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推荐13篇)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篇1

1、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2、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3、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4、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5、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水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

6、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7、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8、只见碧空衬着淡蓝,一会儿,淡蓝变成橙黄,边上镶着绯红,这红光越来越多,从空中直射海面,先是一点,接着一片,飞快地向四面扩散。

9、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10、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11、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12、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面烤得滚烫滚烫。

13、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14、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15、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16、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畅;小蜜蜂出来采蜜,它们从这束花飞到那束花。最快乐的是阳光下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蓝天上放起了风筝,又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篇2

在这里的“景物”是指自然景物和某些器物、动物,还有某些场景,而“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现代汉语的描写和叙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叙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叙述),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描写)。但是由于受字数、押韵等的限制,古诗歌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基本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叙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仅仅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算描写),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奇特的句式)———列锦,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以上说的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明白了什么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来看高考题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上的设题角度,具体说来,一般分为下面三个角度: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

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来提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歌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问题可以从下面角度来考虑答题:先将诗歌中的景物一一列举,再总结其共同点,如都是冷色调的景物,都是早春时节的景物等,然后结合诗人情感看意境特点,如凄清、荒凉等。即:景物+景物特点+意境(氛围或者画面)+情感。我们可以从画面色调来推断意境特征,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说来,如果画面色调是鲜活、明快、昂扬向上的,那意境就是优美、恬淡、闲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愉悦的;如果画面色调是阴暗、凄冷、低沉的,那意境就是萧索、凄迷、荒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忧伤的。当然,也有例外,有时诗歌中也会出现以乐景衬哀情的例子。

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问题可以变形为:诗歌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歌是怎样来营造意境的———诗歌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此类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表现手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夜晚到白天、由乐景到哀景等);3、写景的角度(由视觉到听觉、由声到色;4、用笔(大处着墨、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等);5、描写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有声衬无声、侧面描写衬托、想象和联想等)。以上方面诗歌中有几条就回答几条,在回答景物描写手法时,因为这些景物都与作者情感有关,所以有时要考虑景物对情感的烘托和渲染作用。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此题也可变形为:这首诗在情和景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就要明确景与情的结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案: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明丽的色彩反衬别离之愁,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忍。后者写满天风雨凄凄、暗淡的景色,正衬黯然神伤的别离之情。

以上仅是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仅仅掌握这些还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注意学会其他的切入角度。

参考文献

[1]、黄焕英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工业《学园》2012.7

景物的描写手法 篇3

渠传霞,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小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太原市“教学能手”“教书与人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优秀班主任”“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为此,在观察时,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各不相同。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景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二、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也叫游览顺序。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三、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抒写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景物渗透主观感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进而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读者产生共鸣,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长于描摹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使人仿佛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习作要求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 篇4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微波荡漾的河面上,一群鸭子在欢快地扑打着翅膀,互相嬉戏。

小草也悄悄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它那可爱的小脑袋,嫩嫩的,绿绿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织出了浅绿的地毯。放眼望去,一片嫩绿。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芽,它舞动着柔软的腰肢,一会儿随着和煦的春风翩翩起舞,一会儿对着湖水梳理自己的长发,十分惹人喜爱。

桃花也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虽然枝头还是稀稀疏疏地挂着小小的花苞,但是花苞中透露出来的那一点点可爱的粉红色下面,是掩盖不住的春意盎然。它们似乎还在膨胀,好像不知哪一个瞬间,就会开满整个枝头。

绽放的白玉兰花伫立在枝头,雪白的花瓣没有一点儿瑕疵,像一块块叠加的薄薄的白瓷,只是在花瓣和花萼相交处那一点淡淡的紫色,可爱极了。不时散发出的那一阵阵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清新的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什么味道,像是花朵的芬芳,又像是泥土的清新,也像是万物复苏的味道……我想,这就是春天的气息吧。

春天的景物描写作文 篇5

瞧,这边昨天还只露花苞的杏花,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开了,怒放在那带有桃花、梨花,甚至一些我并不知名的野花,都在微凉的天气里伸长了脖子,好象在欣赏这美丽的公园春景。

“绿叶衬红花,红花配绿叶。”有了花,当然少不了叶。新芽都从地下爬了上来,东瞅瞅,西看看,有的手挽手,似在说什么悄悄话;有的则独个儿瞪着眼睛,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什么;还有的小芽儿长得矮,被挤在中间不知怎么办才好。它们个个儿都对这里的春天充满好奇。

公园里人来人往,你会发现,他们穿的衣服逐渐变少,这也预示着春天正在到来。远处的柳树正静静地望着人们,轻轻摆动冒着柳芽的枝条,好像在说:“你可别看现在我的柳枝是光秃秃的,过不了多少时间就都长出来了。”

徘徊在湖边,温暖的太阳光照得湖面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荡起圈圈涟漪,还会有几只野鸭浮过水面,不时叫几声,怪不得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曲径如幽的景物描写 篇6

鉴赏的角度是不能离开小说的三要素的:人物、环境、情节。第一, 景物与人物的关系。必须结合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所处的时代来理解景物的作用。第二, 景物与情感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所写之景物无不蕴涵着相关人物的丰富感情, 也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绪, 这对体味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理清作者的感情倾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 景物与情节的关系。景物的展示、重复与转换, 起到暗示、推动、转换故事情节的作用。具体来说,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点出作品所处的时代, 揭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景物描写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点出作品所处的时代, 揭示人物活动的舞台。例如《祝福》中的一段景物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 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 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段文字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出鲁镇新年的祝福氛围。作者写于1919年, 其时已行新历, 但人们依然按旧历生活;那时新文化已呈强劲之势, 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深厚, 旧文化大行其道, 腐朽之气反更浓烈。作者活画出一幅沉闷腐朽的新年图景, 这是祥林嫂生活的时代, 也是葬送祥林嫂的时代。

(2)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是为了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发展营造一种特有的情绪, 有时写景物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情绪, 从侧面展现人物的某种个性, 对人物的塑造起到补充和渲染作用,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三维。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的色彩就是人的情感的折射。通过景物可以推测出人物的心情, 所以景物描写对人物心情性格起到烘托作用。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 (林冲)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将火炭盖了, 取毡笠子戴上, 拿了钥匙出来, 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 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 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这段文字里林冲走在风雪里, 冰雪在他的心中是“碎琼乱玉”, 这就间接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愉悦心情, 这份好心情源于一个好差事, 此刻的林冲有点沾沾自喜, 有点庆幸。通过这份喜悦, 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个忍辱偷生, 安于现状的林冲, 这个软弱的林冲是被如玉似琼的冰雪所遮蔽着的。

(3) 暗示、推动、转换故事情节, 为下文埋下伏笔。有时, 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 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开了锁入内看时, 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 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 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在林冲看守草料时, 我们发现风雪就悄然而起, 一直伴随着林冲, 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雪, 一方面渲染了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后文房子的倒塌埋下了伏笔。

景物描写的“三读三写” 篇7

关键词:“三读”;“三写”;反复;递进

景物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巧,在教学八年级学生的写作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技巧为自己的记叙文锦上添花。

要想会用,先得学习。从哪里学,这是个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先要让学生读。读什么,这又是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决定让学生丰富地读,让学生置身于景物描写的海洋里。景物描写的海洋由“三读”构成。

一、“三读”

1.读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老山界》中作者陆定一将“半夜里,忽然醒来”看到以及感受到的景物进行了描写。都德在《最后一课》开头运用了景物描写。黄飞在《甜甜的泥土》开头也运用了景物描写,写道:“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2.读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青铜葵花》中的景物描写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给学生读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青铜葵花》,让他们听读,特别要求听其中的景物描写。这本书中充溢着景物描写,在书中,作者曹文轩写了大河、芦苇、葵花、阳光、炊烟、草垛、槐树、水牛等景物,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乡村美好的生活环境。书的开头就是由景物描写开启的:“七岁的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泄于天空……”学生听着听着便陷入书的情境中去了。每一次给他们读,我都能看到他们明亮发光的眼眸。我觉得《青铜葵花》是一本富含景物描写这一营养的书,学生倾听着、迷恋着、吸收着。当然,对景物描写不能只是感性的感受,还要理性的分析。每次读完,我都要求学生先说印象深刻的景物描写,再分析所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读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所要求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景物描写

每一次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都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章节中的景物描写句,并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例如,第一部第6回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遥望着那阴暗的、通到镇上去的道路。风,那永不停息的风,带着春天潮湿的冷气,朝她吹来。在远处,小镇郊外许多人家的窗户正闪着惨红的灯光。”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冬妮亚从莉莎口中得知保尔正处在被抓的危险中时忧伤的心情,此处景语乃情语。第一部第9回中作者在写保尔和冬妮亚分手时作了这样的景物描写:“这一天,他们一起来到黄叶满地的库佩切斯基公园……他们站在陡坡上的栏杆旁边,第聂伯河的灰暗的水在栏杆下面闪烁……落日给特鲁哈若夫岛涂上一层金黄色,把各家窗户上的玻璃照得像火一样红。”黄叶、夕阳、灰水无不营造着忧伤的分手氛围……

二、“三写”

大量地阅读并仔细地思考,学生渐渐明了什么是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我见时机已成熟,便让学生进行写的尝试了。我设计了三篇作文,称之为“三写”。

1.以“我”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至少运用两处景物描写

2.以“父母”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至少运用三处景物描写

3.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人公写一篇记叙文,自觉运用景物描写,运用次数自定

为什么设计三篇呢?在作文设计时我就反复思考学生究竟该写几篇作文才能掌握这一技巧。我想如果是一篇,那只是浅尝辄止;如果是两篇,那只是初有感觉;写到三篇,技巧才能深入学生内心。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曾说过:“反复是学习之母。”语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反复,只有多次反复才能真正掌握。如果写四篇呢?四篇则多了,多了学生就缺乏兴趣了,所以三篇恰到好处。除了对篇数进行了反复思考,对写作内容我也反复琢磨。因为写作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记叙文中运用景物描写,所以我不在写作内容上为难学生,让学生从自己写起,再写自己的亲人,题目自拟,这样既给了学生以巨大的自主性,也给了学生三次自由拟题的机会。思考成熟后,写作的帷幕拉开了。一篇、两篇、三篇,学生写作每一篇都是在攀登。当然写作开始不等于阅读的停止,阅读需要继续向前。因为写完一篇后的读和完全未写的读是有区别的,写完两篇后的读和写一篇的读是不同的,写好三篇后再来读和前面的读又有差异了,这就是学习后实践,实践后再学习,再学习后再实践。学习不断向前,实践亦不断向前,所以每一次作文除了内容变化外,对景物描写的次数要求也在变化。从一开始的两处,变为三处,又由三处变成自定。次数由二变为三是在给学生增加难度,由三变为自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文章需要自觉地去运用而不是完成教师硬性的要求。随着写作实践的推进,阅读的成效在不断提升;随着阅读成效的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入了读、写齐头并进的上升通道。我感到学生乐于读了,也乐于写了。期间涌现出了多篇佳作,我把它们推荐给了校文学刊物《百草园》。作文能够发表,对学生是巨大的促进。对作文研究颇有建树的管建刚就曾说过:“发表最能成就作文的严肃性、神圣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学生的作文发表了,幸福了,便乐写了,作文教学才算最终成功了。

参考文献: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5-01.

描写春天景物的作文500字 篇8

篇一:春天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只计在于晨,但是我们说春天美,美在哪里?”近了,近了,我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她正在步大步地向我们走来。这一切报告着春天的来临,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下去诺言的花儿声,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瞧!春姑娘来了,披真长发真美啊!这是个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东面,爬到大地面上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燕子也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连春雨,春雷也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可热闹了!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趁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好的收获。春天不像下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得我想起了全面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了我们,我们就有了生民,大地春回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篇二:春天

不知不觉,春天来临们了。

看!公园内,百花齐放,争春夺艳。有红的、蓝的、白的、黄的、紫的、黑的、真是美不胜收。过路人都情不自禁地说:“这些花儿真美呀!”啊!脚底的小草绿绿地连成一片,像一块法兰绒似的,密密麻麻地,厚厚地铺了一层地毯。看到这儿,我想起一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快看啊!柳树爆青了,只见她垂下那又长又绿的辫子,开始为自己梳头。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动着,哗啦啦,哗啦啦地唱起歌。溪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它们有的游来游去;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在睡觉。小溪底下还躺着一块块睡熟的、五颜六色的石头。看公园里头热闹非凡,有的在打太极;有的正开心地聊天;有的孩子在追逐打闹;有的在滑滑梯;还有的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下棋。看公园上空的白云时而聚在一块儿,时而分散。它们像一群雪白的、温顺的山羊;像一只威风八面的老虎;像一个仙女正一边飘来飘去,一边翩翩起舞。

瞧!绿油油的田野内,农民伯伯在干活—播种。因为他们知道一年四季在于春。所以他们辛勤地播种施肥。慢慢地,天空逐渐变黑,顿时乌云密布,紧接着,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居高临下。春雨滋润了肥沃的土地,滋润了种子,使种子破土而出,农民们看了,拍起手来,并且连连叫好:“真是春雨贵如油!”

啊!美丽的春天,你生机勃勃,你芳香四溢,你充满希望,我要高声地赞美你!

篇三:春天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到春天大雁都会从北方飞回南方,小草长出了新的小苗,桃树和樱桃树长出了嫩芽,开着粉红色的花。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的脸上,使人陶醉。春天的太阳像个温暖的火炉子,照在绿色的大地上,金光粼粼。春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个奔腾的小马,像翻滚的浪花,又像那春姑娘白净的脸。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佛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爽心旷神怡。

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了;春风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风仿佛在讲笑话,树笑弯了腰;窗户拍拍地响,像在高兴地拍手;看,落叶刷刷地飞舞,风正在跟电线大哥跳绳呢,玩得多开心!

春天的校园更是丰富多彩。美丽的迎春花正在欢迎我们呢!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小道两边花繁叶茂。樱花在校园里处处可见,远看像给校园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近看让人感觉天上正飘荡着美丽的雪花。金钱菊镶嵌在草坪的周围,点缀着绿色的草坪显得格外鲜艳美丽;草坪绿茵茵的,中央有几束美丽的花儿把草坪装点得更加迷人,更加秀丽。桃树抽出新芽,桃花含苞待放。池塘边的柳树轻佛着溪堤,太阳照在溪面上波光粼粼。柳树倒映在水中,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我望着这春天的美景,不禁心潮起伏:我们的祖国就像春天一样,处处是那样生气勃勃,万紫千红。

篇四:我爱你,春天

“莎啦啦,莎啦啦……”绵绵的春雨落在大地上,发出春蚕咀嚼桑叶般的声响。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珍珠,又好象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高大的梧桐树抽出了新枝,嫩绿的小树苗吐出了新芽,柳树脱去灰白的旧衣裳,换上了淡绿的外套,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飘飘袅袅、亭亭玉立,犹如羞涩的少女婆娑起舞。小草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调皮地从地下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绿地毯。五彩缤纷的花儿争奇斗艳,火红的杜鹃花就像燃烧的火苗;粉红的桃花犹如美丽的朝霞;洁白的梨花好似月下的瑞雪,娇媚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美丽的光彩。辛勤的小蜜蜂忙忙碌碌,在花丛中钻进钻出,艳丽的花蝴蝶展开柔美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小溪早已解冻,和煦的阳光照耀在溪面上,泛出道道金光。成群的小金鱼在水中嬉戏,不时吐出一串串水泡。

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轻盈如纱的白云,一会儿像撒娇的小狗,一会儿又像翻滚的浪花,与小朋友们五颜六色的风筝互相追逐玩耍。

鸟儿在枝头蹦跳,在空中翱翔,“唧唧唧,喳喳喳”,它们用清脆、悦耳的歌声,赞美着明媚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美丽的春天,我爱你!

篇五:春天

我不喜欢夏天的焦热,我不喜欢秋天的忧郁,我也不喜欢冬天的冷漠,可却对春天的温暖情有独钟。

春天来了,她仿佛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种子的头顶,让种子从舒适的“被窝”里探出小脑袋;她用美丽的嘴唇亲亲花儿的脸颊,让花儿万紫千红,争竞开放;她用细长的指尖为柳树梳头,让柳树抽出新叶,摇晃着自己美丽的秀发;她用芬芳的气息柔柔地吹着天空。让天空一无杂质,美丽动人。

春天来了,她好似一位音乐指挥家。她指挥喜鹊、布谷鸟在枝头蹦蹦跳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谣;她指挥可爱的小羊羔在母羊身边跳跃、欢闹、撒娇,使母羊无奈又怜爱;她指挥小青蛙在荷叶上尽兴舞蹈,尽情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大声地叫;她指挥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并用自己的尾巴有节奏地拍打着水面。

春天来了,她多像是一位个油画家。她把闪着银光的白色天地变成了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她把含苞欲放的青色花骨朵儿变成了一朵朵粉红粉红正在对着我们咧开嘴笑的桃花;她把一片片单调、光秃秃的褐色土地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碧绿惹人喜爱的稻秧;她把银粒儿一般的种子变成了一哇哇金黄金黄发出浓郁香味的油菜花。

啊!春天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乐园,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一个令人迷恋的季节!

篇六:校园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学校的春天,是从校道两边的树和花草开始的。校道左边有着美丽的樱花,不知是什么时候盛开的,春风一吹那樱花犹如舞者一般,翩翩起舞。瞧!那樱花树下刚露出小脑袋的小草,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呢!

早晨,嫩叶上透明的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过了好一会儿,露珠不知不觉消失了。活泼开朗的孩子们进入了校园,校园立刻活跃起来。顿时间“沙沙”的声音出来了,原来是值日生在扫地。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樱花与小草似乎在倾听着。

中午,樱花与小草睡午觉了,同学们也去午休了。校园东墙边的那两棵喜树,像英姿飒飒的解放军战士,静静地守卫着美丽的校园。偶尔,有一两只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叫,那清脆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下午,校园也变的热烈起来了。我们在操场尽情玩耍,花儿也跟蝴蝶嬉戏,小草跟伙伴捉迷藏。大树像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望着我们。放学了,同学们像一群一群的溪鱼涌出校外。校园,慢慢地恢复了宁静。

美丽的春天,温暖的春天,快乐的春天,万物复苏的春天,带领着孩子们迈开大步向前!

篇七:家乡美丽的春天

“沙沙沙”,“滴滴嗒”,“滴滴嗒”春雨像乐队的小提琴和小喇叭奏起了美妙的迎春曲。原来是春姑娘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我的家乡更加美丽了!你看,凤凰广场,那里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春天一到,小山坡上的杨柳像春姑娘的辫子随风舞动,那绿油油的小草被春雨叫醒,它慢慢地探出脑袋,热情的向我们打着招呼。山坡上的一角,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桃树。树上长着瑰丽无比的,粉红色的桃花,桃花中间夹着淡黄色的花蕊,花蕊上长着像豆芽一样的绒球,招引来一群群蜜蜂在花间翩翩起舞。

下了山坡,越过小桥,一池无穷碧的荷叶映入眼帘,沉睡了一冬的莲藕,尽力的施展着春的美丽。每一只圆圆的荷叶在春风中摇曳着,一群群金鱼围着荷叶快活的游来游去。好一派江南似的风光啊!

我的家乡在黄溪岸边,那里有一道绵延几十公里的黄溪大坝。坝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坝下的黄溪水奔腾不息。要是下过一场春雨,那里空气异常清新,有时候还会出现一道道彩虹。林中有几只喜鹊在头上越过,叽叽喳喳地叫着。地上的小野花有红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天。

篇八:春天的校园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我哼着歌,蹦跳着跑进校园。

穿过一丛丛黄灿灿的迎春花,校园里处处飘散着梨花的香气息——啊,春天在这里!

初春,一场小雨把沉睡了一冬的校园“唤醒”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好奇地望着外面的世界;梨树、桃树也纷纷绽放出小花,俯上去闻一闻,那缕缕幽香,真是沁人心田……

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过啊,最吸引人的,还要数校园一角的“柳坚强”,沉睡了一冬的它,又重新抽芽,绽放出生命的奇迹……

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一阵微风吹过,它们舒服地抖抖身子,在屋顶上演唱着、盘旋着……

早读时间到了,只见同学们纷纷跑进教室,不一会儿,打闹声渐渐平息了,清脆悦耳的读书声响起来了!

同学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响亮地读起课本上那一个个美妙的文字。

……

从名著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篇9

提到写景,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心得,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在古典名著中,作者们写景大多是以诗词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使得语言简洁,而且还更加富有美感。其中很多写景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经典再现】

1.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2.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象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蜡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点拨】

以上两段文字都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妙用了拟人的方法来写景。“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作者化“被动”为“主动”,将花和柳当作人来写,林间百花争妍,原来是花儿绽放了锦缎,把树林铺遍;刚发出鹅黄嫩芽的柳条随风飘动,原来是柳树在舞动金色的丝绦拂过地面。这种写法,将景物写活了,表现出一种灵动之美。

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写景时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是以两组气势恢宏的短句,表现出山之高大。第二句“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极为精妙。山有多高大呢?从远处看,高到可以磨断云彩;从近处看,好像能够平吞了月亮!而后作者采用排比的方法,描写了山上的景物,表现出大山的雄奇险峻之美。

浅谈景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篇10

一、感觉描写法

景物描写要开放五官, 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如鲁迅《社戏》中写看戏后回家途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着笔, 恰如多重奏管弦曲, 给人一种十分丰富的感觉, 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二、视角描写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角度不同, 立足点不同, 同一描写对象, 所见景致也不同。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作者站在橘子洲上, 远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望——“鹰击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从不同角度分写以后, 作者再归纳出“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分写精细, 概括深刻, 富于哲理。

三、动静描写法

只写静景, 很容易使文章呆滞, 而只写动景, 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 才会具体、生动,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沁园春·雪》中的“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冰封”凝然安静, “雪飘”舞姿轻盈, 静动相衬, 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为了增强生动性, 有时将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 有时将动态的写成静态。如“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原”都是静物, 写它们“舞”“驰”,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 使人觉得眼前的大自然显得生气勃勃, 生动活跃。

四、修辞描写法

景物描写需要绘形、绘色、绘声, 使人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 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而不仅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恰当的形容词, 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如《春》中的“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刑霞, 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花争先开放、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

五、虚实描写法

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即以实写虚, 如《春》一文, 作者以具体之物——春风、春雨、春草、春花等, 写出了生机盎然的春之精神。毛泽东《沁园春雪》以实景 (山、原、雪飘、冰封) 与想象的虚景 (须晴日) 相结合, 构成一幅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六、正侧面描写法

如《小石潭记》, 写潭水清澈, 既正面描写“水尤清冽”, 又从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 (yǐ) 然不动;俶 (chù) 尔远逝, 往来翕 (xī) 忽, 似与游者相乐”, 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 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 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 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 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 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 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 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 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为了使描写的景物更有层次感, 条理性, 在运用以上技巧进行景物描写时, 作者还常常根据景物特点和表达的需要, 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要表现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景色特点, 可采用时间顺序, 如《醉翁亭记》中四时的描写。为了多方位表现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 可采用空间顺序, 如《沁园春长沙》中橘子洲头上看到的景物描写的。也常采用总分结构。

以上是中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 当然, 在具体的实践中, 方法并不一定是孤立运用的, 它们常常相伴而行, 相辅相成。掌握了这些描写方法, 在鉴赏作品中的景物就能更有主动性, 在写作练习中, 借用这些方法, 就能生动形象的刻画景物, 为表现主旨服务。

摘要: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包括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在记游的作品中, 作者多借此抒发感情;在文学作品 (含小说、散文和诗歌) 中, 作者常以之烘托人物心境, 渲染故事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等。因此, 掌握一些景物描写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 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描写春天景物短文 篇11

我约了几个同学来到田野里游春。田野里的景色真迷人,嫩绿的小草,娇嫩漂亮的花儿,一条清清的小河,在鱼儿的伴随下向前流去,哗啦啦。蝴蝶,蝴蝶!小明欢叫着,向一只漂亮的蝴蝶扑去。 他边扑边说:“这是很好的标本!”小明是小生物学家,最爱采集昆虫标本,他的理想,就是当个生物学家。这时,天空被一朵朵乌云笼罩着,到处是灰蒙蒙的。

一个小水滴滴在了我的脸上,我恍然大 悟:下雨了。我大声惊叫起来,大家快去树下躲一会儿。我看到雨点渐渐变密,周围的景物也渐渐模糊起来。田野上雨越来越大,雨水连成了一条线,像一串串珍珠从天空中落下来。道路两旁那一排排 的白杨树,在雨水的浸润下显得更加挺拔繁茂,那刚发出的新芽是那样翠绿,那样迷人。不一会雨停了,我们大步向前走着,我们竟然来到了小河边,河水能照出人影来,清晰可见。我们看见河里有许 多游来游去的小鱼,小鱼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 篇12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中写景时常用修辞及作用:

a、比喻: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景物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拟人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c、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通过对景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景物的特征。

2、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例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例2: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例3: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例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例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4、虚实结合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例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例2 :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例3: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例4: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例5:

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5、五:渲染(绘色绘声绘形)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1: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例2: 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例3: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6、观察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例2: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总结方法: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这首诗

1、先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

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某几句)是怎样(或如何)写景的?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

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篇13

一、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大自然

《儿子与情人》的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纪中叶英格兰中部的煤、铁矿区。作者利用特殊的描写方法, 将英国工业中下层认得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把这种特定环境下, 母子以及两性间近乎扭曲的感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许多读者看过之后, 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小说第一章的结尾, 对怀孕的毛瑞尔太太被醉酒的丈夫赶出了家。而在院中独自徘徊的一幕进行了描写。她面对自然, 感触良多。院中的百合在在微风的摇曳下在月光中轻轻摆动, 香气迎面扑鼻而来。她努力地调整了一下呼吸, 压下了心中的恐惧。花瓣在她的碰触之下左右地摇摆起来, 在银色的月色中, 那些花瓣好像在向四处不断地蔓延。由于碰触花瓣, 手指上留下了一层百合花的花粉。百合花散发的淡淡幽香在她呼吸的时候, 几乎让她头晕了起来。在这寂静的天地之中, 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自然, 不, 还有她怀里的孩子。这时候, 人与景物紧密地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

此情此景, 使人震颤, 令人感动。毛瑞尔太太的精神活动, 通过作者对自然神态的描写与渲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将大自然的景色结合人的意识, 使现实主义融入了心理学含义。毛瑞尔太太对在婚后每天面对的就是柴米油盐的家务事, 还有就是管教自己丈夫喝酒的嗜好。他已经不再奢望爱情, 每天洁身自好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但是, 在月光中, 她面对百合花的所思所想, 举止神态却又一次不自觉地流露出活力和美妙。眼前的百合花和花蕊里的花粉, 还有自己青春韶华和腹中的孩子又一次唤醒了她心中沉睡的爱情。月光、百合以及无处不在的母爱让她顿觉清醒。而后刺鼻的福禄考花花香将他从幻觉中叫醒。走在宁静的小路上, 花香让她流连忘返。

二、大自然是感情起伏跌宕的平和剂

残酷的工作环境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这种压迫改变了他们的性格。他们变得粗暴蛮横, 需要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他们无处发泄, 因此只能对自己的家人恶语相向。于是, 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只剩下酒精, 岩石和对妻儿的恶语。

小说中, 保罗的教父是西顿先生。由于从保罗出生不久就开始但当他的教父。这位牧师会经常到保罗家与毛瑞尔太太谈论一些关于教会的事情。有时候, 毛瑞尔回来看到自己的妻子这么热情地招待牧师, 会很生气。正是因为这个, 使得很多时候毛瑞尔与妻子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他们经常因为这件事争吵。有一天傍晚, 牧师和往常一样来拜访, 毛瑞尔又一次大发雷霆, 并且打了自己的孩子。毛瑞尔太太实在无法忍受了, 就带着孩子们出去了, 并且发誓再也不会原谅毛瑞尔。

毛瑞尔太太站在夕阳余晖中的板球场, 眼前是被夕阳染红的草地和群山。她坐在那里, 凝视着太阳渐渐西沉, 抬头望见花卉般的淡蓝色。不一会儿便进入黑夜, 不远处, 田地上有几束小麦, 从远处看好像人一样在不停地摇晃。东边的天空被夕阳余晖照得粉红, 小丘陵上有很多成堆成堆的干草, 也被夕阳照得粉红。看到这宁静的景象, 她的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 开始自我反省。内心深处, 有一丝东西在逐渐清晰, 那是对自己丈夫仅剩的一点温情和怜悯。他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他感到自己责任重大, 因为要把女儿养大成人。类似于这样的景物描写, 在劳伦斯的其他小说中也随处可见。这些描写不仅为小说增加了许多美, 还起到了调和心情与氛围的作用。

三、大自然培育了爱情

劳伦斯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头到尾的诗意和艺术型, 还带着情感。最为人类心理探索大师以及写景大师, 他将情与景完美的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 景为情服务。在《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和密里安的整个恋爱过程都有如画般的巧妙寓意。

保罗陪母亲去看望莱弗斯一家, 母亲在屋中聊天, 保罗自己来到了屋外欣赏紫罗兰, 莱弗斯太太家里的女儿密里安, 匆匆地出来, 奔到篱笆边上的煤堆前。

“我想它们开出的花是甘蓝玫瑰吧?”他指着篱笆边的矮树问她.

“我不知道, ”她结结巴巴地说, “开的花是白色的, 花心是粉红色的。”

“那就是孔雀草了。”密里安的脸红了, 她那张红扑扑的脸非常美丽。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后来, 有一次保罗来到农场, 同密里安一起沿着树黄向田里走去。他注意到沟渠边的白屈菜形同一把把蒲扇, 散发着金光。

后来他们之间产生了美好的爱情, 因为保罗受到了她的感染, 对大自然也产生了情趣。在他看来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天地间万物生灵都在为她而生长。这是因为有了两人共同的大自然感悟, 爱情财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有一天晚上, 密里按和保罗约好去看玫瑰。那一丛白色的野玫瑰在树林深处隐藏着。这些花朵像一位优雅的女士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轻盈地踮着脚步。这个时候, 天色已晚, 树丛深处的玫瑰像一团黑影。密里安情不自禁地走过去, 伸出手来, 轻轻地抚摸着她。这个时候, 他们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是神奇的自然力量促成的交流。于是随着交流的加强, 他们的情感也越来越深。

结语

劳伦斯对景物描写的出色能力, 就像是流在血管中的血液, 与生俱来。所有出自他手描写的山坡、草地、鲜花、夕阳都想拥有了生命, 带着美妙与兴奋。而在这些美妙的景物中, 往往又隐含着深刻的寓意。让我们在向往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同时, 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摘要:出生在英国诺丁郡的一个煤乡的劳伦斯, 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批评家。在那个社会, 主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工业化和机器文明。劳伦斯试图通过《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 挖掘一个深层次的主题。那就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和工业文明的对立。

关键词:景物描写,《儿子与情人》

参考文献

[1]《英国文学选读》.第二册, 杨岂深孙株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2]《英国文学史》第四册, 陈嘉著, 商务印刷所

[3]《儿子与情人》0.H.劳伦斯著.李建.何善强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4]《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

上一篇:幼儿园卫生消毒与工作下一篇:九年级教师中考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