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精选10篇)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1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文化消费时代,人们购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消费者希望自己有个性、有品位,希望得到人们的赞同和尊敬,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文化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营销是企业从消费者的文化环境、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需求入手,营造科学的、人情的、艺术的销售环境和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促使其消费的营销管理过程。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的是物质需求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入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文化营销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过程。

一、我国企业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1. 把文化营销和做广告等同起来。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广告做的多就能创出名气,有名声就能造就独特的产品,也就达到了文化营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可以说一举两得。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企业踊跃试之,步入只有广告才能打造品牌企业的误区。其次,广告大战愈演愈烈,一些企业为了造成轰动的效应,盲目的追求新、奇、特,设计庸俗可笑的广告,以博得观众的醒目,其结果适得其反。其实,广告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产品美誉度的塑造要靠企业的文化营销,通过把独特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产品当中,通过消费产品,顾客可以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就认同了产品和企业,这样做广告才能达到目的。

2. 推行的营销理念不明确。企业内部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是赢得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成本最低,让消费者买到便宜的商品;还是追求高品质,确保他们买到的商品是最先进的呢?还是提供最好的服务,对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的服务和帮助?营销人员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者,是施行文化营销的一线人员,如果他们的理念不明确,将会造成产品信息的失真,从而导致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效益难以实现。企业制造独特产品,打造良好品牌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

3. 企业的品牌观念不强。我国企业大都乐于去做的是立项、筹资金、造厂房、上规模、添设备、出产品,这些是最能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而对于企业的理念,却往往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不计,至少也是不受重视。品牌理念相对滞后,成为我们文化营销的一大障碍。当企业运作出现问题时,企业习惯于从资金问题、体制问题找原因;习惯于等、靠、要;习惯于责怪竞争对手太无情,却不敢正视自己的缺陷。专心琢磨竞争对手,却不集中精力研究消费者。企业缺乏系统的市场管理观念,造成生产和营销脱节。注重产品生产和品牌外在形象,却不重视创造信誉,建立企业文化,更缺少与品牌确立相配套的系统的文化营销。

4. 营销活动有名无实。企业的文化营销活动应围绕着市场需求进行,这几乎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但是企业家们对此的理解却不同。有的企业家以为成功的文化营销管理就是一种高明的推销方法、是促销、是广告。他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营销管理是需求管理,而需求则是对产品和服务实(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质性的要求,而不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文化营销活动的基石始终是产品、是服务,使企业能够带给顾客以满足的实力。因而文化营销应包含生产在内的活动,而不仅局限于销售这一环节。核心产品的推广始终是文化营销的主题,古语说:“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华而不实的营

销活动对市场是一种破坏,对企业的信誉是一种摧残。

二、企业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营销

1. 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企业进行准确的文化定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要对企业的文化营销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以企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对文化营销的情况进行考察,为文化营销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信息。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文化营销生长的土壤,任何企业文化营销都和自身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运行特色、企业素质等内在因素有关。因此,在制定文化营销策略之前,必须对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加以透视和剖析,弄清他们和文化营销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员工的素质、企业的实力、经济政策,以及社会环境。②认真做好市场细分工作。市场细分是文化营销寻求目标市场的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是寻求目标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市场机会,制定相应的文化营销战略。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特征细分市场,常常使用大量不同的地理、人文和心理特征作为市场细分的依据,然后再看看这些顾客对产品的不同反映。往往需要选择对顾客需求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细分的标准。③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深圳地产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引领中国地产之风骚,除了引领潮流的开发模式、出色的产品创新能力,文化营销同样为深圳地产赢得了不少骄傲。他们认为:文化因人而存在,只在于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造成的内涵和形式的不同而已。他们把销售房子,作为推行一种生活方式来做。2. 在文化营销中设计企业的核心价值。打造品牌核心价值、彰显企业文化底蕴。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要部分,他让消费者明确、清晰的识别品牌的利益与个性。一个品牌如果具有了触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的核心价值,就能引发消费者的共鸣。核心价值的提炼,要研究自身的品牌资产、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做到和其他产品的差异性和消费者之间能达到共鸣。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我们凭空就能提炼出来的,而是沉淀在企业文化的历史里。在开展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给核心价值中注入文化要素。例如:北京同仁堂在营销的过程中,把自己生产的药品提升到“仁”的高度,把经商和济世医人结合在一起,鲜明的体现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价值。雅芳的核心价值就是“女性的知己”,让女性朋友觉得如沐春风,觉得雅芳就是身边友善的小姐妹。

3. 创造文化产品。产品是文化营销的载体。文化产品是根据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有差异的设计,使之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价值,从而成为以物质消费为依托,以文化消费为目的的产品。作为文化或精神的一种现实体现的文化产品,与人的情感世界有多种结合点。他可以是观念上的、形体上的。也可以是美学上的、知识上的,还可以是习惯上的、品位上的等等。而文化产品的“文化因子”不是附加在产品上,而是渗透在产品中,与产品是有机统一的。文化产品不是文化因子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产品的角度挖掘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拓宽产品的系统创造。其标志是消费者能从产品中体会到文化的韵味,从而吸引顾客,开拓市场。

几千年来,“福”在中国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归结为福。平安是福,长寿是福,多子是福,甚至吃亏也是福。好消息是福音,好的居所是福地,好的相貌是福相,吃到好的东西是口福,连发胖也是发福。金六福就是抓住了中国的特点,在创造文化产品的时候,正是抓住了这种福文化的底蕴,塑造自己的产品。在产品的包装方面,以福为主导,突出福。在产品的内涵塑造上,把文化融入产品当中,陆续推出“春节回家,金六福酒”、“中秋团圆,金六福酒”、“我有喜事,金六福酒”、“国有喜事,金六福酒”等系列产品,打造了独特的文化产品。

4. 宣传文化营销理念。企业利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或人员推销等手段的目的不仅在于向目标顾客传播具有说服力的产品信息或企业信息,引导和说服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还要把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经营理念等灌输给消费者,从而达到引导的目的,甚至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就是说,文化营销实质上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中的顾客或社会公众的说服性的沟通过程。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消费观念、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促销过程中的文化感召力也在不断的提升,文化越来越成为营销的利器。为了达到文化营销的目的,要大力的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2

走出公益营销需要大投入的误区

如今, 一提到公益营销, 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动辄上百万、成千万的大手笔资金投入。的确, 通过巨额资金投入而声名鹊起的企业不在少数。如今年汶川地震中, 广东加多宝集团凭1亿元的捐款而扬名中华。短短几天时间, 其主导产品红色罐装王老吉饮料市场供不应求, 屡屡脱货。

公益营销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勿庸置疑, 但公益营销产生的效果并能不能简单地认为投入大则效果好、投入少则效果差。蛇有蛇路, 鳖有鳖洞。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 在企业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 每年从自身的营销收入或税后利润中提出相应比例用于公益营销是完全能够的, 关键在于企业必须以营销的心态来操刀公益, 明确市场定位, 使营销行为与企业目标人群相对应, 从而使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事实上, 公益营销不仅仅是捐款捐物, 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投给那些恰好需要相关帮助的人, 并通过他们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广泛传播。

如某食品加工企业, 近几年来, 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益营销, 2005年为25万元, 2006年为34万元, 2007年为52万元, 逐年递增。虽然投入不多, 只有区区几十万元, 但由于企业使用得当, 实现了公益营销效果的最大化。为了使企业产品之一的红薯粉丝占据当地主导市场, 针对中老年人是家庭购菜主力军的特点, 该企业以“环保、绿色、扶困”等公益主题, 相继组织他们到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车间进行实地参观, 每月一次, 最后还免费赠送产品。这项活动, 企业每年的投入并不多, 而且坚持数年, 百姓口碑相传, 产品美誉度很快提升, 成功占领当地90%的市场份额。更令让人欣喜的是, 企业的相关产品也因此一并走俏市场。

走出公益营销就是公益活动的误区

很多中小企业对公益营销的理解, 就是遇到公益活动拿一笔钱来, 然后再拿一笔钱进行媒体宣传, 以形成舆论焦点, 吸引大众关注。实际上, 这只是一种事件营销, 并不能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公益营销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规划, 是从企业自身的定位、需求而形成的战略, 而不是盲目跟风各种捐赠活动和随意攀比竞争对手的策略。同时, 公益营销还必须着眼于长远而非眼前, 保持相对长期和稳定的动作, 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上文所谈的食品加工企业, 每年都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特定的消费群体制定具体的公益营销计划, 设定营销目标, 并选择合适的公益主题, 探索创新活动新形式。如2005年与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并发起了“让孩子亲近自然计划”, 在甘薯收获季节组织学生采挖红薯, 实地参观淀粉及后续成品制作全过程, 讲解相关科技知识, 活动结束后, 每位小朋友还将获得由企业赠送的需要带回家烧煮的小袋粉丝;2006年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送温暖计划”, 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打成礼包形式, 分别在端午节、春节、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期间通过慰问形式赠予各贫困家庭;2007年与工商、质监部门合作, 就粉丝产品制定了“绿色攻心计划”, 内容是组织对身体健康十分关注的退休职工到田头, 让他们了解“红薯种植无公害化、粉丝生产无明矾化”的全过程。通过参观引进红薯新品种、先进淀粉加工生产线等直观方式, 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走出公益营销不重“营销”的误区

很多企业在投身公益事业过程中, 往往只是局限于把金钱或者实物直接捐赠出去, 稍微好一点也就是活动后再在报刊杂志以及电视上做些正面宣传而已。这种做法实则是投身公益活动而非公益营销。实际上, 企业有了好的公益营销计划、公益主题,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公益营销的成功同样需要有力的执行, 对于企业而言, 必须始终铭记——利益是企业的生命。所以无论是说还是做, 公益和营销两者都需兼重, 缺一不可。

很多大型企业都有专门的公益事业部来负责公益项目的追踪和落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并不现实, 但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力量, 组建跨职能团队来进行公益营销活动。

仍以上文所述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例, 该企业专门成立由企业负责人挂帅, 销售部门牵头的“公益营销指挥中心”, 成员来自办公室、财务科、原料供应科、生产技术科等多个部门。这种做法能够使全体员工增强对公益营销活动的认识, 激发其荣誉感, 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内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 力量的整合使得企业营销效率大为提升, 企业的所有营销行为都体现为一种声音, 无论是产品的研发、报纸电视广告、田头促销还是售后回访, 都演绎出企业支持公益的定位。

每次公益活动开始, 企业办公室都要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 在他们的组织下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样既使活动声势大, 同时又免费得到媒体的正面宣传;整个营销活动, 办公室则全程跟踪, 密切保持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 积极拍照、撰稿供媒体选用, 策划相应主题供媒体参考。企业财务科则全程监督资金使用过程, 既确保不浪费, 同时又使很多突然的对外公关费用得以及时安排。原料供应科和生产技术科则将相关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汇编成册, 免费在田间地头、超市、各大菜市场发放, 并随时随地应答各种问题。

实践证明, 该食品企业的公益营销战略是极为成功的, 投入不多收益较大, 真正实现了义利双赢。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 很值得借鉴与学习。

实际上, 企业有了好的公益营销计划、公益主题,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公益营销的成功同样需要有力的执行, 对于企业而言, 必须始终铭记——利益是企业的生命。

如何将企业战略翻译成营销战略 篇3

当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营销战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营销战略只是企业的一种职能战略,绝不能代替企业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一、战略有层次

什么是战略?不少人对这个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和轻率了。其实,我们所谈的战略是有很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战略,所承担的任务和使命也是不同的。其中,人们十分重视的营销战略只是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任何企业的营销战略都不应游离在公司战略之外。营销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公司战略范围之内的一个职能战略,难以顶替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的关注点是什么?主要是建立和管理好一个高业绩的业务单元组合,比如购并公司、加强现有业务的地位、剥离那些不符合公司计划的业务等。它会建立相关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作用,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确定投资优先排序,将资源集中到最有吸引力的业务单元。同时,也评价、改进、统一业务单元重要经营方式和行动方案。公司战略的直接负责人是企业董事长。

营销战略的关注点是什么?简单地说,设计恰当的营销方式和行动方案,以取得竞争的成功,获取竞争优势,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以支持公司战略,完成其职能和部门业绩目标。同时,还评价、改进和统一低层管理者提出的与营销战略相关的行动方案和销售、推广策略。营销战略的直接责任人却通常为营销副总,顶多是总裁。

这样,我们就很清晰地了解营销战略的位置和职责了,它的诞生和职能作用都与公司战略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异,从时间顺序上讲,在大多情况下,应该先有公司战略,后有营销战略。

二、营销战略为什么那么受重视

搞清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关系,我们再探讨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层次的战略?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到企业存在的目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存在?可以有很多答案。诸如配置社会资源、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等等。但有一个目的是最根本的,就是持续赚钱。怎么赚钱?也可以有很多答案。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获利是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来了。谁负责与消费者沟通?谁来挖掘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目前来看,这个任务非营销战略莫属。只有它把公司战略(包括业务战略)翻译成消费者能够看得懂、听得懂的东西,与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获取合理利润。因为,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研究的是,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资源、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积累和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等问题。

而营销战略研究的是,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如何细分市场,如何定位市场,如何开发和维护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何用合理的渠道接近消费者,又如何用恰当的传播方式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以更高的价钱更多、更长久地购买我们的产品等。

这就是它们的层次和功能差异。因此,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与消费者沟通的环节。没有营销战略,公司战略就像缺一条腿.难以实现目标。

三、在正确的领域做正确的事情

在实战中,如何把公司战略翻译成营销战略?如何保持公司战略和营销战略的高度一致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不少老板和经理人的心病。

在很多企业里,营销战略,要么与公司战略形成两张皮,要么与公司战略有冲突。比如,你是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你的战略目标是为人类健康提供科学营养。为此你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找到最好的原材料,还要成立最完备的研发中心,并聘请了最杰出的研发人员。但你的某事业部为了取悦消费者,偏偏在产品中添加一些人工色素、蔗糖、人工香精等东西,还为了快速提升销量,擅自调整配方,降低品质,采取低价策略等。

类似现象比比皆是,怎么办?有句话说得好“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制定是非标准,做取舍。把公司战略翻译成营销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具体化,而不是分散化,通俗的说,营销战略应该在正确的领域做正确的事情。

1.翻译文化。公司战略中总有一些看上去很虚的言词——使命。不懂行的人认为这只是逢场作戏,写给别人看看而已。没有必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因为他是外行。

公司使命,是一个企业最高是非标准,也是给企业画定的圈圈,不能随意突破。营销战略要做的事情只是将其翻译成离消费者更近的东西,而不是扭曲。审视一下,你的营销战略所涉及的晶牌定位、诉求、性格和支撑点等东西,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公司使命。可能有些企业营销人员讨论品牌定位时,把这个问题早就扔在后脑勺,被广告公司小姑娘“搅和”得晕晕乎乎。

因此,以使命为代表的公司文化,作为营销人员一定要牢记在心,维护其尊严,在其允许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得更细。当然,这也离不开公司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的宣传战略工作。

2.翻译能力。公司战略会在可能的前提下,为建立竞争优势而设计各项能力。这种能力有可能是低成本,有可能是差异化,也有可能两者兼顾。不管怎么说,老板这样设计能力肯定有他的道理。再说,他制定这些战略时肯定参考过包括营销在内的所有骨干人员的意见。

那营销人员干什么?就是要研究,在这样的能力组合前提下,如何细分市场,找到更加适合你的市场;如何定位,把最恰当的品牌形象传播给消费者;如何经营产品,把定位所提倡的东西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等等。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战略是低成本、高效率、短线服务。那作为营销人员制定营销战略时,没有必要研究如何进入长线市场,如何吸引那些顶级富豪来乘坐我的班机等。而其任务是寻找那些更适合乘坐我的班机的顾客,并用一种颇具创意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些能力的价值,赢得他们的认同。

3.翻译模式。这里指的更多是盈利模式。公司战略设计能力的同时,不会忘记赚钱的问题。所以,肯定会提炼出一套盈利模式。比如不同业务怎么组合,盈利;吠况才算最好,同一业务如何摆布价值链上的合作关系,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等等。

营销人员制定营销战略时,也不能忽略这种模式的存在。因为,我们也不止一次、两次地讲,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持续赚钱。比如,公司总部认为,你的业务是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而不是无限度地扩大规模。这个时候,你的营销战略最好不要出现如何进一步开发新市场,吸引新顾客,不赚钱也得把量做上去等念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大的任务是如何提升消费者忠诚度,而不是尝试率。因此,盈利模式的翻译,对营销战略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翻译不好,就会背道而驰。

4.翻译目标。这可能是相对简单的环节。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我们不能陷AR关注销售目标的误区。对战略而言,目标不光是那些硬邦邦的数字,也有很多软指标,比如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在产品质量及客户服务或产品革新方面压倒对手,整体成本低于对手成本、品牌信誉和形象高于对手、核心技术上优子对手、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等更具前瞻性的目标。因此,翻译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如何正确翻译软指标。

浅析企业如何实施商标战略 篇4

【摘 要】商标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法宝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进一步提高商标意识,及时注册商标,加大商标的广告宣传力度及商标管理工作,积极实施商标战略。

【关键词】商标意识 商标选择及注册 商标宣传 商标管理

我国企业在加强商标保护,推动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我国自主商标的发展仍很薄弱,与我国的贸易地位很不相称。表现为商标少,尤其是驰名商标少,对经济的贡献度低。二是一些企业的商标意识不强,缺乏保护意识,一部分知名商标和老字号商标在海外遭恶意抢注。三是国内商标假冒侵权现象仍然存在。四是企业商标管理机制不完善。本文就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过程中有关商标意识、商标选择、商标宣传、商标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进一步提高商标意识,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营造良好的氛围

商标意识是人们对商标知识的了解和认识。1.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为了使自己生产或经营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由文字、图形、符号、数字构成或由其组合而成。2.商标是一个法律概念,商标经过注册登记后即具有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知名度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其商标的认知程度,而商标的知名度也直接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份额,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表现为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从市场角度看,一个商标,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具有一定质量水准的商品,人们认牌购货,从而提高名牌商标市场占有率;而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商标则代表着企业的声誉与形象,预示着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4.名牌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利用“名气”这个聚宝盆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

二、精心设计选择商标,加强商标注册管理

商标体现着企业形象,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名片,消费者认识一个企业,往往是从商标开始;因此,选择和设计一个好商标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第一步。以中国体操王子李宁的名字命

名的“李宁”牌商标,寄寓了企业要以李宁的拼搏精神改变中国体育系列用品落后的现状,追求世界一流产品的企业精神。“李宁”牌商标成为着名商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1.精心设计选择商标

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商标有三种途径:一是自己设计商标;二是委托相关策划公司设计和筛选;三是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在选择商标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商标的合法性,即商标设计所采用的文字、符号及图形等必须符合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2)商标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是指所设计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类商品上已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近,要求商标设计要创意新颖、独具匠心。(3)要尊重民俗,回避忌讳。商标选择要充分考虑风俗习惯。有些词汇和图案在本地或本国为人们所喜爱,但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国外恰恰为人们所反感。(4)商标名称要简洁、显着、便于识别、便于进行广告宣传。例如使用在牙膏商品上的“芳草”商标,白色底子上有一株嫩绿的小草,白绿相映,图形简练,干净利落,观之舒畅。暗示了该商品有“洁齿”和“保健”作用;表达了该企业献给消费者的“洁、白、纯、真”的意愿,容易令人接受。加强商标注册管理

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的确认实行注册在先原则,企业只有将设计使用的商标依法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才能取得商标专用权,并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在商标注册管理工作中应做到:(1)商标选定后要及时注册。依法注册是企业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基础,做到“市场未入商标先行”,企业选择一个好商标不容易,要创出品牌更不容易,如果不及时注册,被他人抢先注册,将会给企业带来诉讼麻烦及经济损失。(2)选用“防御商标”,防止“搭便车”。选用防御商标是商标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若干相同商标,为防御他人的侵权而注册;另一方面就是将与自己商标近似的商标尽可能都注册了,防止他人“搭便车”。(3)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正走向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应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计划地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注册商标;利用国际条约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自己商标专用权。(4)及时续展商标,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到期前六个月内应申请续展商标,在此期间内未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限期,超过宽限期限未申请续展注册的,即丧失商标专用权。

三、强化商标的广告宣传工作,争创驰名商标

企业商标战略的最高目标是创立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拥有良好声誉、商品或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为相关公众熟知的商标。驰名商标的独占权,不是一般法律意义上的商标专用权,它不但在国内得到保护,而且超越本国范围,在世界各国(至少是巴黎公约成员国)都得到保护。企业拥有了驰名商标,不仅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拥有了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在我国《商标法》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条件中,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是必备条件。因而,企业在使用商标时,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商标的知名度,为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企业在广告宣传时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把商标作为企业广告宣传的重点,成功的广告,都是围绕企业商标进行宣传,才能效果显着,使企业的形象、产品定位深入人心。2.广告创意要新颖,独具特色,这样才能把本企业的广告宣传与其它企业同类产品的广告区别开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3.商标广告宣传要与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相结合,让消费者看了广告后能产生联想。4.广告宣传应长期不断,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要维护商标的知名度,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坚持不懈地进行商标宣传。特别是知名商标,如果长时间媒体上没有广告出现,人们就会怀疑这个品牌的企业是否出了问题,时间一长消费者就会把目光投向其它品牌的产品,本企业商标就会逐渐被人们淡忘。因而,像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的商标,虽然已经是驰名商标,但他们每年仍投入巨资用于商标宣传,维持其驰名商标声誉,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商标管理机制

企业商标管理是商标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保障。强化企业商标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如下工作:(1)成立商标管理机构或专人管理商标,对商标申请、使用、印制、出入库及废次商标的处理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商标档案制度、商标印制制度、商标保护制度等。(2)积极主动维权,为创立名牌商标保驾护航。企业取得商标专用权只是第一步,关键必须做好商标权的维护,商标维权管理主要是对商标公告的监测和市场调查。通过公告检测发现新的商标申请与自己注册商标近似应及时提出异议,阻止对方商标注册成功,保护自己商标专用权。另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如发现市场上有生产经营者侵权,及时利用法律手段维权,确保企业良好的声誉不受损害。维护商标权不被侵害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企业可以聘请商标顾问,利用专业机构协助企业打假维权。

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做好各方面工作,才能保证企业顺利实施商标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绩效管理如何促进企业战略实施 篇5

 绩效考核因企业文化和行业特性而异

企业用什么样的人,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有人才战略才有企业发展的战略。我想用两个企业案例,来具体说明不同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一家企业是百事,是以营销为主导的企业;另一家是惠普,他们以研发为主导。

惠普的人才战略注重创新和质量,在人员发展方面,他们注重管理技能和辅导技能的运用,对管理者的一项绩效考核就是辅导下属。从行业的特性、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领导风格考虑,惠普侧重于人员的长期发展,创造诚实和优秀的团队合作氛围。惠普员工的福利和工作条件基本相同,股票权利也是根据公司的业绩而不是个人来决定。虽然在做绩效评估的时候,他们有时也做强制排序,但做完排序以后,不一定就会有员工被淘汰。

百事处于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行业,他们的人才战略就是吸引注重短期成果并渴望成功的人才,这些人渴望成功并愿意接受挑战。从个人工作的工作职责来看,百事强调个人目标,强调个人能力,根据个人的目标和能力来决定是否加薪,同时结合个人和公司业绩分配奖金和股票。百事12%的增长速度为员工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百事强调考核,强调最好的发展是在员工的下一个岗位,这是

业绩突出的公司最佳的绩效管理做法。百事公司有明确的目标来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成绩优秀的员工,要求员工完成自己的目标时,不能有任何借口。百事还把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分布,分成出色、很好、熟练和差几种,出色的占5%,差占3%.从两家公司的绩效管理区别,可以看出不同公司的业绩管理区分。比如更注重短期效益的企业,他们的营销部可能会了解每周的业绩情况,甚至每天的工作情况。他们会量化销售业绩,而不量化行为指标。行为指标虽然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尤其对销售部门来说,在做绩效评估的时候,往往采取量化的指标,其中关键的指标不是管理指标,也不是行为指标,而是业绩指标。

在绩效管理方式的选择中,使用哪种方式相对来说是可以组合的,并不是说某家公司一定要像惠普一样。比如联想,我们在研发团队里绩效考核更像惠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则更像是百事公司。

绩效管理要强调业绩和个人发展配合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决定员工职位的升迁或调动,以及评估个人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发现很多企业做绩效考核对于业绩更关注,但对个人发展方面不是很关注,我们绩效考核实际上是什么作用?企业绩效考核跟绩效管理到底有什么不同?我的观点就是:绩效管理更强调业绩

和个人发展配合。但绩效管理和个人发展又是不同的,在绩效管理过程里,要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在评估完之后,要关注给予他什么样的培训。

我们做完绩效管理后,对每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做了评估,但他的发展意向是否得到了评价呢?我们有没有判断出该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培训?在2002年我刚到联想公司的时候,公司有800多人,每年的培训经费是37万元,那时候每个部门都不太支持做培训,一是本来工作很忙,另外他们觉得做培训是在浪费时间。现在公司的培训经费增长到700万左右,费用增长的背后是需求的支撑,也就是说业务部门现在关注培训,在他们评估完以后,可以看出员工的哪些方面能力还需要提升,大家于是发现个人的培训需求是跟公司业绩目标一致的,所以进而评估他的个人发展的目标和培训目标。

当然,还应辅以其他的辅助发展措施进行培训,比如个人教练,我们称之为企业内部辅导。这非常重要,把辅导主管对员工的辅导当作业绩考核的一部分,这也是提升人才储备很重要的一个措施。

怎样进行能力评估也是一个关键所在。有人说用360度考核等,其实都无所谓,但是对能力的评估应该纳入公司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启用末位淘汰制,如果强制排序的话,对最后的5%或10%,都要做绩效管理的继续,帮助他来提升。不管哪个公司,对业绩不佳的员工都应该有最起码的绩效改善计划,否则就很可能形成大锅饭。

仍以百事为例,他们采用岗位轮换制度,同时对个人进行360度评估以后,加强对个人能力的反馈。公司高层经理对所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审核,通过每一个人的发展计划,包括对新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领导才能培训、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培训等,来设计培训体系。公司强调的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人才的绩效评估

无论在什么样的公司,不管从什么层面来讲,对关键岗位的管理,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行业里,关键岗位相对是固定的。但是在快速变化的企业里边,有些岗位每年都会更新,所以要强调对关键人才的管理,而不是去强调某个岗位是否关键。着眼于关键人才,因为关键人才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实现相应的发展战略。

我们制订了后备人才的档案和培训计划。很多公司都有后备人才库,他们把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分开排序,我们做法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关注前一百名或前二百名的那些关键人才,进入他们的档案。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某个部门的档案,在员工晋升一定级别后就能够打开一个文件夹看到。公司在发展变化的时候,往往很难关注到

每一个人,但是如果关注20%到30%的关键人才,那么对公司来讲,就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失导致手忙脚乱。

对关键人才管理重要一点,就是考核并区分关键人才和一般人才的业绩潜力。

对公司内部的组织人员情况,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在百事,很多子公司都有一个大表,叫做后备人才计划。在档案里面,包括姓名、服务年限、工作水平、业绩、是否具有提升的潜力、提升的潜力、等级等。一看这张表,就会非常清楚,在某个岗位上面有哪些后备人才,这个人的姓名、是否有某些心理准备、受过相应的培训、工作状况如何,一目了然。在公司内部贴了组织结构图,是一千多名经理人员的简介,公司可以模拟各种人事安排,从而找出最佳的人员流动计划,做出相应的人员调整。

关键岗位的任命和流动程序,决定于两个指标,一个来自于业绩评估,主要业绩的评估,关键绩效的评估。他的业绩完成情况比如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并且是能够考核的。我们用了360度的能力考核,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系统,软性指标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领导力、管理能力、个人品德等。如美国要对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反欺诈行为准则进行评估和审计,这个方面也是评估的一个因素。至于多种奖励成果,就不一一阐述了。总之,在评

估完了以后,应该配合多种计划,不应该评估完了以后没有结果,薪酬体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的东西,非物质性的奖励可能更重要。

我们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评估团队同时奖励个人,即评估这个团队的业绩同时奖给业绩超标的人。在原来做绩效评估的时候,刚开始发现有70%的奖金奖给了70%的人,结果好多人才,尤其那些业绩超标的人,认为像吃大锅饭,干得好也拿不了多少工资,干得不好的也少不了多少,觉得没有劲头。我们甚至发现没有达标的人都会拿到奖金,理由是没有达标不是他的原因,是外部市场变化快,所以这种绩效激励对整个团队是有害无利的。

文章来源:HR管理世界

企业如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篇6

在我服务过的很多公司中,总能听到人力资源部分的同事们抱怨时间不够用,为单位人事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经常得不到理解甚至背黑锅。这边人事经理整日被老板催着要公司下一年的用人计划、培训计划、干部队伍建设计划以及相关的预算,并特别催促要招到高素质的人才;那边被各用人部分追着要人、要求提升自己部分的骨干以及增加有效培训次数,还经常被人莫名地到老板那里告状。此外,人事经理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日凡人事治理工作和诸如骨干员工跳槽、员工纠纷等棘手的事情。好不轻易静下来做人力资源部分的工作计划却没有头绪,面对各方面的需求没有“抓手”。即使终极攒出一份工作计划,却连自己都觉得还会像往年一样处于被动地位,使人力资源治理工作陷进“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且通常会导致出现这些局面:

岗位职责界定不清,职员冗余;

职员没有公道配置,人才浪费;

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备人才不足;

职员素质不高,缺少 发展 动力。

人事经理们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投诉以及领导不信任的可怕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事经理朋友们最后***早作打算。

这种困惑的表面 题目 是公司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招聘、培训、干部队伍建设、薪酬和绩效治理等工作较为随意,和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脱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可行性,制定过程缺乏对公司业务和人才结构的深进了解和 科学 猜测。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治理活动的目标,无目标的治理活动即是没有治理。因此,假如解决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困难,那么其它题目的解决将步进正轨。

规划前先明确需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使 企业 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目的人力,以实现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职员需求量和职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人事经理们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3个层次的题目:

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

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如何?假如存在用人差距,如何补足?

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公道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的员工技能?

如何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这里建议人事经理们建立公司人力资源报表,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岗位信息、定编定员、人才结构进行具体的统计、记录和定期的更新。然后,就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工作,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职员补充规划、教育 培训规划、人力分配规划等。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题目。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进行定员定编。

职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目上得到公道的补充。职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职员所需要的资历、培训、年龄等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职员。

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职员,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 内容。

具体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综合职务 分析 报告的内容,来制定职务编写计划。编写计划陈述公司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位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制定职务编写计划是描述公司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盘点报告制定职员盘点计划。职员配置计划陈述了公司每个职务的职员数目,职员的职务变动,职务职员空缺数目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描述公司未来的职员数目和素质构成。

3、猜测职员需求。根据职务编制计划和职员配置计划,使用猜测 方法 来猜测职员需求猜测。职员需求中应陈述需求的职务名称、职员数目、希看到岗时间等。最好形成一个标明有员工数目、招聘本钱、技能要求、工作种别,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治理职员数目和层次的分列表。

4、确定员工供给计划。职员供给计划是职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职员供给的方式、职员内外部活动政策、职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往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职员活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就可以猜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猜测结果勾画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活动、退休、淘汰、升职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

5、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公司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视的。培训计划中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内容。

6、制定人力资源治理政策调整计划。计划中明确计划内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其中包括招聘政策、绩效政策、薪酬与福利政策、激励政策、职业生涯政策、员工治理政策等。

7、编写人力资源部用度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用度、培训用度、福利用度等用的预算。

8、关键任务的风险 分析 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治理中都可能碰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 影响 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关键在于员工需求猜测

公司员工的需求猜测是根据公司 发展 的要求,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所需员工的数目和质量进行猜测,进而确定职员补充的计划方案实施 教育 培训方案,可以采用表1的格式。

合计

员工需求猜测是公司编制人力规划的核心和条件条件。猜测的基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公司预算。对员工需求猜测要持动态的观点,考虑到猜测期内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工作 方法 的改进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进步等变化因素。

员工需求猜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占有关职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员工需求加以猜测。经验估计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由直线部分的经理向自己的上级主管提出用人要求和建议,得上级主管的向意:“自上而下” 的猜测方式就是由公司经理先拟定出公司总体的用人目标和建议,然后由各级部分自行确定用人计划。最好是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由公司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再由各部分按公司指导性建议的要求,会同人事部分、工艺技术部分、职丁培训部分确定具体用人需求;同时,由人事部分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后将形成的员工需求猜测交由公司经理审批。这种方式较为实用、简单,缺点是不太精确;适于中小型企事业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人事经理操纵。、统计猜测法是运用数理统计形式,依据公司 目前 和猜测期的 经济 指标及若干相关因素,作数学 计算,得出员工需求量。这类方法中采用最普遍的是比例趋势法。这种方法通过 研究 历史 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如治理职员间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猜测期内的比例关系,从而猜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历史资料的正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保持员工的供求平衡

另一个重要猜测是对人才供给的猜测。公司员工的供给猜测就是为满足公司对员工的需求,而对将来某个时期内,公司从其内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员工的数目和质量进行猜测。

员工供给猜测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内容 :

(1)分析公司目前的员工状况,如公司员工的部分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了解公司员工的现状。

(2)分析目前公司员工活动的情况及其原因,猜测将来员工活动的态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或及时给予替补。

(3)把握公司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

(4)分析工作条件(如作息制度、轮班制度等)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

(5)把握公司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员工可以来源于公司内部(如富余员工的安排,员工潜力的发挥等),也可来自于公司外部。

对公司员工供给进行猜测,还必须把握影响员工供给的主要因素,从而了解公司员工供给的基本状况。

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是编制公司人力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不仅有员工需求与供给总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员工素质、种别等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为做到公司员工的供求平衡,公司必须做好综合平衡分析,通常以公司员工供求平衡表的形式反映。此外,公司必须针对员工潜力进行分析,从数目上消除人浮于事的人力浪费现象,从质量上进步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力。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7

1 企业文化营销定义概述

1.1 概念

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重要关系,它主要利用企业品牌文化力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即利用企业文化品牌程度影响力进行营销。而基于此种状态下,企业营销人员同样会在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下积极、正确地做好营销活动,并能创造出良好的营销文化形象与营销氛围。准确来说,企业营销形象、营销理念是指导企业营销人员对消费者进行营销的指导方针。

(1) 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营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建立企业文化营销体系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立足营销市场。目前,国外许多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所以不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以品牌文化去赢得市场早已成为了商战之间的主旋律。为此,国内企业在开拓自身企业的营销市场时,应把眼光对准自身企业品牌文化,逐步积累文化底蕴,创造文化价值才是根本。必要条件充分时,务必要把文化品牌与企业文化价值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环节,促进文化营销体系模式健全形成。

(2) 企业文化属性中的文化营销。简单来说,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或差距已经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技术领域、服务体系上所具备的传承优势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即企业文化中的营销文化形成具备唯一性,即只有企业文化被超越的可能,而做到全面模仿很难。

(3) 文化营销的主要功能。首先,凭借文化营销,能够利于企业把自身经营产品推销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由于文化营销模式的逐步健全,消费者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自身企业的营销产品,可以感受产品的个性、价值、内涵等,从而企业能够逐步优化自身产品的品牌文化。如,康师傅系列中的冰红茶就是追求“冰力十足”的感觉,外加符合自身茶饮产品的个性阳光广告的宣传,使得消费者认可了康师傅茶饮产品的文化内涵,最终被消费者所接受。其次,亲和力功能的体现。主要指文化营销利于产品功能、价值体现,能够折服消费者,被产品的功能、特性、质量所折服与感动。

1.2 文化营销的目的和意义

简单来说,企业文化营销就是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的融合。而为了使得两者之间有效融合,促进企业文化体系内容得以丰满、健全以及能够推广产品价值,就必须要了解到文化营销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首先,从企业内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营销是指导企业全体职工树立正确营销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它的体系形成能够规范职工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行为,并向着基本营销目标而努力,不断促进营销业绩有所突破。其次,要从外部消费者来看。当消费者群体看到自身需求的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权衡各种性价比因素。也就是说,有的消费者群体喜欢形态美观、并且性价比优良的产品,还有的消费者直接看重的是产品实用功能,而不注重其他因素。所以,文化营销的指导意义与价值体现就是基于内部职工与消费者而衡量建立的,从而才能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的营销价值、营销文化等,尽可能优化产品结构、资源配置等,而目的当然是为了最终效益可观,并被消费者所极力推崇。

2 企业文化营销商品的实践指导意义

企业营销战略有效结合自身企业所推出的商品文化品牌影响力才能使得企业文化营销的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具体而言,文化营销的实践指导意义有以下几点体现:

2.1 促进企业文化目标更为明确

企业文化价值同企业目标实现的社会价值将统一起来,同时企业文化的团队建设意义也将加强,使组织成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氛围,而是个人与企业价值的融合、提升。

2.2 实现营销方式多元化、层次化

文化营销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有效地将企业间的不规范外部竞争转变成企业间内部文化的竞争,其资源的相互抵消会弱化。

2.3 促进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自身营销体系基本目标的有机整合往往是在企业具备一定经营规模与供需物资或资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企业具备一定经营规模时,以往的营销关键、营销手段、营销套路已经不能再继续满足当前的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了。为此,企业文化体系中就要适时融入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之间的内涵,即最终融入了文化营销理念在企业文化中,并在当前规模下的经营过程中所极力推崇与应用。

3 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企业文化营销存在的内外问题

从企业内部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营销观念并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有别于其他企业、其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群,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营销人员是企业产品信息的传递者,他们的理念不明确,是信息传递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直接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大量积压,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更谈不上社会效益了。从企业外部看,企业着力要追求的营销形象不清晰,企业辛苦打造的质量观念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难以起到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形象的作用。

3.2 文化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关系问题

文化营销主要指代建立在企业文化体系模式上的营销战略,具备计划、筹划、实行、目标、业绩等综合性因素体现。它往往要求企业文化能够渗透营销战略价值与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度。而市场营销,往往没有指定的筹划性内容,主要倾向于市场背景下的着手研究与分析过程。并且,市场营销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与企业文化目标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往往相辅相成,同时又会难以找到切入点,这主要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发展规模、基本战略目标、基本决策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下,只有在企业文化体系中逐步渗透营销观念、价值等,才能在营销战略中打造出符合企业品牌文化价值的优秀商品,既能让消费者所了解与接受,又能树立自身商品品牌知名度。

4 企业实行文化营销的主要对策

4.1 强化文化营销观念

强化营销观念,必须要立足于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企业职工内心的情况下,从而才能形成一种共知、共识的文化理念,自觉维护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样,文化营销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企业职工意识到文化营销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才能使人员行为意识转化为后续的实践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有效结合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2 正确定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体系内容中包括企业品牌文化,而企业品牌文化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指导作用与价值体现都非常重大,并对营销战略起着一定主导作用。但也正因如此,每个企业结合自身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产生的企业文化理念也所不同,从而也就最终导致文化营销的形成各具特色。具体而言,结合企业文化定位的营销文化主要体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拒绝浪费,推崇高效。这种企业文化下的文化营销定位倾向往往偏重规范、低成本的营销文化建设方向。而基于此种营销文化熏陶下,必须要立足商品价格与质量服务能够保证的基础上,尽量追求低成本投入,达到创收高效利润的可能。因此,此种营销理念往往看重的是商品价格合理与质量服务得以保证。

(2) 创新思维。这种文化营销方式的建立或形成必然会要求营销观念能够活跃、创新以及体现个性化。也就是说,随着这种营销文化在企业中的极力推崇,企业营销人员一般都会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思维空间,从而才能在创新营销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下,能够将自身经营商品的实用价值通过与同类商品的比较去体现出自身商品独到、独特的一面。而这种方式也常常成为了不少企业营销商品过程中的独门暗器。即别具一格的营销方式与营销理念的恰当应用,势必会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

(3) 专业化服务理念。这种方式主要倾向于个性化服务的实践行为落实与贯彻,去打造一种与消费者或客户建立一种时间长久的、能够维护客源渠道的企业营销文化。也就是说,随着这种营销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根深蒂固并茁壮成长,势必会使营销人员发挥出周到的服务职能,即与“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如出一辙,能够为企业投资项目下商品开拓出一片良好的市场空间。同时,这种文化营销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企业提高或强化基础核心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

4.3 塑造营销形象

(1) 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指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设计、造型、价格、商标、包装等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整体印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整体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其中质量是产品形象的基础,更是文化营销成功的关键。

(2) 广告形象。广告要求以其巧妙的构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广告这种传播媒介,不断给观众以视觉刺激,从而过渡到意识的渗透,升华为对产品进而对企业的好感,甚至形成对这一品牌的依赖。

(3) 加固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高低显然已经成为当下满足消费者群体消费水准高低的关键。不少企业之所以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笼络人心,从而才能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并在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的前提下,继续做好质量服务。无论是商品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还是不断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销战略得以持续化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企业文化营销是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企业经营产品推广到市场中所必然实行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企业必须逐步完善文化营销理念,使之能够深入人心,不论是企业职工还是消费者群体,以此才能成功塑造文化营销理念,为企业创造出宝贵无形资产,指导企业战略营销能够持续化、健康地执行下去,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价值与社会效益。

摘要:企业文化品牌是现代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营销理论发展进程中的逻辑基础。总体来说, 企业文化品牌是指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并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沉淀总和, 如利益认知、品牌个性形象等观念。因此, 增强企业文化品牌的沉淀程度, 企业就要坚持文化营销, 搞好文化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等, 以此才能促进企业重塑健康营销形象。文章主要结合了企业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文化营销的重要内涵。

关键词: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战略,问题

参考文献

[1]肖灵机, 张镇镇.文化营销——现代企业品牌创建的法宝[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

[2]张党利, 郗芙蓉.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其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01) .

[3]晏劲松, 王锋.文化营销企业品牌建设的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 2009 (08) .

[4]危煜祥, 郑然.如何以文化营销推动品牌建设[J].商业时代, 2009 (12) .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8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企业的最终命运。如果一个公司想实施的任何市场策略与它的企业文化不相吻合,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无论这个战略的内容是市场营销或者其他方面,如果这个战略方案与它所属的企业文化不相一致的话,这个战略就只能是一纸空文,而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1:管理、战略战术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与推动

美格科技近年来,在业内和市场上频频引发高度关注,其事业平台制与移动服务网的推出更是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反响与兴趣。在美格,其管理以及战略战术与企业文化是相互融合与推动的。

美格的企业文化重要表现为“三简”原则。对于“三简”原则的理解,美格负责人这么解释:“专注事情的本质才能处理好一切,越简单越优秀。‘三简’中第一‘简’,就是做人要简单,关系太复杂不利于大家共心协力;第二‘简’是做事要简捷,就是把事情都扁平化,做简捷扁平化的具体管理;第三‘简’,则是作风要俭朴,把钱花在刀刃上。”那么美格的企业文化和其管理制度及企业战略是否配套呢?对此,美格负责人表示,美格过去两年里所做的渠道扁平化、服务流程简单化正是“三简”原则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企业在市场投入方面美格倾向选择分出一部分的市场投入费用,用来建设跟客户利益产生关系的窗口。这也是美格企业文化中作风俭朴的表现,即钱要花在刀刃上。而美格也承认,这点在做市场、做管理上都起到了很明显的帮助作用。

如此看来,无论是IT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离开了执行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做事风格、实施效果以及发展前景,影响企业战略战术的实施。

案例2:和鑫企业文化建设引领战略战术完美地实施

近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和鑫电器有限公司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2003年公司完成产值上亿元,利润上千万,被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授予“民营科技十佳”、“民营规模十佳”的“双十佳企业”的称号。和鑫电器董事长胡岗认为,和鑫健康快速地发展得益于和鑫企业战略战术的完美实施,而战略战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完美实施关键在于和鑫电器自始至终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最终铸就了今天苏州和鑫电器的辉煌。

“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演变,而作为高科技企业,和鑫电器就必须走上高层次的管理楼台——文化管理。文化是明天的竞争。一个企业只要有灿烂丰厚、内涵隽永的企业文化,就可以支撑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中流砥柱。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胡岗叙说着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战术的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战术的实施、影响各个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雇员的行为和态度,企业品牌的经营管理战略、行动策略及品牌效益;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健全与完善和变革的管理及其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市场营销、产品与服务、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等。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在企业文化观念的作用下所采取的生存战略战术,即企业在经管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方法和企业的行为所必然产生的结果,这包括企业的常规工作、工作程序、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及内部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战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战术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二) 企业文化是战略战术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地讲,当企业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战术做出反应,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很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战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战术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9

企业文化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着力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是创造一些生硬的口号,让职员背诵,但是作为领导者――自己的行事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却是另行一套呢?还是追求面面俱到的文字描述,几乎所有美好的词汇和高标准的要求都写在其中,却忘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员工不得不将企业文化束之高阁?

文化该为绩效负责,更该为能够实现的战略负责,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它能成就一家公司,也能毁掉一个公司。

一家公司无论大小,如果缺少了那些认同公司的使命并知道如何将之付诸现实的员工,那么它的战略就无法成功地推行下去。这样的员工如何凝聚?我们认为,这不得不依靠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员工精神和信仰的集合,正是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才把人们紧紧地聚到了一起。正如IBM前CEO郭士纳(Louis V.Gerstner)所说,“实际上,企业文化并不是商战游戏中的一个方面,它就是游戏本身。”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企业的并购、重组、扩张、退出变得日益普遍,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在进行这些战略上的决策时,如果能够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若忽略了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最终的结果却常常会让人扼腕叹息。

世纪之交之际,传媒巨头时代华纳与互联网宠儿美国在线的合并曾被外界视作是天作之合。彼时,时代华纳希望借助美国在线的平台优势进军新媒体市场,而美国在线则需要时代华纳的有线电视业务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然而,在合并后仅仅三年,双方间的矛盾就变得难以调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家公司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时代华纳的老员工十分不认同美国在线放荡不羁的IT做派,而美国在线的员工也看不惯时代华纳内部的刻板保守。于是最终,这桩轰动一时的新旧媒体创世联姻,只能以分道扬镳作结。后来,时代华纳的前CEO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如是回忆称:“我曾经尝试将这两家公司的文化融合到一起,但最终却发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实际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就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而且他们生来就是对立的。”正是在企业文化上的分歧,才导致了战略执行的全面崩溃。

软文化趋动硬战略

“文化”这个词听上去更多地暗示着人性中温柔的一面,在企业发展中,这股看似温柔的力量却在推动战略转型和确保企业的持久成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哈佛商学院教授海斯凯特在他的著作《文化周期》中谈到,企业文化对利润的影响实际上是可以量化并计算的。他指出,那些有着完善的企业文化、目标明确的公司,会比同类型但文化较为松散的公司,高出20%-30%的业绩。

为什么企业文化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因为看似柔软的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适应企业的战略变革,从而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持文化与战略的一致性

对于那些正在不断扩张或是打算谋求全球化发展的企业来说,只有保持文化与战略的一致性,才能确保企业在既定的方向上矢志不渝地前行,否则就很可能偏离原有的战略轨道。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是不断成长的,对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而言,推动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转变,是他们在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当战略发生转变时,文化就一定要跟上战略的步伐。比如当战略上要求员工追求挑战性的目标时,“无功即是过”的文化就会变成企业转型路上的最大障碍。因此当管理者意气风发地想要大干一番之时,在调整战略之际,也一定不要忘记重塑文化,只有让文化与战略互相配合,企业的成长才会更加水到渠成。

战略制定必先考虑文化差异

企业在制定战略之际,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文化差异。

1.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对于那些有着国际化野心的企业来说,这点至关重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战略上的调整,但是对于身在中国的员工及身在德国的员工来说,他们对这些战略调整的理解与反应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这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以适应当地市场的方式对战略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2.了解不同的人对文化的理解:对那些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同一组织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员工,通常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对董事会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决策也往往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时企业需要特别留意文化与战略间的关系,发挥好两者的协同作用。

企业如何实施文化营销战略 篇10

上传时间:2003-10-15点击次数:

516.企业制度

它是企业文化的准则。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必须把制度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的范围内,使之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侧面;同时,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需要以制度的动工固定下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准则。

7.企业文化活动

它是企业的功能文化,包括培训,文娱文体活动等等。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活跃企业的整体气氛,给员工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激励员工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斗志,增强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8.企业环境

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没有了环境,企业就无法生存;企业环境不好,势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同的企业体制,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会让企业形成不同的企业环境。

9.企业形象

它是企业文化的可视性象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社会公众具有独特的形象魅力,获得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良好的评价和信赖。

10.企业创新

它是指企业文化的创造力。在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确保企业成功的关键。

三.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能带来的广泛效益

1.帮助新兴的私企走向成熟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的私企绝大多数正处在现代企业的“史前”期,即企业文化的“蒙昧时代”或“野蛮时代”。在企业中,排他性大于包容性,企业仍是老板个人意志的外化,是“团伙”的延伸,而非真正组织化的企业。理念的排他性与现实对包容性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左右着企业的命运。理念的隐性冲突,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危机;行为准则上强制性的一律,随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反叛。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私企校准企业目标,确立合适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完善制度建设,调整行为准则和企业伦理道德,消除排他性,增强企业对其他观念、知识、方式的包容性,从而走出“成长陷阱”。

2.帮助国企完善机制再造

经历了一轮轮改革和改制后的国企,正面临着“混血儿”的尴尬。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企,却又拖着旧体制的辫子;不像私企,却又植入了私企的基因。在国有企业,新旧体制的冲突,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上。在当今许多国企中,双重价值观、双重利益定位、双重行为准则,使企业经受着双重阵痛,既有革除旧体制的破的阵痛,又有移植新体制而产生的排异带来的阵痛。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国企尽快走出改革的阵痛,通过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重

新梳理,制度建设的调整改造,行为准则的重新确定,推动企业完善机制再造,加速实现企业的彻底转型。

3.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形象不只是结婚照式的化妆,而是高贵气质和高雅修养的自然流露和有形展示。企业形象正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可视象征。

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将帮助企业确立起符合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展示企业行为的形象识别系统,让顾客和社会受众认知企业的理念,感受企业良好行为,增强顾客和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4.帮助企业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成熟的市场经济,已不再是草莽英雄打天下的时代,而是精英治理的时代。小企业做事,靠的是体力,只要勤奋就有效益;而随着企业逐步做大,事业做大,就要靠人才,靠更多人才的智慧和积极性。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这就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张力。

上一篇:五查五整顿心得体会下一篇:我发明的鞋子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