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1教学设计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扁鹊治病1教学设计(推荐7篇)

扁鹊治病1教学设计 篇1

28《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龙师附小龙陂分校 四(3)班 周丽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体会人物想法。

3、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人难免会生病,当你生病了,你会去看医生吗?医生的话,你们都会听吗?那么医生一般会通过哪些方法来给你诊断的呢?

(预测学生的回答:看脸色、用听诊器听、会问哪里不舒服、把脉……)

2、看来同学们的印象都很深刻,把同学们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望、闻、问、切”,你们知道这四大诊法是谁创造发明的吗?(扁鹊)

3、介绍扁鹊,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读研讨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测学生的回答:扁鹊给谁治病?扁鹊是怎么治病的?治病结果怎么样?

2、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朗读,边听边思考:扁鹊给谁治病?治病结果怎么样?(出示ppt,播放朗读视频)

3、汇报:谁来说说扁鹊给谁治病?(蔡桓公)治病结果怎么样?(无药可医,病死了。)

4、质疑:同学们,这就奇怪了,扁鹊不是名医吗?怎么没有医好蔡桓公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扁鹊与蔡桓公见了几次面?每次都说了什么?蔡桓公的态度怎么样? 这些问题,然后完成表格。明确要求:全员参与讨论,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出示ppt,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5、交流汇报

(1)师:不少同学们纷纷举起了你们的小手,看来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说了什么?蔡桓公的态度怎么样? 生:扁鹊与蔡桓公见了四次。师:你接着说第一次他是怎么说的?

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师:嗯,很好,蔡桓公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说明蔡桓公在不在意扁鹊的话? 生:不在意

师:给你们小组掌声(ppt出示答案,板书:皮肤)我们一起来看到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出示ppt)全班齐读!(师评价)扁鹊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说明扁鹊的医术怎么样?(生;医术高明)嗯,这个词语用的真好,难怪会被称为名医。党扁鹊发现蔡桓公的病情后,马上告诉了他,从扁鹊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他对蔡桓公的关心、担心)嗯,正是因为他关心、担心,所以他才会劝说。而从蔡桓公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毫不在意,很傲慢。)现在我们女生扮演扁鹊、男生扮演蔡桓公,我们再试着来对话。(男女生对话,师点评)谁来带上动作、神态挑战一下角色朗读?(2组生表演,生评价,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正是因为蔡桓公的不相信,所以,我们的扁鹊第二次又来拜见了。(2)我们接着交流,谁来说说第二次

生: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师:你的回答真完整,我们把掌声送给他!(ppt出示答案,板书:皮肉)这时,蔡桓公的病发展到了皮肉之间了,可见,扁鹊更着急更关心了,而蔡桓公却很不高兴,不理睬他,我们第一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的情景吧,注意读出扁鹊的更加着急关心,读书蔡桓公的很不高兴。出示ppt,生读,师点评)谁愿意再来试试?(生读,师点评)同学们,第二次见面,蔡桓公有直接回答扁鹊的劝告吗?(没有)那你们觉得他心里会怎么想呢?(预测学生的回答:我都说了我没有病了,你这个庸医不要再来烦本王了!)嗯,真会想象,语境真符合蔡桓公当时的心情。

过渡:面对着蔡桓公的不理睬,扁鹊放弃了吗?(3)那谁来说说第三次见面的情景?

生: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去。师:好,这是他第三次见蔡桓公。(ppt出示答案,板书:肠胃)我们第二组来读一读这部分吧,注意语言部分的语气!(出示ppt,生读,师点评)同样,蔡桓公也是没有直接回答扁鹊的话,谁再来说说此时蔡桓公反驳又会怎么想呢?(预测学生的回答:滚,本王没有病!)嗯,真会想象,把蔡桓公越来越生气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同学们,蔡桓公如此不领情,但是扁鹊都没有放弃,从中又可以看出扁鹊有着怎么样的医德?(生:医德高尚)没错,作为医生,时刻担心着大王的病情,可见他的医德非常高尚。

过渡:劝了三次后,我们的故事有没有就此结束?(4)谁来接着说第四次的情景?

生: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师:扁鹊是当面跟蔡桓公说的吗?为什么?

生:因为扁鹊老远就看出蔡桓公的病已经到达了骨髓,无药可治了,就跑了,是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扁鹊才说出来的。

师:嗯,没错,在这之前扁鹊的病有没有得治?(有: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这个时候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扁鹊也无能为力了。此时,扁鹊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对蔡桓公感到惋惜。(ppt出示答案,板书:骨髓)请第三组来读一读这部分吧,注意读出扁鹊的惋惜之情。(出示ppt,生读,师评价)

(5)所以多久之后,蔡桓公就病发了?(五六天)

师:我们请第四组来读读这部分!(出示ppt,生读)不错。当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来治病时,扁鹊却跑到秦国去了,是贪生怕死么?(不是,他是性命自保,关键是错在蔡桓公不听劝告)

6、所以,同学们,学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该怎么做,才是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的表现?

(生:就拿我们的学习习惯来说,一旦有犯一点错误,我们就要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以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老师和同学的正确意见要听取,不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ppt出示答案,板书: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

三、拓展延伸

1、小练笔:如果穿越时空,你是蔡桓公身边忠心耿耿的大臣,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生写对话,师巡视

3、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个故事,知道了正因为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才使他的病由一开始在皮肤,慢慢地发展到皮肉、肠胃、骨髓,小病酿成大病,最终无药可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你们记住了吗? 五:作业布置

我会讲: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我会读:课后可以阅读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古代寓言故事》、《经典寓言故事》、《儿童寓言故事》。六: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皮肤

皮肉

肠胃

骨髓

扁鹊治病1教学设计 篇2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故事大意, 能读写9个生字。

2. 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运用文本语言, 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运用文本语言, 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 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 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认一个字。 (课件出示:言) 这个字念———

生 (齐) :言。

师:能在“言”前面加一个字, 组成一个词吗?

(生自由应答)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猜一些和“言”有关的谜语, 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第一个:说出来必须做到的话叫———

生1:诺言。

师:名人说的话叫———

生2:名言。

师:骗人的话叫———

生3:谎言。

师: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叫———

生4:谣言。

师:包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叫———

生5:寓言。

师: (课件出示:寓言) 用故事来说明道理, 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二、写, 梳理文脉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出自战国时代《韩非子·喻老》中的寓言, 题目叫———

生 (齐读) :扁鹊治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认真读一遍课文, 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差不多都读完了, 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

(生纷纷摇头)

师:语言浅显是寓言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对照课文在练习纸上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

(生默读填写, 师巡视并指导“肠”“胃”的书写。)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 (投影) 和他差不多的请举手。这么多同学对了, 请给自己打个五角星, 有错误的同学赶紧订正一下。 (将“骨髓”标红) 这个词很容易读错, 请你读读。

(指名一生读, 该生读错。指名另一生范读。再请第一名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 然后带领全班齐读。)

师:哎, 我倒要问问, 你们是从课文哪里找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1:我是从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找到的。

师:一个自然段接一个自然段地找, 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很仔细的方法。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

生2:我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里找到的。

(师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很聪明的一个办法, 奖励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几个加点的词语。

(生喜笑颜开带领全班齐读, 师相机纠正“即使”的声调。)

三、读, 体会寓意

师:同学们, 请你们读读这段话, 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 根据你的理解, 你们建议我请几个, 理由又是什么呢?

(生起初沉默, 然后纷纷自己朗读。)

1.在合作朗读中理清病情的变化。

师:谁来给点建议?

(沉默几秒钟后, 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生1:请两个人来读。

师:两个人怎么读呢?

生1:一个人读前面, 一个人读“一旦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1:前面这个病还可以医治, 让一个人读;后面医生无能为力了, 所以让另一个人来读。

师:哦, 那前面都能用什么方法来治呢?

生1:热水敷烫, 扎针, 服几剂汤药。

师:治疗起来越来越困难, 到最后都无能为力了, 说明蔡桓公的病———

生 (自由应答) :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听上去有点道理, 你请个同学和你合作读读吧。

(生1环顾四周, 挑选一生与其合作朗读。)

师:有没有别的建议?

生2:可以四个人来读。

师:和他一样, 也打算请四个人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这么多, 先来听听他的理由, 是不是和你一样?

生2:皮肤病请一个人来读, 皮肉之间请一个人来读, 肠胃里请一个人来读, 深入骨髓请一个人来读。

师:你是从病的部位考虑的, 打算请四个人的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3:这里有三个分号。

师:你关注了标点, 根据分号来合作就清清楚楚了。

生4:热水敷烫一个人, 扎针一个人, 服几剂汤药一个人, 最后一句再请一个人。

师:哦, 你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分的。

师:虽然这几个同学的理由不一样, 但有一点他们都读出来了, 就是蔡桓公的那点小病, 后来变得———

生5: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说得有理有据, 就按你们说的分四个人来读吧。

(生2、生3、生4、生5合作朗读)

师:还有谁想说?

(一生犹豫后, 缓缓举手。)

生6:我建议请三个人读。第一个人读第一句, 第二个人读第二句, 第三个人读第三句, 最后一句三个人一起读。

师:这个建议很新颖, 为什么最后一句要一起读呢?

生6:因为最后已经无法医治了。

(生自发鼓掌)

师:好, 就按你说的来读, 你挑选两个人和你一起读吧。

(生6挑选两名同学与之合作朗读)

2.在对比朗读中领悟用词的巧妙。

师:你们一字一句读得非常认真, 但越来越严重的感觉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 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这几个词。 (课件标红“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

师:同学们, 不要小看这些词语, 它们能表达出一种微妙的感觉。不信, 我们来对比着读读, 老师读左边, 你们读右边。 (课件出示)

(师生对比读)

师:老师改的和课文里的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生1:老师改的好像这个病没什么变化。

生2:老师改的感觉蔡桓公的病马上就能治好。

生3:老师改的都是“就能够”, 读起来不通。

师:你的意思是读起来太单调了, 是吧?就是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 把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

(师生声情并茂地合作朗读)

师:你听, 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 就像一声声无言的警钟, 它们在告诫我们什么、提醒我们什么呢?

生1:病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及时去看。

生2:小病不看会变成大病的。

……

(师板书:及时防治。)

3.在变式朗读中运用语言来明理。

师: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 会怎么样呢, 谁能看着这个练习说一说?

生: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就会到皮肉之间, 要是不治就会到肠胃里, 要是不治就会到骨髓, 要是不治就会浑身疼痛, 不久就会病死。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要是不治”后面他用了个什么词儿?

生:就会到哪里。

师:对呀, 用的都是“就会”, 扁鹊可不是这样的, 看看扁鹊都是用了哪些细微变化的词提醒蔡桓公病情会逐渐加重的。

(生默读课文, 圈画。)

生1:第一次扁鹊说“恐怕会”。

生2:然后他说“还会”。

生3:“会更加”。

师: (课件出示:恐怕, 还, 更加) 让我们用上这些词再来体会一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

生1:恐怕会发展到皮肉之间。

师:过了十来天, 发展到皮肉之间, 要是不治———

生2:还会发展到肠胃里。

师:十来天后, 发展到肠胃里, 要是不治———

生3:会更加严重。

师: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之后, 就———

生4:就会浑身疼痛。

生5:就会病死。

生6:医生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四、说, 再悟寓意

师:本可以治好的小病, 最后却变成了悲剧, 是谁造成了这一悲剧?

生 (自由应答) :蔡桓公。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他不听扁鹊的劝告, 没有及时医治。

师:课文中是如何写蔡桓公一次又一次不听劝告的呢?请拿起笔, 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圈画, 交流反馈)

师:怎么才能读出他一次次不听劝告呢?我们来合作读读。有一天, 扁鹊拜见蔡桓公, 告诉他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可是蔡桓公———

(生1读)

师:蔡桓公信吗?是半信半疑还是完全不信?你再来读读。

(生1有感觉地朗读)

师:有点蔡桓公的感觉了。扁鹊走后, 他还对左右说———

(生2感情朗读)

师:“总喜欢”被你这么一读, 显得蔡桓公多么自以为是啊!过了十来天, 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要不治还会加深。谁接下去读?

(生3较平淡地读)

师:这时的蔡桓公已经不再是不相信了, 谁再来读?

(生4有感情地朗读)

师:十来天后, 扁鹊再一次来拜见, 告诉他病已发展到肠胃里, 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可蔡桓公———

(生5读)

师:读着读着, 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蔡桓公的内心。如果, 此时此刻, 你们就是那个不听劝告的蔡桓公, 你是怎么一次又一次不听扁鹊的劝告, 直至最后无药可救的呢? (板书:不听劝告) 看着屏幕上的练习简单地说一说, 最好能够用上一个或几个细微变化的词语。

(生自由练说, 师巡视指导。)

师:在说的时候, 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能不能用进去呢?再试着说说。

(生再次自由练说,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蔡桓公”来说说?

(指名一生说)

师:基本上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 掌声送给她。老师发现她又过了十几天”这个部分讲得特别好, 你们听出来她是怎么讲的吗?

生:她说:“又过了十几天, 扁鹊告诉我病已经深入骨髓, 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师:是呀, 很简洁但又很清楚。谁也想来说一说?

(另一生说, 众生听完后笑。)

师:他讲得很不错啊, 你们笑什么?

生:他后面说:“五六天后, 我浑身疼痛, 派人去请扁鹊, 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不久, 我病死了。”他都病死了怎么还会说话?

师 (笑) :对呀, 后面该怎么讲呢?

生:五六天后, 我浑身疼痛, 派人去请扁鹊, 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我想我不久就将病死了, 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扁鹊的话呀!

师:前面这位同学能够用上细微变化的词, 第二个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小的改动, 给他们掌声!

五、思, 延展寓意

师:同学们, 你们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蔡桓公那样的人?

生1:《我要的是葫芦》里面的人。

生2:《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

师:《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开始就像蔡桓公一样, 对吧?

生3:《小虫和大船》这个故事里的船主就像蔡桓公一样。

师:像种葫芦的人、船主, 他们又没有生病, 怎么会和蔡桓公有相似的地方呢?

生1:他们都不愿听别人的劝告。

生2:他们都像蔡桓公一样, 有了小错误不及时改正。

生3:小的错误不改正就会变成大的错误。

……

师:有了问题, 这些人都是不听劝告, 没有及时防治。今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出现了问题或错误, 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在下课之前, 老师再送给你们两个成语, 一个是防微杜渐, 一个是讳疾忌医。 (板书: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下课!

【板书设计】

【点评】

在本课的教学实录中, 有三个教学设计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

1.活动板块设计。基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以“写, 梳理文脉”“读, 体会寓意”“说, 再悟寓意”“思, 延展寓意”四个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板块展开本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在动笔写、合作读、对比读、有侧重复述和转换人称复述等言语实践中得意、明言、悟理、用法。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课文的整体观照, 而且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自主学习设计。学习是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构建的过程。本课在重点段的教学时采用了“自主建构”设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运用。第一步, 围绕“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 根据你的理解, 你们建议我请几个, 理由又是什么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生会依据得病的部位、治疗的方法、分号等不同方面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 在阐述理由、生生合作朗读中学生就会厘清蔡桓公的病一日不如一日的发展轨迹。第二步, 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和教师改动后的语句的比较, 探究发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细微变化, 并通过师生合作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体会“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第三步, 组织学生反向思考:要是每个阶段都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有怎样的结果?在思考的同时, 引导学生浏览全文, 圈出细微变化的词语并运用进行口头表达, 在表达中深化对“防微杜渐”的理解。

扁鹊治病 教学设计 篇3

德化浔中中心小学 吴再立

教学要求: 认识并识字词语。会认“蔡 睬 烫 剂”四个字,会读:“蔡桓公 扁鹊 敷烫 理睬 肠胃 汤剂 拜见 骨髓 无能为力”六个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重点 : 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一个小故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师:读了这一个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扁鹊,是个神医,医术高明。

师:同学们回答的不错,现在我让同学们了解一下神医扁鹊。(看课件资料)。

扁鹊生平简介: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那望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后人所赞叹。

师:现在老师送给我们同学一个礼物包,有关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词语。(一起诵读)

杏林春满 回春之术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手到病除 药到病除 仁心仁术 悬丝切脉 悬壶济世 扁鹊重生 华佗再世

小结: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完检查生字词)a 读生字:蔡 睬 烫 剂

b 读词语:蔡桓公 扁鹊 敷烫 理睬 胃 汤剂 骨髓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说一说主要内容。

生:„„ 生:„„

师:这两个同学基本能把课文的内容给说出来了,还不错。

师: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记叙文的一些基本要素。谁来回答一下。生: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六要素的内容。

师:指出课件六要素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这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结合六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一齐朗读。——————简述:《扁鹊治病》讲的是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并三次要给他治病,可蔡桓公不听他的劝告,最终病死的故事。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说明扁鹊是个名医的?请同学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扁鹊医术高明的段落。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说明。(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蔡桓公病情在变化,逐步加重。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治。

师:有一个成语叫——

生: 对症下药。师:说得真好。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师:即使蔡桓公的病从皮肤发展到了肠胃,也有办法治好,师:从这一些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真是一个神医啊!可是有名医扁鹊在身边,最后还是病死了,该怪谁呢?

生:怪扁鹊不听劝告啊!师:为什么?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交流出示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着急、担心)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三次劝说,边读边体验他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吧,谁先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师:仅仅依靠看就能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你发现扁鹊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医术高明)

师: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只要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他都不会放弃,从这里你发现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生:医德高尚。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生: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从你们的读当中,看到了一个怎么的蔡桓公。生:不听劝告。

生: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师:从这样的表现当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蔡桓公。生:一个任性的蔡桓公。生: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从这样的表现当中,我们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蔡桓公? 生:一个自大、固执的蔡桓公。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师:你们说到了一些,老师把你们的发现提炼整理了一下,再结合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列表如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有一天 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 肠胃里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 浑身疼痛 不久 病死了)引导(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师板书“防”)师:当事物出现细微的毛病时就开始预防,是可以杜绝这种毛病渐渐变严重的,这种情况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这个词里要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

师:随学生的知道情况出示(防微杜渐)写下来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四 适时总结 点明课文主旨。同学们,学习到这,我们同学有许多感慨,这时,你想到了哪一些成语? 生:回答可能有(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无可救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循序渐进„„)

师: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呢?说说看。生:回答可能有:

1、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5、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6、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展示,老师评价。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3、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通过抓住有关语句,揣摩理解人物的心情。

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活动过程:

一、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1、(出示听诊器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听诊器)

在一百多年前,聪明的法国人雷内克发明了最原始的听诊器,它可以通过静听病人的心跳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然而,你们知道吗?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智慧的中国人秦越人就独创了一种跟听诊器的作用类似、并沿用至今的诊断方法――切脉。(出示切脉图)

2、师:了解秦越人吗?(指名说)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借用了上古神话里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相传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扁鹊发明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师:你们看,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们排着队来了,你们猜一猜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排队?指名说,指名读。

Biǎn cài wèi cháng tāng tàng

扁 蔡 胃 肠 汤 烫

cǎi jì què

睬 剂 鹊

3、(出示生词)师:现在难度升级了,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

扁鹊 蔡桓公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 理睬

4、师: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送给课题。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课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谁能在课题的基础上说一说你刚才读懂的内容。

(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结果就病死了。)

5、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你总结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叫课题扩展法。

三、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的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先不要下结论,事实胜于雄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立几个调查小组,来调查一下事实的真相。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填写扁鹊专用诊笺。

3、师:我这个大组长也作了一份记录,你们看,从记录上看,你看出什么?(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4、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用“n”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范读,师:同样是劝说治病的句子,你觉得老师在读这三句话时有什么特点?(一次比一次快)指名读。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指名读,齐读这三句话。

5、学到这里,你觉得对于蔡桓公的死,扁鹊还应该承担责任吗?指名交流。(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医,直到病情加重,无法医治而亡。)

6、采访蔡桓公: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

四、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1、师: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2、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出示图片)师:这些同学也有病,你诊断出来了吗?指名说。

2、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医术高明

扁鹊

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听劝告

蔡桓公

固执己见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病历单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5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篇6

1、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

2、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故事中知道扁鹊是一位神医,他能从死神手里把人救活,这次神医为何治不好病?是否徒有虚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扁鹊的句子,细心体会,动笔写写;你从这些句子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了解扁鹊的医术高明,具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看起来较满意,板块也较清晰,因而一开始也没试教。等到试教时。第一个问题一出示: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扁鹊给蔡桓公治病,可蔡桓公不让他治,最后蔡桓公死了。学生都已知道了是蔡桓公不让扁鹊治病,接下去我们还怎么去找原因呢?这些环节不是形同虚设吗?

于是,这天晚上霍老师和我一起修改教案稿。当我打入“同学们,课文中扁鹊给谁治病,结果怎样?”脑中立刻跳出白天试教时学生的回答,自然而然地打入“你从哪儿看出蔡桓公不让扁鹊治病呢?”学生的一句句回答仿佛响在我耳旁……“扁鹊那么有名,为什么蔡桓公不让他治呢?”思路越来越顺畅……

第二天,我拿着修改稿去试教,感觉课堂十分融洽。其实,里面的内容我没换,只是提问的切入口改变了。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篇7

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

师:知道谢霆锋吗?

生:(更踊跃)知道!

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

(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

师: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师:(赞赏)你真是一个留心周围事物的孩子,善于发现,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中国的名侦探呢!不知道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像他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呢?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测试,敢接受挑战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生:敢。

师: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坚定、响亮)敢!

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

生: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师:你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祝你挑战成功!请你们再认真思考,刚才他说的这三个词语讲述的故事属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哪一类故事?你发现了吗?

生:(纷纷举手)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师: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师:学习时不仅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看看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

生:他是怎么治的呢?

生:扁鹊是谁?

师: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生:可以查工具书。

生: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扁鹊是何许人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师:“扁鹊”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古代人对所有名医的一个总称,他的真名叫秦越人……

师: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

生:好。

师: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

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

(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

师: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学生抄写词语)

师: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好,就让我们运用观察、思考、发现、积累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寓言吧。(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生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二,主要解决初步疑问,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教师在学生自读前告诉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加强自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生自读课文

师: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内容说一说,谁来试一试?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开头,谁还能说具体点?

生: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出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就病死了。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读书要注意方法,我们努力把一本书读薄,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再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现在,请你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生:第5自然段。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老师把他说的这几句话复制在了大屏幕上,请读一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1:我发现这些词都指的是人身上的一些部位。

生2: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从外向内变化的。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我发现这些词指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生:我发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一时语塞)

师:(补充)治疗的效果,是吧?

生满意地笑笑。 (教师巧妙的把重点段让学生找出来,然后抓住词语的教学,把词语归类整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师:即使蔡桓公的病从皮肤发展到了肠胃,也有办法治好,而且还有名医扁鹊在身边,最后还是病死了,该怪谁呢?

生:(抢着说)怪他自己!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扁鹊要给他治病,他不让治。

生2:因为扁鹊劝他几次他都不听。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生:三次。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又把这几句话复制到了大屏幕上,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生1:越来越着急。

生2:越来越担心。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三次劝说,边读边体验他一次比一次着急, 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吧,谁先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学生读)

师:你也表现出了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体现出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

(生齐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看出来的。

师:仅仅依靠看就能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你发现扁鹊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

生1:医术高超。

生2:医术高明。

师:虽然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不愿接受治疗,但是只要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他都不会放弃,从这里你发现扁鹊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呢?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师:在这儿把“别人”换成哪个词会更准确呢?

生:换成“病人”。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教师抓住人物的三次对话,反复体会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饱饱满满。)

生1:因为他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2:因为他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

生3: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生病。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还很不高兴。

生2:扁鹊劝他治病,他就是不听。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生:不要!

(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不是。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生1:严重。

生2:深入。

生3:加深。

师:你们说到了一些,老师把你们的发现提炼整理了一下,再结合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列表如下,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一天 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 肠胃里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五六天之后 浑身疼痛

不久 病死了)

生1:我发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生2:我发现蔡桓公的病是慢慢变严重的。

师:那么“慢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渐渐。

(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生1:应该从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开始治。

生2:应该早点治。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师板书“防”)

师:当事物出现细微的毛病时就开始预防,是可以杜绝这种毛病渐渐变严重的,这种情况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这个词里要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

生:(只有一个学生举手)防微杜渐。

师:(惊喜)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个词,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好吗?

生:我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

师:看看,这就是善于积累的好处啊,可以使人更聪明。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

生:要。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 (教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语言的理解学习发现积累词语。)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

生1: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

师:嗯,这就是不听妈妈正确的意见,结果感冒了吧。

生2: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惩罚了。

师:唉,要是你从一开始就听从组长的劝告,又怎么会被老师惩罚呢?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生1:我会给他讲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生2:我会一直给他说,解释给他听。

师: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生1:我会听从扁鹊的劝告,接受治疗。

生2:我会问扁鹊为什么总是劝我治病。

师: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1: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

生2:我想对自己说,要知错就改。

生3:我想对自己说,有了小毛病要及早改正,不要讳疾忌医。

生4: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师: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培养学生学习、积累寓言的兴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我会想念你们的,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上一篇:六月份安全活动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会的部长竞选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