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档案管理(精选11篇)
1.会议制度
(1)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年召开一次名师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3)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年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2.工作制度
(1)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3.考核制度
(1)工作室领衔人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2)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4.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每个工作室要单独建立档案。
我校从2004年建校之初,就把管理类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建设,2012年在整合管理学科资源的基础上,正式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327人,其中。2012级116人,2013级56人,2014级65人,2015级90人。11年的办学特别经过近4年的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实践与积累,已经为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013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建设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首先,本专业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外交往尤其是对东盟经济文化交往的需要而设立的,有着明确的目标与定位,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体系。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开设了符合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点的全部课程,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实习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其三,根据学校的特殊性,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而又比较成熟的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保证了专业教学的质量。
本专业从2012年至今已招收了327名学生,学校对本专业的建设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则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行政管理专业已初具办学规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特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立足广西,服务地方经济,依托我校管理学、经济学及外语学科的优势,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行以行政管理为主,企业行政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涉外公共关系为辅的“本专业+跨专业”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突出“强外语、通经济、懂企业、会管理、敢创新”的人才培养特点。
(二)具体举措
1.加强名师工作室活动
在知名教授的指导下,名师工作室每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教师交流授课经验,指导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传授教改、科研经验,组织教师申报教改或科研课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由名师工作室全体教师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已组建了6支创业团队,每支团队都挂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我院本学期着力打造管理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学生组建团队,每个学生团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求理论的指导,吸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甚至跨专业跨学院进行组合,并计划在2-3个学期内建立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专业都有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同时,我们组织老师为南宁新开业的五星级酒店阳光财富酒店进行了员工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
适应“本专业+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紧紧围绕“如何为学生开出有用有效的课程”、“如何建设这些有用有效的课程”以及“如何评价这些有用有效的课程”,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断完善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以技能养成为导向的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确定管理学原理、领导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政策学等课程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其中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学、领导学等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在微格教室开展学院的公开课活动,每个教研室派出一名代表在学院内部上公开课,并组织全院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同时举行了2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老师参加教育技术大赛,我专业刘丁尔老师本年度参加第十三届全区高校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的作品《公共关系学》,获得本科农文医组一等奖。
针对90后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宠爱,情商不健全的情况,开发新的课程《管理者情商与拓展训练》,针对不同专题,由不同的教师授课,浅显易懂地讲解了提高EQ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通过提升个人的EQ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
4.加强“有学分无学时”的英语教学改革
主要通过英语沙龙、外教讲座、校外外语培训机构协助指导、工作岗位情景模拟等多种非课堂形式开展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每周二晚21:00的酒吧英语沙龙活动的效果,除了本学院学生之外更吸引了全校乃至周边学校学生参与,活动有主题有内容,以学生自发组织,教师间断参与的形式进行。本项目从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到现在一直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5.全面开展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活动
目前在二级学院内,行政管理本科生共立项2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老师参与指导。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由指导老师组织各团队规划项目的调研活动,整体任务是完成项目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学院将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指导老师进行绩效考核。
6.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的建设
一是推进学院专业社团活动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改革项目,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由已经成立的市场营销协会、管理协会、物流协会3个专业社团分别引导新生组队参加市场营销创业之星大赛、企业运营模拟沙盘大赛等专业赛事。通过专业赛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和作用。
二是加强本科实验室的建设。积极引进了电子政务、市场营销、电子沙盘等软件,并将其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打破教学软件仅用于课程教学的局限。同时在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成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行政管理重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三、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水平,逐步形成高水平、有特色、宽口径、多领域的本科专业学科优势,不断提高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由学院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此次关于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
(一)问卷结构分析
问卷共分为三十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项:第一,有关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其中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对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自身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了解状况;第二,有关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其中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培养能力、实践教学和专业选修课的满意度调查;第三,有关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其中包括教师教书育人方面、教学方法、态度、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总体效果以及教师对布置作业和批改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第四,有关硬件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其中包括学生对教室设施、体育设施、专业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以及饮食质量以及校园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第五,有关学校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调查,其中包括考风考纪、考试方式、学风、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学院整体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二)调查分析评价
根据上述问卷的结构分析,报告将从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专业课程情况、对教师的评价、硬件设施以及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在数据量化分析的客观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有一定价值判断的主观评价。
第一,从问卷调查的学生基本状况上看,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2012级行政管理本科班的学生,其中女生占到了63.04%,男生为36.96%。从学生自身对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重视程度来看,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还是较为重视,但是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需要从学院领导到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对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认识从数据上显示超过89.13%的学生还是有所了解的。
第二,从学生对专业课程各方面的满意度来看,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践教学和专业选修课的满意程度从数据上显示总体上还不错,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在有关专业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这一块的工作,更加合理的安排课程的设置,使得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能力的提高相得益彰。
第三,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来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对于老师在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态度、师生互动交流、教师专业水平、总体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情况方面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同学还是持较为满意的评价的。在今后的本科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继续发扬好的作风,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学习,以持续不断的提高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
第四,从学生对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满意度看,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教室、体育设施、图书馆、食堂环境、学校总体环境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从数据上显示,学生对硬件设施的满意程度一般,其中对于体育设施的不满意度高达32.61%,另外,认为图书馆资源不足的学生高达47.83%,因此,针对在硬件方面的问题,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第五,从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看,总体上绝大部分学生是持肯定的意见的,但是其中有关学风的满意度调查中,有46.7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一般,因此,在加强和提高学院整体的学风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相关的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股爱学习、爱生活、爱实践的风气。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尽管学院的改革发展与办学实践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及学校建设国内知名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面,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本科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大学术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在国内相关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术大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教学改革方面,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加强高质量课程建设,培育更多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科室简介
陈彤云(前排坐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21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师从名医陈树人、哈锐川、秦伯未、任应秋、陈慎吾、宗维新、杨树谦等,至今已经行医六十余年。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陈彤云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北京中医药学会老中医药专家特别贡献奖及北京市“健康有为老寿星”称号。陈彤云强调辨证论治、整体合一;重视胃气;巧用外治,改进剂型;健康为本,重视养生;脏腑辨证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研制的“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陈彤云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马一兵,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首批会员,研究方向为针、药并用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曲剑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传统医学美容学组委员,擅长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颜面损容性皮肤病等。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郁仁存(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奠基人之一。为第三、四、五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郁仁存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郁仁存名医传承工作站”。
郁老提出肿瘤发病“内虚”学说,在防止肿瘤发生及重视扶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肿瘤中医发病的六大病机,并提出扶正培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肿瘤治疗大法;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出版国内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专著,并获“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富琦,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主治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对肿瘤的围手术期、围放疗期、围化疗期的中医治疗有专门研究。
张青,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擅长治疗肝癌、胃肠癌、乳腺癌、肺癌及疑难肿瘤等。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温振英,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至今已行医六十年。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兼任全国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会理事和委员、全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小儿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温振英强调“脾为后天之本”,在辨证施治基础上注重标本兼顾的整体医疗模式。研制有健脾益气合剂、养阴益气抗毒系列制剂,十余项课题获部、市、局级科研成果奖,撰写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10余部。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李敏,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张“从脾调肺、整体辨治、防治结合、标本兼顾”。主治小儿呼吸道易感、小儿哮喘、小儿湿疹、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等。
胡锦丽,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主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局部抽动症及小儿皮肤疾病。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危北海(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危北海名医传承工作站”。
危北海是国内脾胃学说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从事脾胃学说和消化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首先创制成功病证结合的脾胃虚证、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结合的大鼠动物模型,研制出具有显著疗效的方药——胃安素。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周滔,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等慢性胃肠病,脂肪肝、慢性肝炎等慢性肝胆胰病的中西医临床诊疗。
nlc202309051808
范圣凯,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医疗胃脘痛、慢性腹泻、高血压等疾病。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许心如(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心如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师从名医姜子楣和姜?甫,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许心如提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思想,组方三参通脉合剂,临床疗效明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创“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研发出基于心衰合剂的强心栓,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陈嘉兴,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心脏冠脉介入、心脏起搏技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王倩,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继承许老的益气养阴通脉的学术思想,擅长胸痹、眩晕、心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的辨证治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贺普仁(前排坐者),我国中医针灸界大临床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名医牛泽华,至今从医七十余年。为第一、二、三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贺普仁传承工作室”。2009年获首届“首都国医名师”称号,之后,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贺老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享誉海内外的针灸治疗理论——“贺氏针灸三通法”。“三通法”是他在精研针灸经典以及一生针灸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针灸刺法及理论加以挖掘整合、总结提高乃至发展创新而逐渐形成的针灸理论体系。“三通法”在我国针灸临床医疗学术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是针灸界的一面旗帜。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王桂玲,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北京针灸学会针灸名家学术继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秉承贺普仁教授三通法学术思想,擅长火针治疗皮肤病、疼痛性疾病及疑难病症。
谢新才,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秉承“博采众长,崇尚天士”的学术特点,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癫痫、小儿弱智等疑难杂症。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柴松岩(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师从名师陈慎吾,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第一批市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柴松岩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柴松岩名医传承工作站”。
柴松岩以“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二阳致病”及“妇人三论”学说为理论核心,形成“柴松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体系”。研发的多种妇科用药,至今沿用于临床。获“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名师”称号及从事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被誉为“杏林凤凰”和“子孙奶奶”。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滕秀香,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等疑难病症。
濮凌云,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全国中西医学会北京妇产科分会委员,擅长于月经失调、不孕症、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沙市区实验小学教科室
1.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
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副校长担任,校委会其他相关领导和教科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研修学员人选,审定立项项目,为工作室的组建和开展工作提供保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科室主任为主任的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名师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为名师工作室开展研究及其他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牵头组织实施对名师工作室的检查和评估等。
2.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条件
(1)获得区明星教师、区十佳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市区骨干教师的教师;
(2)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有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理念先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或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学质量高,在全区有较高知名度;
(3)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培训、指导教师的能力;
(4)各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有教科研课题成果获市以上奖励。
3.名师工作室研究成员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基础厚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
(2)肯吃苦,善钻研,积极进取,有较强的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意识;
(3)各级以上刊物有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并取得成果;
(4)获得过各级荣誉或各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5)有培养前景的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
4.名师工作室的组建程序
(1)由符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2)学校评审小组根据本《条例》要求、申请者一贯表现以及所提供的材
料进行评议、打分、投票和推荐;
(3)经校委会审议通过,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确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
5.招聘名师工作室研究成员
(1)学校在校内公示栏和校园网上公布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相关介绍、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名师工作室招聘启示等内容;
(2)由符合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条件的教师提出个人申请,自主选择相关名师工作室,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3)学校评审小组从申请人员中各遴选5-10名申请人供名师工作室人面试,面试主要考察报名者的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推荐3-5名本工作室研修成员,并将推荐报告报评审小组审核通过,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确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
6.签订协议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学校签订《名师工作室项目研究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在完成研究项目、培养中青年教师、质量评估、各项保障等方面规定双方职责和权利。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每个研修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估办法。
7.挂牌运行
由校委会发文命名各名师工作室并制订门牌,在教师大会上授牌,名师工作室依据本规定开始全面运作。
8.工作室应通过“小现象,真问题”课题的深入研究及与相关教师讨论并实践,熟悉相关学科课程改革理念及做法,在实践中摸索出具体操作方法并为其他学科起一个样板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组织并指导我校创新班级管理的培训和组织规范化、系统化,指导相关教师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训指导教师,培养一批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使每个班级形成各自班级特色。
9.推广和展示研究成果。
名师工作室不仅在工作室内工作还要带动其它教师参与,并及时将研究成果
向相关年级、学科辐射。并将研究成果通过专栏,网站向外展示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10.名师工作室必须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职责、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每学期初、学期末写出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11.名师工作室原则上以一至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对名师工作室运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在每个工作周期中,依据本《条例》和《工作室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进行工作周期内每年两次的过程性评估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估,报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确定评估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依据本《条例》和《工作室研修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负责对研究成员的年度考核,并做出综合鉴定,形成书面意见,提交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评估等级。
1.管理自律制度。每位工作室成员都是工作室的管理主体,承担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职责,主动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确保工作室以良好姿态运行。
2.自觉实践制度。工作室成员深入实践,开设研究课、实验课,每学年不少于一次,发现和分析教学问题,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研究提供线索和素材。
3.自主学习制度。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著,征订并认真阅读两种以上教育研究杂志,并撰写读书笔记。
4.专题研究制度。工作室成员围绕研究专题每学期撰写三篇以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和一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5.网上互动制度。建立名师QQ群,工作室成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行网上学习、教学交流与研讨,使网络成为工作室的动态工作站、资源生成场和成果辐射源。
6.自动退出制度。对连续两次无故缺席工作室活动的成员或对本应履行的研究任务推诿、敷衍的成员启动自动退出机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名师工作室”(2011-05-30 20:29:11)
现在,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建有“名师工作室”,意图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笔者认为,若要将名师工作室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还应该注意:“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民”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不是专家的实验室,也不是农民的温室大棚,无论是成员层次的组成、成员地域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它都应该成为从科研成果到实践运用的纽带与桥梁,更好地、更多地为“平民”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服务与保障。
1.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无论是领衔人还是工作室成员,都应该直接从事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要包括一部分普通教师或青年教师(非名师),从而体现工作室组成人员的层次性,为工作室研究主题的深入和有效开展提供最直接的师资保障。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会在这些成员周围(或各自所在学校内)形成一个非团体性质的、松散型的研究组织,随着工作室研究活动的持续展开,其效应必将被不断扩大,从而产生辐射。因此,这种师资组成,除了工作室的核心型成员之外,在其外围还会有松散型和辐射型研究队伍。当然,为了实现理论的引领,各个工作室也可聘请一些专家作为工作室的顾问。
2.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实行条件准入制。也就是说在确定工作室成员条件后,组织人员应该通过答辩、课堂实践、案例评析等方式对志愿加入的申请人员进行考核、认定。
首先,从条件上看,领衔人应该做到理念先进,能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高,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工作室成员至少应该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其次,从形式上看,在报名之前要让其认识到参与工作室的目的,以及对所研究主题的了解程度或参与兴趣;要考虑其所处地域对本专业、本主题的需要程度,例如,常州市相当一部分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来自农村学校。
3.名师工作室要坚持草根化研究、行动研究。正是因为有了一线教师的加盟,有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参与,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为草根化研究——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然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及时地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检验、实践、推广研究成果。这样的工作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而不仅仅是研究室、观察所、望站。
“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明”师工作室。
教育要面向未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自然也要着眼于教育的“明天”。因此,名师工作室从研究主题上、从工作制度上都要着眼于教育、教师未来的发展。
1.确定研究主题——体现前瞻。有人说,名师工作室是点的凝聚,夯实底盘;是线的延伸,内化结构;是面的辐射,共享智慧”。那么,维系工作室的点、线、面又是什么呢?是着眼于未来的研究主题。因为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新名师,更应立足于长远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的主题要有前瞻性,应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应该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动向,关注本地区教育教学、本学科亮点或存在问题。这样的一些主题,能极大地促进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2.明确发展职责——和谐共生。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体现了层次性,工作室应该成为培养未来名师的摇篮,普通教师要努力成为骨干教师,今天的成员要成为明天的领衔人。因此,在工作室内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确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常规,促进整合发展。例如,常州市名师工作室的基本制度有:导师培养制,即为青年教师量身制订成长方案,促使工作室成员成长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名教师;二是项目领衔制,即确立一项研究课题,开展教育科学专题研究;三是成果辐射制,即将工作室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推广。同时,领衔人与教育行政部门、领衔人与成员都要签订协议,加强过程与结果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制度保证。以上制度实则体现了工作室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吸收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扩大一批、影响一批的思想,实现研究进程、工作开展的延续性。
“名师工作室”要成为“鸣”师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对内要倡导民主。也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和“绝对权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发出,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产生,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争论、争鸣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闪现。因此,工作室要经常开展论文研讨、专著交流、学术沙龙、研究报告会、教师论坛、公开教学、调查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批判。只有这样,工作室的研究水平才会整体提升,研究方向才会不断走向科学。
2.名师工作室对外要积极宣传。首先,工作室要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如组织主题观摩、成果论证、研究网页、专题汇报等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或参与,形成工作室内外互动的研究局面,使研究形式更加多元,研究过程不断生成。其次,名师工作室要对外求得行政支撑和业务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要积极提供平台,及时提供培训研修的机会,进行人才交流与输出,从而形成辐射、扩大影响,促使工作室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运作。
周立海
一、指导思想
以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精神为指针,关注教育前沿,注重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提升学科素养、开阔研究视野,从而促进自己的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整体作文教学法”的研究。
2.坚持片段描写,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手法,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进行生活化日记训练。
3、通过读历史故事,教学生评论历史人物,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内涵。
三、实施策略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素养。认真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刻苦钻研。将“学习作为生活常态”。坚持每月认真阅读两份专业杂志,每学期细心研读一本专业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反思记录,促进自身内涵发展,争取在学校内成为学习方面的先行者。
2、努力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骨干老师,应当通过对话、交流,寻求相互学习的关系。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见解,并谦虚地听取他人的见解,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共享人力与物质资源,实现“互惠学习”。
3、聚焦课堂,立足课堂。紧紧围绕“整体作文教学法”研究课题,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听课、评课等途径,不断学习。再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评改能力。
4、专题研究,特色推进。坚持片段描写训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抓住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比如天气的变化,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其它小插曲。
究其原因, 一是名师工作室的人选问题。大部分地区的名师入围程序侧重于职称资历的高低、荣誉称号和获奖证书的多少, 而对入围老师“理念的新旧”、“对待教改的态度”、“研发能力、专业引领、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的能力”等软件因素考量较少。一部分名师头顶光环, 志得意满, 坐等退休, 鲜有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精力和热情。
二是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机制问题。为了共享优质师资, 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各地纷纷组建了名师工作室, 但由于经验不足, 在人员组织、条件保障、工作规划、活动协调和评价激励等机制上存在诸多短板。这是因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主要靠政府推动, 而名师工作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得依靠工作室成员的内驱力。同时,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牵涉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关系问题, 跨校、跨区协作的协调问题, 使得完善其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加困难。另外, 要评价名师工作室的绩效, 也得建立一套定量、科学和易于操作的评价系统。可大部分名师工作室仅挂一个牌子了事, 并未在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的制度和机制上下工夫。那么, 名师工作室之路该怎么走呢?
首先, 建立三级名师评选制度。要本着“追求长效, 宁缺毋滥”的原则遴选人员。教师先提出申请, 学校遴选上报给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由其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对象按相关条件进行初评。然后, 对初评入选人员进行听课、答辩, 并结合听课、答辩、复评等考察, 提出候选人名单, 向社会公示和征求意见。把真正热爱教育事业, 师德高尚, 堪称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科研的专家;具有较强的专业引领、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承担工作室的职责、任务的教师推选出来。
专业信仰——站在理想的肩膀上眺望
2009年,我认识了厦门市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在她的带动下,我们9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厦大行政学院门口的草地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段老师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建立一个阅读教学专业共同体的火种。2010年,我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在全区招募14名对阅读推广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成立了名师发展工作室,并开始了课题研究。
2012年10月,我在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谈到三个关键词——“快乐”“健康”“感恩”。那天晚上,我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信。信中写到: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聆听您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分享,就被您对孩子的真诚、对工作的热爱所感动。时隔三年后的今天,听着您的专业成长经历,我又一次被震撼。
……您今天的分享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我不能像您那样优秀,但我愿意保持快乐、健康、感恩,选择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真心感谢您的指引。谢谢!
读着这封信,我心潮澎湃:没想到我的话能给工作室成员这么多的感触,
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到了那种相知相惜的温暖!
三年过去,名师发展工作室的项目顺利结束,我被评为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优秀项目主持人。2014年3月,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申报了名师工作室,招募来自全区的11名志同道合的致力于阅读教学研讨的成员,申报了省级课题并立项。我们还通过征集讨论,定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汇聚令”:
我们习惯了仰望,却孤独站立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不愿跪倒,因此默默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孤独沉默了太久,以致我们几乎忘却:每个生命的诞生,本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胜利。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应自有价值。眼下我们度过的是我们唯一的人生。
心为火种,才会倾情燃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就是怀着这种“点燃孩子阅读的火种”的教育理想,我们走在了一起。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专业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回想起来,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们的阅读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好读易懂的名师专著,包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童书非童书》等,从这些书中汲取名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现学现用。
第二阶段——晦涩难读的教育经典,包括《儿童文学概论》《教育脑神经科学》《教育科研中的数据处理》等教育经典名著,虽然读起来困难,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第三阶段——贴近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曹文轩的《火印》,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张之路的《汉字奇兵》等。要破译阅读教学的秘密,就得了解儿童的世界。
在我们的工作室,同伴们每月一次的集中都是从阅读交流开始,掀开研讨的序幕,而在QQ群里,我们也留下了大量阅读感悟。有意思的是,每学期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我们都会把研讨地点定在厦门市外图书城,在其中的星码咖啡屋里畅谈过去一学期的收获,并在书香弥漫中勾画新学期的蓝图。
专业磨课——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可谓众所周知,但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该用哪些科学方法读书,却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工作室的成员每人选择一项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如:学习地图就是思维导图,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通俗地说,它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列提纲。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这种阅读策略,我们称它为“学习地图”。
在一次区级汇报活动上,工作室的林琳老师执教《用“学习地图”读写景组文》,教案经过9次较大修改,先后进行了5次研讨碰撞。
第一次研讨:原本确定上三年级“我的课余生活”群文整合课。预设在一节课上精读三篇关于课余生活主题的文章,并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文本的方法。但试教后就完全推翻了预想,因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内精读一篇文章都有难度,更何况要精读三篇,还要抓关键词。工作室为此研讨了改进策略。
第二次研讨:用思维导图画三篇文章的脉络,但孩子们一节课才画好一篇。我们反思发现,是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没掌握,特别是如何抓关键词孩子不容易掌握。我们借鉴图书《作文地图起步》,提出“学习地图”的概念,帮助孩子们把握文章脉络。此外,我们挑选阅读素材,把所有写景文章都找出来,从中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教学文本。
第三次研讨:确定用“学习地图”画写景文章的脉络,教给找关键词的方法,课上阅读三篇文章《台湾的蝴蝶谷》《海底世界》《香港海洋公园》,并画出学习地图,结果发现文本结构不够明晰,有些段落连老师都很难找出关键词。我们在研讨后,改写了阅读素材,把它改成总分总的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其后,我们又进行了两次深度研讨,结果林琳老师的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林琳老师的四篇关于学习地图的文章之后也相继公开发表,关于学习地图的课题研究也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成长为思明区学科带头人、厦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
专业写作——站在现时的肩膀上重构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吸纳,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重构。教师光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需站在现在的肩膀上,回望过去,反思过去,重构思想。为此,我们规定工作室成员要在阅读心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四个方面坚持写作。每个学期末,伙伴们都要上交“四个一”,并在Q群中交流、分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室的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只为写作而写作,而是让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针对实践的反思包括自我反思与帮助他人反思,以及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批判性或建设性的意见中,吸取认识自我和重建实践的资源等三方面的能力,以专业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并引导师生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
就是带着这工作室成长的“吉祥四宝”,我们快乐行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作者单位:厦门市槟榔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时光匆匆,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感觉很忙,事情很多,但过得充实有意义,收获很大,特别是与名师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交流,思想与思想相碰撞,在碰撞中提升了自我,锻炼了自我。
一、阅读,在学习中丰富底蕴。
我定期阅读了自己订阅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读者》等杂志;经常和学生共同诵读古典诗词、阅读文学名著、绘本书籍等,还精读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做了一些摘抄笔记。
二、实践,在实践中锤炼教艺。
我热爱语文教学,并追求着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境界。我注重钻研与改进,尽心尽力上好班内的每堂语文课。一学年来,虽然没有机会在县平台上上研究课,但根据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安排,进行了组内的一堂阅读课《一个苹果》的教学,为组内老师如何上好阅读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全力指导校内青年教师上好语文课。和方霞、李华、陈吉芳等共同指导黄小花老师执教《江姐》在县中高年段阅读课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指导周安碧老师执教《瑞恩的梦想》在学校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科研,在反思中提高质量。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积极参与多个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如《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我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升自我,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参与,在活动中提高水平1、3月参加了“铜梁县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技能大赛”,观摩了全县名师及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对阅读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
3、4月赴重庆南岸江南体育馆,听了作文教学的赛课。使我在作文教学教改方面,得到了许多新的启发。回校后,组织本组老师观摩了此次活动中特别精彩的作文课光盘,令老师们受益非浅。
五、反思,在改进中前行。
1、要多读多记,丰富自身底蕴。在有广泛阅读的爱好和习惯基础上,要加强深入阅读,及时摘抄,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积累。
2、要勇于实践,提高上课技艺。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博采众长,在上好平时每节课的基础上,更要在上出精品课上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形成。
3、要再接再厉,提高论文水平。要加强平时的反思,勤于动笔,精益求精,争取论文数量、质量上有新进展。
4、要经常更新,做好研修工作。将“要我做”的态度转变为“我要做”,注重点滴积累,做到经常性阅读与经常性更新。
感谢龙都小学名师工作室给予了我机会,给予了我挑战,给予了我指导,使我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我愿在新的一年中继
生活在社会转型期中的我们,各种比拼,各种厮杀,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快、急、捷径,焦虑,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而在工作室,有这样一群纯粹的语文人,静下心来,宽厚的,细细的,认真的,温暖的,做着在旁人看来不怎么的语文事业,(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语文事业,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把语文教学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对待,虔诚的,认真的,努力的。)而我能融入其中,享受和沐浴着这里的空气、阳光、水分,真是佛所说的千年轮回修来的福分。
从“大白”说起,在7月2日早上的家长座谈会上,我播放了谷润老师穿“大白的衣服”送孩子们中考时的视频给家长们看,我也在一旁认真的看,尽管在师傅周老转发的微信上看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看,我都被深深的感动着,抑制不住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转。谷润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中考、高考,结婚、生子,都是人生的一个站点,我希望我的学生是一群体健心善的孩子,我并不希望他们去当状元,今天把你捧为状元,30年以后告诉你当年的状元无所作为。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大白”,给孩子们温暖的拥抱,让自己拥有这种温度,告诉孩子们生命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彼此的相互温暖。让学生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中考,然后成长。”
家长会上,家长们热烈的,激情澎湃的,关心着孩子们的分数,高分的高兴着,低分的沮丧着。孩子扫地不会多扫一扫帚,孩子不会多擦一次黑板,孩子不会多倒一次垃圾,班主任不在时孩子们就逃跑了。家长们觉得这些习惯都是小事,分数单上的分数才是大事。看完这段视频,我们让家长也谈谈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体健心善的孩子?您告诉过孩子要“像大白”一样有温度,然后用这种温度温暖同伴吗?家长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后很多家长都发信息反馈了自己的教育存在的种种急功近利的问题。这是谷润老师带给我的温度、感动和思考。
工作室的老师们都是温暖的“大白”,我上研究课《幼时记趣》、《蔚蓝的王国》,都得到了师傅周老的全力帮助和支持,得到了我们梅树组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得到了赵玲老师的亲自指导和殷切的嘱咐,以及杨晓玮老师,刘箸老师,工作室全体老师的帮助,每一个老师都用大白的温度,温暖着彼此。
在工作室这个平台里,有师傅周老的书《行走的风景》感染着我们,师傅的潜心努力,高瞻远瞩,每一学期都有最著名的全国语文教学专家给我们指导示范,肖培东老师、郑桂华教授、李华平教授、刘铁梅老师、叶映峰老师、刘永康教授等等,一批一批的名师从书本里,走进了我们平时的教研和学习,让我们从这些名师身上感受着温暖,感受着对语文的挚爱,感受着对语文的深究,感受着对生活的态度,尽管高山仰止,但更多的是砥砺前行。
前面有专家的引领,周围有师傅周老和前辈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以及同伴的互相感染,我终于慢慢的上路了,我不在每次上课前都想依赖着教参,我会静下心来,细细的想想这一节课我到底要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我不在想着练题,考高分就是本领,我慢慢知道了语文课和练题关系不太大。我也能静下心里写下水作文了,我甚至舍得化4个课时的时间慢慢的,系统的,教孩子们写一篇作文了。当然,我也很少因为孩子们考试的高低而情绪起伏变化了。我慢慢的感受到做一个语文老师其实还是幸福的。
师傅周老每一次的评课,每一次的发言,每一次的讲座,都是充满温度的,哪怕是讲高考题,师傅也能讲出很多语文的情怀来。她就是我们工作室所有老师心中住的着“大白”,师傅对孩子们成长的关注,对语文的情怀和赤诚,对每一个人的宽厚和仁爱,不是一个课时,一次发言,一个讲座所能囊括的。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师傅周老的影响下都是“大白”,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影响,彼此温暖,一起成长起来。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往往是以一个地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名师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科研共同体,一般以其名字命名,用以传播名师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思想。目的是通过名师的专业能力、品行以及人格等带动工作室其他成员,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两次受邀加入名师工作室,但均出现成员与成员之间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迅速成长为地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名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有的教师几年下来却碌碌无为,专业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专业发展较慢教师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二是教育教学理论缺乏;三是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四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薄弱。针对原因笔者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期为专业成长较慢的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引领成员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某一时期内只能选择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突破口。名师工作室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前沿的方向进行研究,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但也有一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属于基础性的,如开设“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命制试题”、“如何上课和磨课”、“如何使用新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等讲座内容和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这么丰富的研究内容,总有一方面适合你。所以工作室成员要与工作室导师不断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寻找教师个人发展的增长点,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使教师明晰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工作室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发展工作室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强化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教育教学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阅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提高自身需要,也是自我进修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自身理论功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视野,只有终身学习。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始终占领理论“制高点”。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一般都会推荐一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书籍,供工作室成员选择;工作室成员也可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地理专业期刊,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和学习,从中汲取专业知识和理论观点。此外,名师工作室还会邀请高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专家、中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到工作室做讲座,讲授学科前沿知识,为工作室成员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三、督促成员坚持教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并以此来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路径之一。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并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觉、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进行反省与审视。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说明思考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不会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只能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其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名师工作室应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中扮演督促者的角色,促使教师多动笔、勤动笔,用笔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育故事等,使教师在写作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升华积淀理论知识。很多成员就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坚持写网络日志、教育博客等,与网友分享自己教学上的得失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只有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教学上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才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自我提升意识。
四、提高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开展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对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行提升:一是论文写作;二是课题研究。让成员明确做研究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首先可尝试写作论文,然后再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成员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作为一个论题或课题,通过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最后将其转化成文字或研究报告。
在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引领和成员的相互研讨中,笔者认识到,要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感悟和灵感,这些就是写文章、做课题的素材。二是要提高问题意识。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写作的源泉。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就是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三是要有求异思维。写文章要大胆开拓创新,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也是文章出新的立足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是将成就感化作创造的动力。自己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感,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成就感使自己愈发自信,几年下来,文章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好句子、好观点、好文章越来越多,竟然连续发表30篇文章,这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