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雨的诗句欣赏(精选5篇)
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3、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6、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3、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14、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
15、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16、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7、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19、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戎昱《成都暮雨秋》
2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描写秋雨的段落
又像温柔多情的古典女子,用心编译着缱绻动人,缠绵悱恻,地老天荒的故事,让人身不由己的沉浸在那温馨美好的情感世界,唏嘘感喟,柔肠百转,从而给身心一些温润的滋补和调养,缓解思想的困顿和迷茫;
更像深沉温厚、善解心意、大方有度的耐心男子,殷殷地抚慰着你内心的忧伤,悉心地领会着你的所想,任由你放心的倾诉衷肠……
一直都在心里,神往着青石板、烟雨巷、乌篷船的江南水乡,“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是一种多么悠然逍遥的恬淡心境,一幅多么美丽曼妙的生活图景啊……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雨。细细的,小小的,不及牛毛粗细,有气无力地下着,似乎永远下不完,令人生厌。我更喜欢下雨的奔放豪迈,豆大的雨像一下子突然全都掉了下来,尽情洒脱,伴着呼呼的风声和树叶摩挲的沙沙声,连那轰轰的雷也不禁为它高歌。它们持续了半小时左右就停了,然后享受雷雨过后清爽的空气,泥土的芬芳。
等了很久,秋雨还在不停的下,永远是这么一点点,似乎还要下好久。慢慢地地上已积了些小水洼,回荡着一个个酒窝般的涟漪。天空灰蒙蒙的,看不见云,远处的山丘已经消失不见,近处的房子也已蒙上了纱。我正写着作业,看着这样的雨,这样的天,心烦意乱,已无法全神贯注,便转身,躺倒床上。这雨要什么时候才能停下?
已是初秋,炎热的天气悄然远去,凉爽的风开始由北向南吹来。一场雨,如春雨般细细绵绵,似万千针入水,荡起圈圈涟漪。
雨落,风传。雨中景如梦似幻,雨中人驻足欣赏。身在桥头,目光停留在圈圈涟漪的河面,心随雨怅然。
今年北京的秋雨来的很慈祥,也很安静,没有任何的感情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她来的.是早还是晚,刚刚踩在了岁月的某一个窗口,轻轻的打湿我的衣襟,像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又像是一个久别后相遇的一种陌生。
关键词:古诗词欣赏;情景交融;领会吟诵
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读书写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欣赏意境,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诗意的内涵和底蕴的理解,接受诗情画意的浸润。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灿若星河,博大精深,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其只占小学语文课程的极小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兴趣?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诗人、诗题、诗情、诗境、诗法。使师生共同探究,生生研讨,从而形成“作者生平—解析试题—意向品读—情感体悟—艺术探究”的流程,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创造性想象思维,达到对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下面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一般都会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喻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自己主观的情感。古诗是琴,是画,有声有色。一般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化教学,用古诗的韵律美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上《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运用多媒体,用动听悠扬的音乐伴奏,播放我制作的江南春天一幅幅绚烂风光美景课件,将影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到处红花绿柳、莺歌燕舞,再现江南烟雨蒙蒙山峦,隐隐约约,寺院楼台若隐若现,使学生欣赏江南明媚的春光,使学生从心里感受扑朔迷离之美,使学生痴迷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让小学生在如痴如醉中的音乐中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在画中体会诗情画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更加集中精神对古诗词进行学习。
二、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进行赏析
⒈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古诗词那些深奥、含蓄、诗意的关键语句不易理解,还有一些诗歌写作的背景,诗词主题书上没有说明,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查阅网络,参考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背景:杜甫由于遭受安史之乱到处漂泊之苦,忽然听到叛乱已被歼灭的消息,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和归心似箭的喜悦。使学生从背景方面对作者所处的境界产生遐想,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主题,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总览全文。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2.古诗词教学中要注意关键字句,以字达词,以词通句,梳理句意,理解全文。教学时要教会学生通过“释、变、异、换、猜”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比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里的“蓬头”描写了孩子垂钓时不修边幅,很随意,“侧卧”“遥招”“惊”等字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钓鱼害怕鱼儿不上钩时的各种表情和动作,通过这些字词,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对语句、甚至对整篇诗境进行欣赏、想象和理解,这样古诗词在关键词句的意境中“活”起来,诗的画面动起来。
三、感受诗中故事,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
每一首古诗词都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似乎都隐含着一定的时代背景,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例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用带有磁性、富有感情的普通话,再衬托低沉的音乐,用慢节奏低沉舒缓的声音朗诵这首送别时依依不舍的绝句,使学生感到其情溢于言表,与诗的情境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之余感受到朋友之间友情的珍贵。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再讲述这个故事:作者乘舟回头遥望岸边,遥听岸上汪伦对自己作别的吟唱,显现出主人对客人远去的依依不舍之情。这时我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汪伦,作别时你最想对友人说些什么?从表达出诗人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谈谈自己将来送别友人,怎样践行?说说自己的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组织学生富有激情地整齐高声朗读,使其对诗歌欣赏的热情达到高潮。这种课堂有欣赏、有交流、有思考、有想象,朗诵使诗歌欣赏在快乐中开始,在兴趣中进行,又在兴趣中收获理解。
总之,诱导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能激发兴趣,感知故事,有时还要鉴赏古诗词创设的意境、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风格特征等,在欣赏方法上做到由浅入深,由直观表象的故事到抽象的寓意内涵,使学生既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又实实在在获得了累累的知识硕果,让古诗词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促使学生爱上魅力无穷的古诗词。
参考文献:
蒋泽华.诗情画意学古诗[J].课外语文,2015(08).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5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6、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
8、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9、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杜牧《秋浦途中》
10、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
11、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戎昱《成都暮雨秋》
1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3、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阎选《河传・秋雨》
14、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窦巩《秋夕》
15、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1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8、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1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0、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2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5、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刘禹锡《早秋雨后寄乐天》
26、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
2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28、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9、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1、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32、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黄庭坚《次韵赏美》
33、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其一
3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6、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37、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3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9、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其三
40、山河破碎风飘絮句子,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1、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42、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王国维《齐天乐》
44、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5、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林黛玉《秋窗风雨夕》
46、夕阳逢一雨,夜木洗清阴。――马戴《新秋雨霁宿王处士东郊》
47、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9、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50、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2、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53、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4、一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5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6、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57、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翁寺》
58、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王维《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59、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白居易《长斋月满寄思黯》
60、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6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6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6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6、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67、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6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69、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70、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71、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关键词:读诗;析诗;赏诗
中国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押韵对仗、韵律十足,充满美感。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欣赏古诗词有助于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一、读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欣赏的前提是理解所要欣赏的对象。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范读,教师要真正进入到的诗的境界中去,体味诗人那时、那地的心情,带着诗人的情绪、情感去读、去表达、去演绎,将学生的想象带入诗人所描绘的画卷中去,让他们的思绪飞扬在诗的境界中,与诗人共同或悲,或喜,或静,或动,或爱,或恨。教师朗读后,学生要自读多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请善于朗读的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剖析诗人表达的思想。例如,我在与学生赏析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学生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朗读此诗,这与安静如初的诗境和诗人的心境不相符。我问学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诗人是怎样的心境?”我再次解释道:“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这样的环境是怎样的静啊!这样的心境又是怎样的静啊!那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表达这样的‘静’呢?”学生再次阅读时语气平静了,因为他的思绪身临其境地行走在清晨安静的寺院中,怎可高声语呢?
二、析诗
对于初中生,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典故是陌生的,深奥的难以理解的,诗的意境也是这些小孩子难以体会的。例如《龟虽寿》中的“神龟、螣蛇、盈缩”等字词典故,学生是一定要弄明白的,否则难以体会和欣赏古诗的美。再如,《望庐山瀑布》中,诗人借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蕴情,景为情设,看似写景实则写情。没有对美好景致的喜爱哪里会有如此美妙的诗句?古人含蓄,往往不直白的抒发情感,所以要借物抒情。这样的道理学生一定要明白,否则不可能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赏诗
赏诗当然是比较高的一种境界。《望庐山瀑布》中,诗人目睹此般美景,惊奇、感叹、喜爱之情油然而发,诗人的思绪飘得很远、很高,联想到了天空和银河。从诗句中也可以体会到诗人是极富想象力的,诗人的情怀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读诗、析诗和赏诗的过程中与诗人一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一同体味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师生的思绪与诗人的思绪共同徜徉在诗海中,去想象、去享受、去创造,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廖艳红.重视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珠江教育论坛,2013(02):7-8.
[2]张素侠.诗歌欣赏教学的“一主三学”模式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50-152.
[3]孙玉明.“生活幻象”的生成与解读:苏珊·朗格艺术符号论中的诗歌理论[J].名作欣赏,2011(09):110-1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