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成语练习(精选8篇)
练习一
风流潇洒:指英俊有才干,气度自然大方。
【近义词】:风流倜傥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近义词】:精神抖擞、英姿焕发 【反义词】: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近义词】:温良恭俭、温柔敦厚 【反义词】:凶神恶煞
仪态万方: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近义词】:仪态万千、倾国倾城、天姿国色 【反义词】:面目可憎、其貌不扬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近义词】: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精神百倍 【反义词】: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满面红光: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近义词】:容光焕发 【反义词】:面容憔悴
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近义词】:英姿勃勃、气势汹汹 【反义词】: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 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近义词】:风华正茂 【反义词】:尖嘴猴腮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
大方、不拘谨。【近义词】:雍容大雅
【反义词】:缩手缩脚、局促不安、扭扭捏捏
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然、毫不在意的样
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 况,毫不在乎,镇定自若。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近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反义词】:惊惶失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习以为常:(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
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近义词】: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反义词】:千载难逢、少见多怪
练习三
令出如山:命令一发出就一定彻底执行 振臂一呼:(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近义词】: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气壮山河 络绎于途: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接连不断。
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近义词】:大风大浪
【反义词】:风平浪静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讲和通好:彼此和解,不再打仗或争执,此并建立友好往来的关系(多指国与国之间)
观风问俗:查看询问当地的风俗。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近义词】:无价之宝、和璧隋珠
【反义词】:无足轻重、竹头木屑
互通有无:(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与他人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近义词】:投桃报李、有无相通、取长补短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也比喻广泛的团结。【近义词】:四面八方、五洲四海【反义词】:方寸之地 【近义词】:四面八方、五洲四海 【反义词】:方寸之地
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近义词】:心甘情愿、心服口服
【反义词】:口服心不服
练习五
头头是道: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娓娓而谈:形容说话不知疲倦或婉转生动。
【近义词】:侃侃而谈
信口开河:比喻说话不经思索不负责的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近义词】:娓娓而谈、侃侃而谈、高谈阔论 【反义词】:守口如瓶、默不做声、噤若寒蝉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论。
【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 【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无从考查的话。【近义词】:流言蜚语、不经之谈 【反义词】:言之凿凿、言之有理
海阔天空:比喻想象,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无拘无束。
【近义词】:广阔天地、无边无际、东拉西扯 【反义词】:弹丸之地、一隅之地、丝丝入扣
无所不谈:比喻两人的相熟程度很要好,没有什么不谈的。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指抄袭别人的言论和观点,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经常说的话。今指很平常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练习七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近义词】:面目一新、耳目一新 【反义词】:万古不变、依然如故
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绚丽多彩的春景。【近义词】:柳绿桃红 芳草如茵:花草密密的,就像铺了一层垫子。骄阳似火:形容太阳发出的热度和火一样烫
大雨倾盆:形容雨下的很大,好象用盆子倒下来的一样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指秋风带来了凉意。
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风雨交加:风和雪同时袭来。
寒气袭人:冰凉的空气直袭全身,有种突然的意思.有时也指心情不好,身心冰凉.岁月如流: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一刻千金: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近义词】:分秒必争 【反义词】:度日如年
学和做
积水成渊: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近义词】:持之以恒、精打细算【反义词】:虎头蛇尾、大手大脚
滴水成河:【解释】:比喻积少成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延伸。第五组课文通过对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的描写,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学习第七组课文, 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是个教学的例子。学习这个例子是手段,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语文水平, 获取语文能力,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习作来反映。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一块编排。当教师明白了这一编排意图后, 习作教学就会以课文提供的信息为“蓝本”,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梳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思路, 完成该项训练。
二、回顾已学课文
第七组共编入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一组人物描写, 是精读课文。编者选取了三部作品的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出自小说《小兵张嘎》。张嘎是个儿童英雄, 很受孩子们喜爱, 选入这一片段,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调动儿童生活经验, 深入内化, 爱上课文。另外两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前一个片段来说, 后两个片段的内容离现实生活远了些。三个片段在人物描写上各有侧重。《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侧重于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里有“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叉着腰”等动作描写。第三自然段里的“眼疾手快”、“一叉一搂”、“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塌着腰”、“鼓鼓着眼珠子”、“走马灯似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更是生动细腻地把摔跤写活了, 把场景写热闹了,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若是把这些词语抽掉, 这个片段就平淡得没了看头。《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严监生至死也不忘减少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面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对“凤辣子”这个人物, 作者从穿的写到戴的;从眼睛写到身体;从“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到“丹唇未启笑先闻”……本组第二篇和第三篇均为略读课文, 其中《刷子李》在选材上和《临死前的严监生》很相似, 仍然是以细节描写取胜, 《金钱的魅力》在刻画人物时, 以语言描写见长。第一篇 (3个片段) 似是这组课文的“总述”, 后两篇则是对总述的诠释。
“鸿爪回头细细看”, 回顾是为了运用, 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这个例子提供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因此, 相关知识点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 可让学生重读课文, 调动印象积累, 思考学习收获, 也可以通过提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补充, 还可以请学生翻看听课笔记, 熟悉课文中涉及的描写方法, 为习作做好“临战”前的准备。
三、习作指导
1. 明确要求。
当上一步骤完成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习作要求”了, “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习作要注意把人物写得特点鲜明;二是要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来;三是习作写成后, 同学之间要互评互改。教师可举出具体例子来引导。如, 写老师, 你要突出老师的哪一方面, 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假设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学习有困难, 老师耐心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怕学生课间奔跑撞上书桌的棱角, 老师用废旧报纸做成角套将桌子棱角给套上;老师把自己阅读过的、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捐赠给班上, 供同学们阅读;带上糖果去慰问生病的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取舍, 选择印象最深的, 最能感动自己的来写。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要求都写老师。
2. 先说后写。
通过示范引导, 把学生思想激活,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构思。构思好后, 请学生练习说, 即口头习作, 进入口语交际, 老师同学做听众, 边听边参与进去, 既接受, 也分享。如某同学写得好, 语言描写方面值得自己借鉴, 另一同学材料选取典型, 人物特点鲜明, 值得自己学习, 又一名同学善于外貌描写, 还有的同学加入人物对话, 可以仿照……让学生充分地说说, 这样能在习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交流, 受到启发, 易于动笔。
口头习作完成后, 动笔习作紧跟上来。要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还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 需要多种语文能力的运用。口头表达在逻辑上存在松散欠严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作中出现就不允许了。所以在谋篇、布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严密组织, 准确表达, 把一些学过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运用进去, 随时提示检查。
3. 自改互改。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岷山( )云崖
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D.这山像个大葫芦
1.一年级参加科技比赛的有
人,参加图画比赛的有
人,参加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2.学校买来98本书,发给一班40本,发给二班38本,还剩多少本?
3.同一根铁丝长39米,用去7米后,还剩多少米?
4.学校有56本故事书,借给小朋友40本,还剩多少本?
5.小红做了46面,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一些后,还剩20面,送走了多少面?
6.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两天共卖出几箱?
7.二年级一班有25个同学,“六一“节有21人参加合唱队,没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8.一双球鞋21元,一双布鞋比一双球鞋便宜9元,一双布鞋多少元?
9.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用了49元,小胖用了20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10.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划船的有多少人?
11.李老师有50元钱。买足球用去了46元,还剩多少钱?
12.商店卖出35包白糖和6包红糖,一共卖出多少包糖?
13.老师有24个乒乓球,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14.有2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多少个?
15.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饲养员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16.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桃?
17.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8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18.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8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19.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20.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21.校图画组有2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2.校园里有56松树,36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23.商店有56支钢笔,卖了20支,还剩多少支?
24.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25.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4米,第一天修62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26.同学们为灾区捐书,三年级捐了56本,比二年级多捐了8本,二年级捐了多少本?
27.飞机场上有75架飞机,飞走了6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28.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29.学校原有25瓶胶水,又买回20瓶,现在有多少瓶?
30.小强家有36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31.汽车总站有33辆汽车,开走了13辆,还有几辆?
32.马场上有39匹马,又来了50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33.商店有25把扇,卖去16把,现在有多少把?
34.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66盆,兰花有26盆,菊花有几盆?
35.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33个,苹果有9个,梨子有多少个?
36.学校要把4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12箱,还要送几箱?
37.家有2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38.老师有48个乒乓球,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来源:学科网ZXXK]
39.木工组修理一批桌子,已经修好了38张,还有18张没修,这批桌子有多少张?
40.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63元,还剩多少元?
41.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42.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1、学校的游泳池从里面量长是25米,宽5米,深1.2米。现在要在四壁和池底铺上瓷片,铺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2、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东莞展览馆,共用去4,56
剩下的是游览时间,游览的时间占几分之几?
3、一个油箱从里面量,长6毫米,宽4毫米,深1.4毫米,如果每升柴油重0.82千克,这个油箱能装柴油多少千克?
4、装修一间长10米,宽6米,高4米的会议室,在会议室的四周和顶棚贴上壁纸,扣除门窗面积30平方米。至少需要壁纸多少平方米?
5、一条路3000米,前5天平均每天修100米,剩下的要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6、一个正方体玻璃缸,棱长4分米,用它装满水,再把水全部倒入一个底面积为2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水槽中,槽里的水面高多少分米?
7、把一块棱长0.6米的正方形钢坯,锻成横截面面积是0.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用方程解)
8、学校食堂运进131吨大米,第一大周吃了吨,第二大周吃了吨,还剩多少吨? 841029、一个游泳池,长25m,宽15m,深2m,将四壁和底面用面积是4dm的正方形瓷砖贴上,需要多少
块?
10、一个房间长6米,宽4米,高3米,如果在房间四壁贴墙纸,除去门窗7平方米,每平方米墙纸12.5元,共要多少元的墙纸?
11、在一个长为80厘米,宽为40厘米的玻璃缸中,放入一石块,这时水深为30厘米,取出石块后水深为25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2、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水箱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1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10 dm,宽8 dm,水深4.5 dm,当把一块石块放入水箱后,水位上升到6 dm。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14、小敏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长5米、宽3米,铺设了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聊聊热门话题”, 凡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都可以聊, 聊的范围不受限制, 内容具有广泛性。习作, 也是一次不限定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 学生可以舒展心灵, 各显神通。从表面上来看, 学生对此次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受信息来源的制约, 农村学生所聊话题可能面不广, 或偏向于家事, 或正面话题说得多, 反面话题说得少。自由习作可能出现“炒冷饭”, 随便应付的情况, 学生未能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 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因此, 笔者提出两方面的教学建议:一是要拓宽话题的广度, 培养学生关注问题的习惯;二是要提升表达的效度,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关于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的教学建议
教科书上提示有助于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学时, 要把充分预设与灵动生成有机结合起来。
1. 明确话题要求, 做好课前准备。
此次口语交际训练对话题范围不作严格限制, 学生选择的话题可能形形色色、杂乱无章, 也可能指向单一, 涉及面小。又由于农村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少, 对国事、天下事关注不够, 话题可能大部分集中在家里或校园内, 所以, 在口语交际之前, 应该让学生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课前设计表格, 让学生分类 (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或国内、国际) 填写各自最感兴趣的、最想说的话题, 也可以把相同话题的人组合成一个小组, 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此话题有关的材料, 保证交流时充分有序、翔实可靠。话题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来收集, 可以是历史话题, 也可以是现实问题, 还可以是自己亲历的未解问题。除做好话题分类准备外, 还应要求学生做好话题的甄别与取舍, 杜绝谈论不健康、不科学、不实际的话题。
2. 营造聊天氛围, 平等参与交流。
既然是“聊聊”, 教师就要创设聊天的氛围, 座位形式可做一些变化, 或是“餐桌形”, 或是“马蹄形”, 或是“风车形”, 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内适宜的环境中上课。教师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中, 当好“聊聊热门话题”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有争议的看法与观点,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 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同时, 教师还应该全面关注学生, 克服小组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 当好“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动态生成的参与者和调控者。如果课堂上要聊多个话题, 应先在组内说, 再推荐在全班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事情的内容说具体, 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说清楚。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抓住要点, 听后表述自己的看法。
3. 适度拓展话题, 充实学生见闻。
学生选择的话题大多数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关, 对国际上的争端问题和世界面临的严峻形势, 以及身边潜在的危机很少去关注。教师应适当拓展话题, 增加话题“热度”。诸如世界之间的和平问题, 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出现的腐败现象, “打工热”与就业难形成的“读书无用论”等。还可围绕当前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校车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就“如何安全上学”制订行动计划, 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预见性。教师在拓展学生话题时, 一定要把握好度, 有些虽然是国际国内的大问题, 但远离学生生活, 他们不感兴趣, 讲多了适得其反。教师应尽量就学生熟悉的话题作补充, 保证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 养成良好习惯, 关注身边问题。
虽然说是聊热门话题, 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 但仍然有学生找不到话题, 无话可谈。教师平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如在每节课前, 可留给学生2~3分钟时间, 轮流汇报自己在家庭里、学校中发现的新鲜事。根据交流情况每周或每月评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天性, 推荐一些栏目, 让他们平时多关注。比如“新闻综合”频道里的“新闻30分”、“新闻联播”;“少儿频道”里的“新闻袋袋库”、“芝麻开门”;“科教频道”里的“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经典人文地理”等, 既可以满足学生娱乐需要, 又丰富了他们的见闻。
二、关于“自由习作”的教学建议
到了中高年级, 教科书几乎每册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 看似雷同, 其实变化很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他们在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各方面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教师要从每次自由作文中的相同之处看到不同点, 要根据学段要求对每一次自由作文提出明确的要求。
1. 自由习作要有重点, 避免简单重复。
虽说是自由习作, 但教师需做重点引导, 让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结合本单元中各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来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 也可以就“口语交际”中的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是自由习作, 内容和范围都不限, 有些学生可能照抄写过的作文, 这便失去了本次习作的意义。所以在写之前, 教师一定要拓宽学生的思路, 选择合适的素材, 力求做到与自己过去的习作不一样, 鼓励学生在文章的立意、内容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和语言的使用上有新的突破, 不走老路, 能与他人有所不同, 有点新意。
2. 表达方法要有选择, 力求学以致用。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许多表达方法, 有了一定的习作技能, 但在运用方面并非得心应手, 教师应当做适当指导。
写景:自然风光和风云雨雪, 可以按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还要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写事: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再写清楚事情发展的经过。如果事情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 要注意把时间、地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主要人物的活动要详写, 次要人物的活动可根据文章的需要来略写, 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写人: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 并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状物:应通过对事物特点的描写, 表达自己对“物”的喜爱之情。
写感受: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 分为两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简写引起自己丰富感情变化或联想的原因, 第二部分详写自己内心世界, 情感变化, 各种感受。
编故事:既要有趣, 又要合乎情理, 注意把故事中蕴涵的意义表现出来。
3. 修改能力需有提高, 达到文通句顺。
自由习作既是学生放飞心灵、流露童真的舞台, 也是学生接受检验、自我反思的机会。一些学生可能离开题目漫无边际地发挥, 内容与主题脱节, 因此认真修改成为此次习作能否出彩的关键。从拟题立意到谋篇布局, 从表达方法到语言的运用都需要学生反复斟酌, 方能达到“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要通顺”的要求。修改可分为自己修改, 同桌修改, 组员修改几个层次, 在不同层次的修改中, 学生的习作会得到不同的滋润。当然, 教师也应当参与到学生习作修改之中, 解决学生互改中可能因片面造成的修改错误。
4. 习作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切忌千篇一律。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其中写道,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的“进化”是什么意思呢?
“进化”就是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宇宙在不断发展,任何生物都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酷的自然法则。因此,所有生物都在追求进化。比如第一次在房间里用蚊香,效果非常好。用了一段时间后,蚊子对这种蚊香就有了适应性。这说明蚊子“进化”了:它迅速地建立起抵抗这种蚊香的机制。
进化慢的生物群体必然会逐步遭淘汰。一个民族要在长远上成为最优秀的民族,就必须重视自身的进化。比如多用脑,可促进大脑的进化;多锻炼身体及摄入合理的营养,可促进人体的进化;多用手,可促进手的进化……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挫折,前人为后人铺路,后人踏在前人的身上“进化”。后人应感谢前人的铺垫,前人应感谢后人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晏子使楚》的“五笑”
《晏子使楚》一文中,出现了五次“笑”,含义各不相同。细细体味,很有特色。
楚王在与晏子斗智时,第一回合便被压住了气焰,觉得很丢面子。他就极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在第二回合中“冷笑”着发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似乎胸有成竹。不料晏子针锋相对,侃侃而谈,直逼得楚王无奈,只好“陪着笑”。从“冷笑”到“陪着笑”,生动地层现了楚王从挑起事端的高傲到被挫锋芒的尴尬。
再看晏子的笑。也是在第二回合斗智中,他面对楚王的挑衅,从容应对,讲完话以后还“故意笑了笑”。细细辨来,这里的“笑”表面上看是自嘲,实际上是绵里藏针,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在这一回合中,楚王的笑与晏子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第三回合中,楚王又是“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大臣们也都跟着“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似乎抓住把柄,有了嘲笑晏子的资本。但是晏子思维机敏,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以淮北淮南的柑橘之喻予以有力的驳斥,使楚王也“只好赔不是”。由此可见,这里的两个“笑”除了显示楚王和大臣们的无知以外,还对他们的扬扬自得之态予以了强烈的讽刺。
《晏子使楚》中的“五笑”寓意深刻,情趣盎然,实在耐人寻味。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再见了,亲人》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时,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并不很长,但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有三点:
1选材真实典型。《再见了,亲人》选取了“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干粮、背伤员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小金花”机智勇敢救战士、妈妈牺牲不流泪的刚强形象,追忆了“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被炸伤双腿的动人真情。作者慧眼独具,匠心独运,精心摄取了这三个镜头,以老/j、中三代代表了所有送别的朝鲜亲人,典型地反映了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
2对话别具一格。这篇文章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好像在面对面地和亲人话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这里的对话形式别具一格,亲切自然,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描写形象具体。文章中,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喻中朝军民的情谊,用小金花得知妈妈牺牲的噩耗后“把脚一跺”(没有流泪),而在与志愿军分别的时刻,却“落泪了”这样的对比,来衬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依依不舍之情,用“再见了,亲人”的多次反复,来强调中朝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描写都是非常生动具体的,感染力极强。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姻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却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关心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三变”
《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其中有对周瑜的三处神情描写,在文章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奇效。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就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但是,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因而得意忘形。由此可见,周瑜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人。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迷惑不解”。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
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去弄清事情的真相,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方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由衷的惋惜,又有无奈的佩服。想自己久久谋划,深深算计,满以为滴水不漏,水到渠成。谁知道却未能如愿,全盘皆输,自然是非常惋惜;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深知自己远不如对方,因此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我不如他!”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周瑜的三次神态变化,不仅表现了周瑜的性格特点,而且反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变”,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冈》的人物描写
《景阳冈》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为。其中对武松的人物形象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击节赞赏。
1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景阳冈》中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很富有特色。如写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但是,武松不听,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景阳冈》中尉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但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写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当武松施展神威,打死老虎之后,他仍想“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这是何等的雄心勃勃,但终因“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便想:“……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3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大虫扑来,一闪,闪到大虫背后。”接着,当老虎把“腰胯一掀”时,他“一闪,又闪在一边”。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时,“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是“吝啬”还是“节俭”?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教师让大家同桌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严监生的看法。玲玲和莹莹又开始争论了。
玲玲:莹莹,这个严监生真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莹莹:是吗?
玲玲:当然是了。你看他在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是什么意思呢?难以捉摸的动作造成了悬念。最后,赵氏才把谜底揭出来。原来是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哈!真小气。这段细节描写非常精彩,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莹莹:我可不这样认为。
玲玲(笑笑):什么?你又有不同的看法了?
莹莹(坚定):是的!过去,大家都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为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土财主。可是,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能用一根灯草,为什么要用两根灯草呢?当然,他做得是有点过分,但给他扣上“吝啬鬼”的帽子,我觉得不妥当。
玲玲:嘿!你这家伙真是鬼点子不少,竟然为严监生“翻案”了!
莹莹:为严监生“翻案”?你又给我扣帽子了!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评评严监生,怎么就是为他“翻案”呢?
莹莹的话让一旁巡回的教师听到了。教师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告诉他们:畅所欲言,就是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莹莹:玲玲,咱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么!
《刷子李》的绝妙之处
《刷子李》一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显示了他的大本领、大智慧。其绝妙之处在于:
1对比显艺。“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刷子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他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自豪。这样的对比描写,让人感受到他的技艺奇崛,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
2侧面烘托。“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小徒弟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对如此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这就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一波三折。徒弟开始是“半信半疑”,后来对师傅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接着却突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不禁产生了怀疑,最后又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紧紧抓住了读者,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蕴含哲理。“好好学本事吧!”“刷子李”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他告诉徒弟,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一定要好好学真本事。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貌似一般,但却有很深的含义。
《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特色
《威尼斯的小艇》栩栩如生地介绍了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交通工具——小艇。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篇点题。课题本身就题旨鲜明地表明了课文的内容,而开头一段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了小艇是水城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也是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的特点。
2比喻形象。比喻是神奇的魔棒,能把事物表现得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文章中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
里用了三个比喻:将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和“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外形和特点,十分形象地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形态。
3总分有序。在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时,文章先以一句总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然后分别从几方面分写“行船的速度极快”,在很多的来往船只中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能“平稳地穿过”,“作急转弯”……这里通过一些动词,把船夫驾驭小艇的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写得井然有序,活灵活现。
4动静结合。本文通过动态、静态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让人如临其境。如前所述对船夫驾驶小艇的描述,就是动态描写,而“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等也是对水城威尼斯的动态描写。文中还有“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碑》中的“愣”
《丰碑》一文塑造了一位在长征途中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的形象。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到了将军的两次“愣”,从而使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一座晶莹的丰碑”非常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当将军听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他“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朝前走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呢?因为他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他知道前面有人冻死了,心中很不好受。这里的“愣”进而引发了他的疑问: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心情非常沉痛、愤怒:革命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这严寒夺走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他认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下决心追究军需处长的责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想到掌管供给“大权”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这时,将军的心情很复杂:沉重、崇敬、自豪……这不仅震撼了将军的心,也震撼了读者的心——军需处长在恶劣的条件下,想的只是别人,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呀!只见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身为军需处长,不肯浪费一根火柴,一件衣服,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寥寥数笔的描写,使军需处长一心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将军的“愣”可以使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文章通过将军的两次“愣”,深入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夺取长征的胜利。红军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像一座晶莹丰碑,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
【五年级下册成语练习】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字词句练习06-27
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07-14
五年级下册英语练习卷10-14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六单元练习10-05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题06-16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教案07-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及解释大11-05
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06-04
二年级下册写句子练习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