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共10篇)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1

ISO10015培训标准在企业的运用与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运作,第一阶段是要建立培训管理体系工作步骤,第二阶段是确立该体系有效的运行工作步骤。

一、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阶段的工作步骤

1、企业领导层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成立贯彻ISO10015培训标准的工作组。

2、确定ISO10015培训标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案。

3、组建、培养一支熟悉标准、精通企业人力资源和培训工作的专家队伍。

4、组织培训,掌握ISO10015培训标准的内容,并对企业进行培训师的培训。

5、结合企业实际,分析现状,进行体系策划,确立培训方针和目标,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职能等。

6、清理现有文件,组织编写培训体系新文件。

7、审定、发布培训体系有关文件。

8、确定实施ISO10015培训标准的试点企业,成熟之后逐步向全行业展开。

二、培训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工作步骤

1、组织全员学习培训管理体系文件并贯彻实施。

2、系统地组织1—2次内部培训审核,及时进行检查指导。

3、在施行中要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防止走弯路。

4、聘请咨询机构进行一次模拟审核,并建立有效运行的咨询方案。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2

ISO9000进入教育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后, 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ISO9000, 并在“学校是否应当导入ISO9000族标准的问题”上引发了争论。概括而言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谨慎对待观点。江苏教育评估院杨晓江《关注教育领域的ISO9000现象》一文, 其结论是:ISO9000在企业界公认获得了相当的声誉和成功, 如今其势力范围已从企业界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 它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颇值教育界借鉴, 但可行性与合理性尚不平衡, 一些具体操作环节大有商榷之必要, 这在今后的移植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探讨, 既不可消极对待, 也不可盲目跟风。

二是不宜采用观点。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ISO9000, 中小学不宜》一文, 其结论是:企业与中小学之间存在4个方面的差异, 即标准化与多样化、用户至上与学生发展为本、承诺与持续改进、文本与人本。因此, ISO9000, 中小学不宜。

三是赞同导入观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赵中建教授《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学校教育吗———关于教育领域引进质量体系认证的思考》一文, 其基本观点是:学校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 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 来建立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促进“消费者中心”和“质量持续提高”观念的树立, 但未必一定需要进行认证。

随着对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视和学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推行, 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和研究。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个“一校三区”有近8000名学生的教育集团, 于2002年10月在集团内的实验学校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7年多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ISO9000的实施过程, 从微观方面对积累的一些理性思考作一叙述。

重新审视ISO9000在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ISO9000确实有很多值得中小学在教育质量管理上认真借鉴的思想, 它向我国教育领域的渗透也有10年多的时间了, 今天的教育又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特点, 因此, 我们有必要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ISO9000在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1.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形成教育质量的标准。教育标准的建立和形成, 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可是,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在许多事情上却一直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滑行。”“我们办有几十万所学校, 但却没有下大力气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办学标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本世纪初, 教育领域自发应用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的情况, 恰恰说明了在我国建立一套自己的教育标准的迫切性。

教育的科学发展, 需要有科学的标准。虽然制订标准是很严肃的事情, 但笔者认为, 在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根本性的教育规范的情形下, 中小学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 制定一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范本, 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化) 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许是我国部分中小学再度关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 推进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随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公布, 对教师工作职责的绩效考核这一长期困扰教师评价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已无法回避了。教师绩效考核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教师职业要求相符合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及其过程的评价。而要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过程进行考核,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个阶段工作的质量管理, 既可以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来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 又可以从“结果”与过程”的统一来衡量教师的工作绩效, 使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更具客观公正性。

3.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要求, 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接轨, 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上的接轨。因此,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要求, 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使国内学校学习借鉴国外学校的先进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 以缩短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的时间, 这对基础教育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理性运用ISO9000推进学校持续的发展

重新审视ISO9000在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旨在说明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的现实性。但由于以下一些因素, 决定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必须理性地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教育管理活动有其特殊性。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其特殊性: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的、学习态度等往往是定性描述的;人的培养与发展中的许多因素是难以量化的;教育管理还涉及伦理、道德及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教育工作的绩效考评也比其他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教学的专业化和教师对教育工作要求有更多自由发挥空间的特殊性等都需要我们理性运用ISO9000族标准体系。

二是教育管理方式存在差异性。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可能会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当学校管理逐步由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时, ISO9000的质量保证模式中的对各种活动持续记录与分析等文本管理手段有时就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管理目的。因为“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方式注重人的感情、重视人的潜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这是现代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

三是学校发展水平呈现层次性。学校发展的水平是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 针对一些内部管理不善, 师资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学校, 借助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精细化管理, 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的教学工艺流程和标准, 以确保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符合基本规范, 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例如, 笔者所在教育集团内的实验学校, 原是江阴市的一所薄弱学校春申中学, 2002年7月整体并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后, 以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为抓手,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经过7年努力, 教学质量已跃居全市前列, 成为重点高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在实验学校移植ISO9000的理念和方法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我们又在具有“百年老字号”的高中部试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却发现推行后所取得的成效远不如实验学校明显。正如陈玉琨教授所言:“在较低的水平上, 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 但在较高的水平上, 它又可能束缚学校的创新和学校的办学特色, 影响学校的个性与学生发展的个性”。

笔者所在教育集团内的实验学校理性运用ISO9000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实现学校由弱到强转变的过程中, 我们粗浅的体会是:

1.理性运用ISO9000首先要转变思想。学校教育过程化的特点期待以过程化为重要特点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是一种服务, 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服务的。ISO9000质量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因此, 学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就是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有了这一思想基础, 就会增强教师对全面质量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为顺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创设前提条件。

ISO9000质量管理的运用促使那些薄弱学校走出了困境, 但这一管理的成功是在现行教育评价体制下的成功, 这种成功是有其局限性的, 是阶段性的成功, 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全面发展和提升。发展力, 是当代教师的生存力;文化力, 是现代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 现代学校的管理必须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建构, 必须培育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文化, 这是学校提升办学层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理性运用ISO9000抓住核心是关键。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必须依据学校的管理实际, 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将它分解为若干个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确定各个过程的合理接口, 使ISO9000质量体系的要素有机而合理地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抓住其中的核心环节即“PDCA循环原理”是关键:分析现状, 制定发展目标, 明确实施策略———P;寻求对策, 围绕发展目标, 依照策略实施———D;明确规范, 评价实施结果, 检验目标达成———C;监控纠错, 总结分析反思, 设计改进程序———A。在进行PDCA循环时, 要注意“C (检查) A (总结策划) ”环节, 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对提高策划的水平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运用PDCA循环的事实证明, 毫无准备地进入“策划”阶段和在“检查”了前一循环的实施效果之后再进入“策划”阶段, 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地进行PDCA循环, 有效地发挥“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作用, 是学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 是成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改进学校工作的关键。

3.理性运用ISO9000创新制度是保障。学校制度不能满足于经验层面的滚动, 要实现创新, 超越经验模式;也不能满足于实践层面的滞留, 要实现提升, 实现思想追寻;更不能满足于固有教育思想的继承, 要与时俱进, 锐意改革创新。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3

但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员工的培训无论是从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实施以及约束监督上来讲,目前做得都不尽如人意。基于ISO10015标准,发挥高校办学资源优势,构建企业培训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培训的观念落后。表现有这样几方面:一是认为培训是教育部门的事,企业用人可以依靠人才市场聘任;二是有钱就培训,没钱就不培训,从而就有了这样一种现象,即越是运作成功、管理规范、综合竞争力强、效益奸的企业就越是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越是效益一般的企业,则常常忽视或被迫放弃在员工素质提高方面的培训及投入;三是培训重形式而不重结果,从而导致没有效果只有浪费;四是只注重规章制度和岗前培训,不注意员工素质或技能的持续提高;五是重员工在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忽视员工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不利于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凝聚力的加强和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等。

2、培训的目的不明确和培训计划的随意性。企业培训源于企业发展对员工人力差距弥补的需求和对企业文化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现在和将来的经营目标。如果不抓住这点,培训最终变成无的放矢,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培训目的不明确就不可能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从而导致培训决策成了拍脑袋,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培训项目之间缺乏互相协调和补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执行时随意性大、有效性差,这样的培训支出显然不会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收益。

3、错误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一般来说参加培训人员的可用性、积极性和能力对培训有制约作用,如受培训人员是否有培养前途及潜力、对实施的培训内容有没有积极性和兴趣、受培训人员是否有与培训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基础等,另外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个人技能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培训可以获得很高的回报,反之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甚至会对企业造成危害,这是企业培训中往往容易忽视的因素。

4、培训方法选择不当。企业培训的方法有自学、学徒、远程教育、在工作中接受辅导和建议、现场或非现场的课程和专题研讨等,有效、适宜的培训方法是培训获得成功的保证。企业应当根据培训的内容、对象、要求等选择符合在职成年学习者适宜的方法。因此,许多企业在培训时采用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培训质量管理从最初识别需求到最终评审培训结果都应实施有效的监督,对每个阶段的过程和结果都应进行认真地评审,而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除了对培训的效果在反应层次上进行评估外,基本没有什么更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也就是说只是对于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如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为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该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于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跟进。外派培训则更是简单,只是看培训者是否有培训的合格证书,而这个合格证书的含金量倒底有多少没有进一步的证明。没有对培训效果的监督和评估,企业的培训甚至演化成变相的员工游乐活动。培训效果出不来,那么培训费用的收益也就不得而知。

6、缺少足够的企业内训资源。企业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课件教材以及教室、实验条件等,企业内训往往受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有关调查显示,企业自身培训有效转化率不到15%。而当企业寻求外部培训市场时,又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外培的要求。因为企业外部虽然培训机构多,但是适合企业的质量有保证的在职培训少;高级管理培训班多,一般管理和技能培训项目少;专题讲座多,系统培训少;如此种种,依靠这样的市场开展企业外培,不仅造成支出昂贵,企业员工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也十分有限。因此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对企业的现有培训状况都不满意。

二、应用ISO10015创建企业培训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培训的有效性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底发布的一个非认证标准,它是专门针对企业为满足其人力资源管理与能力有关的需求中对培训的需求,而进行的对员工培训进行规范和指导,以提高培训绩效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是ISO9000族标准中的一个支持性文件,它是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是一个专业化标准。它适用于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凡要求指南解释“教育”和“培训”的所有场合。该标准是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的具体体现之一,它给出了如何选择培训作为满足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作用就是通过培训以达到改进组织业绩的目标,帮助组织使其培训成为一项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投资。标准2000年初进入我国,之后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于2001年初采用并转化为国家标准 (GB/T19025),并于2001年3月20日予以发布, 2001年9月1日实施。

ISO10015标准是一个通用的培训标准,为企业培训提供了方向性的流程描述,在PDCA管理循环的基础上规范了培训管理的以下具体流程:1、确定培训需求:包括确定组织需求、确定与分析能力、评审能力、确定能力差距、识别解决办法以及为培训需求确定说明等;2、设计与策划培训:确定制约条件、培训方式与选择原则、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提供者等;3、提供和实施培训:培训前支持、培训支持、培训后支持;4、评价培训结果:四级评估办法。以上四阶段培训过程前后联系,前一个过程的输出就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并形成一个循环,要求培训管理者对整个循环进行全程监视,以达到不断改进螺旋式上升。

企业按照ISO10015建立体系的过程是一次完整的培训流程的再造和重组。一方面,加深对企业培训内涵的理解,确立现代培训观。另一方面,要以培训的有效性为核心,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培训的管理,让培训成为企业最大的投资回报。

通过ISO10015标准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第一,重新认识培训。ISO10015定义培训是“提供及开发知识、技巧和行为以使其符合要求的过程”。从定义看培训不仅要提供必须的知识、技巧和行为,而且要进一步地进行开发,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要求”的过程,并且通过培训来传承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优良行为。

ISO10015认为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产出过程,其产出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由于其产出关系到人,而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培训投入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

第二,使得培训能够围绕企业的需求展开。标准要求组织根据战略和管理需要形成岗位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基准,通过绩效考核、能力评审等过程,确定出各岗位上的员工的能力差距,从而能使用一种作为解决办法的培训来弥补能力差距,选择正确的人参与培训,克服了培训的盲目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第三,能使组织的培训得到规范,并通过对培训过程的监视和培训结果的评价,以及持续不断地改进,提高培训过程的运作效率,降低培训成本,提高投入与产出比率,使培训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投入,而成为一种高效的投资。

第四,强化了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支持。这些活动包括员工的晋升、职业发展、加新等,并让员工真切地知道培训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

第五,确立了企业在培训管理上采用国际培训标准的领先地位,特别是体系确认机构对其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确认后,可以提高企业顾客的关注力和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采用这个标准即使最终没有对培训管理体系的确认,但学习它、了解它并按照它提供的思路逐步规范培训,对提高企业培训的有效性还是一条较为可行的办法。

三、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联合举办企业大学

企业培训需要大量的培训资源,而要使培训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合理使用。如果培训需求不是很大,却在包括教室、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往往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另外从培训成本的角度来看,培训成本不仅仅包括讲师的课酬费用、资料费用和外派培训费用,还包含有公司培训组织者的工资福利、受训者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因培训而减少的工作产出损失、外派培训时的差旅费用等等,这一部分的费用可能远远大干一般意义上的培训费用。

同时企业利用ISO10015创建培训体系,虽然加强了培训管理质量提高了培训有效性,但同时期 ISO10015要求企业对培训实行动态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较大地增加了原有企业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再加上一般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数据库,从而增加了企业实施系统培训的困难。

因此,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将部分或全部培训项目外包,即考虑利用当地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办学是节约培训成本的培训方式之一。

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一般担负着高等学校统筹管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对外开展教育服务的职能。在高校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发掘校内办学资源潜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仅是高校应当承诺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的社会义务,也是高校教育功能的必然延伸。高校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且有丰富的其它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省去企业培训体系基本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校拥有的长期从事教学管理的经验和进行教育项目运作的能力都是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借助高校的咨询力量不仅可以辅助企业建立合理的培训管理体系,而且可以辅助企业建立适合于企业本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以及对培训结果的评估。

那么,如何寻求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最佳结合点,降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使企业获得合理性价比的培训成为摆在所有培训提供者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发挥当地高校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是创建企业培训体系值得尝试的一种好办法。

四、实例与结论

某电信企业与当地某高校经协商联合成立企业职工大学——某某电信大学,组织形式采用敏捷化虚拟组织,以高效地开展企业培训及其管理工作。组织结构如图一。

培训体系运作严格按照ISO10015标准要求的过程和程序来进行。具体过程职责分工如图二。

电信大学设立董事会,由双方领导组成,其职责是决定提交电信大学实施的培训计划方案、培训提供方案及培训评估方案。电信大学设立执行管理机构为校务委员会会议,校务委员由企业方的培训管理者代表、高校方委任的电信大学校长及具体培训过程执行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提议召开校务会议,落实校董事会议的决策,批准由电信大学实施的培训计划和评估方案,审核电信大学财务计划和财务结算,监视培训过程,批准培训评价报告,以及其它需要校务会议决定的事项。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4

【课程背景】

内审员是指具备国际标准化管理能力,在组织内、维持和完善该体系的管理人员。现今,我国已有几十万家组织(企业)通过ISO9001的认证。ISO9001标准要求组织(企业)应该进行内部审核工作,将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纳入运行绩效考核。内审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内审员执行,按规定200人~300人左右的企业至少需要3~4名内审员,而当今熟悉ISO国际标准的内审员仍不多。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软件、建筑、学校、农业、医药、化工、汽车、化妆品、服装、医院、银行、机关、机电、物业、物流、进出口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

【考评方式与获得证书】

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笔试与课堂评价均合格者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考试不合格者可在一年内参加一次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收费标准】

培训费用合计人民币300元/人(其中包括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免费提供教材及资料一套。另补考学员可免费参加一次培训,补考费30元。

【报名和培训地址】

地 址: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12号楼310 电 话:0574-87600551 联系人:丁老师(短号:657599)翁老师(短号:628265)培训时间:本月中下旬开始培训,时间双修日,共计三天。

备注: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兼报者,培训费用优惠至550元/人。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招生

【课程背景】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采用了ISO9001标准体系结构,在食品危害风险识别、确认以及系统管理方面,参照了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食品卫生通则》中有关HACCP体系和应用指南部分。

ISO22000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品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杀虫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

【培训对象】

高校在校食品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如:食品工程(科学)、生物工程/技术/科学、餐饮及化工制药、食品机械(包装)、饲料、烟草、种植和养殖及相关化工专业。

【考评方式与获得证书】

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笔试与课堂评价均合格者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ISO22000:2005内审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考试不合格者可在一年内参加一次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收费标准】

培训费用合计人民币300元/人(其中包括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免费提供教材及资料一套。(报名需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另补考学员可免费参加一次培训,补考费30元。

【报名和培训地址】

地 址: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12号楼310 电 话:0574-87600551 联系人:丁老师(短号:657599)翁老师(短号:628265)培训时间:本月中下旬开始培训,时间双修日,共计三天。

公共营养师--培训招生

【公共营养师职业定义】

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国民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招生对象】

有意从事公共营养咨询、指导、评价、管理、宣传的人员;营养保健品、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从业人员;保险业(寿险)的从业人员;健康俱乐部、健康体检中心、健康顾问(咨询)公司从业人员;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各单位负责膳食工作的人员;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相关营养和健康教育的人员。

【考核与发证】

学员学完规定课程,参加由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每年5月和11月的鉴定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执有《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表明具备从事这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它是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主要依据,证书全国通用。

课时安排及学费:

培训是采用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双休日上课,总课时128学时。培训时间:11月下旬开始培训。

公共营养师高级(三级):学费2800元人民币。

考试未通过者,可参加下一期培训的课程,(合格单科成绩可保留一年,未合格科目一年内仅限于补考一次)补考鉴定费用:补考一门35元,补考二门215元。

【报名和培训地址】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5

董翼枫(dongyifeng78@hotmail.com 条款A6

信息安全组织 A6.1内部组织 ✓目标: 在组织内管理信息安全。

✓应建立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的实施。✓管理者应批准信息安全方针、指派安全角色以及协调和评审整个组织安全的实施。

✓若需要,要在组织范围内建立专家信息安全建议库,并在组织内可用。要发展与外部安全专家或组织(包括相关权威人士的联系,以便跟上行业趋势、跟踪标准和评估方法,并且当处理信息安全事件时,提供合适的联络点。应鼓励采用多学科方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通过清晰的说明、可证实的承诺、明确的信息安全职责分配及确认,来积极支持组织内的安全。

实施指南 ✓管理者应: a确保信息安全目标得以识别,满足组织要求,并已被整合到相关过程中;b制定、评审、批准信息安全方针;c评审信息安全方针实施的有效性;d为安全启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管理者明显的支持;e为信息安全提供所需的资源;f批准整个组织内信息安全专门的角色和职责分配;g启动计划和程序来保持信息安全意识;h确保整个组织内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实施是相互协调的(见A6.1.2。✓管理者应识别对内外部专家的信息安全建议的需求,并在整个组织内评审和协调专家建议结果。

✓根据组织的规模不同,这些职责可以由一个专门的管理协调小组或由一个已存在的机构(例如董事会承担。

A6.1.2信息安全协调

信息安全活动应由来自组织不同部门并具备相关角色和工作职责 的代表进行协调。

A6.1.2信息安全协调

✓典型的,信息安全协调应包括管理人员、用户、行政人员、应用设计人员、审核员和安全专员,以及保险、法律、人力资源、IT 或风险管理等领域 专家的协调和协作。这些活动应: 确保安全活动的实施与信息安全方针相一致;确定如何处理不符合项;核准信息安全的方法和过程,例如风险评估、信息分类;识别重大的威胁变更和暴露于威胁下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评估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实施的充分性和协调性;有效地促进整个组织内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意识;评价在信息安全事件的监视和评审中获得的信息,推荐适当的措施响应识别的信息安 全事件。

✓如果组织没有使用一个独立的跨部门的小组,例如因为这样的小组对组织 规模来说是不适当的,那么上面描述的措施应由其它合适的管理机构或单

A6.1.3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 所有的信息安全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A6.1.3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

✓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应和信息安全方针(见 A5相一致。各个资产的保护 和执行特定安全过程的职责应被清晰的识别。这些职责应在必要时加以补 充,来为特定地点和信息处理设施提供更详细的指南。资产保护和执行特 定安全过程(诸如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局部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分配有安全职责的人员可以将安全任务委托给其他人员。尽管如此,他们 仍然负有责任,并且他们应能够确定任何被委托的任务是否已被正确地执 行。

✓个人负责的领域要予以清晰地规定;特别是,应进行下列工作: 与每个特殊系统相关的资产和安全过程应予以识别并清晰地定义;应分配每一资产或安全过程的实体职责,并且该职责的细节应形成文件(见 A7.1.2;授权级别应清晰地予以定义,并形成文件。

A6.1.4信息处理设施的授权过程 ✓新信息处理设施应定义和实施一个管理授权过程。

✓授权过程应考虑下列指南: 新设施要有适当的用户管理授权,以批准其用途和使用;还要获得负责维护本地系统 安全环境的管理人员授权,以确保所有相关的安全方针策略和要求得到满足;若需要,硬件和软件应进行检查,以确保它们与其他系统组件兼容;使用个人或私有信息处理设施(例如便携式电脑、家用电脑或手持设备处理业务信 息,可能引起新的脆弱性,因此应识别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A6.1.5保密性协议

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 的要求。A6.1.5保密性协议

✓保密或不泄露协议应使用合法可实施条款来解决保护机密信息的要求。要识别保密或不泄 露协议的要求,需考虑下列因素: a 定义 要保护的信息(如机密信息;b 协议的期望 持续时间 ,包括不确定的需要维持保密性的情形;c 协议终止时所需的 措施;

d 为避免未授权信息泄露的签署者的 职责和行为;e 信息所有者、商业秘密和 知识产权 ,以及他们如何与机密信息保护相关联;f 机密信息的许可使用,及签署者使用信息的 权力;g 对涉及机密信息的活动的 审核和监视 权力;h 未授权泄露或机密信息破坏的 通知 和报告过程;i 关于协议终止时信息 归档或销毁 的条款;j 违反协议后期望采取的 措施。

✓基于一个组织的安全要求,在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中可能需要其他因素。✓保密性和不泄露协议应针对它适用的管辖范围(见 A15.1.1遵循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保密性和不泄露协议的要求应进行周期性 评审 ,当发生影响这些要求的变更时,也要进行

A6.1.6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 联系。

✓组织应有规程指明什么时候应当与哪个部门(例如,执法部门、消防局、监管部门联系,以及怀疑已识别的信息安全事件可能 触犯了法律时,应如何及时报告。

✓受到来自互联网攻击的组织可能需要外部第三方(例如互联网服 务提供商或电信运营商采取措施以应对攻击源。

✓保持这样的联系可能是支持信息安全事件管理(A13.2或业务连续性和应急规划过程(A14的要 求。与法规部门的联系有助于预先知道组织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方面预期的变化,并为这些变化做 好准备。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包括公共部门、紧急

服务和健康安全部门,例如消防局(A14章的业务 连续性有关、电信提供商(与路由和可用性有关、供水部门(与设备的冷却设施有关。

A6.1.7与特定利益集团的联系

✓应保持与特定利益集团、其他安全专家组和专业协会的适当联系。✓应考虑成为特定利益集团或安全专家组的成员,以便: a 增进对最佳实践和最新相关安全信息的了解;b 确保全面了解当前的信息安全环境;c 尽早收到关于攻击和脆弱性的预警、建议和补丁;d 获得信息安全专家的建议;e 分享和交换关于新的技术、产品、威胁或脆弱性的信息;f 提供处理信息安全事件时适当的联络点(见 A13.2.1。A6.1.8信息安全的独立评审

✓组织管理信息安全的方法及其实施(例如信息安全的控制目标、控制措施、策略、过程和程序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独立评审,当安全实施发 生重大变化时,也要进行独立评审。

✓独立评审应由管理者启动。对于确保一个组织管理信息安全方法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这种独立评审是必须的。评审应包括评估安全方法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 包括方针和控制目标。

✓这样的评审应由独立于被评审范围的人员执行,例如内部审核部门、独立的管理人员或专 门进行这种评审的第三方组织。从事这些评审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经验。

✓独立评审的结果应被记录并报告给启动评审的管理者。这些记录应加以保持。

✓如果独立评审识别出组织管理信息安全的方法和实施不充分,或不符合信息安全方针文件(见 A5.1.1中声明的信息安全的方向,管理者应考虑纠正措施。

A6.2外部各方 ✓目标: 保持组织的被外部各方访问、处理、管理或与外部进行通信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安全。

✓组织的信息处理设施和信息资产的安全不应由于引入外部方的产品或服务而降低。

✓任何外部方对组织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对信息资产的处理和通信都应予以控制。

✓若有与外部方一起工作的业务需要,它可能要求访问组织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从外部方获得一个产品和服务,或提供给外部方一个产品和服务,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涉及安全的方面和控制要求。在与外部方签订的协议中要商定和定义控制措施。

外部各方

✓服务提供商(例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提供商、电话服务、维护和支持服务;✓受管理的安全服务;✓顾客;✓设施和运行的外包,例如,IT系统、数据收集服务、中心呼叫业务;

✓管理者,业务顾问和审核员;✓开发者和提供商,例如软件产品和IT系统的开发者和提供商;✓保洁、餐饮和其他外包支持服务;✓临时人员、实习学生和其他临时短期安排。控制措施

应识别涉及外部各方业务过程中组织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风险,并在允许访问前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实施指南

✓当需要允许外部方访问组织的信息处理设施或信息时,应实施风险评估(见A4以识别特定控制措施的要求。

关于外部方访问的风险的识别应考虑以下问题: a外部方需要访问的信息处理设施;b外部方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类型,例如: 物理访问,例如进入办公室,计算机机房,档案室;逻辑访问,例如访问组织的数据库,信息系统;组织和外部方之间的网络连接,例如,固定连接、远程访问;现场访问还是非现场访问;c所涉及信息的价值和敏感性,及对业务运行的关键程度;d为保护不希望被外部方访问到的信息所需的控制措施;e与处理组织信息有关的外部方人员;

f能够识别组织或人员如何被授权访问、如何进行授权验证,以及多长时间需要再确认;g外部方在存储、处理、传送、共享和交换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的方法和控制措施;h外部方需要时无法访问,外部方输入或接收不正确的或误导的信息的影响;i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和潜在破坏的惯例和程序,和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外部方持续访问的条款和条件;j应考虑与外部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合同责任;k这些安排对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除非已实施了适当的控制措施,才可允许外部方访问组织信息,可行时,应签订合同规定外部方连接或访问以及工作安排的条款和条件,一般而言,与外部方合作引起的安全要求或内部控制措施应通过与外部方的协议反映出来(见A6.2.2和A6.2.3。

✓应确保外部方意识到他们的责任,并且接受在访问、处理、通信或管理组织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所涉及的职责和责任。

A6.2.2处理与顾客有关的安全问题 控制措施

应在允许顾客访问组织信息或资产之前处理所有确定的安全要求。A6.2.2处理与顾客有关的安全问题 实施指南

要在允许顾客访问组织任何资产(依据访问的类型和范围,并不需要应用所有的条款)前解决安全问题,应考虑 下列条款: a 资产保护,包括: 及对已知脆弱性的管理;

保护组织资产(包括信息和软件)的程序,以

判定资产是否受到损害(例如丢失数据或修改数据)的程序; 完整性; 对拷贝和公开信息的限制; b c d 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允许的访问描述; 顾客访问的不同原因、要求和利益; 访问控制策略,包括: 方法,唯一标识符的控制和使用,例如用户ID和口令; 权过程; 没有明确授权的访问均被禁止的声明;

用户访问和权限的授

撤消访问权或中断系统间连接的处理; e 信息错误(例如个人信息的错误)、信息安全事件和安全违规的报告、通知和调查的安排; f g h i j k 每项可用服务的描述; 服务的目标级别和服务的不可接受级别; 监视和撤销与组织资产有关的任何活动的权利; 组织和顾客各自的义务; 相关法律责任和如何确保满足法律要求(例如,数据保护法律)。如果协议涉及与其他国家顾客的合作,特别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也 见A15.1); 知识产权(IPRs)和版权转让(见A15.1.2)以及任何合著作品的保护(见A6.1.5);-20-A6.2.3处理第三方协议中的安全问题 控制措施

涉及访问、处理或管理组织的信息或信息处理设施以及与之通信 的第三方协议,或在信息处理设施中增加产品或服务的第三方协 议,应涵盖所有相关的安全要求。-21-A6.2.3处理第三方协议中的安全问题 实施指南

协议应确保在组织和第三方之间不存在误解。组织应使第三方的保证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满足识别的安全要求(见A6.2.1),应考虑将下列条款包含在协议中: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信息安全方针; 确保资产保护的控制措施,对用户和管理员在方法、程序和安全方面的培训; 确保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职责和问题; 若适宜,人员调动的规定; 关于硬件和软件安装和维护的职责; 一种清晰的报告结构和商定的报告格式; 一种清晰规定的变更管理过程; 访问控制策略; 报告、通知和调查信息安全事件和安全违规以及违背协议中所声明的要求的安排; 提供的每项产品和服务的描述,根据安全分类(见7.2.1)提供可获得信息的描述; 服务的目标级别和服务的不可接受级别; 可验证的性能准则的定义、监视和报告; 监视和撤销与组织资产有关的任何活动的权利; o p q r s t u v 审核协议中规定的责任、第三方实施的审核、列举审核员的法定权限等方面的权利; 建立逐级解决问题的过程; 服务连续性要求,包括根据一个组织的业务优先级对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测度; 协议各方的相关义务;

有关法律的责任和如何确保满足法律要求(例如,数据保护法律)。如果该协议涉及与其他国家的组织的合作,特别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也见 15.1); 知识产权(IPRs)和版权转让(见15.1.2)以及任何合著作品的保护(见6.1.5); 涉及具有次承包商的第三方,应对这些次承包商需要实施安全控制措施; 重新协商/终止协议的条件。-22-END Thank you!

iso培训资料 篇6

一、ABC公司最低过敏原准则

(一)审查ABC公司的过敏/敏感成分列表(第二部分)

(二)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第三部分的步骤A-C)

1.通过过敏原评估把供应商分为三大类:

◆ 无过敏原的供应商

a.无需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有过敏原的供应商,所有同类产品都带有此过敏原

a.在成分/包装安全分析报告中应写明过敏原

b.配料说明中应写明过敏原

c.雇员应接受过敏原警觉性训练,了解发现过敏原是他们工作的职责所在。◆ 同时生产有过敏原和无过敏原的产品,或生产带有不同过敏原的产品 a.在成分/包装安全分析报告中应写明过敏原

b.配料说明中应写明过敏原

c.雇员应接受过敏原警觉性训练,了解发现过敏原是他们工作的职责所在。d.完整的过敏原控制计划

(三)确认过敏原的供应商还需贯彻以下规定:

1.至少一年检查两次包装程序,或在任何更换包装的时候确保消除过敏原隐患。

2.通过ABC公司的网站在ABC公司的说明资料中添加过敏原声明。

3.所有过敏原检测必须包含制止或不运输的船运制度,直到通过过敏原测试得出负面影响结果,并达到ABC公司的销售标准。

二、ABC公司的过敏/敏感成分列表

(一)过敏性蛋白质:鸡蛋、鱼类、牛奶、花生、甲壳动物(螃蟹、小龙虾、龙虾、小虾),贝类动物(蛤、蚌类、牡蛎、扇贝),大豆,木本坚果(杏仁、巴西干果、腰果、澳大利亚坚果、美洲山核桃、松子、开心果、西瓜子),小麦和芝麻也包括在内,因为加拿大曾发生过由于过敏致死的事件。

(二)敏感性成分:亚硫酸盐---如果含量大于等于10ppm,必须明文写出,酒

石黄(目前在加拿大没有),味精---未经ABC公司 书面允许,不得用于ABC公司的品牌产品。

三、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

(一)制作成分、产品、包装和供应商的总列表。包括可能不在生产中用到而仅

储存或经销的产品。

(二)从所有供应商处获取有关所有成分、产品和包装的记录资料。确保一切资

料由供应商的技术员工提供。

(三)从供应商处获取关于过敏原和敏感成分的鉴定信息。

四、有关过敏原控制计划贯彻的建议

作成分/包装安全性分析(过敏评估)(第三部分)

过敏原列表应获得肯定。过敏原调查表应发到每一位配料、加工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手中。确保调查卷的内容应使供应商提供最新的最准确的答案。返回的信息

应包括所有含有过敏原成分的配料、加工助剂和购买的包装材料以及味素、调料、混合材料、油的残留物质(精加工中的蛋白质残留物),和色素等。配料或包装供应商评定应包括过敏原计划。原材料列表或过敏原列表应随着经营范围的变化及时更新。新的或经修改的成分或包装还有新的供应商都应提交更新。工厂应指明原材料和产品:返工、配料、辅助配料、加工辅助和包装材料应在考虑之列。如果没发现过敏原,不用采取下一步措施。

查出包含过敏/敏感性成分的配料

在关键控制点计划中过敏原应被视作成分/包装安全分析(过敏原评估)的一部分。新的供应商,新配料,新包装,重新配料的产品,或新产品都应提交安全分析报告。如果同时有过敏原和非过敏原,或不同过敏性配料同时生产,则应制作书面过敏控制报告。

制作过敏控制报告

过敏控制报告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并应将标准操作程序(SOPs)寄往以下地址。这些地区在美国烘焙协会(AIB)过敏信息附表中介绍。

接收和储存控制

运输工具(卡车拖车、油船、汽车、铁路车)应该看作是潜在的过敏原。须建立周密的运输计划。其中员工的警惕性很重要。

包装的完整性也需要评估。在发货和仓储中包装的结实度如何?有包装措施防止泄露吗?对单个产品的保障措施是:要求一层以上的包装,增加塑料的承受力,增加边角的耐磨程度,要求大宗包装内侧密封,或改用不易撕破或穿破的硬包装。货物托盘须做保护措施:将底托盘或底托盘硬纸盘从上到下包起来(网起来、缠起来或捆起来),或过敏原配料的底托盘应双层堆叠,上面一层应妥善保护,防止底盘上的钉子划破产品的包装,使其泄漏。

在入境订单中如发现毁坏的过敏原配料,应接受标准操作程序应清楚地说明正确的处理和清洁过程的妥善处理。手续应包括明显的确定受损过敏原配料没有污染其他非过敏原配料,接受SOP也应需要所有含有过敏原的配料或包装妥善标明,以便认出。

仓库SOP 也是必要的,配料在仓内损坏,需要建立可行的计划,清洗过程另外,如接受SOP,也应确认附近的原料未被污染。推荐对特殊的过敏原配料或包装归类放在一起,尽量与非过敏原隔离。

分析资格证明(COA)计划可以在重要配料中建立。其中需考虑配料的型号,供应商同意提供的型号和潜在污染问题。如,对面条的COAs是“不含鸡蛋”,对玉米饭的COA是“不含小麦或大豆”,对烤杏仁的COA是“不含花生活其他树性干果”,对苹果条的COA是明示出亚硫酸盐含量,确保亚硫酸盐含量低于10ppm.这些COA应该作为受到SOP的一部分。

产品配料

在配料过程结束添加所有的过敏原实力的越近越好,隔离添加过敏原的区域。如果可能的话消除过敏原。考虑是否必要添加过敏原。如果有必要,考虑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使清洗机器的时候更加方便,如脱水与固化与液体。

需要作出书面的关于配料过程的机划。应该包括改变配料或增加配料。这需要联系在生产中的配料,产品说明,和在包装上的配料说明。旧的配料、产品说明和包装应更换。如果配料改变涉及到过敏原的添加,应在配料表中,产品说明和含量图利中说明。没有标明次过敏原的过时包装不应再使用。应该隔离,分解和销毁。

设备

过敏原和非过敏原之间隔离得越远越好。最理想的是由一个独立车间来生产过敏原配料的产品。为过敏原产品提供专门的生产线或设备较共用一个设备更佳。很过敏原的生产线与其他生产线的距离需要考虑。在干燥配料生产车间,有效的灰尘去除机很重要。过敏原生产线不应该在非过敏原生产线上运转。有必要时要隔离过敏原生产线。在隔离的房间运转过敏原配料或单独对生产进行隔离。应剔出污染点即产品堆叠或相互接触的产品。

对新的过敏原配料试运行,对改变的过敏原配料重新估量。对设备的设计和使用的材料都应考虑清洗问题。设备应易于清洗和检查。方形角、边缘,凸缘和网状传送带比较难清洗。设备材料不应有孔,不应有吸附性,抗划,抗变型,抗腐蚀。应让技术员,生产线操作员,研发人员和卫生人员都参与到过敏原控制计划中来。建设返工系统,以备由于过敏原而返工的产品。把它们隔离起来,或用彩色标签标识。

生产进度计划

当过敏原和非过敏原产品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时,需要定制计划,以防交叉污染。如果可能的话两者隔天交叉使用。在运作过敏原配料时留出清洗时间。还须流出多余的时间来测量清洁的有效性。顺序/交替的生产过程应标准化,文件化,也应建立控制计划。产品矩阵用来决定清洁的深度,可以防止过敏原交叉污染。生产

有过敏原的配料过程应为车间人员确定。明确指出此生产线是带有过敏原的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过敏原配料都是明显的。明确指出过敏原可以提高员工的警惕性,保证清洁的彻底性,也可以保证产品标签的正确性和返工的有效性。

含有过敏原的配料桶应明确标示。所有的配料桶应有自己独立的输送铲,不可混

用。过敏原和非过敏原的容器如样品仪器,称重桶,和其他器皿均不可混用。推荐使用彩色标识。

员工的动作,工具,人工搬运和底盘都可认为是过敏原的携带体。应考虑到员工衣服的更换或手套的更新。应配备塑胶围裙和特别工具。建议定期使用过滤替换和加热通风空调(HVAC)。考虑空气流通方式。

过敏原返工

建立返工系统。把需要返工的过敏原产品特殊储藏,做好标记。只有做好标记之后方可运离现场。要作记录,把记录文件化。每一班都要做好返工的详细记录。应分类返工。应用有经验的员工,不应用临时工。对整个返工过程进行监察。清洁

应彻底清洁设备和工具(铲子,桶,或其他承载工具)。要求工具可拆卸。需留出充足的时间作清洗工作。应为过敏原生产线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标签。非专门的定置洗净(CIP)系统应清理干净以免留下过敏原残余物。交接班时须做好有关清洁的交接工作。采取预防措施以免设备在清洁后再受污染。

包装和标签控制

在包装上应明文写出过敏原。在调料,色素食用味素和其他配料中的过敏性蛋白质应明文写出。例如:自然口味(包括牛奶),自然榛子口味,麻辣味(包括小麦),大豆卵磷脂,酪蛋白(牛奶),和水解大豆蛋白质。蛋黄酱沙拉酱和豆酱中的配料也必须写出。

确保配料,标签和产品对应,建立有关于此的控制计划。确保包含过敏原的产品标签正确,建立有关于此的控制计划。应定期使用连续条形码扫描仪。

考虑不可避免的交叉污染。潜在的在农场的原料交叉接触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外。一些仪器也不可能完全除掉过敏性蛋白质。在这些情况下,过敏性蛋白质必须在成分图例中说明,或在产品中添加“可能含有”说明。例如,在生产巧克力的系统中,由于设备的设计问题,不能用水清洗机器。同时生产奶油巧克力和黑巧克力时,牛奶须以“可能包含”的形式添加在产品成分中。

FDA建议,“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提前生产标签”。食品过敏问题联合会制定了以下标签准则,在与以下四项同时符合的情况下,建议在成分组成中加“可能包含”。

1)主要食品过敏原已经通过分析测试对加工线、仪器或其他生产方法而明文规定。

2)主要食品过敏原即使在标准生产步骤下仍不能避免过敏原

1)主要食品中并非全部包含过敏原

2)主要食品过敏原具有潜在危险性

员工培训

须对所有新员工进行培训,至少每年重新培训一次。对每次培训做记录。查出是否有员工过敏,这样可以相互分享经验。员工应对工厂的过敏性配料提高警惕,并提高责任感。

证实和实现过敏原控制计划

过敏原控制计划应通过回顾资料记录来控制和回顾实施情况,决定员工过敏原控制的警惕性,他们在检测原配料,配料和产品和它们的标签时是否严格执行计划。

在过敏原控制计划中清洁率应通过检查和文件来证明。清洁率还可以通过三磷酸腺(ATP)或蛋白质清洗来实现。目标地区应比较难清洗,请记住ATP和蛋白质测试比测特殊的过敏性蛋白质敏感性更低。ATP测试中,如果完全没有有机原料,过敏性蛋白质水平低,如小于50 ppm,不会对数据造成影响。蛋白质检测通常是需要探测出蛋白质和降低糖分,比ATP对过敏性蛋白质要求更高。但是,测试局限仍普遍大于50ppm, 所以潜在的错误值依然存在。Neogen 公司是一家探测仪器生产商,ATP的敏感度对照,蛋白质和特殊过敏性蛋白质测试都是通过这些仪器得出。

过敏原控制计划通过探测特殊过敏性蛋白质是有效的。探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对以下成分可进行实验室实验:花生、鸡蛋、酪蛋白、杏仁、乳清和谷蛋白。对大豆的实验室探测现在处在实验阶段。目前正在开发的实验包括:西瓜子,美洲山核桃,腰果,蛤,小虾和芝麻。有关现行有关探测的更多信息,请拨打402-472-2284。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探测的快速过敏原测试工具也可以通过购买获得,可以对花生、鸡蛋和酷蛋白。如果亚硫酸盐是配料之一,可以买到亚硫酸盐探测仪。有关探测仪的信息请拨打1-800-234-5333 或登陆.过敏探测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Neogen警戒线+/-探测仪器是5ppm 控制,在30分钟内就能测出结果。量化探测仪在一小时内得出结果。标准控制可在2.5,10 和25 ppm范围内测出。

过敏探测是有局限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新产品,还没被官方农业用药联合会认可。花生探测实验在2002年末得到认可。

并且过敏污染可能是成块状分布,类似于致病生物,通过探测很难发现。块状污染说明清洁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可能是由于设备或配料的原因,如杏仁片放置在网状带中,但是在下一个配料环节中发生泄漏。片状污染可能也可能是由于周边环境所致,如破旧的水管道,墙篱或生产线的其他环节。过敏探测的贯彻可使过敏原控制计划得到真正的实施,但是过敏探测本身并不能阻止污染的发生。

其他的探测局限还有:不能测出水解蛋白质,如鸡蛋烘烤产品(因为其间发生了

变性)。鸡蛋探测比蛋清探测敏感度更加高。酪蛋白探测方法只为酪蛋白设计,故不能探测乳清蛋白质,除非乳清蛋白质含量超过250ppm。花生探测装置不能用来测花生油的过敏性蛋白质残留物,因为油本身阻碍了探测过程。

照Neogen公司所说,快速过敏性探测装置原本被供应商用来:

1)探测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接触

---清洗不够彻底

---配料

----返工并完成产品

2)确认过敏原控制计划

配料、环境清洁(推荐+/-探测),CIP清洗液,挤压探测,和成品探测均是探测的例子,都可以实现过敏原控制计划。所有过敏原探测都必须确保制止或不运输的船运制度,直到通过过敏原测试得出负面影响结果。测出的过敏原需要进一步清洗和探测。过敏原的挤压探测需要销售生产线实行可以立即停止制度,直到得到负面影响结果才可重新开始。在挤压探测中应先有一段时间探测所有与之相连的机器。已用于挤压探测原料包括:盐、小麦、面粉、冰、乳清粉和成品边角料。

一些生产者在生产全过程中用到牛奶,但是其中一些过程中包括了一些其它的过敏原,应用快速室内酪蛋白定型探测仪来测定它们的清洁程度。牛奶蛋白质、酪蛋白用于商业胶,因为它们粘着力强,是其中一种难以去除的蛋白质污点。

iso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本次质量和环境两个管理体系换版,对标准条文架构进行改变,都统一为10个章节。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变化

1、新标准的章节框架由原标准8个章节改为10个章节。

2、取消了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预防措施的强制性要求,ISO9001:xxx标准取消了质量手册、文件化程序等大量强制性文件的要求,合并了文件和记录,统一叫文件化信息;通篇未出现‘记录’这一术语,全部用(活动结果的证据的)‘文件化信息’来代替。

3、六增加:增加组织背景环境分析和确定组织目标和战略、增加风险和应急措施和机遇的管理、增加知识管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增加领导作用和承诺及组织的知识、增加绩效评估、增加变更控制管理。首次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也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总之,xxx版将更强调以结果为本,质量管理标准应是使用体系的文件化,而不是文件化体系。

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变化

1、条款结构形式变为新要求的十条款;

2、基于风险的过程方法思维;

3、环境保护的思想超出了原污染预防的境界;

4、生命周期观点的应用,格局更大;

5、合规性义务的要求更加明确;

6、绩效的概念更加强调;

7、领导作用的体现,成为单独的章节;

8、对于交流沟通更加细致;

9、文件与记录的要求采用新的管理体系标准通用条款描述;

ISO内审员培训计划 篇8

目的:

为了配合集团执行高效的推进,加强集团ISO管理体系的发展,扩大美涂士集团内部审核员的队伍,提升集团现有内审员的审核技巧,企业管理中心特进行一次ISO9000以及ISO14000管理体系3596129。

培训机构:

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被认可培训老师

参加人员:

各中心各部门先派至少三人参加。请各中心与部门于2007年4月25日前将有关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交到企业管理中心。

培训日期:2007年4月27-28日两天(星期五—星期六)

培训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培训地点:总部六楼培训室

主办单位:企业管理中心与人力资源部

培训经费:5日星期四07年是美涂士集团“执行高效年”,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推进与提高整个集团的执行力,而且执行力将会是每个中心、部门以及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响应集团总部的战略部署,总部企业管理中心在2007年初就制订了详细而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执行高效检查方案以及集团体系流程制度的培训考核方案。根据方案,今年企业管理中心将会重点推进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的执行高效工作,其主要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关ISO标准、质量与环境手册、运作程序以及核心操作规程的培训与考核,从而提升他们对集团核心业务运作的熟练程度,并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沟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降低工作的失误。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9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基本宗旨是:避免 差错。防止 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 并定期维修、保养和。

3.批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 和任意。更改时,在更改处 并使原数据仍可。

4.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 和日期。

5.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进行,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 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

6.生产记录填写应、、,不得提前凭空臆造,也不得事后回忆补填。

7.生产人员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

8.一般生产区清洁效果评价:门、窗、墙面、棚顶、照明及设备设施见(),无浮尘、无霉斑;地面清洁、无积水、无杂物、无污迹。

9.GMP作为 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 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10.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 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 时一并审批。

11.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等事项进行指导。

12.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 和,不得。如:擦粉底、口红;戴戒指、耳环、耳钉、项链、手链、手表、假睫毛、假指甲;涂指甲油,都是不允许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6分)

1.关于洁净区人员的卫生要求正确的是()A.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B.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C.员工按规定更衣。

D.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手机、书籍、报刊和个人用药品等杂物和非生产用物品。

2.每批产品均应当有发运记录。根据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能够及时全部追回,发运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等。A.批号 B.数量 C.收获单位和地址 D.联系方式 E.发货日期

3.药品生产的岗位操作记录应由()填写。

A.中控员 B.车间技术人员 C.岗位操作人员 D.班长

4.应当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______ 和______。()

A.适宜性 B.有效性 C.通用性 D.适用性

5.不得随意到不同生产岗位串岗,以免产生交叉污染。需到其他工序时必须按规定采取()的措施。

A、更衣 B、防止交叉污染 C、消毒

三、判断题(共40分,每题4分,正确打“√”,错误打“×”)

1.生产区、仓储区可以存放水杯及个人用品等非生产用物品。()2.清场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混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3.生产厂房、质量部、仓储区应当仅限于经批准的人员进入。()4.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当进行质量评估,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可采购。()5.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6.发运记录应当保存至药品有效期。()7.样品从包装生产线取走后可以放回去继续进行包装。()

8.洁净区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交谈,避免增加面罩的湿度,进而增加微生物穿透性()9.纠正预防措施由问题发生部门启动。()

10.纠正预防措施是针对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的措施。()

ISO15378与GMP(2010年版)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40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基本宗旨是:避免(人为)差错。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

3.批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4.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5.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进行(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

6.生产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记录及时,不得提前凭空臆造,也不得事后回忆补填。

7.生产人员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换衣、勤(洗澡)。

8.一般生产区清洁效果评价:门、窗、墙面、棚顶、照明及设备设施见(本色),无浮尘、无霉斑;地面清洁、无积水、无杂物、无污迹。

9.GMP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10.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11.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当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12.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留长指甲。如:擦粉底、口红;戴戒指、耳环、耳钉、项链、手链、手表、假睫毛、假指甲;涂指甲油,都是不允许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4分,每题4 分)

1.关于洁净区人员的卫生要求正确的是(A B C)

A.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B.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C.员工按规定更衣。

D.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杂物和非生产用物品。

2.每批产品均应当有发运记录。根据发运记录,应当能够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能够及时全部追回,发运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A B C D E)等。A.批号 B.数量 C.收获单位和地址 D.联系方式 E.发货日期

3.药品生产的岗位操作记录应由(C)填写。

A.中控员 B.车间技术人员 C.岗位操作人员 D.班长

4.应当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______ 和______。A.适宜性

B.有效性 C.通用性

D.适用性答:B,D 5.不得随意到不同生产岗位串岗,以免产生交叉污染。需到其他工序时必须按规定采取(B)的措施。

A、更衣 B、防止交叉污染 C、消毒

三、判断题(共36分,每题3分,正确打“√”,错误打“×”)

1.生产区、仓储区可以存放水杯及个人用品等非生产用物品。(×)2.清场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混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3.生产厂房、质量部、仓储区应当仅限于经批准的人员进入。(√)4.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当进行质量评估,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可采购(×)5.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6.发运记录应当保存至药品有效期。(x)

7.样品从包装生产线取走后可以放回去继续进行包装。(×)

答案:错误。(样品从包装生产线取走后不应当再返还,以防止产品混淆或污染。)8.洁净区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交谈,避免增加面罩的湿度,进而增加微生物穿透(√)9.纠正预防措施由问题发生部门启动。(√)

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篇10

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而纷纷寻求管理体系的认证,认证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类认证审核人员将是21世纪极具增值潜力的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的能承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的2008版ISO9000国家注册审核员,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深圳市深监管理认证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按照CCAA课程准则要求定期举办2008版ISO9000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机构简介

——国家认监委批准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培训机构;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定的全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机构;

——深圳市人事局认定的深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中国质量协会认可的国家注册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机构。

二、培训目的通过完整的课程培训,使学员掌握CCAA-QMS审核员注册准则要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员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必须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培训对象

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有志于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人员。

四、教师资格

由CCAA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师主讲。公司师资:

——石岩副教授,公司总经理、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主任,中国最早从事ISO9000族标准研究和应用的专家之

一、国家注册审核员高级培训教师、CCAA资深专家和高级考官;

——一批由CCAA资深专家组成及获得师资认可的专、兼职审核员培训教师。

五、CCAA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条件

1.正规培训:成功地完成了CCAA批准的审核员培训课程的全部课程并通过了经批准的考试,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2.教育经历:申请人应具有大专(含)以上高等教育学历(国家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及组织部门承认的,中等教育之后的完整的教育学习经历,包括大专、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或相应学位)。

3.工作经历:申请人应具有至少4年技术或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注:业务操作人员(如:销售人员、医疗护理人员、财务出纳、设备操作人员、服务行业从事具体服务的人员等)其经历不能作为审核员注册时可接受的工作经历〕。

4.质量管理工作经历:申请人在全部工作经历中应具有至少2年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工作经历(适宜的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包括QMS的实施、运作、咨询、审核和科研教学等经历)。

六、培训教材

深圳市深监管理认证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编制的经CCAA确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

七、培训内容

按CCAA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课程确认准则》的要求,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与审核知识合二为一讲授。

八、培训时间与地点

五天,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九、收费标准

十、考核发证与实习审核员注册

培训合格者可获得CCAA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并符合实习审

核员注册条件者,将由我公司统一代为办理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证书。

报名联系:陈老师电话:0755-82449725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小测下一篇:2024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