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的妙用教案(共1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2.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这段动画片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呢。所以请你认真看、认真听。(课件演示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
师:你找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知识?
生:3.72.81
师:它们都和谁有关?
生:9
师:9再加9是多少?
生:18
师:18再加9呢?
生:27
师:你们能找出这组数字之间的规律吗不?
生:都加9.师:现在谁能接着往下再加7次?
生自己算题。竖着写答案。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比一比,谁最先记住这组数据。
生比赛。
师:我们都知道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你们会把它们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写乘法算式。
二、由加法引入,自编乘法口诀。
师: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口诀的方法自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1、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自编口诀。
2、交流成果
①
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出示,并问:你最喜欢哪一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②
理解口诀:如: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个9加在一起就是27,9+9+9=27。
生:2个9是18,再加1个9就是3个9,得27。
③
学了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乘法算式?
(师板书算式)
三、寻找规律、促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算式及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生:算式的第二个数是从1~9。积的个位越来越小,十位越来越大。
生: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生: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生: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生:1个9是9,比10少1;2个9是18,比20少2;3个9是27,比30少3;…… 9个9是81,比90少9。
……
教师竖起大拇指:同学真是不简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我们熟练记忆口诀。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四、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检查记忆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
五、练习
书上的练习题。
六、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9×7=63 七九六十三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2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能正确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体验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生独立探究并得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小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七巧板激趣
(1) 提问:什么呀? (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2) 谈话:七巧板有7块, 可以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依次出示:7个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漂亮吗?
2.引入新课
过渡:今天我们就请这些美丽的图案帮忙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1) (课件出示:1个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几个图案?用了几块?就是几个7?可以列出什么算式?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1 7 1×7=77×1=7一七得七)
(1) 几个图案了?就是2个几?2个7就是几?怎样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乘法口诀呢?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2 7 147+7=14 7×2=14二七十四)
(2) “二七十四”是什么意思?
3个图案用几块?你是怎样算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3 7+7+7=217×3=21三七二十一)
2.小组合作编口诀
(1) 研究学习, 合作填表
(1) 那4个、5个、6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呢?同桌两人一组合作把表格填写完整。 (课件依次出示4个图案, 呈现效果:
表格材料:
(2) 学生伴随背景音乐, 两人一组合作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 反馈, 订正
(1)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汇报时先说清几个图案, 用了几块, 是几个几, 然后分别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 汇报:
●学生对4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5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6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7个图案进行汇报。
提问:为什么“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学生编“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时, 容易将口诀写成“七七四九”, 要及时纠正。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先列式计算出1个、2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 然后根据列出的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乘法口诀。
3.记忆口诀
(1) 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乘法口诀 (出示:7句7的乘法口诀) , 它们与谁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 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提问:
(1) 竖着观察每句口诀的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和得数, 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每句口诀的第一个数从上到下依次多1, 每句口诀的第二个数都是7, 每句口诀的得数从上到下依次多7。
(2) 横着观察相邻两句口诀,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情预设:相邻两句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差1, 第二个数不变, 得数相差7。
(3)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情预设:相差的1是1个7, 所以得数相差7。
(3) 有了这一发现对我们记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帮助吗?
学情预设:举例说明前一句口诀加7就得到后一句口诀;后一句口诀减7就得到前一句口诀。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7的乘法口诀排列的规律, 对我们记忆7的乘法口诀很有帮助。
(4) 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再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5) 组织游戏记忆7的乘法口诀。
(1) 对口令:
学生易将“三七二十一”说成“三七二十七”、将“六七四十二”说成“六七四十八”因此这一环节“三七”、“六七”先后出现两次, 帮助学生记忆。
(2) 说口诀:
课件出示:
学生边读口诀边按要求填出缺少的口诀。 (学生说出相应口诀后, 课件出口诀。)
(3) 猜口诀
(出示装有7的乘法口诀的信封)
谈话:这个信封中都是7的乘法口诀, 老师从中抽出1句 (边说边抽取, 背面冲前放于胸前) , 请同学们猜猜我抽出的是哪一句口诀。
学生猜口诀, 直到猜对为止。
【教师抽取“四七二十八”“三七二十一”两句易错得口诀, 学生猜。】
小结:相信通过刚才的游戏, 同学们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过渡:同学们都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 你们能准确写出7的乘法口诀吗?
1.把口诀补充完整。
【重点关注学生“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这两句口诀的填写情况, 如出现“三七二一”“六七四二”要引导学生说说哪里有问题, 应该怎样写。】
小结:同学们对7的乘法口诀掌握得很好, 乘法口诀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乘法口算。一起来算几道题。
2.口算。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口算。
【关注学生“7+1”一题的完成情况, 提示口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学生进行抢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过渡:7的乘法口诀还能帮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3.用口诀解决问题。
(1) (出示课件:1个星期有 () 天
2个星期呢?3个、4个、5个、6个、7个星期呢?)
组织问答游戏:
师:1个星期有几天?
全体学生:1个星期有7天。
2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2个星期14天。
生1:3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3个星期21天。
生2:4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4个星期28天。
生3:5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5个星期35天。
生4:6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6个星期42天。
生5:7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7个星期49天。
(2) (课件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能用简便的方法算出这四句诗共有多少个字吗?)
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求出这四句诗共有多少个字。
提问:7×4 (或4×7) 中的“4”和“7”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堂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这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 我们先一起列式计算出1个、2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七巧板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然后通过找规律、做游戏记住了口诀, 最后用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问题。
板书:7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 从课前充分预设开始———《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对《7的乘法口诀》一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下面着重谈谈这节课在“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然交流节省教学时间
课一开始, 教师将七巧板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伴随着音乐, 课件依次呈现7个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直到课件播放结束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图案中。这时教师自然地与学生交流:“漂亮吗?”, 既尊重了学生欣赏后的体验、满足了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需要, 又迅速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几秒钟的师生交流, 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 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 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
二、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 方法指导具有针对性
探究新知部分安排了小组合作编口诀的环节。这一环节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目的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实际教学中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参与热情很高。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没有置身事外, 而是逐组进行巡视, 发现小组合作得好, 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发现合作中存在问题, 如:有的小组仅强调分工、不讲究合作, 在填写表格时采用一人填写一格后进行交换的方式, 如此循环往复, 非常浪费时间;再如:有的小组填写表格时不是先写乘法算式, 然后及时根据列出的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而是先将所有乘法算式都写出来, 再回过头来编乘法口诀;又如:有的小组在通过加法计算获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 每次都是从头加起……每当发现问题, 教师就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以商量建议的口吻指导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 同时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确保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发言, 鼓励表达引导同伴间相互启发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有限。课堂上学生发言时往往想得清楚表达不出。遇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投入了更多的耐心, 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引导他们去表达, 学生实在有困难说不出, 也不急于代替学生说, 而是鼓励同伴发言相互补充完善。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提高, 而且往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效果要优于教师的反复讲解。
四、关注学困生学习中的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突破
寻找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确有困难, 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课堂上, 在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进行表述时, 能力比较强、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表现比较好, 能自主发现规律并完整地表述出来;但同时, 平时能力较弱、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 仅靠听同伴的表述并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或是紧锁眉头或是满脸茫然。关注到学困生课堂上的这一表现, 教师通过演示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颜色变化、箭头指示及数的标注, 将规律由抽象变为直观, 对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突破理解上的困难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安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乘法口诀 以学定教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9
因参加优质课比赛,所以选择了经典课题——“7的乘法口诀”。我选择课题后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翻阅教辅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教师对“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大多都是“创设情境——看图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这样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虽然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掌握和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却又想不出来,心里很迷茫。于是我写了个初稿后进行试教,整节课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问到哪儿都能给出标准的答案,仿佛演练过一样。
教参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并熟记口诀。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出口诀了,教学重点还要确立为编制口诀吗?我思考后豁然开朗:“问题的症结出现在研究方向上,试教偏重研究教材,忽略了研究学生。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口诀,那么在教学中就不再让学生自主地去编写口诀,而是把关注点引到对口诀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意义及特征发现上,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于是我改进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
教学片断: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试着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并解释验证自己的口诀”,课始学生展示预习作业)
生1:我是画图(略)编口诀的。
师:这样画图,能形象直观地看出口诀的意思。那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
生1:画图时,发现数大时有点麻烦,所以我就画竖线来表示,这样能快一点。
生2:画图太麻烦了,我是用加法计算(如右图)的,几个7就几个7相加!
生3我是根据上一个结果再加7,这样计算更加方便、简单,所以下面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多7。
师:如果忘了五七是多少,怎么办?
生3:用四七二十八再加7,即28+7=35。
生4:
……
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习惯于对知识本身的思考,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现状、会怎样学等方面则较少思考。
1.改变备课习惯,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许多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解释、验证自己编写的口诀,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思路与方法,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乘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学生经历每次加7的过程,既感知了這些得数的特点,为自己编乘法口诀做了充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目标。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如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自己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集体共享研究结果等,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是那样的浓郁,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12-14页。【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理解意义掌握方法很重要。【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
2.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在第一单元“看魔术”中学习乘法的意义,今天咱们一起去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一辆车上有几个人?(2)一共有多少人?(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5)一共有几个车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现象,渗透数学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的思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解决问题,编儿歌。
(1)找信息,编儿歌,:一辆小车1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两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简单的说“1辆小车5个人,2辆小车10个人”更顺口好记。
板书: 1辆小车5个人 2辆小车10个人
(2)引导学生继续提问,为续编儿歌准备。提问: 3辆小车()个人 4辆小车()个人 5 辆小车()个人
(3)从3辆小车入手,提问:3辆小车15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方法一:数数:5,10,15 表扬:用一年级的旧知识5个5个的数数,来解决新知识。
方法二:计算:①5+5+5=15 ②3×5=15 5×3=15 肯定学生所答,表扬用乘法计算:用刚刚学的乘法解决新知识,板书:3×5=15。
方法三:摆一摆
【设计意图: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出现摆的情况,但是为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果不出现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摆,这就是让学生去理解算理。】
谈话:有困难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借助学具来摆一摆 ① 教师领着学生示范摆
5个人我们可以用5个小圆片(小棒)来表示
OOOOO 1辆小车5个人 两辆小车10个人,怎样摆呢?
OOOOO OOOOO 2辆小车10个人 优化摆法:OOOOO OOOOO不能明显的看出是2辆小车的人数
OOOOO OOOOO能明显的看出是2份,2辆小车的人数,一份是“1个5”,2份是“2个5”(板书:2个5相加)
② 学生在小组内摆学具,编儿歌,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你们能接着边摆边编下去吗?
(OOOOO OOOOO OOOOO)3辆小车15个(OOOOO OOOOO OOOOO OOOOO)4辆小车20个人(OOOOO OOOOO OOOOO OOOOO OOOOO)5辆小车25个人
③全班交流:先指定学生边摆学具边说儿歌,再引导学生不摆学具把儿歌说完整。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经历“编儿歌”这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其它乘法口诀的学习做好铺垫。学具的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相对直观、具体,也让课堂生动起来。】
(二)解读儿歌,理解意义,列算式。
1.谈话:求“3辆小车几个人”,就是“求什么”? 预设:3个5相加(板书:3个5相加 3×5=15)2.怎样列式?
预设:3×5=15 5×3=15(板书:3×5=15)3.解读其它4句儿歌方法同上。
对5辆、2辆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对于“1辆小车”单独讲,指出:1辆小车5个人 就是1个5 算式是1×5=5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整理口诀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引导学生独立试编口诀:
谈话: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把这些算式编成口诀,如:1个5是5,可以编成“一五得五”,今后计算1乘5或5乘1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五得五”来计算。(板书:一五得五)你能根据儿歌或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
3.集体交流:谁来说一说你编的口诀?你是怎样编口诀的?(1)教师板书: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提问:三五是什么意思?十五呢?引导学生答出:三五就是3×5(或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十五就是3×5的得数(或积)。
4.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5.发现规律:观察这五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规律。(2)全班交流: 预设:
① 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② 前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一。③ 第二个因数都是5。④ 都是4个字。⑤ 都是写成语文字。⑥ 不满十要写“得”。⑦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
⑧ 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⑨ 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设计意图:这些都是帮助正确记住口诀的有效规律,学生一旦自己发现,及时鼓励表扬,激发积极性,如不能发现,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为以后口诀的学习打好基础。】 6.背诵口诀:
(1)自由背(2)齐背(顺背、倒背)(3)男、女生分组背(4)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部分学生在学前接触过乘法口诀,现在利用儿歌编出口诀这个过程并不难,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你是怎样编口诀的?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经历理分析、解读的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诀的意义。而引导发现这五句口诀的规律,可再次加深学生对口诀的理解、领悟,记忆就更扎实、更容易。】
三、运用口诀,练习巩固。
自主练习第一题:看图解决问题,重点练习灵活的运用乘法来计算。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收获,体验快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体验到探索乘法口诀的快乐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2.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口诀说完整
二八()四六()五八()
六八()三七()三八()
六七()五七()五六()
2、口算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8×8= 4×6= 7×5 = 6×8=
5×8= 7×7= 8×4= 8×6=
3、准备铺垫。
师:这里有一列数,你能看出他们排列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齐读这组数据。
师:这组数据都和几有关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探索新知.1、出示主题图,自编乘法口诀。
出示赛龙舟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共有几艘龙舟?一艘龙舟上有几个人?
师:这个鼓手通过敲鼓指挥大家动作协调一致,奋勇向前,争第一。一艘龙舟上有9个人,是几个9,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师板书:1×9=9 9×1=9 一九得九 师:二艘呢?三艘呢?„„
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口诀的方法自己来列出乘法算式,编出9的乘法口诀。
1)引导学生自编口诀。并把书本第84页上的内容填写完整。2)交流成果
①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板书:
9×1=9 一九得九 1×9=9 9×2=18 二九十八 2×9=18 9×3=27 三九二十七 3×9=27 9×4=36 四九三十六 4×9=36 9×5=45 五九四十五 5×9=45 9×6=54 六九五十四 6×9=54 9×7=63 七九六十三 7×9=63 9×8=72 八九七十二 8×9=72 9×9=81 九九八十一
2、找规律,记口诀。师:你编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并问:你最喜欢哪一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四九三十六是什么意思?九九八十一呢?
你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会说:
(1):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二个数都是九,积是一个比一个大九。也就是说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2):积的个位越来越小,十位越来越大。(3):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4):它们的得数是一对一对的,如:18和81
„„学生说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后两个同学说的。找完规律后,大家看着得数,试着背口诀。正背、倒背。刚才大家找了那么多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方法,我们来看一看,9的口诀其实就藏在我们身上,在哪呢?(播放录象——手指记忆法)边放边指导,学生跟着做,最后,在一起做一遍。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口诀。
根据我们刚才找的规律,自己小声读一读记口诀,一会我们比赛。看得数记口诀,男女比赛读,师生对口令。
四、巩固练习
1、大屏幕出示86页第7题。2完成85页1题
3、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每个胶棒6角钱,9个胶棒多少钱?(2)每副手套8元钱,9副手套多少元钱?
(3)小花每天要写9个大字,她一星期写几个大字?
五、全课小结
1、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让学生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7以内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自主编写7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
63=64=55=62=67=
48=59=75=39=47=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通过对话引入新课。
2、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把这个表格填完整,(出示书本第74页表格)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哪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又有几天?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你们能算出来吗?
3.学生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表格)比一比谁写的好.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就有2个7就是27=14......7个星期就有7个7就是77=49你是怎样算出49的?)
5.如果让你看着乘法算式边能编出口诀吗?打开书本第74页:编出7的乘法口诀。编出一句口诀后能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吗?请把另一个算式写在书上。
6.学生独立编写口诀。
7.读口诀,背口诀。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口诀.
8.谁能马上背出来?你是用什么方法背的?
三.练习设计
1.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六七四十二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八七九()三七五七()
六七()一七()七七()四七()
3.想一想,算一算
47+7=
72+7=
87-7=
47+27=
(提示:能用今天所学的口诀来计算吗?)
四.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小测:口算比赛
17=74=37=
76=97=77=
87=27=71=
72=75=68=
47=67=57=
79=73=78=
六.作业书第75页第2-3题
七、课后反思:
一、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在小学二年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比较稚嫩,充满了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向往,通过讲有关童年的童话故事,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乘法口诀,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今后的乘除学习中,都必须以乘法口诀为基础。而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使学生记住乘法口诀,不仅难度较大而且用时较长,与当前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要求不符,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必须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寓教于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才能省时省力,进而才可以为学生减负。为了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可以引入故事,增加故事中的图片的方式,解释乘法的含义,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七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幻灯片播放动画的方式,展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白雪公主非常的饿,为了填饱他们最亲爱的白雪公主的肚子,使她免受饥饿的痛苦,他们分头去山上采果实去了。结果,7个小矮人分别给了白雪公主1个苹果,则白雪公主有了7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2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14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3个苹果,则公主的手里就有了21个苹果……每个小矮人给公主7个苹果,则公主手里就有了49个苹果。
通过这个方式,就可以直观地讲述出7的乘法口诀,不仅通过故事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简化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乘法的原理,更利于学生们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运用,为接下来乘法口诀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当前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家长的教育,以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俗语、影视剧中的话语记忆较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外界环境创造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能单纯地利用书本上的教学案例。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熟练的掌握是能够正确利用口诀的命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现有资源。
例如:孙悟空是学生们众所周知的偶像级人物,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练就了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见的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终于,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的磨难,取得了真经。这段例子中,可以使学生熟记里面的乘法口诀。
因此,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心理的需求,不断地为课堂增加活跃成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利用学生掌握的生活常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对二年级的学生培养先理解后记忆的意识,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对今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小学阶段,对课堂的教学程序有一定的要求,课堂练习、课堂总结是课堂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效的练习可以巩固学习的新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时,要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差异性,趣味性。
在题意的难度上,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如下题:
(1)2×5=()、(2)3×8=()、(3)3×()=(27)、(4)24是几与几相乘得到的?16是几乘几得到的?
计算题的安排上,可以先进行顺向思维的运算,再像第(3)题这样进行逆向思维的运算,除此之外,设置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全面思考的能力。如(4)题,自己去思考,寻找全面的答案。在题型的设置上,要注意差异性,不能完全按照一种形式出现,可以出口算题,还应该出一些应用题,例如:一个星期是7天,那么,请问小明暑假放了5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呢?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题型的设计中,要利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设计题,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个口诀的由来,深刻地记住每个口诀的内容,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应用,为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
总之,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今后学习乘除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提高学习乘法口诀的效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基础的准备。
摘要:乘法口诀是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熟练的掌握乘法口诀,那么下面的数学学习将无法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兴趣;俗语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练习,巩固乘法口诀。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口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建丽.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乘法口诀”综合教学新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2]陈映娜.乘法口诀,轻松熟记——让学生在扑克游戏中乐学乘法口诀[J].教育科研论坛2009(03)
[3]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经历了7的连加计算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计算、巩固,建立了大量有关乘法的知识、经验,因而编制口诀的过程并不困难。本节开始的学习重点可以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
教学设想:
一、结合学生实际,重组加工教材
根据二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教师将原有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教学、练习内容,设计了“送七巧板”、“送气球”、“送一句话”等活动,使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
二、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密切联系生活
七巧板是学生爱玩的游戏,我为学生带来七巧板,创设了拼图的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发现游戏中的乘法问题。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编制7的乘法口诀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填一填、编口诀。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学生观察、推理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并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然后交流好的记忆方法,再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背一背,在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不同记忆口诀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积极性,掌握7的乘法口决。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合作、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
四、适时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感受,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节课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过程的评价,渗透数学学习的策略,为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看,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七巧板。)
生: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想像力。我们可以用七巧板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师:你们看。(课件出示七巧板拼的小鱼。)
生:小鱼。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条小鱼有七种颜色。
师:孩子们,七种颜色不正是七块七巧板吗?1条小鱼是由七巧板拼成的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7。
师: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生:1×7=7或7×1=7。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看书。
师: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多读书可以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师:1条鱼用7块七巧板,那2条同样的小鱼呢?3条、4条、5条……9条呢?你能很快地算出他们的得数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表格中的图来填一填,编口诀,小组长分好工,记录员做好记录,选出汇报员。(小组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合作的力量多大呀,7的乘法口诀已经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大家齐读一下。(学生齐读口诀。)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快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小组交流。)
生:前半句表示几个7,后半句是几个7相加的结果。
生:每相临两句口诀之间的结果相差7。
师: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你发现了这些规律,就等于多了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祝贺你。
生:前面的6句已经学过了,后面的3句没有学过,我重点来记忆后3句。
师:你能将学过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区别对待,这样会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
生:在记忆“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时,想到妈妈常说的一句话“不管三七二十一”。
师:留心处处皆学问。
三、巩固拓展,生活应用
师: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努力,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的记忆口诀的好办法,老师真佩服大家。为了鼓励大家,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请大家看屏幕。(出示气球。)
生:气球。
师:别着急,请大家接着看。(出示9算题3×7=7×5=7×6= 6×7= 9×7=8×7=7×7=7×1=2×7= 1×7=7×8= 7×9= 5×7= 7×3=。)
师:请同学们计算气球上的算式并说出所用的口诀,老师送你们的礼物就会出现。(学生计算。课件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是什么呀?(生齐读。)
师:你们谁知道这句话有多少个字?
生:14个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根据“二七十四”这句口诀算出来的。
师:他能马上根据我们学习的7的口诀,算出这句话有多少个字,这就叫学以致用。
师: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一下吗?我一天喝2杯水,我一个星期喝几杯水呢?
生:14杯。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了吗?说一说。
四、结束语
师:看来7的乘法口诀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请大家在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用7的乘法口诀能解决的数学问题。
总评:
本课教学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玩具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宽阔舞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与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创设了丰富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情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如拼七巧板是学生爱玩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并解决乘法问题,编制7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观察、推理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并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做完第一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3×2+3等算式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看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做第2题时,要让学生认真看题,先看第一问,想清楚是几个几,再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数。再看第二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要算什么,如第1小题的第二问要算的是6加17是多少,算出得数后再填在第二个括号里。
2.第26页练习七中的第4题是星号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解答。对于能够列出合理算式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第26页下面的思考题是让学生用填表的方式复习1~4的乘法口诀。表中左上角一格里是乘号,填的时候要把上面一行的每一个数与左边一列的每一个数相乘,把所得的积填入相应的空格里。以后随着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增多,还可以把这个表扩大,让学生填。
本节教材重点教学2~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掌握口诀就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也还要花较大的力量。教材中按照因数是2、3、4、5、6的顺序来教学口诀。与传统的小九九口诀顺序一致,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同时,能够使学生很自然地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和记忆口诀,即使忘了某一句口诀,也容易自己推想出来。教材中在用小九九口诀计算式题的时候,开始只出现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4的乘法口诀,出现交换因数的位置积是一样的知识以后,着重说明一句口诀可以表示两个乘法算式,并且进行较小数在乘号前面的式题的练习,使学生对口诀的意思理解得更完整,更好地牢记口诀并熟练地应用。教材中还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如把口诀说完整、对口令、读口诀说乘法算式等,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包括5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应用题两部分。
教科书第27页是5的乘法口诀。教材从准备题入手,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通过乒乓球图引出5的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已经有了2、3、4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在这里不再出现连加算式,也不再一句一句地把5的乘法口诀出全,而是引导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再编出乘法口诀。
第29~32页是乘法应用题。教材在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前,也曾出现过少量的乘法应用题,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有的用图画表示,尽量减少文字叙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而且只要求口答。这里的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式解答。开始学乘法应用题,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教材中注意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教科书第29页例8和第3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引导学生按照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还注意把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对照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这两种应用题。除此以外,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连加和乘)解答乘法应用题,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7~例9,完成练习八和九中的作业。
2.教学准备题时,要让学生自己5个5个地加一加,加到25,使学生看到:1个5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3.教学第113页例7时,可以先出示一袋乒乓球,问学生:这是几个?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然后,拿出两袋乒乓球,用同样的方法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注意二五一十,不读二五得十)。第三句口诀的教学,教师出示图以后,可以先指定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最后两句口诀可以让学生自己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练习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填的进行核对,使所有的口诀都填写正确。
4.教学5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要在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5的乘法口诀,以供学生平时练习。
5.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第2题时,教师可以把题目抄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体练习,或者个别练习。教师指下面一个数,例如“2”,要求学生很快算出5×2的得数。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5的乘法口诀。
6.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做完以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前一句口诀推出后一句口诀。
第3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先按顺序背。对于背得不好的学生,要注意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背熟。
第4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图,把两个乘法算式写完全,写出所用的乘法口诀。最后,引导学生讨论5的乘法口诀中,其余的每一句口诀各可以算哪两个(或一个)乘法算式。要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地讨论。
第6题,是已学过的乘法的混合练习。
下面,我先谈谈自己对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至5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
首先谈谈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谈完教法,我再谈谈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在我谈谈整节课的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游戏复习,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操作迁移,探索新知: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 “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
创新评价,总结全课是教学过程最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
在这堂课中,我为求做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
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学的思维。因此,我摒弃传统口诀的教学模式,精心构建口诀教学的新格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的突破:
一、设计丰富的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基于这点,课中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游戏。例如:复习中的“采蘑菇”和“配钥匙”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第二个活动是“参观海底世界”,让学生完成准备题,为编写口诀打下结实的基础;接着是“动手摆小鱼”,活动中学生非常踊跃,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角色,并且初步感知口诀的来源;第四个活动是“小组合作编口诀”,发挥小组互学的作用,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 “找找口诀的秘密”这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最后是“熟记口诀大比拼”,让学生运用规律来熟记口诀。这样,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口诀的认识。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突出探究的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备课时,我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好探究的问题,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才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课中我只充当了一个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让学生信心大增,让学生体验出学习是快乐的,思索也是快乐的。
其次是合作交流——“放”。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新课程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的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炼就的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正如新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出自己喜欢的条数后,与同桌交流可以编出哪句口诀,然后放手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编写口诀,这样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不是只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在课中我注意还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听数学走向“找数学”, 从答数学走向“问数学”,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 体现数学的价值, 喷射数学中的生活色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设计本课时,选材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例如新课中的“参观海底世界”,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着数学问题,体现“小课堂,大社会”教学理念的同时,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练习中的“用数学”,就是体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机会,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识,真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巧设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应用数学
新课程倡导要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诣的学习氛围。练习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体现 “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反应快、用数学),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体现一定的梯度性与趣味性,并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把练习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乘法口诀的妙用教案】推荐阅读:
乘法口诀的整理和复习教案06-08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10-0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公开课教案10-25
表内乘法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1-06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15
《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7-14
9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07-20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