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作文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地作文(精选7篇)

天地作文 篇1

因此, 在小学作文教学教研实践中, 就应当引导学生从课堂习作训练中走出来, 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建立与校园、家庭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的习作教学体系, 让生活成为学生习作训练源源不绝的活水。

一.充分利用教材, 感悟习作积累丰富词汇

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中, 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和词句, 如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庐山的云雾》、《桂林山水》、《锡林格勒大草原》、《可爱的草堂》、《趵突泉》等。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对优美词句文章的反复朗读、背诵, 学生能够对这些词句有了自己的感悟, 转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词语如“清凌凌”、“蹦蹦跳跳”、“千姿百态”……感悟句子如“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而冬天, 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 在学生自己的感性思维中, 词句的语言色彩很容易就形成了丰富的形象, 经过点拨, 他们就能够正确地学会并运用这些优美的词句, 再加上学会使用标点符号。有了这些日积月累的词句和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形象, 学生进行写作时就感到从容、自由了。

二.开放习作空间, 把语文写作和生活紧密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其实, 不论是识字、阅读, 还是口语交际、写作训练, 学生都是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再到书本中探索真知, 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天然源泉。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如:晨间有趣的游戏、教室里的生物角、寝室里的悄悄话、可爱的老师同学、四季优美的校园风景……这些都在孩子们的眼中, 在他们的心里, 只要有兴趣, 什么都能入情入文。

视野广阔的校外生活是习作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写作教学要向家庭和社区开放,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家乡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鼓励孩子们带着热情和好奇心走进社会, 走向自然……寻找和印证课堂上学过的与没学过的语文知识, 用他们的眼光描绘这个多彩的世界, 用他们的语言真实地记录活动中见到的学到的。

学科整合是习作训练可充分利用的丰富资源。《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要向各学科开放空间,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充分利用学科资源。我们可以把习作与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 根据儿童喜爱动植物、音乐、画画, 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 把自然知识、音乐、美术的学习与习作有机结合, 以画促写, 以听促写。在学科整合的学习中, 孩子们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不仅丰富了知识, 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 同时还满足了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三.丰富习作内容, 把各种题材引入训练之中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作为老师, 不仅要让学生写一些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 还应拓宽写作的路子, 把各种题材引入习作训练之中。

比如, 我们可以适当让学生尝试写他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童话、寓言等, 不论是写“真实的生活”, 还是写“生活的真实”, 只要是真正反映少儿对生活的体验、感受, 表现童真、童趣就行, 适当加强应用作文训练。尝试让学生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班里开展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此外, 还让学生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广播稿、介绍信等;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等等, 真正开放学生的习作内容。只要加强引导, 他们往往能够写出好文章来。

把学生领进作文天地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35—01

一、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双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熟谙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由于有些文章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 指导学生把握思考的方法。对同一个题材,思考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各有千秋。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3. 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还是有不少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使教者心中有数,使学生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1. 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光靠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时,可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以便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 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笔,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要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即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 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更好地发挥督促检查的作用。

3. 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本年级的课文做必要的拓宽和加深。如“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等活动,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并提出明确要求。现在电视机很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教师可积极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在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

小天地作文 篇3

小天地作文

我有一个小天地,它是我的房间,很校

我的房间的窗台上种满了花草。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屋里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我的小天地就像家乡的歌谣,朴实得没有什么装饰,屋内一片素白。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个可爱的小天地里,让书框、书桌、小床陪我听歌,陪我写作,陪我读书。

“歌,是生命的旗。”诗人写道。

我从小就很喜欢唱歌,更喜欢听歌,歌能使我的心情欢快,使疲劳消失。每天晚上复习完功课,我就会把录音机打开,让一曲曲乐曲流淌出来,无论是古典的,还是通俗的,我都任乐声在不经意中飘过耳畔,有时还跟着哼。我望着这一个似乎由音乐砌成的小天地,忽然觉得小天地也活了起来。听着歌,我很快就躺在那张陪伴我多年的小床上睡着了。

“分点梦给你的家,你会快活。”歌者唱道。

我要写下梦。于是我把小天地的门关上,让自己留在这可爱的小天地里,从屋外的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在小天地的那张书桌上,我“沙沙”地在稿纸上写下自己梦,一天中所有的有趣事都记在厚厚的稿纸里,把它挤满了,又放进了书柜里。然后某一天,我会恭敬地将那最令我得意的作品投入墨绿色的信筒里。我平静地期待着,伴着小天地,期待着轻飘飘的稿子采用的通知单,或是沉甸甸的退稿信。我可不在乎。小天地的“沙沙”声仍响个不停,我仍是在那张书桌上写作文,我要写下自己的梦,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要生活,必须使生命有永久的价值。”哲学家说道。

我要成为生活的强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拼命地读书,一本又一本,小天地的书越来越沉了。但在小天地的日子并非只有快乐,当我对着那“张牙舞爪”的分数时,心里总十分悲哀。小天地仍然如精灵般默默地凝望着我,不知不觉中,我又得到了无穷的自信。我又重新坐到桌前,开始我的又一次努力。

我的天地作文 篇4

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花坛。花儿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黄的赛金;蓝的似海……花儿们有的仰着头,向火红的太阳敬礼;有的被微风吹拂着,像似和我们招手;还有的未开,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勤劳的蜜蜂采集着花蜜准备拿回家去做美味的蜂蜜送给勤劳的人们;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正在和花儿们玩耍;花儿发出的香味让没有睡足的同学们精神倍增。

花坛的北面是操场。绿色的假草坪给操场穿上了碧绿的外衣;一条条塑胶跑道似乎给外衣添加五彩的条纹,使外衣变得丰富多彩。课间同学们就像受惊的兔子迅速地跑到操场上,有的打篮球;有的跳长绳;还有的踢足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东面是教学楼,它红白相间,就像是一座堡垒样耸立在那儿。教学楼上还印着苍劲的三个字:“教学楼”。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扇扇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对了,还有那教学楼的过道它是同学们玩耍的天地。教学楼一般是安静的,但是每天早晨,朗朗的读书声从一个个教室传出来集在一起,就像动人的大和唱,音符漫天。

南面是升旗台。每当周一,同学们都来到升旗台下,整齐地排着队伍,国歌响起了,那气氛俨然国庆时的大阅兵。看着鲜红的国旗升起,使我想起了为中国的无数烈士。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奉献力量。

冰天地作文 篇5

前几天,我去了青岛玩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还是零下二十五摄氏度的冰天地。

一路上,烈日炎炎。我在路上一连买了两根雪糕才觉得凉快一些。路旁的参天大树下有着一群群乘凉的人们。突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可是老大的太阳还挂在天空。这大概就是青岛特有的天气吧?想着想着就来到了冰天地。

我进入了大门,里面很热,跟本就不冷。这时,一个叔叔给我穿上了一见厚厚的.棉袄带我进入一个门。进来了之后,身上的汗全部都被蒸发了,耳朵被冻得通红通红。这里,才是真正的冰天地。冰天地里有许多的冷藏品,比如鱼、花、鱿鱼......里面还有一个冰做的滑梯呢!

我走了过去(由于地面太滑,不敢跑),拿起一个滑板,准备去滑滑梯。轮到我的时候,我心里十分开心。一开始不怎么刺激,可是,快到转弯点的时候,滑板就会突然加速撞到冰面上,再反弹到直坡下去,十分刺激。

天地作文 篇6

兴趣, 就是对某种事物积极的情绪。兴趣的产生, 往往源于成功。因此, 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功感。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功感驰骋在作文的天地中呢?

一、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 在作文评价中, 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 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 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 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 装腔作势, 故作高深。因此, 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 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 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 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 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 即使经典之作。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 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 并在指出问题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但是, 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 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第三, 要学会带上欣赏的眼光。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 教师更多的缺乏的是欣赏的意识和心情, 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 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表扬是馈赠, 是“我”与“他”的关系, 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 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 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 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 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 而是发自内心的赏识。教师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赏识, 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第四, 评语要恰如其分, 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 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 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 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 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 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 甚至走向逆反。

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 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 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 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 如参观、社会调查、社会劳动实践等, 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 如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 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 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 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 用心灵感受生活, 这样, 学生就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三、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不能再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或特定的要求中, 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 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 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 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 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

四、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优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是用心认真写出来的, 那么它都会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 教师要认真分析, 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 教师更是要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 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 并阐述满意的理由, 让全班同学欣赏。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 给予充分肯定, 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作文, 况且那些名牌名著之所以“名”, 又有哪篇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2、班内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班内的黑板报要开辟优秀习作专栏,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 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经常组织课前演讲比赛,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最好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 专刊中, 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 在班内、校内传阅, 有条件的话, 可以每人印发一份, 作长期保存。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 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 扩大习作者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3、作文发表

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作文竞赛活动, 并且力争获奖, 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

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 达到“好文共欣赏”。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 要迅速指导修改, 在确认达到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 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 发表文章的速度和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 因此最好先投递给报社。

第一个作文发表的学生要成为教师在作文课堂上树立的典型, 要毫不吝啬地给他赞美, 并要时时提起。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发表了作文, 可以封其为“班级作家”, 作文课上请他交流自己撰写、修改作文的经过、感受, 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作文目标, 学生成功发表的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学生学习, 甚至张贴在学校橱窗里展览, 在家长会上更是要点名表扬, 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 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 在学期结束时还要写入成绩报告册以及学籍薄。

“三走”促读写 作文天地宽 篇7

一、“三走”的做法

1.走下讲台——促兴趣。走下讲台,是针对教师而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反之,就会感到枯燥、厌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激发浓厚的作文兴趣人手。我们认为,激发兴趣的最好的途径是教师走下讲台,放下教鞭,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熟悉学生的生活;还要和学生一起去体验、感悟生活,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师——学生——作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逆反及恐惧心理。

2.走出教室——寻活水。走出教室,主要针对学生而言。初中生阅历浅,学校生活单一,教室、宿舍是其最大的活动场所,加之阅读面窄,作文的“活水”就非常有限了。即使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争强好胜,善于表现,并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大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团体活动,多观察,广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之渠才会清水常流,才有可能真正的去创新。

3.走进自我——抒真情。写作就是实践,就是创新。走进自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文章必须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不容许胡编乱造,言不由衷。否则,文章也就成了一堆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了。走进自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达到这一目的,师生应共建写作目标训练序列。同时,学生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善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善于表达与众不同的情感。久之,学生的作文才有个性,才有真情。

二、“三走”的保障措施

为了把“三走”的做法落在实处,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拓宽阅读渠道,开设欣赏课。我们区各学校阅览室订有大量的报刊,有《语文周报》《中学生读写》《初中生作文》等,我们指导学生如何读报,如何摘抄,学生同学们养成了读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既积累了知识和写作素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我们开设了阅读欣赏课。做法是每周拿出两节课由学生自由阅读,材料由教师联系图书室集体借阅。有时,学生一人一本材料独立阅读;有时,分小组阅读或选出优秀的文章指名上台朗读。不论哪种形式,学生都要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积累了厚厚的一本。尤其是各班都有多媒体,收看电视散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动物世界、科技博览、实话实说,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作文时再不愁“无米下锅”了。

2.以说促写。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坚持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初一进行故事比赛、自我介绍等,初二进行口头演讲。方式是全员参加,轮流进行。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特为课前演讲拟定了几个主题:时间、理想、友谊、文明、拼搏、自信、谦虚、勤奋、理解、爱国、科学、奉献、诚实、青春、减负。四人一个主题,每次一名学生,轮流进行。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校、区两级每学期都举行普通话朗读比赛、语文素养展示比赛及辩论会等。读、说的思路开阔了,写也会“水到渠成”。

3.活动促发展、求创新。能力的形成靠活动。我们经常组织手抄报比赛,报告会、辩论会、歌咏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多由学生查阅材料,自主组织。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工厂、集市,走近社区、敬老院,走向大山的怀抱,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如《语文周报》“三驾马车”征文比赛,《读者》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作文大赛及省市区举行的读书征文活动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投稿,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

上一篇:虎年生日祝福下一篇:小学生暑假日记: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