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精选8篇)

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 篇1

刘倩岚

摘 要:有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幽默教学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幽默教学是教师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有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处理突发事件等功能。中外调查显示,要让学生恋上你的课,诙谐幽默便是教师魅力四射的秘诀,也是让课堂产生笑声、掌声、欢呼声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有效课堂幽默教学教育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张五升博士认为“教学幽默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 幽默教学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有效的课堂又有利于学科兴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老师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都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附: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之问卷调查的报告

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形象

1.业务精湛、认真负责。

2.善良正直、知错能改。

3.上课能调节课堂气氛,诙谐幽默。

4.和蔼可亲,面带微笑。

5.尊重关心学生。

6.耐心指导学生学习。

7.处事公平,平等对待学生。

8.亦师亦友。

9.知识渊博。

10.经常与学生聊天。

11.作业布置不多。

„„

你喜欢老师的哪种讲课方式()

A严肃认真B诙谐幽默C少开玩笑,讲懂就行

选A占总的有效调查人数的18%

选B占总的有效调查人数的58%

选C占总的有效调查人数的24%

由此可见,在学生心目中,公正、爱心、幽默总是列在前几位。90后、10后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有个性,有主见,对教师的崇拜是建立在自己喜好的基础上。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有幽默感是孩子们对老师的共同要求。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严肃教化”的内容以一定的技巧放送给大众。

幽默教学的提倡也是由我国的教育现状决定的。在广大农村中小学,面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别巨大的学生,教师遇到的最头疼问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问题”。在这些“特困生”面前,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会黯然失色。能够让清醒的学生通过你的课堂教学后还“活着”,而不是“死去”,这是衡量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解决学生上课问题的教师不是一般的教师,而是有高超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幽默如果运用得当,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一、准确认识幽默风趣的内在含义

正像老舍先生所说:“幽默一放开手便会成为瞎胡闹和开玩笑。”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幽默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既能被教师的幽默所吸引,又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幽默风趣不是油腔滑 1

调,也不是嘲笑讽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说:“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在幽默风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决不允许低俗、反动的“段子”进入,拿捏得当,做到幽默风趣而不落俗套。即使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不能挖苦学生。信任、鼓励、赞赏永远是学生进步的梯子。一位教师曾经这样批评学生:

你长这么大,连个东南西北风都不认得,你眉毛像个八万,眼睛瞪得像个二筒,写的字像个幺鸡,看着也不像发财的样子!

这是一个反例。这位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口不择言,不仅暴露了自己的缺点,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幽默教学的具体作用

1.幽默教学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剂

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幽默教学恰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的功效,增加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课的筹码。

例如,遇到学生上课萎靡不振,情绪低沉时,偶尔让他们一齐回答简单问题也细若蚊声。有一次我就停止讲课,在台上佯装摸着胡须叹道:“你们又不理我了,是不是?我上的不是课,是寂寞”。学生一听哄然大笑。一潭死水终于泛起了涟漪,我又继续上课。

当然也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活跃,甚至兴奋。这时,我故作玄虚地说:“安静,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一个英国专家来学校做演讲,开始时礼堂闹哄哄的,后来那个专家出现在礼堂外面时,这里面就安静下来了,谁都没看见他但所有人都不再说话。从那以后我就知道真正的高手出场时是有气的。不过我在我们班上也有这种气——有一股浓厚的乡土气。不然你们怎么个个都像来赶集买菜的呢?”同学们开始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可听着听着怎么觉得不对劲儿,随即反应过来。原来我在拐着弯地批评他们。

2.幽默教学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面对枯燥的知识,教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渊博的学识,无疑都会成为学生眼中的亮点,成为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记得第一堂课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刘倩岚。在英语中与new China谐音。为了让学生对我印象深刻,我就说:“我中文名叫刘倩岚,英文名叫new China!大家可以叫我China。在我的课堂上,你们可以睡觉,不过必须在班主任那开张特困证明,然后请校长签个字。”后来同学们牢牢地记住了我的名字。不过不是China,而是新中国。至于特困证明目前也没有人交给我。

不少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吃力,积极性大打折扣。于是我半开玩笑的对他们说:“被英语折磨的滋味的确不好受。所以呢,你们现在要好好学英语,不久的明天让老外学汉语,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都要考汉语,用毛笔答题,这是客气的,实在不行,一人丢给他们一把刀,一个乌龟壳,让他们刻甲骨文,作文题目就是:论三个代表。”同学们听后暗自偷笑,觉得学习英语比老外学习汉语还是轻松多了。

日常的小幽默,让学生领略到老师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精神世界,使他们觉得站在他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可敬畏的“教师”,而且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

3.幽默教学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兴奋剂

适时的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提高注意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笑是幽默的基本特征,但教学幽默中的笑是对所授知识的奇巧安排,是一种启迪智慧的笑。

有一次,当我在课上谈到作诗需要灵感时,突然停顿,大家不明所以,我说“安静!别把我的灵感吓跑了!”于是我“即兴”念了一首打油诗:“一束梨花压海棠,铜梁中学风采扬。莫愁前路无知己,铜梁中学欢迎你!”不少学生一边喝彩一边为我鼓起了掌声。趁机,我开了个玩笑:“我一直强调做人要低调!但你们总是给我鲜花和尖叫。”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于是我便让他们也即兴作一首主题为Road的英文诗。这样原本一堂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诗歌鉴赏课,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诗歌创作课,获得了一些意外的、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我的即兴幽默,创设出了别样的情境,为学生消除学习上的疲劳,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4.幽默教学是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促进剂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和肤浅,严重制约了他们对知

识的深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幽默风趣,做到雅俗结合,用一些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将繁重沉闷的教学变得轻松活跃。这时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原来可以这样轻松愉快,更不用说喜欢的程度了。极少数教师在教授概念和理论时语言枯燥、抽象,学生听起来毫无生气,这类教师可能不受学生的喜欢。在被教师的幽默风趣所吸引后,学生会加深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印象,为他们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将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一次我讲到人生价值时,抛弃了传统的定义,借鉴了别人的经验。我一本正经地说:“我身体里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我身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我身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 000支铅笔;我身体中的磷,可制 2 200根火柴,我体内的铁,可造2根铁钉;我体内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还有少量的镁和硫„„你们说我的人生价值有多大?”。利用统计数据的“精细”,加上我“严肃认真”的描述,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又得到教益。这也是语言幽默的又一良方。

英语中的倒装句是比较难学的,尤其是部分倒装,于是我整理出一个顺口溜:

NB前倒后不倒;

ONU主倒从不倒;

NN前倒后也倒;

最后只有我不倒。

NB(not only, but also);O N U(only/not untill);NN(neither„nor„)

5.幽默教学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活化剂

教师会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涣散,从而影响正常教学。但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幽默,再加上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和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地处理,巧妙地引导,就有可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不仅让突发事件得到了解决,而且学生也会被教师的幽默风趣所折服,逐渐喜欢上老师的课程。

李德忠是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的教师,他之所以受学生喜爱,原因就是他那诙谐幽默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他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幽默。有一次,李老师在班上开展了《一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始,学生们都很紧张,没人愿意来“打头炮”。李老师觉得总不能这样僵持着,于是点名让小张第一个作演讲。小张在座位上犹豫了一会儿,鼓足勇气站了起来。可是,就在这时,“砰!”的一声巨响,小张由于太紧张,在站起来的时候把凳子给弄翻了。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小张一脸尴尬地愣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开始演讲了。这时,李老师笑着说:“哈哈!我们的第一炮终于打响了,还是一鸣惊人啊!好,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尴尬的气氛马上被扭转过来了,小张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走上讲台。

三、培养诙谐幽默的具体方法

诙谐幽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灵感的外现,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培养幽默感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1.体谅他人,尊重学生。

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进入教室——爱心、激情与微笑。学生不是冷冰冰的产品,教师要用知识启迪学生的心灵,用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幽默风趣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善于体谅他人,学会雍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学生既然是成长中的人,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成熟,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大,老师的责任就是包容他们的过失,正确对待他们成长中的不成熟,引导他们不断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走向成熟。当我们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我们就会从学生身上看到希望。

2.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幽默风趣教学的基础。教师时时处处都应该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在上课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动学生,从而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元素。

教师教学的幽默主要还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位优秀的、受欢迎的教师,不会把课堂仅仅当成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把课堂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多维场所。教

师的幽默风趣在课堂上运用得好与坏会影响到自己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巧妙运用自己的幽默。但是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廉价的笑声和表面热闹的场面,而将所有的不加选择的幽默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4.善于观察生活,培养深刻的洞察力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从社会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幽默要求教师要有深刻而高超的洞察力,能够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并用恰当的比喻或夸张的手法,以诙谐有趣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现今网络时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逸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都可以作为幽默的元素。生活不缺乏幽默,缺乏的是老师们发掘幽默的眼睛。

结语

幽默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具有愉悦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幽默的语言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幽默背后的深刻的哲理、理论知识。幽默的语言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幽默的语言具有教育性,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幽默的语言具有能恰当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功能,使处理更人性化。幽默风趣也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像一根神奇的魔棒一样使教师的语言在瞬间闪烁出耀眼的火花。而教师的幽默风趣是和他们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结伴而来的。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幽默风趣感,在笑语中包含着深刻,妙言中蕴含着睿智;在他人没有觉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笑料,在习以为常的事理中辨识其中的谬理;在通俗例子中寻求别致,在平凡普通中提炼神奇。

参考文献:

【1】杨梅 马际娥.巧用幽默,打造快乐课堂 【J】教育艺术2010

【2】林明华,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朝华出版社,2010

【3】易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记【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 篇2

一、幽默引趣, 营造平等自由氛围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 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 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摆脱苦学的烦恼, 进入乐学的境界。 “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 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 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如果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 我们在课上, 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导入新课。 如教学《不用嗓子的歌手》一课时, 上课一开始, 老师导入:“会用嘴巴唱歌, 我们就叫他歌手。 可今天我们认识的却是不用嘴巴唱歌的三位歌手。 ”“不用嘴巴怎么唱呀? ” (师张开嘴巴唱歌, 但不出声音) (学生大笑) “课文中的小动物, 你最喜欢谁? 喜欢它就大声地呼唤它。 也可学着它叫唤。 ”当老师问到动物们在干什么? 一学生回答“在唱歌” 时, 老师很幽默地说:“看来演唱会还将在动物园里继续举行。 ”这样的课堂给学生温暖、亲切、放松、自在的感觉, 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学得有情趣。 这幽默的开场, 引得了学生阵阵笑声。 此时, 课堂气氛轻松, 学生劲头十足, 学习热情高涨。

二、幽默点拨, 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 是被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拨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教学艺术, 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在于点在关键处, 点在需要时, 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 点出知识真谛。 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 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 加大了点拨的力度, 拓展了点拨的宽度, 提高了点拨的效度, 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时的一个片断:

师:“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 (老师边说, 边做个拉的动力作。 )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指什么的呢?

生:指嗓子。 (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 (说着, 双手做了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 (众笑) 想一想, 是把什么拉长? 读一读就知道了。 (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懂了吗?把什么拉长了?

生:把声音拉长。

师:对! 是说话用力, 把声音拉长了。

捕风捉影, 望文生义, 是学生最常见的毛病。 可见, 学生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并不奇怪。 此时, 于老师并没有直接奉送答案, 而是凭着“把嗓子拉长, 这能受得了吗”的幽默语言和双手拉喉咙的动作, 暗示了学生答题的错误, 并借助“想一想, 是把什么拉长, 读一读就知道了”的提示,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自我领悟, 从而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培养了学生自读领悟的能力。这则案例虽短, 却让人拍案叫绝, 亮点在卡壳之时妙话激趣。 于老师的幽默绝不是追求简单的“一笑而过”, 而是层层追问, 蕴涵幽默, 更显匠心。 “幽默”的点拨, 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 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驱散学生的疲劳, 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 教学过程形象化, 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 扎扎实实地巩固。

三、幽默启悟, 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 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 在笑过之后, 又需要深入思考或想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学习生字时, 学生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 如“拨”与“拔”、“厉”与“历”等, 提醒多次也不见效。 经过仔细分析研究, 我设计了一节识字课。 课上我对学生说:“同学们, ‘拔’字有个有趣的故事叫《小白兔拔萝卜》。”在黑板上写了“拔萝卜”后, 我继续讲道:“有一只小白兔种了一只很大很大的萝卜, 可它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动。于是, 它喊来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动手来拔。 所以, ‘拔’字是‘扌’加个‘朋友’的‘友’字多一点, 那‘友’字上的一点就是那只大萝卜。 而‘拨’字, 是‘扌’加一根‘头发’的‘发’字。 想一想, 用一根头发能拔动大萝卜吗? (学生大笑) 所以, 这个‘拨’只能轻轻地‘拨拨灯芯’。” (我又在黑板上写了“拨灯芯”) 这节识字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巧妙使用幽默技巧启发学生领悟, 不仅促使学生对知识迅速“反应”, 而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使学生枯燥的学习演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四、幽默激励, 张扬学生的个性

激励性语言能够点石成金。 一句真诚的赞美, 一个由衷的微笑, 一个赞许的眼神教会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 老师们可以常用“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词语去提问, 也可以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的想法妙极了”“你太有才了”这些赞扬激励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回答,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 并更加渴望获得老师的再次肯定, 从而加倍努力。 教师们都在试图运用评价的激励性, 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时,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倾听学生朗读海底美景一段, 并微笑着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神奇的海底。 ”学生朗读完毕,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时, 老师诙谐地说:“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 ”学生小声回答:“没有。 ”“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 是不是? ”学生笑了起来。 老师接着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 把大家带进去。 ”另一个学生又站起来朗诵, 比较之下, 这个同学就读得比较好。 此时, 老师大声喊:“啊, 我进去了, 我已经置身于海底, 在海中欣赏美景。 ”有了教师的评价, 学生们都无拘无束, 大胆、大声地读出来,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老师对学生开始时的朗读, 似乎没有作正面评价, 而是开了个玩笑。 其实, 高妙之处恰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 通过这种练习, 学生知其意, 悟其形, 察其味。 这样的幽默评价调节了课堂气氛, 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 篇3

【关键词】 幽默;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又较完整地体现了教师的性格、才华,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有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活跃课堂气氛

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课外兴趣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每只鸡的两只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那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教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令学生们发出了愉悦的微笑。

二、和谐师生关系

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和缓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它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

三、激发求知欲望

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五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据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如:一位教师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意分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几乎每个同学的计算都是;8×6=48(平方分米),学生个个喜形于色,等待老师宣布正确答案和获得冠军的小组。然而,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幽默地说了一句:你们都掉进我设好的陷井里了!”引起全班一片震惊,沉默了一会儿后,教师让全班共同探讨,为什么这样算是错的,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到了病因所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用底乘对应底边上的高。这一幽默的语言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听不厌,欲罢不能。

四、开启学生心智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而在课堂教学中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便于学生记忆和巩固。教学幽默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并且,因为教学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学生理解教学幽默以致发出会心一笑,其间需要一定的思维想象活动,加之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机智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像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需要深入思考或想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如:一位教师在讲“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曾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仍是记不住,练习中、作业中漏商“0”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学生的这种错误,在教学中他来了点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了严肃的真理,他说:“同学们,你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如果‘主字少写一点,就成了‘王人;(笑)如果把这一点点到不恰当的地方,就成了‘玉人。你们说,这行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接着,他讲解了一个商中间有“0”时不能漏写0的例子,这位老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幽默感,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漏写商“0”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五、优化学生个性

教师直接以生动有趣、恢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每当我们因心中喜悦而开怀大笑之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教学幽默还可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增强学生的幽默感并进而优化其非智力因素。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现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度和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容易令人想去亲近,这样的人,使接近他(她)的人也分享到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人,更能增添人生的光彩。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之关键 篇4

我国目前的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现在的学生学得快,忘记得也快。而且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精细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虽说短短四十分钟,精与不精,当有天壤之别。要走出当前教学的困境,课堂教学实施“精细化”策略,实属当务之急。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指的是着眼与教材,通过对决定教材意义的知识点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来完成对教材的解读。如课堂教学,每一堂课应该给学生明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细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即设置小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一小步一小步地设计课堂讲授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牢固的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联系阅读、主动提问。在揭示课题后,教师问学生: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圆吗?学生说想。那么我们怎样了解圆呢?教师继续说,我们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看资料呢?怎么看?学生回答说边看边思考,边看边划一划。紧接着教师开始指导学生自学,告诉学生自学的方法叫“看一看、划一划、问一问。”师:那怎么问呢?学生思考后无语。教师指导说:老师认为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问。不仅要把重点的和有疑问的地方划一划,而且要会问。这样指导学生联系内容,促使学生精思细问。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

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启发诱导,要引导而不牵着走,激励而不逼迫。从教学的过程看,启发式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的活动,“启”在教师,“发”在学生。作为教师,主要是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活动,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总结出应有的原则、规律、理论,从而获得新知识。应用启发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启发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设疑”,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就是教师运用富有启式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讲授中适时的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新的求知境界,使他们由只听课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走到主动思维学习的主动局面里来。运用设疑法,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其次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分寸,教师提出的疑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否则难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设疑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还可有多种形式,如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来解答或学生解答。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先出示A、B两组题,A组题是:125×(4+8)、32×(2+6)、(25+45)×4。B组题是:125×4+125×8、32×2+32×6、25×4+45×4。通过分组计算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A组题有什么特征?B组题有什么特征?A组题和B组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实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学习过程有效性 可以这样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多种行为方式,如观察、讨论、体验、操作、质疑、猜想、验证、练习等等。强化学习过程有效性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上述学习过程中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课堂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许多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怕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种低效的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学得知识记忆不牢固,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这应该是有效教学的最为具体的实践。记得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时,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小游戏,一本数学书的单价是5元,数量1本、2本、3本、4本、5本、6本在变化,总价5元、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也在变化,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和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练习判断下列哪些量是相关联的量。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合作,完成三个表:表一是路程/时间=速度不变(一定),表二是体积/高度=底面积不变(一定),表三是已看页数+未看页数=总页数不变(一定)。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成正比例量必须具备的条件。接着让学生概括出这些条件。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训练,巩固强化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知识由感知到认知,理解到掌握,最后应用,让学生发现、观察、归纳、总结,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才是实效课堂,学生学过的知识才会记忆牢固,扎扎实实。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扎实有效地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教学,教师永远的追求和探索,让我们勇于实践,不断进取!

浅探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摘要】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本文从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出发,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出了六种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问题;运用能力;独立思考;有效状态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话题,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一些体会和做法。1.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不足感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组准备题,请学生依次回答。学生答到第3题时有一定的困难,第4题答不出,我马上说出答案,并让学生出类似的题目继续考我。我一一正确作答后,学生惊讶无比,想知道我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迫切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材编排的顺序是: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我认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其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和明显。另外,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前没有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作了如下调整: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你能判断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吗?(以此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有好几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解决。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先量后算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算一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动手测量,并列式计算。

生1:8+8+8+8=32(厘米)。

生2:8×4=32(厘米)。

生3:8×2×2=32(厘米)。

生4:8×2+8×2=32(厘米)。

师:谁来说说各自算法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可以使计算简便,所以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来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

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算法:(1)7+5+7+5=24(厘米);(2)7×2=14(厘米),5×2=10(厘米),14+10=24(厘米);(3)7+5=12(厘米),12×2=24(厘米)。

师(小结):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5:第一种。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6:第二种。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7:第三种。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这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由特殊到一般,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3.设计游戏型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认知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在这些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了“摸大奖”的游戏。全班学生分小组开展游戏,每人每次从小组的摸奖箱里摸出一张数卡(摸3次),每人将3次摸出的数卡按要求(第一次摸的数卡放百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个位)摆成一个新数。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比较各自数的大小,组长把本小组最大的数写在黑板上,最后全班共同讨论、比较,并把黑板上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找出“大奖”得主。游戏进行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激动不已,有的高兴,有的叹息,都迫切希望能再做一次。我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变游戏规则(第一次摸的数卡放个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百位)再做一次,找出新的“大奖”得主。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潮迭起的游戏中一次次被激发,他们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而且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游戏的规则和结果,发现了数字、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变化规律。4.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一位教师教学“比例的知识”,带学生到操场实地观测并求旗杆高度,现场讨论。生1:我认为可以把旗杆放倒,量它的高度。全班学生哄然大笑,纷纷说:“把旗杆放倒,你给立上去啊?”教师也在旁边说:“嗯,这种方法不行!” 生2:我观察了一下,这个旗杆跟旁边的教学楼的三楼差不多高,我可以先量一层楼的高度,然后再乘以3,就可以得到旗杆的高度了。

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算出的答案准确率有多高? 学生讨论了3分钟有余,得出这种方法不行。

生3:把旗杆上的绳子剪断,放下来,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除以2,就可以得到旗杆的高度了

学生提了很多个性化的方法,教师都组织同学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分析,最终认定“这种方法不行”。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讨论和否定后,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许多。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了:“同时同地。旗杆高:竹竿高=旗杆影长:竹竿影长”的“正确”方法。开放性讨论,即使出现“无稽之谈”,也宜进行鼓励和引导,最忌全盘否定,抑制学生的思维,或“只批不立”的评价。教师要听完再进行适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行理性反思,并将重点放在提出改进意见上。这样,学生才不会因怕挨批评而放弃可能的创造性解答,那些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才不至于被扼杀。如:生。能把不易测量的垂直高度转化为易测量的水平长度,可改进为用一根比旗杆略短的竹竿和一把卷尺完成;生,能很好地根据具体环境用比较实际和实用的方法来求旗杆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方法比用比例的知识解更容易让人接受,真正体现这位学生善于观察、类比的良好思维品质;生,能将量旗杆的高度,转化为量旗绳的长度,可改进为:先在绳子上做一个记号,边拉动绳子边量,拉了一圈,就可以得出绳子的长度,再除以2 就求出旗杆的高度了。5.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的情境要有实际意义,要突出主题.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简练、明确.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调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法”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年国庆节,王老师一家(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准备到武夷山旅游。从厦门到武夷山坐火车,成人票每张155 元,学生票每张114元。从厦门到武夷山乘飞机,成人票每张600 元.学生票每张300元。老师全家准备在武夷山住一天,住宿费是每人每天80元。请你帮老师设计一种旅游方案,说说你的理由,并计算出这次旅游大约要花多少钱。”学生先独立思考和计算,再进行反馈:有的提出为了节约开支,最好是往返都坐火车;有的认为坐火车既累又浪费时间,最好往返都乘飞机;有的认为去的时候人不累可以乘火车,回来的时候最好乘飞机,否则太累了,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在计算大约要花多少钱时,也出现了不同的解法;有的先计算每人花的钱再将三个人的加起来;有的计算两个大人花的钱再加上小孩的;有的先计算往返的路费再加上住宿费;等等。这样的开放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多角度、多维度的思维活动,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合理性、广阔性和敏捷性。6.设计拓展型的问题

所谓拓展型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即已知条件比较隐蔽,结论也不直接给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得出结论。拓展型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分数、小数互化单元,学生已经知道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并能据此正确地作出判断。可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老师,这种判断方法的道理何在?”我很高兴,说明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有寻根究底的精神。我顺势作了讲解:“大家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如最简分数3/8,因为8=2×2×2,所以只要将它的分子、分母分别乘3个5后,即可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又如17/25,因为25=5×5,所以只要将它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两个2之后,就可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如41/120,120=2×2×2×5×3,因为有质因数3的存在,无论将分子、分母乘多少个2或5,也无法将其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41/120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至于为什么必须是最简分数,我又举一例:“21/60,60=2×2×3×5,初看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但因为60与21还有公有的质因数3,可以约分化简为7/20,所以这个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经过我的解释,学生都理解了判断方法的来由。这是学生对数学结论,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种拓展。

对于数学教材的适度拓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这里的拓展,不是指盲目超脱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是任意地拔高和加深。教师首先要掌握好一个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而定。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拓展知识点,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程度和有无拓展的意识。

有效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要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先从我们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开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敢尝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有效状态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摘要: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结合新形势,探索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以此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因材施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要转化课堂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导入新课要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教学数学“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课堂氛围异常激烈。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课堂教学中,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这时还应注意那些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观察他们的参与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授新课教学要恰当 数学是抽象性很强的一门,但抽象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内容是经过很多数学教育专家精心编排的,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测提出假设。师:圆柱体的体积与圆柱的哪些要素有关?

让学生将两组圆柱放入水槽实验,一组圆柱是底等高不等,另一组圆柱是高等底不等。学生通过试验,讨论交流后得出下面的结果。

生:当底相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相等时,圆柱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生:因此,也就是说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面积和高有关系。师:根据长方体体积求法V=SH,你有什么推想和假设?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根据学习求圆面积时的方法,把圆柱分成若干个小扇形体后预想也能转化成长方体,于是得出这样的设想:圆柱体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然后我让学生把等底等高的两个圆柱A和B,A圆柱放入水中涡体积,B圆柱按前面的设想分成若干个小扇形体拼合成长方体时,计算它的体积。用动手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验证后得出结论:圆柱体体积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用字母表达式是V=SH。在让学生猜测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习新知识的轻松感、愉悦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总结新课要巧妙

结课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及时地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等,使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知识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结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结课的方法要巧妙,好的结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让人有余音绕梁、不绝如缕之感。我在教学《年、月、日》时,结束语是这样的: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学生学生回答后,我追问一句:“既然时间这样宝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在学生很兴奋地齐说:“珍惜时间”之后,宣布下课。

这样的结束语,能表现和升华主题,在形成课堂数学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不仅情感态度有进一步升华,还能突出鼓励性。这样的结束,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想学”的欲望,在知识的学习中体现教育性,达到以知促情,知情结合的目的。学生受到了珍惜时间等观念认识上的教育,既受到理性的教育,又受到情感的渲染,情理交融,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之聋校语文课堂多元化 篇5

【内容摘要】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 有效 多元化 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加德纳还认为,不同的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少数人可能7种全能,许多人可能某几项或者某一项突出。但更多的人则呈现梯形分布,即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弱、某几项缺乏。如有的人语言智能有优势;有的人音乐智能是强项;还有的人可能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它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7种智能,只是其结合或发挥的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能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孩子潜在的能力。

那么,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让孩子感受到多元化的课堂,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优势和弱势能互补,也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热爱这门学科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鼓励残疾学生勤动脑,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多元化

陶行知说:我们要发展的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在特殊教育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残疾学生懒于思考长期停滞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创造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在归纳课文大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出示些大意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提示来找出正确的大意,从而锻炼聋生各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想要聋生归纳出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时,单单提问可能学生无法正确的流畅的概括出,当教师适当的出示些关键字、词、句时让学生排列组合,更有效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课堂沟通语言手段的多元化

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看上去好像老师的语言很清晰流畅,滔滔不绝,实际上听觉障碍学生真正接收和理解的并不多,同时教师也不能充分理解听障学生所表达的意思,师生沟通不畅成为影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看成自身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活动看上去花样繁多,而实际上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培养和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觉障碍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如何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问题成为聋校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堂上我们一味的为了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单一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常常会起到反效果,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和掌握知识还会更加容易遗忘,如何增加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把游戏和表演融于语文课堂之中更容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它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师生情感。而表演也是一种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同时也能够锻炼聋生的组织、思维、逻辑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一课中,寓意深刻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即增加了趣味性,又得到了锻炼,更好的帮助其理解课文。

2.增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作为一个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传授给他们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等一切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多谈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聋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好的帮助。

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春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许多聋校都配备多媒体设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如班班通等。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更丰富多彩,而且更能为听障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而达到直观具体的效果,既形象有生动。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属于童话故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设备,让聋生观摩这则童话的动画版,从出发点上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进行学习。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听力障碍儿童更有着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独特性,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从而造成自卑、情绪暴躁等不良反应,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正确的、有效的评价,我认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加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让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锻炼自我评价能力。

2.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还是占着重要作用,但不在是审判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和学生自评或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如: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分组学习,并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这样更能有竞争意味,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性评价,让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的方式不能只单一的书面测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只有充分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达到科学的评价。

总之,上述的一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经验积累,相信随着对特殊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将会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性,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更积极去学习去探索知识,相信运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手段,能尽可能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智能,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 篇6

摘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实施给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越发重要。本文结合我在美术学科有效教学的实践中,围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三方面对课堂有效性作简要论说。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高中美术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学生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实施给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程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出新意?新课程教学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本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曾经与同事进行过多次探讨。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应从美术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做起。下面我就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三方面对课堂有效性谈一下自己浅显的看法,以求同仁赐教。

三、有效的运用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等。如今,多媒体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和传统相比,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尤其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颇为受益。

有一段时间我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时几乎每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如课堂上与学生缺乏沟通;多媒体带来的大量的知识信息量,冲淡和淹没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助长了教师不板书及学生不记笔记的惰性等。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堂里,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手段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既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又应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去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1.注意掌握讲课的速度,注重与学生沟通。多媒体课件文字清晰,条理性强,容易使讲课速度放快,使得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忘却身份做多媒体的“操作员”或者是多媒体课件的文字“播音员”,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放慢语速,注意与学生沟通,要用丰富的言词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吸引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发挥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边说边写印象深刻的讲课方式。好的板书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在准备好的课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学生课堂信息反馈显示对这个问题仍不明白时,教师可以使用板书边说边写表达某个问题。另外教师告要诉学生哪些是需要做笔记的部分, 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部分,以免学生面对屏幕上的文字感到无所适从。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所以,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立志基础美术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辟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新局面。

参考资料: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之“课堂反馈”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反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反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将知识、技能、方法等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随时接收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调整后续教学策略,使教学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反馈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反馈内容单一,反馈形式刻板, 反馈时机不合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课堂反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多元反馈,提高课堂参与度

1.学生个体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神情、一个动作,都是在向教师传递最确切、 最细微的信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学生思维的盲区、误区和薄弱点。学生课堂完成的各种任务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为便捷、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个体中捕捉有效信息,制定出新的教学修正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设计,思考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小组反馈

学习小组反馈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课堂反馈。学习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个人的目标同小组的目标是彼此依赖的,小组反馈可以集中反馈整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反馈,以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同时小组反馈可以得到一些学生个体羞于提出或不敢提出的问题, 提高了课堂反馈的真实性。

3.教师反馈

教师反馈是课堂反馈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明确的反馈, 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是否正确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清楚地知道正确答案。 同时教师积极的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友好的课堂气氛。

二、采用多样反馈,优化课堂结构

1.课堂预习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的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以预留一点时间给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这就是有效地课堂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观察

学生对一节课听得是否明白,轻松不轻松都自然地反映在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当学生神态木然、精神专注,能及时配合教师的教学,说明他们已融入课堂。当学生紧锁眉头,该活跃时不活跃,该笑时不笑, 不该沉思的时候沉思,说明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教学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节奏,调整教学难度,引导学生重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时会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常常紧锁眉头,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使课堂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3.课堂提问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反馈手段。通过当堂提问,教师可以将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筛选、整理,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以教授学生“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为例:

教师:我们用flash动画演示了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的动态变化过程,与中期相比,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学生1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学生2 :姐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还不能很好区分,染色体数目是由着丝点的数目决定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是成对出现的,0条或两条。我们再来想想看,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3 :染色体数目加倍,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认识到学生对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还不能很好的区分,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点拨,纠正了学生的知识误区。

4.随堂检测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很希望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 学生掌握了多少,薄弱点在哪里。一节课结束前5-10分钟的随堂检测就是一个有效地反馈形式,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实效。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检测时,要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学生的薄弱点,并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加强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及时反馈是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和教学要求作出的及时回应,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 表情的变化。作为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 既要把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 揣摩,又要尽可能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应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等等。如在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学生一般会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用3H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为什么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为什么离心后细菌在试管的沉淀物中? 等等。教师备课的时候应多准备“几手”,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问题迅速准地给予解答,做到应对自如。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当学生学习情绪不佳时,老师需要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幽默之我见 篇8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可见,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艺术,那么就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乐园。

一、幽默引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案例一:《柱体和球的认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抽象也很难理解的,生活味不浓,趣味感不强,往往容易与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相混淆。为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幽默”的语言在重点难点处加以描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时采用的一个片断:

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准备带大家到数学王国中去做客。想邀请爱数学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去吗?(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实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实物)。你能从这么多的图形朋友中找出已认识的老朋友吗?

师: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请你让老朋友到书中休息休息,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吧!

师: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新朋友打声招呼,好吗?

生:新朋友,你们好!朋友,认识你很高兴!

生:新朋友,你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此时,老师接过话题,接着学习新知识——《柱体和球》,并逐一认识新朋友。

师:老朋友也想认识这些新朋友,请你们帮忙引见引见(让新朋朋友也到书中休息休息)。

生(夹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不行,不行,放不下啦!”“书长高了,”“书变胖了……”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这么快就发现了它们的不同。数学家们把新朋友叫“立体图形”,它们的名字中有一个“体”字……

幽默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又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倍感亲切,所以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听得意犹未尽。

二、幽默点拨,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的心智的影响,是为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拔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仅在于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而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增加了点拨的力度,拓展了点拨的宽度,提高了点拨的效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之门。

三、幽默纠错,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斥或罚重做若干遍的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幽默启悟,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理解能力的欠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难点是常见的,教学时以“幽默”的方法带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去解析、去领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在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时,我问学生:看下面的竖式你有何想法?

354

×3

学生(刘泽宇)说:看到它我想到:乘数3是个好客、又有礼貌的小主人,它盛情又有礼貌地和客人——“个位、十位、百位”,依次握手……

学生(刘佳敏)说:看到它我想到:乘数3就是“大将军”,它在阅兵:先从个位开始(和个位上的数相乘),如果发现有优秀的选手,就把它带到十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再到十位阅兵(与十位上的数相乘),与个位上的优秀选手合起来,(加上进位点)发现有优秀的选手,又把它带到百位,(相乘满几十,就向百位进几),接着到百位去阅兵……

上一篇: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工作总结下一篇: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