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精选7篇)

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篇1

税前扣除一般不需要正式发票的情况总结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在实际过程中,许多财税人员认为,要扣除,就得要有正式发票(税务机关监制或授权印制),没有正式发票的,则不能税前扣除。实际上有些税前扣除项目不需要正式发票,而只需要内部凭证,仅仅要求纳税人能够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而不是实际支付的适当凭据就可以税前扣除。在此,笔者归纳以下几种类型,与大家共同学习、商讨。不妥之处,请与本人联系。

工资、奖金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准予扣除。纳税人应制订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中应明确工资薪金总额范围并正确归集.《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社保费用、工会经费

公司提取的社保、工会经费上缴,取得社保缴费凭证、《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该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内部发生的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属于企业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应凭合法的适当凭据从税前扣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根据列入职工福利费范围支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扣除的适当凭据,如:职工困难补助费,只要是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决定就可以作为合法凭据,类似的还有如以货币形式按标准发放职工的各项补贴(如独生子女补贴)、救济费、安家费、葬费、抚恤费、探亲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社保。合理的福利费列支范围的人员工资、补贴是不需要发票的。需要提醒的是,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和发生的对外的相关费用应取得合法发票。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企业向银行贷款,约定贷款期限为两年,利息按月计算,到期一次性付清,企业按期预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需提供相关的借款协议证明有关利息金额计提正确即可,而毋须提供也不可能提供其他外部凭证。

财产损失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如企业的库存商品盘亏、霉烂、现金被盗等情形。《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文件规定: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而确认的财产损失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企业提供的资料主要有:

(一)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由资产拥有的国资委出具的资产处置证明;其他企业资产所有者出具的资产处置证明的监控;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报备内、外部证据的监控。

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支付违约金

根据增值税规定中对价外费用的界定,销售支付的违约金,不是价外费用,也不属于征收流转税范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违约支出,不需要取得发票,必须取得由收取方提供的合法、合理的依据,借此证明和判断赔偿行为的真实存在和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具体的依据应包括: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仲裁机构的裁定书、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收款方开具的发票或收据。

罚款支出

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罚款不涉及具体纳税行为,因此无法取得正式的发票。

需要提醒的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也不得扣除。

农民取得的农作物损坏补偿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的青苗补偿费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079号)规定,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取得的青苗补偿费收入,属种植业的收益范围,同时,也属经济损失的补偿性收入,因此,对他们取得(由纳税人支付)的青苗补偿费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个人在取得此收入时未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不需要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可以凭赔偿协议与付款凭证进行财务处理。

自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自建厂房,材料自购,现工程结束,要转入固定资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只有发生有偿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或者提供劳务的行为才需要缴纳营业税,而纳税人自建的行为不属于有偿转让,也就不属于营业税的课税范围,因而相关的自建行为也就不需要开票,纳税人可以凭借自购材料以及其他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接受捐赠的资产计提折旧

接受赠与方接受赠与的不动产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八项规定,接受捐赠收入组成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八项所称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在计税价格的确认上,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未竣工结算的在建工程、已投入使用的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准则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后,由于尚未取得工程款发票,因此公司计提的折旧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待工程决算并取得发票后,才能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将所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支付给境外企业的劳务费用

如果设计行为全部发生在境外,则不需要在中国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因此不需要正式发票。不过,应提供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支付外汇证明、合同等。

纳税人计提六类准备金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有关且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截至2009年12月底,企业按规定计提的下列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行业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3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证券行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证券类准备金和期货类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止,保险公司按照以下规定缴纳或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准予税前扣除。

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2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准予税前扣除。

4.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国家允许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准予税前扣除。

5.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0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保险公司按照以下规定计提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准予税前扣除。

6.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金融企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税前扣除。

准备金是纳税人所得税申报时的主要纳税调整项目,纳税人要关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于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即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但是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允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应及时调整,以避开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目前除上述6类准备金外,其他各类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均不得税前扣除。<阮观健>

网友王佳俊整理的一份所得税税前扣除明细表

费用类别扣除标准/限额比例说明事项(限额比例的计算基数,其他说明事项)职工工资据实任职或受雇,合理加计100%扣除支付残疾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14%工资薪金总额职工教育经费2.5%工资薪金总额8%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额扣除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职工工会经费2%工资薪金总额业务招待费(60%,5‰)发生额的60%,销售或营业收入的5‰;股权投资业务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作为收入计算基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5%当年销售(营业)收入,超过部分向以后结转30%当年销售(营业)收入;化妆品制作、医药制造、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不得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捐赠支出12%利润(会计利润)总额;公益性捐赠;有捐赠票据,名单内所属内可扣,会计利润≤0不能算限额利息支出(向企业借款)据实(非关联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非金融向金融借款同期同类范围内可扣(非关联企业间借款)非金融向非金融,不超过同期同类计算数额,并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权益性投资5倍或2倍内可扣(关联企业借款)金融企业债权性投资不超过权益性投资的5倍内,其他业2倍内据实扣(关联企业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提供资料证明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企业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利息支出(向自然人借款)同期同类范围内可扣(无关联关系)同期同类可扣并签订借款合同权益性投资5倍或2倍内可扣(有关联关系自然人)据实扣(有关联关系自然人)能证明关联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利息支出(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应缴资本额的)部分不得扣除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利息不得扣除住房公积金据实规定范围内罚款、罚金和被没收财物损失不得扣除税收滞纳金不得扣除赞助支出不得扣除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据实规定范围内补充养老保险5%工资总额补充医疗保险5%工资总额与取得收入无关支出不得扣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费用不得扣除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据实按规提取,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财产保险据实特殊工种职工的人身安全险可以扣除其他商业保险不得扣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除外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按租赁期均匀扣除经营租赁租入分期扣除融资租入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可提折旧劳动保护支出据实合理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如上缴总机构管理费)不得扣除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的租金不得扣除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得扣除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得扣除所得税税款不得扣除未经核定准备金不得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规定范围内可扣不超过最低折旧年限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规定范围内可扣林木类10年,畜类3年无形资产摊销不低于10年分摊一般无形资产法律或合同约定年限分摊投资或受让的无形资产不可扣除自创商誉不可扣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限额内可扣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房屋建筑物改建支出,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摊

2、租入房屋建筑物的改建支出,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分摊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摊

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篇2

医疗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上, 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准予扣除。并且对企业按规定缴纳的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均不挤占福利费14%的指标, 而应当按规定直接税前扣除。而对超过规定标准缴纳的社会保险, 既不允许直接在税前扣除, 也不允许作为福利费14%的基数计算扣除。

在会计处理上,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 (费用) 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 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 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 (费用) 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 由职工个人负担。”

对中央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实行医疗统筹企业的医疗保险费应当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科目核算, 但并不是说中央企业及事业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按工资薪金进行税前扣除。财企[2009]242号文明确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 应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

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允许税前扣除, 超过范围和标准的不允许税前扣除。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27号) 文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 企业在为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 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三、未参加社会统筹等其他情况医疗费用的税前扣除

根据国税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文规定:职工福利费用的支付范围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所以, 对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所发生的医疗费、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以及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医疗补贴, 属于职工福利费用范围中的一部分。对职工福利费用的总支出在工资总额14%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对超过工资总额14%的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

对于企业参加医疗统筹后, 另外支付给在岗的、已参加医疗统筹人员的医疗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医疗费用的税前扣除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 文规定, 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纳入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另外,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按规定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由重组后企业承担人员管理责任的, 重组后企业发放或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从预提费用中直接核销, 不作为企业职工福利费;企业实行分立式重组, 将离退休人员移交存续企业或者上级集团公司集中管理, 并将按规定预提的统筹外费用以货币资金形式支付给管理单位的, 管理单位发放或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从专户中列支, 也不作为管理单位的职工福利费;企业在《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实施前完成重组, 重组后企业将离退休人员移交上级集团公司集中管理, 但当时未预提并划转相应资金的, 重组后企业定期向上级集团公司缴纳费用, 应当纳入职工福利费;上级集团公司代为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不纳入上级集团公司职工福利费。

五、商业医疗保险税前扣除

商业保险是在基本社会保险的基础上, 有经济能力和保险意愿的社会主体, 为了进一步保障自身的权益, 自主决定所投保的险种。虽然国家也提倡和鼓励社会主体投保商业保险, 但基于国家税收利益上的考虑, 以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等角度出发, 若允许企业对其为投资者或者职工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商业保险费支出税前扣除, 将造成不同盈利水平等状况下的企业扣除范围不一, 税负不均, 因此, 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 不得扣除。但对企业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 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商业保险费, 准予税前扣除。

一是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不得扣除。”在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中, 从事特定工种的职工, 其人身可能具有高度危险性。为了减少这些职工工作的后顾之忧, 国家会强制性规定企业为这些职工投保人身安全保险, 且从企业角度来看, 通过保险能分散和减少其所承担的责任, 是其取得经济利益流入所发生的必要与正常的支出, 也符合税前扣除原则。为了鼓励企业为特定工种职工投保人身安全保险费, 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的精神, 有必要允许企业发生的这部分支出税前扣除。此类保险费, 其依据必须是法定的, 即是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企业应当为其职工投保的人身安全保险, 如果不是国家法律法规所强制性规定的, 企业自愿为其职工投保的所谓人身安全保险而发生的保险费支出则不准予税前扣除。

二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考虑到情况的复杂性, 如企业因其职工出差而为职工购买的航空意外险费用支出等, 目前也无法一一明确, 而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作灵活调整。所以, 法律可授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相应的权力,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决定企业为其投资者或者职工投保商业保险而发生的哪些商业保险费, 可以税前扣除。

除上述两种商业保险费外, 企业为职工购买的其他商业保险既不允许直接在税前扣除, 也不允许作为福利费14%的基数计算扣除。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境外缴纳医疗保险的税前扣除

外商投资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按照有关国家 (地区) 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 或者作为企业内部的福利或奖励制度, 直接或间接为其在中国境内工作的雇员 (含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和无住所的雇员) 向境外保险机构 (包括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 支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其他名目的境外保险费不允许税前扣除。因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保险准予扣除。相对应不是依照我国法律缴纳的医疗保险不允许税前扣除。即企业不得列支其在中国境内工作的职工的境外社会保险费。但境外保险费作为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的, 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 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参考文献

企业哪些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篇3

“新的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的出台,对我们公司是大利好!”上海一家外贸企业的财务总监钟磊颇为兴奋。

钟磊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两税合并之后,企业将从原来的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为25%,与外资企业持平。而同样为钟磊关注的是,按照所得税法第八条的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那么,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和老法相比有哪些具体项目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呢?对企业的利好又会有多少?

统一了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企业放心引进高薪人才

[案例1]

飞翔投资有限公司引进金融理财专家1名,每月工资薪金2万元,2007年以前公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只能按照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1 600元扣除,其余多支出的费用都由企业自己负担。2008年不仅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提高到2000元,而且企业给理财专家增加的工资薪金都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打入企业成本中,不缴税,企业税费由此减少。

旧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扣除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据实扣除制度,这是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所得说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对合理的判断,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由于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已经放开,内外资企业按工资薪金支出额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也统一了。

同时,这条对效益好的企业员工将是极大的鼓励,按照原先的规定,企业由税务部门核定一个计税工资,超出计税工资的部分,都必须在税后列支,这使效益好的企业也不能提高员工收入。现在,员工不仅可以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企业也可以放心引进高薪人才,加速企业的成长。

统一了广告费和业务定会费的税前扣除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做广告

[案例2]

起起创意投资公司计划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投资200077元做广告,按照原来的规定只能将40万元的广告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掉,其余1960万元要靠自己逐步消化,觉得有点不合算。现在提高了广告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对于广告费用率高、实际所得税率高、销售净利率低的企业来说受益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起起公司可以先扣除300万元,其余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实际税前抵扣比例每提高5个百分点,按照目前20%的平均所得税税率计算,企业的净利润就相应提高1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税前扣除,老税法对内资企业实行的是根据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比例限制扣除的政策,对外资企业则没有限制。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了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同时,考虑到部分行业和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发生情况较为特殊,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统一了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

鼓励企业进行捐赠

[案例3]

某中小企业年利润为5万元,按照25%企业所得税率计算,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50000×25%=12500元。如果企业向慈善基金会捐赠,根据新税法,企业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额最高可达到50000×12%=6000元,当年应缴纳的税额应为50000-6000=44000,再将44000×25%=1.1万元。而按照原税法3%的扣除比例,这家企业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额最高限额为50000×3%=1500元,当年应纳税额(50000-1500)×25%=1.21万元。也就是说,该企业当年可以少缴税款1.21-1.1=0.11万元。

食堂费用税前扣除问题 篇4

所得税:自己吃的支出和折旧都算职工福利,招待客户吃的算招待费,都要发票;

个人所得税:大锅饭公共福利不涉及个税;发放到个人头上,并入当月工资薪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误餐补助;

增值税: 外购的进项(含固定资产,锅等)不抵扣,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要视同销售;

营业税:自家吃没事,对外卖缴营业税。

企业食堂到菜市场采购大米、白面和蔬菜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职工福利费,按税法规定的比例税前扣除: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3号)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税发〔2009〕114号)规定,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有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贵公司食堂为员工就餐发生的费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凭据,并且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其相关费用才允许按照国税函[2009]3号文件规定,列为职工福利费进行税前扣除。

企业食堂到菜市场采购大米、白面和蔬菜发生的费用没有发票不得税前扣除,若收款方没有开票资格,可向其当地税务机关办理代开具发票手续。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真实、合法和合理是纳税人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可以税前扣除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原则,在判断纳税人申报扣除支出的真实性时,纳税人必须提供证明支出确属实际发生的有效凭据,包括发票、进口报关单等。

按照《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所有单位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企业发生与应税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应凭正式、合法凭证依法在税前列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因此,收款方应按上述规定向付款方开具发票。若收款方没有开票资格,可向其当地税务机关办理代开具发票手续。

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因此自办食堂的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职工福利费。

在职工食堂招待客户用餐支出作为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税发〔2009〕114号)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有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单位内设职工食堂属于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而且是为本企业招待外来人员提供餐饮服务,属于单位内部行为,发生的支出企业所得税前可作为业务招待费申报扣除,但也需要取得合规票据,如果企业加工餐费原料未取得相关发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企业未办职工食堂,统一由外单位统一送餐,需要与供餐单位签订合同,同时还需凭餐饮业发票税前扣除,应与供餐单位签订送餐合同,列入职工福利费,并凭合法凭证在税前扣除。

单位内设职工食堂属于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而且是为本企业招待外来人员提供餐饮服务,属于单位内部行为,发生的支出企业所得税前可作为业务招待费申报扣除,但也需要取得合规票据,如果企业加工餐费原料未取得相关发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申报扣除。

食堂涉及个人所得税的原则:大锅饭公共福利不涉及个税;发放到个人头上,并入当月工资薪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现行福利政策导向是:公共福利不涉及个税,但若要发放到个人头上,则要并入当月工资薪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财企[2009]242号对此特别强调: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国税函[2009]3号所列“合理工资薪金”五大原则也明确:对于企业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无论是直接发放给个人,还是个人提供票据报销后支付,都属于对劳动力成本按标准进行的定期补偿,具有“普惠制”的工资性质,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一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

食堂涉及个人所得税的原则:大锅饭公共福利不涉及个税;发放到个人头上,并入当月工资薪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现行福利政策导向是:公共福利不涉及个税,但若要发放到个人头上,则要并入当月工资薪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财企[2009]242号对此特别强调:企业给职工食堂费用税前扣除问题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国税函[2009]3号所列“合理工资薪金”五大原则也明确:对于企业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无论是直接发放给个人,还是个人提供票据报销后支付,都属于对劳动力成本按标准进行的定期补偿,具有“普惠制”的工资性质,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一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

食堂涉及增值税的原则:不抵扣,有视同销售(只限定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外购的不抵扣进项,没有视同销售)

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一)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不允许扣除;不允许扣除的还有这些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内部食堂属于福利部门,其采购的物品不论是存货还是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金都不允许抵扣,要计入福利费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食堂涉及营业税的原则:自家吃没事,对外卖缴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限额标准 篇5

1、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

(国税发[2000] 84号)

2、企业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前,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国税发[2003]70号)

从国税发〔2003〕70号文下发之日起,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在上述文件下发之日前购置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不高于5%的比例自行确定的残值比例,不再进行调整。(国税函[2005]883号)

3、关于职工冬季取暖费(国税、地税规定不同)

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劳动保护费等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国税函[1996]673号)

纳税人发生的冬季取暖费税前扣除最高限额为650元,纳税人内实际发生的上述支出,在最高限额以内的,据实扣除;超过最高限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冀国税函[2005]19号)(2005年底保定市国税局规定:暂按1000元/人以内据实扣除)

①冬季取暖费的扣除,原则上按当地政府规定的补贴标准执行。企业发放的冬季取暖费,达不到当地政府规定的补贴标准的,据实扣除;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补贴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执行行业补贴标准的企业,按上述规定进行扣除。②纳税人按规定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费,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审查,可凭有效凭证据实扣除。③以前按定额扣除冬季取暖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费的政策停止执行。(冀地税发[2004]66号)

(2005年底保定市地税局规定:暂按1400元/人以内据实扣除)。

4、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可以扣除。劳动保护支出是指确因工作需要为雇员配备或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

(国税发[2000]84号)

5、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会议费证明材料应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

(国税发[2000]84号)

6、关于计税工资:

自2006年7月1日起,将企业工资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调整为人均每月1600元。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上述扣除限额以内的部分,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超过上述扣除限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对企业在2006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工资仍按政策调整前的扣除标准执行,超过规定扣除标准的部分,不得结转到今年后6个月扣除。(财税[2006]126号)

7、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工资性支出,都应计入企业的工资总额。(财税[2006]126号)

8、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

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注:按2.5%提取时须申报)(国发〔2002〕16号)

9、职工工会经费扣除限额为计税工资总额的2%,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国税函[2000]678号)

10、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

11、纳税人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包括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因此,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

(国税函[2003]1114号)

12、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国税发[1997]191号)

13、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国税发[2000]84号)

14、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国税发[2000]84号)

15、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国税发[2000]84号)

16、纳税人发生的佣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计入销售费用:

(一)有合法真实凭证;

(二)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支付对象不含本企业雇员);

(三)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

(国税发[2000] 84号)

17、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国税发[2000]84号)

18、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应与赞助支出严格区分。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②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③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国税发[2000] 84号)

19、广告费支出的优惠政策:

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

食品(包括保健品、饮料)、日化、家电、通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体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业的企业,每一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内向以后纳税结转。(国税发[2001]89号)

制药企业每一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25%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费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结转。

(国税发[2005]21号)

自2006年1月1日起,服装生产企业每一纳税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一条规定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结转。(国税发[2006]107号)

20、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

21、以下捐赠项目可以全额扣除:

⑴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财税[2000]30号)

⑵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的公益、救济性捐赠(财税[2001]9号)

⑶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财税[2000]97号)

⑷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财税[2000]21号)

⑸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财税[2001]103号)

⑹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捐赠(财税[2003]204号)

⑺向教育事业的捐赠(财税[2004]39号)⑻通过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财税[2004]172号)

⑼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捐赠(财税[2005]137号)

⑽ 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财税[2006]68号)

⑾ 通过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财税[2006]67号)

⑿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财税[2006]66号)

22、上交总机构的管理费:管理费提取采取比例和定额控制。提取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总收入的2%。(需有税务机关的审批手续)(国税函[1999]136号)

23、纳税人为全体雇员按国家规定向税务机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或其指定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失业保险费,按经省级税务机关确认的标准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国家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可以扣除。(国税发[2000]84号)

24、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缴纳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以及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财税[2001]9号)

25、设区城市(含地、州、盟,下同)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程序,合理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建金管 〔2005〕5号)

26、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准予扣除。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应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7、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障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不得扣除。(国税发[2000] 84号)

28、企业发给职工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办公通讯费用支出,属于发放现金的,应计入计税工资总额;凭合法票据报销的,根据发票金额据实扣除。(冀地税函[2003]107号)

29、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纳税人支付给本单位工作人员凭票列支的通讯费用,不论发票客户(单位)名称为单位或个人,不论数额大小,均可据实扣除。(冀国税函[2005]19号)

30、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纳税人租用个人车辆发生的租赁费用,按租赁合同或协议,凭合法、有效凭证扣除。

(冀国税函[2005]19号)

31、关于盈利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一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含10%),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

(财税[2003]244号)

32、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财税字[1999]290号)

33、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坏帐准备金提取比例为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国税发[2000]84号)

纳税人计提坏帐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冀国税函[2005]19号)

34、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可以扣除。(国税发[2000]84号)

35、企业加入工商业联合会缴纳的会员费,准予扣除。(财税字[1994]009号)

36、纳税人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盘亏、损毁净损失,由其提供清查盘存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

37、纳税人发生的资产盘亏、报废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以扣除。

(国税发[2000] 84号)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 篇6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19日

字体:【大】【中】【小】

一、业务概述

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企业提请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二、法律依据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

三、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

《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2份

四、纳税人应提供资料

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五、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时限要求

企业发生的各项需审批的财产损失应在纳税终了后15日内集中一次报税务机关审批。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据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鉴定材料。

六、税务机关承诺时限

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自受理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转下一环节;县(区)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市(地)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因情况复杂需要核实,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天,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七、工作标准和要求

(一)受理环节

1.审核、录入资料

(1)检查《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填写是否完整准确,印章是否齐全;

(2)资料不全或者填写内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场一次性通知纳税人补正或重新填报;

(3)审核无误后将《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信息录入系统,制作《税务文书领取通知单》(CTAIS V1.1)或《文书受理回执单》(CTAIS V2.0)。

2.转下一环节

将纳税人报送的所有资料转下一环节。

(二)后续环节

接收上一环节转来的资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案头审核

通过系统调阅以下资料:

(1)财务报表信息

与纳税人提供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进行比对,对纳税人按规定提供的申报资料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符合性审查。

2.实地审核

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后,税务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制作调查报告。

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篇7

首推负面清单

早在2008年起, 我国开始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 就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做出了明确规定。所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这实际上降低了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是一种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此后, 国税发[2008]116号以及财税[2013]70号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 不过, 这些政策都采用的是正面列举。比如要求享受优惠的研发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两个目录。与此前相关政策不同的是, 此次《通知》对享受研发活动加计扣除采用“负面清单”, 规定了若干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活动和行业。

扩扣除范围、允许追溯享受

《通知》的一大亮点, 是在原有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上扩围。研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新增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试制产品检验费, 取消了过去实际操作中争议较多的对研发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限制, 并增加了不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10%的其他相关费用项目 (如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包括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 也可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除了从横向上扩大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外, 《通知》同时拓宽了纵向时间维度, 即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 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 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

上一篇:科学社会主义题目下一篇:联欢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