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推荐8篇)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1

一、抢救原则

⑴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把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⑵属地管理为主原则。学校发生突发安全事故,以所在地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指挥、协助应急处置为主,有关信息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⑶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⑷及时处置原则。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后,事发学校立即启动工作预案,事故处理工作专班及时到岗,人员快速出动,及时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扩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⑸依法处置原则。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学校突发

安全事故。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师生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二、引发校舍倒塌的原因:

由于洪灾、雪灾、火灾、地震(地面下沉)及年久失修、建筑维护不当导致校舍、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三、事故的预防。

加强对险房及围墙、厕所安全隐患的排查,认真整改,及时维修,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

四、报警程序:、迅速组织全体学生快速、有序的撤离现场,抵达安全地带。、根据倒塌的情况.迅速向“ 120 ”,“ 110 ” 求救。3、在向上级部门及教育局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公路十字路口、校门口等待引导抢救和救护车辆。

五、组织实施:、参加人员: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全体教师一要带领全体学生迅速撤离现场,然后再实施抢救,全体教师均有义务参

加抢救。、救护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医护专业人员做好抢救、辅助工作、使用器具:担架、棉被等。、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疏散,后抢救”。5、无关人员要远离校舍,以便于救护车辆驶入。

六、注意事项、倒塌事故首要的一条是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现场,保护师生安全,抢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2、查明倒塌的原因。、倒塌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组织撤离、抢救,边报警。4、不组织学生参加抢救。有人员受伤及时拨打 “120” 进行救护。情况紧急时可向其它学校求助或请求部队、公安、城建等部门协助。

六、建筑物倒塌救灾领导小组: 组 长: 牛国宏 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田永庆 呼水平负责统一指挥工作,成 员:范 慧 赵翠凤 麻士珍 孙改转 牛国芳

张云红 范旭红 李 珂 郝 健 张建民

学校发生房屋、围墙、厕所等建筑物倒塌事故,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一)领导小组下设三个组: 1.治安消防组 组长:呼水平成员:后勤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校区的消防及社会治安,维护校区秩序;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打击抢劫国家、人民的财产及其他犯罪活动。负责校区学生和教职工的疏散和倒塌后学生的安置工作。

(二)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组长:田永庆

成员:范 慧 赵翠凤

职责:倒塌前负责组建足够的医疗救护队伍,制定切实的医疗救护与防疫方案,倒塌后组织现场救护、安置伤员,做好环境的消、杀、灭工作,预防传染病蔓延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麻士珍

成员:孙改转 牛国芳

职责:负责交通管理,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送,确保校区交通畅通和对外联络交通的保障。倒塌信息及倒塌救灾领导小组指示的快速传递,做好倒塌后通信线路及设备的抢修,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实施。保障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调运、分配,保证师生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救灾物品的发放。

七、应急行动细则

1.接到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锅炉、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倒塌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7.迅速采取切断电源等有效措施,及时疏散师生,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8.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状问题

1 国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甚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业属于安全事故多发行业, 在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以上, 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事关国计民生, 至关重要。近年来, 在建工程和新完工工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一线施工人员占伤亡人数的大多数, 建筑安全形势严峻。故此,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更应加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和规范。

2 建筑工程建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对过去所经历的惨痛事故的应对手段。由于没有事先建立针对重大事故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使得事故发生后, 抢险救援不及时, 无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能力,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着相当的必要性。

首先,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体量巨大, 施工环境恶劣, 人员和材料集中, 施工工艺和程序繁杂,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处处存在安全隐患, 作业工人素质相对偏低, 重大危险因素众多, 可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第二, 安全是相对的, 危险是绝对的。虽然建筑工程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施工措施, 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降低风险, 但还达不到绝对的安全。第三, 建立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的损失。有资料表明, 建立有效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事故损失只有未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事故损失的六分之一左右。第四, 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具有的生产安全特点, 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必将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的对象。第五, 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各级政府行政首长、企业法人应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 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履行法律责任的重要体现。

3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 各个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内容、结构不一, 同一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也缺乏沟通, 预案与预案之间的逻辑接口与相互支持性比较差。暴露出有关部门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缺乏指导、协调、监督, 这不仅增加了今后主管部门统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难度, 而且各个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由于缺乏交流、沟通, 各个建筑工程应急预案自成体系, 造成有限的应急资源的浪费。

第二,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编制的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不衔接, 各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的逻辑整体性、相互支持性还有待于完善。建筑工程在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不注重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不去了解政府对建筑工程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什么要求。政府在编制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 不具体了解所辖区域企业重大危险源及针对重大危险源所编制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情况。

第三, 一方面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本身的安全意识不够强, 普遍出现“重质量、轻安全”的现象, 以至于安全措施资金不足, 应急救援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 施工企业会认为对安全的投入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是对企业效益的牺牲, 存在盲目的侥幸心理,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虚设、救援设施装备不到位, 应急预案不切实际。

第四, 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建筑业, 由于众多的施工企业各自在独立的区域内进行生产, 使得政府在如何管理众多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这件事上办法还不多。

4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中存在上述问题, 按照“以人为本, 常备不懈”的原则, 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 国家要强化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 提高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统一性、整体性及应急效率。建议按照“政府为中心, 企业分中心”的模式建设, 即一级政府部门建立一个综合性应急响应中心, 全面负责整个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 企业设立分中心, 政府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高度统一, 依法管理, 分级控制, 条块结合, 系统联动。

第二, 建议政府在编制区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将所在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重点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为此, 政府一方面要尽快出台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规范标准;另一方面政府要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 如在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时如何参考同级、上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等。

第三, 建议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应建立统计备案制度,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 对已有的各类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工作方式进行整合, 保证对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 确保发现、救援、报告、指挥、处置, 调查等环节紧密衔接、快速反应, 协同应对。

第四,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技术的研究工作, 按照事先预防与应急救援 (响应) 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如下问题:1.如何解决各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的接口问题, 使不同级别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间高度关联、高度统一;2.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过程中着重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性技术难题, 保证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衔接性;3.如何开展桌面演练、功能演练与综合演习及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及其对经济效益提高的合理性, 从而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华.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华章, 2012, (24) .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3

[关键词]应急预案;校园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3-02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财物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1]

目前,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不间断出现,很多高等院校都已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校园安全恶性事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预警预案体系的缺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消灭事件恶果的应对预案。

一、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一)校园火灾事故

高校校园火灾事故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校园内寝室、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是火灾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校园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威胁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内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4名女大学生从6楼阳台跳下企图逃生,但不幸全部遇难。火灾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的“热得快”烧干后点燃了易燃物。2013年6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实验楼中浓烟滚滚,在附近的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已经被大火烧得坍塌。西安消防出动5个中队进行扑救,整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断,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可能是工人违规使用电焊。

(二)校园盗窃案件

校园盗窃案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率较高的案件之一。随着高校校园面向社会开放,部分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的在校大学生。自2003年至2008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大学校园盗窃案件601件,涉案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845953元,涉及高校67所。[2]其中多数盗窃案件是由于被盗窃学生防范意识弱,平日没有养成妥善保管自己财务的良好习惯。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其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考完后,王某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手段,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3]

(三)校园刑事案件

校园刑事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目前从已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来看,多数案件的发生源于琐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斗殴致死案,事件的起因竟是蒋某回寝室时敲门,而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为其开门,之后两人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随手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结果致其死亡;2014年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砍人事件,致两名学生一死一伤。

(四)其他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及出现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例如意外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运动受伤、触电、自杀等事件。校园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庭、亲友带来悲痛,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原因

1.在寝室床上吸烟或未将烟头熄灭就乱扔,引燃其他物品酿成火灾。2.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子、电吹风等,造成电路超负荷,引发火灾。3.实验课中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4.电气设备老旧,同时超负荷使用造成火灾。

(二)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

1.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并伴随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种单位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2.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治安环境差。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饭馆等商铺环绕,校门周围摆摊设点,人员成分复杂,周边治安环境混乱。3.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盗窃行为疏于防范。4.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足。一段时间以来盗窃案件破案率低,很多小额盗窃案件迟迟不破,不能有效打击犯罪,造成盗窃分子侥幸心理膨胀,持续作案。这些都是盗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从已发生的高校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

校园刑事案件多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产生的矛盾所引发。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多集中在校园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各种身心活动与高中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犯罪分子的能力差。再次,学校安保措施不到位,人手不足。校园安保人员普遍人数少、素质不高,存在退休、老弱人员在岗现象,缺乏系统专业训练。校园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范手段不足,安全防范在学校各个部门间少有联动机制,各种安全防范手段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制订应急预案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高等院校的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如此。伴随高校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校园已不再是宁静的安全岛、世外桃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高等院校应该制订出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

(一)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个高校都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处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式的,包括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预防,到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以及事件过后的恢复。[4]由此要明确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中,事发前、事发中、事发后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形成系统化闭环的高校安全应急预案处置体系。

(二)综合制订高校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特定的安全事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做出综合应急预案,这是从总体上概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方针和相关政策;在发生事件的前中后期,明确应急相关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应急措施、行动和后勤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环节,这是应对各类事故的协调性、系统性文件和要求。

(三)分类制订专项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的专项应急预案,是要针对高校校园中可能或已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交通事件、打架事件、盗窃事件等)、危险源制订的举措和方案,是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构成部分,因此,分类预案应遵循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制订,并将其作为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同时专项应急预案在研制过程中,应规定明确而具体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有效救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Z].教社政〔2002〕11号,2002.

[2] [3] 程晓璐,刘勇,王赫新.六十七所高校601件盗窃案调查[J].安防科技,2010(4).

[4] 徐志勇.英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

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篇4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按照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特性和2010年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处的综合监督能力和抗御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安全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管理项目处制定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计划。

一、演练时间:2010年6月23日上午10:30分

二、演练地点:xxx工程x标项目部施工现场

三、演练内容

1、“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接警处置;事故处置措施:在右坝肩1212米高程线以上平硐开挖过程中出现洞内塌方造成Ⅳ标现场施工人员受伤。Ⅳ标施工工地发生事故后,施工现场负责人xxx同志立即组织抢救工作,向医院请求医护救援,同时向公司负责人xxx同志报告,公司负责人xxx同志立即向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处(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2、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和情况,启动《xxx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案》,进入应急状态。

3、抢险队伍按照指挥中心指示及《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行动,开展救援工作。

四、参加演练单位及人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指挥小组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单位成员:

五、具体演练程序前期工作

事故发生后,x标抢险人员首先将伤员抢救出洞口,大致检查伤员受伤情况并向项目部汇报,由项目部启动事先经过演练的事故应急预案,将事故原因向上逐级汇报,并通知当地120急救。

现场由专职安全员发动安全小组成员对现场进行安全疏散,现场保护,拉设安全警戒线,对伤员进行简单的安全救护。组织人员将伤员运送至山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每一层马道位置固定6-8根安全锚杆,并仔细检查确定其安全性,在锚杆上系上牢固安全绳,组织运送人员全部佩戴安全带,并与安全绳连接,由安全员仔细检查佩戴情况及挂钩是否牢固,将伤员放置在急救担架上并固定,担架与安全绳连接,每个人都绑有2根安全绳,一主一付,且不能在同一根锚杆上。每根绳由一人拽紧。

2)运送人员抬担架下山。拽绳人员统一号令同步缓慢松绳将担架及护送人员放至1197米马道。采用同一方法将伤员在送至1182米马道后,顺施工便道将伤员运至现场等候的急救车内。在运送过程中先要确定现场指挥,进行居中调度,以避免造成新的事故发生。

2现场指挥

由保卫科xxx同志组织各参建单位保卫人员组成,负责维护抢险工地及区域的制安保卫工作,保障抢险队伍的交通畅通无阻。启动预案后,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各参建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立即按预案要求研究部属各种行动方案,成立应急工作组,责成各有关参建单位的领导及抢险人员立即进入岗位,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施工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施工区域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5)组织指挥人群疏散、安置。

6)向除险加固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长xxx同志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3、根据突发事件情况,成立相关工作组并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现场施工抢险救援组:由工程xxx同志牵头,工程科在接到应急预案启动时,应立即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撤离或转移现场施工人员,转移工程物资,进行现场处置。

2)交通运输组:由办公室xxx同志组织车队及各参建单位驾驶员组成,办公室在接到用车计划时,应立即解决、协调抢险所需的交通运输车辆,驾驶员在接到指令后必须在5分钟之内赶到集合现场。

3)后勤部:

抢险物资供应组:由财务科xx同志和后勤服务中心xxx同志组织各参建单位后勤组组成,负责调运供给安全事故发生时的物资供应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供电组:由机电维护中心xxx同志组织各参建单位电工班组成,负责在施工事故前线及时调配电力维修人员,组成一支供电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抢险时所需的电力供应。

通讯组:由行政办公室xxx同志组织各参加单位办公室人员组成,确保抢险期间的通讯畅通无阻(包括有线、无限通讯)。

卫生救护组:由医务中心xx同志组织克孜尔乡卫生所及各参建单位医务人员组成,具体对轻伤人员采取可行的应急救助,对重伤人员及时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做好救护车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六、事故调查

由xxx工程项目处和监理部组成事故调查组赶到事故现场立即对事故展开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并要求x标对事故发生的经过提交详细的书面材料保xxx项目处。

七、应急结束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5

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交通安全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一、应急处理原则

1、项目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1施工现场安全救护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保持与事故现场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⑤组织公司总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⑦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1.2.3

培训演练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根据工程项目生产的特点,施工场区人员的构成情况,以及施工场区周围环境状态,按照已确定的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内容,制订培训和演练计划;

②按照应急预案和公司总部的计划规定和各项目经理部的计划安排,按时按计划组织各应急反应队伍进行各种应急反应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适时组织各应急反应队伍进行应急反应技能的演练;

③协助组织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内的各类应急反应队伍,建立各项应急反应机制;

④通过培训和演练,及时修正应急反应的不足和缺陷,独步完善各项目经理部的项目应急反应实施机制,培训演练内容和措施;

⑤收集和整理在应急反应技能演练和实施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反应操作副总指挥,作好应急反应的人力资源资料和应急能力资料档案的归档。

1.2.4

危险源评估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

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②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③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④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⑤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⑥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1.2.5

工程技术服务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根据各项目经理部及加工厂的施工生产内容及特点,制订其可能出现而必须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解决的应急反应方案,整理归档,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储备;

②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反应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1.2.6

善后工作部的职能和职责

①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②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③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④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1.2.7

事故调查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保护事故现场;

②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③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④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1.2.8

后勤供应部的职能及职责

①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②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③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

④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1.2.9

应急人力管理部

①协助各项目经理部制订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行动人力配备计划;

②按已制定的项目施工场区应急反应行动人力配备计划,协助项目施工场区建立和配置各种应急反应救援小组;

③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各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变更,数量到位状态;

④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行动人力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作好人力资源的数据储备;

⑤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周边其它分公司及项目经理部的应急反应人力资源,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救援。

二、危险源的确定

2.1  基坑边坡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滑坡倒塌。

2.2 高处脚手架发生部分或整体倒塌及搭拆作业发生人员伤亡事

2.3压力容器受外力作用或违反安全规程发生爆炸及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事故(如火灾)。

2.4 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2.5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发生严重漏电。

2.6 食物中毒。

2.7

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四、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4.1

应急预案的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发生评估预测为:

1、死亡数在1人以上;

2、直接财产损失在4万元以上;

3、对施工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4.2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总指挥发出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启动应急反应公司总部一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和项目经理部二级应急反应行动组织,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执行应急反应行动.根据事态的发展需求,及时启动协议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四、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公司总部、施工项目部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6、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总部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施工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后演练一次,根据工程工期长短不定期举行演练,施工作业人员变动较大时增加演练次数。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五、各类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抢险措施

(一)处置程序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根据当时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进行现场抢救,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排险,并根据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及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制定出本单位的安全消防通道及安全疏散道路路线图,并确保通道的畅通,遇突发紧急事故时,由专人指挥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根据不同的事故,明确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

(二)报警和联络方式

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在进行现场抢救、抢险的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进行报警,如有人员伤亡的,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如果发生火灾,应拨打“119”火警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

公司报警电话:

(三)各类事故的抢险措施

1、触电事故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抢险措施

工地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3、坍塌事故的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解除挤压,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各种伤情,如心肺复苏等。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严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应先清除头部的土物,并迅速清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4、机械伤害事故的抢险措施

(1)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2)就近送医院。

5、中毒事故的抢险措施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让病x-x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6、火灾事故的抢险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4)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5)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六、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

(一)应急电话

1.通讯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作用意义

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电话、通讯的畅通和正确应用,对事故的及时急救、控制事故的严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发生事故和情况向远程有关单位部门发报救电话。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抢救报救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火警、火灾事故报救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拨打匪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救助。

2.保证电话在事故发生时应用和畅通

工地应安装电话装置,没有条件安装电话的工地应配置移动电话。电话可安装于办公室、值班室、警卫室内。在室外附近张贴119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了解,在应急时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报救。电话一般应放在室内临现场通道的窗扇附近,以便节假日、夜间等,房内无人、上锁,有紧急情况无法开锁时击碎窗玻璃,就可向有关部门、单位、人员拨打电话报警报救。电话旁应张贴常用紧急急用查询电话和工地主要负责人和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

3.电话报救须知

救护电话号码为“120”,火警报警电话为“119”,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1)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讲清楚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机或传呼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二)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2.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

有专人保管,但不要上锁。

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放置要有一定的合适位置,使现场人员知道。

(三)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

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由于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有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油灯等设备。

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就需要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有时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最好还能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嫘祖大道下段

BT工程项目

2011.01.07

END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6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做好全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

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定

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1)适用于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适用于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生产生活和社

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1.4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统筹协调,快速反应。

(3)长效管理,落实责任。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省安全领导小组

成立浙江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领导、指挥协调建设工程重大

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负责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

2.3 省安全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 省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专家工作组,由建设工程的建筑、岩土、结构、材料、建筑机械、建筑电气和卫生

防疫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2.4 市、县(市、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市、县(市、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本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拟定本地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

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各建筑企业根据当地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

2.5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各级政府和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以及有关单位、企业等组成。

三、事故分级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故四级。

3.1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

元以上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2)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

上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3.2 重大事故(Ⅱ级)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2)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坍塌,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3.3 较大事故(Ⅲ级)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2)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3.4 一般事故(Ⅳ级)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2)已建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因工程质量原因坍塌,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和事故险情。

四、预警与预防机制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负责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监测、预警网络,对信息及时汇总分析,并做出报告。指导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队伍,加强事故应急处置有关

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

五、应急响应

5.1 预案启动

发生Ⅰ、Ⅱ级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需要由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置的重大事故,经省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启动本

预案;发生Ⅲ、Ⅳ级重大事故和其他事故的,由市级政府根据其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5.2 先期处置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在事发地政府领导下,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快速修复、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5.3 事故报告

5.3.1 报告程序

(1)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事故所在地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2)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接到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同级政府和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生

Ⅱ级及以上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企业及各级、各部门除根据管辖权限逐级上报外,可直接报至

省安全领导小组和省政府。

5.3.2 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事故类别、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

(2)有关建设、施工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

(3)事故报告的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等;

(4)事态控制情况;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及处理的有关事宜。

根据事态进展及时续报以下内容:

(1)有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有关

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

(2)事故原因分析;

(8)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

(9)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5.4 响应程序

(1)施工、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和安全领导小组到达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

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抢险救援,并全力协助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市、县(市、区)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

下开展抢险救援工作,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将事故态势等有关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建设工程重大质

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5.5 指挥协调

(1)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Ⅰ、Ⅱ级事故报告后,立即分析事故的严重性,及时向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置建议,由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宣布启动本预案。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省政府和建设部。需要省人民政府协

调的,报告时一并提出处置建议。

(2)第一时间召开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事故情况,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位并开展应急工作。

(3)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与事发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并核实有关事故和处置情况,根据事故严重

程度和范围,随时向省政府和建设部汇报事故处置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4)省安全领导小组召开成员单位和专家工作组会议,根据事故和应急情况提出建设工程抢险、抢修等工作方案,组织工

作组赴现场协助、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5)各地在应急处置中,抢险救援需跨地区调配应急物资、救援力量的,由省安全领导小组集中统一、及时调配。

5.6 信息发布

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由省安全领导小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必要时,省政府新闻管理部门进行指导

协调,重大情况报省政府或由建设部报国务院决定。

5.7 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地各级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要督促、协调有关单位依法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

其他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六、应急结束

6.1 结束程序

按照“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应的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急领导小组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特殊情况下,由省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宣布应急结束。

6.2 事故调查与总结

(1)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调查。

(2)认真分析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原因,从工程建设的立项、许可、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等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应急响应结束后1个月内,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事故书面总结和评

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7.1 指挥技术系统保障

(1)接受、显示和传递全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信息,为专家咨询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2)传递省、市安全领导小组实施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

(3)为全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传输提供条件。

7.2 通信保障

(1)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网络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网络能力保障制度。

(2)保障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随时接收省政府的指示和事故发生地的事故信息;省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人

员应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

7.3 队伍保障

(1)工程设施抢险力量:对在建工程,由施工单位的人员组成;对已建成的房屋和设施,由房屋产权、物业管理等单位的人员组成。

(2)专家咨询和技术力量:由从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质检、安检等工作的技术专家组成。

(3)应急管理力量: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

7.4 装备保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确保事故抢险、营救过程中的装备供给,安排梯次,储备好抢险设备设施。用于抢险的工程车辆、机械设备状态良好,物资器材充足,确保抢险指令下达后,随时能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

7.5 宣传、培训与演练

7.5.1 宣传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置知识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和快速反

应能力。

7.5.2 培训

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培训,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级应急

领导机构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7.5.3 演练

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7.6 奖励与责任

省安全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处置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

奖励;对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擅离职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

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1)本预案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拆除活动解释。新建:是指从基础开始建造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也包括原有基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倍以上,并需要重

新进行总体设计的建设项目;迁移厂址的建设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厂址的部分)符合新建条件的建设项目。扩建:是指

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的项目;包括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以及为取得新的效益和使用功能而

新建主要生产场所或工程的建设活动;对于建筑工程,扩建主要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加高加层(需要新建造基础的工程属于

新建项目)。改建:是指不增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体量,在原有基础上,为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改变产品方向、改善建筑物使用功能或改变使用目的等,对原有工程进行改造的建设项目;装修工程也是改建。企业为了平衡生产

能力,增加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属改建项目。拆除:是指拆除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活动。

(2)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 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省建设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由省建设厅负责管理与更新,省建设厅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和专家进行评审,并视评审情况对预案作出相应修订,报省

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的应急预案,报省建设厅备案。

8.3 实施时间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7

为了绷紧生产安全这根弦, 近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该《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背景

2009年3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 以下简称原《办法》) , 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 原《办法》亟需修订完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 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 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同时, 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 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文)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1号,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 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 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 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 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 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 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 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因此, 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补充和细化相关具体要求。

三是一些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办法》汲取和改进。根据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原因之一, 就是瑞海公司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应急处置力量、装备严重缺乏, 不具备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为提高企业先期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一些部门和企业采取了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等措施, 指引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这些措施有利于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有必要通过修订《办法》加以推广和实施。

企业必须找准预案定位

在新出台的《办法》中, 对企业必须履行的预案编制、备案和日常管理责任作出了要求, 企业如何才能将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提出了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必须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落实主体责任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法》和《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应急预案工作责任。企业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来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尤其要从资金、人员和管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层层、一级级地抓落实。否则造成严重后果就会依法受到惩处, 追究责任。

二是必须正确理解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各类企业必须要找准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 解决“预案是什么、干什么”问题。这是预案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一下, 预案不是现场救援方案、不是作业规程、更不是应急制度汇编, 预案是事前准备的工作方案, 其主要功能是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 可以说是应急机制的载体、应急培训的大纲、应急演练的脚本和应急行动的指南。因此, 企业要紧扣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开展应急预案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推动应急预案实战化应用。只有这样, 应急预案才能落地, 才能发挥作用。

三是必须广泛宣教培训。一方面, 企业负责人和应急管理人员要积极组织《办法》培训, 认真学习, 吃准、吃透《办法》的精神, 牢固树立预案工作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 掌握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的程序、方法, 做到会编、会管、会用。另一方面, 要按照《办法》的要求, 采取制作宣传展板、岗前教育等形式, 面向车间、班组开展应急预案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一线员工知风险、知流程、知措施, 真正提升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保证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孔亮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应急预案主要用于明确事前、事中、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做。因此, 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要满足三个有效性。第一, 权责分配的有效性。就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结合本企业的组织体系, 确立最优化的运行机构, 即明确需要什么样的应急机构, 有哪些人参与, 职责又是什么, 等等。第二, 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就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流程和措施, 即明确什么时候最该干什么、怎么干, 等等。第三, 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资源调配程序和方法, 即明确如何保障资源、如何调集资源等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仅关乎预案的质量, 也起到完善应急准备的作用, 可以说, 在某种程度上比应急预案本身更为重要。因此, 要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就必须做到:

一是基于风险、立足现有。风险评估是预案是否实用的关键, 否则预案就是无根之萍。要分析风险可能引发什么样的事故、影响范围有多大、有什么样的处置措施, 当前的应急能力是否与事故处置相匹配、需要哪些应急资源、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等等。只有把这些都分析透了, 才能保证预案与生产实际的符合性、与应急机制的符合性, 预案才能有针对性。

二是规范程序、全员参与。应急预案对应急事故处置,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牵涉到方方面面。《办法》在总结相关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 归纳了成立编制小组、确定体系、编制预案、征求意见、评审和公布等编制程序。企业要认真学习、把握实质, 真正抓好预案编制的过程管理。要坚持“谁用谁编、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原则, 既要保证职责不漏、流程不漏、资源不漏, 又要促进各个层级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为预案的最优化提供支撑。这里强调一下, 从近年来的执法检查来看, 应急预案的编制多为应急管理人员负责, 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参与相对比较少, 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和改进这方面工作。

三是做实评审、严格把关。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是应急预案是否好用管用的保障。《办法》对应急预案评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详细规定, 我们也在研究评审方面的标准。企业必须重视评审工作, 可以采取桌面推演、研讨、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包括所规定的职责分工是否有效, 响应分级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 应急保障措施是否满足事故应对工作需要, 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与外部预案是否相互衔接, 等等。

四是演练评估、动态修订。《办法》明确规定了演练评估、定期评估和事故评估等三种应急预案评估方式。企业要按照《办法》要求, 重点围绕上面所讲到的权责、应急程序和措施、应急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开展评估, 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真正做到常用常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三大亮点

“此次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对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解读了《办法》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重在事前准备

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1月至5月, 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854起、死亡9977人, 按照可比口径 (下同) 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4.1%。其中, 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虽然前5个月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形势, 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数据显示, 5月重大事故同比上升, 渔业船舶事故集中多发。5月发生3起重大事故, 环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7人, 上升17.9%。

从事故致因理论来看, 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交叉所致。

海因法则又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处事故隐患。

这些都说明,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征兆、有苗头的, 可以通过发现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目的。亦可以说, 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 一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 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 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出手及时有力, 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此次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指示, 以预防为导向, 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长期跟踪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 他认为, 事前的信息共享对事故应急处置作用较大。

“从已经发生的重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由于缺乏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系统, 在应急处理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导致事故扩大情况。进一步讲, 消防人员对仓库内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分布情况一无所知, 只能在对仓库和堆场里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种类等信息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 最终导致人员伤亡。”赵来军认为, 如果信息事前被安监、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共享, 那么事故应急处置阶段的损失就不会这么严重。

针对此, 新修订的“办法”要求, 编制应急预案前, 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所谓事故风险评估, 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 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所谓应急资源调查, 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靖江危化品仓储爆炸事件, 就是调动了上海等周边区域的消防力量。可以说应急处理比较到位。”唐钧说。

亮点二扭转形式主义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被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5年8月12日,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 瑞海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达10项之多, 其中之一, 是未按规定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事实上, 从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不少生产经营单位都极其不重视应急预案。

新修订的《办法》对于长期以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 可以说是“求真务实”。

“首先是扭转应急预案的形式主义, 转变为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处置方案。”唐钧告诉记者, 自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以来, 有一部分单位的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编制时“向上看齐”, 直接摘抄上级的预案;平时“束之高阁”, 出事后找出来当作“挡箭牌”推卸失职之责。

针对这种情况, 《办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此次《办法》“求真务实”的第二个体现是:改变预案的静态管理, 转变为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从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 第十七条及安全生产法 (2014年)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由于对预案的管理未明确规定详尽的办法, 导致有一部分单位把预案静态管理, , 即把预案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

新修订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力争扭转此局面。

此外, “办法”以法律责任的形式,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约束, 并且强化预案与日常管理的紧密契合。如《办法》第六章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负有的法律责任。

只有把预案工作镶嵌进入日常管理, 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预案的应有功能。

亮点三强调真实实用

如果缺乏可操作性, 那么应急预案如同纸上谈兵。因此, 预案编制要强调实际操作为导向。

新修订的《办法》明确要求,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编制真实、实用的预案。

“预案编制后还要定期演练, 让相应岗位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唐钧说。

如《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 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此外, 还要告知周边, 提醒周边的利益相关群体和部门, 都要提前做足准备。

如《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围墙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篇8

1 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文献年度分布。文献年度分布及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文献年度载文量和变化趋势来看,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成果大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最早出现2篇研究文献,2010年研究成果量迅速增长到13篇,2013年达到32篇的峰值,2014年又回落到20篇。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到2009年是起步阶段,2010年到2015年是快速增长阶段。

1.2 文献来源分布。对文献来源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25篇文献分布在36种期刊、一个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一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发文3篇以上的有14种期刊,共60篇,占总发文量的48%;档案学核心期刊共发文48篇,占总发文量的38.4%,分别如下:《兰台世界》16篇,《档案学通讯》9篇,《档案学研究》和《中国档案》各5篇,《档案管理》《北京档案》《浙江档案》和《山西档案》各3篇,以及《档案与建设》1篇。

1.3 研究机构分布。125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大致分布在高校院系、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1可知,研究机构分布广泛,有高校、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这也可分为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其中,发文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湘潭大学12篇、河北大学5篇、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4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3篇。数据显示,档案工作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8.4%,档案学者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41.6%。可以看出,档案工作者是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研究主体。

1.4 作者分布。普赖斯定律:n=0.749(ηmax)1/2,其中发文量n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ηmax 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由表2可知,发文最多的为湘潭大学的向立文,共计发文9篇,所以ηmax=9,n=2.247,取最大整数3,所以发文量3篇以上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如表2所示。

统计数据显示,核心作者共发文18篇,占文献总量的14.4%。根据普赖斯定律,当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文献总量的20%时,学科的核心作者群才算形成,所以该领域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有待学者们进一步加深研究。

表3显示,125篇文献共出现了141位作者,从期刊论文的合著情况看,共有36篇文章的作者在2人或2人以上,合著度是28.8%,而且是以2人合著为主。总体来说,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文献合著率较低,作者之间交流较少,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 主题内容分析

笔者将文献的主题内容研究划分为7个方面,具体发文量及占比,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的内容广泛,其中档案部门应急预案建设研究最多,占文献总量的44%,学者对这一研究主题主要阐述了档案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编制原则、分类和基本内容、编制步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由于2006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档案局编制并发布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因此研究内容就相对细化了。如出现了对专门类型档案馆的应急研究,主要有医院档案馆、企业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应急研究。此外还有鲁汉蓉《基于旅游目的地的藏族档案防灾策略探析》,陈文贵《论建立山美水库水利档案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的重要性》等的案例研究。

学者对于另外几个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研究,如档案部门应急抢救机制,毛惠芳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详细介绍了通过预警、应急和抢救,来构建档案灾害管理体系。而许登霞对构建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谈了几点思考,提出应当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档案安全防范重点、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来来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在档案馆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上,胡红霞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历程和经验,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其发展,如高度警惕的防灾意识、充分的防灾准备等。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体。统计数据显示,研究机构分布在高校、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高校档案馆和地方档案局(馆)、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都属于实际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凭借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势,其发文量比档案学者要多,因此档案工作者是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研究主体,这导致了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而且从论文的作者分布与独著、合著及合著度来看,合著度较低,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还有待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进一步加深研究。

3.1.2 主题内容研究不够深入且较多重复。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的主题内容涉及7个大的领域,覆盖面较宽。但从纵向角度来看,则不够深入、系统。如有44%的文献是对档案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编制原则、分类和基本内容、编制步骤、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聚合度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复研究,所提论点相似,缺乏创新点。这种过多偏重宏观方面的研究选题,使得研究成果不够深入、更不够系统。

3.1.3 研究方法单一。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方法多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少。在125篇文献中,只有5篇运用案例分析法,如丁平以贵阳城建档案信息系统为例展开分析;鲁汉蓉结合西藏旅游特色谈藏族档案防灾策略;陈文贵从山美水库水利档案谈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的重要性;卞咸杰通过汶川地震谈对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的启示;胡红霞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历程和经验。个别硕博论文运用到了社会调查法。不过总体来看,研究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形式不够新颖,没有较强说服力。

3.2 建议。

3.2.1 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加强合作,建立团队。由于档案安全应急预案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作者之间可以建立团队,相互交流。团队的形式有很多,档案学者之间、档案工作者之间,最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学者的理论优势和实际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相互探讨,更好地促进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的实践工作。这不仅能形成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还能解决研究主体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2.2 细化档案安全应急预案,为学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档案部门在制定预案时,多是照搬上级制定的预案,只将其文件名字换一下,而内容却是笼统的、方向性的话语。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细化档案安全应急预案,进而完善相关理论。基于细化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学者们的研究才能挖掘更多的创新点,研究成果也会更加深入、系统。

上一篇:六上第五单元作文下一篇:xx年元宵晚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