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美丽乡村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同心美丽乡村(精选12篇)

同心美丽乡村 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和省市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共大方县委“爱心捐助建设美丽乡村”号召,近日,中共大方县委宣传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美丽乡村建设”捐助仪式。

捐助前,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江波作动员讲话,他说,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也是我们全体大方人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用满腔热忱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队伍中去,用爱心,用智慧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同心美丽乡村 篇2

村里的乡亲说, 这都是托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福。实际上, 2013年4月至今, 也正是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时期。从4月活动的“集结号”吹响, 广西各地迅速行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规划先行、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统筹协调, 稳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专项活动。半年多来, 农村“脏乱差”现象得以改观, 群众卫生观念得以更新, “美丽广西”的乡村画卷, 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_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 村里的排污水道被设计成干净美丽的溪涧。 (黄杰斌/摄)

_村民自主清洁卫生。群众作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受益者, 同时也应该是活动执行的主角。

让群众唱主角

熟知乡村的人们也许很清楚, 今天的农村卫生环境其实是不容乐观的。农村产生的垃圾不比城市少, 而农村又不像城市有环卫工人专门清运, 垃圾日积月累, 成了一个严重问题。而广西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在大多数农村青壮年离乡进城的情况下, 无人打理的农村环境在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上较其他地区更加突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 正是基于这个很现实的问题启动和实施的。

计划中,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将用两年时间在全区广泛开展。它的初衷, 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所强调的, “要让广西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就是以“美丽广西”为主题, 以“清洁乡村”为切入点, 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具体化, 使广西秀丽的山水风光与整洁的卫生环境相匹配,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三大专项活动, 在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同时, 达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目的, 使农民生活得更舒适、更安全、更开心。广西还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全区共派出24236个工作队 (组) 、8万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 进村入户, 了解民情、宣讲政策, 发动群众、参与劳动。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点多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既要对已造成的生产生活污染进行“大扫除”, 又要改变一些群众不讲卫生的积习, 还要建立健全乡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要有极大的韧劲、恒心和耐心。活动的主导思想是依靠群众, 全程贯彻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在其中要当好先行者、推动者和组织者, 要坚持“引领不替代、引导不主导, 总揽不包揽、放手不撒手”原则, 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 把活动搞成“尊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的民生工程和作风工程。

在河池市宜州市安马乡中寨屯, 记者看到了政府为屯里筹资两万元修建的排水沟。据说, 排水沟要施工, 村民小组长戴忠才曾找到乡党委书记覃家旺, 让乡里帮找工程队。不料被覃家旺婉拒:“我们只负责找项目、要结果, 工程队你们自己找。”据测算, 河池市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每年要投入两亿元以上。“我们没有能力大包大揽”, 市委书记黄世勇说, “我们创新‘党领民办, 群众自治’模式, 相信群众的力量, 放手让群众去做, 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力量”。

群众做了“主角”, 出来的效果意想不到的好。目前在河池, 据统计, 各村屯已落实保洁员8290人, 建成村屯垃圾池4289座。河池凤山县长峒村, 由群众自主研发设计的“一炉两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 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少;金城江区九圩镇清运垃圾实行招投标, 节省开支, 账目公开透明……群众的智慧, 比比皆是。

当然, 这种情况不单只发生在河池, 在广西其他地方, 广大基层群众在活动中都唱起“主角”。群众也从“要我干”、“跟着干”到“我要干”、“要干好”的转变中变得更积极和主动。

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走进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雷布屯, 但见屯内绿树成荫, 禽畜统一圈养, 生活污水流入排污管道。村民把土地出租给企业——在雷布屯一带有全国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的广西金穗公司, 并成为企业的员工;作为回报, 企业则帮村里引水修路, 共同保持乡村清洁, 呈现出一派“合作愉快”的和谐景象。金穗公司党组织帮助屯里解决了保洁员的工资问题, 定江村党组织则创建党员“先锋岗”, 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等问题。

从农村实际和当地实际出发, 一村一策, 鼓励创新探索环境整治新路子, 是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广西是欠发达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众多, 地貌复杂, 各地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乡风民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难度大, 既不能搞一个模式, 又不能超越客观条件。

自治区及时组建专家团队, 统筹规划, 制定农村垃圾、污水、清洁生产等技术指导要求, 强化业务培训, 各级发改系统牵头编制活动项目规划, 自治区工商局挤出630多万元“三公”经费支持各地净化市场, 科普等部门开展业务知识宣传普及, 有序推动了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各地则结合实际和本地特点,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和循环经济理念, 建立了可操作性强、投入成本低, 易维护、管长远, 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处置和乡村保洁模式。

玉林市通过村级“清洁乡村小广播”, 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活动的热情, 促使大家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桂平市建立有机废弃物堆沤示范点, 让稻草还田率达95%以上;容县灵山镇让垃圾住进精美“小屋”, 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垃圾就此处理不出村……小喇叭、村民公约、微型焚烧炉、灭虫卡……八桂大地各村各屯因地制宜, 清洁乡村的“土方洋法”不断涌现。

_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 村民把垃圾集中倒置于垃圾集中点, 这些垃圾将通过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处理。 (宁国用/摄)

_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村路上的文明卫生告示牌。

不仅仅是“大扫除”

活动初始启动阶段, 很多人包括农民还是有些不解:扫地捡垃圾, 小事一桩, 犯得着这般“兴师动众”吗?但今天, 随着活动的深入, 清洁乡村的多赢效应日渐显现。

“看到村里和田间地头干干净净, 客商对我们种植的生态蔬菜品质更加信任”,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平寨村党支部书记石秀林乐呵呵地说, “搞了‘清洁乡村’活动, 村里的蔬菜很抢手, 比邻的贵州从江县近80%的生态蔬菜都是从我村引进, 预计今年仅田园蔬菜一项可为村民创收100万元”。

“得益于田园环境改善, 我镇葡萄价格水涨船高, 今年葡萄成熟以来, 有5000多人次前来采摘葡萄, 水果批发商最多一天来了200多人。”平果县四塘镇党委书记苏斌说。田园净化变景点, 乡村整洁成景区, 该镇正在规划建设万亩农业观光园, 目前已种植葡萄8000多亩。

不止三江县、平果县, 广西其他各地农民也正在不断地从“清洁乡村”的活动中获得实在的利益。政府也在着力把活动和各地的特色产业结合起来, 如大力开发以生态农业、自然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为卖点的乡村生态旅游等, 不仅加快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如将“清洁乡村”活动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生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推动蔗糖、桑蚕、香蕉等优势产业增产增收及优化升级。

从一开始, “清洁乡村”活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那里就不仅仅是大扫除那么简单。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说:“活动名为清洁乡村, 但绝不只是清洁乡村, 而是要为农业发展提速, 为农村转型助力, 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加油, 确保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府力求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以产业发展支撑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_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以“清洁乡村”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清洁乡村”是一场持久战, 宣传是打好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

打好“攻坚战”, 更要打好“持久战”

今天, 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中, 8万多名机关干部下乡进村入户, 戴上草帽、捋起袖子、挽起裤脚, 与农民群众一起清淤泥、扫垃圾;八桂大地的村村寨寨积极响应, 各家各户齐动手, 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 献计献策, 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美丽风暴”正在席卷全区, 赢得各界好评如潮。

但也有群众担心, “清洁乡村”会不会是“认认真真走过场, 轰轰烈烈搞形式”, “一阵风”后, 一切如故?

为避免“走过场”和“一阵风”, 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把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环境绿化美化等结合起来, 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做好2年集中整治方案和今后5—8年持续推进计划, 保证合理的人员配备和必要的经费投入, 从垃圾清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 一步一步推进, 一片一片解决,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实现机制化、常态化。

“清洁乡村”活动同时推开“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个专项活动, 既全面铺开, 又突出重点;既有所侧重, 又统筹推进;既依托业务部门的力量, 又发挥整个社会、相关部门的整体合力;既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又深入谋划打好持久战。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负责“清洁家园”, 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就地处理、科学处理等有效形式, 同时, 统筹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环保厅牵头负责“清洁水源”, 严格按照“一保、两治、三清理、一机制”的要求有序推进工作,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农业厅牵头负责“清洁田园”, 实施“十大工程”和“十大主推技术”, 建立完善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 把生态农业发展与推动清洁田园有机结合, 全力推动活动长效开展;自治区工信委、农机局等部门积极组织环卫设备技术攻关及设备展示推广应用, 工商、水产畜牧等部门结合部门特点开展专业领域治理。

群众是美好环境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也是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没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 活动不可能成功, 更不可能持续。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部署开展活动之初就特别强调, 要把实施活动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 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实际行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 各地的现实条件、发展水平不一样, 各自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在推进“清洁乡村”活动中, 我们既立足区情, 着眼长远, 提出力所能及的总体要求, 又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不同的交通区位条件、不同的基础设施状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乃至村民居民的接受程度进行分类指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不仅仅是要扫扫地、治治污, 给乡村“洗洗澡”、“梳梳妆”, 而是要着力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不符合文明卫生要求的生活习惯, 着力改变种种“重经营城市、轻乡村建设”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政绩模式, 让公共服务的阳光雨露洒向乡村, 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

我们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努力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宜居水平;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着力打造特色名镇名村;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 探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引导农村广大群众倡导新风、革除陋习, 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 并形成自觉遵守、持久发挥作用的村规民约。

信阳:以美丽乡村拉动美丽经济 篇3

2013年年底,农业部下发《关于公布“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的通知》,信阳市有4个乡村入围,充分说明信阳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国家认可。自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信阳市借助作为河南省唯一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东风,依托独有的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统筹规划 突出山水

今年3月,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在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讲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做好人口变动大账,不盲目画方格、求全面、摊大饼,纸上谈兵。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有关规划。

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素有“豫南明珠”“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是一个山水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信阳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特色,在山水上做文章,而且突出农村特点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持农家风情。

平桥区郝堂村是河南省唯一命名的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该村地处市郊,是以民俗、乡土兼顾城乡结合等规划建立起来的,整个村庄由青砖、绿瓦、古木、阁楼、池塘构成,展现出豫南特有的江南水乡般的建筑风格。

而位于商城县北部的田湾新村,距县城6公里。两年多的时间里,这里不高的山岭上,形成了400余人集中居住生活的新型社区,四周被山包围,而满山的青松与红色的别墅交相辉映,古朴又不失时尚,俨然一个城市山庄。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新介绍,在新型社区建设中,他们注重保护生态自然,立足村庄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当地传统产业油茶种植,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山、田、林、路、业紧密结合,打造和谐新村。

七里冲村位于商城县西南,属3A景区汤泉池管理处管辖。汤泉池不仅有温泉湖大面积水域,更有中原神水“药泉”,温泉清亮微蓝,水温56度左右,含硫纳镁钾等元素,对皮肤病、风湿病、胃肠病都有显著疗效。而七里冲村有部分村民房屋正是建在温泉湖边上,相对分散,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墙体统一刷成白色,硬化路面,保持村容整洁,村民“望得见水”泡得上温泉,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以人为本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最终受益者,信阳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信阳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形成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注重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公民”活动,加强农民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一户村民看到别的村民都在改建豫南民居发展农家乐,也想加入进去。可是资金不够,就找到了村里驻村干部副乡长陈辉谈了自己的想法。陈辉看到这户村民这么有积极性,就个人借了5000元给他。如今这户村民的房子也已改建完成,看到古朴漂亮的房子,这户村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新县千斤乡戴湾村村内道路以前全是土路,每逢下雨村民都出不了门,而且村里全是旱厕,到夏季臭味难闻。被列入美丽乡村试点后,当地政府首先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问题,进行道路硬化,建立水冲式公厕,而且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成立了“杨摆柳文化艺术团”。戴湾村一位老太太每天三顿饭后不论刮风下雨捡拾村里的垃圾,而且晚上趁着路灯再检查一遍!她的执着,使乡邻大为感动,现在连村里小孩都自觉不乱扔垃圾。

美丽经济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乡村面貌和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更应是社会繁荣,经济持续增长和人们幸福感的普遍提高。

已建成的平桥区郝堂村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美丽乡村建设直接促进了郝堂旅游业的发展,农家旅社也应运而生,生意非常好,村民收入较之以前增加不少。

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古村落民居有着八百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规划中的民俗村。周河乡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副乡长张一谋说道,该村今年“十一”左右建好,可以对外开放。但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在还没建好的情况下从郑州来组团游玩的旅游大巴来了好几辆,让他们对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信阳市是河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近700万农村人口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30多万。美丽乡村的建设,使农村成为了最宜居最宜游的地方,一切功能施设跟城市差不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

七里冲村村民李大爷的儿子在江苏搞拆迁工程,资产上千万,听说村里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毅然回来跟老父亲一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

同心美丽乡村 篇4

日前,我市第二批10个“泉州美丽乡村”和10个“泉州美丽乡村入围村”出炉。市委、市政府发出通报予以表彰。

经严格审核评定,永春县蓬壶镇观山村、德化县南埕镇南埕村、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永春县湖洋镇蓬莱村、安溪县湖头镇山都村、南安市英都镇霞溪村、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等10个村(社区)被授予“泉州美丽乡村”称号。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 篇5

复制链接 打印

2013年05月29日08:20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保存到博客

福建日报

本报讯(记者 何祖谋)25日,福建省首届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福州举行。论坛围绕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现状,提出乡村文明不仅不能消亡,而且负载着城市不能替代的历史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离不开“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要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城市依托乡村而存在,没有美丽的乡村就不可能有美丽的城市。这不仅因为乡村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也不仅因为乡村消纳与平衡城市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在于乡村具有城市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这种功能的差异性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美丽中国建设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把城市建设得更像城市,在城乡功能差异中寻求互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乡村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启臻说,丹麦学者曾经提出生态村的概念,并这样定义生态村:“一个以人类为尺度、全特征的聚落。在聚落内,人类的活动不损坏自然环境并融入自然环境,支持健康的人文发展且能持续发展到未知的未来。”所谓“以人类为尺度”,就是指村落的规模不宜过大,村子里的人彼此认识,社区里的所有成员都感觉到自己能够影响社区的发展。所谓“全特征”,就是村落的所有主要功能(包括居住、食品供应、制造、休闲、社会生活和商业等)都完整齐全,并协调一致。所谓“健康的人文发展”,就是人的身体、感情、智力和精神均得到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学者进一步提出与生态村相似的另一个概念“永恒文化村”,这也是一个寻求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社区建设的概念,其宗旨是将人居聚落、小气候、动植物、土壤水资源融入稳定、高效的社区发展中。

“乡村特有幸福生活模式恰恰是生态文明需要的低成本、高福利的新模式。”国家行政学院经学部副主任、教授张孝德认为,在乡村虽然没有城市的收入高,但农民享有城市用货币无法购买或成本很高的另一种福利,这就是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宁静、清洁空气、生态化食物等。

“基于自然资本的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魅力十足。”张孝德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生态经济以及经济转型,为边缘化的中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如果说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为乡村承载现代产业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条件,那么在生态经济推动下回归自然的低碳消费、文化性消费等,为中国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

同心美丽乡村 篇6

——四川成都蒲江县

2014年,四川成都市蒲江县将加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把美丽乡村规划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相衔接,力争于特色中凸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宣传教育。采用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讲解、“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加大宣传,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充分发动群众,让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到美丽幸福新家园的建设中来。

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一三产业融合互动打好基础。

四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切实抓好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违建清理、农房“四改”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构建长效环境美化净化机制。五是强化和谐文明。针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者关爱活动,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勇先创景视点: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县镇,一定是美丽的。因为旅游有两大功能:一是环境营造功能,二是藏富于民,也就是富民工程。

美丽乡村 篇7

我更倾向于用改造这个词语去说乡村建设。它仍沿承于马克思的精神遗产, 坚信于历史本身, 同时也甘愿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的存在之境 (虽然我们已经发现, 历史不全然由必然性概括, 偶然性并非全然由必然性决定, 偶然或时有主导着历史的最终走向) , 坚信于人作为人的主体性和他主观能动的可贵品质。改造作为一种人类技能, 其得来显然是主体的主观能动发挥的效果——然而, 这不等于我们就应该无限去相信人的能力。改造需深植于历史 (同时也应该包含自然史) 的现实情境中——比如说, 我们要进行的乡村改造, 是一种城市化历史中的乡村改造。但是这种理论的逻辑推导很容易就坠入另一个误区:我们要进行乡村的城市化改造。实际上, 城市并非那么美好, 雷蒙·威廉斯已经说了, 城市拯救不了农村。城市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了, 而且农村也不需要进行所谓的城市化, 它只是需要融入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 完成它自身的历史改造——这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智慧, 它已经不仅只属于马克思, 同时也属于那些在马克思之后试图对抗资本和陈规陋习的现实世界的思想势力。

在中国学术与舆论话语中, 被关注和言说得最多的乡村建设行为大抵应该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从晚清到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被说得最多的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因为这两人不仅限于行动与实践, 同时也试图在给出自己的理论解答;其二是现今以温铁军、于建嵘和欧宁等人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实践, 他们的身上笼罩和羁绊着的, 仍是那种我们熟悉无比的理想主义精神和宿命悲剧式的文人情怀, 虽然他们或已有所意识去争脱和超越;其三就是政府行为, 从大方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具体的“城乡风貌改造”或“城乡清洁工程”等。然而也正如在做“碧山共同体”的欧宁所说, 他们的行动目前都遇到一道门槛——政治改革的门槛。其实, 这道门槛不仅存在于此, 在官方的乡村改造实践中也同样存在。

美丽乡村酒店 篇8

关键词:乡村酒店;岭南乡村历史和文化;传承与发展;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hina,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 also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village on the need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villag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landscape design Xia Jing beautiful Country Holiday is to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in the new period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mad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Key word: Village Hotel ;Village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Landscape design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休闲”成为大众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之一。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人们追求生态自然的生活和印记。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镇化急剧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应随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带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的一条发展道路。而霞迳美丽乡村酒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的。

1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中新镇霞迳村,用地北面靠山,其它三面分散布置着池塘和农田水系,区内大树成荫、空气清新。霞迳村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因此将项目定位为一个休闲养生的度假地。在增城建设美丽乡村规划中,霞迳村被划分为农民居住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区、产业发展区等功能区[1]。霞迳美丽乡村度假酒店位于生态旅游区内。

2设计前的思考

酒店用地原是霞迳村旧村的所在地。现大部分村民已搬走,泥砖房屋破旧不堪。只剩下两座保留较完整的砖木结构的岭南古祠堂(图1);还有两个早已弃用的古井(图2);村头的小山坡上有一棵几百年的细叶榕Ficusmicrocarpa(图3)。因而如何利用区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岭南乡土文化是霞迳度假酒店景观规划布局和景观特色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3 景观规划布局

项目是在拆除原有泥砖残屋的基地上兴建的,酒店的主体建筑置于项目场地北面,而在整个用地区域中心是一棵古榕,酒店的独立别墅套房分布在场地的南面和西面,酒店与独立别墅以弯曲园路为联系纽带,把点状分布的岭南园林景点串联起来。主要有三个景观区,分别是中心古榕生态园区、酒店功能景观区、环境池塘水系景观带(图4、5)。

3.1 中心古榕生态园区

在酒店区域地块中心有一土丘,土丘上有一棵几百年历史、胸径达2 m的古榕树,此古榕树所在区域是村民世代放牛、闲聊休息之所,亦为全区地形的最高点,周边还有一些几十年树龄的大树,且已是相对成形的小树林。景观规划设计时以此古榕为中心,并根据现状地形的高差变化,结合现有的大树,布置富有岭南特色的雕塑小品、四角亭、小径栈道、休憩平台,以此营造富有岭南乡土风情的古榕树下的生态园。

3.2 酒店功能景观区

酒店功能景观区包括入口景观区和游泳池景观区,此区更多地引入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岭南的园林元素,营造休闲度假的氛围,以体现新时期美丽乡村风貌。入口景观区以景观拱桥为视线引导,景观塔为标识。通过环形车道到达酒店大堂前,大堂前有一迎宾水景,给人以尊贵舒适的感觉;酒店泳池景观区于酒店主体建筑的西南角,为酒店客房区的正南面,为客房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游泳池东边为酒店的餐饮区和宴会厅,泳池边的广场可作为餐饮区的户外延伸。利用游泳池周边不同的地形高差,加上景墙的分隔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如阳光草坪、古井情缘、竹林广场,使泳池景观区在满足住客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又提供了不同的景观感受。

3.3 环形池塘水系景区

场地四周原是分散布置的大小不一的桑基鱼塘,现利用整个霞迳村水利建设的契机把分散的鱼塘连通形成一个围绕酒店区的大池塘、大水系;在原有池塘的边上有不少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为使这些大树得以保留,项目对水系的走向、水深作了调整,形成水边密林、水中岛的自然景观。这样的规划使水系既有灌溉、防洪功能,又有景观功能。整个池塘水系在保留已有植物的基础上,增加种植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亲水植物;在较开阔的水面上布置亲水平台;并利用地形高差形成跌水景观;营造出自然的水乡田园风光。

nlc202309040347

4 景观设计特色

对岭南乡村进行研究,在整体规划的指引下,并结合霞迳村现有的状况,酒店的景观设计确定以现代中式园林风格为主,同时突出岭南水乡文化。景观设计特色有以下几点:

4.1 园林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

中国的造园特色之一是风景和建筑密切结合,因而首先要考虑到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组织,互相渗透和互相衬托。酒店主体建筑贯彻岭南传统建筑“体型轻巧”的原则, 建筑的细部处理上亦采用岭南传统建筑的一些元素和风格,并用象征的设计手法在建筑立面造型上表现出来,如传统岭南建筑的白墙青瓦青砖、大堂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造型设计(图6)。

园林作为建筑外部的延续,本项目打造具有现代岭南风情特色的景观效果,力求使建筑融于自然,做到园林景观与建筑相融合。如:在建筑大堂与休闲餐饮部分设置内庭院,作为大堂与餐饮休闲区过渡空间的景观,小中见大地在建筑内引入园林空间;在二层以上的酒店部分设置空中庭院,空中庭院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垂直面上的景观,也巧妙地连接了室内空间和室外园林景观;把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室内,利用高差做跌水景观;设置具有岭南特色的小品雕塑。强调室内外风格的延续性,有助于建筑、室内、景观三者达到审美上的完整与统一[2]。园林设计上以观赏感受为出发点创造意境。如牧童放牛、雨打芭蕉、满园春色等富有岭南传统特色的意境在此园林空间一一重现。

4.2 岭南水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酒店区北面靠山,四面环水,而“水”文化向来为广东人所推崇,依水而生,因水而美。“水”文化是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休闲生活环境设计重要的景观元素。酒店区域四周将原有分散的池塘拓展为大环形的桑基鱼塘水系,景观设计上除保留种桑养鱼的功能外,还利用现状地形的高差,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空间,如游泳池跌水、流水瀑布、平台码头、湿地植物,来丰富和拓展亲水景观 (图4)。

设计注重与岭南乡村文化的融合,充分利用保留下来的两个祠堂。岭南祠堂最重要的功能是祭祀祖先,其所象征的是对同宗文化的认同,并将这种文化心理积淀传输到下一代;同时岭南祠堂是宗族的精神家园。在此景观设计中,利用修缮祠堂的机遇,重点进行祠堂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使祠堂景观空间扩展并外延;岭南祠堂是岭南地区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的见证,因此酒店在规划设计时便充分与村民、政府协商。在修缮和保护祠堂的同时,提出合理使用祠堂,例如修缮后祠堂可作为一个霞迳村先人和历史文化的阵列馆,或开辟一角作为闲坐品茶之所。

霞迳村保留有两个古井,在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村落,古井养育了一代代人。虽现在已荒废,但井水还是很清澈。时过境迁,它仍然安处着继续它的使命[3]。景观设计中古井被改造成为景观水井,经过保护和利用,虽然没有实际的饮用功能,但可让现代人体验先人自给自足的生活(图7)。在这之前正是古祠堂、古井和古榕形成了霞迳村独有的岭南水乡文化;在新时期古祠堂、古井、古榕又造就了霞迳酒店美丽的水乡人文环境。

4.3 因地制宜的植物保护和利用

在酒店规划时,为了保护中心区域那棵几百年的古榕树,酒店的各功能用房以此古榕为中心进行布置;在景观设计中亦围绕此古榕树营造一个古榕生态园;在古榕生态园的林荫下布置的曲折步道小径、休憩平台和四角古亭,形成独特的岭南乡土风貌;区域内有很多荔枝树Litchi chinensis、龙眼树Euphoria longan (Lour.) Steud.、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丛,景观规划时都是原地保留,以此形成原生态的自然植物景观。总体规划的建筑布局、路网布局都是尽可能以不破坏原有大树为原则进行设计的。在环形池塘水系中为保护几棵荔枝树,因势利导设计成一水中岛景观(图8)。

植物本来是没有任何意念的自然之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植物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密切,自然植物被不断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植物相关的一种文化现象,反过来植物亦赋予了人们不同的情愫。如石榴Punica granatum寓意多子多孙,竹子Bambusoideae寓意清高、步步高升等;因此植物设计在保留原有树种的前提下,应增加种植具有岭南特色的乡土植物,如竹、芭蕉Musa basjoo、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石榴、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

5 总结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土地表面文化现象综合体,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录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4~5]。霞迳度假酒店是霞迳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生态旅游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霞迳乡村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紧扣美丽乡村、岭南文化,并以此作为景观设计特色。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这样的乡村度假酒店和相应的美丽乡村建设会越来越多。因此,在新时期下建设美丽乡村,要合理规划设计,特别是在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上都要尊重本土自然生态的环境,传承与发展本土历史文化,只有这样,美丽乡村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毕征.编制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支持外企扎根广州做大做强.广州日报[N].2013-1-17,A2.

[2]莫伯治.莫伯治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

[3]岭南建筑经典丛书编写组.走进古村落[Z].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4]孙艺惠,陈田,王云才.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J].2008(6):90-96.

[5]欧阳勇锋,黄汉莉.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中国园林[J].2012(12):105-108.

同心美丽乡村 篇9

2、和谐交通始于一点一滴,文明畅通践于一言一行。

3、给自己一个文明的习惯,给南宁一份整洁的请柬。

4、整洁源于心,畅通成于行,有序贵于恒。

5、一城一美丽,一路一畅通,一村一洁净,一人一文明。

6、用文明装点南宁,拿行动美化绿城。

7、金贵银贵不如生态文明珍贵,山美水美整洁畅通南宁最美。

8、美丽整洁笑迎八方客,畅通有序喜交四海宾。

9、人人都是美丽南宁形象,个个都是整洁畅通力量。

10、整洁环境彰显南宁魅力,一路畅通构筑和谐风景。

11、城市整洁畅通有序,美丽南宁幸福宜居。

12、争做畅通“驶”者,不当违章“飚”兵。

13、我以我心爱南宁,我用我行美环境。

14、中国梦美丽梦梦圆南宁,整洁情畅通情情满绿城。

15、共树美丽整洁新形象,共享畅通有序新生活。

16、整洁畅通描绘南宁美丽,文明有序打造绿城魅力。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10

广西美丽的地方不仅有着名的桂林风景和达田瀑布,更偏远的国家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安静,和平,没有争议。不逊于天堂。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和父母一起去乡下玩耍,赤脚跑在田野里,笑着,大嘴巴呼吸着农村,混合着清新的新鲜空气。当时国家是如此美丽,阳光充足,绿油 油画一般油画,稠密的竹林如简单的水墨画,壮丽的扁崎山,深蜿蜒的峡谷,清澈蜿蜒的河流,古老的自然景观画廊,人们在此期间步行,像画线上的人The Works的自然总是惊人的,但我们知道如何欣赏艺术家的工作,尊重艺术家,我们忘记了大自然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

现在,当我回到国家,我被震惊。我甚至想知道如果我错了。过去的美丽,安静,和平的村庄现在充满了经常发出恼人的角的汽车。我突然意识到村里的人是富有的,他们不再骑他们的三轮车,改变了车。在清洁之前,我不知道多少次赤脚的泥泞的小径,但现在充满了化肥加上蛇皮袋,发出臭味。竹子在竹子被切成网,因为这里建一个房子。甚至原来清澈的河流也变黑了,时不时会从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的对面漂浮,在阳光下令人眼花缭乱的阳光,我的鬼脸微笑笑着微笑。之前简单和好客的农民谁不知道去哪里,并代表 是一群懒惰的全身散发着汉族的味道,整天在自己的花园里喝酒之前,不做生意。他们应该出现在劳动的领域,他们已经零星几乎是不稳定的薄老人。这组汉人还把左边的东西随便放在路上,所以把它放在任何地方,留下臭味。

父母仍然像几年前,亲戚说话很高兴。和他们一起聊天,同时吐痰和携带塑料袋扔出时,我看到他们笑了,当我不能帮助,但厌恶皱眉。他们一点一点地打破我亲爱的家乡,摧毁大自然的艺术,但小的人说没有人会听。村里人不能说能量,我只住在村里两天去,不管人怎么不担心焦虑。起初我也这么想。但是我明白,我们亲爱的家乡是依靠每个人一起工作

可以变得更美丽,一切都必须从自己开始。作为广西,我们应该爱乡和树木。作为一个男人,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伟大的性质。

而现在,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家庭也在不断变化,环保问题 也改善了很多。现在有这个事件,所以我很高兴。只有付钱才会有收获,我们同时欣赏他们家乡的美丽,不能忘记保护她。为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保留广西的风景,为了不让那美丽的自然廊消失,我们用我们的手亲自守护她。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亲爱的家。

美丽乡村惠州造 篇11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走在博罗县观音阁镇的杨村、惠阳区平潭镇的阳光村、仲恺区陈江街道社溪村等惠州市大大小小的农村中,映入眼帘的是姹紫嫣红的田园风光,嫩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景色宜人。干净宽敞的村道,绿树红花围绕的村屋,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2014年以来,惠州市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依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市的战略平台,坚持示范先导、加大投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

全力推进

农村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将面临巨大压力。”惠州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表示,惠州市农村环保工作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仍在。另一方面,在“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目标的指引下,当前惠州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这为加强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机遇。客观需求加上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惠州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自2014年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仅2014年就有38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占全省命名总数的78%。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6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0个省级生态村,737个市级生态村。另外,龙门县省级生态县已通过省环保厅的技术核查,成为广东首个省级生态县。惠城区(含仲恺区)省级生态区也已申报核查。”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惠州以生态创建为重要突破口,使得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惠州市涌现出了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和特色突出的美丽宜居村镇。

当前,惠州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了由市政府牵头,市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市农村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惠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4-2017年)》已经编制,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周密部署,而且将农村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市直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区)。

在资金保障上面,惠州市通过建立生态创建“以奖代补”机制,对创建成各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单位进行5~4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按300万元/万吨标准进行奖励;实施《惠州市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补助办法》,按每削减1吨化学需氧量给予800~1800元补助。各县(区)也建立相应的配套奖励制度,部分县(区)还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建设和运行的奖励补助机制。

“美丽乡村首先要有美丽心灵,有美丽心灵才有美丽环境。”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指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惠州还将推动文明创建重心下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群众的文明素质。

夯实基础

农村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惠州农村已全面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2万多个,农村垃圾收运车辆达到3000台。”黄水祥表示,随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惠州农村环境基础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4年,借助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的契机,惠州市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体系建设。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惠州市根据各乡镇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满足污染减排和水环境质量保护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处理工艺,鼓励采用投资较少、运行费用较低的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处理方式。数据显示,2014年惠州全市新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0座,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一村一点’、转运‘一镇一站’、处理‘一县一场’的配备,做到定点存放、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95%以上。”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健全,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惠州围绕生态发展区、重点流域、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周边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强化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4年,全市共否决了近100宗选址农村或农村周边地区的工业项目,淘汰了30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小作坊、小工厂等污染严重项目,有效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惠州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提到。

在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的同时,惠州市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淡水河、潼湖流域和其他小流域内的敏感农村地区,惠州市将畜禽养殖业等农村地区主要重污染行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县(区)—镇(办)—村三级联防机制,并且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4年以来,惠州共完成了8家国家农业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122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152个畜禽养殖场通过环评,120个畜禽养殖场取得排污许可证。此外,惠州持续保持清退禁养区内非法养殖场的高压态势,强制拆除了473家非法养猪场,清理存栏生猪88100头。

水源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惠州市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对《惠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调整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目前,惠州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已基本完成界桩设置和立牌工作,一级保护区的所有排污口全部被取缔,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与此同时,惠州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依法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网箱养殖和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源;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强化和规范建后管理,加强县级农村供水行业管理和水质卫生检测,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美丽乡村”点缀北京形象 篇12

2009年12月底,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几年前, 经过长期研究和酝酿, 北京确立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的目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中, 提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是到2020年左右, 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 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步是到2050年左右, 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要建设“世界城市”, 眼前便有一只“拦路虎”, 那就是城乡差距。寻找“最美的乡村”活动, 便成为北京市缩小城乡差距一个重要举措。

>一起寻找“最美的乡村”

5年前, 由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以及北京市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北京最美的乡村”评选活动开幕, “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几个大字栩栩如生, 不但是此次活动的美好愿景, 也是北京一张张闪闪发光的名片。

华视嘉禾国际文化传播 (北京) 有限公司的韩光华认为, 这一活动在推动北京城市品牌和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北京打造“世界城市”之路上的重大事件。

“北京最美的乡村”的评选以“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为标准, 通过网络投票、报纸投票、市民体验投票、专家评选四种方式投票。一年一度, 截至到2010年底, 已经有53个村庄进入“最美的乡村”行列。在一起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的过程中, 会邀请评委游乡村、尝美食, 要求大家发游记、晒美图, 最后还可以得大奖、参评选。每年的宣传期便达到六七个月, 在评选期间, 一张张图片展示着万千姿态, 旭日骄阳, 茂密的丛林, 阡陌小径, 小桥流水, 让人看了不禁垂涎神往。当然, 宣传的更多的还是乡村的旅游经济以及特色, 这是乡村日后立足发展的基石。

图片>CFP提供

每次评选期间,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京郊日报、首都之窗、千龙网、北京网等大量媒体跟踪报道, 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宣传的作用。同时, 针对“北京最美的乡村”这一活动, 于2011年初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以“最美的乡村”为核心内容, 力争打造一个宣传北京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服务网站。

2011年新年, 网站推出“回家过年”主题摄影月赛, 意在让摄影见证回家的脚步, 让摄影见证回家的迫切心情, 让摄影记录乡情、民俗和团团圆圆的局面。最后网站还请专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并分别给予奖励。这些活动不但使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系列活动更加步入正轨, 而且表现的趣味横生。

>明星进村制造1+1>2的奇迹

在原来活动的基础上, 近期又有了新的动作。2月23日下午, “北京美丽乡村公益大使1+1公益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行。B o b Bellows、陈思思、丁毅、付笛声、任静、郭峰、李琛、刘小光、西单女孩任月丽、谭正岩等十位国内外知名人士已参与该项计划。通过“一村一星、一村一家、一村一题”的模式开展, 即“一个明星‘落户’一个乡村、一个乡村设立一个‘明星之家’、一个乡村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按照这种主题概念, 为每个明星设计一个具体活动方案, 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活动为主题, 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所在村的主题活动, 如麦收节、桃花节、西瓜节等, 活动也会紧紧围绕文化教育、产业发展进行策划和推进, 利用明星效应, 提高农村节庆活动的人气和影响力并由专业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和跟踪报道。

这十位知名人士的选择也不是毫无目的, 他们要么自身与乡村关系密切, 要么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 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口碑, 可以说他们真正能够与北京乡村完美融合。

启动仪式现场, 这些大使们深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李琛表示自己一直非常向往大自然, 希望借自己的力量为乡村做一份贡献。来自国际的友人Bob Bellows认为自己旅居中国的11年是其最难忘的经历, 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身边的人。西单女孩任月丽说自己便是来自农村的孩子, 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也很乐意为北京的乡村建设贡献心力。北京美丽乡村的代表也向各位公益大使赠送了特制的礼物——保存在圆形玻璃瓶里边的真西瓜, 可以保持20年不变质, 也象征着每位大使为北京乡村做公益的理念和承诺永久不变。

北京市农工委主任张贵中认为, 这两者的结合绝对是1+1>2的结果, 同时他还呼吁大家一起关注北京城乡统筹的事业, 使各种社会力量往乡村流动。毋庸置疑, 前期十位公益大使的加入为其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投入北京乡村的建设之中, 不但使自己可以在乡村展现才华, 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乡村的发展, 充分达到调动两个积极性的目的。

>短片记录乡村最美的一面

与此同时, 另一活动也随之展开, 那就是“北京新农村网络电影短片大赛”。

这是北京第一个以新农村为主题的网络电影短片大赛, 将以尚农网和北京最美乡村为平台, 面对的对象为所有电影短片爱好者、专业院校学生等, 聚焦北京新农村、农民生活、农产品等话题, 用电影短片形式记录和反映北京新农村的变化。

同时, 本大赛的主办方将联合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为参与者提供丰厚奖品。以期通过电影短片的传播, 可以提升北京乡村的整体形象。

一方面宣传北京的乡村风土人情, 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北京的郊区做宣传, 吸引各个领域的人涌向乡村,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持续关注效应, 增加北京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 大赛组委会已经向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院校发出了邀请。整个大赛作品征集时间将近一年, 要求作者的作品要体现北京乡村元素、农民故事、农业品牌等, 展现受到北京的新农村魅力。

大赛组委会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活动是提升北京乡村形象的一种途径和载体, 通过活动的宣传与推广, 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本身就可以为最美的乡村提供更多的机会。

上一篇:2024年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2023元旦迎春晚会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