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责任,右手执行》读后感(精选4篇)
《左手责任 右手执行》观后感
本书的实例丰富,通过诸多实际发生过的故事,分别阐述了责任和执行的重要性.责任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讲述了从员工个人角度而言,员工要与企业同舟共济,在企业危难的时侯不离不弃,始终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与企业风雨同舟的时侯,不仅是对员工个人道德品质的考验,也是对员工个人素质的提炼与升华.同时,也得到了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层含义讲述了企业应该如何录用优秀的员工,当今社会,商场如战场,在部队没有一支靠的住,过的硬的坚强队伍,是永远也不可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企业也一样,同样也需要一支精锐之师.才能在商场上游刃有余,否则,将是如履薄冰,寸步难行.正如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录用员工的标准,“有德有才,优先录用;有德无才培养录用;有才无德,不以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可见,一个切身实地的为企业处处着想的优秀员工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执行方面分为四个要素:
第一要素.执行的前提首先要有实际行动,光说不练,不办实事,永远都是纸上谈兵.第二要素,要有明确、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目标要细分,既要有长远的可以实现战略目标,又要有当前的现实目标,目标不能定的过高,也不能定的过低,要切合实际.第三要素,要遵守企业的制度和纪律,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符合企业规范,又要恪尽职守.第四要素,协调,包括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协调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在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沟通解决.树立责任是提高执行的根本,明确责任是提高执行的基础,承担责任是提高执行的前提,有效的执行是对责任的充分体现.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与执行。
今年暑假,学校为帮助老师成长,特别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有助于教学的读物,我读了高影老师撰写的新书《班级问题诊断》,从中学会了很多道理。本书针对典型班级问题,提供了问题解决方案,与广大读者分享了百位优秀班主任的治班智慧。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学生篇,管理篇和教师篇。要求新教师必须要树“三观”:
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
2、教学观:一切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最终是“不教而教”;
3、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课堂即生态。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新教师的成长从“教育发现”开始!教育发现是什么?是与众不同的“新图书”!所谓新,新在服务于新课堂新教师新教育。《班级问题诊断》针对教育中的困惑与盲点,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的观点。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专家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有的从目标管理入手,激励引导;有的从协调人际关系入手,和谐融洽;有的从培养小干部入手,井然有序;有的从开展系列活动入手,层次分明,步步提高,等等。既科学又实用的建设方略,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建议和方法。高老师让这些鲜明的、深刻的、本真的理念先行,对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给予强大的冲击。师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帮助他们提升课堂生活的质量,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本书从平时最常见的学生问题入手,切合实际,贴近生活。例如:“学生成绩滑坡,情绪低落怎么办”,“上课“走神”怎么办”,“学生间有了矛盾,班主任怎么办”等等,都是我们经常遇到并且头疼的问题,作者用最通俗的话语总结出了最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常谈常新的话题,教育还是一个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则是学生素质的雕塑师。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新时期如何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深刻认识班主任角色在新时期的定位,正确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依稀记得,那个夏天,我总是把记忆的片段串联起来,使我的“曾经”变成完整的画面,我总是在找寻“曾经”的味道,然后去感受。
我经常在想,人类能够发明汽车、能够发明空调,发明电脑……为什么就是不能发明一台穿越时空的机器呢?为什么时间不会停格?不会停在某一个角落,想念某一段温馨的回忆,想念某一个又爱又怕的老朋友。
记得很早以前,我总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快点毕业。而当毕业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却后悔i。我希望时光倒流,我希望毕业这一天永远不要来临。
就这样,我带着怀念过去的自己踏进了初中的大门,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昔日的朋友,我多么希望那个时候她们能在我身边,和我一起玩,一起学习。可是,一切都不能如我所愿。
渐渐地,与同学们熟悉起来了,可我还是想念昔日的朋友,总是觉得现在不如曾经好。
这样一恍,一年过去了,我的初一生活在不经意间就结束了,它扔下我轰轰烈烈地跑走了。
我发现,时间总是与我作对,我希望它过得快,它却让我感觉度日如年,我想让它过得慢,它却让我感觉光阴似箭。
看了这本《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曾经已是过去式,过去的就不要再翻了,翻起的尘土会迷了眼。我们只需将过去的点点滴滴珍藏于心。而未来,则是未知。所以,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更何况,那些我们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忘记了。
其实,我发现,现在也挺好的,现在和过去的我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没什么不一样的。
监视自己,反思人生的一本书,虽然是西方历史哲学,时下依然值得再三品味。对于道理,读过的人大都能明白,但能够时刻约束提醒自己的却少之又少,并非人们不想做,很多情况下是想做而做不完善的。所以,读了这本书,懂了这些道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对世事的那种平和的心态和对职责的那份执着的坚守。
寻找思想的源点。看完书后,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去世已经这么久的人,他所说的话仍然对我们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他们生活的时代跟我们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跟我们更是差之千里,但是他们的思想,他们曾经实践过或者未实践过但在努力实践的想法,他们对人、事的评判及其思考的方式,穿越千年的时空障碍,仍在对我们发挥作用,而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汗颜。许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很现代,但是总是在直面问题与困难的时候不得不回头去看先人的思考。历史及过去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比我们想像的要大的多。我们老是把历史当作包袝想把它甩掉,但每一次我们又都从故纸堆里去寻得灵感与支持。我们之所以努力想办法去忘记过去,那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时空上的错觉,生活的变化可能会很大,但心灵与思想的变化比我们想像的要小。
生命因坚守而倍显高贵。对于时光飞逝、时不我待,必须紧紧抓住现在来思考和完成最重要的事情,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有一些论述,今天读来仍具有极强的启迪和教育作用。马可?奥勒留说,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来源:好范文 http:///)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塞涅卡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个人要是因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就活着而放声大哭,你不认为他是大傻瓜吗?那么,为自己不能再活一千年而流泪的人,同样也是大傻瓜。这两个时期——你尚不存在的时期和你将不再存在的时期——是毫无区别的。你进入的是此刻——假如你要让它更长一点,你又能把它变得多长呢?人类的寿命,马可?奥勒留时代一般只有四十年,现在社会一般也不超过百年,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确实应该倍加珍惜,把握好每一天。
宁静致远但有所追求。作者反复要求自己要宁静修心,专注现在的工作,时刻关照内心,动机要高贵,行动要正直。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古话:“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马可?奥勒留说:“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把它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任何人能组织这一点。”或许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作者以如此朴实却深邃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回过头看看,确实如此。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所追求,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去努力,去追赶,享受拼搏而带来的充实感,享受这种过程,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但不苛求结果。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心灵因宁静而溢散甜美。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经济的发展,职场的竞争,每个人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人们交谈中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身体累,心更累,终日为生计而奔忙,为享乐而追逐,可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马可?奥勒留告诉我们,“如果外部事物让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恼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把它打发掉的。”说到底,一切都是意见,一切事物都在于你怎样看待它。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你就会获得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面对世事的烦恼,岁月的蹉跎,只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就能如海边峙立的礁石,巍然不动间,已让狂风巨浪驯服于脚下。这是一种心灵的独守,更是一种境界的升华。
【《左手责任,右手执行》读后感】推荐阅读:
左手右手教案设计06-26
左手右手串词10-24
心理左手和右手01-03
左手右手作文800字09-16
大班数学左手和右手教案11-12
左手与右手初中作文500字01-03
左手沉思录右手智慧书读书心得06-19
左手写字四年级作文12-11
责任心与执行力读后感09-29
《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