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篇1

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新谈

温县十五中赵永生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好似沉默于课本的操作中,但通常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束后,学生的90%总感觉到一无所获呢?学生总是对今天所学知识明天再说起时总忘却的太多呢?就这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彼人作以如下小议:

(1)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是因为,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的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的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无形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一些所谓的重点,在这里就可以放弃了。

(2)学无定法,教无定式。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是达到学生所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上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而某一固定的`教法和学法往往有一定框架结构,于是教师常常提醒学生进入相应的“目标”,而为实现教师所谓的目标,课堂就会一下子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45分钟短暂的时间就会一下被教师占用完。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以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例如:某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上机操作,然后将两节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专门的一节课中解决,学生操作了,有了许多发言的权力,教师则成了其学习的顾问,当第四节课学生上机操作时,学生就会及时的对教师的解答进行验证。当POWERPOINT学完之后,回头我让该学生替作了一节课的课件,学生能够运用自如,而且有些方面,是我使用常规教学法所教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的。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篇2

通过系统地学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深刻地体会到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 实施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加快中小学教师培训步伐,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自觉地成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教师, 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

常言说“知易行难”。通过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产生新的教育行动其难尤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我尽量做到“知行统一”, 把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地在实践中提炼出好的观点, 发现薄弱环节, 逐步地把素质教育理论一点一滴地渗入到教学中去。

结合所学的理论在教学和实践上不断探索, 现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阐述如下。

一、把握课堂, 有的放矢

计算机课堂教学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 而应该以精炼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 精讲多练, 人机互动

针对中学生年龄小, 知识面相对比较窄, 对电脑接触不多, 但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上课易动,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坚持讲课内容少而精, 简单易懂, 突出重点, 形式多样, 讲课采用启发式, 在关键部位, 或设悬念或故意给出错误答案或提问学生, 让学生思考、讨论, 再由老师做结论, 这样使学生在老师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维, 加深认识, 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

为了让课堂处于一种宽松和谐的状态, 更好地建立“师友型”的师生关系,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摆脱并不适合计算机课堂的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接受”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课中对操作性强的内容, 采用“示范—模仿—更正”式教学。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之前, 由老师提出具体问题, 提问学生用什么技巧完成, 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示范操作, 并演示在大屏幕上, 使学生看到整个步骤的执行过程。接着由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完成老师或学生相继提出的其他问题, 对于错的地方及时进行启发更正。通过教师学生的人机互动, 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掌握操作技巧及功能了。

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能活跃起来, 积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思考, 可以采用“提问—讨论—交流”的形式, 由老师发问, 学生各抒已见, 一题多解, 展开讨论与交流, 这样可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 在讲“画图”那一节时, 我先向学生提问, 怎样快速地清除掉已画好的作品?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派代表来上机试验, 有的学生用橡皮一点一点进行删除, 有的学生用重新建立的方法, 而有的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已经掌握了用“画图‘工具栏中“图象”菜单中的“清除图象”命令, 最后我总结并通过大屏幕进行示范操作。这样学生通过自学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从电脑演示中获得直观生动的信息。

2. 声形结合, 采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影像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计算机课堂可以利用辅助的教学软件或老师自编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例如, 第一堂课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和类型, 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 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于是, 利用自制的课件, 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 向同学们直观展现出精彩的电脑世界, 结果表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多媒体这种强烈的视听冲击下, 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容易被激发, 记忆力也明显增强。

二、强化实践, 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密切相联的, 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 应更侧重于实验教学。所以必须把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不脱节, 科学地分配课堂与实践的学时比例, 加强实践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 寓教于乐, 轻松掌握

初中生爱动, 表现欲望强, 所以充分利用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辅助教学软件, 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例如, 在学键盘指法这一内容时, 意识到指法练习本身是很单调、枯燥的, 所以在教学中, 选择趣味性强的打字练习软件或通过竞赛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学习写字板内容时,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输入方法录入他们喜欢的诗歌、文章、格言等, 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方法。所以必须把实践同课堂融为一体, 穿插在整个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即把实践课有的放矢地安排在有关章节的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每次上机前, 给学生讲明目的要求, 并给出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上机实验题目, 紧紧围绕课堂讲过的内容, 给出中等以上水平学生能完成的必做题, 还要给30%左右好学生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在实践课上, 教师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巧妙地加以引导,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独立思考问题, 在实践课上自己去验证、分析, 这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以致用”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通过实践环节, 老师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且还可以暴露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及时积累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生;计算机;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是浓厚,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去记忆,而且这些知识枯燥无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退。基于此,需要教师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进步,点拨困惑,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二、少讲多练,加强同步操作

由于计算机实践性很强,尤其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纸上谈兵”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上机练习盲目性居多。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练习。当学习新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再安排15分钟左右的讲解和示范,讲一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操作练习,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相似的练习,等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后,再讲下一个。通过“讲练结合,同步操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而且有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参加过一些计算机培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初次教学前,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運用。

参考文献:

袁磊.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祖国:教育版,2013(6).

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 篇4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8)

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标志,计算机教学也走入了初中生的课堂,为了更好地普及计算机理论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初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计算机几乎存在于每个家庭中,因此学生们对计算机早已不再陌生,然而,如何将学生对计算机的 “娱乐” 认识,扭转为更加系统的科学化认识,是初中教学阶段的根本任务。由此,引发出计算机学科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一、明确初中计算机教学目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是这门学科系统教学的启蒙阶段,肩负着普及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操作基本指令、简单文字处理与了解简单编程等相关内容的传授任务。正确的定位初中计算机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目的的达成,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较为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将计算机的诞生及目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向学生做出一定的阐述,并对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构成进行讲解,使学生懂得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概况。其次,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由于网络的发达,也使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同时,也避免病毒的入侵。此外,对于指令应用、文字处理和简单编程这些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应当视学生群体的接

受能力来决定教学目标,不能够过深涉及,这样不但超出了初中生的兴趣范畴,同时内容过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系统教学的开展,是启蒙阶段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因此,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 “由浅入深” 地把握。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

着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首先要确立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传授式为主的,这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我们当今的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倡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因此,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要严格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此外,计算机是典型的信息交互工具,实现的是人机交流,因此,计算机教学模式也应当采取互动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沟通,一方面可以对教学内容做出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可以及时地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信息反映给教师,并在互相沟通中使疑惑得到解答,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适用。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教学具有普通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其真实性、趣味性、参与性与开放性,是切合初中学生群体学习心态的最佳方法。同时,情景教学还具有相当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密切配合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考,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是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之

一。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营造具有故事背景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连贯,同时也可以将枯燥计算机基础知识、指令知识变得有趣、活跃起来,并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展开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学习困难。在情景教学法的创设过程中,特别注意初中学生的群体特点与兴趣特点,寻求适合学生对象的情景内容,由此来展开

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计划 篇5

结题报告

陈吉泰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题在初中物理题型中独树一帜,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语言归纳及表述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然而,学生在计算题上却是一个弱点,很多学生对计算题望而生畏。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这个问题就更突出,在每次练习及考试中,很多学生计算题都交白卷。在去年的中考中,我校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更是创历史最低。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不再对计算题望而生畏。于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提出“不再让物理计算题阻挡学生升高中的路”的口号。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来进行计算题教学的策略研究。意在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对解答物理计算题充满信心,快速牢固的记住物理公式,运用各种解题技巧准确的解答出计算题。让物理科目为学生的中考加分。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循环往复,一次实现研究的目标。

1、行动研究法。正确树立课题研究思想,对课题情景和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并在实践活动中寻找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分析、优化、改进课题实验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个案研究等方式,对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搜集具体教学案例,获得第一手资料,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3、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提高物理计算题教学策略的方法和手段。

4、文献资料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教学案例和案例分析等文献为参考,认真仔细阅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找出适合我校物理计算题教学的方法,做好资料信息加工和整理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1、调查我校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现状,分析以前在物理计算题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

2、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做不对、怕做、难得做计算题的问题。

3、把总结出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比较教学效果,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四、实践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组内分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确定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1、研究的第一阶段(2014年3月―6月):

在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开展实质性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上实验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手段,总结出物理计算题教学过程中积累到的经验,撰写研究反思和论文。

2、研究的第二阶段:(2014年9月―10月): 继续实验,不断调整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物理计算题教学的策略。

(三)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2月)

收集研究过程有关材料,教案、精彩片段、心得体会,总结文章,论文等,对物理计算题教学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做好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材料送审结题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对我校二、三年级的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确立了二年级5.6班和三年级7、8班为对照班级。

以三年级7班为例,45名学生中有12名学生经常不做计算题,认为:计算题,好难哦!我肯定不会做。典型的对自己没有信心,同时也折射出基础知识不牢固。因为前面简单的就不会坐,更何况计算题呢。经常计算题能够得满分的只有1人,能够得到80%的分的也只有10人。觉得读不懂题目的有5人,不知道用什么公式的有15人,计算会出现错误的也有8人。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教学实验尝试:

1、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学生之所以物理科目得不到高分,很大程度是他们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兴趣是知识入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人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是信心,光有兴趣还不行,如果有了兴趣还不会做题,久了就会丧失兴趣。所以还得培养学生从“我要学”变成“我会做”。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例如:给学困生特别的关注,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立马表扬。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抓基础、记公式;要解答一道计算题,选对公式很重要,但选对的前提是能背。所以我们首先抓学生的公式记忆。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即“读、记、写、变、用、悟”。(1)“读会” 例如:F浮= ρgV排 其中符号“ρ”读“柔”音 η= W有用/W总╳100%=GH/FS╳100% 中符号“η”读“伊塔”,然而常见的 Q=I2Rt W=Pt P=ρgh P=F/S W=UIt ρ= m / V等公式有的学生读不来,当然也有的读不全的,也有学生对具体物理符号的含义不太清楚的,那就必须要求学生会读并且读正确,才算过关。

(2)“记牢” 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正确公式。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公式,例如:利用顺口溜记忆法记 “上乘下加”即求两个电阻的并联总电阻公式 R总=R1R2/R1+R2。无论利用何种方法记忆,不仅要求学生记正确,而且还要要求他们快速反应出来。

(3)“写对” 在学习新课后及时让学生抄写所学公式,同时来加强学生对公式“读”和“记”,过2天后教师安排学生先听写后默写,最初只写原始公式。写熟、写正确后,再听写其变形公式;最后让学生自己默写,要求写全、写规范与写正确,方可过关。让“读”和“记”通过“写”反映出来,进一步升华其构建过程,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4)“会变” 在“读”“记”“写”这三个过程都很好完成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会变化公式是必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对公式本身而言,有本身公式内与公式之间的变化与变换,(5)“用活” 会选择正确的公式 会选择最优先的公式 例如R1与R2组成串联电路,求R1的电功率是多少?就选P=I2R比P=U2/R较好。还有P=W/t=FV这个公式,要看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来灵活选择公式。目的是简单、快捷、有效。

(6)“悟理”公式反映的是何内涵,有何条件,用来解决何具体问题的。内化为自己的“成果”。

3、抓解题技巧;学生在有信心,记住公式的前提下,还必须得掌握一些解题技巧。课题组教师总结出了“解题四步法”,让学生有一个模式去学习、练习,让学生心中做到有的放矢。

(1)“审题” 主要是读清、读懂题目中所述的意思,说的是什么具体的问题,是属于哪一板块的问题,是何知识点。

(2)“翻译” 同时要把“已知”“求”用物理符号、数据等表达出来,题中没有“图”的,要补画题中的“图”,同时在图中标出具体的“已知”和“未知”,化繁为简,便于分析。(3)“分析”就是从题中找到“切入点”——关键的“字、词、句”比如:力学的“匀速、光滑、静止、漂浮、完全浸没、”;电学的“电源电压不变、滑片向左(向右)、正常发光(工作)、”;然后利用相对应的公式,进行合理的推导。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方程法、比值法等。

(4)“书写”书写的过程,要求格式美观、符号规范、思路清晰、字迹清楚、代入数据正确。

4、抓课后的反思、总结;有些题目可能新学的时候会做,或者是讲过的会做,没讲过的就不会了,这就得学生自己去反思,去总结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1)解题的方法。自己在解力学、电学题上,容易犯的错误;方法是否得当与优化,还需要在那些方面做改进方法。

(2)解题的步骤。有没有美观、规范的解题步骤。还需要进步与改进的地方。

(3)计算题的题型。做了许多题后,有没有归纳过题型;那些题型是自己擅长的,那些题型是自己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题型。

(4)“我”经常爱犯的“错误”,做题的“失误”进行及时纠正与反思。只有师生共同重视每堂课的反思,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方方面面的反思,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思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达到有效的效果。

5、选择合适的例题和习题;在学生会做的前提下,就得老师花功夫了。初中的学习时间宝贵,还得学习其它科目,老师就得有的放矢,精讲精练。物理例题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所学的知识点并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现状.要明确通过习题教学来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例题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扩展所学的知识,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也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典型的常考题型,避免搞题海战术。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努力,积极推行新的教学策略,一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实验班级成绩显著提高。从今年初

三、7班实施过程与效果来看,第一次综合考试于3月24日,统计的平均分为 46.6 分,及格率为10%,上64分的有1人。第五次综合考试于5月20日,统计的均分为62.17分,及格率为 52.5%,上70分的有5人。毕业考试79分的有1人。通过上述考试的统计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各项指标有较大的提升,按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凸显出了一定的效果。

2、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以前一部分不学物理的学困生,渐渐的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主动问老师问题。在计算题的解答上,从以前的交白卷到现在至少写上公式。在实验班级掀起了学习物理的高潮,从以前的不愿意学到现在的主动学。从以前的不交作业到现在主动要求教师批改作业,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全体同学都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物理,我也可以做物理计算题”的自信心。

3、同学们学会运用“读、记、写、变、用、悟”六法背公式,再也不为写不了公式,记不住单位而发愁。在解答计算的能力上也有显著的提高,遵照“解题四步法”,仔细审题,化繁为简,找准切入点。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耐心,训练了记忆力,提高了记忆水平。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通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研究了一套提高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能力的有效策略。即: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接着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记牢公式,同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物理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例题和习题的筛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和在4个实验班级的应用,效果明显。从构建主义理论来说,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上述的方法与过程也符合此理论。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初中概率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篇6

这类题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为1时的计算,另一种是两亲本概率都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的计算。

对于第一种类型,根据遗传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如Aa和aa杂交后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1/2。第二种类型的计算则比较复杂。

【方法点拨】

(1)当两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或其中之一不为1)时,求解杂交后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应分两步进行:

①先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运用交叉线法、棋盘法或分解组合相乘法,求出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

②把第一步求出的结果与亲本出现的概率相乘,最终得出结果。

(2)当亲本出现的概率不为1时,自交后代概率的计算方法与杂交类似,也分两步进行。

但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二者计算时的区别:当两个杂交亲本出现的概率都不为1时,需要将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都考虑进去相乘,而在自交中,亲本不为1的概率只能考虑一次(即相乘一次),这是因为自交中父本和母本都是同一植株,例如父本的基因型是Aa,则母本的基因型一定也是Aa。

(3)亲本中至少有一方概率不为1时杂交和自交两类计算方法归纳如下:

①杂交后代概率的计算:假设两个亲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c和d,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在不考虑亲本出现的概率时(或把亲本出现的概率当做1时)的概率为e,则实际上杂交后代中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e×c×d。

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阻力与对策 篇7

一、客观因素的分析

(一) 设施的配备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使得学生所享受的教育条件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在农村以及偏落后的地方, 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的配备跟不上教学的需求, 而学生在家庭中也得不到一个接触计算机、互联网的机会。这样的话, 学生计算机水平也就停留在一个初步认知的阶段。

面对这一状况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学校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投资力度, 不管是硬件的设备, 还是师资的水平, 都应该达到一定的要求。计算机课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 更重要的还得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 以使得这些枯燥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二) 课时少

初中学生同样也面临升学的压力, 而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功, 因此, 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眼中, 计算机的教学等同于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从而在初中阶段, 计算机的课时一般都很少, 而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去掌握计算机的教学内容, 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理解并消化, 这无疑是在为难学生。因而, 计算机在初中教学中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呢?首先,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鼓励学生不做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而是主动地进行学习, 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 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另外, 校方应该重视,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学生不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话, 在未来的成长中将成为他竞争的劣势。校方的重视, 使得课时的增加, 学生的重视, 使得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主观因素的分析

(一) 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

社会的进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为主体的网络建设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众所周知, 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给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很容易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 从而误入歧途, 比如网恋、网瘾、网游都是由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的, 这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威胁。面对这一状况, 教师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判断力, 在初中计算机的教学中一定要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站, 并利用QQ等聊天工具和学生进行聊天, 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 也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其次, 必须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 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的存在, 针对有利于学习的信息要学会筛选, 而针对不良信息, 则需要建立相应的防火墙, 进行信息的监控和过滤。最后, 引导学生分清虚拟和现实, 学生在网络游戏中或许能够成为任意的角色, 能够随心所欲, 使得他们排斥现实的生活, 从而沉迷于网络。这时教师应先了解虚拟世界在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然后深入探究他们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和喜好,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虽然学习计算机网络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 教师也应该看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及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 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

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时候, 由于好奇, 会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会感觉不到计算机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很多的计算机课堂上,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进行着案例地分析和演示, 但是学生对着电脑正在上网或者忙其他的一些事情。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的授课内容可有可无, 而计算机网络课堂是他们上网放松的一堂课。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对于网络是充满兴趣的, 但是忽视了在初中课堂上所应该掌握的技巧和能力。

学生最初对计算机感兴趣是由于计算机的神秘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电脑, 一开始应从应用软件入手。比如介绍了汉字输入法后, 接着就讲文字编辑处理软件的使用, 并让学生练习, 让他们利用文字编辑处理软件来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课程表的设计、通讯录的制作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如今, 虽然初中计算机教学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但是其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 我们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的环境, 另一方面, 强调当教师看到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 更应该防范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初中计算机的教师, 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 正确处理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成为新时期的“四有”青年。

参考文献

[1].何雅丽,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初探》[J], 《中国电化教学》

[2].张秉旭,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小学教育》

[3].董育梅,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 《教育科学》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 德教渗透 解决方案

引言

信息时代,网络、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对当代初中生十分重要。新时代对文盲的定义是不懂计算机的人,所以计算机的使用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更要让他们有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灵活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才是最重要的),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所以要在课堂中加强道德教育,只有技术与能力并存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人才。

1.加强计算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2008年教育部便提出当前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只有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人才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人才,如果人的道德素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

当前是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更多信息。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量都是爆炸性的。计算机是网络一个很重要的端口,所以计算机能力培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当前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正处于一个黄金的可塑阶段,但由于他们道德素质浅薄,对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判断和抵制的能力,容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心性成长至关重要。所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还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技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同时,规避网络上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所以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2.计算机教学德教渗透过程中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同步进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但实际工作由于教师能力水平不足造成很多问题。

2.1教师没有很好地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在传统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学生能力技术培养,并不重视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所以思想上很多教师并没有多高的觉悟,导致教学工作难以进行[1]。或者说教师没有足够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严重阻碍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本身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暴露在网络混乱的环境下是十分危险的。

2.2学生没有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引起足够重视

很多学生一味地学习,并没有把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看得很重,实际上只有将知识和道德有机结合才能练就真正的人才。如果学生没有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对计算机网络素质没有清楚的认识,会造成学生无法辨别网络上的信息是否健康,这些信息会对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此外很多学生没有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重视,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偷工减料,更影响自身能力的提高。

2.3计算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只有教师素质提高才能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是不可替代的,当前我国大部分计算机教师的网络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无法将思想道德教育渗入日常教学中,使得当前这一难题无法很好地解决。

3.当前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做法

3.1学生应对自身道德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热情。

3.2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自身除了计算机知识过硬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2]。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交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3充分发挥网络健康光明的资源

当今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外面世界,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上积极健康向上的资源。这些推荐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4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要去除教育观念中重知轻情的观念,通过网络资源,将计算机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加强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和思想参与,通过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5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在用网络进行教育的同时注意网络的弊端,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当前计算机教育对国家发展尤为重要,关系到未来社会人才的发展和走向。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人才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我国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使科教兴国战略更好地实行。

参考文献:

[1]姜雪龙.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加强德育渗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89-90.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懂得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

态度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创设情境

【投影】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你准备怎么算?

【过渡】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指导阅读

【提问】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100页例题1.要求:对照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整书写格式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题格式。

并请同学们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解题步骤及化学计算题中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从三方面叙述

思考讨论: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折算出汽车跑的路程

阅读后书写

评价与指正

观看

讨论归纳

学生活动 通过复习明确方程式的含义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

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

尝试用数学计算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题

通过自学的方式尝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解题

设 计 意 图

【小结】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巩固练习

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总结归纳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小结】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

何物质的质量。

【指导】阅读例题2,再次强调格式

【设问】实际生产中,开采的石灰石中一定含有杂质,你们考虑一下,能将它的质量直接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为什么?

【小结】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补充)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计算在第八章学习

【展示】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检查后回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得对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甲同学[解]设可得氢气质量是x。

HO2 H↑+ O2↑

33 1

36g x

答:氢气的质量是1.1g.

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H2O H2↑+ O2↑

18 2

36g x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分析解题依据

归纳步骤

一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书写计算过程

讨论

阅读

讨论:不行,因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指不含杂质的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甲不对

启示:化学式书写要准确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乙不对

启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学生活动 通过对比归纳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理论依据

使学生再练习中正确规范地解题

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

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格式的训练再次突破教学难点

设 计 意 图

答可得到4克氢气

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2H2O 2H2↑+ O2↑

20 4

36 x

答:可得到7.2克氢气

丁同学[解] 设可得X克氢气。

2H2O 2H2↑+ O2↑

36 4

36g x

x = 4 g

答:可得到4克氢气

【小结】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巩固提高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等,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 +H2 +2NaOH

若每天生产氯气71Kg,问:(1)该厂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2)同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反思交流谈谈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作业:课后习题4、5、6.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丙不对

启示:要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对

启示: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习

谈感受

完成作业

展示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创设情境发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规范解题

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三、计算类型: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四、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

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电功率的计算-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10

电功率的计算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二)教具

“220V25W”、“220V60W”的灯泡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进行新课

例1:课本中的〔例题l〕。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一位同学求“PZ220梍25”灯泡的电流和电阻,另一位同学求另一盏灯。其他同学同时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然

用它比较两灯电阻的大小,再让学生传看这两只灯,观察比较它们灯丝的粗细。

例题小结: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

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例2:课本中的〔例题1〕。

分析: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伏和230伏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

讨论:问: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用比例

例题小结: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将灯L1(PZ220梍25)和灯L2。(PZ220梍60)并联接在220伏的电压上,哪盏灯泡亮?为什么?若将它们串联接在220伏的电路上,哪盏灯泡亮些?为什么?

分析: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伏,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2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伏,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UI=I2R判断出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例题小结: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大。

例4: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电源上?若要使小灯泡接上后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难判断,因为9伏已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得多,灯泡会烧坏,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应和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再接入,让电阻R分担3伏的电压。

解:不能直接接入。应和一个阻值是R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

讨论此题还有哪些方法求R。

例题小结: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许多时,用电器可能会烧坏,应和它串联一个电阻再接入。

3.小结

由以上四题可知:(1)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可根

(2)用电器的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若

(3)判断用电器能不能接到某一电源(或电路)上,要把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和它的额定电压作个比较。若U实=U额,能接,且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实电阻串联后再接到电源(或电路)上。所以用电器安全工作的条件是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实际值不能超过它的额定值。

(四)说明

1.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若时间偏紧,例3可不讲。

2.在分析例2时,要强调I随U的变化而变化。解此题时注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1)若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1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但他们对计算机的知识又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资料,比如Word板报、Flash动画、课件等,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讲用Word制作卡片时,时值中秋节前夕。笔者首先问学生祝贺节日有哪些方式,大部分学生都会说送贺卡。笔者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希望给亲人送自己亲自制作的贺卡?这时学生们的热情很高,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这时笔者会展示自己事先完成的几张贺卡,供学生欣赏,学生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做出自己的贺卡,有的学生问:“这是怎样做出来的?”带着“怎样做”这样的好奇心,学生很快参与进来,笔者现场演示制作了一张卡片。这样既系统地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上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中,学生对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实践可能会迎刃而解。所以计算机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工具,一定要让学生多上机、多动手。

笔者所在的学校已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达到一人一机的条件,并且还有大屏幕投影,所以上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相关操作,学生同步进行。基础不太好赶不上的学生可以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在自我练习时再做探究。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每一步操作的变化,并且通过操作加深印象。当然笔者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讲解,对学生可以自我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比如在讲到Word中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时,我只是讲艺术字的插入及相关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图片和艺术字的区别与联系,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勤于提问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对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社会网络发展迅速,网上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对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获得答案。所以教师要适当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健康上网。多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爱动手、勤动脑的习惯。笔者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当然也可以教会学生自己下载。这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用心找到的答案,而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乐趣是教师一味的讲授无法给予的。这自然也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源泉。

四、利用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总是遭遇失败,那他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这是由于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只有在课堂上满足了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学生才能有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

为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笔者会在布置任务后,不急于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展示那些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的作品,对他们中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夸奖,对完成稍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最后请一位或几位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余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他们在自己动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五、利用游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共性。有的教师说他的学生只是喜欢玩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何不利用这一点大胆将游戏引入课堂?当然并不是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比如在学习键盘操作时,不是简单的在Word里打上“abc”,而是利用“金山打字”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避免了简单枯燥的操作,使学生兴趣大增。

总之,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使学生喜欢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海尔的市场营销策略下一篇:奶奶的梳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