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计划申请(共8篇)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来自土建学院土木1003班的***,得知学院的卓越工程师班开始报名了,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我从小就十分向往土建这个行业,对于它的喜爱使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可以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以及更进一步的接近我的梦想,所以我衷心地希望自己能进入这个班级,和更多的新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篮球,我的格言就是:“学习优先,篮球至上”。我出生于农村家庭,又是独生子女,深知自己的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我努力读书,学业有成后,奉献社会,回报父母。所以,上了大学后,我并没有因为课程少而开始沉迷于游戏,相反,我认真对待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大一一学年曾担任学习部干事、土木1003班班长,现在是土建学院学习部副部长及土木1003班班长。期间,曾获得“我的大学我的梦”演讲比赛三等奖、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五四评优“优秀团员”、以及“十佳班长”等称号。并从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收获颇丰······
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很踏实,态度端正,未受过任何纪律处
分,在这一学年的学习中我深知自己还应该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更应该努力地去上进,我十分期待自己能够加入这个班级中,以尽快实现我的梦想。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的成绩还不够好,我也了解过关于卓越工程师的相关事宜,知道这条路十分的艰辛,但我不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
最后,衷心的希望老师能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加入这个班级,实现我的梦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关键词: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中国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1], 拟用10年时间, 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2) 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等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 重庆有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重庆力争用3年时间, 把重庆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做成国内最大的, 乃至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我院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长期坚持“在学院“737355[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之下, 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 围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条主线,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初步探索了独特的基于虚拟企业环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迭代实训方法”。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背景和我院的办学特色, 我院于2011年4月启动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首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分别包含:软件学院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工程学院的“卓越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经贸学院的“总裁助理培养计划”。
1 培养的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 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1]。这是国家教育部对于培养的卓越工程师需要达到的要求, 而我院在向国家教育部这个伟大目标靠近的同时, 提出了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
(1) 具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2) 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能力、程序设计能里、流程处理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5) 具有较强的学习总结能力, 对需求理解能力, 对新技术敏感的理解力
(6) 具有能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
人才目标规格:适应企业对软件人才要求,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遵守规范、适应团队、外语优良”, 即强调以知识为基础, 以能力为核心,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级软件应用型人才。
2 培养的前期准备
2.1 学生的选拔
选拔方式如下:在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外包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三个专业1000名学生中, 每年选拔50名, 组成两个班级实行小班教学, 每个班级25人, 然后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 每个班级淘汰5名学生, 最后剩下40名。选拔工作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按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进行初审、再经过实践能力测试和面试, 初步人选确定并公示。最终名单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 学院发放“软件学院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的录取通知。
2.2 培养团队的组成
卓越班的团队领导直接由软件学院的院长领导, 其他组成人员都是软件学院的骨干教师, 具有高级职称。卓越班的课程实行教授 (副教授) 负责制。课程一般由教授主讲, 每一个教授配有一个教学助理, 协助教授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准备和实验指导。卓越班老师的聘任条件相当严格, 一是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才能, 二是一般具有单独从事科学工作的特殊能力, 一般应该具有博士学位, 三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为鼓励教授们加强与企业合作, 进行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卓越班的教授可以每三年申请6个月的学术假, 下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 教授和工程师的广泛接触和沟通也有可能产生创新的领域、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我院软件学院与强渝科技有限公司、乔布斯软件公司在软件项目开发等一系列项目上正在开展深入合作, 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合作创新成果。
3 培养模式
3.1 校内培养
实验班采用“2+1”培养模式[3] (二年在学校进行学习, 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 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 为每名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 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才能, 使学生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具体的教学模式是----工程化教学法
工程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 围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 将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等融为一体, 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中, 围绕典型工程对象 (如一个软件项目、一个商务案例等) , 按照“任务驱动”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 用多少, 讲多少, 最终覆盖所有相关能力要素。在课堂上一边理论讲解, 一边动手实践, 两者合二为一, 从而达到工程化教学的目的。
3.2 企业培养
通过企业一年的学习与实践, 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性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 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 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并从企业工程师那里学到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法, 熟悉企业的工作氛围, 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 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通过相对较长时间的对学生的考察, 可以从中挑选更优秀、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同时加快了新员工的上岗预热期。学生也成了联系企业研发和高校智力的纽带。学生拿着课题查阅资料, 向学校老师请教, 那也等于是利用了学校科研力量和专业资源。
4 我院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特点
4.1 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 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和学校教研人员在一起, 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需求, 双方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 共同制订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等。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2011年的7月份, 带着人才培养方案和重庆惠富士康、中天国际、重庆新思维等软件的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 就我们2011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讨论, 开发一线的工程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哪些内容应该加重, 哪些内容应该补充, 重点应该锻炼学生哪些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改进、补充的地方。
4.2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这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 共同建立校企联盟的工程研发中心, 该研发中心既可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也可作为校方 (大学生、青年教师) 的教学和实训基地, 还可作为研发基地, 将同时为企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给学校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带来捷径。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与整个工业界脱离的问题。而我们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这一问题就会得到解决。高校教师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可以锻炼自己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把握目前行业前沿的技术。
4.3 按照目前流行且实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培养学生
我院按照目前流行且实用的软件开发方式---敏捷开发[4], 来培养学生, 提到敏捷开发就不得不提到CMM[5], 但是由于CMM的繁琐, 我们平时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完全按照敏捷的标准要求学生, 在培训中要求学生实现敏捷建模 (Agile Modeling, AM) 的价值观, 即XP的五个价值观[4]:沟通、简单、反馈、勇气、谦逊等,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 采用结对编程方式, 所谓的结对编程是两位程序员肩并肩地坐在同一台电脑前合作完成同一个设计。同一个算法、同一段代码或同一组测试、与两位程序员各自独立工作相比.结对编程往往只需花费大约一半的时间就能编写出质量更高的代码。学生经过长期的锻炼, 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4.4 强化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院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是从代码量方面来考核的,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每个人要求至少有10万行代码量, 必须有2个较大项目的项目经验, 同时熟悉外包编码规范。
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学生有扎实基础上, 和导师一起跟踪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跟处在开发一线的工程师多交流学习, 多实践。熟能生巧, 巧能生智, 作为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学生多参加全国性的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提高自己的技能, 这些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阅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5结论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 将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我院通过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 必将提高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将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 共同孕育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0年6月
[2]陈胜践行737355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重庆:科学咨询2008年18期
[3]张传军.崔承琦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4]马丁 (美)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和实践 (C#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008-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 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为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对于工业院校的毕业生而言,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性等能力。所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要求行业和企业必须要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学校也要按照机械行业的通用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工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工业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败与实施效果。
一、利用教学计划修订的契机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高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一般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其核心是课程体系。高校在编制或修订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时,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针对社会对工业院校人才的需求,面向行业、企业和现实社会生活,既要注重传统基础理论的夯实和前沿专业科技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科与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还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始终保持对市场和企业的高敏感度,强调企业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突出社会对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育。
二、利用研究型教学的机会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将由“教”转变为“导”。课堂教学方面,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互动式,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新知识;课外教学方面,将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亲身实践,扩大知识视野,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和研究技能。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关键是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机械工程师。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课件中要增加具体的工程实例,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工程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提炼工程主题,并将教学重点内容提炼成具体的工程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工程背景结合,使抽象的工程问题变得丰满有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与背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本科生走进企业,让硕士生进入研究生工作站。目前第一批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普遍提出校企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模式,让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实习或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参与项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背景与素养
目前很多工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重新学习与适应,才能具备基本的工程素养与概念,还要再经过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具有现代设计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才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往往需要2~5年的时间,使企业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参与的项目或课题很少,不能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需要注重让学生参加项目或课题的锻炼。
四、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课堂,对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科技竞赛、发表论文、参加讲座、申报专利、参加科研课题等多种方式来锻炼自己。
对于工业院校学生来说,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例如见习工程师培训与考试,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工程设计与研究方法,增加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支持他们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最后,让学生参加教师与研究生的项目与课题,提供他们走进企业的机会,参加工程项目的测试、分析与优化等综合型的研究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概念与意识,提高与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成为合格的卓越机械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滕靖.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50.
教育部高教司:
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以来,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主要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二个试点专业,今年共招生17个班。
2.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创新学院具体负责试点工作。召开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大会,首批的17家联合培养企业现场签约;按初步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同时启动新深层次教改研究工作(培养计划结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系统改革)。
3.正在制定满足工程教育要求的教师政策,即通过培养(派遣教师到企业兼职)、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和引进三个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工程能力。
学校要求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针对上述政策要求展开调研,提出具体方案上报学校。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创新学院)和二个试点学院联合制订新的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对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政策上报学校。
4.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已提出加大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按生均2000元/年增加投入。
学校希望教育部:
1.加大试点专业的人均拨款,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
2.通过相关部委,出台校企联合培养实践中心建设政策,建立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的长效机制。
3.针对学校政策、制度改革,设立部级研究专项。
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高校。自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来,山东大学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继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后,学校已从2011年起将试点专业扩大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自动化两个专业。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明确培养理念
充分认识自身人才培养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逐步理清了以下培养思路:以诚信力、自信力为主线索,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打破传统的知识学习、被动学习观念,树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思想;按照学习、研究和工作一体化的模式,开展以解决前沿工程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提倡“走出去”和“走回来”相结合的学习。
围绕培养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凝练人才培养理念,总结为“三一三五教育方法”。具体而言,三是指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一是指任一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三是指基本而最具有反映特征的最小知识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的互动环节,以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提高环节;五是指研究与实践,具体为:教学人员与学生的关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系与作用,个体与整体的衔接与协调,工程感知感悟的过程和规律,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培养规律,人才个性与共性的规律。最终按照这一思想形成教学环节的详细矩阵式表达,并在教学工作中边执行、边完善。
(二)修订培养方案
在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各专业结合教育部精神并针对原有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不断研讨和实践,修订完成了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在2009、2010级执行申报计划的基础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进一步描述为: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张扬个性,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运筹帷幄、勇于创新,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电气工程技术和技能素养、显现电力行业特色的具有领军作用的工程师。2010年至今,在全面贯彻教育部和山东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及整改意见基础上,学院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以及网络交互等方式,吸收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卡赛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验,在贯彻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前提下,进一步体现通识性、自然科学普适性、专业基础核心性以及专业方向性,完成了新的176学分的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教育部阶段性检查的整改意见,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完成了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新的主干课教学大纲,将行业培养标准尽量具体细化并体现到教学大纲中。此外,新试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两个专业也完成了新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并于2011年3月上报教育部。
(三)择优选拔学生
2010年9月和2011年4月,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通过转专业考试与新生入学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及公示流程,最终择优录取了2010级223名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62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63人,自动化专业48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50人)进入各实验班学习。
此外,为了更好的吸引优质生源,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还首次将电气、机械卓越工程师等特色试验班单列少量计划在山东、安徽两省提前批招生。最终,在山东省理工类的投档线为652分,高出一本线85分,录取最高分669分,高出一本线102分;在安徽省理工类录取最低分613分,高出一本线79分,录取最高分629分,高出一本线95分。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验班已经成为山东大学招生的新亮点,对优秀学生报考我校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推进“多元、多种、多次”的选拔和综合评价、适度流动的选拔机制建设。
(四)积极落实方案
参与卓越计划的四个专业均成立由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组成的专家组,召开多次教学会议,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并在卓越人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人才培养的渐进性、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融合性、校内外教学的统一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与企业学习实践的贯通性。各专业在教学安排上,都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暑期即安排试验班学生进入工程训练中心,从培养工程意识开始;广泛发动高水平教授和博士,明确职责,落实完善导师制培养;为试验班配备强有力的师资,培养名校毕业的博士担任班主任,建立试验班专用教师,并提高课外实践条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学生科技立项、调研和创新活动;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程度,在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学生交流基地,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进行导论性和前沿性讲座;继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实践研究型、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意改进学生考核方法,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电气学院投资80余万元进行了硬件认识实习与研究中心和空中软实践中心(虚拟平台)建设,前者以认知为基础,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电的产生、计量以及功效,包括认识一度电、感知一度电、触摸一度电,以及一度电的生产、输送、损耗及使用的整体过程;后者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核心,目的在于积成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的所有数据,实现虚拟实验,从而使师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互动教学。机械学院通过项目驱动,由教师提出创新项目内容、经费预算、需要学生人数,学生自由组合报名。因为整个活动将全面贯穿本科2-4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涵盖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暑期学校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落实导师制。
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为了推进计划的实施,学校2010年从“985继续建设项目”中划拨121万,2011年又划拨290万元经费,用于外文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和企业教师、外教的课时费等。同时,列入卓越计划的4个专业都同时列入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每个专业的建设费用20万元。
(五)深化校企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0年至今,学校先后与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潍坊福田模具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联合申请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此外,在落实和增加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师聘任、科研合作、人员挂职锻炼等事项,从而拓展深化了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为学生高质量生产实习、岗位实习和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调研和解决工作过程中问题
3月中旬,教务处组织相关学院,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现场调研。调研的内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兼职教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理念和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研讨和案例课的规划和建设);学生选拔、培养、评价机制(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困难学生的退出机制);学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生的国际化培养(与国外高校的对接、国际化课程、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工程教育中心建设、企业学习方案的落实和与学校培养方案的一致性);经费支持与使用(外教和外聘教师讲课费、图书资料、学生科研、教师教研、办公费用、会议费用等)。
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理论等课程为突破口,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力度,要求课程讲1/3,2/3的放给学生,增加讨论.企业人员参与,讲6-8个学时。重点建设2-3门双语课程;初步构建网络虚拟课堂和卓越工程师活动中心;增加学生到大型电厂实验感知,到网局对电网的了解,与研究院落实毕业设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寻求联合培养聘任曼彻斯特大学流动岗位教授,加强英语教学。落实导师制。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继续完善教学计划,对6门主干课进行了整合,扩展知识点,引入新技术,增加综合实验。引入国外先进教材,与国外大学接轨。集中进行工程训练,时间增加1倍。增加绘图能力。教学内容改进。要求做国际化标准的介绍。增加创新系列讲座,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校级创新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建立图纸资源库,从工厂进图纸;2010年选派2人到临工进行培训,2011年选派5-10名。给年轻老师指定企业导师。
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试验工作的重点工作:多院部协调培养。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理解需要加强;校企联合培养需尽快落实。要求的高水平企业导师、动手设计机九块九包.邮 任务网
DBFQ DFDF SYY DYPT 会、企业课程,落实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待遇;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国外的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内要求不衔接。与海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需要尽快落实;学生选拔应将高考招生与入校后选拔相结合,每年淘汰一次,通过竞争实现动态管理;学生评价应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为了便于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更多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一定要破除畏难情绪,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此次调研对下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问题和建议
1、学籍管理问题。为了实现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的打通培养,更好地统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设立学籍注册一体化的通道。
2、研究生保送问题。随着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学生保送名额问题如何解决?同时,当前社会对于工程硕士认可度普遍不高,学生对此也持有不同观点。
3、经费问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工科学生的教育投入远远超过其他专业。随着试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卓越工程师试验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出国深造、英文原版教材引进、设备购臵等各环节所需经费都十分庞大。高校从本科业务费中单独划拨部分经费支持相关改革和建设外,迫切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专项经费和奖学金以支持该项目的持续开展。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上海大学的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非常荣幸地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根据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以下简要汇报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采取的一些举措和工作进展情况。
一、工作进展报告
工程教育改革既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更是一个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过程。
(一)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方案)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对工程教育有了重新认识,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有了较深的理解。比如,我们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上新的认识是:(1)创建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教育平台,扩展和提升对工程项目研发和工程教育的支撑能力,营造使学生成材的工程环境。(2)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工程意识,提升工程素质和能力。
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基础直面工程工程教学工程教育基础理论教学工程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机电工程设计院工程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研发与应用研究工程实践创新思维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平台工程研发平台工程案例实训工程项目实习工程教育体系工程教学平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图1 总体方案架构
我们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上新的认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分三个层次,即:应用型(本科)、设计型(硕士)和研发型(博士)。应用型(本科)实施“3+1”模式(四年制本科),即在校累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实习和毕业设计1年。设计型(硕士)的培养模式采用校内培养(课程学习、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工程实践(企业顶岗工作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制2年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的1、2学期集中完成上述课程,自第一学年第3学期开始进入合作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和课题研究。研发型(博士)的培养学制为3年,第一学年在相对集中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就开始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准备(如基本文献调研,最迟在第二学年开始必须围绕合作企业的重要技术需求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课题在“双导师”(企业工程师与我校教师)商议指导下加以确定,确保研究课题既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又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价值。
(二)设置直面工程的新课程体系
我们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框架设置新的课程体系,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框架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征:(1)强化实践环节,专业课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33%以上。新课程体系直面工程,在强化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机械工程的特点,大大增加实验环节,将机械专业知识点讲授和工程实验实践的学时比例提高到至少2:1,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2)以工程实例为对象进行讲授,工程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程体系以若干个工程实例为核心,把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3)新课程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4)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精简,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关联知识间的孤立讲授。
(三)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建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拉动的教学模式
例如,我们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模式是:(1)进行拉动式训练(工程任务驱动),反复递进训练,强化工程文化。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同时要逐步向兴趣驱动教学模式转变,进一步向工程哲学提升。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
(2)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梳理现有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工程文化;增加实践性和研讨性课程比例;扩大开放性实验、实训和实习;强基础重实践,工程化成系统。
(3)引进了法国工程师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授课内容,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形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项目研究,学生撰写策划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小组答辩,通过后才能获得学分。部分课程采用了“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课外学习”的工程师教学模式,从全方位培养学生。这类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2、完善实验平台建设
拍摄实习录像,制作实习课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目前已基本完成“钢铁的冶炼”、“金属的铸造”、“金属的压力加工(锻造和轧制)”、“钢铁的热处理”等部分实习课件的加工、制作。并且尝试在生产实习时采用“金属的铸造”部分的实习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反映良好,认为通过该课件,他们看到了在原实习单位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在校内开设“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技术(1-3)”课程,在校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通过本校试验平台和实习基地的完善,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积极开展,认真搞好实验室建设的调研和整体规划,提出可行的总体方案,整合场地和资源,进行合理布局,为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打好基础改善了实验条件。
3、建立主干课程网络系列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除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教授讲座以及实验课等多种形式外,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倾力打造、完善了12门主干课程的网络系列课程,建立起“金属材料工程”主干课程网络系列平台。同时,“材料工程网络系列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4、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1)从宝钢、上海汇众汽车、荷兰帕纳科公司等大型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为学生授课,开展座谈,使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技术的新进展和增加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2)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企业为学生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参观的基地、基础实习的基地,而是正在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发展。例如: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已达5年以上时间。该产学研基地每年接受实习人数60人。同时,整合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机电工程设计院和工程训练中心的机电装备自动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工程的实训资源,建立“机电装备自动线及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实验室,承担本科生机电装备及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任务、专业课程project、生产工程project、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2010年9月起已在该实践基地开展了“机器人与机电一体系统”、“制造系统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等课程的课程实验和课程project等实践教学活动。
上海大学和卡尔蔡司集团的合作主要围绕着该方面人才的培养展开,其中包括双方合作开设面向机械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实习课程(以卡尔蔡司工厂为基地),这些课程已列入上海大学本科教学计划。并计划每年组织面向社会的技术讲座和交流活动,推动国内该项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卡尔蔡司还帮助上海大学完善了坐标测量技术的实验环境。
此外,我们还与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签署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基地。我们已与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达成共识,将根据该所人才的需求,与该所共同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学生将通过校内课程的学习,以及在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实习基地的实践,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相关知识,加强该方面的工程能力的培养。
(四)试点培养和国际化培养
1、创办卓越工程师能力强化班
上海大学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选择并组建由31名2008级学生组成的卓越工程师能力强化班,试点班由专人负责,实施专业导师制,导师全程跟踪引导,强化研究型教学及创新性实验,改进并采用新的课程授课方法及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及个性化培养。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分类,再以课程组形式深入研究,研究试点班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已成立以下课程组及教学团队:① 制造基础及工艺、② 机械设计基础、③ 数字化设计、④ 机器人与机电一体系统、⑤ 制造系统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除其中机械设计课程组外,四个课程组均按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时间比例为2:1的要求,重新整合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时数。大幅度减少理论性讲授的学时,大幅度增加实践和项目运作的学时。为落实高地建设计划还相应成立6个子项目组,目前按计划实施。
2、开拓国际化培养途径
探索工程教学的国际合作模式,我校多次派出代表团赴国外著名大学进行调研,就工程教育的理念及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①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合作:SHU-WPI联合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于2010年8月至10月启动美中本科生第一轮毕业设计项目。
② 海外实习与交换生项目:多项赴美暑期交流项目,参观访问了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肯纳公司、凯捷公司等。
③ 国际课程的学习。我们与美国肯纳公司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学校和公司的优势和特长,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聘请该公司资深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部门经理,在大学高年级开设基本产品技术课程及个人职业素质类课程,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为今后更快地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做准备。肯纳公司在上海大学开设了多达16门课程。课程主要分职业素质课程和产品技术课程两大部分。同时,肯纳公司还将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让学生更接近企业,在相互了解沟通中为未来进入企业做好心理和实践能力的准备。该项目于2010年5月11日正式启动。
(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计划和学科竞赛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积极引导。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项目,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团队建设规划与活动计划,完成新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项目立项工作,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工作。规范大学生科创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
2010年6月,上海大学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所有五个项目均获奖。其中“废墟搜救机器人”、“爬墙云梯”二个项目获二等奖;“全自动地震避难求救床”、“多功能移动救灾机器人”、“地震废墟搜救装置的研究”三个项目获三等奖。此外,上海大学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2010年5月,我校机自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在第十届科技活动周上展出。本次成果展分别展出了全国高校由创新实验计划、创业教育、学科竞赛三个大类中所挑选出的25件优秀作品。我校的“全自动智能化树干涂白机”成功入选并参加了本次的成果展。
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中的一个特色。在导师指导下,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踊跃参加各竞赛组的活动,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我校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级奖58项。其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8项、国家级二等奖14项,省市级一等奖1项、省市级二等奖7项、省市级三等奖9项。
二、主要存在问题与对策
(1)学生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还不够适应,学生课程时间分散,无集中的团队科研项目时间。
对策: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考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认真程度、效果和综合能力。克服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等问题。实现从“学习成绩”评价向“学习成效”评价的转变,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将学生代表加入到改革小组会中,并加强学术导师的交流和任课教师的交流。组织指导好学生选课,保证每周有一天的集中课程项目实践时间。
(2)试点班选课与考试方法与现有教学管理体系的冲突。试点班的教学计划还需要加强与现有的体系的磨合。相互加强沟通和理解。包括能突破关于平时成绩30%的大限。
(3)实验人员的配备成为影响工程教育改革的瓶颈。工程教育改革中对实验环节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现面临实验人员的退休及新留校的许多硕士因为待遇低,面临新的人才流失问题,希望得到上级领导重视。
初步解决思路:让有关实验老师参入相关科研项目,在搞好实验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及培养创立新实验的本领,并同时可提高收入,稳定新进的年轻的实验人员。
(4)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工程背景。对策:要求教师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使自己具备工程背景和工程素质,并将项目研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系统中工作半年至1年;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组团队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项目的运作等进行动态研讨和总结,不断加以改善。以教改立项和实施为抓手,稳妥推进教学改革。
考虑到工程教育改革课程体系的调整,必然伴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的精力。这需要学校和学院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以及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措施。对承担教学、实验任务教师,在绩效考核中按照承担的教学时数倍率式地给予业绩考核;在职称评定、教学科研奖励方面降低其科研任务、发表论文数等方面的奖励,确保中青年教师乐于“冲锋陷阵”。
(5)企业的积极性。卓越工程师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重要。我们目前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已选择了一些相关企业进行接洽和联系,希望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现以高校学生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和体制。但要保证培育基地的正常运作,还需企业的大力配合。
希望:如教育部能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如:免税政策,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目前,企业最担心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安全问题。如能提供一些经费,用于购买学生的保险,将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一、更新事业理念, 培养大工程观
对机械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 进行大工程观理念教育思想:
1) 要培养自身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
2) 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工作创新性等能力;
3) 强化工程技术人员基础性实践环节的训练;
4) 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 教育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发展、谋划;
5) 要注重引导工程技术人员注意身边的工程问题, 鼓励全体员工参与, 并根据提出的问题, 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6)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本人和企业必须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
7) 集团公司也要按照机械行业的通用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 给予每一位员工公平、公正、透明、和谐的发展机会, 彻底剔除腐败现象及歪风邪气, 让员工们心甘情愿的愿意为自己的岗位付出辛勤的汗水;
8) 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没有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极其可悲的, 一个企业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攻难关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是尤其至关重要的;
9) 定期与高校或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据需教育也直接影响机械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发展的成败与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本人初步确立了“更新事业理念, 培养大工程观”的事业开创理念。初步形成濮耐集团的产品实现全过程运作能力的自我发展, 根据自身形成的工程理念, 发展自身业务素质, 以最大的努力, 建设濮耐集团, 在此基础之上, 发展和开创自己的事业, 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机械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
二、深化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 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
深化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 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
1) 要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包括采取提高福利待遇, 日常奖惩激励;
2) 定期聘请专家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教育, 让员工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培养员工爱厂敬业的思想道德操守, 让员工爱厂如家;
3) 建立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奖惩制度, 彻底剔除员工应付公事, 懒懒散散磨洋工的灾难性恶习;
4) 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定期选派优秀员工赴著名企业进行业务培训, 学习这些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精深的生产经验;
5) 同时要注重留住富有经验的老职工, 正如酿酒一样, 这些老职工就如陈年老酒, 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是企业的支柱;
6) 强化工程技术人员基础性实践环节的训练对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工程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础性实践环节的训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促使员工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基础性实践环节的训练往往认识不足, 认为基础性实践无关紧要, 而这种思想意识恶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生产的质量, 现状很不容乐观, 绝大多数员工对基础性生产缺少兴趣, 生产工程中人在曹营心在汉, 虎皮潦草, 马马虎虎, 极不负责任, 生产效率低下, 并且这种思想有在全国范围的各行各业逐渐蔓延, 呈现“星星之火燎原”的趋势;
7) 要合理安排上班和休息的时间。下厂之前, 安排一天到二天生产任务, 结合生产的内容对将来一天到两天的生产任务先有大概的了解, 并思考一些问题对相关过程进行详尽预测, 这样可以对生产做充分必要的准备, 使企业中的生产可以事半功倍;
8) 注意调动全体员工提出问题, 保证安全和质量, 勤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 要注重员工的协调教育, 使员工能够轻松自如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 使员工能够轻松自如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到与同事和谐共处。
三、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设计类环节, 提高团体的工程设计能力
落实人才培养体系方案的现状很不容乐观,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社会的、企业内部的、集体的、也有个人的和家庭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公平, 导致企业没有活力, 生产效率低下。故建立良性的、公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设计类环节, 提高团体的工程设计能力是摆在濮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面前的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思考, 我本人初步形成了以“更新事业理念, 培养大工程观”的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策略, 现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1) 重视学历, 尊重知识, 高学历意味着丰富的知识, 这是个人的财富、更是企业的巨大的财富, 企业要注重引进高学历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理论知识底蕴;
2) 重视职称, 注意挖掘高级职称人才或直接培养高级职称人才, 高级职称意味着工作经验丰富, 个人业务能力精深, 这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些人才可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实践经验底蕴;
3) 鼓励和要求中青年员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加强工作实践, 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 (可硬性要求员工有不少于1年的专业挂职锻炼) 。
4) 定期开展业务比武大赛, 公开、公平和透明地让全体员工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 避免暗箱操作, 民怨纷纷, 一定要建立良性的、公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建立合理的生产考核内容评价体系, 给予全体员工公平竞争和发展的机会
1) 保证生产考核内容理论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公开性和透明性。
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工科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能力培养的环节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本文在借鉴电信学院培养模式和3G工程师培养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3G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师培养的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通信工程 3G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TN91
面对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学校的人才培养开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水平明显滞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与实践训练,大学生毕业后需经过长期培训方可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增加大量负担,造成企业不愿聘用应届毕业生,最终导致企业招聘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在此种情形下,加强学校教学与企业接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投入巨资与中兴科技有限公司兴建与企业紧密接轨的WCDMA3.5G实验室,并令在校教师深入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学习,从而提高在校教师对WCDMA系统实际操、教学指导能力,提高师资队伍实现水平。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解决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培训目标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成功案例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 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而由于国情、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各国的工程教育都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同时, 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别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因此,本计划旨在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相比较, 不断开拓创新, 走出一条独具中国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高校和企业的行为及深度合作分析: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所需的软件、硬件条件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新的培养模式下,高校必须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计划地联合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工程特色鲜明的新教材。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 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任务。此外,企业也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反映了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企业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提供订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 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师的重要决策。初步实施方案中对师资-特別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有特殊要求。
本、硕和博士各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本科层次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硕士层次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备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博士层次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
最终建立适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制与机制,对我省其它高校有参考价值。
此次教师培训本着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开展资源整合,针对通信产业人才需求,通过深入企业培训学习,开展针对教师的全方位培训,协助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通信技术发展、通信行业需求、竞争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
二、培训内容:
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历。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与中兴通讯公司有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关系,在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这样教师得到短期的企业生产训练。同时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和学校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给定,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制。这样以毕业设计为载体,校企互动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经验。
企业课程培养服务包主要由中兴通讯根据行业对于学校未来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需求,同时结合目前WCDMA系统的具体应用合理规划课程,具体课程安排:
1、《核心网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2、《程控交换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3、《NODEB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4、《光纤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申请】推荐阅读:
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07-16
“卓越培养计划”范文05-31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感想06-19
平凡与卓越06-27
卓越课堂07-07
卓越绩效知识07-25
卓越绩效运营10-01
移动卓越班组10-08
追求卓越精神05-27
卓越企业精神解读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