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共12篇)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1

羊毫街小学·四〈4〉班·家长郭德强

二OO五年四月九日,我参加了“榆次区羊毫街家长学校启动仪式暨专家报告会”,深受感动与启发。报告会上,崔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和徐教授充满哲理的报告,充分体现了羊毫街学校校委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在这样一个有着开拓进取精神的校委会领导下,有这样一班辛勤耕耘的园丁,作为家长,我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通过听报告,既坚定了我原先一部分正确的理念,也纠正了自己过去一些模糊、错误的认识。结合过去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实践,我就这次报告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认识,望各位校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革,如果不能踏准节拍,与时俱进,就会落伍,甚至被遗弃。孩子的教育也这样,必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孩子才可以更优秀,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一、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发动机。如果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总是被动应付,学习效果 1

可想而知。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有了学习兴趣,方法不当孩子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教会孩子简便有用的方法,学会走捷径,才会事倍功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习惯成自然”,独立学习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遇到难题时,家长可以帮助解决,但不能坐在旁边“陪读”。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仅次于遗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成功学习的基石。孩子在快乐幸福的家庭中,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成功学习。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四苍蝇”的故事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按照徐教授的理念,我们必须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上尽到我们的责任。家庭环境如此,学校环境也是如此,尤其是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良习气蔓延到我们的家庭、校园,从而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重重阴影。

三、家长与老师的紧密配合,是搞好学生教育的有力保证。家长与老师是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同盟军,有着共同的目标与追求,那就是希望孩子早日成材,成为国家的栋梁。于是就需要多联系,多沟通,孩子的长处与优点要及时鼓励,继续发扬,孩子的不足与缺点要及时发现,尽快改正。

最后,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领导、班主任及各位代课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辛勤汗水和无微

不至的关怀。为了搞好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的配合、支持学校的工作,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在此,我提两点建议,不妥之处,请各位见谅包涵。

1、多为家长提供学习的平台,多创造一些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形式可灵活,既可大面积交流,也可少部分探讨。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2

外界环境在变化, 艺术教育的内部理念也在变化。虽然核心的原则, 包括一些基础的教育方式变化不是很大, 但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变得比过去更为复杂, 更为多元化, 这也对教学机构和教学者提出了更多, 更高的要求, 以适应当下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尤其是在信息量大并且信息更加易于获取的今天, 如何吸取和过滤信息为我所用, 如何把握时代, 适应变化, 如何传承与解读历史与经典的作品, 如何对不断发展的艺术与美学的观念和潮流, 这都是在今天的艺术教学中面临的很多的新问题。从80年代中国高校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到逐步逐年的扩招带来的新的变化, 从教学环境设施投入不足, 观念陈旧, 到现在纷纷各地兴起的“大学城”, 以及海归教师的队伍的不断扩大, 不断带来新鲜的观念, 从单纯的单一的治学观念及物质贫乏时代, 到现在整个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信息快速流动, 学生在教育里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教育面向市场化的现状, 对教与学双方都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但是, 不管外界社会情况如何改变, 培养合格的艺术类人才, 作为艺术类教学的终极目标, 是不变的。在这一目标的原则上, 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式也是必需的。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艺术类院校教学中, 尤其是专业的美术学院教学中, 其方式与氛围, 其实与传统手工业行业的师傅带徒弟一样, 在经验和技术的传授上, 颇为相似。当时每一年招生名额也很少, 往往一个系或一届的学生也不过十几个人, 有的甚至只有几个人, 这种数量的招生量是和当时时代环境与相关政策所造就的, 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保证了教学质量。口耳相传, 身体力行的手把手教学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当时整个社会生产的发达程度, 各种相关物质材料的贫乏, 包括相关专业的信息流动的缺少, 让教师的作用显得到十分突出。教师往往要以自己的实践, 自己的创作, 自己的所有的经验以及在这个行业里的资源来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包括进入20世纪90年代, 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但大概也是如此。当时一本好书, 一个新的风潮, 都是由教师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感受, 然后再传递给学生的, 这种信息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 教学质量反而很高, 因为在有限的资源里, 教与学的双方都专注于此。笔者还记得在大学时上课, 教师对艺术的创作的热爱, 直接影响了我们作为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与态度。甚至一些细节, 比如对材料的认知, 都会由教师在课堂上的范例绘画, 而得以更深入的了解。有的时候, 这种耳濡目染更多的是通过很多细节的呈现与观察得来, 而并不是一定需要教授者明确的提出来什么要求。更多时候, 是结合了学生自己的实践与想象, 在动手中去探索, 并且完成教学的过程, 以达到目的。毕竟在艺术教学上, 教与学都是同等重要, 教与学的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个人, 是有着不同性情, 不同经历, 不同认识的个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唤起, 往往是教学上最为重要的环节。而现在, 一个系一个导师相对应教学上的学生的数量, 动不动也会有二三十人, 甚至会更多。当然, 这也是时代的趋势。

至于具体如何教学, 如何实施教学环节, 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都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热情, 实践热情, 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反观进入新千年以后的艺术高校教学, 由于扩招由于教学产业的市场化, 往往出现一门课一个教师面对三五十人的一个班的情况。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 贫富差距加大等等社会现实, 也不断在影响着现阶段的高校艺术类教学。现阶段艺术类教学所遇到的情况, 也是前所未有的复杂, 其中对艺术热爱者有之, 听从家庭安排者有之, 混个文凭, 宽进宽出者有之, 不知所措, 一无所知者有之, 也有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已开始创业, 工具化学习, 功利性型人格, 导致学习实践与认识的不全面。

这些种种情况, 就是我们如今艺术教育教学, 所面临的现实。同时, 由于网络在新千年后的普及, 在资讯全面快捷的同时, 也让教与学面临如何对海量信息加以选择的困境。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首先体现在过份重视学科成绩, 争取奖学金等等教学设置的孜孜追求上, 本来这些教学设置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好的完成学业, 独立思考与实践, 以达到培养相关专业人材的目的。但由于唯利主义至上的风气传至高校, 作假者有之, 唯脚踏实地, 热爱本专业者少。这一切, 都是以往教学中有所出现的现实的弊端, 但是又是我们面临的, 逐年来越来越明显的现实。虽然也是正常的现象, 但毕竟, 艺术类高校还是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所以着眼未来,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改正一些学习的风气, 笔者认为, 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学校学术交流已经很多的今天, 在不同的标准都在得到尊重的当下, 在不同价格观都在可以受到认同的现实中, 重拾对学习与学术的热情与认真, 而不是仅仅把学业, 把学习作用一种工具, 把文凭作为进入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 这样可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职业道路上走的更远。

因为艺术类教学有其自身的学习规律与特点, 尤其是在传统认为的“国油版雕”等纯艺术课程中, 除了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背景, 相应的动手能力, 独立的判断与反思自己的能力外, 对文史哲领域的自发性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意味着所谓的学习, 绝不是仅限于在课堂上的时间, 也绝不仅限于校园, 而是与自身的特点, 自己的兴趣, 不断的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与学校提供的除了规定的课程安排以外, 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场域”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来说, 这种教学与学习, 教师虽然重要, 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 教学条件固然重要, 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相互比拼,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课程中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 而总结的最好方式, 就是最终实践在自己独立的创作上。以展览, 以项目的形式促使学生不断的强化创作, 以带动所学习的基础知识, 并以此为起点, 触摸周边的相关知识和行业为我所用。如果仅仅是以一综合类大学的课程安排, 获取学分, 成绩。而不是自己正在投入本行业, 相信其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所以在艺术类教学中应因材施教, 展开讨论, 尊重个体, 激发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没有这一环节, 再好的教学条件, 课程设置, 都会流于形式化而走向空谈。

关于我国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培养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几乎已经成为当今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最高目标。随着我们国家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们从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问题中解脱出来,不再为物质生活上的事情而烦恼,但是接踵而来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是当代父母发自内心的呼声。然而,事与愿违,良好和过高的期望,再加上不良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一批批的“畸形儿”。过多的呵护,致使现代的孩子普遍的自私、懒惰、缺乏责任心。错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教子之法,却非如此!那么,我国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溺爱娇纵,重养轻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如今不少的父母,仍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不断地揣在孩子身上。处在儿童期,特别是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是行为习惯、人格、智力最容易塑造的时候,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拥有最佳的时机去影响他,按照他所能够适应的速度,在他最乐于学习的时候,用他所喜欢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去教育他。然而,事实上我们的父母们却把更多的精力和关爱用在了惯养孩子身上,而不是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过多的溺爱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一切问题全部包办,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磨砺各方面能力的机会。父母给予的是惯养和溺爱,却希望得到教育的果实,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具有这种“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思想意识的父母,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教育的义务,而仅仅专注于孩子的物质生活,这种单纯的生活型的父母,很可能会贻误孩子的一生。理智的爱是父母之爱的升华,培养理智的爱,疼爱而不溺爱,是父母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是爱的意愿和科学教育方式的和谐统一。

二、父为子纲,任意打骂和体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父母却完全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认为自己百分之百的正确,子女除了服从就没有别的选择余地,更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对于孩子正确的要求和行为父母要给予肯定、支持,错误的言行要坚决反对和制止,不能一味遷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助,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地去克服困难。

三、教子不教自己,忽视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模仿”对象,一旦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某种习惯和处世的态度,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岳母刺字”、“曾子杀猪教子”就是很好的范例。父母不仅要直接教育孩子要怎样去做,而且自己也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榜样的作用却是无穷的。孩子们不仅会用耳朵听,更会用眼睛看,用心去体验。如果父母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如果父母宽容大度,邻里相处和谐而有融洽;如果父母拾到重金,原数奉还失主;如果父母路见不平,倾力相助……总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谨言慎行,塑造以身作则的好榜样,培养高尚的情趣和文明举止。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忽视挫折教育,但求孩子平安

挫折作为人类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能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往往会使人变得消沉退缩。但是,事物总是具有辨证性的。在挫折和逆境之下,人们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付出加倍的劳动与努力。正是在与挫折抗争的过程中,增长了人的才能和智慧,人们抗挫折的能力才能逐渐的提高,使自己在生活中坚强起来,无所畏惧地直面人生。有人称:“挫折是到达成功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挫折对人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我们的父母才更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使挫折教育成为孩子的“壮骨剂”。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从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才能在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孩子一点挫折,对孩子的一生将是大有裨益。对孩子进行挫折意识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教育孩子面对挫折,勇于放手,不怕孩子碰壁、撞钉子、不要退缩,敢于迎着困难而上,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郑中 著.《救救咱们的孩子》[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

[2]冯林 主编.《中国家长批判——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版.

[3]吴万紫 编著.《家庭教育宝典》[M].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关于核安全的一些感想 篇4

刚上完核安全这门课,在教材的指引和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全在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核工业方面。1979年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都给我们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

核能自其为大众所知的那天起,就给人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也许就是一部分人对核能的全部认识。而正是这种浅短的认识造成了民众对核能的恐惧,以至于对核能和平利用的恐惧。

但我们能说民众的担忧没有道理吗。显然不是,就算是对核能或核电站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也不免存在这种担忧。因为以上所例举得三次事故就是很好的证明,其中尤其是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尤其严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都造成了具有较远影响的伤害。

所以,人们对核能的恐惧不是像对炸弹爆炸那样的恐惧,而是对核事故之后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辐射的伤害的恐惧。

纵然如此,我们这些对核能较为了解的“专业人士”仍然对核能的未来充满信心,而充满信心的原因显而易见。但是安全始终是我们心中的一块永远放不下来的石头,因为没有一个系统能做到百分百的安全。我们只有在平时培养过硬的技术,养成很好的安全习惯,做到在自己环节的百分百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整个核电行业才能是最安全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文化中个人的响应。

我国一直对核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自我国第一批核电站建设至今从未出现影响较大,社会反应强烈的事故(也许我不知道)。我想这就是我国核安全成绩最好的见证。这种良好的纪录来自于我国在核安全各方面努力的综合,是我国核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的正确选择,是我国独特社会制度管理下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给出解释。

国际自世界第一起严重核事故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提升核安全水平的方法。在三哩岛事故之前,人们主要是集中考虑的是所设计的设备和所编程序的安全性能,“单一事故准则”,“设计基准事故”等概念是考虑的全部,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到了后来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认识到人的因素在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许多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人本身的误操作造成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由INSAG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此时人们意识到了核安全是整个核行业系统有机运行的所要达到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整个核行业体系看成是一组硬件的组合,则只有在安全文化这种软件的配合下才能运行出核安全这样的结果。因此,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显而易见。

所以核安全是核行业各个方面努力的综合。

众所周知,去年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的。这完全是福岛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悲剧,或者说是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悲剧!地震带的运动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后来,公司高层,日本政府及军方的不作为也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我国存不存在这种情况呢?当然地震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们的核电站是绝不会建在地震带上的!因此,我认为自然因素的原因我们担的风险至少比日本少很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这样的风险。

从去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后期救援情况来看,虽说没有十分地不及时,但至少是有错过最佳救援时间的嫌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政府的行动力太差。这种情况在我国当然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政府拥有好几层的应急系统,可以果断地采取措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在核安全方面,目前我们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以后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一些感想 篇5

(动画系作业)公共课关于这次作业,我分了三个部分。

一个是对中西方文化给我们当下带来的影响,及我们该怎么做,大体上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即《青年们,我们该觉醒了》 第二个是针对开放的男女关系,以淫欲为美的西方时尚思潮对当下社会的影响,这个方面制作了一个小片子。当然还有关于这个方面的一些文字论述。

第三个是合作的以花为载体,体现中西的不同。这个也是一个小视频。

青年们,我们该觉醒了

中西方文化差异

1、什么是智慧与知识(横向比较)

从绘画艺术领域看,中国的绘画一直要求人,一个完整的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发展到文人画更是“意在笔先”很强调意境和悟。是一种修内自省的艺术。

西方绘画艺术则不然,它相对外扬,宣扬自我,勇于批判,敢于战胜,对人性的揭露不断打破人伦道德。是一种外攀的行为。

在这里,同样我们都有运用绘画工具这种本领,驾驭这种知识的本领,而什么能表达,什么不能表达,该表达什么,该怎么表达,这是一种智慧。

那为什么我们要修内自省调整内部因素,而不是谁去打败谁呢?

如果我们从医学角度上来看,对于一个病症,中医会去调整内部平衡关系,加强一方,减弱另一方。

西医则杀掉有问题的那个。最终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病毒的爆发。所以,西医是杀戮医学。

同样,如果将人和自然作为产生病的两个因素,那么东方文化懂得天人合一的智慧,西方文化则会去征服自然。如果将人和人之间,或者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病拿来去治,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西方人所作的。那么,依据这个举例,我们会明白,这样没有智慧的做法会带来什么——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走上由于缺乏伦理观念的纯粹科技的发展而导致毁灭人类的可悲之路。

2、什么是智慧与知识(纵向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人,宗教,善的智慧,中国现代文化,西方文化 知识 技能。被强奸的文化下的人民生活状态,(饮食,疾病,灾害,教育)为什么传统文化这么重要,能扭转这一切问题!

这就要提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儒释道文化。三个领域相通的都是在修内在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弟子规——儒家经典讲自省,台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等道家名篇讲改过,忏悔更是佛家必备。并且 三者都崇尚善。这二者又基于因果循环的道理。让人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今天的量子物理学,太空物理学也证实了何为因果循环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育让人真正的认识自己,我们从何来,到何去的严肃问题。

那么这种善和德的要求,这种方法论体现着我们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么高超的发明技术为什么没有推广? 是因为古人懂得科学技术会蓬勃人的贪欲而造成毁灭。他们知道该怎样利用知识,这就是智慧。说到底,什么是智慧。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智下有日,日为太阳,也就是说它会发光发热。上有知,知识,明白,知道之意。那智字就显而易见了:要明白,懂得知识该往哪里用,哪里需要它发光。那慧字,上面“丰丰”为稻草,杂草之意。“彐”是扫的右半部分这个彐字落在心的上头,扫除心中的杂草,通过自省将不善的行为不善的念头端正过来。

智慧就是要在有良知,有道德规范这个基础上,懂得如何做事,如何运用所知。这是对善的要求。

那么对于因果循环的道理就需要提到传统文化中讲福报福田。讲我们人一生,好比有巴掌大的田,你往里面种什么就得什么,你要是攒着,节约,会越种越多,浪费挥霍,在人年纪轻轻就把巴掌大的田用光了,有个灾患无以抵挡。所以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就死掉了,就是把福提前享受光了,受不了苦。

而我们现在并没有积德。现在的中国人完全是在挥霍老祖宗给我们攒下来的福田。将来就该受苦受穷了。

可以说只剩下我们爷爷奶奶这辈人,自己省着留给子孙后代延绵不断,这是积攒了福田的。自己积攒很多,还能延续到孩子那里。所以我们的中华民族几千年能这样下来,依然昌盛不衰,就是受老祖宗的恩泽。

而西方人,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今天的钱花光花明天的。西方人更为甚者,欠下全球人民的债,以多少人的辛酸血泪换取他们的享受挥霍。所以他们必然会爆发经济危机,他们的果报不会好受的。

所以话说回来,为什么习主席上台就提出光盘行动?我们新一代人在创造了gdp虚假繁荣的历史后应该好好反省,我们真实的社会风气是严重的享受,奢靡,浪费之风。引发的就是各种疾病,绝症,传染病!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好手里这仅存不多的田,好好回顾一下古人所说的勤俭节约。

浪费,节俭。

我们再来看看现当下社会人们的健康问题,现在中年人,心脏病,糖尿病,三高,白血病,癌症的患病率是非常之高的,而且早龄化,年纪轻轻也开始得。这全是吃出来的病,因人们贪欲发展过头而结出食物是有病的食物

这可以引用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的一段内容: “文化上的这种偏见深透进了人们的意识。如果你是个有教养的人,你应该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如果你是有钱的人,你应该多摄入肉食;如果你是穷人,你只好靠素食,比如马铃薯来果腹。社会阶层越低的人,通常被看作是懒散、没有能力的人,是肉类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结果。这种社会精英主义的傲慢和偏见,是19世纪营养学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当时的概念是“强壮就是好的”,是更有教养、更高尚的象征。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更使得蛋白质的偏见充斥到社会中”这大大的增加了肉食的摄入。

不但如此,我们还不断强烈的要满足我们六根的欲望

这表现在如果我们买水果蔬菜时,要挑大的挑好看,要色泽光鲜的,要没有虫子咬过的。而那些又丑又小的则被弃之一边。想想我们不但欲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而且时时处处都要吃好的喝好的,那么,如果我们作为卖家会怎么应对呢?是不是也该迎合这种贪心而引起的自私自利心呢? 是不是也应该在种植蔬菜水果时,大量喷洒农药,放生长素,打蜡,浸泡防腐水呢? 肉商是不是也要多放一些瘦肉精,避孕药,给动物注水呢?所以,当我们的新闻媒体不断去曝光,发露黑塞时,痛定思痛的想想,该反省的应当是自己!这就关乎到我们必须要自省。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再不注意身体健康,我们的国家将来都是麻烦。我们这代人将是国家的瓶颈,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国家劳动力资源不足。加上这批还未步入老年的人们,疾病缠 身,那国家将会有很大的负担,社会问题将会爆发。所以注意身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保护好身体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勤俭节约,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把当下种上善的因,好的种子,未来必然会结出好的果实。

再让我们看看一年又一年不断的灾难。我们面临的气候反常,地震,海啸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世界的认知,缺乏道德的表现。但人们总觉得这些灾难是孤立事件,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们没有一时一刻能脱离于自然,我们休戚相关。可是我们傲慢至极,凌驾于万物之上,为所欲为。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利用科学技术,无限制的满足无底的贪欲,海洋枯竭,地下能源浩然洗劫,动植物被毁坏的千疮百孔。当禽流感,sars,非典侵袭时,人们还只顾着杀掉成千上万的动物,而从不反思这是为什么?我们所种下不善的念,这个因,必然感召来恶报,个恶报反映在我们的身体,精神上。在医院里受苦,如同人间炼狱。

这反映出来,必须由传统文化才能治我们最根本的病。我们必须要明白因果循环的道理,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好好检点自己的过失,端正自己的品行。这三者互为依靠和前提。所以如果我们还不遵循古人的教导,明白道理,好好醒悟,灾难时难免的。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时,应当明白,从根本上讲,除非这些传统的道德教诲能够影响、引导科学应用于建设领域而不是破坏方面。科学并不能够拯救人类。科学应是拿有两把火炬的天使,如果道德之炬被遗忘、疏忽乃至抛弃,人类只生存于科学的主宰之中,那么,科学这个无情感、无悲悯、无道德价值的东西就足以招致全人类的毁灭。今天,在大小不同的程度上,科学家及工程师们在军备资金的供给下,一年到头为军备竞赛而忙碌不停。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们正在使用其无限的创造力,设计制造更具威胁性、毁灭性的武器。如果运用高尚、神圣而又有实践性的宗教伦理道德,配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二者携手并激发人类发现其内在潜力及外界蕴藏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拯救人类,并使世界成为乐土。

参考书目和纪录片: 《第十一个小时》 《地球公民》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净空法师:现在人为什么多病?

素食——身心健康的捷径 《弟子规》 《了凡四训》 《十善业道经》

《水知道答案》江本胜 《群书治要》李世民

《佛学,哲学,科学》杨振宁

关于军事理论课我的一些感想 篇6

15金融中捷1 李妍 1510852113 李刚老师的军事理论,是我上过最有意思的军事课,之前在高中时,军训也有过关于这方面的讲座,令人昏昏欲睡。李刚老师的课,总是激情满满,而且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让我想再困也睡不下去。

在课堂上,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军事理论知识,认识国际形势,了解大国外交,军事理论的定义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更应该开阔视野,放眼全球,更好的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充分了解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建设祖国的未来,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在文化上、教育上,更要在军事上,外交上不断强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声望也会越来越高,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军事理论教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具备的,它不仅是简单的爱国教育,更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必要手段,我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网民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不满,认为就应该“打过去”,“每次都是强烈谴责,却不采取军事行动”,我认为这些言论仅仅是站在一个国家公民的角度,却并不知道国际形势关系的互相牵制,错综复杂,每一个决策,每一场发言,都关系着亿万人的安危存亡,这不是卡牌游戏,不是楚河汉界,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股股政治军事力量的暗流汹涌,是金钱和权利的博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显兆,用实力说话,同时又能做到坚守和平公正的原则的国家形象,能有几个国家?我们也看过不少南亚的小国发言人,口气狂妄无比,动不动就要举兵,动不动就灭国,徒落笑柄。中国旨在树立一个合作共赢谋发展,团结友爱自强不息,谦虚包容自信、文明开放现代的大国形象,我们应该为这样的中国形象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7

一、转变教学理念: 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课堂上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 老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 教师基本可以说处于中心地位。可是,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教师的这个角色受到了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 上网随时随地, 非常方便。要想获得某方面的知识, 不像过去主要依靠书本, 现在鼠标轻轻一点, 就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查到。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的知识量可以和网络匹敌。老师知道的知识, 同学们可以在网上获得更多更全面; 甚至老师不知道的知识个别同学也有涉猎。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不顾学生感受地单纯传授知识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学生也不愿意听。

怎么办? 教师的角色该进行一些转变: 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教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教学。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都应该努力达到这个要求。没有做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 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做到这些, 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学活动理念的了解和贯彻,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 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很深的影响。另外, 也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从中找到解决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从而更好地来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 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实现合理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策略, 应该做到:

1. 从多方面了解学生

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 要融进学生的生活, 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需要, 用心来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 争取能够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有怎么样的兴趣爱好, 以及对老师的态度和期望等方面的需求, 进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做到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2. 教学组织以学生为本

开放式教育的教学组织坚持 “以学生为本” 的原则, 有各种层次, 各种目标的学习类型, 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相组合, 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 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相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和学习类型、学习习惯等来设计出多种不同媒介的学习材料; 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 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和自己所学习的课程, 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在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 形成独特的自我。这种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尊重个性的自我发展、尊重个人生存状态的教学组织形式, 就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以学生为本, 这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 教师的合理启发与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引导。爱因斯坦指出: “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这些都表明, 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才能使学生的思考得到更有效的训练, 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 争取做到充分认识和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规律性, 从而有效地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增强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和讲授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讲授式教学在每次教改中都受到抨击, 但讲授法自古以来一直是最主要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因为一般情况下, 知识和信息主要是借助语言来传递的,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又进一步加强了语言的这种传递功能。

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谈讲授法变色。教无定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只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 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度思维能力, 那么采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可以的。

讲授法有大量成功法的案例, 如各类网上公开课、各个学校的很多精品课等。当然, 讲授法也有很多运用失败的, 最典型的就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成功合理地运用它。很多时候, 还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比, 如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说起启发式教学, 几乎人人都很振奋, 在每次教学改革中都很受追捧, 但往往对它又充满了表面化的理解, 好像一用比喻、表演、肢体语言、提问以及讨论就是启发式教学。可是很多时候比喻不恰当, 身体语言过火, 提问明知故问, 毫无启发价值, 讨论乱哄哄或者无人发言, 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成功的启发式教学需要拥有以下条件: 第一, 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兴趣。第二, 学习内容有难度但难度适中。第三, 学生对学习任务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等。在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比较适合启发式教学。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启发式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向度思维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 如果大家没准备好, 而教师只是坐在那儿袖手旁观的话, 就会产生无政府主义。讨论更多地听起来像是一个争吵, 或是断断续续, 或是一些学生被排除在外, 而不是互相尊重的讨论。有时在研讨课中, 如果教师认为参与者不需要帮助时, 也会产生一些的无政府主义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只抛出开场白问题, 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很少或从不说话, 要学生们承担起整个讨论的话题。这种放手不管的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这个群体是否需要介入或是支持, 来帮助他们得到更深的理解。如果研讨课成员准备好了围绕中心进行讨论的话, 那么教师必须随时放弃干涉, 一个研讨课将变成由学生自己推动的课堂。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暂时做司机的驾驶教练, 坐在副驾驶位上。

有些时候, 一些教师并不足够信任他们的学生 “跟着讨论走”, 每当学生讨论与教师预见的相去甚远时, 教师就想要按照他们计划的顺序问所有的问题。然而, 只要讨论仍旧是基于文本的, 出现超出教师预料的方向就是无可厚非的。这说不定还可以开启思考问题的另一个向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向度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 “对一个人来说, 学习知识并不像显现的那么重要, 他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就专门去学校, 他完全可以从书本上获得满足。在学校里, 衡量教育的价值并不仅仅只依靠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多少, 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维的训练”。就像田忌赛马, 有时候, 倒也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知识和道理, 只要调整一下思考角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当然, 不是所有的超范围都能导致这样良好的结果。当学生的讨论过于漫无边际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的讨论, 做适当的自我调节了, 使讨论继续沿着一定的方向行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往往能够锻炼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 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就扮演综合剂、复述者、偶尔的倡议者的角色, 而非对话的主要先锋。

由以上可以看出, 讲授法有讲授法的好处, 启发式有启发式的优点, 如果能很好地把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则更加有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向度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关于美术教育的感想 篇8

一、重视我们的工作

因为家长对美术学科的支持不够,学生对美术科学学习的欲望也随之不高。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我们是否也慢慢松懈了呢?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重视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课堂上下足工夫,做好培优工作,从而扭转大家的看法,改变美术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

二、关爱课堂上的孩子们,在互爱中快乐学习

要拥有和谐、完美的教学课堂,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好心情的老师,才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从事创作。对孩子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份关爱,都会产生巨大的触动,比起那些,学生有些许不尽如人意,画的画有点糟糕就拉长了脸责备的老师,换种方式會不会更好呢?不妨多和孩子聊聊,听听童心童语,对你的美术教学一定大有益处!

三、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是教师与孩子整体互动的过程,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发挥孩子的想象和灵感,把绘画变成孩子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教师需要一整套能发挥自身优势又最具效果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学生要诱导学习,不要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勉励学生发奋学习,不要硬压他们学习,要开拓他们的思想,不要替代他们做结论。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设疑".例如,我在讲授美术教材《快乐的小鸟》这一课时,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从"快乐"入手来创作一幅小鸟图,如何能让他们注意"快乐"这个词,又如何将它表现出来呢?我很认真地问他们:"老师有件事很不明白,就是这些小鸟为什么这么开心、快乐呀?"疑问一抛出,孩子们议论开来,仔细地寻找小鸟快乐的根源,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它会飞。""它有漂亮的花衣服。""它有温暖的家。"……孩子们都知道了,创作的画自然丰富精彩。除了设置疑问,启发式教学用得比较多的还包括语言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对比启发。

2.趣味游戏法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兴趣,那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呢?除了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外,把美术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我们倡导的美术趣味游戏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就会更具实效。

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课堂的评价

每一位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都怀着一份感激与不安,渴望着这些天使幻化出神奇的翅膀。当他的翅膀不如你想象中丰满时,你是否还能看到他另一面的闪光点呢?特别针对个别调皮的孩子,也不能因为教师的好恶而影响到他们接受知识的权利,用你的微笑,用你自然的语言真诚地给他鼓励,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有很多教师经常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欣赏、评定儿童画,线条没画直,不好;形状不规则,不好;怎么采用这种颜色,不好;线条这么乱,不好,这些对儿童画错误的认识,往往打击了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记得要时常阅读有关儿童画的书籍,以便自己有更正确的方向评价儿童的创作。

3.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

在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应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运用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评价手段,从"课堂—课外—期末"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比较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 篇9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学区王文玉

目前,我们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是非常重视了,这也就为我们搞好学前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搞好学前教育呢?对此,我有以下的观点。

一、明确学前教育性质

由于教育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目前出现的“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小学教学中学化,中学教学大学化”现象非常严重,最近还有人指出了一种新的现象非常严重,即“大学教学小学化”。这些现象都反映着这样几方面的问题,即我们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的问题,具体地说,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玩耍、益智、培养良好习惯的地方,然而却要让孩子们学习很多本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而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学习程度很快地就达到了一个不亚于中学生的学习程度。到了中学,就开始学习很多本应该在大学阶段才被引起关注和重视的知识。而到了大学,我们才发现大学生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等都比较差,而这恰恰应该是在小学阶段里就应该完成的教育项目,这就说明这些年孩子们光顾着准备考试了,连为人处世最起码的常识都没顾上学,这是多么尴尬的情景呀!

二、规范学前教育规章制度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10

朱倩

前些日子成龙的一曲《国家》唱红了大江南北,其中歌词我颇有感触“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串歌词倒出了人民和国家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国防教育?什么是国防教育?我们怎样进行国防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我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国防教育?今天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小小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总结,算是对我一直以来疑问做一个不太成熟的回答。一,为什么要进行国防教育?

首先从国家构成上:

1、首先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构成国家的本质属性。

2、确定的领土。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

3、政权组织。政权组织是国家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

4、定居的居民。国家是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居民是形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对象。所以国家对人民负有义务,人民对国家也有义务。其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九章 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第五十二条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公民和组织应当保护国防设施,不得破坏、危害国防设施。公民和组织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国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秘密物品。当今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还有钓鱼岛问题,都是目前中国必须也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作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青少年,更应该在中小学就接受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掌握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强化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感、向心力、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 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和地理、爱国主义思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科技知识、国防体育等等,特别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中央集体领导关于国防建设的思想和实践为教育的重点内容进行教育。国防教育

是为捍卫同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在初中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包含了: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崇勇习武的尚武观念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热爱传统文化,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阶级分析的观点。进行国防科技教育。通过数理化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防科技发展情况,为献身国防事业打好基础。在初中所设学科中,能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的篇目课时,约占本学科总篇目总课时的比例为:语文2 1 %,政治4 3.3 %,历史6 0.9 %,地理3 6.2 %,数学9.7 2 %,物理1 5.5 %,化学1 1.5 %,植物8.7 %,英语1 0.5 %,音乐2 5 %,体育2 5 %,美术1 0 %。

三、怎样进行国防教育?

小学、初中学生国防教育,采取结合各科教学和有关课外活动,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不单独设立教材,不增加课时。1.坚持结合各科教学,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则.在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教学中,渗透国防科技、“三防”知识、信息化战争等教育,使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效果。2.着眼学生特点,既注意教育的阶段性,又注意教育的连续性。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有的放失,前后衔接,突出重点进行教育。3.坚持国防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多渠道向学生进行教育。4.坚持教育内容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多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增强教育效果。5.是落实教学保障。除校本教材外,每年学校都投入一定数量国防题材的书籍和期刊,作为教学辅导资料。

6、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积极营造国防教育的育人环境。建立国防教育基地班,为我国军事大学输送优质生源。7.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扩展延伸国防教育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互动、认知和养成中,增强国防观念,丰富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一是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邀请英雄模范做报告,举行主题班会、读书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8.充分利用双拥共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学校设立“国防教育日”。

四、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

中学物理包含了力、热、光、电、声、原子物理等,每个部分的知识是许多最前沿的最先进科技产品或是军事武器发明制造出来的基础,所以物理这门学科从古自今都备受各个国家重视。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我国最前沿的国防科技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国防就在身边。祖国强大了,人民才会幸福。而肩负祖国未来的学生,更应该发愤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中学物理的绪言上,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 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 自然学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我又会从人造卫星拓展到军用卫星。我国新型返回式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为1米以内。迄今为止,中国共研制成功了3个型号的侦察卫星,成功发射了17颗返回式侦察卫星,除1993年10月8日的第15颗卫星没有按计划返回,其余全部回收。其回收成功率为世界第一。这样的引入,普及了学生的国防科技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浮力的应用”时,我刻意在引入时,从让人屈辱的中日甲午战争开始,让同学们回到那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岁月。并引入了“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的世界”这一观点。同时骄傲的提到中国航母辽宁舰,自然的提出了如此庞然大物何以安全的漂浮在海洋上? 学生精神受到震撼,自然学的卖力。在教到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提到了核潜艇,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我国的“蛟龙号”,借此机会,我有给同学们就“蛟龙号”目前下潜的最新深度以及在“蛟龙号”技术世界所处的先进水平做了一番介绍。同学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同时让同学们自己分析了“蛟龙号”上浮,悬浮,下沉的条件和方法。同学们感到自己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学习热情高涨。学完本节后,纷纷表示,要为将祖国建设成海洋强国努力读书。

在讲授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时,着重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业绩。邓稼先解放前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在外国严密封锁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和同志们用创造加奋战的精神,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紧接着,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氢

弹。由于放射性物质的侵入,他得了不治之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我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领导和参加过32次试验,用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诗章。同学们听后,都为我们拥有这样的优秀的科学家,这样爱国的科学家而感动,大家表示要向这样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可以放弃一切财富、荣誉、权利、甚至生命。

总之,要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三方面下功夫:注意搜集物理学发展史上中国的科技成果,可以用这些科技发明创造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渗透现代物理科技成果使国家和社会收益的思想,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介绍优秀物理工作者,培养为祖国献身、勤奋刻苦精神,培养中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科学事业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11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从小学就开始实行。不过从本人执教几年的情况看来,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应当的水平。本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要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知识及相关应用、办公软件(一般都是OFFICE)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Internet基本应用,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及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等实用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从笔者的调查看来,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时达到这个整体目标的学生不到5%。把计算机用于游戏、娱乐的占90%以上,指法标准的更是才5%,对办公软件的认识还停留在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这个印像上。大多学生从来没有用过计算机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更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认识。

与之相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很重要,是必备的一种技能。从80%甚至更多的学生都拥有个人计算机的这个现实来说。计算机在将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90%的学生和家长购买计算机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但是这些计算机在不久后也单纯地成了游戏娱乐的道具。

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或者其他专科院校的学生不同。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惯不如大部分本科学生好,自制力也更差,对将来的计划也不清晰;与其他专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对技术性的知识要求更高,学习计划中实践部分更多。对理论的要求相对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不能按照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有专业针对性、层次性来进行教学。

1、使用一体化教学

现有的“教室+机房”这种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公共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跟其他基础学科恰好相反,具有“先会操作,再懂理论”的认知过程。这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总结和升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自己的技能。教师应该多找一些有趣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从而主动去练习和学习。

2、针对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

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教学目标应该以职业规划为导向,有侧重地来进行确立。比如会计专业,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是数据处理(对办公软件来说,就是要加强EXCEL的学习),其他专业只要能做好常用表格就算达标,会计专业却必须要学会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对印刷专业来说,WORD的学习就应该是重中之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描述也应该具体化和形象化。比如对目标的描述可以变成:能独立地完成一台电脑的硬件配制,能熟练地装载操作系统,能完成教材多少页的排版等等。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门课程能教会他们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

把水平不一的学生进行分组,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各组组员不固定。若完成了比较低级的目标可以申请跳往高级组,高级组没能完成目标的同学调往低级组。可以设定达到一定目标给就可免修,同时给予相应学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性。也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努力。而学习任务应当具体化,比如针对WORD一章,低级组可以按上机指导完成习题。而高级组则需要面对报纸实体依样完成排版等。

4、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专项课程,联系实际模拟情景进行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专项课课题,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查漏补缺,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相关技能水平。比如针对文秘专业,可设立打字专项课,把企业相关要求完整地作为课程依据,学生按图索骥,对以后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有个清晰的认识。从根本上给予明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尽快与社会接轨,减少二次学习的时间。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一门课程值得我们关注。如何使“计算机”这个新型工具发挥应有的高效作用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中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熊发涯.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3]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7[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篇12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生理学、饲养学、病理学、兽医学、动物外科学等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门课程也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后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巩固了学生专业思想,增加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动物解剖学》全书共分14章。第一章为细胞和基本组织,阐述细胞和四大基本组织的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十二章以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和被皮系统)为主线,结合器官组织内容,阐述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第十三章介绍家禽解剖结构特征;第十四章简要介绍胚胎发育过程。

我们所从事的畜牧兽医类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县及县以下的兽医站、大型养殖场和各种兽药、饲料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有别于本科普通高等畜牧兽医教育的相对独立的层次和体系,它侧重于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它具有极强的岗位性和职业性;在教学特色上,它定位于“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效果上,则强调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知识和技术。针对这些特点,本人就解剖教学将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谈谈一些想法。

1 编写适应岗位需要的辅助教材

一般而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兽医学教育倾向于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专门人才,其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专科层次有较大的差别。然而,现行的各种专科教材,以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者居多,较普遍地存在理论偏难、偏深,教学内容偏多的弊端,甚至有的本来具有很强连贯性的内容,被随意删删剪剪,失去了连贯性,使得学生在看书时很难理解。同时,对于现使用的教材都是同一规划的。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高职教育的需要,首先是尽快地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职业特点,适应岗位需要,专业适应性强的辅助教材。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1 教材内容力争要少而精

以“够用、适用、好用”为原则,按专科层次和岗位需要重新构筑新的知识结构框架和新的知识结构序列,从专科层次和岗位需要的角度、深度、广度组织教学内容,避免理论上偏难偏深、面面俱到。

1.2 针对专业特点突出重点

要重点突出“实用性”知识。对不同专业,教材内容也应有所新侧重。比如:对动物检疫专业,可以较大的幅度删减神经系统内容,而增加诸如表面解剖学内容,适当增加重点局部的层次解剖学知识;对动物医学专业,应主要介绍一些与诊疗技术有关的解剖知识,适当介绍一些重要断层解剖知识等。这样,将可以为今后毕业后求职分流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1.3 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应尽可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理论、概念和技术;从而加速知识更新,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一定的弹性

使各校能根据学生的来源和去向有调整教学内容的余地,使教师更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即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学习。

2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2.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解剖学的知识点多,各种名称繁多而复杂,加之内容较为枯燥,难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只具有大量的文字或者说是将原本的板书给予呈现,而是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应具有集动画、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特点,使其能充分地展示教师教学的层次、条理,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当然,要有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经过大量的时间共同努力制成。

2.2 解决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的矛盾,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

要有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手段围绕培养“技术型”、“操作型”人才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应特别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历来有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实验教学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保证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和较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但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实验室短缺、学生数量庞大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理论课已经讲完几个星期,而实验课才开始上或者理论还没讲到就已经开始实验等的矛盾。动物解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理论与实验脱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再者,我们的解剖教学实习周,由于新生第一学期的教学周数短缺,通常安排在第二学期,这也会使得解剖知识一个巩固过程脱节。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科自身特点来部署教学。对于解剖学这种直观性强的课程,单纯地理论课教学,势必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贯彻少而精、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而实验课与理论课的不同步,更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能在实验中获取理论知识的就尽量放在实验室中,这样既可以节约理论课的时间,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3 引入人体内容,巩固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动物机体结构与人体结构有很多类似之处,在理论教学上,没有大量标本供学生观摩,为了有更加直接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人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来进行比照与记忆。教学中,在讲授完成家畜解剖学结构与功能后即加入相关的简单人体学内容,让学生感兴趣,运用对比记忆,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比如:我们在进行运动系统的教学中,骨骼部分就是很好的实例。

2.4 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实践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可以与周围的动物医院、养殖场等协商,利用其场所内的伤残动物进行实地解剖教学,对照尸体,讲解动物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并适当插入少量病理学知识。取这种方式,既降低教学成本,又充分利用标本资源,更为主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

3 建立适合本门课程的考核体系

考试,这把双刃剑,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检验作用。当然,如果利用不合适,将无法真是体现教与学的效果。针对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偏重于“技术型”、“操作型”,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理应相应改变,应尝试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如: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占分比例;可试行在模型、标本上辩认结构,另加口试的方法:口试在讲授完一个系统之后进行,由学生抽签,对照挂图或者标本来指认结构名称与功能,并现场给分;或者也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小组专题讨论等等。开始时不少学生觉得不适应,或说不出,或半道卡壳。但通过几次实践之后,学生们应该会喜欢这种方式,逐渐将专业知识与口才很好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与提高。总之,是要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较快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 一个较为难以实现的想法—争取实现动物体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与实践

我们可能通常有会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动物骨折了,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它骨折的部位或着去普通医院拍片,来做出诊断及治疗。但是,有些情况下,如体格庞大的动物,如:牛等,普通医院是拒绝拍片的。但是,随着动物医学的发展,动物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势在必行,必然会要求我们要尽快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然而,与影像设备的普及程度、速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相比,动物医学影像专业的主干课程—动物断层解剖学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我们应吸纳局部应用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知识,采用以局部应用解剖学为基础、断层解剖学为重点、影像解剖为应用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当然,这些的实现是很有难度的,我们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人才,就是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之设备等的拥有,才能进行教学。

教学改革是个重大问题,本文仅是涉及其中个别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使解剖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总之,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教学改革始终是高校教育开拓发展的主题,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朱桂资.中等职业学校家畜解剖生理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1):16.

[2]金海峰,马勇,纪量.改革解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5):1873-1874.

[3]任静波,任丽哲.动物解剖生理实验课应用“参与型”课型的效果[J].养殖技术顾问,2007,(7):120.

上一篇:初中数学远程学习总结下一篇:工商银行网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