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共11篇)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1

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第二部分要求;落实分级、分层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较好地解决手术室护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通过专科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拟定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训目标

(一)掌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掌握手术室管理的基本内容及规章制度;

(三)掌握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

(四)掌握手术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五)掌握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

(六)掌握手术配合技术和护理操作技术;

(七)掌握手术室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八)掌握手术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培训形式及方法

培训突出分内容、分层次等特征。

1、分层次培训:根据不同年资、职称和岗位需要,开展分层次培训。

2、培训方法采取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规范手术室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采用演讲、视频教学、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培训内容及安排(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安排表)

四、考核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ICU科2006年9月~2009年9月共5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自愿接受本次培训。年龄19~29岁;学历:中专9人, 大专33人, 本科及以上12人;ICU工作年限0~12年。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分三个部分进行评价:

1.2.1.1 专科理论考核

入ICU培训前先摸底考试一次, 再每年度考核一次。试题内容含盖ICU专科病种相关知识。内容涵盖脓毒症诊断标准及护理要点;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COPD患者氧疗注意事项;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VAP指南推荐的护理相关措施;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护理及术后观察;床边CRRT治疗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肾功能衰竭患者出入量的准确评估要点;消化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几个方面的专科内容。

1.2.1.2 专科操作考核

入ICU培训前先摸底考试一次, 每名护士再于每年度进行专科操作考核一次, 由抽签决定, 评分由护士长、两名高年资护士共同参与, 取三人平均分为最终分数。

1.2.1.3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对培训满一年的护士调查, 传统培训与微型护理培训模式从依从性、易懂性、易记性、指导性、兴趣性、深刻性进行比较。

1.2.2 培训方法

培训前试卷收回后, 对研究对象进行专科知识微型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试卷所涉及各个系统的专科内容, 主要为6个部分: (1) ICU临床护理专科操作规范。 (2)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 针对某项专科护理操作所总结的新经验、新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3) 收治的某个患者, 其比较特殊的治疗、护理, 如特殊症状、特殊护理观察要点等。 (4) 相关ICU指南。 (5) 各种疾病护理新进展等。 (6) 疑难护理病例、特殊死亡病例讨论。每次只要求讲清一个护理要点, 不要求整体讲述, 再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补充点评。培训时间:每周三、五两天早上大交班后5~10 min。参加人员:当时上班的护士。授课老师:由每个中高年资护士轮流讲课, 病种选取科室现有患者所患疾病, 必要时半年重复讲一些ICU护理难点。

1.2.3 资料收集和处理

本次共发放问卷54份, 回收有效问卷54份, 有效率100%;54名受培训ICU护士, 培训前后理论、操作成绩得分, 资料收集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3。

与培训前比较, *P<0.05

3 讨论

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ICU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3]。我国目前许多ICU护士在学校未接受系统的重症护理培训, 少数开设重症监护科目的院校也还没完善统一教材和考核标准, 这对ICU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虽然近年已有许多医院和学术组织也开始尝试开展专科护士培训, 但各院校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标准, ICU护士也无特别的合格证书和资格认定[4]。护士进入ICU前的培训尤其缺乏, 进入ICU后的培训尚未常规化、系统化, 培训内容与护士的要求、临床需要及国际重症护理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5]。这对于对集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于一身的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来说, 在本科室全面普及ICU专科培训, 培养具有ICU上岗资格的专科护士更显得紧迫。

与培训前比较, *P<0.05

3.1 ICU护士专科培训现状

目前ICU护士准入制度尚欠缺系统和规范性, 而ICU护士也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 一般都是以师徒带教为主。护士进入ICU后的考核虽然定期进行, 但ICU护士是否必须通过某些科目的考核也无统一标准[2], 这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异。ICU护士无需特别的证书, 这也是导致无相应培训体系的原因之一。部分护士参加院内短期培训班, 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不能满足ICU护士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新进展、新方法, 是随时需要更新的知识, 这就需要一种长期和有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 方能满足ICU的特殊培训需要。

3.2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培训中效果明显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表1~2可以看出, 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 培训效果显著, 而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COPD患者氧疗注意事项等常见病方面, 虽然分数上都有提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见微型培训对于一些专科性非常强, 特殊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效果尤为显著。由此提示我们, 微型培训的培训计划制订, 应更偏向于专科性强的项目, 这也尤其适合于ICU内部的专科护理培训。

3.3 护士更认可微型护理培训模式

从表3可看出, 传统护理培训与微型护理培训模式比较, 护士更认可微型护理培训模式。从依从性、易懂性、易记性、指导性、兴趣性、深刻性都比传统护理培训高。

3.4 微型培训时间短, 使护士专科培训持之以恒

传统ICU专科培训多是一过性或阶段性的集中培训, 不能坚持, 收效不大。如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培训, 护士因为倒班, 回医院时间花费时间多, 而微型培训则是利用了每天的5~10 min, 每天一个知识点, 时间的安排合理, 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专科培训持之以恒, 每天都有新知识, 又不会耽误护士们的休息时间。而且, 较少的培训时间也使护士能够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3.5 互换教学的模式使每个护士都积极参与

在微型培训中, 所有护士轮流做授课老师, 高年资的讲授相对复杂的内容, 低年资的讲授相对简单的内容,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不但使专科培训保持经常, 同时也使专科培训在科内形成良性循环。

3.6 自由的讲课方式, 规范的培训计划

微型培训的授课方式相对自由, 让护士在轻轻松松花10分钟就能学到东西, 但是培训计划要求很严谨, 因为每次的时间短暂, 不能系统地学习, 而严谨地计划就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将系统的内容分开多次, 每次只讲授一个重点, 让护士在自由的授课中得到了系统的培训。

总之, 应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对ICU护士进行系统专科培训, 效果显著, 不仅能够提高护士专科技术水平, 还能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 占用较少的时间, 提高护士学习的依从性, 互换教学模式让每个护士参与其中, 实例护理教学让护士记得更牢, 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有利于缓解ICU管理者培训的重大压力。

参考文献

[1]尹安春.浅谈重症监护 (ICU) 的质量标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2) :65.

[2]黄津芳.ICU高级护理人才培养与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4 (11) :25-27.

[3]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培训教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2004:27-38.

[4]吴娟.ICU专科护士培训及使用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0) :37-38.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3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护理;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2-03

PDCA循环理论又称戴明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程序),可有效地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目前已经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医学院校而言,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修养、理论知识牢固、技术操作熟练、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既要保护患者的利益和选择权,又要让护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妇科护理技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充实和提高[1],是护理专业师资人员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利用戴明循环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即将步入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本次《护理学基础》这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对象。护专1班学生48名,设为对照组;护专2班50名,设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年龄、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练习老师看,考试考核分数达标算过关。

实验组学生采取PDCA循环教学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具体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内容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一,通过平时的护理实训课教学,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也千差万别,故要通过收集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把影响平时学习的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因素、影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课堂因素、影响岗前培训质量的因素等,全部找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细节。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其存在的主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既让老师明白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和场景设计方面的欠缺,又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教师根据岗前培训的要求写出内容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制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进度表、培训的总体目标、每周的分目标及一系列措施制度(包括教学反思)。但由于护理专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重理论轻操作、临床见习课时安排较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使得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均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情况进行阶梯式示教学、循序渐进,使实训课示教方法具有灵活多样及随机应变的独特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情”字,耐心示教和演练,善于激发内在学习情感,以鼓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每一项技能操作,教师对上课前任务的布置、围绕该项操作应该让学生复习的相关理论、观看示教时从不同的角度如理论、实践、个人体会、自己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课堂质疑等环节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每进行一项操作训练后,教师均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又掌握了什么?失误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师给予启发式的引导,帮助分析学生个体在该项实训课训练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总之,整个实训课过程,要充分地体现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既要要求学生记录经验教训,反馈给老师,老师又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情况,从而确保教学总目标的顺利完成。对教学结果,要加强监督机制,由教学督导小组,对教与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教学总目标的完成,并通过岗前培训中段综合考核方式进行验证。通过考核,准确评估学生的技能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向教师与学生进行反馈,以促进教学相长。

具体反馈的形式主要是召开座谈会,目的是既让学生对老师评估,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我完善;又让教师通过示教、观察、考核、总结手段和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能力比较清晰地掌握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此循环往复,通过不断改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3 教学评价

考核的内容包括观察技能、记录书写技能、仪器和物品的管理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及物品的技能等。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操作熟练且能讲解整个操作过程为优;操作基本熟练,但须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完成且讲解不完整为良;操作不熟练,对老师所提问题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为差。实训课第8周进行岗前培训终末考核。考核内容为理论和技能操作。理论考核评定标准:≥85分为优,75~84分为良,60~74分为及格;技能操作考核评定标准同第4周中段综合考核标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时间比较

实验组第4周的优良率90.4%,对照组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P<0.05);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0%,对照组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8,P<0.01)。见表1。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第8周的优良率100%,对照组为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7,P<0.001)。见表2。

3 讨论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4

妇产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专科护士培训计

一、妇产科培训计划

1、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内容包括: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新技术、核心制度、药物说明书等。

2、每月组织护理查房2次。

3、每月组织三基理论考核1次,内容以专科护理为主。

4、每月组织技术操作考核2项。

5、遇有疑难病例及时申请会诊。

6、年初组织一期“危重症护理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等。聘请部分临床医生参与授课,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下发危重病人护理合格证,授权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

7、全年组织业务学习不少于10次,内容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核心制度为重点。

8、每月组织护理查房1次。

9、每季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考核1次。心肺复苏全员参与,人人达标。

10、及时组织护理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

二、外出学习计划

1、每批选派3-4名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轮转进修。

2、重点专科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科护士培训。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3、选择性外出参加短期培训。

三、鼓励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5

冯海龙

很荣幸在2013年7月到8月我来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附属护理学院参加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第5届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理论学习。这次理论学习围期3周,可以说是全封闭式学习。在中华护理学会田力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抛开所有的杂念和烦恼,静下心来学习。

这期间安排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在北京乃至全国非常著名的老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一周由中华会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副理事长吴欣娟、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宋烽、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主任王彩云、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周力等为我们讲授手术室护理伦理与法律、手术室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手术室资源管理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洁净手术部环境布局与运行管理,以及手术室物品、重要设备、仪器(如:高频电刀、显微镜、超声刀和吻合器)的使用与管理等:第二周由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宋烽、北京朝阳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孙育红、北医二院麻醉科主任郭向阳等为我们讲授了腔镜手术的进展、手术配合与管理、手术体位的安置及并发症的预防、麻醉方法、用药安全与护理配合、麻醉机、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计算机导航手术的管理等;第三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钱倩健、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大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陈肖敏、中华会理学会田力老师等为我们讲授了手术室文化建设、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国际认证体系在手术室的实践以及手术室护理论文选题及写作等内容。最后进行理论考试总复习。

顺利通过理论考试后,在中华护理学会田力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被分配到北京14家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我被分配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阜外医院实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骨科手术量相对较多,有着丰富的手术室临床护理经验,在带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参观学习了骨科的关节置换、脊柱、肿瘤等以及普外、腔镜等手术。上午主要在手术间参观学习,下午根据本院手术室的特点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收剑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无纸化工作,病人的核对,器械的清点,手术的安排,费用的录入,手术器械灭菌的信息,高值耗材的信息等等全由院内网络管理来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术中发生风险的可能,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结束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学习任务,我又来到了阜外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阜外医院是一所以心脏手术为主的专科性医院,手术量很大,手术难度很高,在带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参观学习了心外科各种手术如:冠脉搭桥术、主动脉血管置换术、小儿先心病手术等心脏的各种手术。

护理专科毕业信 篇6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学生xx的推荐信!

xx同学是我校xx大学医护学院护理专科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她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农村女孩,淳朴的乡情赋予了她天生的纯洁,和吃苦耐劳,坚强的毅力,严格的良好家教使她从小就体会到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爱好运动的她具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两年的大学理论学习,不仅使该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技术,而且增进了她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在学校期间,她不仅担任了多种班委干部,科代表,社团干事,而且还积极组织策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英语过级证书,国家奖学金,荣获优秀团员称号,各种运动会荣誉证书。

在临床实习中,她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基本技能并积累了临床经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实习培养了其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并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能够适应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发展需要,因此她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

此外,该生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她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她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她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他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的四年培养了她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在生活中,该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余时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虽然她只是一粒普通的沙砾,但是我坚信若xx同学有幸能成为贵医院的一员,在贵医院的精心培训和熏陶下,石头一定会磨练为一颗耀眼的宝石,为贵医院尽责尽心。本人愿意推荐xx同学到贵单位工作,同时,我也相信他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建议贵单位给予任用的机会!

推荐人:xxx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创伤骨科30名护士, 纳入标准为:中专学历及以上, 能自觉参加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能配合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名, 观察组年龄22岁~35岁 (26.00岁±1.16岁) ;护师5人, 护士10人;中专2人, 大专9人, 本科4人。对照组年龄20岁~32岁 (25.00岁±1.24岁) ;护师6人, 护士9人;中专2人, 大专8人, 本科5人。两组护士年龄、职称、学历、理论基础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两组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我院培养创伤骨科高素质专科护理人才而设计, 参考了《护士核心能力读本 (创伤骨科护理篇) 》等教学材料, 包括创伤骨科护理理论、评估技术、操作技能、常见疾病康复指导知识以及骨科专科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多方面的知识。

1.2.2 培训模式

①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模式。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示教, 再让学生自己练习、个别学生示范[3]。②观察组应用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TCAB理论旨在鼓励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增加活力和护士间的协作, 提高整个医疗护理队伍的运作效率。因此, 将该理论作为培养护理人员专科护理能力与素质的新指标, 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与方案, 实现TCAB理论与骨科护士培训的密切结合。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临床实践演示以及交班查房提问等形式, 融合促进培训学习效果的各种方法, 如开展学员自主查房、配对护理查房、医生共同参与的病例分析讨论会等, 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加上定时的抽考、提问, 帮助学员反复巩固知识, 加深印象, 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 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 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1.2.3 考核评价方法

两组护士均进行培训后的评定考核, 分为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两部分, 其中理论成绩由中期理论考核成绩与终末理论考核成绩各占45%以及平时抽查考核成绩组成。通过访谈询问法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 了解其对骨科专科培训效果的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实施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TCAB专科培训, 使观察组学员都能比较全面地掌握骨科专科知识, 如对病人进行专科评估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患肢血液循环、感受和指趾活动的检查, 而是会注重骨科专科试验及阳性体征的检查。而且, TCAB培训模式更加注重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如学员专科知识水平提高, 在完成日常护理工作之余会主动给病人示范患肢功能锻炼方法、演练翻身方式和辅助用具使用方法等, 健康宣教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3.2 应用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 培训效果评价更好

两种模式下进行创伤骨科护士专科培训后对全体学员进行访谈, 了解其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护士认为起到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与病人、医生沟通、帮助护士更易理解专科知识、使护士敢于提出质疑、提高临床判断能力、有助于专科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 使得教学培训的理念从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升华为动机激发、主动求知、自我实现、实践创新、互相交流, 也更好地帮助护士实现培训目标的层层递进与自我增值, 从掌握创伤骨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评估方法、基本技能上升为深化创伤骨科专业护士的角色能力和责任, 建立创伤骨科护士的整体临床护理思维, 并且能够做到持续不断地改进。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要求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落实基础护理,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传统的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创造型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4]。结合TCAB理论中安全可靠的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团队协作与活力、增值的护理四个目标, 进行与创伤骨科专科护理知识相结合的系统规范培训, 使得骨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更具目的性、计划性与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 丰富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林贵平.浅议护理改革中的重点问题[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6) :659-661.

[2]赵明利, 宋葆云, 叶文琴.美国临床护理改革项目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7) :672-673.

[3]邓海梅, 姚晓芬, 文珠仁.学习迁移理论指导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 2011, 11 (9) :112-113.

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的设置与体会 篇8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分为专科小组,每个专科组设置专科组长1名,组员5-6名,进行相对固定的专科手术配合护理。自设问卷调查护士的技能及满意度,医护配合质量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1);专科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2.1%提高到98.6%,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0.4%提高到96.4%。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有效运作,整体配合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专业化的手术室护士,提高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学科不断进步,对大型医院综合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的专科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综合性医院手术专科多,高质高效的手术配合护理质量促使手术室护士向专科性发展,其目的在于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能力、技术操作水平及专科手术技术能力向高、精、尖发展。我院从2005年开始实行手术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6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占5%;主管护师占30%;护师占23%;护士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1.6%。对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和评价,手术室实行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手术配合质量及满意度情况。

1.2 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方法

1.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根据各外科手术量及手术难度,进行多少和难易搭配,使各小组工作量大致相当。我们将手术科室分为10个专科组:普通外科组、肝胆血管外科组、脑外科组、泌尿外科组、妇产计生组、小儿及整形外科组、创伤修复组、脊柱骨科组、耳鼻喉组、器官移植组。每个专科护理组设专组长1名,组员5-6名。专科组员按资历、工作能力、个人意愿等配置,进行相应的专科分组,形成正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转和发展[2]。

1.2.2 专科组长设置:每个专科组设专科组长1名,负责专科护理工作安排和人员的管理。专科组长应接受过专科知识进修,具有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有学科带头作用,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医德。专科组长工作评价标准,是由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医生满意率、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护理论文撰写情况等项目对专科组长实施考评[3]。

1.3 专科护理小组运作模式

专科组长基本固定,负责本专科组的手术配合。专科护士相对固定不轮换。新护士入科2个月内,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尽快熟悉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和手术配合程序,然后开始进入各专科护理小组轮转,每个小组需轮转3个月,通过此阶段的强化培训,以培养新护士的手术配合技能,作为专科护士的后备人才[4]。专科操作技能培训,由每个专科组员轮流讲解并进行操作的示范。专科护理查房选择一些疑难、危重病例或术中有特殊问题的病例[5]。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后,由护士长及专科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轮流抽查考核。

1.4 手术配合质量、护士技能、醫患满意度效果评价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对护士进行专业成就感评价:采用成就感量表进行评价[6]:包括持续性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规则和能够按照要求操作的适合性、有明确的学业爱好、对未来充满计划性和有确定的爱好4个因素,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总计1分,总分18分[7];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手术后2天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填好后回收统计;医生满意度调查:向相关专科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2 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专科护理小组设置前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考核成绩比较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评分、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

2.2 患者和专科医生满意度比较 专科医生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71.2%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8.6%。患者的满意度由设置护理小组前的80.4%提高到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的96.4%。

3. 讨论:

3.1 护士专业成就感增强 通过设置专科护理小组,专科组员均能接受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专科组员不仅系统的接受本专科知识,还熟悉掌握了本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大大提高了专科配合水平,使专科组护士专科素质不断提高。护士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专科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本文结果表明,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后,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明显上升,理论、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提高。

3.2 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管理方法[8]。设置专科护理小组,相对固定专科护士;制定本专业护士职责与标准,建立考核体系,使手术室护士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实现专科分组,定室配合,定病种配合,使得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了专科医生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医生能及时征求相关科室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组长,及时传递到组长并上报给护士长,从而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专科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提高。

3.3 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各个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便于培养新人。同时专科组长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提高。专科化形成了护士长原专科组长原组员的垂直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长的工作效率,专科护士之间相互协调,合理配合。手术室专科化分组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工作模式,实现了专业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在手术室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该模式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科护士,使她们的职业化素养、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团结协作意识不断提高[9]。加快手术室护士专科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

总之, 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 整体配合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改善了医护关系, 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满意度, 从而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胡秀兰.神经外科专业护士分层使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0-71.

[2] 程富英,周娅颖,卢艳,等.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3(1):18-19.

[3]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3-864.

[4] 曾俊,岳蕤,吴治敏.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09B):71-71.

[5] 刘蔚晴,郑三女,刘摇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6):1514-1515.

[6]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06-207.

[7] 黄行芝,刘摇庆,徐摇霞,等.护士分层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26-527.

[8] 王振香,常海玲,付军桦,等.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797-798.

护理专科建设与发展 篇9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我科护理专科建设与发展 1995年

省内率先独立建制(床位8张)1997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卫生厅“青年文明号” 1998年

共青团中央、卫生部“青年文明号” 2001年

扩展至床位18张

2006年

首批省级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 2007年

重症护理学学方向硕士点

2009年

省护理协会护士长培训班临床教学基地

2013年

正筹建新病区面积约5000平米,新增床位50张。

二、本科室仪器设备的配备

1、中央工作站监护设备

惠普、飞利浦

2、多种品牌呼吸机(有创、无创、便携)西门子、PB、Drager、伟康

3、Prismaflex连续血液净化系统

瑞典金宝

4、心排量/血氧定量监护仪(Vigileo)

美国爱德华生命科学

5、心肺诊断系统(代谢监测车)

美国麦加菲

6、Philips 8005A+PI监护仪(Picco)

飞利浦

7、纤维支气管镜

OLYMPUS

8、无创颅内压监测仪

海威康医疗 9、2013年新进仪器床边彩超

SONOSITE(美国索诺声公司)M-TURBO便携式

三、ICU现开展的护理专科技术水平与特色

(一)呼吸支持技术与护理:有创呼吸机的应用与护理,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与护 理,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技术。

(二)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包括:气道湿化的管理、持续声门下吸引技术的管理、气囊的管理等。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包括:微创持续心排量/血氧定量(Vigileo)、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CVP监测与护理、ABP监测与护理等。

(四)床旁血液净化包括:血液灌流、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血浆置换

高容量CRRT

(五)重症营养支持与护理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六)镇静、镇痛管理:镇静、镇痛评估管理;镇静、镇痛的评分管理;程序化镇静的管理等。

四、教学组织管理结构

1.本科室成立一个师资力量强的带教小组,由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以及护理硕士研究生等组成。由带教小组以安徽省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手册的标准对专科护士实施带教、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制度、核心制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重症病人的监护技能;专科疾病护理;抢救技能与应急等。培训方式以理论授课、业务学习、技能演练操作、组织护理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培训。

2.相关科室的培训:包括CCU、心电图室、胸心外科、麻醉科;主要实践培训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经口、经鼻气管插管术的技能培训;常见麻醉种类及麻醉前准备、术中监测管理实践培训等。3.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包括各专科临床实践的评价;专科技能操作的考核;理论的考试;现场多媒体授课能力的考核(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现场点评与打分)。

4.带教团队的组成:与我院RICU、CCU、EICU、胸心外科监护室等兄弟科室一起共同承担安徽省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教学,带教老师由副主任护师7人、主管护师2人、护理硕士1人、专科护士4人共同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任务。

四、ICU的护理队伍与人才培养

1.我科有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4人。护理硕士1人,本科生36人,男护士16人。承担蚌埠医学院护理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皖北各地进修生,安徽省专科护士等的教学任务。共带教六届专科护士22人,其中大多专科护士已走上了重症医学护理管理工作,成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骨干人才。

2.近年来,我科注重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 :近6年共培养包括安徽省、北京、浙江、华西等省内外专科护士6人。

护理专科培训计划 篇10

【关键词】 精神科 专科护理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临床分科日益专科化,护理工作模式已由基础性护理向专科性护理转变。我院临床精神科自2004年起在无锡市卫生局推行专科护理工作意见的指导下,逐步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和专科护理建设,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初步成效,现汇总如下。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开展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1],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人手一册,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狠抓落实,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找差距,不断总结、整改,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3 注重专科培养,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提高学历层次,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力求提高整体素质。在院、护理部的支持及配合下,保证专科护理单元的床护比逐步达到1∶0.4,专科护士比率达5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修率达6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年流动率小于10%。作为市级重点专科,我们把护理队伍素质提高的着力点放在科研、新技术新项目上,三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全科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护理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自制改良保护带、保护衣,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全面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开展专科护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制定常见精神疾病CNP图表[3]:针对住院精神患者治疗过程,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成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转归、出院等护理活动提出具体方案。患者入院后由专科护士按照CNP图表对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患者的护理问题的确定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护士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患者的需要出发,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患者有什么健康问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强化健康教育、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以往,健康宣教常流于形式,患者的健康指导几乎千篇一律,没有突出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不管患者是否能接受,讲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自开展专科护理以来,重点培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健康指导真正落实到实处。

5.1 健康教育塑封夹 根据病区专科特色,整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制成塑封活页,放置在活动室,让患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相关的知识。

5.2 健康指导 在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各项检查前后、出院前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健康问题,通过主动性和启发性的模式,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不同的病程,适时地采取健康指导,并及时评估。

5.3 建立护患交流登记制度 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和操作前主动自我介绍,以礼相待,在进行治疗和处置前向患者交代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护理和处置过程中能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登记、考核制度,护士长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抽查,并进行有效的补充。

5.4 制定科内健康教育讲课计划 在科内开设专科护理教育课堂,安排由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士每周组织患者开展通俗、易懂、有效的健康教育讲座,并要求每位护士轮流撰写健康小常识放入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周更换。每日组织患者读报纸、看新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5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 为增添专科护理内涵,凸现专科建设的深度,发挥专科护理的优势,专科护士定期到社区进行专科护理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社区人了解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通过专科护士的这些主动宣教,一方面扩大了专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升了护理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6.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6.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做到“六规范”,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6.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加强专科护理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7.1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1)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改善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2)工作方式的转变,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因人施护,注重实效。

(3)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7.2 实行护理工作日考评制度 做到奖励先进惩罚落后。通过对护士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专科护理工作。护士角色、护理理念、职业追求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中真正体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坚持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慎”的精神,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护士集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为一体,工作体现主动性、预见性,真正成为医生的协作者。

7.3 开展星级服务评选活动 建立服务信息内容、标准公示上墙,在患者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护理服务明星”评比活动,由患者、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评选产生,并作为年终考核和每月奖金分配的依据,并上墙公示,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在科内形成一个良性竞争。

7.4 建立专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由科护士长组成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工作缺陷,切实抓好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达标。专科病区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年内没有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护

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强化专业职能,提高质量和水平,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同舟共济,尽心尽责,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美骨科医生专科培训对比及启示 篇11

摘 要:中国骨科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但中国骨科距离学术创新的领导地位还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的差距。对比美国成熟规范的骨科医生专科培训,有以下差距:培养一名可以独立工作的骨科医生中国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还没有骨科医师准入制度;美国骨科专科医生培养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的和谐及有效。借鉴美国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意识到建立规范骨科医生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国家层面制度的建立,人才流动及封闭格局的打破;3.骨科专科培训中心的建立及考核。建立符合中國国情的骨科医生培训体系是一项宏伟的人才培养工程,需要通过医疗行政管理、医院、医生共同来推动。

关键词: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继续教育;专科医师准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骨科水平的提高显而易见,体现在每年完成的手术量、植入内固定的数目,引入最新的骨科内植物等方面,可以说骨科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水平,甚至在某些亚学科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中国与国际骨科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样的毋庸置疑,表现在骨科基础研究、新术式的发明、新器械及内植物的设计及规范的建立。我们拥有更多数量的骨科医生、完成了更多例数的手术,但为什么骨科水平还是停留在紧随国际骨科发展的水平,距离学术创新的领导地位还相差甚远。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骨科专科医生的综合素质的差距,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的差距。

美国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成熟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培训体系,而中国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住院师规范化培训,但却没有在实践上真正落实。2013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才逐步加强。而骨科专科医生只是在部分“三甲医院”“教学医院”开始初步试行,没有形成全国统一骨科专科医生的培训制度。

一、培养一名可以独立工作的骨科医生需要的时间

美国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骨科医师,医学毕业生经过4年医学院学习,1年的实习,4年住院医生的培养,1年的骨科专科医生培养计划(Orthopaedic Surgerys Fellowship programs)。总共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开始接触医学到可以独立工作的骨科医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谓成熟高效。对比中国的骨科医生培养,5年医学本科学习,5年住院医生、5年主治医生,15年的医学培养开始有独立手术资格,低年资的副主任医师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骨科手术,而高年资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基本达到美国开始执业骨科专科医生水平,20年的医学学习过程达到美国10年的程度,中国的骨科专科培养效率显然低于美国的骨科专科医生的培养。

二、骨科专科医师准入制度

美国是最早实施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制度的国家之一,1917年成了眼科委员会,1933年建立了全国性的专科医师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Medical Specialties,ABMS)对专科医生进行资质认定,并负责制定医学教育和专业实践标准。我国没有统一的骨科专科医生培训制度,在一些骨科综合实力强,特别是教学医院,建立了比较初级的骨科医生培训计划,但培养的过程,考核的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全国统一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骨科医生的执业水平差异较大。

三、扎实的培训过程

美国骨科专科医生培训期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规定了培训的专科医生每年最少需要主刀完成手术量,在临床上培训的骨科专科医师几乎主刀所有的骨科常规手术,而美国主治医生(Attending Doctor),负责一助,或者完全放手骨科专科培训医生完成手术,只是在关键的环节把关或帮助。培训过程中,不是仅仅跟随一个人手术,而是跟随这个科室所有的主治医生学习。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骨科医生一旦培训结束,都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不太需要再由高年资医生来指导,美国的专科医生经过高强度的正规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培训,培训结束以后就可以独立执业,相当于我国的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层次。相对我国的情况是住院医师培养已然滞后美国同层次医生,主治医生及副主任医师往往还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在一些大型的医院甚至副主任医师还鲜有独立手术的机会,当然也培养不出独立执业的能力。

四、美国专科医生培养的开放性与中国的封闭性

美国的骨科医生培训是通过全美统一的住院医师遴选系统匹配(match)到教学医院的。由于培训结束后,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不会留在培训单位,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另外培训的专科医生与上级医生没有经济的联系,关系较为融洽。上级医生会不保留的教会学生。学生毕业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应聘,用所学知识为骨科患者服务。而中国的情况是,初步建立的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单位大部分培养的也是自己医院的医生,缺乏流动性,仍然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老师与培训的医生是上下级医生的关系,未来是同一科室的医生,存在的“教会学生,饿死师傅”的顾虑,难以完成师傅完全放手的学习过程。

五、美国贯穿骨科医师职业生涯全程的继续教育

2000年起,美国实行再认证制度,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7~10年,要想继续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必须定期参加本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接受资格审查,通过考试延期。美国提倡终身医学教育,把继续医学教育(CME)同持续终身职业生涯统一起来,从开始的自愿参加已过渡到法制化的强制性参加,取得CME学分是参加再次资格认定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有骨科医师继续教育还缺少长效机制及规范化的流程及制度。借鉴美国骨科专科医生培训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骨科专科医生培训体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意识到建立规范骨科医生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在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时期,由于劳动保护措施及安全意识的不完备,骨科病患数量远超过发达国家的数量。目前的现实是手术量足够多,但手术完成质量不够高,内植物大量使用,但最核心的技术还是依赖于国外,缺乏中国独立产权的创新。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骨科专科医生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规范成熟的骨科专科医生培训制度的建立。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及争取国际骨科学术地位,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特别是卫生主管部门应该尽早着手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

(二)国家层面制度的建立,人才流动及封闭格局的打破

美国的骨科医生培训通过全美统一的住院医师遴选系统匹配(match),国家层面的制度保证了人才的流动性。中国医护人员缺乏流动性,和一个工作单位签约基本上确定了一生的工作,从住院医生、到主治醫生到高级职称这个培训体制下,医院的水平决定的医生的水平。建立骨科医生的专科培训制度一定要有人才的流动,必须打破封闭格局才有可能建立成国际通行的培训体系。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工作的难度更大,但是可以先从城际的角度、地区的角度开展试点,再逐步向更大的区域推广。

(三)骨科专科培训中心的建立及考核

医院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了相关的医疗水平,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承担骨科专科医生培养的任务。美国有相应审核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及专业委员会负责评估专科培训中心。培训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承担。中国的现状是没有相应的经费来源及机构,培训中心出于经费考虑,不愿意培训好的医生回流社会。更让培训中心老师担忧的是,目前晋升制度及医疗工作已经不堪重负,教学任务与晋升及经济关系不大,不愿意承担责任及任务。需要建立协调相应的经费来源,提高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培训中心及老师的参与积极性。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骨科医生培训体系是一项宏伟的人才培养工程,是提高我国骨科水平的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美国成熟的经验和制度可以参考,但是骨科专科医生培养制度的改变只能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整体现实去实现。医疗行业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只能通过改革开放的联动来实现。需要通过医疗行政管理相关人员、医院、医生共同来推动,哪怕是一小步改进,对于中国骨科临床水平的提高也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Daniels AH, Grabel Z, DiGiovanni CW. ACGME Accreditation of Orthopaedic Surgery Subspecialty Fellowship Training Programs.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 Jun 4;96(11):e94

[2]History of the ABMS. Available [EB/OL].[2008- 07- 07].http//www. abms.org/history.asp.

[3]Day CS, Tabrizi S, Kramer J, Yule AC, Ahn BS; Effectiveness of the AAOS Leadership Fellows Program for Orthopaedic Surgeon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 Nov 17;92(16):2700-8. doi: 10.2106/JBJS.J.00272.

[4]http://web.yyjjb.com:8080/html/2012-05/21/content_167897.htm

上一篇:本科论文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生专业认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