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优秀教案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精选9篇)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 篇1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通过摘句归纳法,概括每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难点:初步理解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出示猫的叫声,同学们,你们猜,这是哪只小动物的叫声?你们猜对了。(出示猫图)你们觉得这些猫可爱吗?猫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家庭宠物,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的?作者老舍也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自学探讨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1)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2)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1)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2)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3、你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1)朗读交流。

(2)是呀!猫就是这样古怪,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呢?请你们再找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师:出示第一自然(幻灯打出)

生:交流

师:点击重点连接词语。(说它老实吧,它的确……,可是,它决定……;任凭谁……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非……不可……)

追问: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比较读(出示幻灯)

(1)说它老实吧

(2)它很老实

(3)说它贪玩吧

(4)它很贪玩

问: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娓娓叙述自己的`宝贝)

比一比,说一说

幻灯出示: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1)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谈体会。

(2)说换训练:

你们能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试着说话吗?(幻灯出示句型)

指导朗读感悟

幻灯: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生读)

让我们看看这幅……图:出示(”屏息凝视”图片)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生做表情)

师:我看大家都做得很好,“屏息凝视“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对,就是暂时不呼吸。(幻灯: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老鼠不可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出示: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非……不可……

师:你们能用“非不可”再说个句子吗?

生“回答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4、小节:作者通过总分方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接着分述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用举事例的方法表达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5、、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

2、齐读第二段。

(五)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2、小结:找段中的概括句来归纳段意,是一种好方法,不过有的概括句不能直接照搬,需要删减或补充一下,这样内容就更加全面准确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 篇2

●备课伊始

6月初,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可选择的课文只剩下第6单元,这一单元选编了5篇描写人类的伙伴——动物的文章,它们是郑振铎的散文《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试图从动物的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思量再三,我决定讲授郑振铎先生的《猫》。作为描写动物的文章,这篇课文抒情议论性语句多,易于学生把握体会,对小猫的刻画细致入微,融入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是学生由学习写人像到写物的过渡。针对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小猫的图片,顺势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解析三只小猫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味情感。体会作者在3只小猫身上融入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体会作者对人性的解析。

四、拓展延伸。你想对生活中的弱者说些什么?

●试讲之后

本以为这篇文章简单易懂,学生分析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可课堂的效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的分析生涩、粗糙,不能切近作者的情感,只是浮在课文表面,没能体会到作者对3只小猫的不同情感,甚至都没能抓住小猫的可爱之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痛定思痛,我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作为课堂的主导,我在干什么,我的指导体现在哪里?我只起了“领”的作用,却没有很好地“引”,我的课堂流程中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也没有方法的指导,只有简单的问题,只重视了形式,却忽视了内容。教授描写动物的文章应该和写人的文章一样,抓住特征,体会情感,都应该分析具体的语句,不能脱离课本说文章,说体会。既然找到了问题,那就重新再来!

●重新备课

虽然这是一篇写动物的散文,学生没有赏析过,但是学生会赏析写人的文章,由人到物,都应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我敲定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文中对小猫进行描写的语句,把握小猫的特点。由人及物,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对小猫的描写中自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呢?我要求学生必须将分析落到具体的词句上,这样学生的分析就切近课本,有例可援了,我又设计了新的教学流程:

一、字词检测。

二、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2.小组朗读;3.个别朗读。

三、内容研讨延伸。

(一)明确写作对象;

(二)课文内容我会说。

1.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文中有依据:(第▁▁▁页第▁▁▁段第▁▁▁行)这里的值得品味,因为▁▁▁。

例如: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猫。

文中有依据:第203页第1段第4行,“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里的“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值得品味。

这一处对猫的动作描写用朴素的语言呈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情态栩栩如生,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读(第▁▁▁页第▁▁▁段第▁▁▁行),我看到了一个▁▁▁的人。体味到作者的▁▁▁之情。

例如:读第208页第31段,“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看到了一个勇于认错的人,虽然小猫不能说话,不能为自己分辩,但是我却能反思自己,责备自己,体味到作者的愧疚自责之情。

(三)写作特点我总结。

(四)走进作品我想说。

那些小猫,那个我,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对于他们,你有什么想表达的?

(五)走出作品我会说。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再次授课

又一次的奔跑,必然引领新一轮的成长。再次上课,学生的分析细致而准确,对情感的把握深入而细腻,他们精妙的语言、充满自信的回答让我看到了课堂的改变,更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理念的改变。在这一次授课中,同行们首肯了课堂上我让学生的分析落在具体词句上这一方法,指出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知识更教了方法,让3只小猫活灵活现,如在眼前,随作者或喜或悲,感同身受。

授课结束了,我却开始了新的思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教学这个不断更新的大道上一定要不断钻研,不断思考。有效备课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备课时多方面解析学情,多角度解读文本,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式等,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要求并能很好达成目标的教学环节,多为学生创造体验文本、理解文本、自我感悟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然、生动、有效的。

●课堂回放

师:百草园里的迅哥儿顽皮可爱,小学毕业时的英子成熟懂事,五岁时的方仲永天资过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那样鲜明,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猫会是什么样的呢?一起去聆听他家养猫的故事吧。上节课大家已经朗读了课文,还根据研学案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生:猫。

师:课文中写了几只猫?

生:3只猫!

师:分别是什么样的猫呢?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你的理解吧!

生: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一只可爱、调皮的小猫。文中有依据:第203页第1段第3行:“有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里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值得品味。

因为这一处对猫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更重要的是能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玩乐的情态,栩栩如生,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说得真好,但是老师觉得我们可以更细致,将点放在词上,更能突出文章的表现力。谁再来试试?

生:其中的“花白”写出了小猫的毛色,“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小猫黄白交杂的毛色。

生:我也可以说说,“滚来滚去”是对小猫的动作描写,通过“滚、来、去”3个动词,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好动。

师:说得真好。

生:我要说说第2只小猫。读第2只猫,我看到了一只非常调皮、可爱的小猫。文中有依据:第204页第3段第7行,“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这是一段动作描写,通过“跃、跑、晒”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淘气、可爱,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你还加上了情感体验,真好!

…………

师:第2只小猫确实很可爱,那还有一只小猫呢,没有人想说说它吗?

生:读第3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怜的小猫。文中有依据:第206页第15段第1行,“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可怜的小猫,毛色花白的,但并不好看,有很瘦。”这是一段外貌描写,“冬天的早晨”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蜷伏”可见小猫很冷,可能已经冻僵了;“很瘦”可见这只小猫吃得不好,甚至吃不饱,身体瘦弱。“不好看”可见这只小猫不招人喜欢,所以我觉得它是一只可怜的小猫。

生:读第3只猫,我看到了一只邋遢的小猫。文中有依据:第206页第15段第10行,“有一天,他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这里的“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值得品味,写出了这只猫更难看、怕冷的特点。

师:你找到的这一段很有代表性,但是老师不太同意你对这只小猫的评价。“邋遢”的意思是不整洁、不利落。用来形容这只小猫,好像不太合适。针对这一段描述,谁能再来分析一下。

生:这是一只惹人怜爱的小猫。为了取暖,他钻到火炉底下,烫脱了皮,很可怜。

师:补充得很好。

…………

师:虽然文章重点是写猫,但是处处都能体会到“我”的情感,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读第204页2段第1行,“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辛酸,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我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体味到了“我”的痛苦惋惜之情。

生:读第205页第4段第1行,“某一日清晨,我起床后,披了衣服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我看到了一个关爱小猫、细心的人,体味到了“我”的焦虑之情。

生:读第207页第27段第2行,“我想,他一定是在吃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通过这段心理描写,我看到了一个妄下结论的人,体味到“我”的愤怒之情。

…………

生:读第208页第30段第1行“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亦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看到了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体味到“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师:3只小猫或失或亡,都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为什么“我”对于第3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生生讨论、交流。)

生:“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生:“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第2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3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生生交流。)

生:第2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偷走小猫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

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生:第3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师: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好久不”强调时间长;“永不”则体现“我”的决绝。“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3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作者笔下的猫或者可爱,或可怜,都是那样生动,如在眼前;文中的“我”或欢乐,或难过,或愧疚,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吗?

生:抓住特征对小猫进行细致的描绘,和我们讲的写人的文章一样。

师:很好,能够温故知新。

生:融入情感,以情动人。

师:这就是我们体味到的“我”的情感,很不错。(屏幕展示:写作特点——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融入情感,以情动人。)第3只猫的死勾起了我们深切的同情,到底是谁杀死了它?作者又是根据什么妄下断语的呢?我们每个人都来当一下法官,来审判一下这个案件。(大屏幕展示。)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犯罪嫌疑人:花白猫(第3只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4)案件定性:冤案。(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案件反思:

A.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冤案?

生:“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轻率地作出了判断。

B.对于文中“我”妄下断语,使第3只猫枉死的事件,你会说些什么呢?

(1)请用“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说:▁▁▁。”

生: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生:对人对事不能有偏见,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生:动物不能用语言说出他们的感受,但是它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由心而发的,我们不能欺负那些同样珍贵的生命。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生:我对第3只小猫说: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生:我对第3只小猫说:如果你活泼一些,也许会受到人们的喜欢,不再被冤枉。

生:我想对第3只小猫说:如果你能让自己更可爱一点、更讨人喜欢一点,你就会幸福了。

师:说得太好了。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生:我说一个被别人误解的小事吧。我和一个同学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看了另外一个同学一眼,那个同学以为我们在议论他,就因为这件事很久都不理我。后来我们3个人聚在一起,说了那天的情况,才解开了误会。所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几分信任,多几分包容,即使产生的误会,也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师:能够对生活中的小事留心积累,很好。听完之后,老师觉得多沟通也是不错的方式。

…………

郑振铎猫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蜷(quán)伏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惩戒(chãng)

怅然(chàng)红绫(lí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

好看,瘦,白雪球

毛被烧脱了几块

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我想 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

5、3》相关作业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泥土的白雪球

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死亡

舅舅家抱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

浑身黄色,很可爱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宠物

郑振铎散文《猫》 赏析 篇4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

【开头就提出文章总纲,是关于猫的失踪和死亡的,也必然要触及人的情感。】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地躺着。又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一只猫,形态可爱,活泼,给人带来欢乐。对小猫活泼可爱的描写生动,但比较简洁。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这是非常准确的闲适心境的描写,这种闲适心境是太阳和小猫带来的,而且小猫给“我”还带来了生命的启迪。

猫生病了,三妹对它进行了挽救,但最后猫死了,三妹很难过,“我”也有一丝心酸,这是人的自然情感。“我”对三妹的安慰为第二只猫的故事做好了承接。】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三妹的注意立刻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隔了几天第二只猫就到了,这只猫有更活泼有趣的表现,这里就暗示了它的失去将会给主人带来更大的伤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都不怕生人,”“……乞丐捉去……”这是为它的丢失埋下伏笔。主人们也确实为它担心,怕它丢失。】

【“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这是描写猫和主人之间的情谊,猫等主人回家,猫和主人一起玩耍。猫和主人情谊的描写为猫丢失后主人的伤心做好铺垫。猫“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表现了猫在主人生活中的作用和主人对它的赏识,这是为猫丢失后主人的伤心继续做铺垫。】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猫的丢失过程是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描述的,大家在猫不见后的焦急都从对话中体现。为了表现出“家里的人”,这里出现了张妈、李妈这些人物。

主人早起不见猫就寻找,说明了主人对猫的喜爱。大家连忙寻找,说明了猫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是“亲爱的同伴”。“我”在心里曾经升起过希望,这是因为爱猫,同时相信猫也爱这个家而产生的自然情感。

“我”愤怒,体现了被人夺其所爱后的情感。“好久不养猫”,表现了大家一时接受不了猫丢失的事实,还沉浸在失猫的难受中。】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由于第二只猫丢失后大家伤心不再主动养猫,第三只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对这只猫的描写都是负面的:缺乏生气、懒惰、难看,由于大家都不喜欢它,后面鸟被咬死后大家怀疑它也就很自然了。】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猫对新来的鸟表示出了兴趣,这为后面事情的发展——鸟死猫被冤枉、受到棒打做好了铺垫。】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血淋淋的场面为“我”和大家的愤怒做好了铺垫。】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我”和全家都认定是这只猫干的,“我”和全家粗暴武断的态度跃然纸上。】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越认定是它干的就越觉得像是它干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人的心里反映描写得非常好,这更激起了“我”的愤怒,导致了棒打猫的发生,而且打了都不解恨。】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真相明白了,“我”进行了痛苦的反思,良心受到了谴责,并“很想补救”,这与后面“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相呼应。】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意想不到的死了,“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暗示后两个月猫在流浪,但由于恋家而没有远去,这更加重了“我”的痛苦成分,而且这种痛苦一直延续下去:“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郑振铎猫读后感 篇5

这只猫,与文中另两只相比,能够说一无是处:看长相,它毛色花白,一点也不好看;论性格,它天生忧郁、满脸的“旧社会”;说工作,它从来不逮老鼠,一点敬业精神没有。这样的猫谁会喜欢?它在主人那里得不到青睐自在情理之中。最后这只猫被“冤苦”而死,主人的主观臆断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归根结底,这杯具还是由它自己的不完善造成的。

猫如此,人亦如此。活在世上,总要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作出一些贡献,创造一些价值。农民种出粮食,工人造出机器,官员管理国家,歌星奉献歌曲。它们都获得了尊重。相反,小偷不摸为大家不齿,贪官污吏被世人唾骂,因为这些人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社会如此,班级亦如此。一个班级建立之初,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一个模样,有时摸错了教室上了一节课还浑然不觉。这时所有同学都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但一段时间之后,状况变化了:有人凭优异的成绩得到青睐,有人靠出色的才能获得重用,有人因诚实守信赢得信任,有人以助人为乐换来尊重。但也有一少部分同学,或行事懒惰,从不扫地;或待人冷漠,性格孤僻;或行为不检,经常口出脏言,还不守纪律;或极端自私,心里从无别人,只装着他自己。这样的表现,当然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大多数同学们也会对其侧目而视。

郑振铎《猫》导学案设计 篇6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法指导】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融情于文,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2)在朗读中感知课文,把握作者三次养猫的经过。

(3)反复朗读,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等。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污涩( ): ②怂恿( ):

③怅然( ): ④蜷伏( ):

⑤惩戒( ): ⑥虐待( ):

⑦提心吊胆:

⑧畏罪潜逃:

⑨怅然若失:

⑩妄下断语: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点?猫在家中的地位和最终结局怎样?通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3)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这两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会造成冤案?通过小猫蒙冤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丑猫》,完成1--4小题。

丑 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郑振铎的猫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篇7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猫是我们熟悉的小动物。在你的印象中,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生: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师:可爱,可爱在哪呢?

生:它会假装睡觉。

生:很尽职,一有老鼠的动静就去守候着。

生:猫是一种调皮的动物。

师:请具体说说。

生:只要一根毛线,它就可以在那里玩个没完没了。

生:它是只贪玩的猫。出去玩的时候就得出去一天一夜。

师:原来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这只猫是尽职的、贪玩的、调皮的,那老舍先生笔下那只猫又能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好好地把课文读一读,注意把生字和词语读准,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同学们读得投入、认真,个个都做到了专心致志。特别是下面这几个同学。请你站起来。郑琦雯同学是这一边读书中坐得最端正的;刘允条同学是这边读书中读得最投入的,不但声音有高低起伏,而且表情有变化。让我们用掌声让这两位同学表示鼓励,同时也请同学们向这两位同学学习,请坐。

师:词语能读对吗?

生:能。

师:好,让我们来试一试。这几个词语是课文里的多音字,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就见过面了,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

师:哪个同学愿意给大家来读一读。请你读。假如他读对了,我们就跟着读两遍;他如果读错了,我们就鼓鼓掌,感谢他坐下,好不好?

生:好。

指名读词,特别指导多音字“屏”和“折”的读法。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个词。有哪些地方是很容易写错的或者很难写的,请你给同学们提醒一下。来,你。

生:“踩”的“木”字。那一竖不能写得太长。

生:贪玩的“贪”上面的“今”字,有时候我们会多写一点。

师:多有价值的一个提示。你来说。

生:“凭”字的两横,上面一横应该写长一点,下面一横应该写短一点。

师:对不对?我们就来写写这个字。“凭”字上面是个“任”,下面是个“几”。

(教师板书“凭”字,一边书写一边分析)

师:“任”字的右边有两横,上面一横长一点,下面一横稍短一点。特别提醒下面那个“几”字,一定在写在“任”字的中间,这样才能把这个“凭”字牢牢地装起来。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这个字书写两遍。

(学生练字)

师:大家注意了,刚才那位女同学提示的那个点写得比较漂亮。我一直跟我们班的同学们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你的第一张脸不漂亮没关系,因为是父母给的。但是你的第二张脸一定要漂亮,因为是自己给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写好字。

《猫》的优秀教案 篇8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词语手册》预习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

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猫》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

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常被人当宠物养之。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

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 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2)结构梳理。提问:

原来关于养猫,郑振铎先生曾有这样的经历。

A、现在你读过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用一句话向在座听课的,没有课本的老师,介绍一下《猫》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内容? B、快速划分一下课文段落。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4 第三部分:15~34

5、内容初探。

既然是三次养猫经历,每一次都有一只小猫步入作者的生活,那我们就给他 们做一张简历,列一个表格,比比看。首先解决第一次养猫和第二次养猫,请同学们从课文中细心寻找勾画,左右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去“网上论坛”共同讨论。(3分钟自由讨论)

(学生个别回答,找出关键信息的同时,分析外貌、动作等描写对塑造小猫形象,表达情感的作用。)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留心?文中写三次养猫,哪一次的篇幅最长?

恩,老师觉得作者在篇幅上的详略安排,可能体现了一个侧重。所以,我单独给第三只小猫制作了一张简历,请大家继续快速讨论完成。至于是不是第三只小猫更重要?为什么重要?我们继续往下探究。(个别回答。)

比较两张表格,逐项比较。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出作者更喜欢哪份简历上的小猫啊? 是的,作者喜欢的是第一只,第二只小猫,对于第三只猫,不论是作者,还是他爱猫的妹妹,还是家里其他人,都觉得“若有若无”。这下,老师有疑问了——既然不喜欢第三只猫,那么它最终的亡失,为什么会给作者造成更大的情感冲击呢?

(幻灯)原来这中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芙蓉鸟事件”。究竟这个事件 的始末是怎样的?现在我就要求助在座的各位同学了,请你们来做一个公正的调查。

请大家依据课文,回到案发现场——(讨论并完成这一重点事件的调查表格)请同学们递交你的“调查报告” 案件分析、定性。案件反思:

(1)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怎样?品读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从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6、情感迁移,深层把握。

作者的经历,让老师也回忆起了一段往事,在昨天的日记里,老师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个人经历分享,教师配乐朗读。)

7、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利用自主学习的平台,结合老师在“同步课堂”资源列表中为大家提供的12则参考资料(这12则材料形式多样:文本、图片、视频、幻灯片,内容涉及与本课相关的多个主题),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作者和老师的错误行为给你的为人处事,提供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学了这课,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获?”

允许学生选择两种答题方式:现场答题和网上答题。通过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的启示:(1)用宽容的心态避免误解。

(2)评判事务要有公正的态度,明辨是非。(3)关爱、尊重、善待生命。(4)„„

8、课后作业

(1)将你学习本课后最深刻的感受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2)找寻生活中可怜的小动物,给予他们关爱,并把你的行为记录下来。

9、课后随笔

本次公开课是利用学校的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进行的一次探索尝试课。这尝试,当然主要是在形式上,怎么样利用起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怎么样真正让学生能够“我的学习我做主”?怎么样把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课前,我苦苦思索,与本组老师,与信息老师反复探讨,不断改进。得到了他们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授课内容上的大力的帮助。公开课最终呈现出来,缺点多多,不够完备,但这一探讨过程中的收获,对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就本课的教学环节安排而言,课文信息筛选、分析部分内容较简单但占用时间较长,可做改进。以“你最喜欢哪一只猫?”的问题引出对三只猫信息的比较分析,来代替表格的归纳,可节省课堂时间,尽快进入拓展部分主题的分析。

本课的亮点应当是立足于课本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也就是利用12则资料,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启示的整个过程。遗憾的是,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上的不够紧凑,学生操作不熟练,平台系统尚存在不足等诸多原因,关键部分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完美呈现。若能压缩前面简单环节,调动学生集中精力配合,是可以有所改进的。

就本课常规教学和自主平台的结合情况来看,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自主平台的各项有效功能都展示出来,并为教学实际提供实效服务,时间紧,环节多,难以面面俱到。其中主要功能,如“在线评测”、“资源的分类整 理”,“网上讨论“几个板块对实际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大有益处,而“作业提交”和“在线批改”只有在日常实际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才能体现其优越性与高效性。

上一篇:译林四下unit5教案下一篇:社区残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