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湖公园的范文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彩云湖公园的范文(精选4篇)

彩云湖公园的范文 篇1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

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

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

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让大自然和大城市亲密接触,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彩云湖畔桃花源,幽谷浅池翠衣衫。

春来时节桃花艳,似有彩云绕山间。

炊烟轻逸犬声至,箐草长游落瑛畔。

彩云湖公园的范文 篇2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理念,设计原则

湿地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以生态功能为核心的城市湿地公园利于保护城市湿地和绿地, 净化空气,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城市景观系统健康运作、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等。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场所, 使人们从中获得科学的、美学的、历史的、娱乐的高品质游览经历。互动性景观装置作为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主要构成, 却由于对其认识的局限性及缺少使用人群的需求性分析等原因, 导致景观装置的艺术设计缺乏人与生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本文从互动性设计角度出发, 在保证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型的前提下, 以重庆市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通过理论与景观实例的结合分析, 着重研究了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需要遵循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原则。

一、重庆市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重庆市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自然山水、植被景观为主, 兼具湿地生态游览观光与休闲的生态绿地场所, 集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科普教育、游览、休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性、开放型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一) 地理位置及社会条件

彩云湖湿地公园源自重庆市主城区的最大溪流——桃花溪的活水源头, 总面积为83.1公顷,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和高新区交界处, 地处城市中心, 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肾”。这里原是一片被城市包围的臭水塘, 现在已成为山清水秀的景观, 成为重庆主城的“桃花源”。

(二) 彩云湖湿地公园互动性设计分析

1.合理的功能分区

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为五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的功能区: 生态景观区, 主要利用现有桃花河水系形成人工湖体;九龙坝文化休闲景观区, 提供旅游、娱乐休闲配套服务 (如图1、图2) ; 运动休闲区, 设置足球、网球、游泳池等;滨水景观区;湿地生态示范区, 则将围绕桃花溪水体营造都市中难得的湿地景观。

2.多感官互动的景观装置设计

“碧水叠韵”与“芳渚临流”的湿地系统结构形成了视觉景观上的通透性。并于山坡上修筑茅草亭, 坐于亭中, 品茗、对弈, 与五柳先生同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人生, 临湖而设扇面亭, 可憩、可观、可赏, 有“歌尽桃花扇底风”之洒脱意境。同时, 利用原地形中半坡上的“U”形空间设休息廊架, 前留开阔场地, 可远眺桃花岛, 也可观湖中莲叶田之美景。

3.科普活动空间建设

科普活动是城市湿地公园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彩云湖湿地公园开发桃花岛作为鸟类保护岛, 保留湖心原有岛屿作为鸟类繁衍生息的栖息地。并结合原有地形于湖两岸种植幽竹密林, 中段水岸边筑造沼泽浅滩, 种植鸢尾、芦苇、 菖蒲、野慈菇等, 尾部结合原有地形形成梯田, 种植水稻、荸荠、红花寥与茭白等, 不仅可以有效的地净化水体, 也体现了农耕湿地景观。

二、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实践

(一) 相关概念

景观装置艺术是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具有独特作用的艺术装置, 它是景观设计中体现某一特定主题的要素, 是装置艺术与景观作品的融合。景观装置艺术是景观设计与人们思想交流的一个载体, 可提升整个景观环境的品质。简单地讲, 就是场地, 材料, 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二) 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要有亲和性, 将人充分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互动性景观装置的主动性, 使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与周围环境产生良性的互动, 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趣味性可以更好的彰显景观装置的亲和性, 提高其自身的主动性, 增强人与景观装置的互动性。

1.互动性景观装置的亲和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 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体现的是现代人审美情趣和天性的需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通过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场所, 让人们在参与互动中获得快乐, 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中国传统哲学即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即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这里的“自然”指的不仅仅是纯自然景观, 而是可以被人们体验的自然, 这种自然需要满足人们的感知活动, 并使其产生回应自然的心境。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装置的亲和性使其互动性变得简洁而灵动, 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所需的前提下, 注重人在景观中的个性化需求, 主张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获得更为轻松的审美体验。

2.互动性景观装置的主动性

互动性景观装置的主动性是以主动性表现出要求观赏者参与的状态, 甚至可以在欣赏者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已参与进艺术表现中。这种性质亦使景观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扩大到景观装置前所未有的高度, 并改变了艺术作品被动欣赏的设计手法, 使欣赏者与景观装置之间的互动成为一种相互关系。当欣赏者进入互动性景观装置所涵盖的范围内, 便开始与欣赏者进行行为交流, 使欣赏者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3.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趣味性

趣味性在景观装置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以一种亲和力, 使人们在新鲜、好奇的情绪下被作品展示的视觉和感觉所吸引。它可以在人们获得互动的同时, 享受美的感受。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自然地接收其本身所要传递的信息。在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次广场区属于谷地, 地势平坦, 该区域设置了参与性强的, 以游乐为主的互动性景观装置。

(三) 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原则

景观装置设计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强调与人的情感互动, 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将景观环境与人之间的距离以艺术的方式拉近。首先, 景观装置直接面对的是公众, 为公众服务, 要遵循以人为导向的原则。在表现形式上, 题材更崇尚自由, 贴近民众, 不再是过去以宏大、庄严、神圣为基调的设计创作, 而是通俗的、生活化的创作风格, 从而体现主题特色的原则。景观装置的设计需要注重参与体验, 需要平易近人, 以实现景观装置设计始终以互动为目的。

1.遵从以人为导向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开放型的公共空间, 它的使用者是多群体、多层面、全天候的。因此, 景观装置在体现互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人群 (健康人群、残障人群) , 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 各种使用性质, 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群, 以及在各个时间段、各区域使用的兼容性、协调性。必须满足人们根据自身的意愿和需要进行各种不同选择的可能。景观装置的设计最终目的为了人, 所以要做到以人为导向的原则, 注重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感悟。

2.体现主体特色的原则

在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中, 应当注意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注重市民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从而体现互动性景观装置的主体特色, 增强景观装置作品表现的凝聚性, 对于提高装置主体价值亦有重要地作用。体现主体特色的设计原则需要根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地形、人文等方面做全面分析, 不断提炼, 才能创造出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且独具地方、时代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3.以互动为目的的参与体验的原则

景观装置的互动设计注重“人在其中”的作用, 需要改变以往单行线的设计原则, 利于改善景观装置设计中仅考虑接受的对象, 单单注重视觉效果的情况。在装置设计上考虑游人在活动的精神参与和行动参与, 利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装置的发展。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即在营造人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 适度开展休闲、游览、健身活动等互动性景观装置 (如图3、图4) 。

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是一种关注人心理需求,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目前,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并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本文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性景观装置设计有一定的建议, 但还需要在理论和评价标准上, 在建设的实际情况中进一步分析探讨。只有真正理解城市湿地公园的互动性景观装置的设计理念, 并成功地将其运用在实际中, 才能让人们在湿地公园中尽可能多地体验到人和自然轻松、自如交往的情趣。

参考文献

[1]王立, 陆林, 唐勇等.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运行现状、区域分布格局与类型划分[J].生态学报, 2010, 30 (9) .

[2]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05 (2) .

[3]建城[2005]97号,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S].

[4]符志华.装置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 2014 (8) .

[5]蒙培元.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哲学史, 1998 (3) .

彩云湖公园的范文 篇3

关键词:自然群落;水生植物景观;城市公园;东山湖;岭南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4-0051-04

收稿日期:2014-07-04

修回日期:2014-08-22

Abstract:Natural-community-like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are well received. We have built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in Guangzhou Dongshan Lake Park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s. Based on the practices of building, this paper summarized experience of plants selection, scenery organization, function coordination and engineeringmeasures. The principles of building of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andmain points of building natural-community-like aquatic plant landscapes were discussed. At the end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technicalmeasures were expressed.

Key words :Natural community; Aquatic plant landscape; Urban Park; Dongshan Lake; Lingnan garden

引言

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活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要,公园须不断提高软硬件和服务质量,景观建设也需要不断丰富内容和提升审美效果。依据东山湖公园水面大、原有陆地植物景观基础较好的特点,制订了着力营造水生植物景观的基本策略并付诸实施。本文总结了其中植物选择、景观组织、功能协调、工程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既有益于改善将来的工作,也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建设背景和目的

东山湖公园是广州四大人工湖公园之一,总面积31.7 hm2,其中约2/3为水面(20.9 hm2),陆地多以堤坝和岛屿形式存在,因此水岸线很长。公园内植物繁茂、环境宜人,是附近居民休憩和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为提升公园景观质量,从2004年到2009年分三期重点对三个水域进行了景观改造:公园南大门内湖湾区;与湖滨宾馆(珠岛宾馆)交界水域;北岛水域。这一轮以水生植物景观营造为主的景观改造工程有4个具体目标:

1)利用沿岸水生植物景观打破生硬岸线,改善水岸景观效果。公园原岸线全是垂直砌筑驳岸,视觉效果单一,水位下降时越发单调。

2)种植水生植物群落,丰富公园景观类型,增强游人亲近自然体验。

3)种植水生植物以形成岸边浅水区,减少临水活动场地安全隐患。公园陆续修建了许多临水活动广场和平台,改变“临水一侧未设置标准护栏,而代之以低矮的休息坐凳”的原状,尽量消除较深水体岸边的安全隐患。

4)利用水生植物景观遮挡视觉效果不佳的景物,优化公园景观立面。重点部位为公园南部与珠岛宾馆交界处及北岛北岸的功能建筑岸线。

景观改造后经逐年维护和调整,整体上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2 植物选择和景观组织

2.1 水生植物选择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湿润土壤中或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植物,有时包括沼泽中出现的植物[1],一般按其生活类型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四类[2]。按建成具有丰富层次变化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目标,需要选用具有不同生长高度的水生植物种类和部分观花地被植物。另外,东山湖水体基本不具备构造水下植物景观的条件,所以没有选用沉水植物。

因此,为满足景观构成需要、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便于后期维护,改造工程选用了表1中的植物种类。

2.2 景观组织

2.2.1 南门内湖湾区水生植物观赏区该区域为较开阔的U形水湾且无大型构筑物,景观营造限制较少。于是充分利用该区地形优势,借用原有岸边树荫空间设置跌级小广场,在湖湾开口方向设置贴水曲桥,曲桥与弯曲岸线围合成约3 000m2的水面空间,其内配置群落式的水生植物景观。最终围绕水生植物景观形成由跌级小广场、曲桥和原有道路组成的游览环线,创造多样的观景条件,可闲坐、驻足,或沿路线行进,让游客产生丰富体验。

植物群落以芦竹为最高层次,以荷花、梭鱼草、水竹芋等为中低层次,以睡莲为水面覆盖点缀,并以不同植物群镶嵌种植的方式增强自然效果。图1和图2是改造前后的对比。

2.2.2 珠岛宾馆堤岸前水生植物景观带 这里的水生植物景观需要兼具合理遮挡宾馆构筑物和改善公园边界景观立面效果的作用。密植落羽杉形成林带,下层植物选择管理粗放的风车草和水竹芋成片种植。图3和图4是改造前后对比。

nlc202309051303

2.2.3 北岛水生植物景观区 北岛区域游人较多,此处沿岸水生植物种植除了考虑景观效果外,兼要满足遮挡建筑物基础、修饰长廊立面、消除临水活动安全隐患等意图。

为适配开阔湖景,南岸全部种植荷花,以梭鱼草点缀;北面湖湾则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堆填,沿岸线群植落羽杉,林下配植姜华、梭鱼草及水竹芋,再于中央水面片植荷花,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较好地达到了景观目的(图5),且活动场地与水面之间形成浅水区,也增加了安全性(图6)。

3 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水位季节性变化导致景观效果和植物生长不稳定

东山湖兼有蓄洪排涝功能,暴雨来临之前会将湖水排放到最低水位以下,以纳周边地区洪水。龙舟节前后及台风季节,湖面超低水位通常会保持较长时间,到冬季,水位又会升高,超出正常水位许多。这种变化不仅使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发生显著改变,而且有些植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被自然淘汰的情况,例如黄花蔺、千屈菜、雨久花等。

实践中采用两种措施:一是调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再使用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品种,适当增补适应能力强的其他品种;二是通过工程措施解决水位下降带来的问题,例如使种植池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水位下降时水生植物种植区不至于完全失水。

3.2 种植池做法难以针对不同物种合理调整

目前水生植物种植池有两种常用做法:一是砌筑水底围堰回填种植土;二是水下打木桩结合粘土包围筑。前者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对环境的影响大,现已很少采用。后者施工简单且造价低,对环境影响也小。

但这两种做法都只能获得水深基本一致的片状或带状植床,较难针对不同物种设置分隔,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品种对水深适应性不同,因而限制了水生植物的选择;二是水生植物地下走茎在种植池内可自由伸展,因而品种间的互相渗透、某些植物的过度繁殖甚至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水蜡烛、荷花、水金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等,其中,水金钱的繁殖能力很强,会迅速占领底层空间,威胁某些植株较矮品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群落构成,导致配置植物间的比例失衡,景观杂乱,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造,维护成本大增。在建造种植池时应按不同物种种植面积分隔围砌形成不同种植池。

3.3 鱼类活动影响植物生长

大面积湖水中自然生长的鱼类及其数量都很多,对有些水生植物的影响很大(主要为食草性鱼类的采食),甚至造成它们无法生存。例如,睡莲就常被鱼类吃光嫩叶和嫩芽。而体型较大的鱼类产卵期在浅水植物群中很活跃,频繁搅动底泥,使新栽植物及生根较浅的植物根系脱离土壤,严重影响它们的生长。目前采用格网拦鱼、定期电杀减少鱼群数量等措施,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3.4 公园湖体与新河浦涌连通带来整体水位变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东山湖公园缓冲雨洪的作用,同时利用公园湖水改善新河浦涌的水质状况,2012年越秀区政府实施连通东山湖公园湖体和新河浦涌的工程。因为原先两者的水位并不一致,所以工程实施后公园湖面水位下降近50 cm。这直接导对已经做好的水生植物景观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来处于水底的隐蔽工程裸露、水生植物的适生环境改变、景观效果变差等。后来只能逐渐修整景观系统。到2014年,因外部水文条件变化,湖面水位又回升了约20 cm。预计今后水位还会有难以控制的涨落,这对营造水生植物景观有严重影响,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应对措施。

4 总结和讨论

4.1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深受欢迎,是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之一。有研究证明,多数人偏爱“野趣型”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形式[3]。但相比陆地植物景观,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限制因素和问题更多。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城市公园中水生植物景观营造应遵循下述原则:

4.1.1景观与功能协调原则 近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普遍受到欢迎,但城市公园除了营造美景,需要解决许多使用功能问题,因此必须协调好景观效果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首先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使景观尽可能地促进功能实现。

4.1.2地域性原则 一方面公共景观应适当展现本土风情和特色,另一方面地域性植物景观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更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4]。

4.1.3科学性原则 具体就是群落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只是静态地考虑植物形态的配植而忽视对群落结构合理性的深入研究,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植物生长速度、长大后的体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有差异而造成实际效果与预想不符。

4.1.4动态适应性原则 水生植物生境动态变化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水位的规律性和非规律性波动、不同时期人活动的影响等,水生植物景观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景观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呈现良好面貌。

4.2 自然群落式水生植物景观营造要点

4.2.1强调近自然植物景观特征 基本特征有二:第一,对于公园一般使用人群,他们对自然或近自然植物景观的理解首先是观感上的,所以必须首先具备“野趣自然”的外貌特征。第二,近自然植物景观应该具备景观效果相对稳定且低维护甚至免维护的特征。

4.2.2合理选择工程技术措施 水生植物种植有许多具体做法,例如建造水底种植床、水底容器种植、浮床种植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实施、维护且造价合理的做法。

4.2.3提炼景观特征,丰富景观类型相比陆地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要少得多,应尽量提炼不同品种和群落的景观特征,以丰富公园的水生植物景观类型。

4.2.4注重立面设计,丰富垂直面景观变化 根据水生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和生态习性,水景的立面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应合理搭配多重水生植物,做到层次丰富,垂直景观优美[5]。

nlc202309051303

4.3 水生植物景观营造技术措施优化的一些建议

1)从经验看,水生植物景观工程量最大也最困难的是水底种植池的建造,打木桩结合粘土包围堰的方法可行性较好,但有种植池水深过于单一而难以满足不同植物生长要求的问题,也可通过制作木质沉箱或分层围堰的方式进行改良。

2)大面积湖面很难避免水位规律性或非规律性升降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植物群落组成以适应水位变化,另外也可采用提高种植池存水能力以提高适应性。

3)当前水生植物苗木均依赖市场供应,当需要局部修补和改造时,操作有一定困难,而且苗圃供应的都是市场流行的品种,一定程度制约了营造具有本土地域特征水生植物景观的目标的实现。或可在公园水域选择适当范围进行半圃地性质的水生植物栽培,在营造景观的同时培育部分所需苗木。

4)很多地方的水生植物景观只注重水域位置的植物配置,从滨水陆地向水体过渡的植物景观往往不完善或缺乏,这多半与驳岸做法有关。可以采用缓坡入水、砌筑隐藏于土下的挡土墙等方式进行改进。

5)鱼类活动影响水生植物生长问题可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控制鱼群活动,二是转变造景观念,将静态植物景观变成观察和观赏鱼类活动的动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余树勋.水景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3.

[2] 何靖娴,冯嘉仪,高榕璐,等.广州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及生态浮床应用探讨[J].广东农业科技,2013(19):51-54.

[3] 冯玲,李宗丽.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植物景观中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的研究[J].现代园林,2009(5):40-43.

[4] 王洋.简述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6):683.[5] 何梅,严员英,许军,等.生态公园水生景观植物的运用分析——以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为例[J].江西林业科技,2012(4):62-63.

作者简介:

谢彤(1967- ),女,湖南浏阳人

园林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及园林维护管理E-mail:923314943@qq.com

*通讯作者:林云

E-mai:442579513@qq.com

彩云湖公园的范文 篇4

关键词:活动设施;公园管理;荔湾湖公园;广州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26—0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园不再只是人们在节假日才去的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地方,而是融入人们日常闲暇活动、休闲游憩、锻炼、交流的场所。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增长迅速的游客量与缓慢的公园面积和设施配套建设之间不相适应,已经出现了一些城市的主要公园游人量超过环境容量而设施损坏严重的情况。

如何满足广大游客使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园的休闲和服务功能,是荔湾湖公园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园游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统计,收集游人对公园活动设施的使用意见和需求信息,归纳出荔湾湖公园活动设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探讨其解决办法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1活动设施及使用情况调查

1.1公园概况

荔湾湖公园是荔湾区最大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总面积27.95 hm2,陆地面积仅12.15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43.48%,比水体面积小得多(图1)。

公园地少人多的情况非常突出,游人人均占地面积远低于国家有关指标。按照规范,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小于15 m2,按此标准计算,荔湾湖公园最大游人容量为8100人。根据2009年进园人数统计,日平均进园人次约3.95万,实际游人量是规范容量的4.88倍;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为3.08m2/人(1215000m2/39500人),仅为规范最低标准的20.5%(3.08 m2/15m2)。据荔湾区景区管理中心统计,2005—2008年,荔湾湖公园作为收费公园每年进园人数约1170万;2009年下半年免费开放后,进园人数约1450万,此后游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包括荔枝湾涌一期在内的整个荔湾湖公园年游人量已增至1800万;2015年,荔枝湾涌二期及三期部分开通后,节假日高峰期日人流量超6万人,全年游人数量更超去年,大大超出公园的正常负荷。

1.2公园设施配置情况

公园公共服务设施种类较为齐全,除了基础设施外,还配备了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对公园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公园内活动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广场。这是公众主要的活动场所。

第二类,亭廊。这是游人休闲、乘凉的好地方,也是粤剧私伙局的固定表演场所,因表演很受群众欢迎,参与者众多,但休息设施不足,不少游人都自带椅凳或者席地而坐。

第三类,亲水平台。平台观景视野比较开阔,游人活动以安静休闲为主,如交流、看书、学习等。

第四类,景观岛。岛内植物配置优美,设有休息台凳、小型活动场地,健身和休闲的游人都乐意在其中逗留。

2活动设施使用实地调查

2.1调查目的与对象

以调查游人使用活动设施的情况为目的,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荔湾湖公园在活动设施使用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探求解决对策,力求为以后公园的建设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2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为2011年10月。问卷内容包括游人在荔湾湖公园活动设施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意见、使用需求、满意度和建议等;调查情况如下,认为游玩中的最大问题是设施数量太少、使用人数太多的游人占总数的73.61%;认为最欠缺的设施是活动场地、健身设施和游乐设施的,分别占25.62%、25.93%和25%;使用设施满意率为46.16%,认为一般的占47.25%。

2.3分析

通过调查和分析,游人对公园活动设施的使用需求、存在问题和评价如下:

1)游人对公园的使用从以往的单纯节假日享用户外活动空间,向休闲健身、观赏游览相结合的使用方式转变。

2)游人对公园活动设施现状的评价总体趋于满意,认为现有的活动设施基本能满足在园活动的需要。

3)游人期望公园能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休息、游乐、健身和卫生设施,满足其活动所需。

4)游客对公园管理工作具有了很强的参与意识,希望公园多开展征询活动,听取游客意见,作为公园管理的部门应充分考虑。

3活动设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存在问题

1)在荔湾湖公园活动设施的使用中,场地空间不足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游客之间活动场地争抢的纠纷屡有发生,经常需要园方进行调解,游人来信来电提出扩大活动场地的建议数量增多。游人数量已经远超出公园的合理承载能力,有限的场地决定了无法通过增加场地面积来解决公园活动设施使用的问题。

2)公园中没有健身设施且仅有极少数的游乐设施。健身与游玩是老年人与儿童进园的主要目的,缺失健身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人游园乐趣。

3)公园中使用较频繁的设施(如厕所等)损坏程度较严重,主入口和广场附近的厕所,经常出现排长队情况,呈现不能满足游人需要的状态,远超出设计承受负载。

4)大量的游人容易造成活动场地周边无围栏的绿化被踩踏。此外,自行设置活动场地,绿地的透气砖经常被挖起当凳子,破坏绿化用地,利用设施和植物进行健身活动等行为经常出现,而将音箱、灯座等公共设施当作休息设施使用等不文明行为大大加重了公园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及维护费用。

5)无障碍通道不完善影响了游人的分布。利用轮椅通行和推婴儿车游览的游人未能顺利到达公园每个活动区域。

6)公园根据综合性公园使用功能需要进行功能分区规划,但在实际使用过程,游人并没有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愿开展活动,未能充分显示出各区活动特色。

3.2原因分析

公园地少人多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缓解这个矛盾是解决公园活动设施使用问题的关键。

1)荔湾区公众活动场所等设施有限,荔湾是旧城区,区域人口密集大,人均休憩面积小。

2)社会老龄化情况明显,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在逐年攀升。他们基本上将公园作为主要的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平台。

3)公园免费开放及荔枝湾景区建成开放带动外地游人数量急剧增加。

4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探讨

4.1在现有情况下,改进管理方法

1)加强公园管理的建设,提高管理成效,同时规范使用者的行为文明性;科学合理考虑和安排不同人群和不同时段的人们对使用活动设施的不同需求。

2)提供多方面服务,支持团队式活动。公园为团队式游人提供水、电、物品存放等便利条件,吸引游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减少独自进行的分割空间的活动,提高活动场地的使用效率,缓解因场地问题引发的游人之间、游人与公园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

3)利用公园管理职能,将公益宣传活动、单位集体活动等,安排在非繁忙时段,让活动有足够的地方开展,避免围观等现象,减少游人的高度聚集。

4)注意约束公园走过于开放经营的模式,避免过多商业活动侵占使用者活动空间,偏离了公园本来的功能,把大众的使用需求摆在首位,走旅游与园林相辅相成的道路。

4.2增加资金投入进行设施升级改造

1)由于公园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提高活动场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增加或改造部分设施是非常必要的。如将公厕改建成两层式公厕,能够在不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公厕的容量。

2)加大巡查检修力度,及时维修损坏的活动设施,保证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3)更换残旧设施,使用新型耐用环保设施,减少因使用频率过高导致的设施损坏问题。

4.3开拓公园周边户外活动空间

周边休闲景点、街头绿地的设置和优化,能够吸引附近居民或游人停留,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同于公园的使用需求,会选择就近的户外活动空间,这样可以适当分散人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园的压力。

4.4对公园进行重新规划

1)根据使用功能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公园活动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引导游人合理使用活动设施,缓解使用压力,游乐活动设施可规划设置在泮塘扩征地块。

2)扩大公园面积,增加活动场地及其它设施,是解决公园人多地少矛盾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上一篇:大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和落叶下一篇:驻店秘书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