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创新故事(精选5篇)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相关作文推荐
名人故事大全名人故事:以正治国者周恩来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发明家贝尔德 名人故事:海明威身上的伤痕 名人故事:李白的故事 名人故事:能言善辩的小孔融 名人故事:巴西总统卢拉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牛顿有时也不开窍 名人故事:一种霉素两次发现三人获奖 名人故事:西尔为流氓致词 名人故事:海涅讽刺伯父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三毛自学成才 名人故事:牛顿三轶事 名人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 名人故事:“扒手国王”法鲁克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塔尖人才,更需要大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之“高”表现在其拥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既要有良好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信用,这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必须,也是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必须。
然而,在许多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都存在着应用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园区所属企业均为高新企业,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国际化程度高,因而对技能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应用实践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尽管各高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力度和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大部分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技能水平都有所诟病,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毕业生的技能水平远达不到“高技能”的要求。
再有,现在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也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自身提高。由于社会舆论对于技能人才存在误解,很多一线员工缺乏稳定的专业思想,岗位责任意识欠缺,从事一线技能工作的恒心不够强,频繁跳槽、转岗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和整体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国家缺乏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合作内涵较浅,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期以来,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总是放不开手脚,要么受制于外部环境,要么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打着小算盘。
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要培养出属于中国的大国工匠,需要国家增加更多的职业教育投入,提升院校职业教育的自主权。应用技术类院校,因其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实际,决定了较其他类型的高校需要更大的投入。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应用技术类院校(职业教育)不仅社会认同度底,同时在经费投入上也明显低于985、211等高校,这显然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加大投入。只有政府更加重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发展,并在政策、经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类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要在政策上赋予应用技术类院校以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专业设置,不应该简单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实际上,无论从产业发展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育分类标准来看,或是从国内现行的学位分类体系来看,职业教育其实是一种类型,应该拥有个性化的办学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应用技术类高校,特别是大量的地方院校应适时调整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務,大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积极探索符合应用技术类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形成合力和特色。
其次,应该建立真正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稳定、深度、长效的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途径,从政府的角度,应该通过制度设计,让企业愿意加入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要通过政策,让企业自觉自愿地加入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要立足长远,立足大局,把与高校的合作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行为并融入企业文化,同时要有更开放的姿态吸纳高校的智力、人才力量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加强舆论导向和宣传力度,提升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同感,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环节。社会上至今还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一提“职业教育”就认为是低层次的。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社会和很多地方高校对其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等意见或心存疑虑,或对转型方向和路径不够明确。因此要由政府主导,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共同参与,加强舆论导向和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一线应用型技术工人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人才集聚和具体生产劳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理念、政策、实践、分配,进而在文化层面提升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和承担这类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级各类应用型院校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地位。
我们必须拓宽“人才”这个概念的外延,即:我们不仅需要有创新的顶尖专家、科学家,我们也需要,或者说更需要能够实现这些创新的一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更多的爱迪生。因此,全社会都应该为“爱迪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她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办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作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行李员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据说爱迪生因此终生致聋。
爱迪生是美利坚民族崇尚的那种传奇般的人物——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早年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1877~1879年发明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统,并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他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线系统。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该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同时期,作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一天,他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阿尔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
几天以后,他把几个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学制品后飞行。
Edison inventing the light bulb did not 1500 many experiments to find suitable lamp filament material, it was ridiculed, he said: ”Mr. Edison, you have failed in 1500 many times.“ Edison replied: ”No I have not failed, I have done is found in more than 1500 kinds of material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filament lamp. “After further testing, Edison found that the Japanese use bamboo charcoal for the best filament. Until 1906, Edison has to do to switch to tungsten, so that the quality has improved light bulb, has been in use to this day.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说:“爱迪生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了.”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直到19,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爱迪生创新故事】推荐阅读:
爱迪生的故事03-11
励志故事: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11-24
关于爱迪生的励志故事有哪些01-15
小爱迪生06-30
爱迪生的段落10-28
30 爱迪生救妈妈07-08
《爱迪生》观后感作文06-06
爱迪生传(节选)阅读答案07-26
《爱迪生救妈妈》课堂反思12-17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