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一支与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根据《龙山县“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立足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结构优化、个人提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研培指导、专业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我校共有教职工76人,其中青年教师4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2.6℅,青年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有着较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他们驾驭教学的能力相对薄弱,尤其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常常出现走弯路、事倍功半的情况。老教师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游刃有余教学能力,但在实践中表现出观念滞后或更新不够、方法陈旧等弊端。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青年教师由于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在实践中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中年教师则因度过了青年教师这一特殊时期,部分没有走出骨干(特色)发展之路的人已经开始把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 同时,由于传统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一定层面上造成了“干好干坏、贡献大小一个样(或差距不大)”的局面,无形中促成了“大锅饭”态势的形成,滋生了一些不思进取之人,打击了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情况,学校将根据教师个体的业务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和发展基础个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培养,为他们自主发展创设必要条件。对他们合理定位,放手使用,细心呵护,扬其所长,为教师个体的成长

与发展,搭建舞台、创设环境、提供帮助,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合理规划其个人发展方向,通过种种方法和途径,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快速成长,这项工作,学校将作为保障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三、工作目标

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多种培养培训方式,使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较大提升,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一是培养骨干型教师,使其具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技能熟练,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培养研究型教师,使其在骨干型教师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科骨干。

四、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彭长书

副组长:彭小华

成员:彭志祥、王平、翟杨琴、严景林

2、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翟杨琴

副组长:王平

成员:严景林、宿坤、田金艳、姚小伟、彭军、付近、张贤武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激发教师的专业精神追求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要的是有自我专业追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因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激发教师的专业追求。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内容,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敬业爱生与为人师表教育,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形象,树典型,讲正气,努力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形成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学校集体教研等多

种形式参与的动态教研制度,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如学科组长管理办法、教科研考评办法、课题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建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调动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科教研组: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提升学科教学能力。由组长负责组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贴近本学科教学开展教研。听、说、评、上课:每人每学期至少一次公开教学。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备课:每月安排一次。

进行专题性研究:每个学科组有各自的课题。

年级教研组:研究学生,强调学科间联系,扎实教师的知识基础,使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以了解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为主,重点放在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等,并关注学科间相互渗透方面的内容。

学校集体教研组:是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形式,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教师教育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引领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终身求知、不断发展的导引和典范。

要求做到“三个有”“三个互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一是教师间的互动,重在学科教学、学生管理方面的交流。二是教师与管理者的互动,重在沟通,传递、交流问题。三是教研组间的互动,重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三)加强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努力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展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带动、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期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积极参加州县级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将专家请进学校或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引进专家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骨干带动:重点抓好学科组长、课题主持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队伍

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动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同时,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作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将骨干教师的辐射能量释放出来,带动和影响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带教: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加速成长。可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示范教学、共同参与教育研究等方式来达成这一目的。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思考、审视和分析。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前自我说课反思、教学后记反思、观摩教学的反思等方式,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每学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奖先励后,学校的评优,晋级和财力向骨干教师倾斜。

内溪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篇2

在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具体方案的实践中, 笔者产生了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路, 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这种新思路是: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个模块, 一个模块为“院校方案”, 由各高职院校统一制定, 另一个为“专业方案”, 由高职院校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制定, 然后将“院校方案”与“专业方案”合并, 共同组成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院校方案”的特殊意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近年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扩充发展而来的。其主要功能是提出制定方案的指导思想, 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课程体系, 规范课程内容, 提出关于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的要求, 建议教学方法, 做出具体的课程安排。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比过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有了极大的改进, 更加强调企业实践专家的参与以及专业委员会对方案的论证等。但是, 方案仍然由各个专业单独制定, 其体系仍然是各个专业各自独立。

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无论是高校评估、示范专业建设还是精品课程建设, “特色”二字一直是重要的考量指标。因为特色确实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门课程的特殊价值所在, 也是保持学校、专业及课程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元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如果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各个专业的特色及各门课程的特色, 无疑将显著提升学校的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由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成一体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可以很好地挖掘各专业办学的潜能, 创造专业的特色, 但是一所高职院校的特色往往在各显其能的专业特色的掩盖下难以显山露水。如果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院校和专业两个模块, 则院校特色与专业特色将可以兼而得之。“院校方案”用于体现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理念和办学要求以及区别于其他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有的办学思路和措施, 与“专业方案”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最终可实现最佳的办学效果。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的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有两类, 一类是综合性高职院校, 另一类是专业性高职院校。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开办有多种差异较大的专业, 如人文社科方面的、经济和商业方面的、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 等等。尽管这些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显著差异, 但在同一所学校中, 在同一个地域板块中, 在同一个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 其共通性和相似性还是很明显的。专业性的高职院校, 例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 开设的各专业的共通性和相似性则更加突出, 各专业其实就是一个主干上的不同分枝。这种在同一所学院内各专业的共通性和相似性, 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院校模块”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的“院校模块”应该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整体办学特色, 是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二是由于学校所处地域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服务的行业特色而创立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策略。

现将“院校方案+专业方案”的双模块组合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用图1加以简要说明 (试举某综合院校的三个专业为例) :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双模块式方案的优点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的双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 较之由各专业独自制定的单模块式方案, 除了能突出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外, 还在诸多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能体现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趋势“院校方案”模块能体现各个高职院校的创新性办学理念以及服务于地域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特有的办学途径和手段。

可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在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上, “院校方案”有助于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和公共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和规范管理, 在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统筹监管保证方案的实施。

可提高制定方案的质量水平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完全由各个专业委员会单独制定, 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认识盲区。“院校方案”模块则可以组织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制定, 兼顾各专业的特点, 从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使方案更加完善。

可提高制定方案的效率, 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每年都要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反复研究、讨论、修订及论证, 要耗费大量的高级人力资源。各专业中相同的内容分别重复地制定方案, 不仅会造成人力的浪费, 也会增加物力的耗损。有的高职院校专业多达七八十个, 这样的重复消耗不可小视。

“专业方案”更能显示专业特色由于“学院方案”模块已经将各专业共性的内容剥离出去, “专业方案”模块可以更加专注于专业的特性要求, 使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更具个性。

双模块组合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思路

究竟应该如何制定双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院校方案”与“专业方案”各应具有怎样的功能?如何分工、如何协调、具体设计内容有哪些?对此,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以及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践和研究, 将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列表, 如表1所示。

摘要:阐述了建立“院校方案+专业方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阐明了这种双模块组合式方案较之传统的单模块孤立式方案的优点, 分析了双模块组合式方案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成武.地方高校“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2]唐朝京.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2) .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篇3

关键词:高职 土木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方案 改革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现场工作的特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也必须以“实用”为主旨,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同毕业实习一样,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大练兵,是对几年来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方向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确定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工作量的多寡都会对高职学生能否迅速适应现场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由中专学校改制的高职院校中,毕业设计方案不容易脱离原有中专的模式。实际上,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

现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就高职高专教学中的毕业设计方案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传统毕业设计的不足

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铁道工程方向为例,传统的毕业设计是以结构设计为主,少量辅以施工组织设计及概预算的编制。从实际情况看,与毕业实习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实习时是在隧道工地,回到学校后做的却是桥梁设计,这样二者就产生了脱节。这种脱节现象主要是由于实习工点数目以及各工点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造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在所难免,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结构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定型的设计程序,形成了标准设计被大家广泛选用。从设计目的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应该朝着更美观、更大方,造价更低廉,结构更新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大量地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来说,限于其所学知识的程度,几乎没有推陈出新的可能,只能照搬前人的经验,这样在毕业设计中只能是照猫画虎,甚至是抄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首先,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类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进行结构设计与当前土建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不相适应的。他们分配到现场以后,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很少涉及。从实用的角度讲,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的意义不大。

其次,在现场施工中会经常搭建一些临时设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必须将临时结构设计得安全、合理、经济,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效益的目的。而这些工作依靠已经掌握的力学知识和有关规范基本上已经能够胜任。

另外,现场施工往往采用项目化管理的办法,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是施工队伍相对精悍,而管理人员素质较高,通常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就是必须掌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的合理使用与调配,施工测量与实验甚至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相当于一名项目经理,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倘若毕业生仅仅掌握关于结构设计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的要求会有差距。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应该在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高职人才上下工夫,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改原有的结构设计为施工设计,才合乎以应用为主旨的要求。

三、施工现场的特点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现场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设计的特点

施工现场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施工设计的复杂多变性;施工设计具有数量多、形式多、随机性大的特点,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施工设计的数量多是指施工中不可预计的临时工程很多。现场的地形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工艺必须合理地、因地制宜地选择才能保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费用最低、进度最快、施工最安全。

施工设计的形式多是指现场临时设施的种类多,可供选用的材料多。例如,桥梁施工中用到的现浇膺架、模板、支墩、抱箍、导梁、便道、防洪设施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不一,有木材、钢材、混凝土、万能杆件、六四式军用梁等,这些都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

施工设计的随机性大,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合理地确定施工工艺 一种临时结构最终能否用于施工,使用过程中安装拆除是否方便,是否利于多次倒用等,事先不可能考虑得非常周全,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摸索出改进方案,有时还可能变更设计,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最终达到目的。临时结构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使每一结构安全可靠,否则将酿成重大事故。

(二)现场工作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应用化学专业求职方案设计 篇4

贵公司领导:

你好!

我是来应聘贵公司质检一职的。质检员是检查产品质量的,我相信一个好的质检员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我大学毕业于孝感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是化学(应用化学方向),我们这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而对于质检员一职,这四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我有信心我的专业知识是深厚的,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我在这四门课程尤其是对分析化学兴趣最浓,我认为分析化学是其他所有的基础,如若没有好的分析能力,在其他方面是不能做出好的成绩的。而且我这四门课程中分析化学是学的最好的,因此我相信我有能力而且能够做的很好,将会成为一名好的质检员。

可能公司都需要有经验的质检员,但每一个有经验的质检员都是从无做起的,因此我相信只要给我机会我能够成为一名好的质检员,在工作中我会向有经验的老员工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是自己成为一名对公司有用的质检员,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

面试设计

1.你为什么要来我们公司?

首先是我对贵公司的喜爱啊,当然贵公司招聘的职位正 与我所学的专业接近,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职位一直是我所想从事的工作,所以我认为我能在贵公司能有个好的发展,而且能为贵公司赢得更多的利益。

2.你是怎样看待质检员一职的?

我认为质检员对一个化工类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如若没有质检员的质量检查保障,那么公司的产品的质量就会大大折扣。在我看来,质检员 对进厂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检验,合格后才能生产。本厂生产的饲料中间产品和成品都要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市场。

3.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一点?成为一名质检员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梦想,因为这份工作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问题,这是一份有助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工作,它能够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当然这份工作的薪资也是我应聘这份工作的一个原因。

4.谈谈你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做事认真负责,能够做到持之以恒。这和我大

学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有关。学习委员是一个繁琐的职位,不仅要带领同学们学习,还要解决同学们的一些日常小事,因此之久练就了我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我相信这些可以在共工作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为人优点固执,我的缺点是优点固执,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完,旁人的劝解在很多时候起不到作用,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磨砺中我能够改掉这一缺点,是自己更好的融入公司这一个大家庭中。

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服装:

在选择如何着装时,先要考虑所应聘公司的性质及应聘的职位。一般着职业套装(套裙)。

2、面试礼仪:

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效果最佳,迟到是最忌讳的。通常面试前总有一段时间要等候,如果应试人数较多,而你又是被安排在较后,那么你等待的时间就较长。等候使人心情烦躁,无端生些猜测,打乱早已准备好的步骤。遇到此种情况,你便可以把书或杂志拿来出来看。看书可以让人安静镇定。如果主考官迟到了,你手上有书或杂志,正好可以全神贯注地看,显出丝毫没注意的样子。如果主考官有意考察你,让你久等,你正好可以借着看书,表示你有足够的耐心,这样就避免了和主考官的正面冲

突。和主考官发生哪怕是细微的不愉快的冲突,求职者是决不可能被录用的。轮到自己面试时,应在面试室外轻轻敲门,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可主动与主考官打招呼,点头微笑或握手并问候, 礼貌的问候,有力的握手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与主考官交谈时,不应始终注视对方的眼睛,目光要适当地移开,可以选择在对方的眉毛鼻子嘴巴等部位稍做停留,但不能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当主考官示意面试结束时,应微笑起立,感谢用人单位给予你面试的机会,礼貌退出房间。

3、面试语言:

教师专业规划发展性评价方案 篇5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教师职业的一般特点,科学地、多角度地、发展性地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 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是一个终身发展的问题,坚持评价是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上坚持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坚持教师、学生、领导、家长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坚持既重视教学结果,又重视教学过程。在评价标准上坚持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在数据统计上采用模糊量化与科学量化相结合,即等级评价与直接赋分相结合。

3、差异性原则。每位教师的情况不同,发展的需要、问题也不同,发展的模式和路途也是有差异的。坚持评价以“个性化”、“选择

性”、“多样化”为主要评价特征,给教师发展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促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发展。

4、导向性原则。教师评价应具有指挥导向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对教师评价中提出的评价方案,实际上就是给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及要求。评价方案在实践中是左右着教师努力方向的指挥棒,不断给教师教学指挥定向。

5.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6.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过程。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要求

1.立足发展: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奖惩教师,更多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要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

2.尊重教师:尊重教师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自律意识,鼓励教师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提高

和自我完善。

3.强调过程: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持续的评价。

4.共同参与:要面向全体、互动评价,强调领导、专家、同伴、家长、学生及自我的共同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由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成:即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其中素质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职责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师素质指标

1.1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1.2文化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素质(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专业发展(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1.3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指标

2.1育人管理职责:围绕办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2.2教学科研职责: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术的适应性、循序渐进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2.3协同工作职责: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指标

3.1育人管理成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好;全体学生获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了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3.2教学科研成效:教学氛围好;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

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3协同工作成效: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方案

(1)评价的主体

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采取“1234百分制”的评价方法,即教师自评占10%,学生及家长评价占20%,教师互评占30%,领导考核小组评价占40%。具体评价的内容为:

1、教师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使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教师在的个人总结中应该重点总结自己“能”的内容,与上一年相比在学科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进行了那些方面的思考,做了那些尝试,有那些启发,今后准备怎么做等等,努力提高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将评价变成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

2、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学生是教师评价中最有权力的一个群体,没有学生家长评价,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的。而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应该重视学生评价,虽然学生评价容易从表面现象来评价教师,但学生平日最经常、最直接地与教师发生联系,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都有自己真切实际的感受,因而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发言权。

3、教师互评。通过评价使教师学会合作,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

师互评的重点是评价教师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教师间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4、考核小组评价。考核小组要根据教师阶段发展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科研水平和达成过程给予多元综合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思想水平,专业发展的趋势,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考核小组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考核小组要给每个教师一个综合评定的成绩并带有书面的发展性评价报告。

(2)评价的指标与考核方法

(3)评价周期与考核结果确认

1、每学期评价一次,一个学评价两次,每次评价分数折半合计做为考核的总分。

2、按照总分排序确定考核结果。

3、评价总分将做为教职工评优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学校研究,考核结果可确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1、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或被媒体曝光。

2、不能按照正常途径反映问题而扰乱了学校的正常工作。

3、综合考核得分太低。

4、因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不良后果。

5、酗酒或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工作失误或个人行为不当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6、挑拨是非、污蔑他人、破坏团结造成恶劣影响的。

(4)评价结果反馈

在向教师反馈评价信息时首先应将评价结果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之前必须将学生的评价数据与教师同行的评价数据和教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为每一位教师写出定性的分析报告。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分等”,重要的是督促和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保持教学热情。所以应正式表彰优秀的教师,而在评价中属于“较差”者一般适宜个别谈话,责令其改进教学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如果某教师连续几年被评为“较差”,且不思改进,则应果断地施以相应的惩罚,甚至取消该教师的教学资格。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篇6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学校各室、教研组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现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由于我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多年没有进年青教师,年龄较大。因此,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来抓,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实施课程改革,推进学校跨跃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依据市教育体育局意见精神,确定以校本研究为根本方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格为核心,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实际能力,进而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每个教师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师德高尚、业务成绩突出的教师作出重点培养,为他们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能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校教师中大力提倡学习、研究之风,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在市、区、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教育名师团队。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全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到2013年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根本性提高,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专任教师学历提升率达20%,85%的教师达到国家计算机能力考试中级水平,85%的教师达到教师专业发展初、中等标准。

1.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2.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

三、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紧紧围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主题,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幸福观教育,正确认识理解当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现实,用辩证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师德月考评制度,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形成有效的奖罚机制,推动教师职业理想与人格修养的进一步完善。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于各种原因,广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专业水平难以快速提高。为此,学校将通过各种措施加大教师培训。一是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通过市教育体育局培训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等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开展专题式研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科教学研究等活动,进行专题式研讨和课题式研究,把研究与促进教师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开展活动式教研。主要是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常规教学”和“优质课教学”的“教学双优”活动,通过教学常规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新课程研究三个层次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构建起发展的台阶。四是外出参观考察,扩大教师视野。根据学校的需要,校长与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和参观学习,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对口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学习体会。

在实施校本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教师等人力资源,使广大的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实行定人、定时间、定目标,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整合和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一是以老带新。让新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老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拜师学艺,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结对子。通过研究课、观摩课,让教师自己研究在授课中的长处与不足。使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迅速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骨干。

3.个案剖析,反思教育。

通过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利和不利方面的深刻比较,总结教育教学改进的措施,得出教师健康成长的规律,指导教师成长。反思教育,就是通过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剖析,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指导实践操作。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批判,提高自反省、自我调控的能力,4.增强教师知识优化能力。一是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不断提升水平。二是通过“读书节”活动,促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三是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5.开展“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为了加快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决定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学习活动月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要读一本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或课程论著作,献一节优质课,读书笔记,参加一项科研教改实验研究活动,撰写一个精品教学案例,制作一个学科教学课件,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力求使学习活动工作化、生活化、日常化。

6.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构建高效课堂。一是在内容上,把教师的常规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有机结合,实施“问题教研”。在观念上,立足课堂,立足课改,建设“高效课堂”。从教师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主题。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7.培养名师团队。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8.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比武”系列活动,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9.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和不同要求。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个人实际,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且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同时,为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辅导学生,学校鼓励全体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备电子文档教案,提倡无纸化备课,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

10.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书香办公室”创建评比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开展全校联合大教研活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开展“八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上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

组 长: 孙广树

副组长: 王连启刘彬江密其龙

成员: 范敬臣董艳建汤 晓汤新平杨荣德

汤友铭李宝银孙汉聪刘福刚

2、提高认识,增强学习意识。

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关系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大事,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解决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学习费用。

3、建立学习型组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

(1)各年级组、各教研室(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发动教师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3)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研讨会,组织跨学科教学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实现现代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4、加强过程管理,切实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督促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加强对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等与实施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凡在规定期内按计划未完成学校所给任务,不能评优选模,不能晋级升职。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近年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迅速增长, 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立, 正是顺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企业对人力资源专门技术人员不断增加的需求而产生的。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 也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管理、监控的基础性文件。现行的情况是, 不少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培养模式没有形成特色, 课程设置过多依赖母体大学的现成品, 课程设置往往未经严密论证, 开设课程大多与所在大学相关院系的课程雷同。本文将结合独立学院的性质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 来探讨如何设计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对企业的调查表明, 在企业的眼中, 独立学院的学生更适合从事技术应用的工作, 要求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响应。反观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还在高层次人才与职业技术型人才中摇摆, 甚至与重点院校、地方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有完全雷同的现象, 没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的毕业生, 只能与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一起去争夺人才市场, 那显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是不占优势的。

2、素质教育课程比例过低。

长期以来, 我国奉行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 独立学院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均在40%以下, 其中大部分又被政治、自然科学、英语课程瓜分。确实, “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各有所长, 甚至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 专才教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专业过窄已成为学生顺利就业的重大障碍,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而言, 非专业素质往往是人才成功的关键。

3、实践性环节力度不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 理应受到重视。但在现实中由于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 实训基地的资源条件十分薄弱, 没有能够建立起适应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没有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份量的比例, 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 实践设施建设也有普通化的倾向, 而且无法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充实, 实践意义不大;校外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还未完全建立, 目前可提供的实习机会不多, 覆盖面较窄, 内容局限, 所实践的内容往往与理论教学脱节较大, 且实践时间通常短暂。

4、学习的可选择性不强。

增加学习的可选择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让学生按自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倾向选修难度、范围不同的科目, 并给予指导。由于受到培养理念、师资、硬件设施、管理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个培养计划到底,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不用选择也无从选择。

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

1、培养目标及目标职位定位

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决定了其办学层次低于普通本科院校而高于专科 (高职) 院校, 培养的学生应该比普通本科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 比专科 (高职) 学生拥有更全面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等成功素质, 熟练掌握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基本程序与方法技能, 熟悉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法规, 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操作,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素质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职位定位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招聘专员、专职培训师、考核测评师、薪酬设计师等专业技术工作;能在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源主管等管理工作;能在政府社会保障机构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2、培养规格

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必须具备客观公正的优秀品质;必须掌握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核心知识和知人善任的能力;必须系统掌握某一职位工作必需的方法与技能, 对专业某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有独到见解和创新能力, 成为专业领域的一流人才。为此应具备以下核心专业素质:

第一, 招聘识人素质。学会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人才测评和员工招聘录用课程基本理论, 熟悉招聘过程的操作流程与方法;掌握职位工作描述与分析、员工测评方案制订与组织、员工招聘广告的撰写、渠道选择和人才面试录用技术等核心能力与技巧。精通招聘技术方法, 能履行人力资源招聘主考官职位的职责。

第二, 培训开发素质。学会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基本理论, 熟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掌握职业发展路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制订与实施技术等核心能力。精通员工培训与开发基本方法与技能, 能履行专职培训师职位的各项职责。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方法和娴熟的培训技巧。

第三, 薪酬管理素质。学会薪酬管理课程基本理论, 熟悉薪酬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掌握员工薪酬结构分析、薪酬方案策划与制订、基本薪酬与浮动薪酬及福利制度设计、薪酬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等核心技术。精通薪酬方案策划与制订的基本方法, 能履行薪酬主管职位的各项职责。熟练掌握薪酬方案构建路径。

第四, 绩效考核素质。学会绩效管理课程基本理论, 熟悉绩效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掌握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策划与制订、绩效考核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等核心技术。精通绩效考核方案策划与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能履行绩效主管职位的各项职责。了解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与目标, 熟练掌握目标分解及考核技术方法。

第五, 社保管理素质。学会社会保障课程基本理论, 熟悉社会保障政策出台历史背景、实践应用程序和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营运、监管基本方法和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设计、社会保障政策解读与实施等核心技术。精通社会保障主要理论和社会保险“五险一金”方案策划与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熟悉国家宏观政策, 结合国家政策法规, 制订相应的规章, 指导区域内企业实施, 能履行政府社会保障机构社会保险业务主管的各项职责。

3、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最终是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的, 课程体系设计是培养方案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专业特色和亮点的具体体现。

第一, 突出核心素质的培养。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中, 突出培养学生人才识别、薪酬管理、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培训开发、社会保障等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招聘识人素质模块、培训开发素质模块、薪酬管理素质模块、绩效管理素质模块和社保素质模块共五大模块10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采取增加实践环节, 加开辅修课等有效措施, 强化训练, 为塑造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而言, 非专业素质往往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在非专业素质课程设置中, 突出走向成功 (系列课程) 、创新教育与方法、入学教育与专业导论、创新与实践能力训练等核心素质课程与项目的教学设计、实施和效果考核。

第二, 突出实践教学主体的地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改变一般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确定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程实践教学的观念, 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设置培养实践能力的系列课程外, 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还应体现在: (1) 增加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学分 (学时) , 相应减少理论课程的内容和学分 (学时) ; (2)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始终。教师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时, 应进一步讲解该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及运用方法, 讲实例, 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讲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在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外, 还应该计入综合素质“学分”, 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由于独立院校发展历史较短, 因此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多。新制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最终还将取决于社会的人才需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 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如何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自己的定位, 突出自己的特点, 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地基础, 仍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芹、孙冬梅:《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1) 53-56。

[2]《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2003]8号文件。

[3]刘平:《深度思考:独立学院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08 (2) 。

规划设计方案专业性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程监理专业;设计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教育的培养目标客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和性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责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二、目前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办学特色不鲜明,课程及教育内容体系不合理等,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导致高职就业缺乏竞争力。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实践为依托,以职业能力需求为教学内容。

三、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

1.职业导向性原则 在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对工程监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订。

2.动态与多样性原则 社会、经济、技术在不断发展,用新技术、新理论更新和充实专业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修改和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合作和开放性原则 学校与学校的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办学平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四、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职业定位和分析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专业行动领域描述

2.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掌握工程建设监理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具有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进行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能力,具有进行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获得注册监理师初步训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以企业需求调研为先导,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及相应的能力结构;依托行业企业专家的力量,对本专业的职业行动进行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构成及其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性为导向,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是实现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学习者获得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保障。

(2)专业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

工程监理专业项目设计表

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对应关系图:

(3)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专项技能训练环节、综合能力(或技能)训练环节。

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这些课程是将在校生作为建筑行业相应岗位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是工程监理专业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体现,通过案例教学法突出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一致。

专项技能训练环节是对相应理论课程的有力补充,为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比如:认识实习、识图实训、资格证书考试训练等综合能力(技能)训练环节是在不同阶段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过程,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竞争上岗意识,更可为学生积累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4.专业课程标准

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包括专业核心和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应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估等基本要素。

五、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获取实践经验,除掌握教学能力外,还要定期到生产单位学习与培训,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而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从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陈云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3]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

[4]王靖荣,王丽新.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10.

[5]李淑英.科学设计高职教学计划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上一篇:双代会预备会议主持词下一篇:小学生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