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小作文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元宵节小作文(精选14篇)

元宵节小作文 篇1

“小作文”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数理化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各类题型的理解及思路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过程。教师通过小作文来摸清不同的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障碍,并对其分别进行指导。“小作文”式教学法,笔者在教学中已探索并应用于实践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有其鲜明的特色。

1.“小作文”式教学是思路教学

“小作文”式教学法注重发掘学生对数理化教材中知识点的认知,揭示学生对问题分析的过程和解决思路,以及对各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它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利于厘清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解题思维由盲目、自发状态发展到自觉、科学的阶段,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和有条不紊,因为“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厘清思路的过程,从而使数理化教学由单纯的解题教学转为思路教学。

2.“小作文”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家底”,查出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障碍,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由教学大纲承包的方式,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制订更科学、更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步骤,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着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这个轴心有的放矢地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小作文”式教学法有利于因材施教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在“小作文”中反映的思维障碍来设计的,并给学生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端正思维方向,扫清学生思维障碍,因材施教,分别指导,将整体施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变成直接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障碍的过程,从而使数理化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思想。

4.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表达能力

按照传统的教学观点,初中数理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解题。通过数理化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践中还没有涉及,所以有许多理工科背景的科研人员写不出优秀的科技论文,他们常是心里有“文章”却写不出文章来,犹如“茶壶倒饺子”,原因在于他们在中学时缺乏数理化小论文的训练,没有开展这方面思维训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解几道数理化题很容易,但要用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你看到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解决这类题有什么规律”等,却不知从何处说起,常常词不达意,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记得中学时代有位姓张的数学老师,号称是解题的行家,由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一问“老师,这道题怎样解,遇到这类题我们该怎样想”时,他常常面露难色地回答:“就这样解,就这样规定的。”学生们不会做,就暗地里叫他“张规定”。而“小作文”式教学法就给中学生提供了练笔的大好机会,并使数理化“小作文”成为一种主要教学手段,直接培养准确严密的表达能力。

5. 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把分析问题的过程,即遇到这类问题或题型如何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有什么规律,关联到哪些知识点,都按照解题思路写出来。例如,运用阿基米德定律解答有关浮力的问题,的确是物理学习中一个难点。学生们都反映:阿基米德定律易背,浮力题难解,特别是碰到一些复杂的习题,更是束手无策了。其实,只要组织解一道典型的浮力题,并把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写出来,归纳总结一下解这类题的规律,就会发现,解答浮力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类题主要用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力的平衡知识,二是阿基米德定律。浮力题虽然变化多,但其基本思路是不变的。学生只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学生不难发现解浮力题的思路是:首先找准浮体,分析浮力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力的平衡知识,列出解浮力的平衡过程,求解作答。这样把解题思路归纳并写出来,不仅有助于厘清思路,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或题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信手拈来,提高解题速度,而且又可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元宵节小故事中学生 篇2

元宵节小故事1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一家三口,回到老家,和弟弟一起放烟花。也许,烟花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个道具罢了。但在我眼里,它给我带来了乐趣,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

一进屋,弟弟就抱着一大堆烟花,对我说:“姐姐,你看!这么多烟花,够我们放了!”说着,带我来到前院。我看看天空,黑漆漆的,比较无味。可一想到等下放烟花,可就不一样了。弟弟把烟花都堆在地上。我仔细一看,种类还真不少,有礼花、二踢脚、喷花、旋转烟花等等,这里面喷花最多,有四十个吧。“爷爷,蜡烛呢?”弟弟一放下烟花,大概累了,就使唤起爷爷了。不过爷爷倒乐意帮忙。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看着弟弟玩得尽兴,我也来了兴致,但我知道烟花很危险。我拿起一根烟花,小心翼翼地点上火,“咻”的一声,烟花从根子里喷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第一反应就是将烟花扔掉,烟花一落地,就灭了。“哈哈哈,哈哈哈……”背后突然传来一阵笑声。我回头一看,弟弟正捂着肚子在笑呢!“有什么好笑的!刚才只不过是失误,不信我再放一次给你看!”我假装生气,又拿起一根喷花,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做好心理准备,比上次更小心翼翼地点上了火。这次我玩得特别好,一点也没被吓着,还得意洋洋地挥来挥去。

“等等!等等!姐姐,喷花快没了,先入礼花吧!”弟弟挥舞着双臂,大声制止了又拿一根喷花的我,“好吧。”我无奈地点点头。只见弟弟拿来了一个礼花,找来了一根香,站在距离礼花一米远的地方,伸长了手,去点礼花。我则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弟弟点礼花。弟弟弯着腰点,站着点,都不行。最终,蹲下来一试,成功了!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礼花放出的亮点在半空中构成了美丽的图案,仔细一看,似乎在说:“新年好!”过了一会儿,亮点渐渐落地,就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一样,落在地上不见了。礼花灭了,可我们还沉浸在礼花的美丽中,久久不能自拔。

“放烟花了!”一声有磁性的男高音打断了我们美好的遐想。我回头一看,是爸爸!爸爸搬来一个大大的纸箱烟花,放在离我们二十米远的地方,在石板上找到了弟弟的香,熟练地点上烟花。妈妈搂着我,爸爸抱着弟弟,爷爷奶奶依偎在一起,全家人一起看烟花。

那一刻,我希望时间可以定格,让这温馨的场面永远持久……

元宵节小故事2

在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时候,有蒸刺猬的习俗,据说刺猬可以给家里驮来粮食和金银。每到元宵节前两天,每家每户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的小刺猬。

今年过元宵节的时候,妈妈又在做刺猬,只见妈妈首先拿起一块面团,在案板上使劲地揉,揉成碗状,里面放上豆馅儿或煮好的红枣,在把面揉成一个半圆形光滑的面团,把一边捏尖,接着横切约二厘米深的一刀,拿一颗泡好的黑豆粒横放在切口里,就是咬着豆粒的“刺猬”的嘴巴。接着,把“刺猬”横托在左手上,“刺猬”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贴着“刺猬”的背,轻轻剪约一厘米长的小刺儿,并向上稍微一提,刺儿就翘了起来。“刺猬”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儿,每行刺的数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顺序照空儿排列。最后在“刺猬”的脸上嵌入两粒红小豆或绿豆,当作“刺猬”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后面。一只肥肥胖胖、憨态可掬的刺猬便跃然手上。我看呆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妈妈,你真厉害,太像了,简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只。”妈妈说:“好啊!你做吧。”于是我就拿起来一块面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面团在我手里不听话,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猬的形状。我生气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说:“这么难做,我不想做了。”妈妈帮我拾起面团,说:“什么事都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做下去会成功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里也不听使唤,我做得满头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终于做成了一只小刺猬。尽管我做得很难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别开心。而妈妈还直夸我哪,“你做的小刺猬的刺特别细,像真的小刺猬。所以说,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你认真去做,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虽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次做小刺猬,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节小故事3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晚饭时间到了,既然是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好吃的汤圆了。妈妈把做好的汤圆端上桌,里面有芝麻馅汤圆和无馅汤圆。看着碗里的一个个“白胖子”,我满脸欣喜。迫不及待的舀起一个芝麻馅汤圆,就往嘴里凑。当吃到嘴里时,我不禁露出了笑容,太好吃了!香糯的外皮,加上汤圆里面甜甜的芝麻馅,当咬破外皮时,清香甜蜜的芝麻馅就争先恐后地涌出来,满口的幸福。无馅汤圆是“小个子”,像一个白色的小精灵,躲在大汤圆旁,闻起来可香了,好像每个“小精灵”身上都有一个特别的“香包”,让人觉得十分香甜。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就坐在沙发上看元宵晚会。窗外是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五颜六色的烟花升上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炸开之后,“金砂”就像流星雨一样刷刷落下。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漂亮的烟花占满了我的眼,美极了。

元宵晚会也是精彩极了。相声小品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在地上打滚;歌手的演唱也让我难忘,一句句优美的歌声让我陶醉;魔术表演也十分有趣,让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奇迹的发生……

元宵节是多么的精彩啊!元宵过后,年就过完了。当它悄悄离开时,我依依不舍,不希望它走,也在期待下一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小故事4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包括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小朋友,你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元宵节。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呢?快跟我走进元宵节吧!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泉州这片古城时,大街小巷早已热闹非凡了,这时,你往窗外一看,人山人海,舞狮子的舞狮子,吹拉弹唱的吹拉弹唱,敲锣打鼓鼓声震耳欲聋。人们纷纷到街上观看,整个古城被挤得水泄不通,好不热闹!

到了中午,小巷旁纷纷挂上灯笼,我和爸爸妈妈妹妹回到爷爷奶奶家包汤圆,奶奶爷爷一看到我们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皱纹都消失了。奶奶把做汤圆的材料逐一拿了上来,我定眼一看,哇!有花生、白砂糖、芝麻和绿豆!只见奶奶先把材料滚成一个球,把球沾点水放进满是面粉的大盆里,拼命地摇动大盆,把汤圆裹上了一层白衣裳。再沾水,把汤圆穿上第二层毛衣……就这样,待汤圆穿上第五层衣裳时,一个美味的“白胖小子”就诞生了!我和妹妹玩得不亦乐乎,整只手都变白了,脸也一白一黑的,我和妹妹都大笑起来。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有鱼,有青菜,有汤圆,还有火锅呢!我们不可能“嘴下留情”,把食物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妈妈又带我和妹妹去看花灯,看着这五花八门的花灯,我的心激动不已!有趣的走马灯,有神秘的仿古灯,还有可爱的老鼠花灯呢......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接着我还去参加猜灯谜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哈哈,你明白元宵节的习俗了吗?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元宵节发扬光大吧!

元宵节小故事5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因为元宵节有漂亮的烟花,还有好吃的汤圆,美丽的灯展。

一大早,我们全家就一起去超市买元宵,节日的超市格外有元宵节的味道,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元宵,有袋装的,还有散装的,还有各种口味的,如:黑芝麻馅的、松仁馅的、白糖、核桃仁、青红丝的应有尽有,品种至多,让人流连忘返,那里品种较多,不知该买哪一样,每一样都那么精美,因为我喜欢吃黑芝麻馅的,所以,我们就买了四包黑芝麻馅的。回到家里,妈妈立刻烧好了水,把汤圆倒了进去,把锅盖盖上,过了一会儿,打开锅,那汤圆浮在水上,个个都浑圆精致,肤白胜雪,滚动在汤里,晶莹剔透,美丽极了,真是一种美丽的诱惑,妈妈把汤圆端上来,那汤圆洁白淡雅,碗里盛上了几个洁白、润泽,如玉盛雪的汤圆,好像艺术品,用勺轻轻捞一颗放在嘴里,外皮软绵、爽滑,里馅甜香浓郁,直沁人的心脾,我立刻就被这美丽精致的小东西陶醉了,我甚至想只有月宫里的嫦娥仙子才配吃这样的美食吧。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去江边看灯展和焰火,刚到彩虹桥,犹如海啸一般的声音便传了出来,只见美丽的焰火在天空中此起彼伏的绽放,点亮了美丽的夜空,有的烟花像钻天候一样冲上天空,然后在天空中灿烂开放,还有的绽放时像一朵大大的荷花,点亮了整个夜空,礼花放完以后,成千上百个孔明灯,慢慢的升上天空,久久也不消失,好像一个个流行划过夜空,又像天上繁华的街市,看完孔明灯以后,我们还去看了灯展,那里的灯有的像凤凰,有的像条龙,还有的像一只东北虎,置立在灯台上,显示虎虎生威、龙跃龙腾、生龙活虎、虎虎有生气。

这时,我不禁想起苏道味曾经写过的诗句:火树银花台,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又想起辛弃疾的东功 夜 放千花树,更吹落,星如雨————

虽然元宵节没有春节盛大,但它却以它的独特让人赞不绝口,我喜欢过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欢度元宵节 篇3

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举行的。

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都会放很多烟花炮竹。天空中被烟花照耀的犹如白宣一样。礼花喷射出的花炮天空中像下着金色的雨一般,还有很多种的礼花,比如喷射到天空然后又徐徐落下,

还有很多很多。

小朋友们都在放各种各样的小的烟花炮竹,比如黑旋风、羽蝶、响旋花、飞天鼠……

一年级元宵节作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搜索加入群【精品学习网小学生作文群:414025149】,淘出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安全作文:注意安全

元宵节-元宵节作文450字 篇4

人民广场正在举行着元宵节晚会,看着夜晚的天空上,飘满了五花八门的花灯,在广场的中间是一个有红毯铺成的圆形舞台,而人民广场的最左边挂着元宵节不可缺少、积聚人气的花灯谜。在这一路上,元宵,糖人,糖葫芦……各种小吃档口吸引着游客。这才有过节的气息嘛!十五的天气有些寒冷,但也抵挡不住我的喜悦,我跑到了圆形舞台下,找到个座位,来观看晚会,晚会上有京剧,歌剧,小品还有我最最喜欢的相声,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把观众们笑的人仰马翻。

晚会结束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一起去猜灯谜吧!”我们两个跑到了人民广场的最左边,这次猜灯谜,只要猜对了就可以获得一份神秘小礼物,我迫不及待的拿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遍地鲜花(打一地名)。我仔细的想了想,“咦,这不是我的家乡长春嘛。”我向那位工作人员阿姨说。“恭喜你小朋友,你去卖元宵那里免费领一份元宵吧!”我得意洋洋的接过“免费领取券”跑到兑奖处,得到了一份芝麻元宵,开心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烟花秀的场地,烟花五彩缤纷,有很多形状、颜色,非常的漂亮,真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家乡的元宵节 篇5

吃了“汤圆”后, 爸爸小心翼翼地点燃一个大烟花, 只听“砰”的一声, 天空中绽放出一朵艳丽的花朵。烟花在空中爆炸, 无数颗星星状的烟火像仙女撒花般地在空中撒落。真可以说是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不一会, 大街小巷都放起了烟花。

古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家乡闹花灯的场面轰轰烈烈, 冠绝天下。我们一起欣赏花灯。一路上我欣赏着路旁色彩绚丽的花灯, 这花灯一个比一个漂亮、富有新意, 有威武无比的“二龙戏珠”灯, 有“龙凤呈祥”灯, 有逆流前进的“鲤鱼跳龙门”灯……,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富创意的是“古代迎亲”灯和“诗情画意山水”灯。观赏着这花灯美丽的景象, 让我流连忘返。

元宵节作文500字-节日作文 篇6

到了我快写完作业的时候,听见妈妈在叫:“吃饭了”。我们都走到吃饭的桌子周围坐下。桌子上早已白满了丰盛的美味,桌子的中央 妈妈正端下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汤圆。个个都像是晶莹的大珍珠似的,好不诱人。 我们一家人每人都盛了一碗,津津有味的吃着,还品尝了其他的美味佳肴。

吃完丰盛的晚餐,我回房间继续写作业。妹妹却闹着要求爸爸带她出去玩。不一会儿,他们又回来了,我听见爸爸在大声的喊:“翰晨,快出来看烟花,好壮观哦......”我迫不及待的跑了出去,妈妈也跟了来。

走到大街上,我们看见空中到处都在此起彼伏的燃放着烟花,有的像金黄的菊花,有的像雪白的牡丹,有的像火红的玫瑰......

我和妹妹抬头远望着天空,只见天空中悬挂着无数只闪闪发亮的红灯笼,装扮着夜晚的星空。一次次燃放的烟花,让漆黑的夜空美丽灿烂。一声声隆隆的轰鸣,让节日的气愤热闹非凡。当我们走到沿河大道的新桥头,在燃放烟花的河边,看见许多的人在放飞着许愿灯,等到它们陆续,缓缓的上升后,就变得越来越远。如同满天耀眼星星。噢!此刻才恍然明白,之前远远看见满天的红灯笼,却原来是人们放飞的许愿灯呀!

元宵节作文精选元宵节赏花灯 篇7

节赏花灯

小时候的一次元宵节和现在过得有所不同。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富裕起来,过节时也就大多在家中度过,本因热热闹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了。天气寒冷无比,和大街上的寥寥几人相照应。

我记得小时候的灯会,街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因为堵车,道路上是被车子堵了个水泄不通。其中,大部分的车子都是锁上了门——没人,车的主人都是走着去灯区的。

我听见窗外到处都是炮竹声,看见天幕上火光四射,焰火燃放的十分精彩。我拖着外公走到了灯区火车站广场。我和外公硬是被人群“送”到了灯区中心。

好一个软翅子大凤凰。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出奇的灯。人群的目光转到了凤凰身上,其余的灯像是摆设,衬托出了凤凰的高贵、优雅。它那身上的羽毛,亮,却不刺眼;它那爪子,好似一团火,熊熊燃烧。凤凰不愧为百鸟,气质十足,透出一股傲气。

哇!巨龙出场了!这场灯会的压轴戏也出来了。龙,作为一种神物,为天之骄子的象征,果然不失一股尊贵之气。瞧:他那长长的龙须,果然显眼;它那锋利的爪子,闪闪发亮,让人吃惊;它那金子般的龙鳞,更是像磁铁般吸引众人的目光。

浅谈“小日记”拉动“大作文” 篇8

一、提前为作文做好铺垫

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但是不一定非到三年级才记日记,一年级下半年,学生基本上能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拼音也会运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记最简单的日记,比如“每日一句话”,开始利用写一句完整的话来要求学生;进行一个阶段以后,就可以升级为“今天我想说”,鼓励学生把一件事情说完整。在小学一、二年级坚持进行这项训练,到了三年级的作文课上,学生就不会因为没有接触过作文而发愁了。

二、形式多样促养成

人都如此,对一件事情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失去了开始的新鲜感,特别是自制力不够的小学生。到了四、五年级,循规蹈矩的日记记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产生懈怠的情绪。老师就应该针对情况,对症下药。日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写,让学生不断地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内心的“兴趣源”。例如,巧改歌词,使语言巧妙自然,词能达意。现在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特别快,对于歌词的记忆比词语更深刻。比如“起来,不愿挨打的男生,把我们的书本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老实男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男生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女生的‘炮火’,前进!冒着女生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就真实的记录了男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他们感兴趣的网络游戏,网络语等,进行改编,激发兴趣,激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做到有感而发,为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奠定基础。

三、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写日记

我把日记作为学生训练作文和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学生因为作文需求开始写日记,学生也根据需求来写日记。首先作文需求是日记写作的主要目标。只满足于每周完成一篇作文,一下子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日记,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兴趣,鼓足他们的干劲。教师要把作文的功用、作文的趋势和要求、学生的作文现状、提高作文水平的可能及方法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清楚认识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提高作文水平的迫切性,自身作文的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写日记),确定用日记训练作文能力的目标,树立写好日记,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发起写日记的兴趣并投身到写日记的实践中去。其次,作文需求是日记写作的主要“切入口”。作文要写什么,日记中可以先写什么,作文要用什么方法,日记中可以先用什么方法。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话题作文,教师就可以安排在最近两周以写父母为主题的日记;如作文要求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先在前一天的日记中尝试运用。作文的需求使日记更有目标性、针对性、重点性,日记也为作文提供了一个“实验室”。从作文需求的切入口来写日记,对作文、日记来说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做法。

四、按作文的特点创新日记

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认为日记是“自由抒写”、“不能公开”、“短小精悍”、“每日一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其实不然。我们本着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宗旨,提倡学生写“开锁日记”,就是要求学生写教师可以批阅、学生可以传看、侧重作文训练的日记。这种日记必须在作文教学的计划中布置、检查、评价、反馈,必须为作文教学服务,必须按作文的特点尝试写作的创新。学生的日记大都是自拟题目。大部分日记都是按作文的要求来写的:字数达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表述恰当。一部分日记是对课堂作文的预写或复写:老师布置了作文题,学生就先在日记中放开思维和手脚,写一篇甚至几篇,反复比较和修改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去,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成功率;对于批改好的作文,部分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评语或建议在日记中重新斟酌、重新创作。有些学生在日记中进行各种作文体裁的尝试,如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还有些学生受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影响写系列日记。应该说,学生的日记没有脱离作文特点,没有违背作文教学的原则,是在作文的框架下进行的自由创作与创新。

五、以评价促持久

写日记,恒是关键。作为学生要在坚持上下功夫,教师则要在促持上做文章。促持久的方法有许多,如“过程激趣”、“教师示范”、“督查评比”等,而日记能从作文上获得的一个促进持久的动力就是作文成效。在这上面教师需要做的事有三件,一是认真批阅并及时反馈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作品的重视;二是全面评价并重点鼓励学生的作文,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写评语、提建议,或面评、或公评,对写得好的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些好的地方教师要肯定鼓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三是倾心指导并积极推荐学生习作参赛发表,学生的习作参赛获奖或公开发表了,对作者及身边同学都有很大的鼓舞,由此产生的“成就感”会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厚、日记行为越来越持久的。教师用作文的成效来促进了持久,学生因作文成效的激励而保证了持久,而持久写下去又必将有所成效,这样学生写日记就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元宵节_初一作文_初中作文 篇9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晚上8点,我和妈妈一起前广场,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上来,我们来的时候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今年的花灯大多数都数以龙为题材,因为今年是龙年。操场上方的二龙戏珠,一进门就映入了眼前。那就有神的眼睛似乎在盯着你。那有力的爪子,似乎可以抓住你,多少摄影爱好者一起向那个比我高四五倍的大龙走去。我也忍不住走了过去。站在那龙的面前往下看所有花灯被我尽收眼底。霓虹灯、鸽子、仙鹤、船、车、地球仪。在这些花灯的照耀下,似乎这是白天。

噗通的一声,天空变得绚丽多彩。人们纷纷寻找看烟花最有利的位置。天空五颜六色,这个刚消失了,那个紧接着上来。让人眼花缭乱,脚底好像都在颤抖。彩色的火球飞腾着,有的四射的烟火,组成孔雀开屏的样子。有的烟花是圆的,密布在空孔中,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每个烟花都好像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当烟花在空中消失了。小小的火光让我陶醉在这里,天空作纸,烟花做笔。这幅画简直是太美丽。

元宵节作文 篇10

元宵节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去新一佳购物广场买汤圆,我们来到面食区,看到了一个大牌子,牌子上写着:“20xx年2月27日到20xx年2月28日,举行包汤圆大赛,自愿报名,自己包的可以带走,有奖品,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我看了之后问妈妈:“妈妈,你会不会包汤圆?”妈妈说:“会包啊!

”我高兴的说:“那你今天能不能参加这个比赛,我今天想尝尝你包的汤圆好不好吃。”妈妈说:“好吧,今天就让你常常我包的汤圆怎么样。”我们来到报名处,看到那里站满了许许多多正在包汤圆的人,我问服务员:“中午还可以报名吗?”服务员说:“中午不可以报名了,下午吧。”我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三点,我和妈妈走到新一佳购物广场,来到了报名处,我们报了名,我拿了一点面给妈妈,又拿了一点给自己,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第一个,我拿了一张面皮,小心的把豆沙放到里面,揉了起来,结果做成了个“花汤圆”,经过教训,我渐渐的包的好了起来。

我们包了二十几个汤圆,看到自己包的汤圆,我特别高兴,我们带着汤圆和礼品,回到了家。

元宵节小作文 篇11

一、在“小”字上做文章———篇幅小, 着眼点小

既然是小学生的作文, 我们就不能像成人作文那样来要求, 如果要求过于复杂, 显得有点拔苗助长。在“小”字上做文章, 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小”, 就是篇幅要小。我们往往判断一个孩子作文的好坏总是喜欢拿字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动不动就300、400

﹄个字, 有的时候就是这些字数把孩子给吓住﹃、了, 孩子总是边写边数, 边数边写。有的作文明明已经表述清楚了, 因为字数还差一点就开始胡乱拼凑;有一些作文明明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 数数字数, 再好的文章也戛然

﹄而止。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写作的绊脚﹃、

石。虽然老师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 如果不规定字数, 有些孩子就会偷懒, 如果规定字数, 有时候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在矛盾中存在, 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学生进行作文分层教学, 明确本年级的习作标高, 一味地追

担, 提高了效果, 体会到“错题集”的优越性。就教师本身而言, 时间长了还可分析出不同学生和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倾向性, 便于抓住重点, 发现规律, 克服了过去复习时盲目乱抓的现象, 提高了复习补救的针对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生的错题处, 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我不仅据此设计复习题, 舍弃了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负担, 还因此教学思路更明确, 教改的步伐更坚实, 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 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常常发现部分学生把整理的错题集丢到书包里, 最后考试错题仍然不会做,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 有时会在指定的时间内使用错题集, 从而培养学生用错题集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两点。1.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

是最为重要的。

求篇幅的长短最终会使学生更加害怕写作, 毕竟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的总是少数, 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个“小”字, 就是着眼点要小。儿童世界是一个奇妙梦幻的世界, 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儿童, 他们按照自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 有着许多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与忧愁、憧憬和期盼。可是我们当老师的和做家长的总是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的思维纳入到自己的轨道中来, 连语言也引导学生用“公共话语” (套话) 、“权势话语” (教师提供的一些所谓好词好句) 来组装, 总是要求他们的习作有积极意义, 立意要深刻, 其实并不应该这样。在不久前的一次作文大赛上, 一个孩子只是简单地写了妈妈出差回来后自己的感受, 笔墨不多, 一百多个字, 因为真实, 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从小处入手, 也能够写出独特的感受, 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世界总是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二、在“真”字上做研究———真情感、真话语、真境界

在四年级作文《我喜欢唱的一首歌》中, 有位学生在第一次写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我最喜欢的歌曲是《老鼠爱大米》, 因为旋律很美, 大家都会唱。大街小巷每天都在放这个音乐, 听了这首歌后我知道了原来爱情的味道就是老鼠爱大米那样……。”

老师在评改的时候认为这篇作文不适合

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 拿出错题本, 浏览一下, 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 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 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 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 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 从而减少习题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 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 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会大大提高。2.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 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得到启发, 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提高练习的准确性。如果同学们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 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学习就不需要灯光下的熬夜苦战, 也不需要题海中的无边漫游, 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仇湖中学)

四年级学生,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这位学生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文章变成了: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每次我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生病的时候妈妈在床前照顾我……。”

如此一改就落入了千篇一律的俗套中。到底哪篇作文是真实的呢?显然是第一篇。哪篇文章能在传统评价标准中得到高分呢?很显然是第二篇。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作文写的是“万能”的内容, 这样的文章虽然“四平八稳”, 但是一读就能感受到是“造”出来的。

在一次习作练习中, 有个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 虽然我现在正写作文, 但我几乎没有把它看成是在写作文, 而是感到正在和你聊天一样。”读到这样的句子, 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这学生已经进入了作文的真境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作文有这样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学生作文要“表述自己的意思”, 这学生把作文看成和老师聊天, 写出的文字当然就是“自己的意思”了。而且在这样假想的聊天情景中写东西, 学生会感到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写作文的兴趣自然就会相当浓厚。如果学生能把写作文看作和某人在聊天, 那他们就会喜欢作文, 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文字也不会感到困难。

由此想到, 以后在引导学生作文的时候, 首先要让他们将自己的作文指向一个或者一群读者, 因为这是学生作文进入“聊天情景”的基础, 我们不要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扼杀孩子说真话的自由。读孩子真实的作文, 我们做教师的才是在收获人间最珍贵的信赖, 才是在聆听天使的声音。

三、在“趣”字上下工夫———生动的设计、有趣的课堂

作文教学中, 要在“趣”字上下工夫, 这个“趣”就包括许多方面, 例如选材的有趣、语言表达上的趣味、作文课堂的有趣, 等等。在这里着重谈谈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趣味。

去年春天, 笔者在宜昌参加了“阳光喔”举办的作文研讨课, 观看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文课的展示, 其中包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经典作文课《对话》。这些作文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上他们的作文课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累, 每节作文课都用游戏开始吸引学生, 以活动延续开拓思维, 以生活为写作源泉鼓励学生创作, 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完成了作文构思, 有了自己一些独特的体验。

记得在一节《写给妈妈》的作文课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电影片段, 回忆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情真意切的文字让所有的听课者为之动容。听这样的作文课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读这样的作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 很多作文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的好朋友”、“我自己”, 等等。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 写出生活中的点滴趣味, 文章自然就精彩了很多。

对学生来说, 写一篇常规性的文章问题不大, 可是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章, 我们教师还要在“趣”字上多做研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在游戏、活动和对话中, 使学生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进而享受写作带给人心灵的乐趣。

元宵节作文 篇12

从早晨起,我居住的小区就响起了鞭炮声,家家户户都忙着放鞭炮。这使我想起了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讲的就是元宵节、春节放鞭炮的来历,听说古时候有一个猛兽叫“年”,非常厉害,大家都十分怕它,但是它却十分怕鞭炮声,于是过年、过元宵老百姓家中都放鞭炮,驱赶“年”,渐渐地就成了一种风俗。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外婆家吃完饭以后,爸爸就给我讲了老家过元宵节的风俗。我们老家在南通的海门,听爸爸说海门过元宵节可热闹了。到了元宵节那一天,家家都会准备一堆柴火,扎成一条火把,到了晚上,小孩们就拿着点燃的火把在田里面跑,每一个拿着火把的人都你追我赶。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告诉你们吧,这样能把田里的害虫吓跑,寓意着五谷丰登、丰收满仓。还有在远方看,如果火把上的火很艳很红也就代表这一年的年景一定很好;如果火艳很淡很黄则就代表今年的年景有一点点不好。

元宵节小作文 篇13

摘要:这天,我们正要煮饭,却见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请我们吃饭(*^__^*又有得吃了)。我早就饿疯了,一听有饭吃,我立马就冲了出去。

在寒假快要收尾时,迎来了标志着春节结束的节日——元宵节!说起元宵,这可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没办法,谁让我那么喜欢吃甜食)。而元宵节来了,春节也就结束了;春节结束了,假期也就结束了;假期结束了,就意味着又要投入到艰辛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了。(唉„„)

这天,我们正要煮饭,却见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请我们吃饭(*^__^*又有得吃了)。我早就饿疯了,一听有饭吃,我立马就冲了出去。

到了地儿才发现,这儿只不过是一个小摊„„算了,能填饱肚子就行了。这儿是打火锅的,只不过锅里的料和其他不太一样,别的店放的都是狗肉羊肉(至少我们这边是这样),它偏要放鸭肉,而且辅料还是蛇肉,汗„„不过味道还真的是挺不赖的。

“酒”(饮料)足饭饱之后,老妈赶着回家看元宵节的晚会,可眼看晚会就要开始了,怎么办?于是„„老妈就就近找了一个熟人„„去那里看(为什么?555,我还要回家吃元宵咧!)。可转念一想,说不定那里也有元宵呢?于是我就答应了(这个决定让我后悔不已,555)。

可去到才知道,那家人也没有买元宵„„(无语)

本来以为早一点回家还可以在沿路的超市买,可是,这个元宵节的晚会竟然放到十二点多(主持人也不累啊?)。

元宵节小作文 篇14

一、台州元宵节的地域特色

台州人过元宵节既有与全国各地的风俗基本相似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十四夜过节。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而台州元宵节却定在正月十四。究其原因,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有关。方国珍为台州黄岩人,那时,官逼民反,方国珍应时聚众,举行抗元起义,曾长期割据甬、台、温三地,并在临海建国称王。他为何以十四为元宵呢?据《临海县志》记载,因后来各路起义军争权时,方国珍恐朱元璋乘元宵佳节前来偷袭,便提早一日过元宵节。也有说方国珍(另一说为明代临海状元秦鸣雷)事母至孝,因他的母亲信奉佛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吃素,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遂将节日提前了一天。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才把元宵节定为正月十四。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则认为台州十四闹元宵的习俗和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台州一带指挥抗倭时,因作战机密泄漏,把元宵节提前了一日。作战胜利后,百姓为了纪念戚将军的功绩,就沿袭了此风俗[1]。

2. 间间亮。

元宵节又叫“灯节”,自古就有喜庆燃灯的习俗。台州则有民俗“十四夜,间间亮”。每到正月十四晚上,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挂上当地特色的花灯,间间房间通明,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据说这起源于明朝,与戚继光抗倭有关。传说,戚继光得知倭寇要在正月十四晚偷袭台州县城,预先将部队埋伏在城内各处。又号召家家户户准备灯烛,一旦战斗打响,点燃蜡烛。后来,倭寇被打败了,四处溃逃。戚继光率军追击,搜索残寇。因为每户人家每间房屋都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躲藏,最终全部被擒。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从此,台州百姓就传承了“十四夜,间间亮”的庆祝习俗。

3. 观特色花灯。

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节目,台州人过元宵节也以张灯、观灯为主要内容,但却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台州人挂灯,一般在十三、十四两日开始,或挂五夜,或挂二、三夜。十四这一夜最为热闹,满城百姓出动观灯。灯形五花八门,有莲花、荷莲形的花灯;有的做成福、禄、寿的字灯;有的做成橘、葡萄的果形灯和各种动物灯;有的灯上绘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刘海戏蟾”、“八仙过海”等。此时还有锣鼓亭、细吹亭、台阁、闹皇船、高跷、舞龙、跳狮子等民间造型娱乐活动。有时,还有猜灯谜、放焰火等。其中花灯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要数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黄岩的橘灯等。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起源于唐朝,传说仙居皤滩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而灯艺流传民间。而黄岩的“橘灯”则体现了一派浓浓的橘乡风情,元宵“放橘灯”的习俗据传与宋高宗赵构当年难逃台州时,令手下用橘皮制作橘灯,放在澄江上漂流有关。

4. 吃羹。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汤团”或“汤圆”)的习俗,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台州人元宵节却不吃汤圆,要吃羹。《民国临海县志》记载:“以肉菜和粉杂荠笋作羹,以多为贵,谓之‘吃糟羹’。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唐朝初年,台州 (临海) 常遭海盗烧杀抢掠。当时刺史尉迟恭发动士兵筑城防盗。开工时,正是正月十四,民间准备要闹元宵。海盗趁机在台州湾登陆。尉迟刺史得知,一面派兵剿盗,一面加紧筑城。当晚,风雪交加,造城进度不快。百姓们聚在一起商议,烧什么夜点去慰劳筑城的兵士呢?有人说送酒菜去,吃了可以御寒。可刺史规定,兵士不许饮酒。另一个人想出好办法:用带糟新酒当水,调进好菜和粉,搅成糟羹,又好吃又御寒。果然,兵士们喝了糟羹,周身发热,不怕严寒,干活更有劲,进度大大加快。由于军民同心,城墙很快筑好,保护了城内百姓的安全。从此,吃糟羹习俗也流传下来。

二、台州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社会,元宵节的节俗精神可归结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表达团圆美满的意愿。那么,在台州独特的元宵节风俗中又蕴含着哪些地方文化及民俗内涵呢?

1.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折射出地方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

台州元宵节风俗的特殊性,源于台州自身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的、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台州自然环境相对比较封闭。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称:“浙中惟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舟楫不通,商贾不行,其地止农于渔,眼不习上国之奢华,故其俗犹朴茂近古。”这说明古时台州对境外的交通与商贸活动相对不便。在封建社会中,这种长期基本自给自足的状态自然会对当地的风俗产生影响,民风偏于保守,习俗一经形成后也往往不易改变[2]。如吃羹的古俗在南朝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八以七种菜为羹,至今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痕迹了,而在台州,正月十四吃羹的习俗仍盛行不衰。

即使是外来的习俗,往往也会受本地种种影响而“本土化”。上述以七种菜为羹的习俗,从正月初八日变为正月十四就是“本土化”的例子。这种“本土化”的具体过程,大多已难于考证。如上文已提及台州人的元宵节重在十四夜而不在十五夜,说法有多种,没有准确的论断,但却有两个共同处,即为了避开十五日吃素,或为了战争需要。台州历史上佛教盛行,每月初一、十五日持素斋的人确实很多,同时台州又自古战事频繁,这两点正好与上述习俗“本土化”的解释对应。不管是因何而变,台州元宵节风俗已被当地百姓所认同,它镌刻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迹,体现着百姓对英雄人物、本地名人的敬仰,对尊老敬亲美德的传颂等,必将继续传承下去。

2.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体现了人们的和谐理念和美好意愿。

如临海人十四夜吃糟羹,有一些颇具趣味的习俗:一是自己家中烧好的羹,不仅供自己家人吃,而且,还要邀左右邻舍的人到自己家中吃羹。如一个人在十四夜接连吃了7户人家的羹,那么这个人的眼睛就会比以前更亮。二是按常规,正月十四夜吃咸羹,十五夜吃甜羹,示意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三是在十四夜,遇上上门要饭的人,你得好好地送上一碗羹[3]。因此,旧时讨饭人利用这个夜晚挨家挨户地讨过去,一夜就可讨得一桶糟羹。在天台糟羹又叫“糊辣沸”,在羹中放入些辣味,据说是“糊懒废”的谐音。意思是正月已经过去一半,吃了它应该把糊涂和懒惰去掉,振作精神,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劳作。吃“糊辣沸”时要开着门,欢迎客人品尝。人们可一家一家轮着吃,品评比较各家主妇的厨艺高低,借以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3. 台州的元宵节风俗展现了一种“乡土艺术”的创造精神。

台州人制作元宵灯创意无限,许多传统工艺在里面都有表现,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精神。如仙居著名的“针刺无骨花灯”,灯身没有骨架,全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被人们誉为“中华瑰宝”、“灯海明珠”。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绘图、粘贴、熨纸、剪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装饰等十多道主要工序。一盏花灯制作工时少到三五工,多则上百工。无骨花灯的单灯有花兰灯、荔枝灯、龙凤八卦灯、绣球灯、宝石灯、珠兰灯等几大类。每个品种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它的制作和造型艺术都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它的组灯更加富丽堂皇,奇妙绝伦[4]。2006年6月,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多次在国家、省级灯展比赛中荣获金奖。

再如黄岩的橘灯,其制作方式是把橘子的上端剥开一小部分,取出橘肉,在橘壳中倒进一些芯油,放上一小根油带或灯芯草,点上火,橘壳中就会发出红光。有些能工巧匠,还选取最大的橘子,巧妙地挖完橘肉,用竹篾把枯壳撑紧,中间点上半支红烛,利用红烛燃烧产生空气对流的原理,制作了自动旋转的“走马灯”。“走马灯”上或绘八仙,或绘花卉,或绘奇禽异兽,千姿百态,各显神通。元宵夜把千万盏各色各样的橘灯,放到江面上随水漂浮,更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台州元宵节具有历史渊源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在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公布的全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上,台州已成为了全省的元宵节代表地。因此,我们应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弘扬工作,对其民俗内涵、文化意蕴、传承由来、发展脉络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各类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保证地方文化资源的鲜活、永恒,保持传统节日的民间魅力,强化传统节日的自身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娇.台州风俗小故事[M].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

[2]李一.台州文化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3]何达兴.台州府城元宵节纪事[EB/OL].临海新闻网, 2008-2-20.

上一篇:青年教师党员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银行绩效效果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