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共15篇)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1

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面积的灭鼠工作,消灭传染源 为保证灭鼠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了《怀远县灾后灭鼠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固定人员、分级负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科学灭鼠”的工作方针,培训灭鼠技术人员和投药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筹购投放药品。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灭鼠工作的统筹安排,各乡镇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灭鼠工作的实施。灭鼠工作分别于7月底和11月中旬进行两次,在灭鼠工作开展前进行了鼠密度调查,确定每次灭鼠目标(均用鼠夹法):第一次农村低于5%,县城低于3%,第二次力争室内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制定灭鼠原则:全县灭鼠工作均统一布置、统一时间、统一方法,采取全方位饱和投药方法投放毒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间、间不漏堆、住区不漏外环境。两次灭鼠工作,覆盖28个乡镇及1个国营农场,培训投药员和灭鼠技术人员达1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份,13544人次参与投药工作累计投放毒饵23600斤,使用溴敌隆母液2792斤,发放敌克8000袋,灭鼠户数达472000户。为掌握灭鼠工作进展情况及开展效果,县防疫站对灭鼠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各乡镇均能够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灭鼠工作,鼠密度(鼠夹法)控制基本达1%之目标。

二、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出血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又一有效措施,县政府在听取了县卫生部门的汇报后,非常重视,决定由县政府采购10000份出血热疫苗对15个重点乡镇部分重点村重点人群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本次接种工作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乡镇防保所与村卫生室共同实施接种,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培训与技术指导及疫苗的采购工作。按照乡村上报的适龄人口数,分配疫苗使用计划,设专人负责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严禁挪做他用。接种对象为25—40岁的男性农民,每人每次1支,采用0、15程序,分2次在15天内完成接种工作。本次接种工作8月20日开始,覆盖15个乡镇90个行政村的25—45周岁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培训接种人员12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人份,为保证疫苗挪作他用及安全接种,县卫生局在接种工作开展期间,组织人员对接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县乡村三级防疫机构的共同努力协作下,9月10日全部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从疫区的两个村中每个村随机抽取100名村民为研究对象, 其中采用常规的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进行宣教的100名村民为对照组, 采用定期强化知识宣教的形式进行干预的100名村民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例52名, 女性48名,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5.2±3.7) 岁,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名, 高中9名, 中专11名, 初中和小学77名。观察组中男性例53名, 女性47名,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5.4±3.6) 岁,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名, 高中9名, 中专12名, 初中和小学77名。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干预, 即发放传单、广播及办培训班等形式对流行性出血热传播及预防知识进行宣教。观察组则采用定期强化知识宣教的方式进行干预, 加强宣教的频率, 同时采用多形式化的宣教方式进行干预, 主要为采取村民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宣教, 如电视短片、板报及图文结合的宣教画报等形式, 并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 同时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后将两个组宣教前后对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于宣教前和宣教后3个月对干预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 包括对本病预防及传播知识的所有方面及细节, 问卷总分以满分100分为最高分, 评估分值95分以上为优秀, 85~94分为良好, 70~84分为一般, 70分以下为较差, 优良为优秀和良好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包方面取用SPSS17.0, 年龄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方式处理, 其他数据为计数资料, 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处理,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宣教前对照组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掌握优秀4名, 良好10名, 一般22名, 较差64名, 优良14名, 总优良率为14.0%;观察组优秀3 名, 良好10名, 一般23 名, 较差64名, 总优良13 名, 总优良率为13.0%, 两组总优良率比较,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宣教后对照组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掌握优秀25名, 良好20名, 一般20名, 较差35名, 优良45名, 总优良率为45.0%;观察组优秀31名, 良好28名, 一般22名, 较差19名, 总优良59名, 总优良率为59.0%, 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其可导致患者发生较多并发症, 且发病急促, 死亡率较高, 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动物源性, 其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 而这些地区的人员往往对本病不甚了解, 故易引起高发, 导致不能得到较佳的预防等[2,3], 因此对于人群进行传播及预防知识的干预非常必要, 以达到预防传播的目的。而相关知识宣教是有效改善人群对传播及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方式[4,5], 但是不同的宣教方式效果差异较大。本文中我们就定期强化知识宣教对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 发现其较常规的宣教方法效果更好, 人群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效果更佳, 分析原因, 常规的宣教方法人们对其重视性不足, 而强化强化宣教则在加强宣教频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宣教的方式, 人们对多形式的宣教更感兴趣, 另外, 其也有效引起人们对本病预防方面的重视, 因此效果即更好。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定期强化知识宣教有利于改善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光华.近年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概况[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 (4) :242-245.

[2]刘怀文.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1) :121-123.

[3]徐忠福, 张国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传播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 25 (4) :43.

[4]谷大巍.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2Z) :157.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出血热;护理;体会;并发症先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5-01

流行性出血热病主要是老鼠传播的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节,农村、山区好发,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将病程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我院自从2010至2013年收治了9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除1例死亡外,均治疗康复。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病人均成年人,除1例69岁外,均30到50岁之间的中壮年,其中1例病人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后死亡。3例出现了低血压休克来院,经抢救成功康复出院。2例发生出血倾向,3例轻型来院治疗及时而很快治愈。

2 护 理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减少低血压期致休克发生的机率。从而减少肾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发现和能正确估计病情变化。

2.1 高热期护理 在发热期,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热程的长短,这是估计病情轻重的标准之一。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劳累。给予营养丰富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一般不用强退热药。注意出汗情况,防止大汗、虚脱而诱发休克,此时要监测血压、脉搏,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注意胃肠道中毒症状与出血倾向,补充充足体液和电解质,预防低血压。

2.2 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此期病人表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脉搏细数,全身症状加重,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内脏严重受损,并有出血的倾向。尤其肾脏损伤严重。若发现病人异常惊觉、烦躁不安,脉细弱,提示病人进入休克,要按休克病人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搬动,给予保暖,保证输液通畅,注意心肺功能。详细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如进食、水果严格按照含水量计算,及早发现少尿倾向,严重病人有少尿、無尿时给予留置尿管,以便更准确观察和记录尿量。如果病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毫升,提示组织灌注量良好,休克改善。

2.3 少尿期护理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同时认真观察尿的形状颜色,随时检查膀胱充盈情况。观察出血倾向,出血是本病的特征,虽然出血各期都可以出现,但以少尿期多见。由于尿量的减少,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可使血压升高。若病人出现抽搐、昏迷、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出血倾向伴有凝血机制障碍,可引起消化道胃肠大出血的可能。所以此时要做好抢救的思想准备和物品准备。在我们收治的一位32岁男性患者入院时血压60/50毫米汞柱,尿少,血尿素氮升高,随着尿量逐渐减少至无尿,病人进入少尿期,血尿素氮异常升高,血钾升高,全身水肿,心功能不全,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所以重点观察大便颜色,粪便化验室镜检,发现有红细胞2加号,无呕吐,给予止血处理,按消化道出血给予治疗,出现消化道出血,便血和大量呕血,虽然进行了竭力抢救,病人最终死亡。对并发症出现先兆具有预知能力,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改变,密切观察神志的变化,严格记录尿量、细心观察尿的形状颜色的变化。严格遵照医嘱控制入量,饮食上指导其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低钾的饮食。此期的重点是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

2.4 多尿期 虽然经历了严重的少尿期后,进入多尿期,记录液体出入量还不能忽视,液体的补充以口服为佳,可给予多糖多汁富含钾的水果、食物。

2.5 恢复期的护理 出血热病程长,大约3周左右,病情重,过多的体力消耗。营养消耗,导致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或发生其他疾病。所以特别是在恢复期,可给予保护性隔离,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逐步恢复体力活动。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4

同志们:

XXX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现在开会。本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议题是安排部署2015年流行性出血防控工作。参加本次会议的是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及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流行性出血热是我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在XXX,近两年来上升势头明显。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疫情发展态势得到控制。在今天召开这个紧急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出血热防控工作。

今天会议的有三项议程:一是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林继春局长通报疫情。二是乡镇、街道代表与市政府签属防控工作责任书。三是董春灵市长对全市防控工作做重要指示。

下面进行第一项,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XXX做疫情通报。

下面进行第二项,乡镇、街道代表与市政府签属防控工作责任书。首先请

乡签责任书。下面请

街道签责任书。

下面进行第三项,请董市长讲话。

刚才,X局长通报了我市疫情情况,并分析了疫情上升的原因。X市长讲话指出了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划分了各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对如何防控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了明确分工。大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防控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防控工作,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工作,我再强调以下三点:

一、要迅速传达落实好会议精神。各乡(镇、街道)相关单位参会人员要及时将这次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立即召开乡(镇、街道)一级的防控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组织防疫力量,展开防控工作,并及时将防控开展情况上报防控领导小组。

二、要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疫苗接种、灭鼠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要按照防控方案要求组织力量深入村屯、社区在广大群众中开展防病知识宣传、疫苗接种活动,力争完成3月末前完成全年接种任务。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城乡灭鼠工作。卫生、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毒饵、统一行动,不留死角。爱卫会全面负责灭鼠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具体防控工作的指导;卫生部门负责鼠密度、鼠间疫情的监测;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做到全民参与,持续有效灭鼠。

三、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政府主要领导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按照“政府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具体操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把防控工作任务抓到实处、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流行性出血的防控工作,事关百姓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发展稳定,我们要以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坚决遏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 篇5

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百兰卫生院

2014年11月1日

埃博拉——刚果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因为1976年在此发现首宗病例而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据2014年10月25日国家卫计委网站新闻中心所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埃博拉疫情数据,2月至今,全球已报告确诊或疑似病例10141 例,其中死亡4922例,病死率达49.46%,我国目前无留观病例报告。全球已有427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36人死亡。

•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健康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初

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用咳嗽。极

期: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血尿等。• 5-7天可出现麻疹样皮疹,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见。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 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流行病学史依据为: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病

义:1.留观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 2.疑似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

(一)留观病例。1.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项的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解除留观:(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阴性;(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二)疑似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及时采集标本,按规定在定点医院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临床检验;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1.病原学检测阳性,转为确诊病例,进行相应诊疗; 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3.若发热不足72小时,病原学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病原学检测,仍阴性者排除诊断,解除隔离。•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

• 医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个人防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6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4×15=60)

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 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 减少,可减少,并出现。

2、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和 为本病传染源。

3、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4、是埃博拉出血热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

5、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 天。

6、一般病人发病 的样本病毒分离率较高。

7、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 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8、和 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二、是非题(5×8=40)

1、埃博拉病毒对热有高度抵抗力。()

2、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3、目前只发现4种埃博拉病毒。()

4、人群对埃博拉出血热普遍易感。()

5、没有症状的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是有传染性的。()

6、目前尚没有疫苗用于防控埃博拉出血热。()

7、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要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

8、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14天。()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测试题答案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4×15=60)

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 高热 和 出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

白细胞 减少,血小板 可减少,并出现 异型淋巴细胞。

2、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病人 和 非灵长类动物 为本病传染源。

3、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果蝠。

4、接触传播 是埃博拉出血热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

5、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 21 天。

6、一般病人发病 一周内 的样本病毒分离率较高。

7、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 2 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8、隔离控制传染源和 加强个人防护 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二、是非题(5×8=40)

1、埃博拉病毒对热有高度抵抗力。(×)

2、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3、目前只发现4种埃博拉病毒。(×)

4、人群对埃博拉出血热普遍易感。(√)

5、没有症状的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是有传染性的。(×)

6、目前尚没有疫苗用于防控埃博拉出血热。(√)

7、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要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32例治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 均为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4例, 年龄19岁~72岁, 平均年龄38岁。均符合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血清汉坦病毒 (H V) Ig M检查确诊, 亦符合第六版《传染病学》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条件。32例患者均出现高热, 体温达40℃以上, 平均热程 (7.2±1.8) d,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个别出现一过性精神症状, 普遍肾脏损害严重, 患者表现少尿甚至无尿, 其中无尿21例。尿蛋白均在 (++++) 以上, 肉眼血尿8例。血尿素氮平均 (25.5±2.5) m m ol/L, 血肌酐平均 (525±14.2) μm ol/L, 碳酸氢盐 (21±4) m m ol/L.高血钾[ (6.4±0.6) m m ol/L]10例, 低血钾[ (3.05±0.25) m m ol/L]7例, 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重叠发生8例, 便血3例, 呕血5例, 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3例, 频繁抽搐2例, 意识不清1例。32例均确诊为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功能衰竭。

1.2 治疗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施治。给予平衡盐充分扩容的同时, 早期适时给予白蛋白输入, 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阻止和减少大量血浆外渗;抗病毒予利巴韦林10~15 m g/kg每日静滴1次, 部分病例给予干扰素300万U或500万U每日肌注1次, 连用3 d~5 d;出血严重者给予立止血2 k U每日静滴1次;高血钾明显酸中毒者予5%碳酸氢钠125~250 m L静滴;同时均予以保肝支持治疗;低血压休克患者予快速扩容等抗休克治疗;针对患者明显少尿或无尿, 高血容量综合征, 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及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情况, 不失时机地予以血液透析净化治疗。

除2例患者年龄大, 患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 不适应血液透析, 1例拒绝血液透析而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予综合治疗外, 其他29例患者均予血液透析治疗, 采用德国产费森尤斯4008B型血透机, 国产碳酸盐透析液。予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行动静脉直接穿刺建立血管通路, 隔日或3 d血液透析1次, 随尿量增加, 肾功能改善适时延长透析间期, 血液透析次数一般为3~8次。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以上综合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别是29例配合血液透析的患者, 与以往患者相比, 热程缩短1 d~3 d, 少尿或无尿持续时间减少2 d~3 d, 其他并发症显著减少, 3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例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虽侥幸治愈, 但病程较其他患者延长10 d以上。

3 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为传染源。病原体为出血热病毒, 一般分为四型,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1]。通过总结本组32例患者的治疗体会, 笔者认为, 在疫区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 对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必须做到: (下转第573页) (上接第543页) (1)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做到三早一就[1]。 (2) 在早期抗病毒、对症治疗的同时, 倡导综合治疗, 加强支持和营养治疗, 尤其对高龄伴多种疾病者, 在强调快速输液的同时, 要充分注重液体成分和总量, 达到有效扩容和维持血浆有效渗透压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保持正常血液循环和血压。晶体液、胶体液以2∶1为宜。 (3) 适时透析, 视病情决定透析间期与次数。结合患者情况及医院医疗条件选择透析方式, 根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出血情况, 采取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少尿期向多尿期移行阶段仍应进行透析。 (4) 进入多尿期, 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随时掌握和了解患者内环境情况, 及时补充足量液体及电解质等, 以稳定内环境。为防止多尿期延长, 补液量以前日出量的75%为宜, 应尽量口服补液, 减少静脉输液, 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8

【中图分类号】R18;R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65-0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疫区分布广,病死率高,已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为预防和控制EHF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五大连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流行特征

2.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特点:见表1。

从表中可能看出,我市近27年的EHF流行趋势和特点,在94年以前,每隔五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年,94年后是每隔4年一次流行高峰年,在发病高峰年死亡率亦相对上升。

2.1981~1997年月别累计发病情况:27年共累计报告发病4938例,1~12月份累计发病分别为:1月份277例,2月份83例,3月份49例,4月份45例,5月份72例,6月份105例,7月份37例,8月份47例,9月份121例,10月份635例,11月份2419例,12月份1048例,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我市EHF各月均有发病,每年的5、6月份有个小高峰,11月份有一个大的发病高峰。

2.3 职业别累计分布情况:纵观27年的EHF职业别统计,85年以前以工人为主,其实是农民,88年以后农民发病数居多,其次是工人和家务,其累计发病率分别占总累计发病数的50.36%、25.42%、8.01。

2.4 性别累计分布情况:1981~2007年EHF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均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63:1。

2.5 年龄别累计分布:在年龄分布上,每五岁为一个年龄段,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5岁,其次为20岁、30岁、35岁、40岁,各年龄段累计发病数分别占总累计发病数的16.27%、14.76%、14.46%、12.66%、10.55%,这五年年龄段累计占总发病数的68.30%。

2.6 调查报告:共抽查各年流调报告500份,在这500例患者中,野外作业史与无野外作业史之比为3.33:1,与鼠有接触史与无接触史之比为3.76:1,可以看出,EHF患者与有无野外作业和与鼠有无接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2.7 宿主动物监测:在每年进行的宿主动物监测中发现,我市野外和室内的优势鼠种均为黑线姬鼠,鼠感染率在3.98-4.06%之间,黑线姬鼠感染率为6.58-7.69%。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市EHF每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年,其流行呈双峰型,6月份小高峰,11月份大高峰,多发于20~45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野外工作人员易感,以农民多发。针对以上几点:建议人们秋冬季节尽量减少野外工作,特别是在预测的流行高峰年,在野外作业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与鼠类的直接接触,及时注射EHF疫苗,以减少EHF的感染机会,杜绝EHF的暴发与流行。

如何预防儿童鼻出血? 篇9

首先要纠正孩子抠鼻子、挖鼻孔的不良习惯,学会擤出鼻子中的脏东西,

防治宝宝的鼻炎、鼻窦炎、感冒等疾病,保证鼻子处于健康状态,

资料

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番茄、芹菜、萝卜、莲藕、荸荠、西瓜、雪梨、枇杷、橙、桔子、山楂等,忌多食导致上火的.辛燥、煎炸食品。

注意室内通风,冬天也要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湿度,使室内空气新鲜,气温适当。

幼儿鼻出血的处理和预防 篇10

幼儿鼻腔粘膜血管很丰富,有些地方汇集成血管网,血管弯曲扩张极易发生鼻出血,不管是白天活动时还是夜间睡觉时都会发生鼻出血现象,家长们常常为此而担忧。

一、鼻出血发生的原因 :

1.各种鼻炎、鼻窦炎、鼻外伤、鼻中隔弯曲、鼻异物、鼻结核等。2.气候条件差,如空气干燥、炎热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3.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抠鼻孔,鼻黏膜干燥时很容易将鼻子抠出血。4.饮食上挑食、偏食、不吃青菜和水果,由于维生素B、C、k的缺乏而导致鼻出血。

5.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也可以引起鼻出血。

二、当孩子发生鼻出血时的处理:

鼻出血是急症,一旦发生要及时止血。下面是几个简单的止血方法: 1.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擦揉鼻子等都会加重出血,应将孩子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或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采取后仰位。弄清楚是那侧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麻黄碱或0.5%的肾上腺素塞进出血侧鼻腔,再用手捏紧两侧鼻腔,让孩子用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血。2.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裹冰块放在前额部,双脚浸入热水内,都有利于止血。

3.用上述方法处理仍不止血,应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挖鼻。

三、鼻出血的预防 :

1.当孩子患鼻炎、鼻窦炎时要及时治疗。

2.发烧、咳嗽时给以降温、止咳。3.要帮助孩子尽快改掉抠鼻子的坏习惯。

4.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少吃巧克力、糖果、煎炸食物等易上火的东西,多吃蔬菜水果。

5.在气候炎热的夏季,注意多饮水,缩短在太阳暴晒下进行室外活动的时间;冬季,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开窗通风,不要让室温过高。

6.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鼻外伤。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篇11

1 基础护理

1.1 休息与活动:

疾病早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禁忌搬动, 以免加重组织脏器出血。恢复期患者仍应注意休息, 可下床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

1.2饮食护理:

给予发热期患者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 要做到少量多餐, 注意补充液体量。 (1) 应给予少尿期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钾、低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 给予多尿期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钾丰富的易消化食物, 注意补充液体量和钾盐。 (3) 给予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营养丰富的无渣流质食物, 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 严重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1.3 皮肤黏膜护理:

要采取措施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预防感染的发生;输液时注意保护血管, 输注完毕后应适当延长穿刺部位压迫时间, 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发热时保证床单元干燥平整, 及时更换衣物;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 避免压疮的发生;要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1.4 病情观察及其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变化快, 病情危重, 治疗护理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 (1) 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其意识状态, 体温下降仍不可放松警惕, 因为患者可能出现热退反而病情加重的现象。 (2) 护士要观察充血、出血和渗出等异常改变。注意观察有无“皮肤三红”“黏膜三红”的表现, 观察皮肤瘀斑的分布、范围以及有无咯血、呕血、便血等腔道出血的表现, 观察有无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血压增高等颅内出血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 (3) 观察大小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注意有无便血、腹泻的发生, 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 (4)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呃逆等氮质血症的表现, 发现后及时报告医师。 (5) 及时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定期检测血尿素氮、肌酐、凝血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指标[1]。根据检测结果, 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6) 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扩容时若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应立即通知医师, 同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下垂双下肢, 吸入30%~50%乙醇湿化氧气。使用利尿剂或导泻后, 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尿液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协助患者排便。

1.5 心理护理:

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要,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隔离措施, 使之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用药目的及其不良反应, 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绝望心理,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及早恢复健康。

2 疾病不同时期的护理

2.1 发热期的护理:

(1) 一般体温越高, 热程越长, 病情则越重。所以, 护士要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做好详细记录。体温过高要及时通知医师, 按高热护理常规及时采取物理降温。以冰敷为主, 不宜用酒精擦浴, 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 避免减少血容量, 导致休克的发生。发热3~4 d后体温开始下降, 此时应定期测血压, 以早起发现低血糖倾向, 做到早期治疗。 (2) 发热期患者可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症状, 护士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摆好舒适体位, 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按摩肾区疼痛部位, 以免发生肾破裂出血。 (3) 高热时要积极补足血容量, 以平衡盐液为主。早期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减少抗原, 减轻免疫反应。出血明显者应静脉滴注酚磺乙胺、维生素K等药物, 静脉滴注5~10 mg地塞米松或100~200 mg氢化可的松, 以减轻中毒症状, 抑制变态反应, 减轻外渗。呕吐明显者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或静脉滴注维生素B6等药物[2]。

2.2 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

(1) 患者绝对卧床, 取平卧位, 严禁搬动。注意给患者保暖和氧气吸入, 避免血压波动。准备抗休克有关药物与器械,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 护士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测量频次为1次/15~30 min, 并做好记录。及早发现少尿倾向, 为临床液体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并为及时诊治肾功能衰竭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3) 早期应补充血容量, 以平衡盐液为主, 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 疏通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胶体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等, 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溶液。此期血液浓缩, 不宜输全血。 (4) 为纠正酸中毒, 发挥扩容作用, 应按5 m L/kg的剂量输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 以后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检测值确定补充量[3]。 (5) 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 血压仍不上升者, 应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以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提高血压。休克时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纠正休克后即停用。基本补足血容量, 心率在140次/分钟以上者, 可考虑应用强心药物。

2.3 少尿期的护理:

(1) 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消化道、出血倾向和呼吸的变化;观察两便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化验, 每日或每小时尿量分别在1000或40 m L以下时, 及时通知医师;观察患者的痰、呕吐物、两便并留捡, 观察皮肤黏膜, 勤测血压、脉搏, 及早发现出血倾向。 (2) 此期应采取稳定内环境, 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措施。少尿初期可静脉滴注125 m L 20%甘露醇, 以减轻肾间水肿;明显少尿或尿闭时不用[4]。常用口服25 g甘露醇导泻, 也可用硫酸镁或口服大黄煎水导泻。 (3) 出现氮质血症、高血钾和血容量综合征的患者, 可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

2.4 多尿期的护理: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应密切监测病情并积极治疗, 多尿后期应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防治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3 健康教育

疾控中心护士要宣传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关知识, 使易感人群认识到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重点, 要加强个体防护, 有效降低发病率水平。

出院患者需继续休息1~3个月, 加强营养, 规律生活, 保证足够睡眠。做力所能及活动, 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肾功能。

要采取以灭鼠、杀虫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 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进入疫区或野外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穿五紧服, 系好领口袖口, 避免被鼠类咬伤。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春霞, 张增梅, 刘彦青.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5) :145-146.

[2]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何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29) :83.

牙龈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篇12

牙龈出血的原因一般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

1、局部原因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的是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病人。这些病人由于不经常刷牙,或由于刷牙的方法不正确,在牙龈边缘的地方产生牙石。牙石是一种坚硬的石灰样物质,对牙龈有刺激作用,能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充血,轻者在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时出血,重者在轻微刺激或没刺激时也会出血。如发炎、高烧致牙龈组织的血管结构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出血。口腔疾病所致的牙龈出血,多见于牙龈炎和牙周炎。此外,假牙不合适,食物嵌塞、牙周损伤等,都可造成牙龈出血。有的会在牙刷上留下出血的痕迹。人们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因为这类出血,在刷牙完毕后,很快就会停止。另外,如龋已毁坏牙冠(医学上叫残冠),残冠表面有锋利的牙釉质组织,像小刀一样刺割着牙龈而引起牙龈出血;有些人因吃东西不慎,把骨头刺入牙龈里,也能造成牙龈出血,但这种出血只发生在个别牙齿的牙龈上,拔除残冠、去掉骨刺后,出血就会停止;有些人因使用牙签不当,剔伤牙龈而出血,这种出血,只要停止剔牙或改正命名用牙签的方法,出血也会很快停止。

2、有一部分牙龈出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这类牙龈出血往往是全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它对全身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治疗也要特别小心。 坏血病是由于缺乏抗坏血酸(也称维生素C)所致的生身性出血性疾病,而牙龈出血是该病的一个突出症状。患坏血病的病人口腔牙龈呈暗红色肿胀,肿胀的牙龈有时可遮盖牙冠。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在我国坏血病已十分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表现为牙龈出血或拔牙后出血不止,用一般的止血方法不易止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请内科医生详细检查,找出引起出血的原因,对症况下药。多年来,我们还发现有些患白血病的患者,因牙龈出血不止首先来口腔科就诊的,对这些病人也应该引起口腔科医生的高度警惕。 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肾炎后期,某些热必疾病等,也可发生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常伴有口臭,有碍病人工作社交活动,有的会给病人带来精神负担。造成牙龈出血的病因很多。

怎么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平时生活要注意以下事项:

1.忌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

2.不偏食,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3.心情开朗,不要总是想着使人烦恼之事,多些和朋友玩耍,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

5.天气干燥,可用新鲜罗汉果当茶泡水饮,或用麦冬,菊花,甘草等作料泡开水饮。

6,注意口腔卫生,早晚要刷牙。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篇13

10、红眼病病人需要哪些忌口?

忌辛辣食物;忌油腻、厚味的食物,如肥肉、猪肉等;忌油煎火烤食物及干果炒熟食用;忌吃大蒜,中医认为多吃大蒜“伤肝损眼”,故眼部有疾时,大量地吃大蒜是有害的;忌吸烟;忌服温补类药品,如桂圆肉、大枣等,否则会延长病程。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篇14

流行性出血热 (EHF)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复杂多变, 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三大主要特征, 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本病常合并多器官损害, 严重者导致多器官衰竭 (MOF) , 是EHF的主要死亡原因。我科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EHF患者35例, 其中并发MOF患者30例, 现将3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属重型及危重型患者, 男19例, 女11例, 男女比例1.73∶1, 农民17例, 街道居民4例, 工人6例, 中学生3例。年龄为17~65岁, 其中17~30岁9例;31~40岁10例;41~50岁6例;51~65岁5例。治愈18例 (60%) , 死亡12例 (40%) 。

1.2 受累器官临床情况

肾脏受累30例, 血液系统30例, 心脏20例, 肝脏18例, 胃肠16例, 肺部14例, 脑部13例。受累器官的个数与病死率的关系, 见表1。

1.3 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卫生部颁发的《EHF防治方案》的临床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内, 有疫区野外作业及逗留史。 (2) 临床表现:有发热和“三痛”即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为主的感染中毒症状。半数患者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充血潮红 (三红) , 似酒醉貌, 黏膜出血多见于软腭、悬雍垂及咽后壁, 腋下表现为网状、点状出血斑, 部分患者有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类似症状。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均出现“三高一低”即外周血WBC增高呈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和血小板减少, 且尿蛋白 (++) , 全部病例同时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检测。

2 讨 论

是一种以发热、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肾脏损害为主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常导致多器官损害, 重者合并多器官衰竭,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是惟一多器官同时受损的疾病。发病机理:病毒直接作用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病理反应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所引起, 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高血容量综合征、尿毒症以及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另外病毒引起的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有关。由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以及器官功能损害加之本病毒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 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临床上表现为肾、心、肝、肺、脑及消化道等器官组织损害和功能紊乱。由于血管壁损伤, 通透性增加, 血浆大量渗出, 血容量骤然减少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导致肾血容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导致尿少和无尿, 从而加重肾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组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病毒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导致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中毒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同时合并中毒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热常累及多个脏器损害, 临床上已有报道。除肾、心、肺、肝、血液系统等多脏器也受损害, 重者可引起器官衰竭。本组中肾衰竭为最多, 其次为血液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流行性感冒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篇15

一、症状:

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B型流感的病童会有小腿痛、肚子痛等不典型的流感症状,A型流感和B型流感的发烧、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水的症状大同小异,只是B型流感更容易引起肌肉发炎,常有小病人因小腿痛不想走路,被家长抱着进诊间。此外,大约2到3成病童会嚷着肚子痛,这是疼痛转移的现象。如果发烧超过3天,喘不过气、心跳加速或意识不清楚时,当心病情恶化。B型流感症状缓解速度较慢,即使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克流感」抗病毒药,仍然可能1星期才完全煺烧。

二、分类:

1.轻型流感

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与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泪)均很轻。2.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3.流感病毒肺炎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病程可延长3~4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X线检查:双肺呈散在絮状阴影。磺胺、抗菌素对本病无效。少数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小儿病死率较高。

4.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脑病状态,特点是伴有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伴发躯体功能紊乱的时候会造成上述情况。)、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5.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指由于支配颈部肌群的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颌不能贴近胸部。)、抽搐等脑炎的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是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流感杆菌仅侵犯人类,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6.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7.其他类型:

老年人流行性感冒 :患者易并发肺炎,高龄、体弱或合并有心肺疾病者预后常较严重。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老年人因感染此病毒而死亡的情况比其它年龄高。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小儿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婴幼儿。容易并发肺炎和脑膜炎。

副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在成人中常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最高。

上一篇:中学“五四”活动方案下一篇:参观110指挥中心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