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
(1)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燥、磁”为翘舌音;前鼻音“斑”,后鼻音“尚、倾”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
磁场
陨石,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奔(bēnbè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②公司倒闭后他四处奔(bēn)走,依然无果,只好来投奔(bèn)自己的兄弟。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能源
奥妙莫测,难以捉摸。
神秘
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
抵御
检验测定。
检测
抵抗。
沧海一粟
文中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燥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谜
嫦
娥
尚
摄
倾
揭
斑
燥
磁
御
陨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尚”,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谜
嫦
娥
揭
倾
燥
磁
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斑”左中右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揭、倾、御”,学生练写。
揭:右部与“喝、渴”的右部相同,右下部里面的“人”,捺变点。
倾:中间部分的先写横,再写竖提,“页”的最后一笔是点。
御:右部是“卸”,笔顺是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钩、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过程很艰难,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5)
(16)
(17-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课文,去探索“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
二、品读释疑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一是这些与读者的生活比较接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直白的说明文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
(3)练一练: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都是神话,含有神话的成语还有:
(二)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主要讲了什么?
(理论上的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词说明宇宙是浩瀚无边的?
(“无限”“极小”“沧海一粟”“几千亿”等词语说明了宇宙的浩瀚,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方法指导:借助中心句理解内容,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所以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处。
(三)默读第三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3)
(4)
(5)
(6)
1.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2.“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科学家对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从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温度太低方面分析了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结合生活实际就知道,这样的温度根本没办法生存。)
(2)这个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运用了“列举排除”的方法,通过分析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
3.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的星球是火星?
(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地球与火星自转圈数、轨道倾角的比较,说明火星与地球非常接近,证明“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4.为什么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1)通过近距离的飞船观测发现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2)从干燥、大气、磁场等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强调了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缺少,气势更强,更有说服力。
5.怎样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这句话?
“一直”与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一直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奥秘》,了解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吗?
(7)
(8)
(9)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逻辑顺序介绍的。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而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2.这篇课文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作者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摆事实、列举、排除等方法:用“列举、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将宇宙飞船登录火星检测出没有生命迹象的事实摆出来,说明火星上也没有生命。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太阳》。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10)
(11)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宇宙生命之谜
追求真知
不断探索
爱科学
学科学
不可能存在存在?火星
分析问题
存在条件
探求结论
未解之谜
课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且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阅读目的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选用“分析阅读”,阅读我们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补充式阅读”。“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可以采用
一、揭题:
1、出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谜”用红色,大字写出来,并加上“?”,并问学生:到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其中29位学生说有,13位说没有)
3、当学生发生争论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答案。
二、设疑: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
2、学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条件:(1)、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2)、必要的水分。(3)适当成分的大气。(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图: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师问: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为什么,找出科学依据。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弄清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历程,然后再理解科学家经过观测分析得出的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四、辩论:
1、抛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存在?
2、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后,个人充分自读课文,积极为辩论准备材料。
3、在组内充分交流。
4、学生分两组展开辩论。
五、拓展:
让学生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来知道: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找到了水汽,()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揭开——()观测——()
枯萎——()抵御——()
3、缩写句子。
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们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怎样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是 而是 虽然 但
2、揭开——(揭露)观测——(观察)枯萎——(凋谢)抵御——(抵挡)
3、科学家们对火星作观测。
4、火星上颜色明暗的变化,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而造成的。
5、①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
②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
③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我在学了《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之后,发觉有许多疑问,因此,在此指出,希望能得到重视。
文中指出,生命起源的条件为: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要有适当成分的大气;要有足够的光和热。这明显有毛病,例如:海底火山口的温度高达360度,仍然有不少生物在那儿自下而上深海内无光,又冷,却还不是成为了美丽的生命殿堂?而且,既然是外星生命,人类不了解它们,又如何知道外星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呢?UFO怎么解释?课文首先排除掉九大行星中的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只留下地球和火星,然后又一口否决火星。这难道就是解谜了吗?宇宙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人类知道的事情只是茫茫宇宙奥秘中的千万分之零点几,有什么依据高谈阔论认为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就没有生命?兴许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人类认为没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呢?由此可见,中国语文教材选材之疏忽,作者作文章之漫不经心,这种错误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甚至危及到孩子的后代,误了他的一生。
语文教科书上的一丁点儿小错误,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愿语文书的选材方面再严谨一些,为孩子们想想吧!
一、揭题:
1、出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谜”用红色,大字写出来,并加上“?”,并问学生:到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2、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其中29位学生说有,13位说没有)
3、当学生发生争论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答案。
二、设疑: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
2、学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条件:
(1)、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图: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师问: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为什么,找出科学依据。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弄清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历程,然后再理解科学家经过观测分析得出的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四、辩论:
1、抛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存在?
2、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后,个人充分自读课文,积极为辩论准备材料。
3、在组内充分交流。
4、学生分两组展开辩论。
五、拓展: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反思2《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因此课前三天,我和学生都去了解搜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了解的拓展,越来越觉得这篇教材过于“陈旧”——它选入教材只有几年时间,但在这几年中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已取得很多进展,欧洲于2003年6月2日发射“猎兔犬2号”于2003年12月25日登陆,日本发射“希望号”中途失踪,美国“漫游者A”飞船运载火星车“勇气号”在太空航行7个月于2004年1月3日在火星登陆,截止目前,已发回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图片,供科学家分析。
2、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阐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课前,我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上课伊始,导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写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进行辩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正方的观点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观点是:地球之外没有生命存在,形成辩论双方。请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再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辩论中,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课内外结合,讨论争辩,迸发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远远超越了文本。本文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我发现,通过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出来。课下,那辩论声还时常出现,因为他们时刻关注着各方面对宇宙探索的报道。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展开辩论,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学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由于上课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该班学生对于抓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灵活。加上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上没有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按照预先的设计,一环一环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往下进行,因而课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四、改进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及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宇宙层次结构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
(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学生阅读]:教材121页。[回答]: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之间的关系。
(二)宇宙到底有多大 [学生阅读]:教材122页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个充满悬疑的神秘事件,神秘事件,地球探索,自然之谜,外星谜……这些光怪陆离的奇闻异事无不令人想一探究竟。
阅读了这本书,它能带领我们走进神秘莫测的宇宙世界,激发我们的想象,带领我们去探寻外星生命的秘密。
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体验宇宙诞生的神奇,感受反物质,黑洞,星系超新 星,类星体等神秘事物,也可以探索夜空黑暗之谜;目击美丽的月球辐射纹;体察火星人面石的奥秘。
也许,茫茫宇宙,多彩变幻,充满了无尽的神奇与玄妙。因此,宇宙谜团让你在无限的遐想之中,感受宇宙空间的浩瀚与生命出现的可贵。
在五个部分里对本人最有吸引力的就数“神秘太阳”了。因为在以前我总是认为金星是由金灿灿的黄金组成的,只要去了那里就可以瞬间暴富,木星就是一堆烂木头,水星就表面全部被水覆盖,而火星就单纯的一团熊熊烈火,可是我自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金星、水星、火星是由岩石组,而木星和土星却是由气体组的。还有从前我总是以为地球在太阳系是最大的行星,但《宇宙未解之谜》告诉我并非如此;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天王星是地球的4倍多!
在整本书中还有一个耀眼的亮点―探索太空。它让我知道了太空的资源原来那么丰富。就拿一颗小行星来说,在它直径不到2000米的身躯上竟蕴藏这约有1万吨黄金、10万吨的珀、10亿吨的 和100亿吨的铁!它还让我知道了“登天难”,我们都知道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距我们足有4。3光年,也就是说光以每小时三十万公里的速度从地球飞到比邻星也要4。3年!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啊!所以“登天”实在太难了。
今天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宇宙未解之谜》。下面我来说说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和获得的知识。
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宇宙的奥秘的事情。我明白了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当一颗质量大约是太阳几十倍的`恒星被自身的引力压缩成直径只有几千米左右的天体时,就会形成黑洞!另外,原来冥王星已经不再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了,它竟然已经被除名了!这和我在其他书本上看到好像不太一样啊。原来,冥王星于1930年被天文学家发现,起初被认为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但在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才能算是行星:第一,天体要围绕恒星转;第二,要靠自身引力呈球状;第三,轨道附近没有其它天体。冥王星正是因为不符合第三个条件,被科学家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冥王星从此被视为一颗矮行星了。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总是用老观点去看新事物。有机会我想让爸爸妈妈多买些天文类的书籍给我看,这个宇宙还有好多东西等着我们地球人去发现哪!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推荐阅读:
《宇宙的边疆》教案1011-28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案11-08
探索宇宙教案09-08
宇宙的未来 教案05-30
地理必修一宇宙教案06-15
3.宇宙黑洞的教案06-28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设计11-15
5. 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 教案06-21
六年级综合实践探索宇宙教案11-07
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