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友谊作文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寻找友谊作文(精选12篇)

寻找友谊作文 篇1

黄泽

每当我看到蜘蛛结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只可爱的小蜘蛛——夏洛,他就是美国大作家E.B.怀特的一部著作《夏洛的》的主人公,他和小猪威尔伯一同演绎了一段爱的故事。

威尔伯是朱克曼谷仓中的一只小猪,正当他愁没人跟他玩时,蜘蛛夏洛出现了,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当小猪的未来是“熏肉火腿”的消息传来时,小猪悲痛至极。这时,看似渺小的夏洛却用自己的织出了让人类称为奇迹的上文字,拯救了威尔伯,让威尔伯安享天年,可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想,什么是友谊?友谊一定是像夏洛那样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的伙伴:友谊一定是像夏洛那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友谊一定是像夏洛那样给同伴带来快乐,在朋友有难时挺身而出,帮助朋友度过难关。

想想上学期,我的脚因为在玩时不小心骨折了。这时,许多“夏洛”帮助我这个“威伯尔”度过难关:有的“夏洛”扶我去上课,有的“夏洛”帮我到食堂拿饭,有的“夏洛”关心我的脚的好转情况。想到这儿,我感觉真幸福,有那么多的“夏洛”帮助我。我想:等我的腿好了,我一定要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夏洛”!

寻找友谊作文 篇2

我国已故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的实践和学习。”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以上两句话,都说明了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和气候。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必须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可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绝大部分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校园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大量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校里的闭路电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成了聋子的耳朵,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束缚的不仅是学生们的身体,还有那洋溢着青春热情和充满着求知欲望的火热的心。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在学校里,老师只关心他们分数的高低、名次的进退;在家里,家长们除了他们的吃、穿、住以外,关心的也只是考试的成绩。他们的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几乎无人问津。作文教学中,命题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独自承受着考试的冷酷无情,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对考试变得麻木,冷漠,更有甚者,对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品味、感悟和理性思考,缺少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这种状况下,想让他们写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那是空谈!如果硬要让他们写,那他们只好求助于套话、空话,甚至假话了。我曾经让学生以“我所关注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当辞藻充斥全篇。剥去这些外壳,挤干这些水分,剩下的是内容的空洞,思想的苍白。这种现象能怪学生吗?

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关注学生的心态,不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注意引导他们进入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本与生活一体的语文,被从生活中硬性分裂出来,截断了源头活水,那么作文教学又怎么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呢?过多的指责应试教育已无多大的实际意义,重要的是要去探求一条适应现行教育体制的作文教学之路。如何“戴着脚镣跳舞”?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方法着手。

第一,抛弃僵化的作文模式,向生活探寻作文的源头。作文虽有一定的规律,但不能把规律作为永远不变的法则和模式。规律和模式的关系,就好像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一样,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纸,我们必须守住真理的底线。模式的僵化是学生作文的通病,结构、主题、语言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会使学生没有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的可能,又怎么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作文教学上的弊端就是追求结构层次,重视套路,忽视文章的源泉———生活中的事实,而脱离了事实的文章不过是形式逻辑某一概念的翻版,是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量的。此时如果打开生活之门,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平凡小事,就有可能看到学生富有个性的作文,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教会学生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热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在写作上善于表达真情实感。学校的大门不能无节制的敞开,而作文教学又不容你与校外隔绝,在这两难境地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尽管这种融入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当今社会生活又是那样的瞬息万变,丰富多彩,但教师还是要善于把对生活的领悟,包括生活的原貌和一些社会热点展现给学生,这对减少学生感悟的盲目性,增强有效性是有好处的。譬如追星捧月、希望以及“嫦娥奔月”运行情况,学生一般对此所知可能有限,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社会热点,然后有机地、巧妙地让学生反映到作文中来,这样就可以增加作文中的生活含量。如果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不写真事抒真情,学生就很难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在写作主题材料的确立上,应鼓励学生放眼生活,表达内心真实的爱憎,既可让他们写童年的趣事,也可让他们写青春的烦恼;既可让他们写成功的喜悦,也可让他们写失败的痛苦;既可让他们写反映社会积极进步面的作品,也可以让他们揭露黑暗、抨击时弊……这类作品读来往往更加亲切,更加感人,更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教会学生融入生活,关注现实,写真话,抒真情,尤为重要。

第三,变换作文形式,真正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长久以来,作文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很多时候就迫使学生临时胡编乱造,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的来看,显然是纸上谈兵,玩弄文字技巧而已,谈不上融入生活的体验,与生活本来的面目相去甚远。文中缺少鲜明的个性、真挚的情感、积极的人生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多向学生推荐并鼓励他们阅读多种流派各种风格的文学作品,用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中学会取舍,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当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多面向广阔的社会,捕捉生活中朵朵浪花,以饱满的热情,关注生活,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以开放的思路思考生活,再用创意的构思、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生活。

寻找作文的生活之源 篇3

关键词:生活 观察 感悟 挖掘

学生不爱写作文或作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因为“无米下锅”,所以言之无物也无趣。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为何不从生活中撷取朵朵美丽的浪花呢?

一、细心观察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在一次以“母爱”为题的作文课上,我先让大家相互交流了一下,大多学生认为母亲早上给自己做饭、雨天送伞、给自己买衣服等就是母爱的表现,材料陈旧,内容狭隘。

我引导学生:当你获得进步时,妈妈是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妈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难道你们没有从中感受到母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似乎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我知道,这些生活的精彩细节被他们忽略甚至遗忘了,一时间整理不出素材。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给了学生几天时间来完成习作。交上作文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剪影,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妈妈给我挑刺,眉头紧锁,使劲捏得手有些发烫,还一直用嘴轻轻地吹,想吹走我的疼痛。从习作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细心,并且学会了观察。

课堂上,我告诉学生: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能用明亮的眼睛随时随地拍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美丽。

二、真情感悟生活

如何让学生充满真情地感悟生活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话”的习惯,和自己对话、和大自然对话、和亲人朋友对话、和社会对话,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

正因为用心聆听了天籁之音,学生的文章才出现了“春姑娘抱起绿琵琶,弹出一支和谐之曲”“小草悄悄探出小脑袋,伸伸懒腰,好奇的望着神奇的世界”“春姑娘踏响了地垅的琴键”“弄着一路绿色的铃,蹬着一路绿色的车,驮着一路绿色的梦来了”的动人语句。

“5.12”汶川地震给学生震撼很大。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是动情地朗读了“护花勇士”谭千秋教师的女儿谭君子的文章:我对爸爸的情感不仅仅是尊敬,思念,还有悔恨。悔恨的是,地震前两天还和爸爸互发的短信,因为我一时大意而没能留存为最后的纪念……我庆幸自己还能凭着这条血脉延续父亲的生命,我要代他撑起这个家,这是我回报爸爸的方式。

还读了北川中学幸存学生刘倩的日记: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祈祷。我们已经和死亡握过了手,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我还没有读完,教室里已经有微微的啜泣声了。我告诉学生:逝者已去,生者如斯。人们常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但当我们不再拥有,又谈何珍惜?如果现在还认识不到自然的威力、生命的脆弱、亲情的温暖,如果现在还体会不到自己所拥有的条件有多好,那么更大的灾难将会降临到我们身边。

学生们在情感的激发下,迫不及待地抒发对亲人的不同感情,完成了《我读懂了母爱》《爆米花香》《枕头里的秘密》《一枚纽扣》等优秀习作。

三、潜心挖掘生活

有一位学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纸》:“平凡的外表,广泛的运用。”我觉得没有写出“纸”独特的特点,于是我启发学生观察应该带着思想,能够透过生活中某个事物的表面深入挖掘。学生改过之后写到:“洁白一片的时候,一无所有,只有写上了思想的文字,才变得丰富。”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大多数学生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笔下的校园景色宜人,而有的学生却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学生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可见这些学生做到了边观察边思考。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也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把生活中的精彩融于笔端,才能领略写作的乐趣,才能品尝生活的甜美,才能生动真实地表现生活。

寻找那份遗失的友谊作文 篇4

风伴着这迷人的季节,勾起我无尽的回忆,令我想起那青涩而伤感的记忆,如茶般纯淡而浓烈。那份纯真的童年的友谊,你在哪里啊!

正月的腊梅花又开了,与往年一样屹立在寒风刺骨之中,空气中浸润着梅花的香味,闭上眼睛,微微发呆,记忆深处,你的笑比这花更迷人。想起你,我心中便觉得有些失落、有些寂寞,真希望一切从头再来。

小学一年级时,突来的缘分令我们两人相遇。在我眼里,你是那样清纯,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一双普通的布鞋,充满了蓬勃与朝气,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人群中穿梭,好似天使降临。

班主任把我们安排坐在一起,成为同桌,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彼此敞开心扉;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嬉戏,一起讲悄悄话,一起度过小学六年级的童年生活。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慢慢的,我们读懂了彼此。

小学毕业时,你给我的赠言,历历在目。

“我一直认定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愿初中我们也能在同一个班,像小学那样敞开心扉,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拼搏。相信吧,这次的离别是为下次更好的重逢,我会把我们的片段藏在心中,但你记住,我们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是缘分让我们永远走进彼此,是缘分让我们相遇的,让我们笑迎分别吧!”

上初中了,如你我所愿,我们同在七年级二班,像往常一样朝夕相处。但是,好景不长,老天爷像是爱开玩笑的大师,我们的这段友谊似乎结束了。

纯真的童年转瞬即逝,青春的花季悄然而至。步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我们各自结交新的朋友,有了新的友谊,我们与别人的`友谊变得更深,而我们的那份童年的友谊渐渐淡忘了,你我因此变得疏远了。每当我和你说话时,你的回答却是淡淡的一笑,当我想挽回你我之间的友谊时,你似乎没当做一回事。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谁能告诉我应该怎么挽回这段友谊呢?

如今,再也没有岁月的思念,没有星辰的期盼,再也没有那亲切唤我名字的你。快乐的童年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留给我的只是流不尽的泪水和斑驳却又美好的回忆。

漆黑的夜幕上挂着几颗繁星,我还能找回原来的腊梅花香吗?我苦苦寻觅的那曾遗失的友谊,但你不声不响地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我在盛大荒芜的岁月边缘一遍又一遍的想起你那善良的脸,想念你我走过的春夏秋冬。亲爱的伙伴,轻轻叫一声,你何时回来?

友谊的高中作文:友谊最可贵 篇5

我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叫黄秋胜。似乎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短暂,他于一年前转学了,这为我们的友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记忆中的他身材非常的“苗条”,绝对是一个符合现代美标准的“骨感”帅哥。自然而然的,他就有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外号?黄瓜,说真的,这外号与他的身材是再匹配不过的了。

他长着一张瓜子脸,上面镶嵌着一对儿调皮的大眼睛,眼珠大眼睛,眼珠子忽闪忽闪的,好像两颗水灵发亮的黑宝石。他的性格跟他的长相一样――调皮而不拘,但他是我学习上的一个好伙伴,因为我们涉及的知识领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算是互补型的朋友。

我之所以和他成为了朋友,是因为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而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很有一种幽默感,他的每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会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次,我们正在教室里安静地做作业,黄秋胜趁老师有事时,悄悄地走上了讲台,对大家说:“我来给大家表演一个特别节目!”说完,便在台子上阴阳怪气地唱起了他那“新型《小螺号》”,同学们哄堂大笑。他好像还没有满足似的,又在台上跳起了“新型迪斯科”。只见他的屁股一扭一扭的,头晃来晃去的,全班同学笑得更欢了。

还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位女同学在排练节目,黄秋胜也跟了上去。她们并没有注意到后面突然多了一个晃来晃去的“小尾巴”,这个小尾巴摆也摆不掉。这时,黄秋胜故意打了几个古怪的饱嗝,并且立刻钻到了她们中间,跳起了刚才她们跳的舞蹈。他的动作滑稽极了,东摇摇,西晃晃,这边扭扭腰,那边踢踢腿。弄得各位“舞蹈演员”捧腹大笑,刚刚排好的队伍瞬间拧成了“大麻花”。

黄秋胜对机械、汽车方面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但在这两者中,还是更为迷恋汽车。他迷恋到什么程度了呢?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废寝忘食”。一次,一位同学的一本汽车杂志被黄秋胜发现了,他急忙向那位同学借来看。但是,对方也是一个“把守堡垒”的好手。为了达成愿望,黄秋胜摆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对那位同学软磨硬泡。在他的攻击下,对方的“防御工事”彻底倒塌了。为了看完这本“珍贵”的书,他一分钟也没有放过,包括午餐时间。

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吃饭。在他转学前的那一学期,这个毛病更为严重了。每天中午,他就只凑合着吃点零食、雪糕之类的,有时候还只能用些“精神食粮”来填饱自己空空的肚子。每次我问他时,他都推说是因为卡上没钱,不能刷了。但是,据我所知,他的卡上还剩了大约30多元钱。明白了吧,这就是他身材苗条的原因,我们班上的同学经常戏称他为“非洲难民”。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黄秋胜,他的幽默使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快乐,他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感动。但是,我还是劝他一定要好好吃饭,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如今他已经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再次遇见他。时间就是这么无情,让我们相遇,却不给我足够的时间了解他……

友谊大于比赛

说起篮球,那可是我的弱项。可是,好友玉儿却抓住了机会,要和我比赛。

刚接“战书”我就后悔了,我怎么这么鲁莽呢?运球还不会呢,就得跳级学投篮了。比赛的地点是草坪中一棵长了十几年的杨树那里。时间是星期六下午两点钟。

比赛那天下午一点半钟,我就到了赛场。这是小区门前的一片绿地,景色很美。绿地两面都有大河,水位比较低,但面积很大,夏天我们常常在河里摸鱼。说来奇怪,草坪中间只有这一棵树,而且树枝与树枝间空隙很大,是个天然篮球架。玉儿一来,我们就开始了激烈的比赛。

我轻轻一跳,球便从手中“逃”走了。穿过了树枝间的空隙,奔向玉儿。玉儿身子一斜,轻巧的接住了球,然后向我这里用力一扔,球便以每秒1000千米的速度向我冲来。我一时害怕,只想着躲了,没有接住球。当我回过神来时,球正在地上“跑”呢!我忙跑去捉球,捉住球后,我快速返回“战场”,然后用力一扔,没想到球撞在了树枝上。玉儿想跳起来接球,却没有接住,身体向下降时,又想站稳,不料脚一滑,便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受伤了。

我赶忙去扶她,然后跑回家拿了创可贴。给玉儿包好后,我松了一口气。玉儿说:“接着比,我会赢的!”我告诉她,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玉儿想了一会儿,说:“平局!”我俩相视而笑。

刹那间,我明白了,友谊大于比赛!

雨滴——多年的友谊

友谊,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小时候的时光很美好,记得小时候,我家邻居的孙女比我小一岁,我们天天在一起打闹,一切烦恼像是飘到九霄云外去了,自从升入中学以来,他去了城里,我自然和她的来往也就不多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她“天涯若比邻”这一走把我们的欢乐也带走了,我更加想念小时候的日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让我更加珍惜了,我每天注视着扣扣,她的头像每天都是亮着的,可是我又不敢打扰她,怕她说没时间,我摸不到时间,我不能把时间调到她有时间的时候,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我们小时候的友谊哪去了?

这天是星期六,她回来了,他仿佛高了,变得好看了,我依旧是这样,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我感恩小时候它带给我的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因为有感恩,所以才让我有太多的舍不得,天下起雨来,这是我们见面第一次和我说话“怎么下起雨了,快上屋里躲一下雨,你冷不冷,给你拿一个外套把?”这时我留下了泪,原来友谊是坚固的,友谊是不可传递的,这一刻,我懂了。

雨滴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因为它滴进了我的心,是雨滴让友谊在一次死而复生,让友谊再次生根发芽。

友谊之花常开,珍惜友谊作文 篇6

有人曾经说过:友情似茶,味道淡而不浓,却沁人心脾,令人久久难忘。

的确,友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那些情同手足的伙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当她们在我遇到困难和烦恼时挺身相助,给予我所有人都无法给的信任时,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有朋友多好!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的担子也越重,五年级的一次考试,深深刻在我的心里。那次考试,我竟考得那么差,对我来说,这个分数太可怕了。可是,朋友——白庭芳,她却拉着我的手,歪着脑袋看着我,向我友好地微笑着,接着着意讲故事给我听,虽然这个故事我已听了不知多少遍,但我没有拒绝,仍然耐着性子听,故事名为《守株待兔》,以前听时马马虎虎理解不深,而这次,竟让我开了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寓意。自此事后,我努力改变自己,学习上踏实用功多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番努力,成绩很快上去了。

她给我讲的那一个故事和她送给我的那一个友好的微笑,每天都在生活中开导我,学习中鼓励我,向我发出前进的信号。她有快乐的事会跟我们讲和我们一起分享,有困难的事也告诉给同学们,同学们也为她分忧解难。

每逢回想起几个朋友一起的酸甜苦辣,我眼里时常蓄满泪水。曾经的我们多么幸福,像好姐妹一样,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可以说:天下再也没有我们这么幸福,快乐的好朋友,好姐妹了。

歌悠悠,情悠悠,意也悠悠,你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握手,都会如一股清泉流入了我的心头,我现在多希望这个家园能像以前一样,充满着欢声笑语,而又其乐融融。

现在大家都在六年级,我们好姐妹原本想着在新的学期中能一帮一学习,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们好几天都是以泪洗面……我们姐妹之一的她转学了,她到了定西,我们之间虽没有隔着大西洋,也没有隔着珠穆朗玛峰,但是,多年的朋友,在这一刻间离开,思念之情悄然涌上心头。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一个在我们眼中无人能比的女孩,离别我们,打破了我们纯洁的梦想。

我们曾经有过誓言,发誓永不分离,一生一世在一起,但所有的美好回忆,所有的眼泪和欢笑,顷刻间在脑海中回旋,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我多想……我多想和她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照毕业照,还有许许多多一起,这次真让我感到了:失去了友谊的人,多么感伤。

真正的友谊是一杯绵厚醇香的酒,岁月愈久,味道愈香;真正的友谊是一杯清香淡雅的茶,日子越长,余味留存的时间就越长!

朋友,我想对你说;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永远是朋友,不管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永远是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友谊今生今世永难忘,让我们栽下一棵小树苗,日久天长,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时,我会高声对全世界说,它是我们友谊的象征,无论狂风还是暴雨,无论风霜还是雨雪,都不会将它打垮,友谊,也永远不会变质,友谊之花长开。

寻找作文教学的理想支点 篇7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 体验、感受, 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并且带着情感去写, 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 为写作引入源头活水, 因为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丰富源泉。

(1)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 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游校园赏春光、沙滩放风筝、山顶观日落等, 可按五人一组展开。活动归来之际及时整理思想, 填好观赏、体验记载卡, 并推选代表予以交流。

(2) 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 有关代沟、责任的辩论赛, 为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的捐助等等, 让学生人人参与, 展开互动, 通过活动提高其组织、联络、写作、演说、评价等综合素质, 同时培植他们人文精神的种子, 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真善美的花朵。这些班级活动无疑“厚积”了学生的材料仓库。

(3) 本着“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原则, 适时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学欣赏及艺术创造活动, 也很有必要。如高一上学期结合新诗教学, 可组织开展“读诗·诵诗”的兴趣活动;高二上学期结合古典诗词教学, 可引导开展“赏诗·评诗·写诗”的美育活动;高二下学期结合戏剧文学的教学, 组织学生成立戏剧兴趣小组, 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为配合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教师可挑选一组美文, 组织学生完成由“配乐朗诵”到“美文评赏”的实践创造, 让他们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 大大增添其文学素养。语文教师自身要有热情、有激情地去引领、去示范, 才能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学、艺术之花。

(4) 根据校情、班情, 为学生设计、提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也势在必行。如城区学生可参观走访社区、安居小区, 畅游水上公园等, 触摸城市生活的脉搏;乡村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 真切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清新气息, 从家乡的饮水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建设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捕捉党和政府的惠民之光;也可以前往父母打工的公司、工地, 去近距离地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 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的种种疾苦, 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

(二) 打通读写, 强化文体训练

打通读写, 要充分利用教科书。

1. 从细微处入手, 剖析一点, 练写一点, 获益一点。比如我们完成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三、四段的品读教学, 就可运用作者“借助五官感受写秋景, 让大自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的技巧, 练习写“校园春色”“故乡冬景”之类的短文。又比如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母子亲情这一章节后, 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史铁生“借助细节描写, 运用朴实语言, 浓化母子深情”的表达技巧, 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完成表达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的小练笔。有了课文“例子”的“读”, 再“点击”生活用心地“写”, 这种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实弹演练”, 能说没有体现“打通读写”的思想?

2. 从大处着眼, 通过课文“例子”的“读”, 帮助学生整合课本资源, 总结“写”的要领, 了悟打通读写的真谛。不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节选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洞窥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们能够在细“读”中挖掘以下“写”的资源: (1) 本文人物出场的艺术妙笔——既有“三春”的“形出”, 又有王熙凤的“声出”, 更有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神出”, 而人物出场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 体现出曹雪芹的匠心。 (2) 作家写人, “言为心声”——王熙凤、贾母、贾宝玉等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 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诚如高尔基所说的“由说话看出人来”。 (3) 映衬妙用, 虚实相生——写王熙凤、贾宝玉的衣饰, 是为了映衬其人;点示潜台人物——贾政与贾赦, 是为了映衬出场人物, 是难得的“闲笔”;写宝玉上场之前, 王夫人的一番描述, 是以虚衬实, 为了凸显宝玉不拘小节、冥顽叛逆的形象。另外还有词语的锤炼、动作神态的点染等等。这些“读”出来的课本资源, 对学生“写”活笔下的人物是不无裨益的。

3. 站在提高学生文体训练能力的制高点上, “打通读写”意味着必须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 切忌盲目、随意。

语文教科书的分工基本明确:高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 高二着重培养议论能力, 高三进行综合表达、定向写作。为改变作文教学随意、无序的状况, 我们应建立针对非毕业学段作文训练的简明学案。

如:记叙文训练简案

第一板块 感知 表达

(1) 写一个表现自然美的片断 (借助五官感受)

(2) 写一个反映行为美的片断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3) 写一个感悟生活的片断 (记叙为主, 议论为辅)

(4) 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 (写景为主, 抒情为辅)

(5) 写一个虚实结合的片断 (实写铺垫, 虚写升华)

第二板块 记叙事件

(1) 写出事件的情趣 (侧面烘染, 细节刻画, 运用俚语、流行语)

(2) 写出事件的独特 (抑扬结合, 运用欧·亨利式结尾)

(3) 写出事件的波澜 (设悬念, 埋伏笔, 对比, 运用误会)

(4) 写出事件的新颖 (小中见大, 由点到面, 虚实相生)

第三板块 描写人物

(1) 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物 (注意几件事的详略和角度)

(2) 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 (注意主次安排和衬托运用)

(3) 写一个群体中的几个人物 (注意个性化的表达和人物出场设计)

(4) 写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注意记实手法与虚构细节的结合)

应该说, 以上这个学案较好地利用了教科书的营养, 并适时拓展, 体现了“打通读写, 强化文体训练”的思想。实践也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

(三) 搭建平台, 共筑创造妙境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翔。”正像鱼儿腾跃应借助浩瀚的大海, 鸟儿飞翔需倚赖高远的长天一样, 高中生写作要想放飞理想的鸽子, 也必须搭建平台, 构筑创造妙境。

这个平台包含交流、互动、辐射三个基本元素。

1. 交流

(1) 交流节假日搜集的作文素材

可登台演讲, 可小组传阅, 也可摘要刊于班级黑板报。

(2) 交流优秀作文

适时地组织作文自改, 同桌评、小组互评后, 再挑选一组佳作, 请作者登台朗读, 然后由学生畅所欲言, 评议高下。

(3) 交流写作的成功经验

组织一场写作经验交流会, 请拥有一定写作成就的小作者交流心得, 介绍经验。

(4) 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一方面由学生选取精美作品, 进行朗读、品评;另一方面也可介绍学生自己阅读某一类作品的心得。

2. 互动

互动是技艺的切磋, 是思想的碰撞, 是情感的提升, 是知识的交流。而互动作文的滋味更美, 果实更甜。

(1) 生生互动

示例A:小组作文接力赛。教师拟出组合题《生活的酸甜苦辣》, 安排学生4人一组, 在小组长策划下先集中讨论, 再独立写作, 最后统一组装, 让人人都露一手!

示例B:构建互动作文网。提供一篇高分作文, 先由小作者本人总结写作体会, 再遴选两名写手从不同的视角对作文进行简要的点评, 最后由语文教师写出“互动综述”。“三位一体”的探究活动, 会美不胜收。

(2) 师生互动

语文老师勇敢的“下水”, 严格的示范, 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妙境, 化解学生作文的苦痛。

示例A:笔者出示下水散文《为女儿感动》, 组织开展“读”、“议”、“评”、“讲”系列活动。“读”——由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此文, “议”——学生互相商议, “评”——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 “讲”——由学生现场提问, 笔者作答。提问涉及写此文的意图、构思经过、写作感悟等多个问题。

示例B:笔者出示下水诗《母亲·烟》原稿, 组织学生开展评改活动。四人一组, 讨论修改。注意:从词语的锤炼、诗句的简洁与照应, 诗意的铺垫及点化等方面入手。学生登台交流, 明确:修改要有针对性, 说明理由;评价也要恰如其分。最后由语文教师点拨、小结。

3. 辐射

每一个创造者都是渴望成功的, 而青春勃发的高中生朋友更是期待拥有一份成就感, 期待自己辛苦打磨的作品多渠道地得以辐射, 从而收获属于他们的快乐。

寻找作文课堂教学的支点 篇8

一、设计理念

学生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能够尽情地培育和充分展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操陶冶、人格取向都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然而作文现状极其令人担忧,学生作文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技术作文因应试而大行其道。常常是远离生活,对身边活生生的生活视若无睹、缺少感悟,使得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带有鲜明的应试教育的烙印,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萌动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日趋压抑,心灵日渐冷漠。

从学生的写作状况看,因为写不好作文而害怕作文,深究根源,主要是学生缺少对作文的认知,即学生有关作文的元认知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或模糊状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信息加工获得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能够转化为策略性知识。就作文知识而言,学生要明白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即“作文是什么”“要写些什么内容”“有哪些规则”等等,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等关于方法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作文,如何提高作文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属于最高级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过多的强调“那么”(即动作)而忽略了“如果”(即条件),导致学生认知的不健全或者无认知,写作能力当然是提高不快或提高不了。由此学生对作文了无兴趣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也就不足为怪了。长此以往,消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转而反感厌恶,从而因无写作的归属感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认知的方式因个体的独特性而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对课堂教学方式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易于适应结构不严谨的课堂模式;场依存型的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喜欢结构严谨的课堂模式。深思型的学生偏向理性,思考问题仔细慎密,回答时正确率高;冲动型的学生更感性,往往凭感觉回答问题而易出错。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的特点与信息加工的通道,创造有利于学生认知的课堂环境。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是指人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它是以组合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为主体体验式个性作文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

新课标倡导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性情,要说真话、抒真情、议实理,忌无病之呻吟,无情之喊叫,无实之喧哗。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依据,试图通过学生在课堂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作文的知识,感受作文的快乐,以转变学生作文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调动自己全身,激活自己已有知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二、教学策略及理论依据分析

教学目标:借叙述树叶故事,观察树叶,触摸树叶,嗅树叶,尝树叶,听树叶,联想树叶,充分调动人体感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去思考描绘事物。据此,基本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知道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去描绘事物,写出自己的真感觉、真想法、真性情。

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本设计以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外显行为,让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和便于操作。同时力求目标单一集中,将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

课前准备:走进自然,捡一片自己喜爱的树叶回来。

——心理学认为,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为促成学生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教师有必要提前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二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它是本设计的关键,不完成这一准备,整个教学设计将无法进行。

教学过程:

1.导入: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伟大的。我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除了懂得欣赏、学会感悟,别无他法。难怪面对秋叶,杜甫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惊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赞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今天我们也来谈一谈一片树叶,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这一片树叶。

——从学习过程来看,这属于预期与注意阶段。设计导语正是为了引起注意并告知目标。

2.请同学们展示你带来的那片树叶。

——此环节既是引起学习的注意,又是对学习准备的检查,还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认识了解。但必须要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要性,如有同学尚未带来树叶,要提请同学注意,并允许这些同学马上去完成这一任务,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强化。

3.叙树叶来历。

思考:你是什么时候?为什么采了这片叶子的?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动了你呢?请用通顺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谈你这片叶子的来历。(是一见钟情,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还是美丽的邂逅?)

——这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激活及激活的扩展。激起学生对有关树叶来历的人事物的回忆,并调动已贮存的有关能够促成通顺有文采表达的相关词汇,经信息加工,达成激活的扩展。

4.观树叶,绘形色。

请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这片树叶,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5.触树叶,写感觉。

请同学们用你的肌肤去触摸一下树叶,你感觉到了什么?

6.嗅树叶,写气味。

请大家调动嗅觉,闻一闻你手中的树叶,你能闻到什么气味?

7.听树叶,写声音。

我们看看自己的听觉是不是很灵敏,我们听一听树叶的声音。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这需要我们放飞想象。它应该有很多很动听的声音。

8.尝树叶,写味道。

我们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欣赏了树叶,我们还要尝一尝它的味道,品品叶的生活。

——以上五个环节依据认识规律从视、触、嗅、听、味等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体验,并据此描写树叶。这个过程相当要紧,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潮。既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有学生对自己活动感觉的信息加工而成的表达。从教学过程看,通过呈现有组织的信息,让学生有所选择地把新信息收入到原有的命题网络,达成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组。学生既有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也有对程序性知识的认知,更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阶段。

9.想树叶,引诗文。

我们还可以联想与树叶有关的诗文。

寻找友谊作文 篇9

古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没有友谊,没有朋友的人生,是惨淡的人生,也是失败的人。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

要说友谊什么时候最真,童年,还是花季少年,这些都是个人感觉,在我看来童年的友谊最真切,没了虚情假意,没了外界的干扰,很单纯,很真挚的友谊,童言无忌,什么想法都是天真的,那种感觉在童年是最美好的。

小晴是我最好的童年好朋友,还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村,同一个街道,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还一起吃饭睡觉。我们之间建立下深刻的友谊。那年六年级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小学毕业了,在考完小升初考试之后的晚上,我们在她家一起吃饭,聊天。她问我你要去哪所中学读?我说就在县城的中学,离家近,家里有爷爷奶奶,方便照顾一下,其他太远的中学,教学条件是很好,但是不方便回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又很大的挑战,我问小晴,你会选择哪里,她说跟我一样,你去哪里我去哪里!瞬间感动,我也觉得一起有个伴多好,学习工作想照应,以后一起考上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同一个公司,做一辈子的姐妹情谊,想想这些感觉恨美好,我们互相看了各自的眼睛,深情流露,没有一丝假义!

寻找友谊作文 篇10

从句中的“实在”和“不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人生的感慨,对那时往事的追念和缅怀。我更加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世间许多事情的突变发出了由衷的、深深的感叹。

是啊!我们也是这样啊!

以前,每当我写完家庭作业的时候,爸爸与妈妈总会走过来开心地拥着我,并对我说:“宝贝儿,累了吧!累了就去学校操场玩一会儿吧!”

每当这时,我就会开心地应一声“好”!说完便欢呼雀跃地跳出家门,寻找儿时的伙伴一起在学校的操场上快乐地奔跑、玩耍。

要不就是在写完作业后玩一会儿电脑,看一会儿电视。再出去逗逗邻居家的小狗,与小狗玩耍、相伴。

有些时候,我也会看一会儿书,安静一下,做一个优雅的小女子。

但是,美梦并不长,在“公元二零一三年”时,父母给我报了补习班,说我成绩处在中下阶段了,于是,我便失去了儿时最为重要的玩伴儿,虽然现在还是同班同学,但来往却不怎么多了。她也变得沉默少言了。就这样,我们之间似乎出现了不可跨过的鸿沟,令我望而生畏……

我想,在我补习的三年里,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了太多吧!

如果,我没有上补习班,那我还会失去吗?答案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作文的影子 篇11

在我看来阅读与写作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之间是有感应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事半功倍呢?在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写作教学,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的联系起来,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做到让两兄弟齐心协力呢?

一、“哥哥”的方法,“弟弟”我来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无论是题材、体裁还是风格都是丰富多样。所以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课型,充分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实行读写结合,以读导写,给学生作文的钥匙,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太阳》一课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的说明方法,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列数字。学完这课时,我有意安排学生习作:我们学校的操场真大呀……;《争吵》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写了两个小伙伴由于一些小误会引发的争吵到后来又和好如初。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争吵,更何况是一群未长大的孩子,让他们学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再写写生活中自己的例子;教《燕子》时,我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写出了它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通过写燕子习性、飞行姿态、栖息场景等写出了燕子的活动特点。从而让学生学得一些写小动物的方法。学完这一课后,我就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无论是写人、写事、写物,想象的,还是说明的,都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一学,练一练。模仿是孩子们的一大心理特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喜欢模仿他人,以读导写正顺应了孩子模仿的心理特点。

二、多“吃”墨水,下笔有神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文像一潭死水,荡不起一点儿涟漪。学生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绕尽脑汁想出来的词又常常觉得词不达意,甚至明明觉得自己的文章缺乏文采而又无计可施。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所以在教学每篇文章时,我都会运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重视这些优美词、句的运用。如《卖木雕的少年》中,有一位学生积累这些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他是这样运用的:我家乡的青云山,那可是名不虚传,山清水秀,每逢节假日常常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又如《夸父追日》中,有一位学生积累到:喉咙干得直冒烟。运用:体育课上,黄老师叫我们绕操场跑三圈,害得我喉咙干得直冒烟。三年级是写作的入门段,刚刚接手本班时,学生对写作甚是陌生,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三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进步就十分明显。在学到《卖木雕的少年》时,一位学生竟能在一小段话中运用课文的18个词语。他这样写到:今天星期六,妈妈吩咐我去超市帮小表弟买一个布娃娃。三狮超市里有不少出售布娃娃的摊点,摊点里陈列的布娃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妈妈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仔细地挑选。忽然,我的 目光停留在一只可爱的小老虎上,这只老虎构思新奇,我捧着它就爱不释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每一课都在积累,每一天都有收获,何怕不能下笔有神。

三、抓住契机,多动笔

(1)续写。有些课文在结尾处会留下一些空白点,留给读者寻思回味的空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续写课文的结尾。续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延续情感、整合感悟、进行再创造的渠道。如《小小摄影师》一课以“高尔基等待小男孩的到来,可小男孩却始终未出现。”为结局,这种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小男孩会来吗?如果小男孩来了,他与高尔基先生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抓住此机,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

(2)扩写。在文章的重点处或一些有一定价值却描写较简略的地方扩写。如《争吵》一文中,课文用第5自然详细写出了安利柯与克莱谛争吵后不安与后悔的心情,而克莱谛的心情仅用“悲哀”一词来说明,因此我让学生想象:与安利柯争吵后,克莱谛会想什么?他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又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让学生对第2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进行扩写,想象:他们会用山上的树木干什么,去砍伐树木时是怎样的心情?当洪水即将淹没他们的家园时,他们只能做什么,那时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

(3)看插图写话。课文插图不仅是学好文章的工具,而且那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画也为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这种训练非常适合低年级,但不代表中、高年级就不适用。如三年级下学期的《果园机器人》中的插图写话,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一大早,机器人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果园进发了,果园里果实累累,一个个红通通的苹果好似一个个灯笼高高地挂在枝头……有的机器人……有的机器人……有的机器人……还有的机器人……连小鸟也赶来凑热闹……一个个精美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不断地从学生作文中出现。我们应当给我们的孩子创建写作的平台,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寻找心灵的碰撞点 篇12

一、没有啥要求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写出好作文是语文老师一直关心的问题。对我来说, 让学生写他们最喜欢写的东西, 写最想写的东西就是最好的途径。当然, 如果能够再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 那效果就更加突出了。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跟学生说:“同学们, 这次我们的课外作文就是一次随意作文, 在遵循真善美的前提下, 想写想什么就写什么, 想用什么题材写就用什么题材写, 谁先写好就谁先交, 谁的作文质量好就推荐到报社去发表……”学生一听, 整个课堂都炸开了, 每个学生都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 要好好露一手。但是因为这种作文布置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还是头一次, 所以有不少学生还真不知道写什么好。有些学生主动来问我应该写什么才更能容易写好, 《语文新课标》对作文就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于是我笑着回答说:“写你们最擅长写的东西, 把你们最想写的和感受最深的东西写出来就可以了。”

二、为贫困学生励志

他们果然很积极,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几个学生拿作文来交了。我详细看了一下这几篇文章, 文字都写得很优美, 情感很真挚。其中有一篇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是班里一个姓徐的学生写的。文章用感人的故事叙述了“包子里的故事”和“前进的力量”两个晓故事, 读了以后我眼泪不由自主地滚动起来, 尤其是被这段话所感动:“我爱我的爸妈, 为了辛苦养育我的爸妈有好房子住, 我努力地学习, 期末开始成绩全县第一……我不知道这样离好房子还有多远。现在, 我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学习, 考上大学, 找到一份工作, 走出大山, 走出贫困, 生活的艰辛一直鞭策着我前进。”看着这些文字, 我想到了自己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一个同病相怜者, 我知道鼓励有着巨大的作用, 于是我把文章推荐到了当地的一家报社并在文章的后面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徐同学, 我与你有过同样的经历, 曾经因为生活的困窘而面临失学的危险, 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放弃过, 而是一直在努力着去改变这种局面。的确, 生活的不幸让你过早的去承担太多的责任, 但是也真因此你收获了坚强和自信,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前面的路还很长, 我相信只要你能够保持一颗阳光的心, 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你就一定成功。今后道路上, 老师愿意与你同行, 我们共同迎接每一天灿烂的阳光, 一起去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第二天文章就刊发出来了, 看到用铅字印刷出来的作文和我的那段评语, 徐同学感动得哭了。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自己也流下了眼泪, 我是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三、解青春期的困惑

在接下来交的作文中, 还有几个学生的作文我格外关注, 他们以书信的格式与我交流, 讲述他们的一些朦胧感情。班上一个姓张的男同学就向我讲述了他与初中一个女生之间一段很朦胧感情的故事。在信里他向我倾诉说:“每当我想到这个女生的时候, 我就总是学习不下去, 忘不了与她在一起的日子……”我明白了这个男生为什么用书信形式与我交流了, 多么淳朴而可爱的男生啊, 他毫不保留地把心中的秘密向我诉说。看完这封信以后, 我拿起笔在后面补上了这么一段话:

莎士比亚在《辛白林》的挽歌 (Fear No More the Heat of the Sun) 中唱到:“‘哪个少年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 希望你把这份纯真而美好的友谊好好珍藏, 它将是你永远美好的回忆。同时很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 把心中的秘密向老师诉说, 老师永远为你守住这个秘密, 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老师愿意做你最忠实的倾听者, 与你共同解决心中的困惑。

当我把这封信交给这个同学, 他看完以后冲着我笑。从他的微笑中我感觉到了他对我是充满着感激和谢意的, 因为我能够理解这个少年萌生的朦胧感情。在毕业留言册上这位同学给我写了以下的语句:

老师, 再见了!有缘千里来相见。我考上大学一定打电话通知您 (我曾跟他说考上大学了要跟我说一声) , 您是我见过的最平易近人、最能读懂学生心思的老师。今生能成为您的学生, 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现在我已经放得下初中那个女孩了, 谢谢您老师!

四、就作文说作文

最后上交作文的是一个女同学, 文章写的是关于一个清洁工寒冬早上扫大街的故事。看完文章以后, 我觉得她能够抓住自己寒冬早上偶然遇见清洁工扫街道这个镜头, 结合自身感受, 抒发了对清洁工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但是她没有能够以点带面, 提升文章主题, 我觉得很可惜。于是我找他进行了一次“面批” (当面就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交流) 。

老师:你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 写得很有真情实感, 老师看了以后也很感动。

学生:真的吗?我是把自己当时想到和看到的写来下的。

老师:对了!写文章就是要写自身经历的东西才容易写出好文章。

学生:谢谢老师!

老师:不过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我们周围像清洁工一样在默默工作的人多吗?

学生:那当然很多了, 比如警察、邮递员……

老师:是啊, 他们都在像清洁工一样默默的工作, 那你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写一下他们?

学生:老师, 我懂了。其实我们能够幸福生活每一天与这些默默工作的人都分不开的, 他们就像清洁工一样为了千家万户的方便而牺牲了自己的时间。

老师:对了, 如果文章能写到这点, 那真是锦上添花, 更上一层楼啊!

学生:老师, 原来我文章主题还不够深刻, 我现在知道怎么改了。

上一篇:健康教育全年讲座目录下一篇:宝宝吃饭不挑食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