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读书心得

2025-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读书心得(精选2篇)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读书心得 篇1

这些年因为家有小儿在成长,电视是极少看的,故此《开卷八分钟》至停播,我也是一次未曾看过。幸好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做书的物件,它比语言、音乐、声音、气味等等稍纵即逝的东西都来得更持久,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触摸、感受、回顾。那么当我们错过了节目,至少还可以通过读书慢慢去品味思想。

在这里就还不免要提到读书这种形式,终归是比电视来得更让人安心,也更妥帖。电视那些一闪而过的画面,总带给人稍纵即逝的惘惘感,而读书中初识、了解、喜欢、探究、熟悉、记忆,这些一寸寸的感觉,都慢慢成为生命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仿若一次灵魂的恋爱。

梁文道的《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之所以选择去阅读,无非是来自第一本《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之印象。在上一本书中,我看到一位读书范围颇广的学者,他带我们走进众多书籍当中,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引领我们去阅读一本书。一本书也许你曾读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去读,但是梁最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他的包容性,他绝不会因为自己读书范围的广博就高高在上,也绝不会为了卖弄而在文字上故弄玄虚。恰恰相反,他是平等的、平静的,他愿意以通俗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一本书,无论我们选择还是不选择,他都愿意让我们去了解。而这种胸怀,在这本〈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依然。

在这本书中,梁介绍范围比较广,关于书籍与阅读本身,文学书籍,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电影等等。对于当下的众多读书人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不再是从前无书可看的悲凉,而是在纷纭的书籍中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更有用的书籍。故此,梁以他的读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阅读导向。

然而读书又必将面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开篇所提到的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说,读书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过程,但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以便在有生之涯读无穷之书却绝对是个值得终生学习与借鉴的过程。读书需要谦卑的态度,要明白什么叫读书什么叫学习。阅读需要什么样的速度,这取决于你的目的。而阅读的四个层次,你如今又达到了哪一层?故此,梁推荐的这本书也是值得我们在读任何书籍之前先要去追问一次的。

台湾绘本推广关键人物郝广才的《好绘本如何好》讲述了图画书与童心的趣味。《1978-》私人阅读史》是一次回顾,34位国内一流文化名人对于自己在时代大背景下阅读的记忆,让我们通过书籍走进时代变迁中个人的内心。而这一章中,我想我最喜欢的是《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爱书人与小书店的书信故事,一段真实而永恒的记忆。假如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爱书人的故事在流传,这个绝对算得上最令人心动的一个了。用书信来交流并成就的一段岁月,我想,在读书人心中都会希望有这样一次际遇吧。

梁对于一本书总是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一本书他能够为我们提供本书的种.种写作背景,让我们不是孤立地了解作者与书籍本身,这是一种好的书评态度。在这一章中,他提到了香港严肃文学作者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忍不住对这样一本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充满了兴趣,也很想了解一下“当一个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能够严肃到什么程度。”是啊,香港带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但那种光怪陆离的印象淹没这种严肃的表情,其实,哪里的世界都是有无数种表情的,只是我们不了解。

书中关于王小波的篇幅不少,梁重新解读王小波没有人云亦云,这点令人欣赏。有的人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说这个人什么都好,不喜欢就全部打死,梁是在现实背景下解读王小波,其实也分析着群体与个人的思想。张爱玲的《小团圆》篇幅更长,由此可见其在文坛上的重要。我很喜欢梁的一些解读,可以说他是特别冷静而旁观的,但又是站在张的角度去理解的。他对于书评的态度倒与他解读的张爱玲最后的“小团圆”很有几分相似,那就是“宽容。”张对于母亲是还债,又似乎是复仇,但最终是理解,对于胡,要做反驳,她似乎应该恨他,但又始终不出恶言。这是一位书评者中肯的评价,也是到位的分析。曾读过某著名青春女作家对于张的一些文字,看得出来她受张的影响颇深,但是我不喜欢她那种完全没有大脑的理解,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只是一味地人云亦云,很让人讨厌。故此,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看到旁人的解读,能否切中自己的内心固然重要,但读书人是否有独立思想才则更为讨喜。

《于丹〈论语〉心得》也得到了推崇,他认为于丹最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在于她的“俗讲”,把一本原本高深的古文讲得妙趣横生,让更多人受益其实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对于不喜欢的书籍,梁也不算客气。在《丧家狗》一书中,梁提出了自己的反问,“即使是追求如李零,也很难避免把另一套另外的义理加上吧。”还有《货币战争》就更加干脆直接了当地批判宋鸿兵为抄袭以及阴谋论,批判得有理有据。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读书笔记 篇2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这本书唯一不喜欢的大该是腰封写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这句话将书变得庸俗。你会发现,人生没有最艰难,只有更加艰难。正如我反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句话一样,这些话只是旁观者给予在困境中的人的一碗无关紧要的“鸡汤”,甚至还带有暗示要享受这样的困境。

书中的章节分布很有趣,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引用A.J.费克里写的书评,他热爱文学,并且有自己的坚持。书里面我有三段最喜欢的句子,一个是A.J.费克里的写的书评,另外一个是伊斯梅探望A.J费克里说的,最后一段话是A.J.费克里向阿米莉娅求婚说的话。之所以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与自己产生了共鸣,而共鸣意味着开始。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正如在不同的时候我读《小王子》。初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纯净心灵的美好童话,接着我爱上了狐狸,因为它说驯服意味着要流泪;再然后我发现了玫瑰掩藏在骄傲之下的脆弱,每一次读,每一次以一个新的我去的重新发现书里的人物。而最重要的生活,教会我的是妥协,教会我去适应新的改变。但同时我也会很感谢那些在悠长岁月里不变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有了改变,才会觉得不变是弥足珍贵。

“我知道坏人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但是哦,坏人也真的不想孤独一人 。”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开着交响乐杀人的.流氓头子,想到了朋友和我说过的王家卫电影里”杀手也是有小学同学的。“特别文艺,有思想追求的坏蛋才能够成为不一样的坏蛋。虽然我觉得这句话出现的不合事宜,但是还是不能阻止我热爱这一句话。

”我只能说,我只能说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我发誓,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艾米。"当时觉得这是一个超级棒的求婚词。后来发觉这也是自己对于婚姻的一个态度: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基础,但是精神之间的相互交流才是生活的内核啊。如果连共同的话题都没有该如何继续下去?

上一篇:药用植物学习题1下一篇: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