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方法(推荐14篇)
一、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传统的“君王式”、“霸王条款式”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是 “班级命运”的主载者,“一个人说了算”的班级管理理念让无数的教师刻骨铭心,他们从不考虑他人的想法,把班级其他教师、幼儿、家长当作隐形人,无视他们的存在。在他们眼里,班级管理“简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丝毫不考虑后果,就这样,结果就像她们想的、说的一样:“你瞧,我不也‘管’了几十年了,幼儿不也‘出色’的吗?”其实,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级中每一位幼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应付出努力,而非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因此,应让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可以“说话”的人,成为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做为管理者,我们更应该经常为自己洗脑,将一些陈旧的管理理念在脑子里彻底清除,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知识与经验,并提取、转化、内化为适合自己、自己班级管理的东西,不断探索、反思、改进。
二、采用科学管理方法
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科学实施班级管理方法的前提,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管理好班级的核心。因此,应采用科学、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管理方法:
1、多动脑。
班级管理是一门知识、一门艺术,做为班主任,就应多动脑,细读、读透这门知识、展示这门艺术。平日里,应多动脑,经常思考“已经做的”,反思、总结、改进。多想想“将来要做哪些、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合理规划将来班级管理的目标。多想想与班级管理有关的问题,如:“如何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愿意并且乐意与幼儿园紧密配合,正确教育引导幼儿?、通过什么途径能更好地捕捉幼儿的想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怎样与班级其他教师协力配合,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什么样的幼儿?”等。“多想”,尽力把事情考虑周全,保持客观理智的头脑,这样在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2、多动口。
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教育引导作用。因为口头语言的交流就像一条线,将其作用发挥好了,便能将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心的交融,为管理作好铺垫。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与班级其他教师协力配合。多与班级教师说说班级中的大事、小事。如:“最近某某小朋友怎么这么爱打人?、某某小朋友最近进步真大!、某某小朋友整天爱抓人的习惯应该怎么帮他纠正过来?、应该怎样帮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等,并针对有关问题讨论对策。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在家里的时间比在幼儿园的时间多,与家长的接触更为密切,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园紧密配合,做到一唱一和、步调一致教育引导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平日里,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家、在园表现情况,如:“某某握笔姿势是否正确?、某某还挑食吗?、生活、学习作息时间怎么样?„„”了解幼儿是否出现“一个宝宝两个样”的情况,对表现有待改进的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理有效的措施。
经常与幼儿说说悄悄话,拉近与幼儿的距离。经常用启发性的语言教育引导幼儿做尽所能及的事情、纠正不良生活、学习习惯等,如:有一位幼儿在帮生活老师收拾装满空杯子的筐时,把小的放下面、大的放上面,小手不停地扶着歪歪扭扭的筐,嘴里不停地尖叫。我看到了,忙帮了她一把,启发引导说:“在家里,妈妈收拾碗时,是怎么叠的呀?”听到我的话,她想了想,然后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还有一次,一个平常特爱打人的小朋友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打了,我就及时引导说:“别人打你疼吗?(疼)那你觉得你以前经常打人对不对呀?(不对,我以后不打人了。)”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给幼儿自信,如:“你真能干!、最近进步真大!、哇,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等。
3、少动手。
“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处处可见,甚至在班级中,教师也经常扮演类似的角色。其实,在班级管理我们应该大胆放手,少亲自动手。幼儿有能力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要超之过急地忙着代劳,而应给幼儿“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机会。如: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全体幼儿轮流当小值日生,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选出小组长、小老师等,成为班级管理的成员。又如: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应提倡“幼儿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而不要包办代替。如:在计算《学习3的加减》活动中,某某小朋友说:“老师,老师,‘3—1=?’我不会做,你帮我!”这时,千万不能直接帮幼儿填写答案,而应利用学具引导幼儿学会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幼儿坐享其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
三、及时反思调整改进
1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儿童园教学辅导大纲》清晰的指出:“家庭是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协作伙伴, 应该本着尊重、对等、协作的准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及于自动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并且要积极的支持、协助家长进行教学的能力。”从此能够看出,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加的。所以, 我们在于日常的幼儿园管理过程当中, 合理运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1 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生长过程当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特有重要的位置来, 很多家长现在也已知道到, 并且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要重视看待家长协作这重要的论题。幼儿园工作的有序展开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以及于协作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当中, 部分活动是可以寻求或征得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的, 或者直接让家长参加到辅导工作中来。依据以上的状况而言, 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家长协作展开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并且不断的协助家长转变教学观念、实际行动, 进步家庭教育才能;要向家长宣扬儿童教学的方针、需求, 以便于家长与学校协作, 构成共同的教育力量, 推进儿童身心健康不断展开。
1.2 家长协作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办理的展开
在实践工作当中, 许多的家长都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没有足够的重视, 但是现如今, 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地位, 因而有些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的并不容易。为了确保班级管理的顺利发展, 并且获得最佳的效果, 在每个学期初期召开了家长会的时候, 在家长会上要向家长们介绍我们即将展开的一系列的工作、幼儿园开学来的一些具体的状况、家长要与学校结合需要完成的一些工作、提出家长协作的重要性等, 让家长知道, 只有家长切实地参加进来, 才能够推进儿童身心健康, 才能够使我们的班级工作办理好。并且为了使家长们能够进一步的清晰协助工作的具体内容, 并且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起来, 我们还特地的规划出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会、家长敞开日和家庭友爱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要依据班级的状况以及于所要开展的具体活动的状况, 在栏目当中提出家长合作的意图、需求、以及于儿童的表现, 许多家长也对此非常的重视, 更加的使这个节目充分的发挥了其最优的效果。家长间也要树立起经常性的双向性沟通, 家长与学校两边要随时互通信息、沟通观点, 这样咱们才能够全部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状况, 然后在教学上到达一致, 进步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2 营建宽松、温馨的家庭式空气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条件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教学的创设, 对于班级孩子的习惯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级行动习惯的不断养成, 是需要班级的老师和保育员以及于家长等几个方面的力量一起合作完成的工作, 因此, 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联系, 尽量与家长做好协调工作。
古语有云:“亲其师, 信其道。”只要是营建起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教学模式, 才能够让儿童们有一个非常开心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小班的儿童, 这点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十分重要。我们都了解, 小班时期的儿童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性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情感眷恋激烈, 这就非常需要我们更加要营建好与家庭类似的宽松、温馨的教学环境, 以便于让儿童赶快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并且养成优秀的班级习惯。
3 变换人物观念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是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幼儿园创办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 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此, 没有老师的学习进步, 教学工作不能够正常地进行运作, 教学质量也难以确保。如果想让孩子们有一瓶水, 教育的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老师们要勤于向书本不断的学习、并且勤于向孩子们学习、勤于向专家以及于家长们进行学习……另外, 幼儿园创办者要不断调查, 向经验丰富的幼儿园不断学习。儿童自身即是一本生动的书, 每天出现给我们一幅幅生动的画。每个老师对于这本书要认真地“看”, 细心地“读”, 并且要深化地进行研讨剖析。在实践的工作学习中, 老师应当长期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调查, 并且及时的记载, 遇到疑问时能积极思考、剖析应对, 以堆集更多更好的教育经验。
总之, 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 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 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 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 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 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摘要:怎么有用地进行班级管理, 构建协调的班级是幼儿园管理的要点。用“条件”、“立异”、“要害”、“推进”等词语是幼儿园班级管理重要的四个方面, 形象地论述了班主任怎么接住儿童、本身及家长抛出来的“球”, 并奇妙地抛出去, 处理实践存在的疑问, 推进班级管理的有用的办法。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战略
参考文献
[1]钱月琴.为新生家长上三堂课[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8 (09) .
[2]王华武.学会沟通办家长满意的幼儿园[J].云南教育:视界版B, 2006 (10) .
一、自定规则,让我做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以平等、公正、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师幼共同商量讨论,能使幼儿明白我们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能更加理解其中的道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
二、晓之以理,榜样促进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室在幼儿园的二楼,每次幼儿去做操、晨间锻炼都要上下楼。为了避免出现推推碰碰的现象,我们先让幼儿自己讨论,应该怎样上下楼,为什么要这样,让幼儿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此后在每次上下楼梯时,让幼儿按照自己提的要求去做,并及时请幼儿开展“谁最棒”的讨论。对能让教师和小朋友放心的幼儿,适当给予一些小礼物,以示鼓励。于是大家争着做最棒的人,于是我们的上下楼梯井然有序。我们还通过每周评选“礼仪之星”,以榜样的作用来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更好地促进常规的建立。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一段时间后,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法,使幼儿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我们协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上下楼、进餐、午睡的习惯,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其顺利的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了道路,同时这些习惯的培养也为教师实施教育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言而有信,信而必实
陈鹤琴先生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将会深刻地影响儿童。”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甚至是同伴间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与此同时,老师说话要算数并说到做到。比如老师答应过小朋友在表现好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小奖品,那么老师到时就一定要准备一份,让小朋友真切感受到老师是说到做到的,要不然他们会失去行动的目的性,觉得老师只是随意说说,他们便没有了动力。
四、持之以恒,反复实践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表扬和批评构成了幼儿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中的两大支柱。人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语,但是脱离了批评的构成的管理方式是不全面的。由于幼儿园学生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再加上其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幼儿园班主任应该掌握好对幼儿的批评艺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談谈幼儿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有艺术的批评:
一、心中有爱是有效批评的保证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便是这苦口的良药。要想让幼儿能够自觉地将苦口的良药饮入腹中,首先应该让其感受到班主任对其关爱之情。批评是为了幼儿未来能够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故意给其难堪。幼儿离开父母,踏上求学之路遇到的第一位老师便是幼儿园班主任,作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班主任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倘若班主任能够在平常的相处过程中处理好和幼儿的关系,在生活点滴中对幼儿加以爱护,用自己心中的爱来感染幼儿,那么,当幼儿犯错误时,班主任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幼儿对班主任的批评才能接受得更加心悦诚服,此时,批评的效果才是最佳的。例如:在平常的生活中,班主任可以对幼儿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幼儿对传授的新知识的消化程度多加留意,主动帮助幼儿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长期以此,幼儿便能感受到班主任如家长般的呵护。幼儿和班主任之间的友谊之桥自然建立起来,幼儿自然更加地依赖和信任班主任。当幼儿犯错时,班主任在对其进行教育批评时,便能产生较好的批评效果。由此可见,班主任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即使是通过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也会觉得这是班主任爱护他们的表现。
二、科学方式是有效批评的根基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幼儿班主任是幼儿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稍有不留意,就有可能不利于幼儿未来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幼儿班主任不能因为幼儿园学生年龄较小,而忽视了对他们的管教。但是,对幼儿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是说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一味地对其进行批评。批评固然不可或缺,然而批评所选用的方式更为重要。每个人心里都隐藏这一颗叛逆的心,不讲究科学方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但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有时候可能还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抗拒心理,对教师所不允许的事情,更加故意而为之。那么,幼儿班主任在平常教育幼儿园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科学的方式呢?幼儿园班主任训斥学生做错事的方式,不一定要对学生以大声严厉的口吻进行教育,教师可以采用“无声”的批评方式。例如: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有些小男孩比较调皮,将教室的玻璃撞坏了,如果班主任正好看见,此时不应该直接过去对其大声地进行批评,而应该走过去,先观察一下该学生的反应,如果觉得学生此时表现得已经十分愧疚,班主任可以拍着幼儿的肩膀,跟学生说:“没有受伤就好,下次玩游戏不能再这么粗心了。”所有的安慰、所有的责骂都包含了在拍肩膀这一无声的动作之中。
三、保护自尊是有效批评的要求
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先懂得尊重他人。对于幼儿园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也不例外。虽然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组织者及领导者,有时候可以依靠个人威严去震慑班级学生。但想要让学生诚心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得到重视。虽然幼儿园学生对于何为人格尊严还处于模糊的概念,但是,相比当众被批评,小孩子总是更愿意自己能够当众被表扬。因此想要让批评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班主任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人格及自尊心。比如: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发现有比较调皮的男孩子上课不遵照老师安排,经常带头捣乱课堂秩序,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不应直接在全班孩子的面前对其严厉指责,而是应先委婉地对其进行警告,在放学后单独将这个男孩子留下来,然后耐心询问该学生捣乱的原因是什么?并将其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告诉该学生。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虽然幼儿园学生的年龄尚小,但通过老师的谈话,也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再加上老师能够耐心地为他分析后果,而不是当众指责他,是对他最好的尊重。为了回报老师的良苦用心,相信调皮的小男孩在以后的课堂上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乃至能够帮助老师稳定课堂秩序。(论著出版低价出书扣1324725251)
四、做好善后工作是有效批评的延续
“明知故犯”该词讲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仍然去犯这个错误。对于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来说,故错重犯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幼儿园班主任应该要做好对学生批评之后的后续工作的处理及跟进,避免学生又犯同一种错误,这不仅不利于帮助幼儿纠正错误,无形中也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甚至会使前期教育工作的成果功亏一篑。因此,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是帮助学生真正成长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后,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接受批评之后的学生是否有反常行为,若有的话,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时还要观察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之下,对于以前的错误是否真正改正。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有助于防止邪恶的火苗死灰复燃。当然,除了观察批评之后内心情感的变化,幼儿园班主任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及时改正错误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以及肯定,让学生从心底真正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确实不妥,懂得老师对其批评并不是纯属想指责他,而是为了让他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才是批评有效的最高境界及最终目标。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将自己对于学生的期望告知他,以此鞭策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就。由此可得,做好善后工作是有效批评的延续。
文/薛军
说到班级管理方法有很多都是和老班主任们学的,也有历届同学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下面我简单说说我们的做法:
一、“班规”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接新班最初一个月内,要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班规。校规内容太多,不易突出重点。因班规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由他们自己制定才能服众。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如班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然后组织班干部整理,每一条后面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学校的校规有80条,我们通常整理出的班规不超过15条,每人印一份,利用班会课,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并予以充分的重视。再犯就是明知顾犯,理应受到惩罚。如上自习课说话的问题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记到班级日志上,第三次有两个选择,一是利用活动课罚超校规80条;二是在班内做激情演讲10分钟。班规制定好后,实施的过程最重要,尤其是开始,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将班干部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一定要照章办事,不要顾及情面。班主任要勤跟班,督察到位。班主任要注意调整做违纪同学的工作,理解我们的意图,不要出产生对立情绪。好的话,有两周大家就比较认可了。如果一段时间,班规的威力发挥不出来,就等于一纸空文,不但失去了意义,还会助长违纪同学的势气。
班规执行起来有时需灵活处理,一次我班的一名同学做宿舍卫生时扣掉2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事,老师,咱再挣回来。”我说“好吧,我破个例,这回不罚你做卫生,我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你把丢掉的分挣回来。”一个星期过后,他挠着脑袋找到我说“老师,分还真不好挣。” 我趁机教育他“机会不是你想要就有,有些事情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了,希望你作好该做的事,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再如今年寒假开学,我发现班内的一名男生头发稍长,我让他去理发,他显出很为难的样子,他说他年前理发了,只是当时想着过年弄个造型就没理太短,她妈妈过年时全身发麻,正月初六就转到北京,到现在也没查出什么病,姥姥让他正月先别理发,怕不吉利。看着他眼中的泪花和祈求的目光,我没有说话,随后我与他妈妈通电话,了解实情后,我决定让他出正月去剪头,二月初一我看到他把头发理得非常短,很精神的坐在那里。有时再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灵活处理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规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如在高一下学期我们就要增加对男女生交往过密的规定,如男女生在班内不能频繁坐到一桌。讲清道理,强制执行,所以班内这方面一直比较平稳,基本没有干扰学生情绪的事件发生。
二、“竞争”使班级充满活力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有上岸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会出于天性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的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这就是“鲇鱼效应”。“争强好胜”是青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中的学生,尤其是高一的新生。由此我想到要使班级在秩序、学习等各个方面充满活力,也要不断的给以刺激——那就是竞争,使他们保持住这种不服输的心态。
1、“我爱我家”展宿舍风采。
宿舍的量化是班级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宿舍、一个班级凝聚力的象征。我们在墙壁上开设专栏。起一个比较温馨的名字如“我爱我家”、“我们的家”每个宿舍照一张照片,贴在专栏里,每天由负责宿舍的生活委统计当天的情况,在本宿舍对应栏内贴一颗红星因为各宿舍有竞争,谁也不肯落后,红星贴满了墙,同学经常聚集在那数星星,有的同学数完后一脸成就感。后来我们又变换方法,改成对当天减分的宿舍贴一颗黑色的星星。这回不用数了,因为有的宿舍一个月也不减分,大家感到很新鲜,既有乐趣,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月对前2名的宿舍进行表彰,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利用同学们卖费瓶子的钱为优胜宿舍买一些奖品,我们的奖品通常是卫生纸、洗衣粉等。
2、“月考PK赛”长学生势气
每次月考前两周我们就要做宣传和发动工作,先在班里造声势,让大家酝酿,这时老师要找学习积极性不高,上劲心不强的同学,无论是通过鼓励法还是激将法总之要鼓起他的斗志。目标一定要具体到挑战谁,这样两人就能较起劲来。多人可同时挑战一人,然后将大家的目标用较大的字打出,贴在墙上,使同学抬头就能看到,比如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到家就说,班里有三个人要挑战我,我得赶紧念书去,每一次考试之后在优胜者名字前面贴一个标志。下一次考试大家会寻找新的目标,同样打出来,贴在上一次目标的上面,这样历次考试的情况一目了然,谁也不愿总做失败者。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感觉这种方法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记得这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年级提出班级同学号同学之间的对抗赛,因为新鲜、刺激,学生的热情很高。我记得我班一名同学正对上7班考第一的学生,他对我说:“老师5分恐怕挣不来了,但我会去拼。即使输也要输得壮烈”结果成绩出来后,他考出了进一中以来的最好水平,在班内排18名。每次只要他们之间较上劲,我就塌实下来,再不时的进行煽风点火就成了。
三、“内线”使班级管理更加完善
进入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又长大了。看看这些天天长,岁岁变的孩子,欣慰、自豪感充满教师的心怀。再过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即将带着一份自豪和喜悦跨进小学的校门。那么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大班的班级管理应该怎么抓呢?
一、了解和关爱班级孩子是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孩子是班级工作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管理孩子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在于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掌握必要的规则,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首先,我们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大班的孩子处于学前晚期,他们身体状况与3—4岁的孩子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好问,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治理中,应该加强对个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各种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当然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之热情和育人之爱心,有耐心,有奉献精神,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加强家园沟通,有效促进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所以说家园合作是幼儿园班级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家园共育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地沟通。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现在,家庭都只有一个独苗苗,有些父母对孩子看的都很重,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总是不信任。这时,教师就应真心与家长交朋友,慢慢与家长建立信任感。于是,我们班级的两位教师齐心合力,把家长的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彼此的关系也就亲近了。
2、用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交流。
与家长的沟通中,讲话是要讲究技巧的。教师不可总是以教导的口吻对家长说话,有的家长也许比你还懂得多。大班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最关心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事情主动与家长交流,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事情,不要让家长去乱猜、乱想,尽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多种家园沟通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教师对家长每天的接待工作,也是一种家园交流方式,这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对家长的要做到热情周到。要真诚接待每位家长,笑迎家长,笑送家长,做到手勤、口勤。早晨,孩子
入园时,要走上前去主动为孩子脱下大衣,并热情拥抱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情绪,下午孩子离园时,要主动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错也要敢于提出,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热诚地接待家长,每位家长都会满意而来,满意而归。还有对于某一特殊性格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教师个别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共同来教育孩子,以减少家长的自卑心理。还有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吵架、打架、摔伤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向家长说明原因和经过,用真诚的心向家长道歉、赔礼,争取得到家长的原谅和理解。
一、观察背景
幼儿在小班阶段, 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每次画画或数学操作都要老师铺桌布, 发放材料, 收取材料等, 感觉操作活动的过程, 过于混乱, 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幼儿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但从幼儿开展通向数学的经验来看, 幼儿有自主管理的能力, 比如, 每次收放学具, 与同伴合作等。幼儿进入中班, 在自主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的空间, 可以尝试从区域设置、日常教学等多方面, 提高幼儿参与6S自主管理的能力, 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小主人, 并将这种有秩序的行为方式, 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等。
观察实录1:
第一次开始游戏时, 孩子们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拿取区域牌, 但由于人数较多, 幼儿出现了哄抢的现象, 插卡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的孩子在一个格子里插入了多个区域牌, 出现了重复现象, 有的孩子把照片插在了益智区, 却选择了美工区的材料, 区域选择不明确, 在交换游戏时, 我发现表演区的人数较多, 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秩序还不是太好。
经过一阶段的调整和游戏经验的积累, 我观察到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比如在选择区域牌时, 我们按照小组轮流的方式, 比如, 这一次是绿色组先选择, 下一次红色组先选择, 这样就给了孩子均等的机会, 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优先选择区域的机会。在区域牌的使用上, 幼儿也明确了基本的规则, 并通过区域游戏的空间设置, 给幼儿提供了固定的区域场所, 明确了某个区域的游戏空间, 避免了区域的混淆和材料的混合等。在交换区域时, 我们应用了音乐的参与, 并在表演区设置了一名管理员, 经过几次自主管理之后, 幼儿也减少了争抢的现象。
观察分析1:
1.创设区域管理的环境。在每个不同的区域, 我们都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 绘制了区域规则牌, 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规则牌, 直观地了解了参与区域的注意事项和方式方法, 每个筐子上的对应图片, 让幼儿明确了区域材料的放置点, 创设了幼儿自主管理的外部条件。
2.建立区域游戏的秩序。秩序的建立, 需要通过多次的尝试和磨合后, 才能让幼儿了解区域游戏的内涵, 真正建立良好的游戏秩序, 区域牌的设置、区域牌的拿取、区域规则的建立、区域交换的管理, 其实就是在多方面建立幼儿参与6S自主管理的秩序, 提高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能力。
3.内化幼儿自主的管理。通过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就能让幼儿在参与游戏中, 体验到自主管理的成就感, 如, 表演区小小管理员, 就是让幼儿“管理”幼儿, 从不同的层面促进了幼儿个体能力的发展。
观察实录2:
学期初, 我们就在幼儿的操作活动, 逐渐融入了“6S管理”的理念和“小小管理员”的制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标记, 如, 红色1号、绿色1号等, 根据小组的颜色和不同的号码, 幼儿都有了自己的不同标记, 从刚开始的教师绘制到现在的幼儿绘制, 逐渐放手, 不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小管理员”要负责拿取绘画的蜡笔和记号笔, 合作铺桌布、收取桌布等, 从孩子们的分工与合作, 我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观察分析2:
1.隐形浪费or自主管理。在操作活动中, 准备材料和收取材料有很大的学问, 如何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分钟, 是将它隐形浪费掉, 还是充分利用它, 提高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 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2.教师主导or幼儿主体。从幼儿参与自我管理的过程来看, 幼儿充满了参与的愿望, 几乎每个孩子都很愿意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也很愿意表现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充满了成就感, 也充满了喜悦。
3.虎头蛇尾or持之以恒。从我班幼儿参与管理的过程来看, 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看着他们将蜡笔、记号笔和桌布, 整理的整整齐齐, 我不得不说, 孩子们的管理能力正在得到充分的彰显和提高。
二、观察措施:
1.环境创设为基础。环境创设是一切开展6S管理的基础, 通过多次学习和领导的指导, 我们在创设6S环境时, 也开始考虑美观与实用, 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特点, 如中班幼儿已经从直观形象性思维向逻辑抽象性思维过渡, 我班采用的标记就是不同数量的动物匹配, 既形象又有一定的思维练习。线条的区域创设, 也从显性逐渐向隐性过渡, 既不影响物品排放的外观, 又让幼儿学会有秩序的摆放。
2.教师创新为主线。6S的环境创设是固定的, 但是, 从中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观点和理念, 每周一本6S管理书籍的学习, 也激发了我们不同的灵感, 增强了管理的水平, 如何结合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求, 在班级活动中融入6S管理的价值, 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结果。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更何况6S管理的理念是第一次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师的日常管理, 我还需要多学习、多思考, 多与搭班老师共同合作、创造出适合本班幼儿的6S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环境;幼儿园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学生;教师
幼儿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幼儿学生的茁壮成长。对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研究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班级管理模式。要不断研究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采用精细化班级管理模式,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笔者通过分析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粗犷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犹如笼统、可操作性差、很难落到实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符合时代需要的管理模式。所谓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制订详细的操作措施,使每位教师都会进行科学管理、事事都有人进行科学管理,明确管理责任,遇到问题要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国家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只有良好的、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奠定基础。管理是一种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工作,班级是幼儿园管理的最小单位,把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位,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也就从基础上提高了幼儿园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教师要注重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幼儿的成长营造健康、阳光、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1.教师要具备呵护幼儿的爱心和耐心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基础阶段,懵懵懂懂、不谙世事、脆弱娇嫩、天真可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巨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幼儿,给予每一个幼儿足够的重视,用心关怀每一个幼儿,保持足够的耐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幼儿更加喜欢教师、信任教师、尊重教师,让幼儿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2.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师生之间没有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利于幼儿的茁壮成长。在新的幼儿教育环境下,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向教育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发展,把主导地位交还于幼儿,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比如,在幼儿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要对幼儿优秀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赞扬,对幼儿不好的行为予以惩罚,以此让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
3.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长在幼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家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和家长的科学配合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家长进行管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幼儿家长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要与幼儿保持密切联系,采用合理的方式及时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反映给家长,及时指正幼儿家长不当的教育行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幼儿家长一起协商幼儿教育方案,与家长携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教师将幼儿家长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广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让幼儿在最好的氛围中去学习、去成长。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作出贡献,希望幼儿教育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富洪.论无缝式接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的构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5).
[2]王大军.精细化管理,走强校之路[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
总则参照幼儿园6S标准化管理,结合各班实际情况特制定幼儿园6S 推进实施方案。从早上入园、晨检、早餐、盥洗、入厕、早点、区域活动、集教、户外活动、午餐、午睡、起床、游戏、晚餐、离园等每一个环节进行自我检查。对物品要常整理,对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要常规范。
一、活动室整洁有序、布局合理
1、班级的卫生、物品的排放要随手整理,多余的东西不要留、墙面上零散东西不要乱贴,活动室不但要整洁有序,墙面创设要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体现主题思想并能够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时更换。
2、活动区的设置要合理,动静有序,保持干净卫生,区域里面的材料分门别类摆放。所有的物品用图片、图形、颜色等作为标记,方便拿取。
3、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改变。
①活动区材料要有目的地进行整理,哪些是本学期或本月针对幼儿发展水平所需的,按计划来投放;②材料、玩具的选择要适合幼儿手部小肌肉的操作,排除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东西;③物品摆放目视化,(用颜色进行管理就是目视管理)大量使用各种颜色进行区分现场、物品、设备状态等信息,每种教师投放在活动区的材料或玩具要让幼儿一眼便知道它的操作方法,并减少因物品过多堆放而影响幼儿专注操作、探索的干扰:○4幼儿已经掌握或没有兴趣的玩具或操作材料,要立即进行调整或换除。
4、培养有序的意识,养成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1通过物品摆放、活动区材料的调整,让孩子们从活动现场的视觉感官上就建立一种秩序感,无论是自己的鞋子、书包,班级中的玩具、成长档案、工具材料等,孩子们从小班起就能根据照片、图标提示,自己取拿、归放,不会造成混乱;喝水、洗手、入厕的时候,孩子常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老师就在以上的区域用图示的方式设立“等待区”,一条线或一个圆点,让孩子学习等待;在阳台上,为了解决孩子们在排队和换鞋子的时候出现的队伍拥挤、椅子凌乱等问题,老师就以红色(女孩子)和兰色(男孩子)的线条设立“排队区”、“换鞋区”等,让孩子懂得按序排队和摆放椅子,使班级形成有序的生活氛围。
材料可采用鞋盒、塑料筐装,但是要有名称。如玩具:雪花片。另外鞋盒和桌面的图案要统一吻合,就是拼图,如两个半圆和上就是整园。○2教师通过变换角色来考虑幼儿的需求,“整理”掉一些成人要求的“条例”,孩子们的常规要求就不再让他们觉得束缚和难以达到;③常规培养是“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教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的辅导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方面的负影响。
二、教师上班前6S
(1)更换工作服。(2)室内通风、打扫室内卫生。
(3)检查安全隐患。
(4)填写记录表。
(5)摆放好当天的活动材料及教具。
(6)做好迎接孩子入园的准备。
三、教师下班前5S:
(1)婴幼儿的药品、衣物、物品清理、检查是否整洁、卫生、数量足够。婴幼儿的仪容是否干净、衣服有无打湿或者污秽。
(2)活动室各类物品、玩具、桌椅是否归类。
(3)教师小结,交流当天班级情况,准备第二天教学玩具。
(4)垃圾收否倒掉。
(5)电源、窗户是否切断、关闭好。
四、婴幼儿离园前5S:(1)玩具物品要带回。
----爱的艺术
兰郡实验幼儿园 徐禹
摘 要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孩子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爱是一种信任,爱更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艺术。本文通过一些教育事例着重阐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传递爱的艺术.关键词 幼儿教师
爱
平等
鼓励
启蒙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幼儿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席谈话,一次同行往往都能把爱传递给幼儿,使孩子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的一视同仁、对游戏、生活的关注和体贴,都能把师幼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拉近,把感情鸿沟填平。当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时,他会产生回报的冲动,跨越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做孩子们的“妈妈”--爱在点点滴滴,用心就有回报在童心世界里,到处都是阳光灿烂,也是这种阳光吸引着幼儿教师,总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小小班的孩子,刚刚来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妈妈”,在生活上老师要处处关注。
案例一:入园前宝儿午睡时必须喝一瓶奶才能入睡。考虑到他的体质比较弱,班级老师就同意让家长把奶瓶带来园。但同时老师也积极开展了一些应对措施:逐渐增加午餐饭量,减少奶量;老师陪伴入睡等,虽然自己麻烦了,但宝儿顺利渡过适应期,身体仍旧健健康康的,这是老师们最高兴的事情。
案例二:班上的李佳星从小肠胃不好,来了幼儿园后,因为不习惯在幼儿园拉大便,常常憋着,结果造成5、6天不大便,父母们很着急。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便留心起来。平日里多督促李佳星喝开水,帮助肠胃蠕动。一次,徐老师发现他脸色不对,估计他可能要拉大便了,但他却说什么也不肯上厕所。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了他,但他提出要徐老师陪着他,老师欣然同意了。晚上,李佳星奶奶知道后,激动地说:“徐老师,你真是孩子的好妈妈。”老师对孩子真切的爱,换来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也换来了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爱,对周围人的爱。幼儿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给了他们真诚的照顾,无处不在的关心。老师是妈妈,孩子是宝宝,每一个走进班级的人,都会有一种亲切地感觉:温馨而且充满了热情。
二、做孩子们的朋友--爱是鼓励、信任,“相信你能行”幼儿在幼儿园里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保护,把每个幼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参与班里一些他们能理解的事情的决策。中大班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味的要求他们按照老师说得去做,难免会有不满意的地方。老师就让孩子们参与到,老师的计划制定和环境创设中来,有了他们的参与,班里的活动更加生机勃勃,有声有色。幼儿也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更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孩子受重视了,有了自己的空间,觉得自己也是幼儿园中的一分子,能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也会同样信任老师,喜欢老师。
三、做孩子们的启蒙者--爱是教给知识,给孩子最美的艺术知识的启蒙不在于让孩子学会多少技能,而是让孩子能融入其中感受和尝试,从而激发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爱孩子很简单,但爱孩子也很耐人寻味。
张老师还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共同布置走廊,让孩子成为环境主人,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去丰富环境,体现课程的进行、目标的变化。“我的酸奶娃娃”“我爱家乡”“青蛙的成长过程”„„.每一次,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他们的作品得了其他班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呢。
四、做家长的朋友--与家长的沟通也是种艺术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重视,能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做有心人,热情、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老师的教育目标,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把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案例三:考虑到班上多数幼儿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也比较少,我就制定了家长约谈计划。每学期有针对性地把一些家长约到幼儿园来,一起坐下来朋友式的拉家常,探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取得共识。每次约谈,我会安排两个个性、表现比较接近的孩子的家长。事先拍录两个孩子在园的简单情况,主要针对孩子的问题,最后我提供资料、提出家庭配合建议:如:家长在家能多陪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待孩子的态度,家长能保持一致等。短短的一个或两个小时的约谈时间,收获却是长期的,通过约谈,首先家长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其次,使家长看到了班级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为班级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视了。而且,班级也可以非常直接地从孩子身上看到变化和进步。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 母爱。” 热爱幼儿,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幼儿在感受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新课程;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所以,幼儿园班级管理关系着幼儿的发展,关系着整体教育活动的进行,要促进幼儿主动地、活泼的发展,就必须更新幼儿园的班级教育管理观念,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发挥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发育阶段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正确认识并有效实施班级管理,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需要促进各方参与者协调发展,需要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但现有的幼儿园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幼儿园班级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1.幼儿园班级管理缺乏创新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群3~6岁、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蕴藏着无穷的动力,无尽的奇思妙想。但是,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及管理中,教师却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单纯地认为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什么也不懂,于是就强制要求他们执行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而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2.幼儿园班级管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际是同时并存的,教师应将其联系起来分析、思考,如果只拥有理论而缺乏实践,就只能是空谈,如果只有盲目实践,缺少科学理论的依据、指导,实践就犹如一艘失舵的船,终将迷失方向。
3.幼儿园班级管理对教师的新要求
幼儿园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一改教师原有的刻板形象。由指挥者发号施令转变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给予幼儿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则只是在一旁引导、辅助幼儿,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一改过去“教、教、教”的模式,关注幼儿主体意识的发展。
4.幼儿园班级管理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幼儿园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因此要真正做到有效地进行管理,就应与家长密切配合。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自主性与创造性;而幼儿又是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在实际中,应将二者合理地结合于班级的一日生活管理中。
2.整体性原则
班级管理是面向班级全体幼儿的、涉及班内的所有管理要素。
3.参与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要以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而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加强与幼儿的交流、沟通,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享受生活。
4.高效性原则
要求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全面、丰富的发展,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呈现良好的、和谐面貌。
三、改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在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小班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小班幼儿一般在3~4岁之间。每当新学期开始,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帮助其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开展试入园活动;入园前的家访;召开家长会及以“玩”促教;适当的鼓励和安抚……小班是幼儿在园生活的开始,良好的班级管理将使教师、幼儿都得益。班级工作是方方面面的,是由教育要求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好幼儿园小班的班级管理工作。
2.中班的管理
中班幼儿一般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喜欢和朋友交往;规则意识萌动,是非淡薄;自尊心很强;已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攻击性。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应侧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
3.大班的管理
5~6岁的幼儿情绪比较稳定,能够和伙伴一起玩游戏,并愿意帮助幼小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过渡期,即由独自玩耍向集体玩耍为主过渡,活动重心由家庭向社会活动(幼儿园)过渡,从尊重父母的权威向尊重幼儿教师的权威过渡。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活动与小、中班相比,难度进一步增加,时间也比以往长了一些。教师应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它不仅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责任,而且也担负着顺利实现幼小衔接的任务。
只有更好地提升幼儿园班级教学生活管理质量,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是广大幼儿教师的心愿。
参考文献:
张莅颖.幼儿园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1. 教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完成班务工作。
教师与家长沟通,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对幼儿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家长更容易接受。教师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才能够让家长放心。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幼儿来园和离园时都在班,真心关心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让家长感觉教师的真心,方便家长,安抚家长。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教师要耐心解答,尽力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幼儿放在自己班是十分放心的。
2. 教师要明确让幼儿做事的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把活动要求说明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针对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特点制订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管理方法,明确活动和学习要求。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情况给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在比较固定的座位上就座、不随意走动、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和听讲,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开展区域活动时、玩桌面玩具或自选游戏时,要求幼儿轻拿轻放物品,保持相对的安静、不打扰别人。还有进餐、午睡及户外活动等都应有相应的要求,每项活动开展前,教师一定要跟幼儿讲清楚要求。这样,幼儿才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
3. 教师还要关注个别不遵守常规的幼儿,善于与其交流,了解其心理。
就算是再小的幼儿也有思想,教师要时时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自信和自己动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等。有的规矩,幼儿可能还不能理解或一下子不能完全接受,那么教师不要强求,要善于动脑筋采取其他方式和方法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幼儿的内心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有时候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强求他们去做,所以对其的常规教育不能采用一致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各个击破,深入其内心,了解幼儿心里在想什么,想办法让幼儿理解教师正在做的事情,只有幼儿自己愿意并乐于与教师配合,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才能真正抓好幼儿的教育。
在幼儿园里,孩子的群体生活一般是在班级中度过的。作为一名带班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则是我们天天面对,又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不仅要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会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所谓班级管理,即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与班级有关的各种事物、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达到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提高班级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胜任好班级管理工作呢?下面将任职以来的经验、经历与工作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幼儿管理工作是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工作就是在幼儿的心田播种一棵火热的责任心。给幼儿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自己、对集体负责的人。把一个班级管理好,不但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最重要是从小树立孩子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不负责任,随波逐流她所带的班级幼儿会怎样?如果一个幼儿从小就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长大又会怎样?不管带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幼儿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出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的目标,对幼儿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说“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幼儿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孩子的意愿,适当放权,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孩子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孩子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贴近孩子,正确引导幼儿,和幼儿融为一体,做他们的好朋友,做他们的哥哥、姐姐。了解、理解他们,承认他们有自己观看世界的方法,独特的需要。在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如:.幼儿犯错了教师要教育幼儿讲实话,把幼儿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幼儿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可抚摸幼儿的头,拉近师幼的距离,减少幼儿的恐惧感。在教学上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幼儿喜欢的小红花,小贴画,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给幼儿创设自我管理的机会施展才能的空间。如:让幼儿之间轮流担当小组长、值日生学习领读、发勺子,搬凳子,整理玩具等幼儿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关注幼儿的转变,在最佳时刻让他们进入角色,不但能激励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能调动其他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既锻炼了自己,也展示了自我,提高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激发了幼儿想管理的欲望。
二、班级教师相互合作是保证。
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全面关心每一个幼儿外,还要负责调解配班级教师的工作合作关系,制定班级制度和教师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多问,多征求意见,以信任为准则。优化教师们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级中教师们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有什么事情直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对于班级工作的分配教师们要达成一致意见,力争做到均衡和公平,分工合作尽力完成。在组织活动中力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每一位教师参与组织活动发挥她们的特长。比如:秦老师擅长音乐,赵老师擅长绘画在幼儿活动和家园活动时让她们组织活动发挥特长。不仅让幼儿得到了好的教育,也让家长们了解了教师们的技能素质,更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师资的信任。幼儿园的班级配制是两教一保,是两个老师和保育员的合作工作。人们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我们班却没有“唱戏”的老师。有事情大家帮忙一起做,共同布置教室、共同拆洗被褥、共同打扫卫生、共同给孩子们制作玩具、你游戏我参与、这样的事情在我班已经形成了常规。除了工作中,生活上的琐事教师们之间也互相关心,相互帮忙。在我们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在幼儿园年终评比中荣获三个优。教师只有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趋向一致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个不经世事,却又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幼儿。要做好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它需要真爱的付出,需要心与心的交流需要教师之间的配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效率。
三、与家长合作是关键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以主动交流为前提,观察,冷静处理问题为主导,最后达成相互理解,让家长以班级教育为重点,配合教师共同教育自己的孩子,达到共育目地是关键。家长们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帮助,需要很好的班级管理发挥作用。如果班级的管理到位,教师用真情打动了家长,在思想上家长们就会形成一个概念,一种制度,那么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顺理成章了。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方法开展家长工作,才能使家园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幼儿成长。
从幼儿身上找突破口,扩充合作方式的内容,使家园合作更加多元化:如找幼儿谈话,询问家庭情况,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条件和性格,通过交流表达教师们的关心、关爱,让家长们充分信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平等的。利用班级活动,家长会,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活动,使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利用多媒体网络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方式,让家长说出想说而又不敢说的问题。如:对班级管理的建议,教师的缺点,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文字,图片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借鉴经验更好的完善班级管理工作。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对待特殊幼儿,教师们更应该积极主动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的特殊情况及时帮组幼儿,从细入手得到家长们的信任。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工作中,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教育要面向全体的,无论是汉族还是民族孩子,在教育,关心,爱护,这一问题上不能放弃一个,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到仔细倾听家长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正确对待,及时解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关注、及时调整、及时沟通,以夸赞幼儿的优点为前提,以说明幼儿的缺点为重点,如实向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引起高度重视,配合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先决条件
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础,组织好一日常规工作则是对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基本要求。常规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规范的一日常规培养是保教工作的有效保证。
常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且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都涉及到,常规的强调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幼儿的小便、洗手不玩水、喝水排队、杯子放在自己的杯子架,用餐,坐姿;提醒幼儿轻轻地进午睡室,脱鞋子、衣服放整齐,起床轻声交谈、穿衣服、叠被子,这一切在开始每天每次都要提醒督促,不然幼儿就会忘记自己该怎么做,即使记得的幼儿有的不自觉,他们想偷懒不想做。小班幼儿自制能力差,如果这些常规不要求严格,不督处,整个的活动就别想进行了,比如你允许一个小朋友上课前不小便,因为幼儿喝水多,活动过程中这个幼儿肯定会去小便,一个就会带动一大片的幼儿,这样就会不利于上课的正常进行。所以,常规在儿童心目中的的形成,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至少在这一阶段比智力教学等更重要。现在我们班的宝宝都能自觉遵守这些常规。
二、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观念及习惯,也是班级管理之一。
幼儿的行为,充分反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幼儿,老师的表率作用对他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平时,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常会在家里或幼儿园里听到孩子们说:“我们老师说的。”或者“老师教我们这样做的。”可见,幼儿观察是何等的细致。这些都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做到事事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平时也要注意经常反思自己,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要敢于在孩子们面前承认错误,这一点,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我加强了个别教育。张佳怡是新生,各方面行为习惯较差,我们在平时的点滴行为中对他进行督促、教育和鼓励,现在他已经能有意识要遵守班级纪律。徐雨晨小朋友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过一次次谈话、引导,先培养他与老师的感情,慢慢引导他为班级体服务,如分发餐具,搬桌椅,增进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机会,慢慢的小朋友的告状声就少多了。
三、安全卫生教育方面
安全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条件下我们才可以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认真细致地开展安全工作。班级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把安全工作放在一日活动中,强化班级孩子的安全意识,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教育活动中跟要耐心,细致,让幼儿们知道“游戏活动时要注意哪些”、“不远离集体单独行动”、“遇到地震、火灾如何逃生”“雷雨时应该怎样做”“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送的食物”等。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保障幼儿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平时还进行安全工作自查,及时地对班级里的桌椅,午睡室的床铺等进行检查,发现情况即使处理,消除不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一日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如:在早晨迎接幼儿的同时,利用抱抱,摸摸不经意间检查幼儿的口袋,如小刀等一些尖锐危险物品是,及时处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园同步。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我把家长工作同样也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前面提起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为了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更好地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工作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在4月份我班组织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得到了家长的一直好评。活动最后,我们还进行老师与年轻的家长面对面地交流,针对家长需要了解的科学育儿的知识、班级教育工作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等进行了沟通。我们共同探讨、携起手来,更好更科学地教育好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共同努力。
五、教师互相配合,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我觉得在一个班级的工作中二个人必须团结互助,才能心往一处是,劲往一处用,才能使工作才顺利开展。这方面我可以说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本着“我掉了你捡着,你错了我指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这为我们班“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方法】推荐阅读: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09-21
幼儿园班级管理作业07-06
浅论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方法论文07-23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计划12-16
幼儿园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总结11-28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的科学管理05-28
幼儿园小班班级口号06-27
幼儿园班级教师职责09-20
幼儿园班级日记范文10-17
幼儿园班级日常安全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