股东大会上宣称,随着俄旷日持久的电力改革任务的终结,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也计划在明年注销,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看来,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俄国家杜马目前正在审议《国家电力监管法》,俄新型的电力发展和管理体系也正在形成。

一、俄罗斯电力工业概况

1991年2月前苏联成立了燃料动力部,同年12月前苏联解体后,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化改造高潮中,于1992年8月在燃料动力部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该公司拥有72个地方电力公司,37个州电力厂,供电服务遍及俄罗斯全部11个时区。俄统一电力系统由大区联合电网组成。西北电网装机1950万千瓦,中部电网装机5270万千瓦,北高加索电网装机1090万千瓦,中伏尔加电网装机2390万千瓦,乌拉尔电网装机4110万千瓦,西伯利亚电网装机4550万千瓦,远东尚未与全国联网,装机为1150万千瓦。但地区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很薄弱,如西北电网与中部电网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80万千瓦,中部电网与北高加索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90万千瓦。“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现有职工约58万名、440座发电厂和200万英里的输电线路,这个庞大的“电力帝国”,生产了俄罗斯所需电力的70%以上。

俄罗斯电力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欧洲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俄罗斯电力工业装机容量的72%在欧洲区部分,主要是火电和核电,以及伏尔加河上的梯级水电站;而西伯利亚区能源有一半是水电,还有7个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远东区的电力装机占整个俄罗斯装机比重的7%,只有几个小的火电厂。

1、装机容量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截至2005年底,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为2.19亿千瓦。其中:火电1.50亿千瓦,占68.5%;水电4590万千瓦,占21.0%;核电2370万千瓦,占12.5%。核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区的中部地区、东伏尔加和西北地区,而近一半的水电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2、电力生产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2005年俄全口径电力产量为9530亿千瓦时(度)。其中:火电6290亿度,占66.0%;水电1750亿度,占18.4%;核电1490亿度,占15.6%。2005年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电力建设投资为20亿美元。

3、火电及燃料构成凝汽式发电厂占约48%,热电厂约占52%,气候寒冷的区域热电厂分布较多,如在西北系统中,热电占70%以上的比重。

欧洲部分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用天然气(80%),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煤(85%)。

4、供电、供热情况

供电情况:大约54%为工业用电,其他占46%左右,其中约15%为居民用电;供热情况:约43%为工业用热,其他约占57%,其中约35%为居民生活用热。

5、调度结构

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采取分级调度结构:分为中央调度局、联合电网调度所和地区电网调度所三级。

中央调度局除管辖下属电网之外,还管辖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直调电厂以及调度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下一级为联合电网调度所。联合电网有其所属的容量为30万以上的直调电厂,调度地区电网间的联络线和直属电厂;再下一级为地区电网调度所,调度地区内的电厂,最下一级为发电厂和配电网的调度所。

二、俄罗斯电力工业改革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始于1992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1992年—1994年是第一阶段,1995年—1997年是第二阶段,2000年6月至2000年12月是第三阶段,2000年12月至今是第四阶段。

1、第一次电力改革

1992年俄罗斯电力系统经历了一次激进式的改革,一夜之间实现了股份制,由国家所有制转变成股份制,成立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该公司拥有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以及地区联合电网之间联络线100%的股份,还拥有地区电力公司51%的股份(这种地区级的股份公司全国有71个)。电力系统的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还有大区的调度所也100%属于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其所有制结构为:国家股份占52.6%,私人占5.5%,外国投资者占30.7%,国内投资者占11.2%(大型用户、缺电的公司)。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电力市场:趸售市场和零售市场。出售趸售电能的市场主体是火电厂、水电厂和功率过剩的地区电业局。在改革方案中,原则上大型用户可直接向趸售市场按合同购电,但这种情况很少。国家成立了两级调控单位,由联邦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趸售电价,地区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零售/居民电价,每季度审核一次。买卖双方在趸售市场的中央调度局订立销售合同,合同由联邦委员会审核批准,联邦委员会不仅审核合同,同时也调控电价。

2、第二次电力改革

1995年—1997年,俄又出台了一个改革方案,但由于论证不够充分,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所以没有得到实施。

3、第三次电力改革

2000年6月,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出台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打算放弃国家控股的统一电力公司的国家垄断地位,将下属发电厂出售改造为独立的发电公司(核电除外),国家只保留电网、调度控制权,停止干预电价,在电力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展开竞争,由市场自由定价,发电公司之间实行竞价上网。该方案的出台引起全国上下热烈讨论,并遭到许多专家的反对。

4、第四次电力改革

2000年12月15日,俄政府为电力工业改革召开了专门的会议。2001年1月7日,俄总统普京决定成立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工作组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单位,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任务是在现有电力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改革的经验,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还组成了一个六人总统顾问委员会。普京总统委托包括科学院、州政府、电力工业部、原子能工业部等在内的十一个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提出十一个改革方案,考虑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在这十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将讨论形成最后的方案。工作组计划2001年5月中下旬向普京总统提交工作组报告,以便确定最终的改革方案。直到2002年俄杜马才一读通过了统一电力系统公司提交的改革方案,并决定在2003年1月继续审议该方案和有关电力改革的一揽子法律文件。

三.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电力的消费需求猛增。在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莫斯科市、莫斯科州等俄欧洲部分的几个州区,以及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一些地区,已出现了电力能源紧缺的情况。根据预测,2007年俄国内对电力的需求将会增长5.2%,而某些地区的电力需求将会增长10%以上。因此,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必须加快,以便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现有电力基础设施,已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俄政府已经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电力建设计划,到2010年俄将对电力建设投资1150亿美元,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4100万千瓦,而到2020年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1.8亿千瓦。普京在今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称,俄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新型的火电能源,并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大型的水电站,在未来的12年内还将建设26座现代化的核电站(普京4月28日已经签署命令,组建俄联邦核工业集团,要求年底前组建完毕)。

俄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本国的私人投资大规模参与俄电力建设,提出了放开电力市场的时间表。市场化的核心,首先是出售俄罗斯的“非核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将重新组合成21个新的电力公司,几乎每一个电力公司(包括水力发电公司)都要实行私有化。新的电力公司包括14个地区性电力公司和7个跨地区的电力公司,其多数股份将进行公开投标出售。目前,一些世界著名的电业巨头已经准备向俄罗斯的电力工业大规模投资。这些巨头包括芬兰的富腾集团、意大利的国家电力公司、德国的E.ON公司、西班牙的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美国的AES能源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国外专家预期,俄电力实行私有化之后,电力公司股票的价值总体上将上升,如果俄罗斯电力部门赶上其他国家电力部门的效率,它目前的股票价值将增加一倍。这一点似乎已经得到了验证,据6月27日《俄罗斯报》报道,在刚刚于日前结束的俄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股东大会上宣布,2006年该公司实现利润7450亿卢布(约合290亿美元),而这利润的绝大部分(7170亿卢布)就是来自于公司资产重新评估的增值收益,而不是“现钱”。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为治理恶性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 效仿了1980年萨克斯在玻利维亚的“休克疗法”来力图使经济形势好转, 但事与愿违, 根据IMF的报告显示, 1992-1994连续三年俄罗斯的CPI与之前相比分别达到了2520%、840%、224%, 不仅没有缓解通货膨胀还使其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 一个巨型经济体的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迎来转型的阵痛期, 但超过二十年的阵痛期宣告了“休克疗法”的失败, 也导致了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愈演愈烈。政府期望通过激进的产权和制度变化, 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淘汰, 希望通过新企业的更迭来完成产业升级。

在解体后, 由于大量产业被分割, 各产业在实际上都经历了严重的重创, 以至于分离瓦解。极少的企业才能够恢复原先的规模。在竞争力更强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了, 俄罗斯企业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更严重的是有些产业甚至消失了, 被进口产品和外企占领了市场。而改革后直到今天, 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仍然是能源出口和军工产品, 拥有着世界最丰富国土资源的俄罗斯没有很好地利用其优势进行经济上的发展, 而是仅依靠初级产品的出口来支撑着国家经济。这样的不健康发展也让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愈发不妙。这与俄罗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政府的控制不当脱不开关系。这也导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从21世纪普京上台之后, 虽然经济的下滑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已经无法重振苏联当年的经济繁荣, 整体产业架构的两极化与进出口贸易的不景气, 让俄罗斯当下的整体经济情况依然是在泥潭中苦苦挣扎。

二、俄罗斯制造业的总体概况

如果单看俄罗斯在工业原料、能源储备、生产技术等面上的实力, 俄罗斯工业大国的地位确实能让人信服, 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稀土等能源, 坐拥世界第一领土面积的俄罗斯在能源总量上要高出欧美国家一大截, 技术上俄罗斯总在世界的尖端, 无论是飞机制造还是发动机制造抑或电子芯片等世界技术高端产业, 可能也只有美国能和其一争高下, 但这些制造业的强大是真正的强大吗?技术上的优势转化成出口来引领俄罗斯的经济了嘛?事实并不是这样。俄罗斯科技上最为发达的无疑是其航天与军工产业, 而俄罗斯作为最早探索太空的国家之一, 在宇宙航天技术上也位居世界顶尖, 而军工产品的制造出口则更是数不胜数, 小到AK47等枪支, 大到潜艇或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一直排在前列。从产品成型上来看俄罗斯的军火销售是其最为依赖的一个方面, 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 可谓是生意惨淡, 出口被极大限制。可以说欧美对俄罗斯军火出口的限制使其主要对外贸易受到极大影响。而俄罗斯人在产品价值扩增上也并不擅长, 大量的化工原材料、石油、煤矿、稀土等战略资源被以低廉的价格出售, 缺乏对原材料的二次甚至多次加工是其无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来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一旦一个国家的资源无法转化成产品, 或者转化为产品但不能很好地出口, 那么无疑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近年来, 俄罗斯经济萎靡不振,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旧经济体制遗留的产业结构残缺问题所带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 工业生产集中在原料开采上, 没有很好地开发其衍生价值。第三, 受欧美国家的出口挤压, 出口大幅下降。投资增长持续为负。总体而言, 俄罗斯经济脆弱的一面已经暴露在外, 出口下降、工业生产连续零增长、投资增速持续为负, 以及资本外流加剧等已成为俄罗斯目前经济的真实写照。

三、俄罗斯轻工业形势

汽车厂、皮革厂、纺织厂、电子设备制造厂等是俄罗斯轻工业薄弱的产业群。分析这些制造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属于国民必需品的范畴。自2010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俄罗斯汽车市场遭遇近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困难。政府救市措施效果不佳, 整体汽车销量仍大幅下降, 汽车行业员工缩减, 像伊热夫斯克汽车厂这样的大型企业最终破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新车市场出现全方位持续衰退局面。其次外国品牌车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尽管经济危机对进口车和国产车销售比例产生了有利于后者的影响, 但进口汽车、组装汽车仍为其市场的主导, 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上和性价比上的不足所导致的。最后价格调整引起车市结构变化, 由于货币贬值和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的实施, 俄罗斯的汽车出口减少, 而进口汽车对市场的冲击也更加明显。国内汽车生产商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而分析其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政府自身对于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所导致的, 并不是政府不想去改善汽车制造业, 而是俄罗斯人在产品的设计和整个产业的效率上有待加强。不能徒有技术和资源, 没有很好地将其利用起来进行产品递延价值的增进, 这也就是俄罗斯汽车行业萎靡不振的关键原因。

俄罗斯的服装制造业, 作为纬度较高的国家, 俄罗斯在一年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可以御寒的衣物, 其中皮夹克更受俄罗斯人的青睐, 但俄罗斯人所购买的皮夹克有超过80%依赖欧洲和中国的进口。而俄罗斯人也没有保养皮夹克的习惯, 常常穿了一年就不能再穿, 这个现象就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苏联将重工业在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资源分配上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依然秉承了之前的道路, 在工业发展上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这也就使得俄罗斯的轻工业薄弱, 从这一方面也看出了俄罗斯当前产业结构的失衡, 失衡化的产业框架, 是当下经济态势持续走低的一种写照。轻工业对于一个国家自身经济的含义, 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上, 而是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于经济产业的支持是否合乎国情。在俄罗斯进修数年的教师和我们讲述过他对俄罗斯轻工业最深刻的体会, 拿居家必备的电视机举例, 在中国各种大尺寸液晶电视早已走入千家万户。其中中国企业也不在少数, 例如, 海尔、海信等等。可以说国产电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输韩日等知名品牌。但反观俄罗斯, 2016年2月的数据显示, 索尼、三星、TCL等企业已占据俄罗斯的电视零售超过50%的市场份额。造成这种现象除了政策以外的原因, 还在于俄罗斯民族自身的文化背景。

四、产业结构失衡带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俄罗斯工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衡, 这根本的原因是制造业的严重衰退。在苏联解体前, 整个工业中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占33.5%, 制造业66.5%, 而截至2016年, 这两者比例形成了颠倒, 前者占66.7%, 后者降至33.3%。两者之间的反差是由于苏联时期制造业的质量差, 缺乏竞争能力, 随着苏联解体, 这些成员国不再购买俄罗斯的制造业产品, 而后又开放政策, 引入市场经济使得俄罗斯的制造业很快就被西方国家冲垮。制造业的严重衰退, 导致这一领域进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作为一个大国没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作为依靠, 经济稳定就无法保证, 总体也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

从经济结构看, 中小企业的发展, 不论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变革中所有制结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现代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中小企业的产值一般占一个国家GDP总量的50%以上, 但目前俄罗斯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总量的21%, 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没有了中小企业的支撑, 产业结构将很难支撑。俄罗斯自推行经济转型政策以来, 对发展中小企业是重视的。但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在于转型过程中有关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些机制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执行, 政府部门往往把中小企业视为市场经济的副产品, 只起到需要时加以利用的工具或手段, 有时甚至把发展中小企业视为政府的一种负担, 中小企业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尽管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不少解决融资难、税收优惠等政策, 也收效甚微。

俄罗斯经济垄断程度极高, 很多重要经济领域如能源、矿产、交通基础设施等, 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就根本而言, 还是长期摆脱不了严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摘要:自苏联解体之后,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不完善导致了国内经济环境愈发恶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俄罗斯的轻工产业几乎被打回了原点, 制造行业面临着技术的缺失与国家经济调控不利的双重难关。这也导致俄罗斯除能源、化工、发动机制造等大型制造业之外的其他制造行业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低谷期, 在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困境愈发明显的当下, 通过对若干轻工业现状的分析探寻其经济衰退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轻工业萎靡,经济体制改革

注释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超导电力技术;电力工业;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071-02

2010年上半年,世界范围内的超导电力技术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8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个数值还将持续增加。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未来的电力工业领域中,超导电力技术将作为一项尖端技术储备,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情况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一个国家想要保持电力工业的尖端优势,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1 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需求

我国想要在超导电力技术产业的竞争当中占得先机,就必须积极制定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规划,部署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同时,对国内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对现有的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我们要深刻地明白,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是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事。我国电力系统的容量和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如今,我们正在致力于电网一体化的工作,力求将全国各个省份的电网联接起来。如此大规模的电网对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之高,因为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其影响的范围将会非常大。当下,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并逐渐呈现出向工业领域渗透的趋势,而这些都要仰仗于强大的电能支持,现在生产企业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电能的质量会对一些生产设备产生巨大影响,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设备的停机,从而产生严重的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正是因为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的短路容量非常大,如果对这些短路电流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对企业的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致使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美国发生的两次重大的停电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已经将停电事故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在我国的输电系统中还没有设置限流设备,而且快速熔丝更加不具备自动复位的基本功能,我国目前只能够着力于对电网运行方式以及结构上的改造,然而此项改造的造价非常之高。国际上在处理短路故障问题上,普遍采用断路器对线路开断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对较为被动,想要提高开断容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有效控制短路电流,进而扩大电网的规模。我国的电力系统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地制约了电力系统的有效性以及灵活程度。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电能在产生、输送、供应等环节中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一旦出现失衡,便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进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力事故发生率已经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每次电力事故的规模以及损失却在大幅度攀升,特别是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力事故会对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提升电能的品质,让电力系统更加趋于稳定、安全、可靠是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2 电力系统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国现行的电力系统储备技术主要是以抽水的形式进行,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时间较长、功率较大的电能,其缺点在于,抽水储备技术的反应非常之慢,一旦电能功率发生瞬间失衡,不可能对其产生有效的补偿措施。对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改进和革新的工作难度很大,因为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的导电材料主要以铜、铝等金属为主,这些金属材料具有不易更换、结构紧密的特点,这无形当中增加了系统改造的难度。此外,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发电量都要依靠燃煤,这种形式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最近10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就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人口密度的提高势必会导致电能需求量持续增加,同时电网建设的占地面积也会不断增长,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积极创新,力求改变当前电力系统的格局,从实质上进行变革。此外,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当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开发新能源上,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全新的发电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压力。虽然目前这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开发出全新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弥补这些不足,进而改善电能品质。

3 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

现如今,国际上开发出的高温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已经进入了运行阶段,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电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成功研制出了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并基于此提出了超导变压器原理,其开发工作仍旧在进行当中,预计在两年之内便可研制成功,到那时,我国将拥有世界上输出电流最高的超导变压器。目前,我国已经着手研制超导电动机,并在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支持下,推动超导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启动了一个又一个高温超导技术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电力公司与国外企业的进行合作,致力于超导电缆的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单相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并预计在短期内投入运行。

4 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高温超导限流器已经与高压输电网相适应,其开发原理应逐渐趋于多元化,未来的高温超导电缆将主要应用于距离短的场景,而对于长距离超导输电电缆目前还有许多技术障碍亟待解决,想要将其实用化仍旧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就目前的超导变压器而言,容量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发挥出其优势,所以我们应当重点开发出大型设备,然而有些场合对设备的占地具有明确的限制,而高温超导变压器恰恰可以发挥出其占地面积小的优势。

多电压等级和交直流输电功能仍旧存在于电力系统当中,这就导致了超载现象频发,加之电气设备的老化,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采用超导电力技术。因为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输送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的损耗,对于电能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利用此技术对电网进行改造,具有造价成本低、安全、稳定性能高等特点,加速了建造大规模电网的进程。除此之外,利用超导电力技术建造的输电系统,完全可以将发电厂建在远离市区或是煤矿附近,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更加有利于环境的改善,进而从实质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 结语

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利用该技术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诸多问题,进而使电力系统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可以说这是一项关系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课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立业.超导电力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技术物理科

学,2008,(3).

[2]汪洋.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

2008,(28).

[3]王银顺.超导电力技术基础[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

[4]林良真.超导电力技术发展与展望[J].科学新闻杂志,

2009,(23).

作者简介:梁章水,男,广东开平人,阳春市新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施工技术。

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4

摘要:本文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探讨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以及项目管理在我国国情下的具体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项目管理;现状;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含义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工程项目管理有两个基本内涵:

(1)项目管理属于管理范畴,一是指按照建设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对建设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二是以建设项目管理喂研究对象,以探求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喂内容的理论总结。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建设项目既包括建设项目管理的客观实践活动,也包括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建设项目管理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根据客观情况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2)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建设全过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建设全过程喂对象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四个基本要素:资源,目标,组织与环境。

2.工程管理现状

2.1近几年来我国在工程管理项目取得的进步

(1)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2)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3)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

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工程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

2)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律、法规不健全,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

3)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钢铁工业能源现状和管理 篇5

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其中钢铁工业消耗2.99亿吨标准煤(含矿山、铁合金、焦化、耐材等行业),占中国能源总消费量的15.18%。2007年钢铁工业总能源占全国能耗14.71%,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8.53%,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15.18%。

1、钢铁工业用能结构

说明:

⑴钢铁工业的用能是以煤炭为主,占70%以上。钢铁工业用能发展趋势是向多买煤,少买电力和石油类产品,不用天然气方向发展。

⑵日本钢铁企业自发电量占企业总用电量50%,说明充分利用好副产煤气对节能有重大意义。

⑶副产煤气(高炉、焦炉、转炉煤气)的热值是企业购煤总热量的34.12%。数值巨大,煤气使用好坏对企业能耗会产生重大影响。应高度重视 钢铁企业煤气应用情况,尽最大限度科学、合理地发挥其作用。

⑷钢铁企业尚没有向社会上供电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克求。

2、钢铁企业煤气性能和使用情况

说明:

(1)从表2可看出转炉煤气热值是高炉煤气的热值1倍多,但全

国重点钢铁企业(79个单位)有20个单位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这是个很大的浪费。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转炉煤气回收量在100m³/t钢左右,而我国在56 m³/t钢这也是个浪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转炉容积偏小,回收投资大,难于管理。

(b)转炉除尘技术部份企业尚未过关。

(c)转炉煤气回收后,没有设置煤气储存柜,用户没能落实。

(d)企业管理尚存在缺陷。

转炉煤气回收量大于100 m³/t钢,煤气显热可回收90㎏/t钢蒸汽,且能使回收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就可以实现负能炼钢。

(2)焦炉煤气合H2大于55%,去烧掉太可惜了,应当提取H2去做清洁燃料(技术已过关,储存方法也解决了,只是经济问题),也可再转换为二甲醚,可代替汽油,还可以去用作直接还原炼铁(最好的还原剂),首钢已在可行性研究。

(3)煤气要先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有富余量才去发电。因为煤气用于发电能量转化率不高。煤气-蒸汽-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25%左右,煤气-燃气轮机-发电工艺能源转化率在45%左右。

(4)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等)可以将低热值的高炉煤气得到充分利用,可发替换出高热值的焦炉煤气,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3.近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各工序能耗情况

说明:

(1)2006年全国产钢4.21亿吨,年增长率在18.48%,但吨钢可比能耗是下降6.2%。由于钢铁工业节能成绩显著,能源年增长率低于钢产量增长率。

(2)从200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可看出钢铁企业之间能耗的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甚大,说明企业的节能潜力巨大。

(3)工业发达国家的吨钢可比能耗为642㎏ce/t与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值相比差11.2%,是因能源统计和能源介质析标系数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数据失真情况。本人认为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15%左右。

(4)2006年以后国家规定电力折标煤系数从0.404Kgce/kwh改为0.1229Kgce/kwh致使全行业能耗指标约下降18%。

说明:

(1)炼铁系统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78.87%。所以钢铁联合企业的节能工作重点应在炼铁系统,同时又是环境治理的重点。

(2)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有13个单位烧结工序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余为38.04Kgce/t,炼铁有38个单位,焦化有5个单位。说明我国在一些钢铁企业中主要工序的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能源管理和生产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已经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 于全行业来讲是需要加强节能的普级与提高工作。

(3)”十五”以来,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吨钢可比能耗下降6.04%,炼铁工序能耗下降1.66%,焦化工序下降1.08%,烧结工序下降6。72%。

(4)我国炼钢系统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是目前钢铁行业节能工作应加强的地方。炼钢节能在工艺、技术、装备和操作上是技术难点、只是在投资和管理上要做工作。

1、钢铁企业能源分类

(1)一次性能源:自然界原来就存在,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

品种: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2)二次性能源(或为再生能源);以多种形式由其它载能体转换而来的。

品种:煤气、蒸汽、压缩空气、物体显热、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能。

2、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

(1)节能概念

·节能含义;包括减少浪费和增加回收两个部份。

减少浪费:加强对用能的质量和数量的管理,优化用能结构,减少物流损失,能源介质的无谓排放等。

增加回收:大力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包括余压、余热、余能和煤气等)。·节能工作的内容;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

直接节能:减量化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单位能耗。

间接节能;工艺结构调整、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中间环节、提高产品性能和寿命等。

(1)节能工作的内涵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包括;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

·管理节能;通过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建立相应的节能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设立监管机构(如能源管理中心),最终实现所制订的节能目标。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等。如能够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就可以产生节约公司总能耗的5%的效果。公司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目标为:

(1)提高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各类能源介质的优化调控,促进节能降耗;

(2)以减少能源中心定员,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调度管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4)及时发现能源系统故障,加快故障处理速度,使能源系统更安全;

(5)使能源系统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数据查询、信息管理实现图形化、直观化和定量化。

马钢、宝钢、鞍钢、本钢、上

一、梅山等企业均有好的工作业绩。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是与生产一线同步进行。而不应是离开生产,事后再统计分析。这就要求调控要科学、及时、有效。

要树立系统节能的观点,打破工序之间的专业界限,站在高层次上来深入研究企业整体节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要在三个层次上(单体设备、各生产工序、钢铁联合企业)进行综合研究,目标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如宝钢高炉可以喷煤比达260㎏/t,但高煤比会使高炉煤气发热值贫化,造成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高喷煤比是炼铁技术发展方向。要研究各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煤气发热值和高炉煤气利用率的最佳方案,以最终全公司有最佳节能效果为基准。宝钢就订出高炉喷煤比在200㎏/t左右。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钢铁工业有三大功能,完成各类钢铁产品的制造、能源转换、消纳社会上部份废物。做为能源转换功能是要进行科学分析、优化操作、精细管理。

国内外钢铁工业的用能结构均向多买煤、少买电、提高能源转化率和使用效率方向发展。大力回收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并要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已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为此,各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可行的企业节能规划。

·结构节能

调整钢铁工业生产工艺结构,用能结构可以实现节能。如提高炼铁喷煤比、增加球团配比、采用连续铸钢工艺,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轧钢坯料热装工艺等技术均可实现节能效果。

焦化工序能耗是142.21㎏/t,喷吹煤粉工序能耗为20~35㎏ce/t,多喷吹煤粉,改变了高炉炼铁用能源结构,少用焦炭可节能1.5%。这是高炉炼铁工序结构调整中心环节。

球团工序能耗42㎏ce/t、烧结工序能耗66.38%,多用球团,少用烧结就可节能。同时球团含铁品位高于烧结,又可以实现提高入炉矿品位的效果。

连铸比模铸减少能耗25%~50%,薄板坯连铸连轧要比传统的模铸-开坯-热轧节能70%,连铸坯热装热送和直接轧制技术可节能35%。

采用短流程电炉生产工艺,就会节省了烧结、球团、焦化、高炉工序能耗。钢铁比每升高0.1,吨钢综合能耗会上升约20Kgce/t。

·技术节能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可以促进节能工作。这里只介绍几项关键节能技术,详细的分专业技术节能内容如下:

A)干法熄焦技术(CDQ)

从焦炉出来的红焦炭(950~1050℃)所含显热相当于炼焦生产消耗总热量35%~40%。采用干法熄焦可回收红焦显热的80%,吨焦可产生3.9Mpa的蒸汽口0.45t(先进的可达0.6t)。宝钢干熄焦可降低焦化工序能耗68㎏ce/t。这是钢铁工业可回收余能所占比例的最大项目,约占可回收余能的一半。

干熄焦的焦炭质量得到提高,热反应性降低10%~13%,M40提高了3%~4%,M10改善0.3%~0.8%;在焦炭质量不变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的焦炭可降低焦炭质量不变化条件下,可多配10%~20%弱粘结性煤,可节水0.38t/t焦;高炉使用干熄焦炭可降低焦比2%,产量提高1%。

鞍山华泰公司对引进干熄焦技术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已能设计、制造150t/h的熄焦装置,其投资比国外同类设备低一半,其技术性能已达国外同类设备水平。这对我国推广应用干熄焦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在建和建成的干熄焦已达94套。

采用高压锅炉发电技术,可以使CDQ的发电效率提高10%。其蒸汽压力从5.4Kpa升到9.5Kpa,蒸汽温度从450℃升高到580℃,并可进一步采用二级蒸汽发电工艺。

B)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TRT)

理论上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在80 Kpa,TRT所发的电能与所用的电能平衡,煤气压力在100 Kpa时会有经济效益,而煤气压力大于120 Kpa时会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TRT发电能力是随炉顶煤气压力而变化,一般每吨生铁可发20~40度电。采用干法除尘,可提高发电量30%左右。因煤气温度每提高10℃,发电透平机出力可提高3%。最高发电量可达54度电。

高炉鼓风能耗约占炼铁工序能耗10%~15%,采用TRT装置可回收高炉鼓风机能量的30%左右,可降低炼铁工序能耗11~18㎏ce/t。

从技术政策上讲,炉顶压力大于120Kpa的高炉均应当有TRT装置。我国已有220多套TRT设施。

C)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吨钢回收转炉煤气100m³t钢,煤气显热回收蒸汽50㎏/t钢,并使回收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就可发实现负能炼钢。国外大型转炉基本上均是负能炼钢运行。我国宝钢、武钢、鞍钢、本钢等钢企业也实现了负能炼钢。所谓负能炼钢一般是指转炉工序,而铁水预处、连铸、炉外精炼工序能耗不在内。2007年上半年太钢转炉工序能耗为-16.07㎏ce/t,太钢为-13.24㎏ce/t。2005年宝钢是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工序能耗为-3.54㎏ce/t,连铸能耗为15.9㎏ce/t。

D)冶金炉窑高效燃烧技术

采用蓄热式高效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以使炉室节能15%。热风炉采用空气、煤气双预热可从实现使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实现1200℃以上高风温。轧钢加热炉采用此技术可使轧钢工序能耗降低19㎏ce/t。目前全国已有270座加热炉使用了该技术。

E)烧结矿余热回收技术

用热空气冷却热燃结矿(烧结设计规范要求生产冷烧结矿),高温空气使锅炉产生高压和中压蒸汽,再进行发电;高温空气可以用于热风烧结,可使烧结工序能耗降低10㎏ce/t。对于300㎡烧结机可配置12500KW的电站,蒸汽压力4Kpa,,温度在425℃,提高发电效率。

F)烧结工序节能

·固体燃料消耗占烧结工序总能耗75%~80%,电力消耗占13%~20%,点火能耗占5%~10%。

·烧结矿含铁品位由±1.0%降到±0.5%,高炉系数升高2%,焦比降1.0%,碱度波动由±1.0降到±0.05,高炉系数提高2.5%,焦比降1.3%。

·小球烧结、燃料分加、厚料层(650mm左右),可减少料消耗15~20Kg/t,降低烧结工序能耗5Kg/t,还可提高烧结质量。

烧结料层每提高10mm,燃耗可降低1~3Kg/t,FeO含量下降0.22%~0.5%。

·烧结尾矿在600~800℃,进行余热回收,可降工序能耗10Kgce/t。马钢、济钢、已投入生产。

·对烧结机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其热值占烧结总能耗10%~20%),特别是1~5风箱废气温度高,用于热风烧结。宝钢、南钢等企业已运行,降燃耗10%。100℃热风,降燃耗5%。

·使用催化助燃剂可使烧结降低固体燃耗13%,增产5%。

·烧结机漏风减少10%,节电2度/t,减少烧结矿残碳损失。

·减少烧结固体燃耗的办法: 生石灰活性度每提高10ml,可降低燃耗1.5Kg/t,提高产量1%。

合理配矿:少用赤铁矿和石灰石,配加钢渣。焦粉粒度0.5~3.0mm。

提高料温:每提高10℃,燃耗减少2Kg/t,提高一、二混温度。

强化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增加料层厚度

提高成品率,减少返矿:返矿减少1.5%~3%,节焦粉0.6Kg/t。

偏析布料、双层配碳烧结:使大颗粒料布在下层、燃料在上层。

固体燃料分加:一次混合加20~30%的细焦粉,其余在二混。

热返矿量在30%,固体燃耗降10.4Kg/t。

FeO含量降低0.22%~0.5%。

配加轧钢氧化铁皮1Kg/t,可节燃耗0.2Kg/t。

烧结含粉率变化1%,影响焦比0.5%,影响产量0.5%~1.0%。

烧结直接还原度增加10%,焦比上升8~9%,产量下降8%~9%。

烧结间接还原度提高5%,高炉煤气中CO2升高,煤气利用率(ηco)升高0.66%。

配加5%左右钢渣,可降低固体燃耗3Kg/t。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强度(RDI)每升高5%,煤气利用率降低0.5%,焦比上升1.55%,产量下降1.5%。

·烧结余热锅炉(在点火器之后)进行蒸汽回收,可节能2.5Kg/t。

·降低点火热耗:控制点火负压,降燃耗6~12%,降能耗5~6%。采用节能型点火炉(带状火焰、热风)

·低温烧结

烧结温度由1300℃降至1150~1250℃,可降低固体燃耗7%~8%。

·降低烧结矿中FeO含量:FeO含量升高1%,能耗上升0.68Kgce/t,高炉焦比也会升高1%~1.5%。

·节约气体燃料消耗:双斜式点火器,ML型幕式点火器对煤气、空气双预热

·节电:烧结主风机和除尘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G)高炉炼铁节能:

·提高风温:风温升高100℃,可降焦比15Kg/t,多喷20~30Kg/t煤粉,提高产量4%。热风带入的热量占高炉输入总热量的16%~19%。

·富氧鼓风:富氧1%,增产4.76%,风口理论温度升高35~45℃,允许多喷煤10~15Kg/t。节焦比1%,煤气发热值升3.4%。

·脱湿鼓风:鼓风温度由13%降到6%,可增加风量14%,节能10%,降焦比0.7 Kg/t。风中减少1g/m³水,可提高风温9℃。

·煤气中CO2含量提高0.5%,可降燃耗10 Kg/t,降工序能耗8.5 Kgce/t。

·生铁含Si降低0.1%,可降焦比4~5 Kg/t。

·提高炉顶煤气压力1Kpa,可增产10±2%,降焦比3~5%,有利于冶炼低Si铁,提高TRT发电能力。·高炉冷却采用软水窑闭循环设施,可节水和节电。

·热风炉废气综合利用。可用于煤粉干燥,对空气和煤气双预热,还可用于煤的脱湿和风选。

·对冷风管道进行保温,可提高风温9~17℃。

·铁矿石还原度每增加1%,可节省碳素消耗6~7Kg/t。

·高炉采用全风操作,由鼓风机方面控制风量,高炉不放风。

·高炉炼铁降低燃料比会减少吨铁风耗。燃料1Kg标煤,鼓风量要2.5 m³,消耗风机能耗0.85Kg标煤。宝钢吨铁风耗为930m³/t左右。

·提高焦炭质量,炼铁节能:

·焦炭热反应性增加一位时,每吨铁燃料消耗要增加5%~11%。

·吨铁渣量减少100 Kg/t,可降低燃料比20~50 Kg/t,增产8%。

·炼铁少用石灰石100 Kg/t,降焦比30 Kg/t。H)高炉炼铁精料技术对节能的影响

·高品位是精料技术的核心:

入炉品位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1.5%,生铁产量提高2.5% ·提高原燃料强度可降低炼铁燃料消耗。

烧结、球团转鼓强度提高1%,高炉产量升高1.9%,焦比下降。

·熟料比提高1%,炼铁焦比下降2~3 Kg/t。

·原料成分要稳定:烧结矿设计规范要求品位波动<±0.5%,碱度波动<±0.5%,含铁品位波动1%,高炉产量会影响3.9~9.7%,焦比变化2.5~4.6%;碱度波动0.1,高炉产量会影响2.0~4.0%,焦比变化1.2~2.0%。

·原燃料粒度要均匀,减少炉料填充效应,提高煤气透汽性和炉料间接还原度。间接还原度每增加1%,炼铁焦比下降6~7 Kg/t。

将烧结矿12.7~38mm粒度与6.4~12.7mm粒度进行分级入炉,可降比6%。块矿入炉粒度由10~40mm降到8~35mm可降焦比3%。武钢3200 m³高炉已开始用不同粒度炉料分级入炉。

·铁矿石冶金性能影响

矿石还原度提高10%,焦比可下降8~9%。矿石低温还原粉化率升高5%,产量下降1.5%,焦比升高。

·减少入炉料粉末:<5mm的粉末炉料所占比例要控制在5%以内,粒度在5~10mm的比例要小于30%。入炉粉末减少1%,焦比下降0.5%,生铁产量提高0.4~1.0%。

L)焦化工序节能

·焦炉型煤配比增加10%,M40可提高0.7%~1.1%,反应后强度提高2.2%。当型煤配到30%时,M40可提高2%~3%,M10改善2%~4%。

·焦化用锅炉要合理选型,定额负荷在80%~90%。锅炉容量比实际用汽量大10%即可。控制配风,降低空气过剩系数,减少炉门等部位漏风。

·充分利用水资源,分级、分质供水,扩大循环水使用范围。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喷射装置,可节省蒸汽,又省电。以65孔焦炉为例每年可节约蒸汽1.7万吨。

·用高压氨水代替蒸汽清扫集水管,可节约蒸汽。

·焦油蒸馏后的尾气,可送到黄血盐工序生产黄血盐,其冷凝水可回用给锅炉作补充水。

·加强焦炉热工调节可节能。用焦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45降到1.2;用高炉煤气加热时,α值从1.25降至1.15后,可节省炼焦能耗5.91~11.82kJ/kg湿煤。

·采用硅酸铝隔热板,可减少炉体散热,节约炼焦耗3.5kJ/kg湿煤。

·对烟道空气过剩系数进行自动控制,可降10%炼焦能耗。

·采用新型蓄热室格子砖、加大换热面积,其高度降低30%,废气温度不变,(蓄热室高度不变),炼焦能耗降52.2kJ/kg煤。

·减薄炭化室炉墙,若炼焦周期不变时,立火道温度允许降50~60℃,能耗降低7%。

·对煤进行调湿,水分从9%~10%降至5%~6%,可节能8%。

·提高装炉煤密度(用型煤或捣固)7%~11%,结焦时间减少4%~6%,增产5%~7%,允许增配8%~10%弱粘结性煤,有节能效果。

·对荒煤气上升管进行汽化冷却(由600~800℃降至200℃),可回收能源8kgce/t焦,每吨干煤可产生0.1kg的蒸汽(压力0.3~0.6MPa)。

(2)钢铁企业节能潜力有多大

据统计分析,国内联合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可回收的二次能源量占本企业能耗总量的15%左右,(是扣除各种煤气热值之后)一般钢铁联合企业其能源费用是占钢铁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而对于一些独产的炼铁产品成本的30%以上。

·余热回收的温度限制

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又具备有先进、可靠、实用装备,且要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各种余热载体回收余热的下限温度是:固体载体500℃,液态载体80℃,气态载体200℃。(2)国内外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情况

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92%以上。其企业的购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14%。我国技术装备水平最高水平的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的余热余能回收率在73%,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1.3%。邯郸钢铁公司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6.55%。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率在50%以下,其能源费用占产品成本的30%以上。这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潜力还是较大的。

·钢铁工业实行的技术路线 A)钢铁工业发展以连铸为中心

B)炼铁系统结构调整是以提高喷煤比为中心

C)轧钢系统是实现串联式高速轧制,一火成材生产

·新修订的各专业设计规范均有一些强制性执行条款,积极采用的技术和限制使用的相关内容。

·关注2006年10月公布的《2006-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发展指南》。

3.钢铁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制订 3.1编制原则

·要和本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一致,在指导思想上要统一。

·全面系统地调查好企业能耗的现状(要计量准确、数据可靠、真实、购能和用能数值接近等)。

·做好本企业的能源平衡表(原冶金部文件有格式、内容、方法、计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重申折算系数。

掌握国内外钢铁企业先进节能技术、指标、措施、方法等以利进行对比分析。

·科学、合理、先进、可行地提出本企业能耗各项指标。

·生产条件论。钢铁工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有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每个能耗指标的实现是要有一定条件下来完成。所以,要研究好每项指标完成所要求的是什么条件,什么方法。可参考附件。

·要有阶段性目标,如2007年、2010年、2015年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值。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路线和新修订的各工序设计规范(附2)。3.2 企业能源发展规划的目录。详见附件

(1)编制依据(2)企业概况(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规划的目标(5)主要措施规划(6)节能篇

(7)环境保护(8)经济效益分析(9)结论

(10)论证材料(11)附件 4.钢铁企业能源管理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行走的两个轮子,要同步运行,车子才能直线行走。要重视企业管理上的作用。

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是联合钢铁企业管理的一部份。总体上,能源管理原则要服从企业整体管理,但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企业应有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和独立的部门,要有能源工作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企业能源标准化工作系统(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4.1 联合钢铁企业总的能源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厂矿、车间、班组。要有定额、措施、方法。

4.2 建立完善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的定级工作,逐步实现检测手段和计量技术的自动化、现代化。原始记录、凭证、台账、统计报表和用户信息要妥善保存,以利进行技术分析和指导今后工作。

4.3 对企业和能源信息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早发现重大变化,找出主要原因,提出相应对策。4.4 重视采购各类能源的数量、质量、批次、时间,物流去向等等方面工作。节能要从源头抓起。钢铁企业要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注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采购能源要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观点出发,找出企业采购的最佳经济结合点在那儿,4.5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做为企业节能工作重点。要与企业相关部门作好协调工作。建立企业完善统一的经济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经济上要向对节能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倾斜。

4.6 要对职工开展节能工作培训,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的研究和开发工作。5.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运行 在建立专门能源管理部门,有相关完善的工作条例和建立联合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网络。网络要通畅、功能齐全、运行灵活。信息要科学、准确、及时、能反映出生产过程发生的重大变化。5.1 对进厂的各种能源要及时进行质量、数量、批次进行检验。严防采购中的灰色经济、质量变化、重量失准,大批量货物的多种波动等方面的负面现象发生。要建立互相监督制约机制,采购部门、质检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三本账要大体上一致,其误差不能太大。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要做到日清月结,一个季度要小结一次,年终进行一次清库大盘点。要建立有效的能源进厂检验制度。

5.2 建立几个系统的分项工作体系。对煤、煤气、油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内容的工作报表和工作原则。

上述能源介质的采购量和使用量要能对应,也要结合本公司各工序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衔接,按照原冶金部公布的折算标准煤系数,进行计算,是否能大体上合拍。出现大的误差要找出原因。

5.3 定期开展专项技术经济分析、专项评估、预测等活动。

要把握几个工作要点:

能源利用率应在不断提高

各能源介质分配是否合理、经济。

坚持使用公布的折标系数

公司整体和各工序能耗是否在下降

大中修、技术改造中是否有节能项目

监测完成节能规划内容执行情况和进度

新上项目(设备)的能耗评估,技改后节能效果验证

5.4 定期编制企业能源运行情况报告(可按月、季、半年、全年)

内容包括:能源平衡情况、能源利用的说明、能源利用中重大问题分析、能源使用预测。

5.5 企业正常生产中的能源优化分配、大中修和技改项目的能源管理、突发事件中的能源调度等。

上述活动要在日常工作积累、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设定全公司、各工序、各阶段的能耗标准值,允许上下浮动的范围,相关领域对本岗位的能源影响的分寸有多大。要做到能源管理心中有数,突发事件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有原则,鼓励技术创新、讲求实效。

公司所有能源管理人员要成为技术上的明白人,领导要成为该领域的行家、专家。在技术上要有科学、创新、求实、认真的理念。要对每项能耗的技术指标含义,指标的先进性在那和达到先进指标所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等内容有所了解,或开展相关工作。

6.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分析报告 篇6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需求量急剧上升,由于本国生产能力有限,目前市场缺口很大。韩日汽车后来居上,销售井喷式增长。欧美汽车借先入之利,步步为营。俄国产车欲振乏力,系统性危机业已显现。

20xx年俄国内汽车销量达160万辆,销售额180亿美元。在国产汽车生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韩国汽车为代表的廉价车进口的激增是推动俄汽车市场销售增长的主要因素。

20xx年俄总共进口了万辆小汽车,其中新车万辆。按金额计算,进口小汽车已占据了俄60%的市场份额。20xx年俄国外品牌汽车(包括俄境内生产的)销量较20xx年增长了80%。今年一季度汽车进口持续增长,国外品牌汽车的境内生产也在继续扩大,三种外国主要品牌汽车的销量合计超过万辆,而同期民族品牌汽车从20xx年的23万辆减少至万辆,从而使国外品牌汽车销量首次超过国产品牌,成为俄汽车市场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俄经贸部预测,至20xx年,俄汽车市场容量将达到310亿至400亿美元规模。

最新统计表明,在20xx年1-9月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排行榜上,韩日汽车独领风骚,成为最受俄罗斯人欢迎的汽车。汽车经销中心卖出的汽车1/3是外国汽车,其消费需求增加了60%。

俄联邦统计署的数据表明,目前,俄罗斯人月平均工资仅为325美元,在汽车选择上,最看重仍然是价格,而不是质量和安全。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对外国新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自20xx年以来,进口汽车销量增加了5倍,但市场仍远未饱和。外国汽车销量是随着国产汽车工业地位的恶化而不断增加的。自20xx年初以来,俄小汽车生产下降了%,主要是一些传统汽车生产厂,如伊日、嘎斯、瓦兹、谢阿兹、兹马等汽车,根本无法与质优价廉的韩日汽车竞争。

20xx年初俄罗斯汽车市场上的主要趋势仍将延续,对外国新品汽车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国产汽车生产仍会下降。原因很简单,国产汽车竞争力下降,人民财富在不断增长。但是,俄罗斯国产汽车也不会轻易让位,竞争将更加激烈。

将来对俄汽车工业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汇率得到巩固的卢布,俄罗斯货币升值意味着低端外国汽车售价将会越来越接近于俄国产汽车售价,竞争将极其残酷。现在,俄汽车工业面临着相当严重的生产质量问题,仅靠价格因素才得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销量最大的汽车是瓦兹LADA-2105/07,售价仅4500美元。但是,近期俄国产汽车价格多次上涨,其售价逐渐接近外国汽车水平,如通用大宇、现代、起亚等。

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国产汽车仅占37%,远远低于外国进口汽车,其中亚洲汽车占32%,欧洲汽车占26%,美国汽车占5%。俄罗斯汽车新闻网进行的“您的汽车属哪国品牌?的专项调查(2126人参加)结果表明,日本居首,为%,德国%,韩国%,其他%,法国

%,美国%,英国%,意大利%,中国%。

在最新汽车销售排行榜上,近一年来,现代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增加了1倍,在俄罗斯塔甘罗格汽车厂组装生产的现代Accent汽车成为俄罗斯人的新宠,20xx年1-9月的销量高达28757辆。其后2-10名分别是大宇Nexia(27629辆)、日本三菱Lancer(27108辆)、美国福特Focus(23133辆)、日本丰田Corolla(16983辆)、日本日产Almera(14839辆)、大宇Matiz(12104辆)、现代Getz(11456辆)、现代Elantra(9915辆)、丰田Camry(9914辆)。

巨大的商机驱使众多的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把目光投向了刚刚起步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被采购的车型主要为:经济型轿车;皮卡;吉普等。以我们公司为例:寻盘的俄罗斯公司在半年内将近有40家。俄罗斯政府职能部门制造“壁垒”,目的是为了保护萎缩的本国汽车工业,抑制国外同行业抢滩。首先是技术“壁垒”:每款车型在当地市场销售必须取得俄罗斯的认证其次为关税“壁垒”,针对国外进口车辆,俄海关征收可选择关税,目的是防止低报关。除此之外,相对比较高的运输成本和漫长的输期,使本身在运输上没有优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这个市场增加了难度。综合起来,进入该市场的各方面附加成本约为51%。有需求就有供给,国外汽车企业都积极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寻求出路,来填充当前的市场的空间,寻求自己的市场定位,发展自我。

中国汽车同行在当地市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石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新思路 篇7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研发, 我国电石工业从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成套设备, 到安全管理、节能减排, 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等方面, 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下游产品需求的带动下, 我国电石工业突飞猛进, 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成为全球生产和消费大国, 令世人瞩目。

1) 产能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2014年, 国内电石产能从480万t/年增长到4 183万t/年, 这期间还淘汰了落后产能866.18万t;产量从340万t/年增长到2 600万t/年。

2) 装备制造国产化、大型化、成套化。从上世纪80年代号称“五朵金花”的引进, 到如今, 电石生产所需的设备, 全部实现国产化。目前, 国内电石生产装备从25 500 k VA到87 000 k VA的大型密闭电石炉;从原料的破碎烘干, 到产品包装运输, 以及电石炉气的回收利用等, 全套工艺装置, 都实现了国产化、大型化和成套化。

3) 电石下游产品多元化。近年来, 电石行业积极开发和扩大以其为原料的下游产品, 聚氯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氯丁橡胶、氰胺化钙以及乙炔炭黑等电石的传统下游产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 4-丁二醇发展迅猛, 已成规模;乙炔制丙烯酸的研发也取得了成功, 正进行工业化试验。在电石下游产品多样化基本形成的同时, 电石炉气综合利用, 产品研发拓展也取得了新成就。目前, 电石炉气制二甲醚, 乙二醇、LNG等化工产品均已实现了产业化。

2 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伴随着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趋凸显, 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不减, 电石行业发展过热, 盲目贪大、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目前, 电石市场持续低迷, 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 生产难以为继, 可以说, 我国电石行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必须保持两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 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方面看, 一是来自中东国家的低成本石化产品竞争, 中东地区乙烯成本相当于我国的1/4, 采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与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相比, 具有成本低、质量高和较强的竞争力。二是石油价格大幅下跌, 聚氯乙烯主要以乙烯法和电石法, 石油价格的下滑, 对电石行业的挑战不言而喻。三是电石法PVC汞污染防治的挑战, 2013年10月我国签署了国际汞减排强制性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电石法PVC是《公约》管理的重点用汞工艺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唯一使用该工艺的国家, 电石法PVC用汞量占全国用汞总量的70%以上。《公约》对该行业的相关控制其中一条是禁止新增电石法PVC生产工艺, 这对电石行业来说, 无疑是釜底抽薪。

从国内方面看,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 价格低位运行, 企业亏本经营。2014年我国电石产能达4 183万t, 同比增长10.4%;产量2 600万t, 同比增长13%;表观消费量2 584万t, 产能效率62%。据统计显示, 到今年年底, 产能将达到5 400万t, 预计今年开工率不达60%。目前电石下游传统产品也全部过剩, 聚氯乙烯是电石的第一大用户, 占电石消费总量的80%之多。2014年我国PVC总产能2 381万t, 其中电石法1 906万t, 产量1 629.6万t, 电石法1 271万t, 占78%。醋酸乙烯是电石消费的第二大用户, 2014年国内醋酸乙烯总产能288万t, 其中电石乙炔法178.5万t, 预计到今年年底, 国内醋酸乙烯总产能将达到450万t, 其中电石乙炔法将接近300万t。聚乙烯醇、1, 4-丁二醇、氯丁橡胶、氰胺化钙等电石下游传统产品产能均已过剩。市场经济就是如此任性, “萝卜快了不洗泥, 葱卖不了拔光皮”。电石产能过剩, 下游产品需求低迷, 电石价格自然下滑。去年以来, 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企业亏本经营, 生产难以为继。

二是生态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强化。国家在工业企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 (碳税) 的政策实施已渐行渐近, 电石作为大宗耗能排放产品将深受影响, 2007年, 我国政府明确指出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改革目标;2013年6月, 国务院法制办就《首批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中, 明确将电石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列入其中, 碳税的征收, 将使电石行业有限的利润全部被吃掉, 企业生存的活力和动力受到严重抑制。

三是节能降耗任务艰巨。2014年新修订的《电石准入条件》明确指出, 新建或改扩建电石生产装置, 吨电石 (折发气量300 L/kg) 电炉电耗≤3 200 k W·h, 综合能耗≤1.0 t标准煤;同时限定现有电石生产装置在2015年底前必须达到上述标准。门槛的提高, 对遏制盲目投资,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引导电石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但对现有企业来说, 要达到上述标准, 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 这对当前市场低迷的电石企业来说, 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从企业层面来说, 一是工艺装备整体落后。经过多年来的研发实践, 我国电石工业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但总体上推广应用还有限, 科研成果工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作为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先进的节能环保型的密闭炉产能比重只有总产能的75%, 特别是关键性技术还比较缺乏, 企业技术集成能力较弱, 创新驱动能力不足, 难以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二是产品单一、产业链短。我国现有电石生产企业300多家, 拥有下游产品的企业约为100家, 不到1/3, 其余200多家都没有配套下游产品, 这些企业日子过的好歹, 完全依附于下游产业和企业的兴衰。三是管理粗放, 技术人才匮乏。过去我国电石工业的发展, 主要是粗放型、规模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市场竞争力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或当地政府政策扶持所获得。管理粗放型和技术人才匮乏, 一直是抑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第二, 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充满着新机遇。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 困难本身就孕育着希望, 挑战与机遇往往孪生, 是并存的。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尽管电石行业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充满了新的机遇。当前电石行业面临的新机遇是:

一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 缓慢复苏, 这对我国电石行业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 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达3.4%, 2015年可达4.0%。同时预测石化产品消费市场重心继续东移, 中国、印度、东南亚国家需求增速加快。国际经济的复苏, 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拉动需求增长, 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拉动, 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等需求增加, 为电石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有力地带动电石及其下游产品需求较快增长。

三是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 经济发展“走出去”, 电石行业发展也要走出去。其益处, 一方面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开拓产品市场, 促进国内电石行业发展。

四是国家电网电价改革, 对高耗电的电石企业来说, 是一个特大的利好。电石企业可以与发电企业直接对接, 并且可以相互选择, 互利互惠, 这样可大大节约电费, 同时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平公正的竞争, 促进行业优化升级。

3 顺势而为, 科学发展

电石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电石工业在我国化学工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以及未来发展趋向,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特别是随着现代煤化工的技术进步, 电石工业将在我国化学工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中, 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近年电石工业发展来看, 电石产量逐年增长, 市场需求保持平稳上升, 这充分说明电石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石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说明, 行业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转变, 产业结构正从增量扩张向调整存量, 做优增量深度调整, 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化新的增长点, 这就是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我们要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要更加坚定信念, 冷静思维, 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 顺势而为。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的心理分析, 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行业实现新常态下的平稳健康发展, 开创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石行业发展总体思路:应当是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驱动力,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 提升产业竞争力, 由电石大国向电石强国迈进。

发展模式应由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提升型。

发展路径应当是产业布局集约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并要高端化、节能环保生态化。

发展目标应当定位在总量控制、技术先进、结构优化, 由电石大国向强国跨越。

具体措施应按中央提出的“四个一批”, 严格市场准入, 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装置运行率, 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展重点: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积极推进氧热法电石工艺的进一步研发, 尽快实现工业化。氧热法电石生产工艺是利用富氧或纯氧炭材加热熔融, 可节省大量电力资源, 减少工业废渣排放。该工艺还生产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有望成为煤炭综合利用的新型技术。

二是积极推动内燃式炉的改造提升, 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对不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内燃式炉坚决淘汰 (淘汰一批) , 同时将16 500k VA及以上的内燃炉改造为密闭式电石炉, 实现电石炉气的综合利用 (改造一批) 。建议政府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补贴, 至少是2015年淘汰的电石炉还按以前的标准给予补贴, 这样有利于推动改造升级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积极拓展电石下游产品, 延伸产业链, 实现消费多元化。对现有的传统下游产品如PVC、PVA、BDO、CR、醋酸乙烯、氰胺化钙及其衍生物等, 不抛弃、不放弃, 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竞争力, 走“减强发展、乘法提升”的新路子。“减强发展”即为传统产业“瘦身”, 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的被动局面;“乘法提升”即是为传统产业“添翼”,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跨越。对电石法以及电石炉气生产的乙二醇、乙醇、二甲醚、丙烯酸、LNG等新兴产业, 要重点培育和发展, 并在税收上按政策给予减免, 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是积极推进电石工业进入化工园区, 要优化布局, 因地制宜, 形成产业集聚, 产品偶联, 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

浅析俄罗斯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篇8

纵观俄国艺术的历史,从12世纪开始盛行宗教,导致宗教画的艺术盛行,之后历经“巡回展览画派” 、“象征主义”、“俄国先锋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直到“当代绘画艺术”,这些不同时代所容纳的艺术方式,通过一点点力量的累积,向人们呈现了跨越时代的独特艺术魅力,也为如今俄罗斯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俄罗斯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简述

2.1 现实主义艺术

一直以来,现实主义让艺术家们能够借助作品去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社会主义形式,以梅尔尼科夫,亚历山大•贝斯特洛夫等为首的当代艺术家继续延续着现实主义的传统,探索着精神世界内在的魅力。当代的现实主义不断追求视觉效果的突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典型地展现了俄罗斯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的风土人情,以技术,表达方式等方面来表现艺术家的“新生代”的现实主义创新精神。

如今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依旧追寻着传统现实主义的精髓,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和内心世界的刻画。例如尤里•戈留塔在艺术的创作中,用笔豪放不羁,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漠视着,被称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而亚历山大•巴戈香追求着作品的深度和力度,用布满画面的构图来产生压抑感,他的风格延续了八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一些作品的风格。

“新生代”的现实主义,依旧在某些方面传承着传统现实主义的脉络,又将现实主义和当代文化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用自己传承与创新的作品去展现了从帝俄时期到苏维埃再到俄罗斯当代的艺术演变过程,并且将写实主义与其他形式结合在一起,试图用新的视觉感官来刺激人们眼球。

2.2 观念艺术

“观念更新”的当代观念艺术具有反艺术商业化、反画廊和反传统的倾向,冲破对创作自由的制约,借着继承传统观念艺术的基础,如今观念艺术已经拓出了多元并进的艺术格局。

行为艺术在观念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讽刺的、社会性的倾向符合了当代艺术的口味,在嘲弄和美感之间找到了切入点。奥列格•库里克(Oleg Kulik)是当代俄罗斯行为艺术的领军人物,2008年10月的一次巴黎艺术展览中,他一丝不挂,模仿一条狗的样子,用身体的戏剧化表演给作品注入了讽刺和自嘲的内涵,以理念的实在性来对抗感官的实在性。

装置艺术也是观念艺术的组成部分,它在特定的环境里,将生活中的物质实体进行了艺术性的利用和改造,创造一个新奇的环境,演绎出新的精神文化内涵。俄罗斯艺术家将多种艺术手法和当代艺术元素等融入到装置艺术创作中,例如莉扎•利窦的《永恒的博弈》被艺术界称为当代艺术史最有创意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融和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到当代艺术的特色,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2.3 画廊

改革后近2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艺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越来越多的俄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台上展露头角,相应的对俄国绘画艺术交流、艺术品收藏与推介的画廊也逐渐成立起来。 比如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的基尔曼画廊,黑河右岸俄罗斯美术馆等等。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世界闻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包含了近55000部俄罗斯的艺术作品,将所有流派的作品包含其中。它作为俄罗斯当代艺术交流载体,将俄罗斯当代艺术推到新的高峰。

在中国,俄罗斯的当代艺术也是借画廊所进行中俄艺术交流的,在北京建立的“北京俄罗斯艺术画廊”,将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画风等艺术流派展示给中国,将推崇的艺术作品进行跨国的交流,使俄罗斯当代艺术探入国际市场大门。

2.4 展览

政府为了使当代艺术得到健康发展,建立了国立美术馆和博物馆,经常为苏联时期受排挤的艺术家推出回顾展。而私人美术馆近些年在俄国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例如法国商人布罗谢特想要将不受重视的艺术家作品低靡的情况改善,2001年在莫斯科成立了“当代艺术收藏俱乐部”,多次举行了艺术展览,目的为让更多人关注当代艺术,并投入俄国当代艺术的收藏。2009年8月,作为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大的当代艺术展,“车库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世界的某一状态》为俄罗斯人民用艺术的角度去剖析了欧洲上层社会所生活的状态。这些艺术家或商人将展览作为当代艺术媒介的介入,让俄国的艺术发展大步跃进,侧面带动了俄罗斯的作品价格的攀升。

3.当代艺术与国际市场

如今众多富商对艺术品的观赏需求与强劲的购买力使得近两年在世界两大拍卖公司Christie 和 Sotheby高价成交的俄罗斯艺术品占有约10%的份额,2007年在菲利普斯7月22日的拍卖的杜柏萨斯基与维诺葛拉多夫的《晚间健身》价格飙升至26.4万美元。虽然俄罗斯艺术作品部分受到追捧,但是其中近80%的买家是本国人,他们怀着俄罗斯人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结,希望把俄国艺术留在俄国。对于其他国家收藏家来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并没有将他们所吸引。所以俄罗斯艺术作品的整体价格还处于较低的位置,市场占有率也较低。这需要俄罗斯的当代艺术继续积蓄能量,等待去爆发的那天。

结语

俄罗斯的当代艺术随着国内外的变革,使得艺术家们不得不摸索着新的媒介、新的题材、新的风格。形式在不断变化的同时,才能与内在的精神更加紧密的融合,不但让我们受到新鲜的感官刺激,也感受到俄罗斯当代艺术的无穷魅力。艺术是内在与外在的表现,这一观念树立了俄罗斯当代艺术的里程碑。

[1]《在纷繁历史中重生的俄罗斯当代艺术》韩之演 《东方艺术:财经》2008年7月 东方艺术杂志社

[2]《俄罗斯当代艺术格调》郑乃铭《当代艺术新闻》 2008年11月21日

[3]《新兴艺术市场沃土:俄罗斯当代艺术》陈沛岑《典藏投资》 2008年12月10日

[4]《向东看向西看》林强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年8月1日

[5]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Ml.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转变观念下一篇:二十年后再相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