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于忧患》教学设计与说课稿(精选10篇)

《生于忧患》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企鹅爸爸孵蛋的艰辛。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受到启发。使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辨证的、相互的,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

2、体会企鹅爸爸孵蛋的艰辛,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企鹅的相关资料。

2、企鹅视频及幻灯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

1、师生问好。

2.企鹅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可爱的美好印象。(出示课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来熟悉它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学生自学,感悟父爱。

1、读课文,出示自主探究的内容。(出示课件)

a、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自主探究的问题的答案(企鹅爸爸孵蛋的环境如何?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找答案并回答。

b、下面,咱们一起朗读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出示课件)。c、(大家读的真好)那么,你们从句子中又体会到些什么呢?(企鹅爸爸孵蛋环境极度严寒、环境恶劣)(出示课件)

2、再读课文,出示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a、大家再次大声读课文,二人一组合作找出探究问题的答案。(企鹅爸爸是如何孵蛋的呢?(从时间、姿态等方面入手找出最让你感动的 地方。)(出示课件)

b、(大家配合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组句子,再次感受企鹅爸爸的艰辛。

C、句子有这样一个词“刻骨铭心”,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板书)学生回答,并及时表扬。(可从企鹅爸爸孵蛋艰辛与不易方面回答)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咱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吧!(如:

1、找出企鹅爸爸孵蛋时间长的句子,并谈感受?

2、联系上下文理解“冰雕石刻”的含义(板书)?

3、小企鹅出世前,爸爸,妈妈的职责分别是什么?等等)学生自由探讨。并给予表扬。

4、再次有感情朗读,描写企鹅爸爸孵蛋环境和如何孵蛋的句子,并给予表扬。

5、师小结:是呀!企鹅爸爸历经艰辛,为了孩子,将父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冰雕石刻般站立在风中,守候着、坚持着。正因为有了企鹅爸爸的坚守和付出,才有了小企鹅生命的喜悦。(出示课件)大家齐读:“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言,并表扬(如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为你们骄傲)。(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要去帮助别人,时刻为他人着想。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板书爱是付出)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文中的企鹅爸爸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终于等到小企鹅出世,他们是不是可以一家人团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生回答,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

2、(出示课件)南极洲的海面马上就要被冰封堵起来了,企鹅爸爸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跳进了大海,去觅食。

3、相信企鹅爸爸的父爱一定感动着每一位同学,那么我们人类的父爱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感动人呢?请听崔京浩心中的《父亲》,咱们一边听一边欣赏诗歌《写给父亲》。(出示课件)

4、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请将你们的这些心理话转化成实际行动吧!去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你们

的爱。请带着对父母的爱再次大声朗读“ 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

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10、企鹅爸爸

冰雕石刻

爱---付出

刻骨铭心

《企鹅爸爸》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企鹅爸爸》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课的课文,本文用精美的语言和动

人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企鹅爸爸守护小企鹅出生、背井离乡寻找食物等艰难情景。

课文一咏三叹,细致着笔,谱写出动人的旋律。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企鹅爸爸孵 蛋的艰辛。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

2、体会企鹅爸爸孵蛋的艰辛,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

二、说教法

坚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与欲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

理念。坚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爱的伟

大,感悟亲情的美好。

三、说学法

观看视频,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与欲望。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采 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企鹅爸爸孵 蛋的艰辛,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最后联系自己的爸爸,写写心理话,为爸爸做一件事,感受亲情的美好及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企鹅的强烈愿望,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直奔主题,找到重点句子,初步感受父爱。

3、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朗读。感受南极环境的美与恶劣,为守护蛋卵的

艰辛做铺垫。

4、感情朗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想象 64 个日夜无法进食,无法安眠的

情景,深刻体会企鹅爸爸守护蛋卵的艰辛与不易,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

爱。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6、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10、企鹅爸爸

冰雕石刻

爱——付出

刻骨铭心

这节课的板书,我本着精炼准确、提纲挈领的原则来设计,从冰雕石刻的身 影和刻骨铭心的场面让学生感悟到企鹅爸爸伟大坚韧的父爱,从而明白爱,就是 付出的道理。这样的设计达到了内容明晰、主题突出的效果。纵观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的悟性,给了孩子们自由领悟的环境,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由展示的舞台,自主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完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当然,理想总是美好的,也是略嫌高远的,在这里恳请评委老师和在座的同志们就我的设计予以点评和指导,未来的语文教学我还将一如既往地朝着简约、扎实、轻松、高效的目标而努力,真正践行“增效减负、善学会教”的八字箴言,努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学习得快乐!

《认识面积》评课与说课稿 篇2

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在课开始部分,教师就设计有效活动,安排了两个同学分别擦洗大小黑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由此积累认识面及认识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再接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物体的面,引导学生感知面的大小,进而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常常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为了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教师让学生摸摸桌子的侧面,球面,看看湖面、钟面,从而丰富了“面”的表象,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三、精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师精心选择了两个长方形,使学生用已有的观察、重叠方法都不能方便地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如何借助另一个图形来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意

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第一个练习题比较国家、省份面积的大小,用目测法。第二个练习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图形的大小;第三个练习则是提高练习,从中渗透了面积与长、宽、边长间的联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建议与改进:

1、在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时,教师最好用数学书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在横放、竖放、斜放时的现象,从而渗透“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守恒规律。

2、教师的过渡语还不够精炼。例如,在学习完物体表面的面积后,教师可如此过渡:“物体的表面的大小,那我们学习的图形有大小吗?好,现在,我们

《生于忧患》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观察、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每小组准备9条比10厘米长的纸条,1把剪刀,吸管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本62页例3情境图。

1、提问:小明上学有几条路线可以走,你认为走那条最近?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小明上学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线最近。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二、自主探究,研讨问题

我们来做个实验。

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

(3)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学生汇报。

(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展示交流,建模问题

1、画一个三角形,用刻度尺测量出三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看看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2、判断下面哪一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不能摆成的你能换一个数让它能摆成三角形吗?2、4、65、3、56、2、5

四、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填空谁最棒。

(1)由三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条高、()条底。

(3)三角形具有()性。

2、如果让你把吸管剪成三段,你怎样剪能保证一定摆成三角形?哪个位置不能剪?第二剪要在哪里剪才能大于第三边呢?如果要剪一个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怎么剪呢?请同学动手剪一剪,再拼一拼。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4

cm和6cm。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几cm?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还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比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与第三边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探索。

六、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第4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6+7>8、6+8>7、8+7>6

4+5=9、4+9>5、9+5>4

3+6<10、6+10>3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a+

c>b

c

+b>a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边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练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等知识,为今天探究三角形新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基于四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究过程,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愿望。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会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2、结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推理、概括的能力。

3、经历实验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的科学精神,获得探索、发现的成功体验。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的难点是: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学生往往会以偏概全。

接下来,我说学法指导和教法设计。

陆游曾在一首诗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知识的取得贵在实践,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才能深知原因为何!所以我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猜想、质疑、探究、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通过协作互助、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来发现规律。这样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学法,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是基于学生对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他们知道走哪条路更近,但却表达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2、提出猜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爱因斯坦说过,源于兴趣的动力是无穷的。问题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心理动力。思维经常从问题开始,引发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问题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1、实验法初步感知

(PPT)我这样先实验后讨论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活动二。

2、深入实验、构建新知。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直观的发现规律。这里是预设孩子们发现的规律(PPT),只要孩子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并集中对以上的几个结论进行点评。

3、画图法验证结论。

设计三个层次的实验环节,意图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三次完整的、由易而难的科学的研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联系生活、解释与应用。

1、前呼后应、快乐回归。

让学生用规律解释“为什么小明上学走这条路最近?”目的是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2、本着练习要有层次性、典型性、趣味性的原则,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l)

基本练习。

这部分的练习重在巩固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

(2)专题训练。

此题设计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深“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印象。

(3)

拓展练习。

意图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面对全体学生的情况下,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的发展。

最后我来说板书设计。我将板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将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简明概要地呈现,让学生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更加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发现规律。

片段教学与说课的区别 篇4

发表时间:2012-5-10 15:57:52 访问次数:626

1、目的不同:说课是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要讲清设计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的。而片段教学的核心不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而在于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现。

2、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研究人员、学校领导。说课时,说课者是单边活动。说课者面对专家、学者,进行自我表演。片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有生与无生),师生必须是进行必要的双边活动。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读、讲、议、练等活动来完成,教师与学生必须互动、互适。

3、方法不同: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执行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讲解、提问、讨论,也可以借助一些手段辅助教学,如投影、计算机等。也就是说,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而说课则不同,说课者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说”。

4、内容不同:说课主要阐述上课采用的方法和理由,即阐述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学生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等。片段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施教与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不需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的理由。

童话反思与说课 篇5

可以说作文教学是令众多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我也不例外。本次活动主题是“轻松作文,快乐作文”,在授课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头痛的事,比如说,上课的时候总感觉自己的语言缺少过渡语,每个环节之间没有联系,出现了板块教学模式,在备课时感觉还是不错的可讲课时却出现了“虎头蛇尾。”

在教学时,我开始以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可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并且能够简单的叙述这个故事,但紧接着进入到写法指导这一环节,环节脱节现象表较严重,学生对于教师所给的范文读的很少,大多数学生说不出作者是利用了对话形式进行编写的,在此环节教师教学时没有引导透彻,学生更不懂我的意思。因此此环节完成的不够好。由于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最后没有课堂展示的机会,导致本节课不是很完整。

总之,在本科教学中前半部分教学环节较紧凑,学生气氛活跃,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可是后半部分由于教师引导不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准确把握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学习有关作文习作的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感受作文的乐趣,解决学生不会写作的这一问题。

通过这次的作文教学,我对编写童话教学有了如下建议:

一、多听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这么说,许多人都是在听童话故事中长大的。童话故事里的内容,大多都与儿童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如此一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因而学习兴趣大增。

二、多读童话,扩大阅读范围

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这一点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经典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童话故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多写童话,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与说课的区别 篇6

“说课”与“试讲”的概念,大多数同学可能还存在很多困惑。各个省份的教师招聘面试考试形式中,大多是以这两种形式为主,作为面试备考的第一步,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说课和试讲究竟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说课和试讲,中公资深讲师就简单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从而为考生们在考试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说课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说课”呢?

“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这就说明了在“说课”中,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将其面对的考官当做其“同行”的概念,二者来共同探讨本课题是怎么上效果好,或者“说课”者自己设计如此上课的意图,以及贯穿的课程理念。

二、试讲

“试讲”主要是现场模拟上课的情景,教师招聘考试中,考上是需要将下面的考官当做自己的学生,同时给他们一定的互动、交流。与“说课”相比,“试讲”的课堂最有特色的就是“演”,需要有提问环节等。

从对“说课”和“试讲”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说课”难在“背”,而“试讲”则难在“演”。“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同时作为即将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来说,一定要清楚,在规定时间内的说课中,一定要完整呈现一个课时,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用具(手段)、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等步骤,完整呈现。但是当要求以“试讲”的形式来面试的考生需要明白,“试讲”如果在规定时间没有讲完,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试讲”中,考官更加看重的是你是否能够非常好、较完美的呈现出

一、两个知识点。

既然二者有本质的不同,那么是否有何联系呢?

教学设计说课稿 篇7

展PPT-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一个详细且针对性强的目标是上好每堂课的第一步。我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目标的:

首先是分析课标要求:(PPT-3)课标要求教会学生了解SO2的性质及用途,认识到SO2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分析教材设计:(PPT-4)

1、本课题衔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通过介绍SO2的化学性质,能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

3、教材对本课题的设计注重联系生活,旨在致少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另,当前学生的情况是这样的:(ppt-5)

他们:已具备对物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还原的知识。

但缺乏:对知识挖掘的逻辑性和对知识理性而系统的认识。

故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提取信息,加工所学信息并归纳新知识的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ppt-6)

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S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化害为利的思想。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预设这样的教学方法:P-6-2。

一堂脉落清晰的课,一个严谨的宏观构想是必须的,我的教学框架分为三步:(PPT-7)最后实现情感的深化,让学生用之前所学辩论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过大于功”?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走近SO2。

古希腊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砂、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与好奇心呢?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最好的手段,因为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景化的真实活动中,能让其通过参与真实问题求解而唤醒其学习激情。

上这节课时,刚好在圣诞节前,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仪式来引入:“全体起立,拿出一只火柴,听口令,准备,划燃。”在点点星火烘托的节日气氛中,我问:“同学们闻到一股什么样的气味呢?”“有刺激性气味。”学生马上回答。“那这种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对火柴的成份是了解的,有说S的,有说SO2的……这时我引导他们,气味来自于S+O2=SO2。从而让他们近距离的走近了SO2。(P-8)

我可以开始接下来的教学了。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SO2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有说“酸雨——死神”,“空气污染”“漂白银耳”的,七嘴八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SO2在学生的心里单纯地是一种“恶魔”气体,但实则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它,也为了让它们有兴趣去挖掘它,我设置了一个“委屈孩子”的形象,带着孩子们去为它平反。(P-8)

我告诉他们:同学们,实际上SO2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它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想听听它自己是怎么想的吗?请听“委屈孩子”的告白,并提炼它的性质。

这时“委屈的孩子”已经完全在学生的思想里,开始了它的告白:圣诞,划火柴,引入SO2在你心目中的形象,SO2自己怎么想怎么想呢。

(P-8)视频。

通过这段告白,学生们提炼了SO2有如下性质(P-8)。我告诉他们,要为它平反,就要充分认识它。接下来,进行第二步:实验探究。因为物性是他们能直接感知的,但水溶性及化性却无法直接体会。故而我设计了三个环节:(P-9)。

每个环节均采取“回顾视频”→“启发”→“提问”→“学生小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

首先:问题一。(P-9)怎么证明SO2的水溶性呢?溶于水的SO2又是否能与水反应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往集满SO2的软矿泉水瓶中加水,看瓶子是否变瘪?然后取其中溶液加石蕊,观察是否变红的方法,从而得出结论:SO2易溶于水旦溶于水后生成酸的结论。

问题二: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O2可做抗氧化剂。紧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P-11)视频中曾提到,SO2为什么能做葡萄酒的配料呢?设计一个问题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答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SO2可做抗氧化剂。紧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实验快速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有的学生选择了KMnO4,有的选择了Br2水,但结论都是一致的,加入SO2中的试剂颜色很快褪去,证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问题三:展示书本,SO2作用于书本体现什么性质?带着前两个活动胜利的喜悦,学生已有了探索SO2漂白性的强烈欲望,故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用品与红花进行了实验,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SO2是一种有利于HClO的暂时型漂白剂。(对比红、白花PPT)。

实验探究后,归纳、总结、落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归纳、应用。我要求学生书写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应的方程式,然后从性质分类的角度引导他们从两个方面分析:横向:不变价,漂白性,酸氧定性。纵向:变价,既具氧化性,又具还原性,但主要体现还原性。从而使学生在整理知识的问题上加立起了系统的思维模式。

活动二,让学生带着对“委屈孩子”的深入认识,了解不为人知的背后它默默地为人类的奉献(P-

16、17)。

此时,我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SO2的认识似乎想为“孩子”平反。从单纯的“恶魔”在向“天使”转变,但它们无疑是带着感性的,做为人格的唤醒和塑造者的我们,此时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让地看待一个问题。故而我大胆地设计了一个环节:

小组辩论:极端的话题SO2对人类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们经过激烈地辩论,得到了这样的结果:(PPT-18-视频)。

此时,学生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万物都是发展的和矛盾的。认识化学物质也一样,必须认识到它的两面性,有功的地方,我们大加利用,有过的地方,加以抑制,只要人类能够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对象和使用的剂量,它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说课稿 篇8

本课选自三级教材第四讲,有了前面三讲《从此不怕写作文》、《写好我喜爱的动物》、《写好我喜爱的小物件》的基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要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事物的外形特点的方法,但是在运用上还不是很自如。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按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介绍自己爱吃的水果;

2、在阅读范文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3习作中要做到语句通畅与连贯,用词准确。

说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具有仔细观察水果和蔬菜的愿望。

说重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得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介绍水果及蔬菜。

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身上的“五员大将”——眼、手、鼻、口、心,同时又创设多个情景,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说到写。另外,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

作文过程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训练的过程,而整个过程需要对话的支持。三年级学生刚学习作文,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这节课我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写的困难的问题。

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题篇香蕉一个学生每人带一种爱吃的水果

说教学过程:

教学情景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金色的秋天来了,爱吃水果的同学可以一饱口福了,因为许多水果正绽放着它们成熟的笑脸,等待着我们去品尝呢?快来看一看都有谁在等待我们吧!(课件出示水果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什么?紫金色的葡萄。毛茸茸的桃子。红红的大苹果。

师: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因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爱吃的水果》(板书课题)在此,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所谓的情境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从而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对话奠定基础。

教学情景二:欣赏习作,指导观察

师:我知道你们今天也带来自己最爱吃的水果,请拿出来。

师: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器官去了解它呢?

老师边引说边板书,用眼睛(看),看什么?(形状、颜色)

用手(摸),摸什么?(表面)

用鼻子(闻),闻什么?(气味)

用口(尝),尝什么?(味道)

师:你们都有喜欢的水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呢?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师:(手拿出香蕉)看香蕉是什么颜色?淡黄。土黄。

师:请同学摸一下,并说说摸的感觉,好吗?很光滑。

师:闻一下,又怎样?很香。

师:(把香蕉打开)说说里面的样子。奶黄色

师:(请学生吃)说说你吃的味道和感觉。香甜甜滋滋软乎乎。

师:刚才大家说得不错,能不能把刚刚说的连成一段话说一说呢?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师:老师把它写成一段话,自由读,并且比较一下,你更喜欢谁说的呢?为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

(出示)瞧,香蕉弯弯的,像月牙,又像小船。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顶端的枝柄就像绑了一个小辫子,显得十分可爱。我用手摸一摸,它的皮非常光滑,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再把它的外皮剥下来,露出奶黄色的果肉,我忍不住轻轻地咬上一口,软乎乎,甜滋滋的,叫人吃了还想再吃。

设计书签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第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设计精美书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说明;教学过程;评价和总结五个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福建省教育出版社《设计精美书签》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设计精美书签》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是word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认识书签、了解书签的组成,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书签主题内容,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学会用word中的绘图工具绘制书签草图;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word的操作技能,利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说教学目标

1、了解书签的组成,学会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掌握用绘图工具布局书签版面。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认识书签的组成,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书签的版面布局安排。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育学生多看书爱护书籍。

3、说教学重点:学会用word中的绘图工具设计书签草图。

4、说教学难点:运用绘图工具合理设计书签版面。

二、教法、学法说明

1、说教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突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游戏引出任务,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学习。

2、说学法

四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观察思考问题,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微机操作能力,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文字编辑、图片插入、调整图片属性的设置等。这节课通过设计书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组织教学: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说说看了这则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广告教育学生从小要知道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学会感恩,整节课融入“感恩”的情感教育。)

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如何将书快速翻到想看的页数?”(学生回答问题。)

2、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谁最快”,看谁最快把书翻到第13课P74。(老师在书中夹有书签,所以最快完成。)

3、教师讲解:书签不仅可以帮我们很快的找到所要的页码,而且可以不用折角保护书籍。从而引入课题——《设计精美书签》。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育学生不仅要多看书、多读书还要学会保护书。)

三、探索实践提高技能:

1、欣赏书签,确定主题: 让学生欣赏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书签(幻灯片演示边看边思考),并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1)、你看到什么内容的书签?(2)、在你的记忆中书签都有什么形状?

学生思考可能会回答:“名人名言书签”、“心形书签”等。引导学生分析书签的组成,并指导学生看书P81-83,想想设计书签分哪些步骤完成?

2、收集资料准备素材:

让学生说说收集资料有什么方法:(如平时多看书,上英特网等方法),然后教师操作演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师先提供一个资料库文件夹和一个我的资料文件夹; 在资料库文件夹中查找符合自己书签主题的图片和文字,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收集到我的资料文件夹中。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注意:收集的资料必须与你所定的主题内容要相符。)(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操作,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整理资料设计草图: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P84页的书签草图,让学生说说:(1)、在word中设计书签草图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绘制?你用什么方法设计?(2)、教师师范:视图--——工具栏——绘图,选择自选图形中自己喜欢的形状作为装饰底图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作为彩带孔,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作为书

签主题,标明“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作为书签中的文字,标明“文字”。这样一张书签草图就设计好了。

(3)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根据收集的文字和图片设计一张书签草图。

4、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设计的书签草图,让学生欣赏。

四、交流评价

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学的作品,说说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哪里需要改进 ;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适当鼓励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培养学生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判断能力。

五、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总结:

把设计书签的步骤编成儿歌: “小小书签真奇妙,马上能把页码找。设计书签分三步,小朋友们要记住。根据爱好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材料,材料选好绘草图,个性书签设计好。”(设计意图: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条理性。)延伸:

1、在一张比较硬的纸片上(大小、形状)自定以“感恩”为主题制作一张书签送给长辈 ;

2、预习15课《制作精美书签》。

想一想制:制作书签要用到哪些word操作知识 ?

《赶海》说课稿设计 篇10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感。下面就针对第一教时的教学谈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生于忧患》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推荐阅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阅读习题及答案06-19

忧患意识06-20

上一篇:自考广告文案写作下一篇:动作描写的词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