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寺庙(精选11篇)

寺庙 篇1

一、项目概况:寺庙设计

二、设计单位:湖北中柱古建园林有限公司

三、项目背景: 场地概况

1、该项目位于河南省云台山。

2、本项目总规划面积40亩。寺庙建筑3000平方米。

四、五、整体布局: 本寺庙设计总体思路顺应山地地形特点,坐南向北朝向为主要走向;沿大门为 轴线,依次布置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左右分别书本焕殿和伽蓝殿。

六、平地寺院的典型化布局 |寺庙设计图集,寺庙规划设计,寺庙建筑施工图设计,寺庙规划鸟瞰设计图

寺庙布局单院式:这是我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形式,院落由回廊围成方形,有的在院外也有建筑。这种布局,是受当时印度佛寺样式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宫署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形制。

七、寺院设计布局纵轴式:这种布局将各主要殿堂井然有序的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每个殿堂前后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一些大型寺院还可以并列两条或三条轴线。

八、寺庙规划三院式:这是比较特殊的形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列三院互不连接各自独立成单院;中院最大,东西二院较小,方向各朝向中院。另一种方式是三院接连,中院最大,左右二院的南北向宽度小于中院的进深,三院全部由回廊围绕。

九、设计思路: 本项目是以古建筑仿古寺庙定位,设计中采用了古建筑风格水,飞檐斗拱,以雕刻莲花灯图案体现佛教文化思路。本项目是继承佛教建筑的诸多长处,突出时代特色,实现智能化、实用化、多功能化,建筑风貌达到与山与树和谐,实行房让树,保护树为原则,成为树包寺院的一大建筑特色。整个寺院在规划中注重环境绿化设计,力求使整个寺院花木葱绿,生机盎然,整洁安全、清净庄严、彰显人与众生和谐美景,为香客、游客提供了舒适、清静的活动环境。

寺庙 篇2

宗教建筑性质及特点

宗教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科研人员通常按照使用目的的不同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这是因为通过对火灾所造成的生命安全危险性的各项研究表明,对不同场所定义时考虑的角度不同,那么对其所具有的火灾危险特点的认定会随之不同。GA 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主要采用列举法,将旅馆、商场、公共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等室内场所规定为人员密集场所。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的消防标准和规范中,将建筑物分为人员密集场所、日间护理场所、宾馆和宿舍、商业贸易场所、工业场所等。《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解释为:人员密集场所指至少为50人(但不限于此人数)提供诸如聚会、宗教礼拜、娱乐、就餐、休闲或侯机(车)等用途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不考虑人员荷载情况的特殊娱乐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具体包括:礼堂、夜总会、法庭、教堂、餐馆、体育场馆等。同时,该法规还根据客容量把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物分3个级别:A级,容纳1 000人以上;B级,容纳301~1 000人;C级,容纳50~300人。客容量与使用荷载系数密切相关,该系数作为密度系数,其含义是指人员密集场所内单位人员所占用的建筑面积(m2/人),随着人员聚集程度、座位是否固定、不同使用目的等因素,该系数的取值也不同。

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分类方法的着眼点是把具有相似消防特点的不同建筑物场所归属为同一种类型。按照该法规的定义,消防人员就可以把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归纳为:

一是人员集中,具有显见的或潜在的拥挤现象,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险情会让人员极度恐慌的危险性;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偶尔或经常性地向公众开放,人员自愿入内,通常这些人员遵守纪律意识差且不受制约,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比较陌生;

三是这些场所的建筑因美观和功能的需要,室内装修往往采用大量可燃材料,使用功能复杂;

四是某些特殊场所,例如剧院、歌舞厅和某些餐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为营造特定环境,通常使用较为昏暗的灯光,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因人员过度拥挤、出口数量不足、易燃装饰物的大量使用,而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印度寺庙事故的发生场所,除室内部分外,还涉及大范围的室外区域。对于类似活动,我国可以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5号)进行管理,该条例对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 000人以上的焰火晚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作出了规范。对于涉及焰火燃放的大型活动,应同时符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和GA 183—200《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规定》。另外,寺庙建筑还经常涉及古建筑消防管理方面的规则。

火灾预防与管理

对于印度寺庙等类似场所火灾的预防与管理,除了应该严格遵守普遍的规范和制度之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3个方面:

拥挤人群管理

诸如寺庙等宗教场所在举办相应活动时,人员流动性大、数量众多、成分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因人员拥挤发生群体性踩踏事件,增加疏散、救援、善后处理等方面的难度。

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者的职能中,应设有对拥挤人群进行疏导管理的要求。对于客容量超过1 000人的公共场所,应按每250人设1名专职的拥挤人群管理者的比例,确定从事该事项的管理经理或管理人的数量。对于单纯用于宗教礼拜的公共场所,允许适当降低拥挤人群管理者的设置比例。承担拥挤人群管理职能的人员,应该训练有素,接受过对拥挤人群管理方法的正规培训。这种性质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影响个人有效管理多人能力的各种因素分析,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安全出口数量不足则这种管理就有可能失去效用;人们通过或拥进某个数量上不足以容纳众多人员的区域,人群在其周围空间锐减的情形下,会变得极度紧张或焦虑,加之急于疏散出去的迫切感,极易造成拥挤现象的发生。拥挤人群的管理者必须有传达准确、可靠信息的能力,并且充分了解信息传递对于人群疏散的重要性,如位于人群后部的人可能不清楚致使人群前部疏散速度减缓的原因,如果无法及时告知其影响疏散速度的原因和信息,就有可能造成冲撞拥挤的结果。

消防机构和对拥挤人群安全状况进行研究的其他组织均发现,在限定的区域内不设座位,供聚集的观众观看现场表演节目的场地极易造成人员过度拥挤,许多惨重的事故均涉及到此类场所,印度寺庙事故发生地点也属此类,所以必须强化此类场地拥挤人群的管理。

焰火燃放管理

焰火操作一直用于剧院、舞台等传统公共场所,尤其是在魔术表演时,但近年来焰火设备在观众席附近的应用激增,并因设备随型号、体量、装配和操作控制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的火灾危险性,针对这种情况,各国都制定了相应标准或规则,这也是防火检查人员实施安全管理的依据。除此以外,越来越多使用焰火设备的场所可容纳的人数会超出所允许的客容量,所以在消防安全检查时,要确保客容量、焰火使用量及使用过程必须完全符合标准或规则的限度,满足生命安全的最低条件。

原则上,所有人员密集场所都不得使用产生明火焰的器具和焰火器具。如果出于庆祝或宗教目的,或作为展览会、节目上进行演示、表演的一部分,需要在邻近观众席的舞台上使用焰火,则焰火器具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并采取预防引燃其他可燃物的措施,且经主管部门批准许可,方能实施。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明确规定了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燃放烟花爆竹,因此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场所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其他宗教场所内举办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应当按照举办的时间、地点、环境、活动性质、规模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确定危险等级,实行行政许可和分级管理制度,并要求焰火燃放作业方案以及燃放作业单位、作业人员的资质条件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

风险评估

焰火燃放作业方案由技术设计方案与组织实施方案两部分组成,二者在批准或实施之前,都必须经由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内容涉及现场焰火表演的各个环节,比如燃放现场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安全性,烟花爆竹、燃放器材以及发射装置布置与点火方式及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安全距离与安全警戒范围的确定以及事故应急处理,安全保卫措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等。

对于类似印度寺庙等宗教场所举办的大型活动,尤其是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保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相关政府机构必须实施严格的许可管理,仅仅做出相应的疏导工作远远不够,由违规燃放引发事故的实际情况常会超出人们的预想。因此,在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尤为必要,对于实施现场焰火表演的人员密集场所,无论其场所规模如何,都要进行生命安全评估。

事故救援

寺庙建筑普遍具有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发生火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等特点,由于其选址常处于偏远地区,消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建筑风格上常设一定高度和宽度的台基,消防车辆难以接近着火点,不易展开灭火战斗。事故救援应针对这些风险特点,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多方联动协同作战,以保证属地消防部队快速反应,邻近的消防部队快速集结赶赴增援。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尽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医疗、电力、宗教等综合应急联动部门,协助消防部队展开救援工作。

二是运用“先控后灭,灭拆并举”的技战术对寺庙火灾展开封堵围歼。一方面通过广播稳定群众情绪、引导人员向上风方向和火场两侧疏散;另一方面应利用消防水罐车、手抬泵、人工运水等多种途径供水,或者利用推土机、拖拽器械等方式开辟隔离带,以保障将火势堵截在一定范围的同时,火场供水不间断。

对于涉及燃放烟花爆竹的事故,由于烟花爆竹的火药中含有铝镁合金粉、硝酸钡、硫磺等物质,,在受到撞击、接触火花而引发火灾事故后,会呈现出燃烧和爆炸连环发生的特点,爆炸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具有较大的动能,携带包装外壳、、附近的碎石等形成飞溅物,连同爆炸所形成的冲击波,以及释放出的毒害性气体,容易对一定范围内的群众或救援人员造成重大伤害。同时,烟花爆竹事故还经常造成建筑物的坍塌,不利于消防员的内攻灭火。针对此类事故的风险特点,在事故处置过程中,除了应用一般灾害事故的普遍处置对策之外,还应积极采用3点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火场侦查,及时转移未爆物品。救援力量到场后,事故指挥员应该主要围绕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等情况,组织实施火场侦查,并在现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在确保人员、、器材合适的条件下,及时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存储的、燃爆尚未被波及的烟花爆竹进行运输转移。

二是明确警戒范围,始终贯穿安全第一的作战意识。事故指挥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救援行动的需要,划定警戒区域,只有严格按照要求穿戴战斗服,佩戴呼吸器、导向绳、呼救器等防护装备的救援人员才允许深入现场,并尽量减少前沿攻坚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范围;并结合当时的地理、气象等条件,在警戒区域边界和通行地点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三是保持现场通信畅通,灵活运用战术。烟花爆竹事故中产生的巨大声响会对现场的通信联络带来极大干扰,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效率,故而可采用观察哨、旗语、信号灯等方式保持通信畅通。在通信良好的基础上,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实现代价—风险的最优化,比如善于利用爆炸发生前的有利时机或地形掩护,接近火点快速展开射水作业,或者将受火灾辐射热威胁的烟花爆竹产品打湿,降低其发生燃爆的可能性。对于发生爆炸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或位置,应运用车载水炮等远距离射水装备实施灭火。

总之,对于宗教场所及其活动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落实各相关单位的消防管理责任、因地制宜开展宣传培训抓起,强化针对性防范,并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专(兼)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器材和消防用水设施,加强灭火装备。消防部队也要加强对类似场所的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制定完善的灭火救援预案,以助于在事故发生时能进行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

寺庙辨异考 篇3

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

考查古代典籍,不乏有关“寺”的注说,如《毛传·隐公七年》孔颖达注:“自汉以来九卿所居谓之寺。”《汉书·元帝记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训诂学家许慎在《说文》中也训寺为“廷”,后来还有左思的《吴都赋》,形容吴都官署之多,夸张为“列寺七里”。这些都足以说明“寺”在古代只是一种官府的称谓,而不是佛教的寺院。

“寺”作为佛教的寺院,是在东汉时才开始的。相传永平年间,明帝命羽林郎蔡、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即今印度),取来佛经40多卷及释迦牟尼立像,偕同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天竺高僧同来,下榻于洛阳鸿胪寺。因这些佛经是用白马驮来的,故后来就在洛阳修建了一座寺院以弘扬佛法,取名“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寺的建造越来越多。唐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寺院在中国繁荣兴起的真实写照。随着寺的兴起,寺又产生了许多异名别称,如“香刹”、“丛林”、“精舍”、“香界”、“萧寺”、“绀宇”、“绀殿”、“净住”等。在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简称“伽蓝”,也就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如《洛阳伽蓝记》即是记述洛阳寺院之盛的一部书。

庙的历史要比寺早,可以说,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它最早是我国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称“宗庙”。宗庙的设置,是与宗法制度密不可分的。“宗”字从“宀”,从“示”,前者象征屋宇,后者则是祖先的象征。宗庙早在古公父时就有,《诗经·大雅·绵》便有“作庙翼翼”的记载。

按古人的礼制区分嫡庶,出自祖曰“宗”,故“宗庙”又是祖祢之庙(祢,父姓之庙)的意思。后又把祀神之处叫“庙”,如“城隍庙”、“土地庙”。王宫之前殿也称“庙”。如“庙堂”、“廊庙”就是指朝廷。对胸怀大志、有栋梁之材的人则称“廊庙器”。

凡邑立有宗庙者,才能称“都”。“都”是国都的意思。它的存亡,是表示着国家社稷的存亡,因此古人把它看得很重。

太庙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按照古代礼制“左祖右社”的规定,皇宫的左侧是太庙,右侧是社稷坛,那里除了祭祖之外,遇有特殊的盛典,例如登极、奏凯、婚丧等大典,皇帝要亲自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告庙仪式。南唐李后主在他国亡城破之日,写《破阵子》词一首,中有“最是仓皇辞庙日”语,这里的“辞庙”,就是辞别祖宗,辞别社稷,告别他的故土和祖国,所以“庙”在古代的地位是很神圣的。

宗庙是统治者才有的,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宗庙的数字也不一样,据《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庙的称谓有严格规定。帝王之祖庙称“太庙”,古代凡有官爵者,其祭祖处称“家庙”,也称“宗祠”。不论太庙还是家庙,在概念上又都可以称作“祠”。祠是纪念先祖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成都的“武侯祠”、杭州的“武穆祠”以及苏州的“五百贤祠”等都是。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除了统治者有宗庙外,平常百姓家族也都设有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叫做“祠”或“祠堂”,它是属于一族一姓的庙堂。祠,在旧时既是祭祖的地方,又是封建专制政权的一个基层组织和行施宗法的场所,一族之长拥有至高的权力。

寺庙观后感 篇4

趁着五一假期,我参观了位于上海徐汇区龙华镇的千年古刹----龙华寺,感受了这座历史悠久的佛寺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了解了佛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及佛教对于生活的意义。

在寺庙不远的地方,我便能远远的眺望到矗立在龙华寺门前的古塔——龙华塔。塔高为七层,塔身呈八角形,每层四面皆有塔门,逐层转换。宝塔檐下悬有铜铃,风动铃响,姿态雄伟美观,使龙华寺更增添了一分庄严的气势。

龙华寺的山门庄重大气,由五门并立。中间的大门上悬挂着“龙华”二字的牌匾,门柱上还刻有花纹,造型精美,做工细致。进入山门,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弥勒殿前地上的石刻。中间为一条巨大的盘龙,周围则是象征佛教圣洁的莲花。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释迦摩尼出世时脚踏莲花的典故,可见,佛教中的无形的文化融入到了有形建筑中的每一处细节中。

进入天王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弥勒菩萨。布袋和尚的形象和蔼可亲,他手持一佛珠,半端坐着,好不惬意,俨然一副智者胸有成竹,看破世俗的神态。弥勒菩萨面带微笑,好似欢迎着每一位来寺里膜拜的善男信女。正中朝北的是韦驮天,作为佛教中的护法天神,他面如童子,表现出他的赤子之心;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正对着胸前,气势逼人,似乎告诫着一些牛鬼蛇神切莫靠近。大殿两旁分别供奉着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象:东方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天王手持一剑,西方天王手持一龙,北方天王手持一伞。四大天王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正襟危坐,让人打颤。

来到大雄宝殿,作为龙华寺的主殿,供奉着三尊巨大的金身菩萨像。据介绍,殿中供奉三尊金身“华严三圣”。正中是毗卢遮那佛,又称报身佛。左边是文殊菩萨,顶结五髻,身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右边是普贤菩萨,身骑白象,以示尊贵。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铸造的寺钟。大殿朝南两侧供奉着二十诸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他们是: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蜜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天、阎摩罗王。

塑造精美,形态各异,其造型大部分取材于佛经故事。大殿后边两侧供奉着十六罗汉塑像,神态生动、庄严。在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幅大型的海岛壁塑,取材于善财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相传善财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学、谦虚的佛弟子,四处向诸佛求法,先后向五十三位佛和菩萨求教。佛教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求教的第二十七位菩萨是观音菩萨。塑像的正中是慈禅的观音菩萨在大海中巡游,意为在无边的苦海里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画面上有许多两手合十的小善财正在向各方求教。壁塑中既有无数的人物,又有浪涛,小舟,寺庙等背景,真可谓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第四殿内同样也供奉着三尊菩萨金身——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像,左边一尊为观音菩萨像,手持宝瓶杨柳;右边为大势至菩萨熟悉的像。大殿左侧还供奉着一尊白玉观音菩萨的头像,供人膜拜。

龙华寺两侧的偏殿内还供奉着千手观音象,菩萨面目慈祥,“千手”动作各异,造型精美。罗汉堂内的五百罗汉金身耀眼夺目,是人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西面的钟楼里则供奉着人们所熟悉的关公,财神等。而东面的钟楼则供奉着地藏菩萨。

龙华寺内无数的佛像、法器,以及寺庙主题的建筑,无不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寺庙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对称的整体布局成了我们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最宝贵的文化“活化石”。我想,秉承着虔诚的宗教信仰,人们才能抛开功利,找到自己心中的净土。

寺庙管理 篇5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屁就走了,一个屁叫BPR,一个屁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和尚开始拼命地挑水了,可问题是怎么挑也不够喝。不仅如此,小和尚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收入问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最后决定,成立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拔了十几名和尚分别担任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门任命了部门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问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问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和尚总抱怨口渴水不够喝,后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不好伺候。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经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喝水响应部,专门负责协调前后台矛盾。

为了便于沟通、协调,每个部门都设立了对口的联系和尚。协调虽然有了,但效果却不理想,仔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不准、水井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于是各部门又召开了几次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和尚对饮用水的预测和念经和尚对挑水和尚满意度测评等,让前后台签署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计算机系统,包括挑水统计系统、烧香统计系统、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统、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统、挨上必死系统(简称IBS系统)、马上就死系统(简称MS系统)等,同时成立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设部、打井维护部等等。由于各个系统出来的数总不准确、都不一致,于是又成立了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各个系统的维护、二次开发。由于部门太多、办公场地不足,寺院专门成立了综合部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门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自然就多,为了减少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减少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同时,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寺院还成立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门。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钱和喝水的问题还是迟迟不能解决。问题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经营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数据和报表,可系统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门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系统打工。

中国寺庙对联 篇6

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乐山凌云寺: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应县净土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下联:其中如无**,何用这样庄严。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杭州灵隐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观音阁: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潮州开元寺观音阁: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广东南华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天王殿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城隍庙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贵阳城隍庙:

上联: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土地庙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神仙庙

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战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财神庙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斋堂联: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联: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下联: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安徽九华山华严洞: 上联:清华真佛地 下联:庄严古洞天

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 台湾彰化修水岩: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 河北承德水月庵: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台湾台中龙泉岩: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 台湾台中紫云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 台湾云林湖山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 天王殿: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甘肃天水罗汉堂: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福州西禅寺: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河南少林寺西坊: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 安徽定远城隍庙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湖北利州天成观龙王殿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雲霄雷電,霹雳震震霈雨霖 河南永城普宁寺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杯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 杭州花神庙: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扬州土地庙:

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一片婆心 连云港天启庙:

印度喀拉拉邦寺庙火灾事故 篇7

4月10日是南印度庆祝印度教迦莉女神节日的最后一天, 每年此时会有上万名信徒聚于该寺庙, 人们会竞相燃放烟花, 上演大型烟花秀。3时30分左右, 被点燃的烟花掉落至寺庙内非法烟花储存室, 随后室内烟花发生爆炸, 摧毁了该储存室和附近一办公建筑, 大部分死亡人员因此失去生命。事后人们清理现场时, 又在寺庙周围发现3辆装有烟花的车和2处烟花储存点。

燃放标准

喀拉拉地区管理部门曾下令拒绝在该寺庙内燃放烟花, 原因是两组人员竞相比拼, 场面比较激烈, 同时考虑到寺庙周围方圆60 m内存在民居, 以及烟花内含有危化品, 且寺庙周围邻居对燃放烟花有抵触情绪。当初下令时, 当地管理部门援引了1位警察的报告, 报告要求此传统节日的烟花秀日后应转移至空旷的地方举行。然而, 当时正值选举, 软弱的政客要求当地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致寺庙管理人员对该命令视而不见, 仍继续燃放烟花。

近十余年来, 人们一直为燃放烟花一事争论不休。2005年, 印度最高法院宣布22时至6时时段内禁燃烟花爆竹, 但由于缺乏公众配合, 印度当局最终没有执行这项决议。另外, 最高法院曾要求印度爆炸物管理局 (Department of Explosives) 将与烟花爆竹所含化学物相关的规定, 告示民众, 确保危险物品都贴有相应的标签, 但这些管理规定并不完善, 仅包含某几类烟花爆竹。爆炸物管理局的官员事后视察喀拉拉地区期间, 明确表示有人为让这些烟花爆竹的声音更大、更亮, 为其添加了法律所禁止的化学品成分。

印度政府的税收与灾害管理局设有一处研究机构, 该机构主要进行事故研究, 并且出台了一套节日组织方开展活动的流程标准。很明显, 这套标准也被人们忽略了。

尽管当局已禁燃烟花, 但寺庙依然如期举行燃放活动, 这反映出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之不端正。毫无疑问, 寺庙管理人员违反了地区关于暂停举办烟花秀的命令, 同时也违反了最高法院对22时后禁止燃放烟花的决议。目前印度已启动司法调查, 已有约30人做了调查记录, 数名人员被捕。媒体将这期事故归因于严重疏忽, 他们认为这反映出涉事人员既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又有于他人安危之不顾的鲁莽。

违规储存与燃放

此次事故中的烟花储存有3个问题, 一是储存量巨大, 二是储存点位置和储存室建筑不符合规定, 三是燃放位置违规。

此次烟花燃放预计持续4小时之余, 这表明现场烟花储存量之多, 足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人们需要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内燃放烟花, 本身就可能危害人身安全, 增加事故可能性。

这些烟花都存放在寺庙中心位置的一水泥建筑内, 而不是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 储存在偏远角落的临时简易房内。这就导致烟花被点燃后, 建筑内空气急剧膨胀, 发生爆炸, 燃烧的水泥碎片像火球一样四处乱飞, 正是这些水泥碎片导致了此次事故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另据媒体披露, 燃放烟花期间, 烟花爆竹负责人没有在燃放点与人群聚集地之间设置缓冲区。

过量烟花储存在非法地点, 同时又没设置燃放缓冲区和安全距离, 这对聚集人群来说, 皆为隐患。世界上最安全、最有序的地方, 甚至不会出现随手扔垃圾, 随地吐痰, 也不会有人闯红灯。然而寺庙管理人员似乎很“宽容”, 人们之前违规燃放, 没有出现事故, 信徒、寺庙方与当地管理部门皆大欢喜, 于是人们继续违反法律, 而当局会更无动于衷, 置之不理, 如此反复, 直到最后出现事故。

未吸取教训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 日益增多的宗教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现象, 而宗教集会期间或公共场所出现安全事故, 似乎已屡见不鲜。

2016年3月, 加尔各答东部1座立交桥垮塌, 26人死亡;2016年2月, 孟买一文艺演出场地突发大火, 包括政治家、外国参观人员和宝莱坞明星在内的上万名人员撤离, 虽未造成人员伤亡, 但一场计划宣扬“印度制造周”的活动发生事故, 让印度政府不免尴尬。2014年1月18日凌晨, 信徒在孟买南部吊唁过世穆斯林精神领袖的活动中集会, 发生踩踏事故, 至少18人死亡, 50多人受伤。2013年12月, 从班加罗尔开往南德德的火车一车厢着火, 26人遇难;2013年10月13日, 印度中央邦一寺庙发生踩踏事件, 115人死亡;2013年, 印度北方邦一火车站在印度大壶节期间发生踩踏, 36人死亡, 约1亿信徒参加了这次庆祝活动。2012年7月, 从新德里开往钦奈的一火车车厢因线路短路发生事故, 导致35名乘客死亡。2011年1月14日, 每年客流量达数百万的沙巴里马拉庙发生重大踩踏事故, 造成106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2008年9月, 拉贾斯坦邦一寺庙发生踩踏事件, 255人死亡;2005年1月, 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寺庙因着火发生踩踏事件, 250余人死亡。

劣质设备、维护费用贫乏以及安全标准松懈已经给这个拥有12.5亿人口的国家带来了一起又一起事故, 从宗教节日中的踩踏事件到贫民区的建筑垮塌。令人惊讶的是, 尽管公共安全事故频发, 印度相关人员没能从中吸取教训, 人们的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提高, 安全状况也未得到改善。

印度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顾问辛格在慰问遇难者家属时, 与大家分享了1个关于火灾与安全的有趣故事。事情发生在2011年, 当时卡拉姆正在英国爱丁堡出席1场由身在苏格兰的印度人举办的活动, 活动主办方还为开幕式活动精心策划了灯光秀。然而, 就在人们登上场地舞台时, 当地消防与安全部门的人员出现了, 他们对主办方进行了罚款, 原因是在没有告知消防与安全部门的情况下用火。随后, 消防人员接管了活动, 卡拉姆在他们的照看下, 点燃了大灯。

禁燃烟花

如今, 禁止燃放烟花又重新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但由于印度的公共安全措施一直受到宗教和政治的干涉, 禁燃烟花并没受到人们的欢迎, 甚至遭到了相关人员的反对。

就在死亡人数不断刷新的同时, 1位因伤卧床不起的信徒却发出了“不要禁止烟花”的呼声, 这位49岁的信徒在此次事故中手臂骨折, 背部受伤。事发第二天, 印度爆炸物管理局首席官员苏达山·卡马尔也视察了事故现场, 并表明寺庙管理人员严重违反了安全标准与危化品的相关禁令, 然而就在此时, 掌管1255座寺庙的特拉凡哥尔庙产委员会 (Travancore Devaswom Board) 直接拒绝了集会时禁燃烟花的命令。正是因为这种“容忍”导致了印度如今公共安全的窘境, 特别是对宗教活动中公共安全漠视的态度。当上万信徒因宗教活动集会, 而活动举办方又没把公共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对象时, 就会导致他们对突发情况毫无准备, 只能被动接受, 因此即便微小差错都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

印度的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之前, 印度教的礼拜方式比较安静。如今, 为了公开展示各自宗教的虔诚, 印度教寺庙开始和清真寺和教堂竞争, 播放高分贝的拜赞歌, 并且通常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播放, 同时信徒也更喜欢在经常举办公共活动、有公共表演的寺庙集会, 这些寺庙有各种各样的欢庆队伍、欢庆仪式和烟花表演。实际上, 这也是印度吸引了诸多外国游客的原因。

许多人将这种仪式看作文化与传统的一部分, 他们认为禁止并不实际, 而对其进行严格管控才是最好的办法。在印度, 传统与宗教永远是个无法推翻的命题, 因为挑战传统需要强大的政治勇气, 几乎政府的每次决策都会引起人们的抵制, 甚至抵制人群还包括无神论者。这种尴尬境地与宗教和政治有很大关系, 如果印度不能让公共安全摆脱政治和宗教的束缚, 这种灾难可能还会发生。

有人认为, 目前还没有到禁止燃放烟花的程度, 毕竟管理部门一直担心伤害群众感情, 但正是因为如此, 才导致印度部分地区的民事管理部门在宗教活动管理上处于瘫痪状态。当前的情况更为严峻, 活动主办人员为了威逼管理人员同意, 甚至向他们吹嘘自己的宗教, 向他们展示自己与执政党的亲密关系。

总结

印度的愿景是成为一个拥有高科技智慧城市、现代化公路与高铁的国家, 但这起事故却展现出, 印度依然饱受安全标准缺乏与执法不力之苦。印度尼赫鲁大学环境科学教授表示, “或许印度有相关规定, 只是执行不力。这次大火应该让人们睁开双眼, 看清事实, 不解决问题而单纯描绘一幅美好、强大的愿景, 毫无意义。”

此次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安全管理与该地管理部门在宗教节日场合保证安全的能力的讨论, 同时也为所有庙宇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让民众进入节日庆祝场所时, 首先要保证拥有适合的场地。的确, 对安全与健康的担忧并不会让这些信徒停止参加寺庙活动。明智的做法就是, 当局采取措施, 保证密集人群避免在风险区域聚集。印度每个地区都应制定灾害管理预案, 预案要标明人员聚集的公众区域, 标注出区域内所有风险。

关于警察执行和责任的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在宗教集会和名人演讲场所加大警察投入数量, 便能控制事态。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是正确的, 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状况, 必要加强警察的执行力度, 让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此次寺庙大火对印度是一场教训, 他们要明白的是公共安全重于其他任何利益。

目前, 喀拉拉当局已经从消防、警察和环境部门收集报告, 同时听取了市民的建议与诉求, 为后续工作作准备。印度国家人权委员会 (NHRC) 也对喀拉拉邦秘书长和该邦下属行政区果拉姆区高层官员下发了文书, 要求在他们4周内上交此次事故的报告。

印度寺庙真多 篇8

印度不愧 “宗教博物馆”这个名号,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都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的祆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巴哈伊教等也各有信众,至于“类宗教”瑜伽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修炼者来学样。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教,据统计全印11.9亿人口中超过八成的人信仰印度教,有240万处朝拜场所,不过印度教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变体,不同群体供奉的大神也不同。

尽管连繁多的神灵名号也没弄清楚,可我喜欢去寺庙附近转悠,就近观察一下宗教对当今印度的作用。去印度之前我读过一些讲印度现代史的书,知道印度独立的过程中纠缠了许多宗教纷争,到今天也不时传出印度教徒和锡克教、伊斯兰教教派因为庙产、习俗产生冲突的新闻。在实地一走,发现曾发生教派冲突的敏感地区的寺庙往往受到军警严密保卫,进去要进行安全检查,还有些寺庙干脆拒绝持其他信仰的人进入。好在大部分寺庙都安然,而且免费,游客大可进入一观。中小城镇各家寺庙里的寺主、神汉、修士往往扮演当地民众的精神导师角色,教导人们要虔诚信仰和供奉神灵。

很多人说是长期的宗教熏陶让印度人变得乐天知命,所以尽管印度的贫富分化很严重,可似乎仇富现象要比中国少得多。不过在我看来这份“社会情绪的镇定剂”药效在大中城市似乎有下降的趋势,尽管寺庙也不少,可我注意到商业发达地方中产阶级似乎对宗教仪式的态度多是礼仪性的,热心程度有限。我接触的几个加尔各答、孟买的商人就对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腐败颇有怨言,都巴巴的盼着:多挣钱,争取早点移民,让孩子出国念书。

但不可否认,宗教的确是多数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发挥着宗教以外的作用。比如,寺庙在举行宗教活动的时候,内部往往庄严肃穆,可外面就热闹了,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交流的场景让我意识到每周甚至每天定期举行的宗教集会其实也发挥着社区纽带的作用:信众可以在仪式前后交流各种信息、联络感情。

对比这下,我对中国宗教社团的发育有点疑惑。现在中国宗教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名山大川的佛寺道观纷纷让政府和企业开发成旅游景点赚钱,寺庙虽然有分成的利益,可门票也把很多信众挡在门外。而在城镇的繁华居住区,由教士、出家人维持的佛寺数量极少,尤其是佛寺、道观,多也是收费景点,举办的宗教活动也很少,信众们似乎是随机产生,和神灵们做一次次的临时交易——保佑家人身体健康、儿女事业发达等等,并没有维系一种长期的归属感,也没有发挥社区建构的作用。大概,这也不能全怪宗教组织疏失,也许和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对宗教社团、场所的发展有严格的管制束缚有关吧。

寺庙 篇9

目录说文解字寺庙寺庙住宿寺庙来由收缩展开说文解字

寺: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历,失之千里。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 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 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寺庙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天坛等。 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寺庙住宿

一、在寺院住宿一定要遵守寺院里规矩,出家人一般早上起的很早,早上送早课,大部分四点以前就起来,他们睡眠的时间是很短的,所以一定要遵守寺院里的作息时间。 二、一般寺院挂单都没有规定要交多少钱。都是自己发心交的`,多少都可以。不过有些寺院是不能住外人的,还是提前问清楚比较好

寺庙来由

寺庙对联 篇10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上联: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拉萨一座寺庙之城 篇11

行走拉萨,随处可见虔诚的人们,虽然面部被高原气候烙印上了黝黑、沧桑的印记,然而他们的眼神——那双深邃澄清的眸子,时时彰显着信仰所带给他们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不了解藏传佛教,但我乐于沿着斑驳的墙、泥泞的路,沿着转经筒和阶梯向前、向上。行走间只是一个过客,但我愿意寻找,或者说是摸索,他们神圣的来源,还有那些与信仰有关的故事与传奇。

大昭寺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宗教地位:藏传佛教信徒最大的精神支柱

始建年代:公元647年

最大特色: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

镇寺之宝: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

1300年前,今拉萨城所在地是一片荒原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想在此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但神庙反复几次都在建成的当天夜里倒塌了。后来,精通阴阳八卦的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要用1000只白山羊在此处填湖建寺才行。

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将她从长安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供奉于此。松赞干布为了感念那些白山羊,吩咐工匠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也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后来,各地群众云集至此扎营礼佛,才有了今天这拉萨城。

如今,大昭寺占地25100平米,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所供奉的神像统摄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和苯教等所崇奉的各种神佛菩萨像,因此寺内香火终年旺盛,朝圣的群众络绎不绝。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7 : 00-12 : 00,15 : 00 -18 : 30。上午9:30前主要为信教群众开放,之后对游客开放。

门票价格:游客85 元/人,藏族人免费。

交通状况:大昭寺位于旧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或三轮车在藏医院下车,朝大昭寺广场方向走,出租车起步费10元。

特别提示:

1、大昭寺金顶——底层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可远眺布达拉宫金碧辉煌,也可俯视大昭寺广场人流潺动和充满藏族生活气息的八廓街。

2、殿内禁止拍照。

哲蚌寺

名僧大佛辈出之地

宗教地位: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院,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始建年代:公元1416年

最大特色:雪顿节铺满山坡的展佛

初建的哲蚌寺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殿堂和七个僧人。17世纪上半叶,五世达赖扩建了该寺后,发展至今已布满了耿培乌孜山整个山坡,最盛时有僧众近万人。寺内最重要的建筑措钦大殿,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183根巨大的木柱支撑。

哲蚌寺历来是名僧大佛辈出之寺,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都曾在哲蚌寺居住,五世达赖喇嘛在受清朝皇帝册封,搬到布达拉宫前也在此居住。还有章嘉、敏珠尔等众多清朝驻京大呼图克图也求学于此。

哲蚌寺的法事很多,其中场面最大的要算僧俗同庆的雪顿节展佛。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哲蚌寺的僧人们要在根培乌孜山上挂出一副高三十米、宽二十米的巨大释迦牟尼像供人们瞻仰。高高在上的大佛笼罩在薄雾轻纱间,任人千呼万唤就是不露尊贵的容颜,唯有等天光出现,第一抹朝霞染红东边天际的时候,那佛的印纱才徐徐地升起。香烟袅袅,洁白的哈达似雪莲飘飞,人们涌向大佛、涌向神圣。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 9 : 00-17 : 00

门票价格:游客55 元/人,藏族人免费,每年10月20日至次年4月20日执行淡季门票25元。

交通状况:从拉萨市区可乘出租车前往,到山脚20元,到山上30元。也可从市区坐3路中巴只能到达山脚,有时候山下有中巴或拖拉机等载客上山, 1元/人,否则要步行上山,约需半小时。

特别提示:可同乃琼寺一起游玩。

色拉寺

西藏的野玫瑰园

宗教地位:西藏第二大寺庙,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始建年代:公元1419年

最大特色:辩经;第一部用雕版印刷的藏文大藏经

镇寺之宝:马头明王唐卡佛像

关于色拉寺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相传色拉寺建寺之初,乌孜山麓开满了野生的玫瑰花,而野玫瑰是藏语发音为“色拉”,于是寺院由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很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也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

色拉寺的辩经活动早已声名在外,每天都会有僧人们活跃在辨经场上。看多了神佛菩萨、唐卡壁画的你,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坐在辩经场边,看着僧人们形神并茂的辩经,那也是种心灵的净化。

色拉寺内还藏有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物,色拉寺阿巴扎仓内,珍藏着明朝皇帝朱棣赠送的白檀香木十八罗汉。色拉寺为保护这些罗汉,又重塑了十八个一模一样的泥罗汉后,将小巧的檀香木罗汉放在泥塑像里面。另外还有永乐皇帝赐予释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105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

【寺庙】推荐阅读:

寺庙建筑赏析06-13

上一篇:静夜思高一作文800字下一篇:四川小学英语教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