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推荐11篇)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1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0-10 15:34:00 ]作者:彭燕 杜学元

论文关键词: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牢牢的束缚和限制着人的发展,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在幼儿园进行合理的、适宜的幼儿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

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

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

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

条平行线,永远分开,没有交点。而我们的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各种爱好和兴趣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我们传统的性别期待限制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个人广泛丰富的经验的获得。比如上面提到的区角游戏,男孩认为服务员应当是女孩当的,他们就不能获得当服务员角色的经验体验,而女孩也就很少有机会体验当厨师的滋味了。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幼儿园从课本教材、童话故事、幼儿读物、游戏材料等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刻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性别文化。同时,我们的保教人员也在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隐性地向幼儿传递着她们守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对现代社会下的幼儿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怎样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性别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幼儿提供宽容的发展空间。

在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时,我们并不否定男女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生理上。然而,将男女性别角色固定化和定型化却是不合理的。不应该抱定成见认为他或她应当怎么样,而应转变观念,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充分挖掘他们各自的特长,给男女幼儿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丰富多彩的经验体验。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划定在各自狭窄的发展空间中。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保教人员更应该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鼓励男孩子细心,动静结合;鼓励女孩子勇敢坚强,多做探索。鼓励孩子们都能尽量多的做不同的尝试,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增进对人、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这样,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让个体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

二、慎选幼儿教材和幼儿读物。

教材从来都被社会看作为权威的正面的文化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当然,“不仅是教材,还有其他性别文化来源,如父母教导,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同龄群体等都影响着儿童对性别的认知”。①但在幼儿园,相对幼儿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和幼儿翻阅的读物,应该是幼儿在幼儿园性别认知的最主要来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课题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现行的教材中,表现出来的男性和女性的优缺点,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如男性优点多表现为聪明能干,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独立性强等;女性多表现为勤劳,温顺,心地善良,听话等;男性缺点多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调皮,霸道,贪玩,马虎,吵闹,玩危险游戏等,女性缺点多表现为贪心,凶狠,爱哭,软弱,需要保护等,性别沟壑开始出现。“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对一些考验,克服一些困难。但对女孩常常是家务劳动的考验,对男孩则是要闯世界,要拯救别人。童话中与孩子相伴的永远是母亲(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执着的男性拯救的永远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们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师释文化”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而非某一性别职业单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

三、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等观念沁入幼儿的心里了。而笔者在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

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

另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开始提及的关于“餐馆”的区角游戏,若“服务员”的标志不是这么性别化,不是做成戴在头上的鲜艳的花头巾,而是做成比较中性的挂在胸前的标志牌或其他什么的,发生在这个游戏中的情景会减少。至少,它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强化。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投放幼儿游戏材料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加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分化和性别角色刻板化。

四、加强家园联合,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

勿庸置疑,家庭中的性别教育对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许更甚于幼儿园的性别教育。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性别教育,我们就必须使家园联合,实施共同一致的幼儿性别教育。在转变幼儿园工作者的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尽量使家长也能转变旧的性别观念,明白幼儿在早期受到良好健康宽松的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家庭里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从观念到实际行动上都能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建立和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尝试不同性别角色的机会,使幼儿性别认知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势发展。如果家庭性别教育和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不一致就很难使幼儿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性别认知,甚至会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当然,要真正作好家园一致的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使家长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相对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就更是如此。其次,从观念转变到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现代的大量传媒如电视,家庭亲子读物等等无一不在向着家长渗透和强化着社会的传统性别观念。

事实上,在不经意中,我们的男孩女孩就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化。当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在家里做家务窝囊,没有当老板,挣不着钱,不伟大时,传统性别观念已渗入了刚刚开始人生的五、六岁的孩子的脑子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担忧。幼儿需要新的性别教育,为此做出研究和探索已是刻不容缓。对于传统的性别文化,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挑战。

①赵萍《教材中的性别文化透析》,http://,2001/07/19。②卜卫《女孩读一读,男孩想一想》,http://,2001/07/19。参考文献: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2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教育,影响

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儿童天生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渴望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提出和科学教育的普及, 以及当今幼教改革的深入, 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人生启蒙阶段, 我们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呢?在此, 我谈谈对开展科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自身素质对幼儿学科学的重大影响。

“要给幼儿一碗水, 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如果教师自身的科学知识贫乏, 就不可能很好地教幼儿学科学。因此,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原理。因为幼儿的好奇心很强, 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有无数的“为什么?”, 希望从老师、家长口中得出满意的答案。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不曾了解, 心中无底, 随意地对孩子说“这个问题等你长大了就知道”, “这个问题以后再告诉你”, 这样的回答, 既会让孩子得不到满足, 又会让孩子产生困惑, 错过一次学习的良机, 久而久之, 就会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反之, 如果教师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例如:有一位孩子问:老师, 蜻蜓为什么会飞得低?老师抓住时机, 认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即引导幼儿讨论, 并给予解答:“蜻蜓低飞是因为空气中适度加大了预示着雷雨的到来, 低飞有利于它躲避雷击和冰雹雨滴的袭击, 由于湿度大其他飞虫翅膀潮湿飞得很低, 也是蜻蜓觅食的大好时机。”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 这样的教师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又让幼儿获得了知识, 使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见, 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二、教师要挖掘科学内容, 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富有探究性。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对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可见, 在幼儿的周围充满着许许多多可学习的科学内容, 也可以说“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处隐藏着科学, 幼儿也无时无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 这一特点, 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其内容应该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 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 而是依赖于生活经验。因此, 来源于幼儿生活, 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内容才能真正被幼儿接受和理解。只有教师为幼儿选择与他们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 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把学到的知识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灵里。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有关的内容来开展活动, 如:《认识植物》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园及周围的花、草、树木, 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追寻,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等。这样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让幼儿学会了观察、分析等科学方法, 而且培养了幼儿关注周围生活的积极情感。再如《磁铁娃娃》, 由于磁铁具有神秘的色彩,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让幼儿充满了无比的惊奇, 学习的内容可涉及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能吸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有等多方面的内容, 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又能满足幼儿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望。可见, 只有为幼儿选择具有生活化、富有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内容, 才能激发幼儿去学习、去尝试、去发现, 从而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 把握教育的时机。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为幼儿提供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 把幼儿带入学科学之门, 激发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幼儿在观察过程中, 会发现许多问题, 并努力寻求机会去探索, 渴求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如:在小实验《在水里和土里的黄豆》中,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水里的豆子先发芽, 而种在土里的黄豆则在浇过几次水以后才长出叶子, 还发现水里长出黄豆的茎是细细的, 而长在土里的则是粗的, 叶子也更绿一点。通过对比观察, 幼儿不仅充分了解了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而且很快地掌握了知识内容, 并保持了好奇心。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观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是幼儿了解事物的重要方法, 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智力技能。在幼儿观察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介入, 因为教师的介入能使孩子获得亲切感, 形成共同学习的气氛, 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 并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科学的自信心。

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

在幼儿科学游戏活动中, 教师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与设备, 是幼儿进行科学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首先, 材料的可操作性要强, 例如:在《有趣的鸡蛋》一课中, 教师通过提供两只装有水的玻璃杯、鸡蛋、盐、碗、勺子等, 让孩子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 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 初步感知悬浮现象。课中老师让孩子与材料互动学习, 既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又充分调动了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 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 更贴近生活。相反, 如果没有可供幼儿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 只是单纯地让幼儿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 幼儿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 而只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如果提供的物质材料很少、很简单, 幼儿就不可能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其次, 材料要循序渐进地提供, 使科学游戏的吸引力经久不衰, 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五、教师要鼓励幼儿善于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探索的发现。

《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 接纳幼儿不同的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 体现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现, 发现其独到之处, 鼓励其将观察到和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形象地描述出来,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小班认识《鸭子》一课中, 在幼儿观察后, 教师可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通过语言进行表述, “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喜欢在河里游、喜欢抓鱼”等。又如:在《沉浮》一课中, 教师提供操作材料,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 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孩子合作操作实验,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因为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大大增加幼儿说的机会, 使他们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决定着他们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 但师幼间交流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使幼儿的语言更快更好地发展, 教师应注重倡导孩子间的交流。因此,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并逐步形成习惯, 让幼儿想说、敢说。

浅谈对教育幼儿的几点看法 篇3

一、要赋予孩子母亲般的关爱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面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他们,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对他们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温柔委婉,举止要文明端庄,行为要大方得体,不要使他们对教师有陌生感、恐惧感,害怕接近教师,不敢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应像父母般地关爱他们,呵护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愿意和教师交朋友,乐意和老师交流、倾诉,从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要善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培养幼儿的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不管幼儿愿不愿接受,让他们上所谓的“兴趣”培训班,却很少注重培养幼儿的习惯,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共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笔者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就会学习、改正。经过一段时间后,淘气小朋友有所转变,例如在折纸活动中,淘气小朋友能根据图示将小房子折出来,并且添画窗户、烟囱等,教师看到了,立即表扬他们,并请他们来做“小老师”帮助同组的孩子。这样帮助其他小朋友改变偏见,发现淘气小朋友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慢慢地让他们融入到同伴中去。在这样互动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幼儿的好奇心极强,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之势。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正确解答他们所提的一切问题,告诉他们起初为什么是这样,结果为什么会那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不要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更不能粗鲁生硬回答“不知道”,这样会扼杀幼儿的求知欲,只要耐心地诱导他们,启发他们,他们才会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健康茁壮成长。

四、要善于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

幼儿教师是人生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既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无论是在生活的照顾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幼儿教师就像一个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家长的沟通能力等等。作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理解、倾听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对幼儿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教师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和标准培养教育今天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的教育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这样,他们的潜力就能有效、充分发挥出来。

五、要善于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对教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4

薄滕飞

进入到教学一线岗位已一年。这一年,本着抓紧时间学习,集中精力教学的原则,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顺利完成了一学年的工作。工作中,也有点滴感悟,现将几点粗浅看法汇报如下。

一、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不求上进,思想观念落后,仅凭以前的老经验教学,导致教师专业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没有突破。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之外,必须重点应在集体备课、作业布置等细节上下功夫。

(一)集体备课。尽管学校一再要求要有集体备课,但大多数学科组只是为了应付,每次安排一个人(所谓的中心发言人)备课,打印好迎接检查,其他的教师仍然各自为战。往往导致同一学科的进度、作业,甚至是知识点都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搞好集体备课,一是要确定好备课组长。称职、负责的备课组长很关键,没有备课组长就没有组织者,没有负责的备课组长也不会有理想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再组织学习,选定备课题目,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坚决克服集体备课中的“两个误区”(假备课和浅备课);三是强化集体备课中的“六个流程”(①个人研读,形成初案②集体研讨,形成预案③个人品读形成个案④做课听课,教学实践⑤集体评议,总结经验 ⑥个人反思,形成理念);四是搞好“四个结合”(集体备课与日常备课相结合、文本教案与电子教案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业务培训相结合、拿来与创新相结合);

(二)作业布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作业太多,几乎每晚的作业都在5-7科,而且几乎没有分层作业,优秀学生熬夜到10点多能完成,但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这么多作业就是一种负担了。不会做的绝不会有时间去思考怎样解决,做不完的就会应付,更有可能抄袭,或者不做。当然就没有复习和预习的时间了。所以在作业布置上,要设计合理的作业,尽量只把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各年级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2小时,杜绝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对于其他教辅上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的挑选习题,不必要让学生对同类型的题目机械重复,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不开夜车,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班级内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是班风和学风。所以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只重视常规活动,通过纪律、卫生、成绩等量化班级工作,班主任班级管理以经验型为主,其方法主要为压迫法,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

2、现在的班主任大多十分辛苦。为了管好一个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据一半以上的时间,如早操、早自习、课间操、诵读、晚自习,更别说各类集会、活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有的还要替本班的一些任课教师看自习、监考,如果哪个 学科考试不理想,会得到任课老师的埋怨,说班主任做得不够好,这样班主任就要时刻关注这个学科的课堂纪律。久而久之,班主任沦为事务型,而非研究型,管理水平得不到改进和提高。

3、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倾向。常规管理问题中突出表现的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日益成为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如缺乏爱心和诚信,没有责任心,心浮气躁,纪律涣散等,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家庭原因和小学时的遗留问题,因此要针对学生特点,及时跟家长沟通,注意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配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忙于生计和生活,加上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的学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确立集体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应实行目标激励法。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应为全班学生确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激励学生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勇于超越自我。

3.树立优秀学习榜样。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比、学、赶、帮、超”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往往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喊得最响亮,激励的效果也最明显。

4.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自责化制度。班主任工作是一 项烦琐、费时的工作,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班委会协助班主任做好这项工作。教师每接一个新班后,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其次,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挑选一些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当班级干部,实行“干部竞选制”和“干部责任承包制”,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做到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

5.发挥科任教师的群体效应。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对所有科任老师采取尊重的态度,努力为科任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每堂课都要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与科任教师发生矛盾,班主任决不能一推了之,而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了解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妥善解决问题。班主任还应利用班会和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每位科任教师的优点,用班主任的信任度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班主任是授课组的核心,只有调动授课组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做到班级管理最优化。

当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把班级管理搞好,只有理论和目标是不行的,需要长期、耐心细致地层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但责任胜于能力,一个人只要对敢于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相信会有好的结果。粗浅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关于当前我国周边局势的几点看法 篇5

一、当前我国周边总体局势

当前我国周边局势总体较好,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整体局势平稳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将可能会更加复杂多变,来自美国的压力更大,整体而言,由于美国重返亚太,引起我国周边某些国家首鼠两端,左右逢源。周边形势有变得更加复杂、恶劣的可能。具体表现如下:

(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化

美国加大重返亚太的战略力度,导致我国周边诸国在大国间多方游走、左右逢源的外交取向明显增加,这将会在军事安全、经济贸易、地区热点等多个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不仅使中国周边的地缘战略格局发生变化,而且也使周边不少国家在美中俄等大国间采取左右逢源的平衡策略。有的国家采取经济上分享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的“两条腿走路”政策,这更加剧了周边形势的复杂化。

(二)我国和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有激化趋向

建国后,我国历来采取睦邻友好的政策。近年来,周边环境总体平静,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也得到较好控制。但今年,在美国公开声明重返亚太的刺激下,我国周边已很难再平静如初,周边原本逐步淡化或搁置的热点问题和领海、领土争端有的已有激化苗头。如中印边界问题,因为美国扶印抑华的战略,导致印度可能在边界问题上更加有恃无恐,也不排除中印围绕边界问题又出现摩擦的可能。而由于美巴围绕反恐问题的分歧和矛盾不断加大,巴基斯坦对美不满日益加剧,美国对巴基斯坦反恐不力也颇有微词,美巴关系的恶化会导致中美印巴关系更加微妙。

(三)海洋问题将波澜不断

美国会继续怂恿和支持南海问题多边化,并挑拨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以此来离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为其重新巩固与东盟关系创造条件。海洋问题也将继续成为当前中国周边的一个敏感话题,并可能继续牵涉中国大量精力。除了南海问题,我国东部的台海问题、东海问题都可能在美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台湾举行地区领导人选举,美国没有袖手旁观,一直在幕后指手画脚,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日本作为东亚近邻,对侵略历史反思不足,唯恐中国和平崛起,当前颇有充当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和急先锋的心思,因而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中国“硬拼”,中日关系进入复杂的调整过渡期。

(四)热点问题激化,致使我国周边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当前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除了周边诸国的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可能继续存在甚至激化。一个是伊核问题。美国目前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对伊朗的制裁施压力度。从其长期的地缘战略目标看,欧美会一如既往地两面出击,一方面继续向叙利亚施压,另一方面会继续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伊核问题在美操纵下,会逐步升温,而我国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五)朝核问题因朝领导人更替而前景未卜

美朝进行了三次高级别对话,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今年是美国和韩国的大选年,朝核问题将是大选的一个敏感话题。因为朝领导人更替,美国是继续按照目前的进程推动美朝对话和解,还是重新对朝加大施压力度,暂时还很难判断。相关国家对朝鲜今后的走向仍抱有投石问路心态。但至少一点可以肯定,2012年的朝核问题不会风平浪静。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框架下,朝核问题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有所提升。

(六)缅甸问题因美国介入已有所放大

虽然希拉里作为50多年来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国务卿,迈出了美缅关系缓和的重要一步,但是缅甸的改革进程是否会达到美国的要求,美国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是否会实现其战略目标,这些都将看2012年局势的发展。如果缅甸改革政策出现停滞或者倒退,国内各派势力矛盾重新激化,不排除美国再度对缅甸采取强力制裁措施的可能。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对缅甸还是采取积极观望政策,虽然希拉里访问缅甸,但美国还没有答应缅甸要求结束对其制裁的请求。缅甸问题注定将因为美国的介入而热闹纷呈。

二、当前我国周边局势的实质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所致

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西方国家就没有放弃和放松对我国发展的遏制。冷战时期,由于全球范围内美苏争霸的格局,他们对我国的遏制往往是体现在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遏制中,冷战后,我国事实上已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加上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了对我国发展的遏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交往不断增加,中西交流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世界在更大程度上接纳了中国的发展,但是我国周边局势却在整体良好的前提下变得诡异复杂。首先,海上问题矛盾激化,本世纪初,我国和周边国家海上争端不断上升。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菲、中越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的海上邻国出现“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菲律宾和越南更是冲在前边。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除柬埔寨、缅甸外,其余16个国家都谈到了海上安全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国家表示对南海的关切。今年夏天,菲律宾更是狐假虎威地在黄岩岛与中国对峙。而越南也不甘寂寞在一旁推波助澜。其次,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2010年“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把朝鲜半岛局势推到一个更加危险的边缘,而今年朝鲜的核试验又加剧了半岛的不平静,金正恩迅速上台后,朝鲜走向依然不明,朝鲜半岛前途依然未见明朗。再次是日本的远交近攻,积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朝我国张牙舞爪。在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挑战我国人民本已敏感的神经。东海更是发生了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和今年日本购买钓鱼岛的闹剧,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倒退。最后,周边国家之间的战略忧虑势必加剧地区军备竞赛。若有若无的“中国威胁论”成为周边一些国家穷兵黩武的好借口。

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为世界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国周边的环境为什么却如此复杂。这主要归结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的遏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但没有在西方的遏制下退缩,反而冲破了西方的阻挠,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日益增强。这更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坐卧难安。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唯独我国这边风光独好,这更刺激着西方国家猜忌和害怕的神经。所以,美国在相关问题上和我国过不去,于是,美国军舰和中国渔船之间的摩擦多了,日本、菲律宾、越南对中国也敢狐假虎威了。甚至连韩国也偶尔抓几个中国渔民。这一切,与其说是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怀疑和猜忌,倒不如说是美国在背后指使和挑唆。在钓鱼岛问题、黄岩岛问题、中国设置三沙市的问题上都能看到美国的貌似公允,实则要挟我国的大国沙龙主义倾向。

(二)我国和平崛起的外部阻力所致

我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看不到这个现实的人注定是要摔跟头的。但是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的和平崛起是注定要遇到阻力的。常识告诉我们,物体由于运动与空气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比,把这个道理推及到国家的发展上,就理解了为什么我国这些年发展这么快,对世界发展的贡献那么大,周边局势却更加复杂了。

以前由于我们一心谋发展,对周边及其他地区的事务关注得不够,周边局势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现在开放、富强、负责任的中国必然要以更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必然会与周边国家产生互动,而周边国家对我们的善意未必都能读懂,所以外部阻力就会自然地出现并加大。另外,由于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发展还不能尽善尽美,改革正进入纵深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都为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增加了难度。

我们由于快速发展、崛起而承受了一些外部阻力,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理由,相反,这些将会激励我们以更加和平、更加稳健、更加被世界接受的姿态崛起!

三、对同学们的期望

(一)高度认识我国长远发展的大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不能说我们已经不需要发展了,相反,我们更需要科学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快乐、自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们腾飞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试图阻挠我们的发展,但是这不会也不该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些敌对势力现在就希望我们停下来和他们开战,这样,他们的目的就实现了,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慢发展甚至不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比以前更加需要稳定,更加珍视我们的发展。当然,这种稳定是在与敌对势力“有理、有利、有节”的前提下进行,我们绝不能上了某些敌对势力的当。

(二)爱国的热情需要理性之光去驾驭

我们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着深厚、强烈的爱国之情,我们还相信:每一位同学同样有着报国之志。而报国之志的实现除了爱国之情外还需要理性的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我们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把自己所学知识和自身的素质化为建设我们国家的动力,爱国的最理性的表现就是让国家强大。同学们一定要懂得,爱国不仅是喊口号和示威游行,也不意味着拔去日本大使车上的小旗和朝外国大使馆扔臭鸡蛋和垃圾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靠游行示威、喊口号以及不理智的冲动所能带来的。我们现在的和平崛起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还有很多阻力,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国家更需要科学发展,更加需要用人性、和平、瑰丽的中华文化去感染世界。基于此,对于每一名同学而言,现在的努力学习加上清醒的认识就是最好的爱国之举。

(三)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6

西关小学:张凯杰

近年来,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力度,重视平安创建和环境卫生检查工作,为应对各种检查验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职工的精力,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影响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六认真”的督查,并将督查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晋职、评优和竞聘的重要依据,这样可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管理中求生存,从管理中促发展。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习促提高,以学习促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打造名校、培养名师工程,做到校有特色、师有名气、生有特长,让学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和谐和美。

2、沉下心来搞教育,一心一意抓教学。在抓好平安创建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同时,要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育教学质量在各项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价要求真务实,要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严惩学校内部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严禁对工作敷衍塞责虚假应付,只有真抓实干,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消除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沉下心来搞教育,一心一意抓教学,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7

1 当前猪病流行特征

1.1 温和性和非典型疫病不断出现

在疫病流行中, 发现疫病出现温和性和非典型变化。例如猪瘟在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没有以前典型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等症状, 但实验室诊断的结果却是猪瘟阳性, 这表明该群猪已有猪瘟感染, 这给猪病的诊断、防疫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呼吸系统疾病加重

规模化养猪场, 由于其饲养密度大, 消毒卫生不严, 猪舍通风换气不良, 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猪支原体肺炎 (MPS) 、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 (PRRS) 、猪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 、猪伪狂犬、猪流感、猪园环病毒 (PCV2) 等病的感染, 造成猪呼吸系统发病率的增加, 危害加重。发病后难以控制, 发病率-般在40%~50%, 死亡率在5%~30%。

1.3 新病不断出现

近几年来, 从国外传入的各种新病不断出现。如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 (PRRS) 、猪园环病毒 (PCV2) 、猪增生性肠病 (PPE)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 、猪蚊形螺旋体痢疾等。这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4 混合感染和各种综合症不断出现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饲养时间的增长, 造成猪场环境中残存多种病原体, 一但猪群猪只抵抗力降低, 环境和气候发生变化, 猪体受到两种或多种病原体的侵袭, 出现两种或多种病原体所致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有可能是两种病毒或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 也有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混合感染, 还有可能是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 还有与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因而造成症状复杂,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1.5 继发感染使症状复杂病情加重

猪只患病后, 由于釆取的措施不力和患病猪的抵抗力降低, 极易被环境中的其他病原菌感染, 加重了病猪的病情, 也使症状复杂, 更难治疗。

1.6 猪群的抗药性增强

由于有的养猪场长期滥用抗生素, 使猪场的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当发生疾病后, 再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有时会无药可治。

2 当前猪场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防控意识不强, 有重治疗、轻管理、轻防疫的现象

盲目重视治疗, 相信药物的万能, 忽视管理和防疫的重要性, 不注重日常防控措施。一些重要传染病, 只要防疫搞好了, 发病的机率很低的。进行科学管理, 包括搞好消毒、隔离、控制密度、保持空气清洁等综合防控措施, 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2.2 用药不合理

(1) 滥用退烧药和激素类药物。有的猪场只要猪患病, 发烧就用安乃近, 甚至加上地塞米松等, 这样暂时能使病情得到好转, 但掩盖了疾病的真相, 也造成了猪的肝肾功能损害, 甚至免疫力低下, 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更易感染其他疫病。 (2) 用药方法不当。有的猪场管理人员发现猪病后就发急, 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随意搭配药物, 且随意更换药物, 有时药效还没有发挥出来就换别的药了, 连续几天换好几种药物, 也不知哪个药效果好坏。猪病没治好, 还极易产生耐药性。

2.3 防疫不科学

(1) 不能科学的选择疫苗:现在有的用户在选择疫苗时的标准不是质量的好坏, 而是价格的高低, 只要便宜就行;还有图省事习惯用联苗。这样往往会用到质量较差的疫苗或疫苗联得过多而免疫效果欠佳或免疫失败, 带来严重的后果。 (2) 防疫方法不科学:防疫途经不正确, 口服的疫苗注射了, 注射的疫苗却饮水了等, 猪气喘病疫苗应该胸腔注射却肌肉注射了, 还有防疫时用短针头而达不到“深部肌肉注射”的要求, 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有时对猪体局部造成损伤。

2.4 对疫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相当一部分养猪户在猪病只通过表面现象对症治疗, 而不能综合它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 往往治标不治本, 甚至贻误病情;往住有些养猪户因好面子, 出了情况不让外人知道, 更不会向主管兽医部门汇报, 往往造成疾病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行。

3 对当前猪病防治的几点看法

3.1 猪病发生的原因

当前猪病的发生以及猖獗流行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社会整体防疫水平低下, 病死猪流入市场, 养殖环境恶劣, 养殖条件及设备不足, 营养不良, 管理不善, 免疫和药物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最终造成难以为猪的健康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当前, 由多种微生物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虽在猪病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但因营养、管理失宜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日显突出, 主要是降低了猪的抗病能力, 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导致了多种致病因子的猪病, 难防又难治, 是当前猪病发生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猪场的日常管理应放到重要位置。

3.2 药物的作用与猪病性质的改变

目前, 市场上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药品, 但实际上药物对猪病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而病也越来越多, 其中猪病方面的变化是主要原因。近年来, 发生的猪传染病与二、三十年前有很大的区别。过去猪传染病是以急性败血性侵害导致猪的发病和死亡为特征, 用药物对付单纯的细菌病原体, 并结合使用特异性免疫技术就十分有效。而近些年的猪传染病, 大多是以多种细菌并发、继发或复合感染, 同时还有许多新病原体的出现或老病原体发生变异, 改变了病原体与猪体之间原有的相互关系, 还造成一些传染病以非典型或综合症的形式出现, 这给当前猪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

3.3 防治猪病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近年来, 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现今药物疗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研究表明, 大肠杆菌对盐酸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在3年时间内从10%上升到100%, 药物有效率从100%下降到33.3%。耐药性还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目前在世界一些地方出现了可耐受现今所有抗菌药物的细菌, 被称为“超级细菌MRSA”。所以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3.4 正确认识抗病毒药

猪传染性疾病在猪病中占据主要地位, 而其中病毒性疾病可达80%以上, 尤其近些年新传入或新发生且防治难度大的也多是病毒病。目前不会伤害宿主细胞, 又能灭活病毒的抗病毒药尚未研制成功。有的使用者还不清楚抗病毒药的药理作用, 往往加大剂量戓长期使用, 导致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甚致死亡。3.5充分发挥被动免疫制剂的防治作用在当前猪是由于大量复合感染或病毒性疾病, 用化学药物防治效果不好的情况下, 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往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应用的此类制剂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具有特异性的制品, 如抗猪瘟血清等, 在市场上比较少且针对性单一;另一类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用本场病愈猪、淘汰的徤康母猪, 或本场经强化免疫、接种自家疫苗的育肥猪, 釆血后分离出血清使用, 尤其在仔猪断奶期或保育转群时, 以及发病前或发病早期使用, 效果显著。

4 讨论与小结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8

现在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比较缓慢,说话意识不强,语言活动中有障碍等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到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平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课堂语言活动,忽略了对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语言的开发;重视知识以的输入量的多少,忽视了课外丰富多彩的幼儿知识;注重语言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使用大量地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观察以发展其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听说能力……这些都抑制了幼儿的自由交际活动和对其个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巧妙的创造幼儿的语言学习环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口语。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通过对周围的人、物、大自然、社会现象的感知进行的;幼儿认识世界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不是空洞无物的声音,它与物体、动作,环境、事物密切相关。要注重发展幼儿口语能力与提高幼儿认识能力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发展幼儿语言。教师除了每日为幼儿安排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业、活动、游戏之外,还应经常组织幼儿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各类图书、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等。还可以在班上开设自然科学角,如冬天种植白菜头、胡萝卜根等。让幼儿仔细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启发幼儿给植物画画,记日记,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应该经常组织幼儿到室外散步、游玩,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启发幼儿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讲述给成人听,激发幼儿观察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离开思维,语言也将无任何意义。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相互促进,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新的内容,表达新的意思,启发幼儿提问题。

二、锻炼幼儿敢于表达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有很多语言沟通。在大多情况下,教师表达的语言多,幼儿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懂"或"不懂"。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是不是?"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是"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在这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表达者",而幼儿成了教师的回音器。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与错的"稻草人",该是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说话的也不说话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伤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交流"的伙伴。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交流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幼儿交流时,假如你和幼儿表现出很亲密的感觉,让幼儿感受到互相平等的亲切,他会把自己心里话毫不保留地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消除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他们会围着你七嘴八舌地表达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做你满意吗?""你喜欢呢?"他会凭着自己的印象,爽快的把自己的观点都倾诉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题抛给幼儿,他们很认真地讨论起来,孩子的纯真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三、教师的语言要简单化

幼儿入园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例如,给学前小班的幼儿介绍“花”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花的外部形状、特征、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搜集一些美妙的語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概括时可以这样说:“美丽的花朵,五彩缤纷的花朵,鲜艳的花朵,用这样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从而让幼儿喜欢听、学的会,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9

一、前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工程。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里。”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及家庭教育的重要。这些年来,常有学生家长与我说起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孩子的事。下面我就家庭教育谈些看法。

二、轻松的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压力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理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这首哲理诗,提示了孩子成长与家庭环境间的关系。在当今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都会遇到压力。中学生承受的压力来自各方面,有学习上的压力,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有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期望产生的压力,还有与周围人际关系不融洽的压力,以及生理发育上造成的压力。这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做家长的应设法为孩子化解压力,消除其紧张感。在此,我向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是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并帮孩子化解忧虑。许多孩子在压力面前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你的孩子话很多,最近突然变得深沉起来,那他一定遇到了问题。这时家长要多与他交流沟通,让孩子说出烦恼的问题,这有利于化解孩子的压力。二是做父母的不要给孩子定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双休日又是学画画、学钢琴等等,结果让孩子无所适从。三是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譬如现在一些家庭往往细微到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都要过问,还要干涉。这样的生活环境与牢狱又有什么不同?加上学校应试教育,从七八岁起,孩子就陷入常常是无趣的课堂知识与题海战术中,很少有与社会及自然接触的机会,个人自我发展的余地很小。孩子因为自小较少游戏而感到压抑。四是尽可能与孩子共度休闲时光。有时可以出去走走,有时可以带孩子到他喜 欢的亲戚家串串门,有时和孩子打打球等。初中生的功课很紧,所以这一点就越 发可贵.五是尽量不把自己在单位里的不好心情带回家。一天劳累下来,谁都想回家 休息一下,这时别忘了,也许你脸上的一丝微笑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欢欣。有时你 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说两句俏皮话。

三、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物,父母应尊重他。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娱乐活动权以及隐私权。比如有的父母当心上了初中的孩子乱交朋友,就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偷听孩子的电话,这种举动就是侵犯了孩子的个人隐私。或许你会问,孩子拥有这么多的权利,你让人怎样管教他。但事实却是,一个受到尊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跟那些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较起来更容易接受教育,更会做人。所以有人这样说过,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执著和强烈的爱心,并不等于执著和 强烈的管教,没有张弛相济,也便背离了父母爱孩子的初衷。”尊重孩子就不能强迫孩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厌恶自己不愿做的事,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傅雷家书》不能不说透视了我国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作为父亲的家庭教育智慧,然而在该书的第一封信中,他就恳切地向孩子道歉:由于他对孩子过于严格约束伤害了孩子,在自己的良心上留下了永远的愧疚。傅雷先生在后面的一些书信中总是千叮万嘱要孩子劳逸结。今天,我们不少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看课外书,不让孩子踢球,不让孩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一切事情,只知道让孩子无休止地做功课,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2.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有烦恼时,有快乐需要与别人分享时,父母应成为他们的朋友。曾经有部名为《成长的烦恼》的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一异国他乡的家庭生活画面,主人公是永远充满活力的杰生夫妇以及三个子女。杰生夫妇从未在孩子面前摆过家长的架势,他们与三个孩子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这虽是一部电视剧,但杰生夫妇通过做孩子的朋友,以平等为前提,使家庭充满民主、和睦、轻松的氛围,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素质的高低,对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抽样统计的结果表明,七成以上的父母并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所以,父母要先行自我教育,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父母要有健康的心理,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过程效果的重要因素。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父母的思想性格、道德水准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等,也关系着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做父母的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父母的品德素质是决定子女品德面貌的基础。曾有研究表明,在道德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 0.55;而教师与学生的相关系数为 0.03,可见家长的品德素质对子女的重要作用。父母要有一定的教子能力。父母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效果。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和选择教育时机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的能力,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能力。

五、家庭教育中的两个误区

一是溺爱。现在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溺爱现象比较普遍。过分溺爱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自私的孩子、懒惰的孩子、懦弱的孩子。二是严厉粗暴。部分父母以为严厉才是爱孩子,尤其是一些父亲,更以为如此。殊不知,他走向了与溺爱向对立的另一个极端。如 打骂威胁、无故斥责、蛮横专制。这种严厉会 “造就”这样的孩子:冷漠的孩子、自卑的孩子、暴躁的孩子。把握爱与严的分寸,其实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大难题。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六、结束语

对初中语法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0

关键词: 提高

课堂

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该文就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门语言,对于它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二、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训练。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尤其是优秀诗歌名联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反复吟诵,用心体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背诵是化别人的语气为自己的血肉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比如,经常性地举行课堂上进行片段拓展写作训练: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确定一些论点让学生发表看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三、有的放矢,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人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检查的方法也要具体,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课外阅读”这样目标不明显,毫无考虑学生完成能力,无从考察完成情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效果会非常差。

四、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六、课后布置,作业适当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点作业,这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布置的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突出训练,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二是有基础方面的题目,也有思维训练的拓展型的题目,以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题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是照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水平,难易适度。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11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83-01

素质教育主要致力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水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要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从以下方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应正确领悟素质教育的涵意。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文化、身体、心里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健康个性和某种特长的人才。

其次,教师要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懂得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反馈手段。不是目的。它只是片面的“分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这个全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特长,这里包含着不同规格的各类潜在人才,而“应试教育”却扼杀了学生们的这些差异。学生面对应试,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活泼自由。为了考试,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丢掉其他方面的修养和锻炼的机会。

二、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前那种老师单调的照本宣科,学生乏味的听的教学方法,只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不注重学生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及学生的心里感受。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收书本上的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学生已不是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了课堂的奴隶。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应认清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把握其适应性和局限性,或有所侧重地使用,或进行优化组合,不可盲目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精神,尽可能的遵循由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使学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关心学生 树立威望。

作为教师,更应该懂得:只有用爱心去体贴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爱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的,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接受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无论教哪一科都要善于接近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这是每一位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研究每一位学生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关心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知心好友,可以和老师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从而使教师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去适时的教育学生,在此同时教师在学生中就树立起了更崇高的威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要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自己特长的人才,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迫使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拼搏,去进步。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教育重心的一次战略性转变 ,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要求。当前,我们教师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更应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生中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但必须强调,这种竞争是互助的、友好的,而不是敌视的、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我们可以激发班级内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班与班之间的竞争等多种形式。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奖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还可以设立定期评价制度,以每周评价、每月评价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在这里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策略,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四年级学生写给爸爸的一封信下一篇:钳工实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