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工作计划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语工作计划(精选8篇)

外语工作计划 篇1

一、 活动目的:

外语是我们学院的特色之一,举办“外语周”既可增加同学们的锻炼机会,从而加强个人的外语知识,达到并体现我们学院特色的效果。“外语周”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兴趣。为了调动同学们对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所以我们举办此次“外语周”。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 活动时间:

6月1日至206月6日

三、 活动地点: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内

四、 活动对象:

学院全体师生

五、 活动内容:

l 外语晨音:(2、3、4、5、6日分别由办公室、学习部、体育部、生活部、文娱部与公关部负责)

A:时间:6月2日至6日,早上7:00分

地点:图书馆门前(日语系)、旧教学楼门前(英语系和韩语班)

邀请各语种的外教带领大家早读,外语学院的`每个班级必须有10人以上参加。

B:时间:6月2日至6日,早上

通过广播站播放一些外文歌曲。

l 英语单词接龙:(生活部)

时间:6月2日,下午4:30分至5:30分

地点:旧教学楼门前草坪和图书馆门前

主办单位在指定地点摆设摊位。由工作人员给出指定单词,参赛队员根据所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开头在限定时间内说出另一个单词(选手必须把单词正确拼写出来)。例如:apple―egg―gun―need…… 接错单词者出局,接得越多者胜出。

l 跳绳比赛:(体育部)

时间:6月2日,下午4:30分

地点:篮球场(网吧外面)

由个人自带绳子参赛,先分五个人一组比赛,在限定的时间内跳的次数最多者进入下一轮比赛。晋级到最后的3名选手胜出(分别为冠、亚、季军)。

l 外语讲座与交流:(公关部)

时间:6月3日,下午4:30分

地点:旧教学楼

邀请英、日、韩三种语言的授课老师在不同的教室同时开展外语学习讲座。

l “寻找外语密码”越野寻宝活动(全学生会)

时间:6月5日,下午4:30分至6:30分

地点:校园内

参与者只要在承办方提供的地图上找出三种语言的密码和钥匙,寻找装有宝物的箱子打开,就能获得奖品。

l 趣味短剧:(学习部)

时间:6月5日,晚上7:30分

地点:培训中心一楼

由同学们自发自编自演的外语趣味短剧,再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评委评选出前三名优秀作品。

l 休闲外语:(办公室)

时间:6月1日、6日,晚上7:00分

地点:旧教学楼108室

外语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外语专业,辅导员,工作模式

一、新时期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新特点

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长大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同时伴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有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增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对事物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

当今大学生个性很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由于外语专业学生接触国外的思想和生活材料较多,在学习的过程容易进行中外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但由于大学生人生观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看待事物的观点很容易走向偏激。同时,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大增加,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强,相应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过多且不合理地强调自我,强调个性,从而在学习中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

(二)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

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同,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生长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价值取向有着兼容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外语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兼容性表现在他们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目前外语专业大学生对成才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同时,他们的价值取向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也呈现出不稳定性。外语专业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矛盾性也是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特点。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外语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国内国外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1]。

(三)面临着就业、学习的巨大压力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高校扩招等改革措施出台后,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已经彻底由原来的国家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同时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现阶段高校的就业形势已经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就业难”。

而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前的天之骄子不得不在大学期间继续不断地拼搏学习,努力考取各种资质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筹码。

外语专业大学生承载着更多的就业压力。随着社会就业导向的需求,非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与日俱增,其外语交际能力与外语专业学生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语言专业外并没有其他技能来增加就业砝码。这就要求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外语方面有明显的特长优势与过人之处。同时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又迫使外语专业学生不得不学习第二技能,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性格发展受目标语言国家影响较大

由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对所学语言感兴趣,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也必然会感兴趣。整体而言,外语专业学生会受到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影响,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会加入部分目标语言国家的性格特征。

如俄语专业的学生往往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爱唱、爱跳的特点。在俄语专业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欢快的俄罗斯民族舞蹈,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悠扬的旋律。而在英语专业则随处可见英国式的严谨或美国式的随意。

(五)网络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的发展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有很多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宣传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思想观念,这些信息难免会侵袭大学生的思想,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意爱国主义的宣传与教育。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辨别国家历史、是非的基本能力,避免培养出崇洋媚外的失败人才。

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直接交互性等特点,大学生如果沉溺于网络,必然缺少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立、冷漠的性格,而且一旦在网络交往中上当受骗,容易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2]。

(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从近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大学生进行的多次调查看,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已超过16%,心理不健康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3]。

伴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和应试教育的部分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在与人相处以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方面存在某种缺失。而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就是与人交流,这种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缺失所带来的挫败感成为外语专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目前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以及受各种思想文化影响明显增多相比,外语专业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以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无法满足新时期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一)教育的手段上,仍以灌输为主,忽视外语专业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校虽然提出了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但在绝大多数高校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公共课教育和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日常教育为主。而对于接触国外文化较多的外语专业学生来讲,片面的灌输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引起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从公共课教育来看,目前我国公共课教材较为落后。在解释社会现实问题时,公共课教材经常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观点,不能灵活地根据中国国情与国外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当前大学生最关注的内容如法治、时事、反腐败与社会公正等,在公共理论课中鲜有论述。而这些具体问题恰恰是最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因素。由于教材的这种缺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得我国现阶段的公共课教育的片面灌输性很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从教育的主体上讲

在高校外语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就是政治辅导员和两课教师。

1. 从辅导员队伍来说,在我国多是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年级配备一个辅导员,辅导员分为专职辅导员、研究生助管辅导员、高年级学长辅导员等。对于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就业困惑等,并没有专业的分工,同时我国高校的辅导员每人要带100-1000名学生不等,对于一个人来说,面对这么大的群体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辅导也并不十分现实。

2. 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上来看,我国的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做好有关学生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由于我国的辅导员是由学校学工部和学院双重管理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都在忙碌事务性的工作,而对于日益突出的学生急需辅导的各种问题有时无暇问津。

三、探索新时期下高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一)充分树立全员育人工作模式,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

1. 在当今高校外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由于外语学习的客观需要,外语专业多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平均每班20~30人左右。因此,师生间了解程度较高。在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目中,专业课教师比公共课教师,比政治辅导员都有威信,同时也更值得信赖,所以只有在外语专业中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果。同时,通过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使学生自觉树立学习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方式比说教式的教育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也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 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外语专业教学中,注重发挥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如美国、德国等高校要求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即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该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同时,外语专业还应该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如美国规定法学院所有毕业生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方能进入律师界;商学院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着重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工科毕业生欲进入工程专业界,也必须参加伦理问题的基础考试[4]。

(二)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1. 充分发挥外语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外语专业多是以语言学习为主的专业,因此课外语言运用的实践既是对专业学习的补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舞台之一。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同时通过正面积极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在高校中曾由南开大学研究生自发组织的保卫藏羚羊的活动,不仅使组织者受益匪浅,对于许多听过这位研究生讲座的参与者来说,也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同时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 利用社会文化设施的特殊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社会公益的纪念馆而闻名于世。美国通过华盛顿琳琅满目的博物馆如白宫、林肯纪念馆、国会图书馆和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美国国旗,随时随地宣扬着美国的政治理念,从不同于学校教育的角度体现着“美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3. 利用各种现代传媒的影响。

互联网络与各种声音、影视资料是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先进的传媒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园主题演出、校园电影院等现代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应是自始至终的主题。外语专业的学生始终面对国外的语言与文化,因此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意爱国主义的宣传。但此种宣传不应包含对其他国家的贬损或对自己国家不切实际的夸张,而应将别国的优秀经验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丰富,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内容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但有三点基本不变:(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引导学生尊重并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外语专业学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因此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接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五)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之一,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转变工作模式,加强队伍建设。

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面对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困惑和心理问题,我们的辅导员队伍急需进行专业化分工。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为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心理辅导员提供个体或者团体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催眠治疗和放松治疗。职业辅导员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个人能力、社交和个性情况,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习辅导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比如说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掌握学习方法、应试策略等。生活辅导员则是综合应用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提供咨询。同时聘用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习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生活辅导员。这些优秀高年级学生能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利用他们的经历和热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服务[5]。

2. 辅导员工作模式转变。

辅导员应该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而从事学生真正需要的各种辅导工作。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大学必然朝着自由与民主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职能应该淡化,而把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交给学生最主要和集中的宿舍管理部门。而使辅导员真正能公平公正地从事各种辅导的前提也必须是摘掉管理者的帽子。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必然要转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也应该认真看清新时期的新特点,认真思考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时刻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徐曼.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分祈[J].前沿,2005,(5).

[2]金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4]金世灯.西方高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3).

评建工作与大学外语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评估 大学外语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伍志辉(1954- ),广西桂林医学院大学外语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用学。(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18-01

在教育部推行的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如何搞好大学外语的教学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广西桂林医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大学本科水平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对这个难题已做出了圆满的答复。本文拟根据本校评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提出建议。

一、教学目标管理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国际竞争力。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既有广泛的多元性,又是抓质量的必由之路。根据我校的经验,专家组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管理工作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理念的更新、大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水平测试、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调查与培养、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前瞻、教考分离与学分制。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涵盖面很广,而专家组首先关注的是教学目标定位,只有做好了这一基础工作,才能因校制宜,将相关的教学计划制订、实施、监控等各种举措落到实处,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差别较大,即使同处一个地区,也会因为师资、生源、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而存在差异,这种现实的差别不可能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本学校的英语教学进行科学的定位,由于社会的现实环境,更由于“功利”的作用,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要求本校向其他的先进学校“看齐”。这样的心态会直接导致学校的外语教学定位与实际情况的失衡,在教学管理上不顾条件“一刀切”,一律要求毕业文凭和学位与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直接挂钩,这造成了教与学的极大压力和矛盾,打乱了一些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甚至会出现考试作弊等弊端。只有实事求是地明确学校的外语教学目标,才有利于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保证教学质量。从我院外语教学管理的实践看,原来的要求过高,脱离了广西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产生了不少矛盾,不利于教学管理。而在教改后,教学目标由原来达到较高要求降低为一般要求,区分层次教学,如基础太差,还可以由预备级学起。同时为了鼓励学生,也讲明教学的目的不变,快班和慢班的学生最后都能达到要求的目标。由于定位合乎实际,分类管理,因此,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得到解放和发挥,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也取得进展,成为教育部180所教改院校之一,获得教育部四项教改项目。在教育部本科水平评估工作中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专家组并没有因为我院调低了教学目标而否定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模式管理

在评建工作中,我们发现,旧的一套管理制度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采用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教育技术,这样对学生而言我们一方面可以尽情地开发“海量”的教学资源,供其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由于扩招而导致的外语师资不足的难题。这是新世纪大学外语教学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出路。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新模式在信息享用、自主学习、互动反馈、过程评估及追溯等方面都比传统模式有明显的优势,给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发展和创新的途径。管理人员应注意支持和发展其长处,并与传统模式优势互补。但这种新模式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诸多矛盾,如课时调整、班次改变、成绩登记、学分计算、考勤方式等,我们应与时俱进,做好对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的革新。我院管理层深入教学一线,与被管理者——广大教师合作,使管理工作由人工向电脑模式转变,将教务系统与校园网连接,并构成了数字式网络校园的一部分。该系统包含有选课管理子系统、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触摸屏学生查询子系统(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课程与成绩等信息)、成绩管理子系统(教师必须网上提供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了无纸化教务办公和成绩管理的目标。该系统除了实用可靠以外,还具有丰富的统计报表、灵活的组合查询、良好的外扩接口,再加上严密的数据安全措施,保证了教学管理的需要。这套电子管理系统对评建工作的支持作用很大。

三、教学过程管理

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下,我们的学生,其应试能力很强,但实际的交际能力却很弱。国家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199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感到不满意,对口语能力更为不满。例如,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4%。这一评论虽已过去近十年,但情况并无根本改变,近年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成绩统计表明,获得A级考生的百分比极低,既使加上获得B级成绩(虽交际有些困难,但就熟悉的题材还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考生,其占总考生的百分比仍然较低。显而易见,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但直接因素应是教学目标与管理。一些院校畸形夸大等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一票否决”,只追求结果,而不顾及过程。要迅速改变只重结果、不顾过程的教学管理模式,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估的管理模式必须推而广之。目标控制及过程管理也应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了目标的制定、过程的评估以及结果的得出,就会极大地改善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付诸实践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在尊重外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过程控制可以设计成若干子系统。将量化指标细化到便于记录和评价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查自评。让他们对进度、评估情况及结果心中有数,并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改进。教学实践证明,与“真实语言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主评价学习也就意味着他们已自觉地意识到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教学模式及过程评估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能刺激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达到知与行统一的效果。我院还将“过程控制,重在建设”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于教学质量控制,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整体优化。我们建有网上师生对话、评教评学,使传统教学质量的“后端监控”成了“前端规范”和“过程建设”。这些在评建工作中完成的教改工作成了学院教学管理的特色“名片”。

大学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的实践证明了评估工作对教学管理的极强的导向作用和极大的推动作用,评估工作不仅在“硬件”上而且在“软件”上改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大学外语教学管理应摒弃“精英教育”的旧观念,确定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管理者应关注和支持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的成长,外语教学管理不应只重结果,不顾及过程。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能动的现代学习理念引入教学管理,加强形成性评估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创新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4]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外语组工作计划 篇4

在校党总支校长室的领导下, 以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加强管理,从严治教,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组内的各项教学工作。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组风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教研气氛, 团结互助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教研组凝聚力, 针对教研组成员年龄偏轻, 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 要求大家加大精力投入, 多钻研教材, 多互相探讨, 多互相听课, 不断完善每个人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每个教师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重申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落实请假制度,及时作好请假登记,上班时间不准打游戏、听音乐、看录像带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保持办公室清洁卫生,安排办公室值班教师,做到一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教研组长全面负责办公室的卫生,安全等工作。

2、配合教务处抓好教学质量,重视有效教学,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来抓,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过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继续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率。高一,高二年级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只有夯实基础,才会提高能力;只有狠抓基础,高三才能掌握主动。高三年级要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在第一轮复习中狠抓基础,加强练习,做到精讲精练,争取在市十校联考和市统考中取得好成绩。

配合教科处,重视搞好教研组一月一次的有主题的教研活动,如:有效导入,有效讲评等。

3、强化备课组职能,发挥备课组作用,制定备课组教学计划和活动计划。要求备课组每二周活动一次,讨论二周内的教学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所用的练习,使备课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备课组成员要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加强对高考的研究。

4、认真执行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改作,认真辅导,认真讲评),要求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备祥案,规范教案。

5、进一步完善评课制度, 做到每听一节课, 评一节课,使得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有收获。公开课安排: zz(第3周),zz(第5周),zz(第10周),zz(第12周),zz(第15周)。

6、重视对几位新教师的培养,平常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他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切实搞好师徒挂钩工作,师傅做到耐心指导,徒弟虚心请教学习,师徒相互学习,探讨、提高。希望通过新老挂钩的实行尽快使他们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今年我们要选拔2名年轻老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希望通过全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争取有好的收获。

7、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注意教学经验的积累, 鼓励老师多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水平,要求每位老师每学年能写出一篇教学心得或教研论文。

8、积极参加市、区英语教研活动,有可能的话,主动承担一些开课或讲座的任务,努力提高本学科在市、区的知名度同时为一些年轻老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外语系纪检部工作计划 篇5

1.招才纳贤,补充纪检部后备力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纪检部在新学期兼顾课堂考勤工作,因此为了有更充足的`力量来完成纪检部各项工作,纪检部将以公开招聘的的形式选拔一批学习优良、拥有较强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新生,以补充纪检部的力量。并在初期有意识的组织对新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转变角色,融入到纪检部团队之中。

2.严格规范,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纪检部全体成员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检查晚自习等日常行为规范工作,做好各种检查记录,对出现的违纪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席团及系院领导,树立起良好形象和学习风气。

3.增强内部沟通和了解,强化团队意识。

纪检部随着工作的的需要,人员相对较多,各司其职,为了使工作顺利有序,本年度则要求各工作人员加强内部交流和沟通,相互团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本年度将在每月结束之时,召开部门工作会议,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在每学期结束之前写一份工作心得,主要内容是对于纪检部工作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供后期借鉴和矫正。

外语工作计划 篇6

-----外语学院2013年共青团工作计划

2013年外语学院共青团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党、团先进性教育成果,整合我外语学院学科优势,拓展创新意识,坚持发展理念,发扬服务精神,开展一系列开拓创新,服务师生的特色活动。特对2013年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思想教育

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形成以理论为指导,精神为基础,能力为实践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精神取向,最终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的目标。

1.大力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英语党、团组织生活。3月底,团委将整理以往优秀英文团会资料,开展主题英文团会照片展,为如何正确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团会予以指导。将英文团会的特色风采形成模式,在外语学院全团推广。5月下旬,通过开展党章知识竞赛,以全员学子参与的竞赛形式,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政治觉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学生干部中的党员服务原则,积极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2.加强与兄弟学校(学院)交流、合作,大力联合其他学校学院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教育、学科竞赛活动,进一步打造“外语之声”文化品牌、开展主题语言类竞赛、文艺巡演、革命传统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与各校(各院)师生的友谊,整合各种资源,为

外语学院团员青年提供更宽广的实践平台和实践经历。

3.发挥志愿者精神,树立志愿者典型。本学期,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继续坚持每月敬老院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传播“感恩、敬老、爱老、护老”意识,在更广泛的范围宣传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开展以专业为依托的爱心英语家教活动,努力将活动进社区、进媒体。发现和树立一批志愿者典型。

二、学风建设

在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切实可行的促进学风建设的活动,引导广大同学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形成刻苦、勤奋、求实的学风。

1.利用团委各种宣传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本学期,以学科部为中心,积极开展如“化学实验进行时”等E+双专业活动,满足同学们对双专业的学习需求。此外,将联合团委其他部门严格执行外语学院课堂考勤工作,不定时抽查各班出勤率,并及时予以反馈。

2.利用外语学院专业优势,开展服务于全校同学的与英语相关的经验交流会,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例如,每周二晚七点,英语角工作中心将于文科楼313开展“Starry Night English”星夜英语角活动,搭建语言沟通交流平台,锻炼英语口语能力。此外,开展一系列大学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专四专八交流会、团组织生活交流会、赴美带薪实习交流会等。

3.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为省级比赛为龙头,在原有获得湖

北省挑战杯二等奖的基础上,整合各专业资源,形成新的团队参加全省、全国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大挑),打造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大赛经验丰富的师生队伍,进一步夯实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形成有队伍、有制度、有资源的课外科技活动新格局。

三、品牌文化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满足同学的精神文化要求,不断增强学院的凝聚力,提高全院师生的身体与文化素质。

1.创建省级、校级“外语之声”品牌活动,发挥文科院系同学们的文艺特长,积极组织开展院内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鉴于校级“外语之声”品牌效应,四月中旬,学院团委将陆续开展第六届“外语之声”中外文歌唱大赛、“外语之声”英文话剧表演大赛、“外语之声”英文电影配音大赛。

2.组织动员全院团员青年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体育部将扬长避短,集中训练我院具有体育特长的男女生,建立院级排球、足球、篮球队等,参加春季举行的“羽翼杯”羽毛球赛、校级“飞扬杯”软式排球赛、男子足球赛等体育活动。力争女子篮球队在学校比赛中保“三”争“二”。

四.学生生活方面

本学期团委将对学生住宿和学生饮食方面加强调研力度,与校领导接待日密切对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

1.加强宿舍卫生观念,提升宿舍文化品位,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以有利于同学们健康的生活和学习。坚持每月寝室卫生检查,对寝室的住宿和卫生进行综合考评。号召同学们在保证宿舍干净、整洁的前提下,改变单调的生活环境,于4月中旬,开展具有我院特色的双语寝室标语设计大赛,充分发展各宿舍的独特风采,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努力、互相帮助的文化氛围。此外,团委将组织各部门不定时进行大功率抽查,对违规用电行为进行坚决查处,保障同学们人身财产安全。

2.建立健全师生沟通反馈制度。通过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以及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一校领导接待日,总结提炼学生意见向校领导接待日和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出,成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沟通学生的有力平台。

3.举办符合不同年级需要的、贴近同学生活的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本院女生数量大,才艺多的优势,举办展现女生风采的活动,开展一系列有关于女生的讲座。另外,4月下旬,女生部将举行“外语之声”第三届我爱记单词班级对抗赛,针对外院特点,将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同时充分调动同学们记单词的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团委自身建设方面,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基本点,全面落实绩效考核与干部考核制度,我们将于4月底对第十届外语学院团委成员进行民主考核与总结,并结合调研部关于团委工作调查问卷,反馈一年中工作中不足和亮点,表彰先进,使团委常规工作

常态化、重点工作责任化、专项工作突出化,从而指导下一届团委以后更好的开展活动、更好的服务同学。

外语工作计划 篇7

自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国培计划以来, 全国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师,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学外语师资的发展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对中学外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四川省的初中英语教师为例, 从2010至2013年, 全省已有20多个市、州的500多名骨干教师参与了集中实施的国家级脱产置换培训, 并实现了绝大部分教师的远程国培研修。一定程度上讲, 国培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推动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从各高校国培计划实施的过程和实践反馈来看, 中学外语教师国培的课程设置科学, 覆盖面广, 针对性强;培训师资包括国内课程标准研究专家、教学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学专家;培训的时间固定、充足。同时, 很多高校反馈的信息也表明, 参培教师对国培的满意度较高, 这是国培计划有别于以往短期培训和传统的讲座式培训的重要体现。

尽管外语教师国培计划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其存在的实效问题仍是不容忽视的。实施者开设的能提升教师专业意识的课程还很有限, 或形式单一或效果欠佳。参培教师返回原单位后, 培训的效果维持水平不高, 甚至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从对部分教师 (62名) 进行的调查中发现, 52.6%的教师承认难以将国培学习的先进理念融入教学实践;83.9%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难以开展或不愿意实施。因此, 虽然国培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但在返岗的日常教学中, 实际效果却可能受到抑制。显然, 国培必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维度, 即隐性的文化因素对教师专业的影响。把握文化环境对教师的意识、观念的影响是当前国培项目实效得以保障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在培训中灌输这一理念, 更要确保教师返岗后能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力量。基于此, 本文拟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进行讨论, 并针对国培计划的实效问题, 对文化生态学价值取向的国培计划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以推动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内涵

文化生态学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研究与教育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根据文化生态学的观点, 人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 与物种群的生成体构成一个生物层的亚社会层, 而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存在着文化的因素, 即在生物层上存在着一个文化层。这两个层次之间交互作用、交互影响, 构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1]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影响人的一般生存和发展, 而且也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并成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文化生态学认为, 人是归化的动物, 其行为需要从文化的适应上进行解释。因此, 教师的专业行为也应当从文化生态的角度予以诠释。外语教师职业应当是具有生长性的, 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是教师不断建构并完善的, 因而专业化不仅包括不断发展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教学知识以及各种必须的教学技能, 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形成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以及探究外语教学的专业意识和精神。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指出, 正是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学习活动。对优秀外语教师的调研也表明, 教师所处的不同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认知模式和成长过程, 而且形成了他们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不同诠释。[2]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处理常常受到自身的价值观、外部环境的影响, 教师的决策和实践受到自身对职业的认同、学校文化、教研组文化的制约。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职业信念以及同事间的交互影响、学校文化氛围等因素构成了专业化的文化生态, 这一生态内容的优劣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成长和不同类型培训的效果。

现实中, 很多教师的专业生长停滞了或者缺乏目的性, 发展缓慢。这有专业培训的缺失、实践经验的不足, 或发展方式的不当,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专业精神和发展的意识缺失。由于未能对外语教师职业的发展形成恰当的理解, 缺乏合作参与和反思实践的意愿, 因而也就难有投入学习和参与培训的动机。事实上, 很多优秀外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主动追求进步的共同特点, 而这种追求发展的动力根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由教师群体共同建构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的直接影响。因此, 要巩固国培计划的实效, 就必须考虑教师文化生态的影响力, 并将培训体系纳入教师文化生态的整体框架内。

三、文化生态学取向的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理论架构

承认环境影响是认识中国教师认知与发展的前提, 而创建新型学校文化、改革教师培训已成为燃眉之急。[2]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个体融于群体文化生态的逐渐的成长过程, 教师的认知和专业成长也是教师个体不断地与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磨合的过程。文化生态建构的视域下, 组织培训的高校应当将文化生态的建构融入外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形式与内容中, 从而克服传统培训的工具理性主义的局限。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 脱离学生的发展, 脱离学校的教育实践而纯理想化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是毫无意义的[3], 文化生态取向的外语教师培训要求必须将教师的培训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中。比如, 将教师、同伴、教研组和学校的因素结合起来, 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促进教师职业情感和意识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和长效。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方式需要建立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真诚的同事关系以及互相信任和尊重的氛围, 这样才能使成员自由地表达观点, 从而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4]这意味着, 国培的理念、内容和实施方式都必须予以新的审视。

作为国家级的培训项目, 国培不仅要有高质量的集中学习, 明显的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 还要注意通过实践、交流、反思, 渗透积极的教育信念, 让参培教师有机会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形成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专业精神, 为学校外语教师整体文化生态的发展作出贡献。从国培计划的整体结构考虑, 实施单位应考虑构建基于“内生态 (教师个体) —中生态 (教研群体) —外生态 (学校环境) ”交互作用的整体培训规划和实施方式。将培训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纳入该框架, 这不仅能够从意识、信念、文化环境推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 也有利于缩短培训与后续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 实现培训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四、文化生态学取向的中学外语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策略

1.培训课程理念的提升:实现顶层设计的文化生态转向

课程的设置是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顶层设计的直接体现, 决定着国培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文化生态学视角下, 课程设置应当充分体现文化推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培训的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教师的文化生态要素, 例如, 必须考虑课程的覆盖范围, 参培学员的文化价值现状、预期的发展目标以及课程开展的形式等。高校应通过课程的具体模块、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的设定来推动教师的内外部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内部意识的驱动, 外部生态的引导, 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的强化, 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性生长。在顶层设计中, 除了知识、教学技能外, 课程设计应注意设置有利于教师意识、教师精神以及师德发展的课程。同时, 培训也必须保证课程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比如, 通过情感沟通、亲身体验、事例处理和讲座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再者, 还应通过常态管理、互动交流等隐性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积极的人生观和职业意识, 在教师群体中真实地构建文化生态, 从而推动教师理解外语教育职业的价值内涵, 在积极的环境中参与培训, 获得专业发展。

2.“一条龙”合作机制的形成:构建教师培训的外生态

国培计划涉及培训前的全面准备、严格的培训过程和培训后效的实现三个阶段, 三者密不可分。通过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积极合作, 形成“一条龙”的合作机制, 对于后续国培计划实效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生态是外语教师发展的外圈层次, 是一种规定性、激励性、制度性的文化, 与学校的管理文化密切相关。组织培训的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密切沟通, 推动学校文化生态中正能量的发展, 有利于国培获得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有效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在培训过程中, 实施者应当注意引领参培学员理解文化生态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在诊断不同学校的文化特点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为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针对性的意见, 为学校改进和建设和谐的文化生态提供智力支持。从近几年外语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存在的问题来看, 通过高校与中学教师及学校建立国培计划的后续支持对接关系, 有利于推动地方学校审视、反思和改进学校文化生态, 从而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与环境的保障。

3.教研文化氛围的形成:生成教师培训的中生态

与外语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相关的是教研组,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生态环境。形成学习外语、应用外语和研究外语教学的文化氛围是国培计划的重要内容。对于国培计划这一高级别的教师培训体系, 其优势绝不单单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培训上, 而且还包括了教师的语言知识、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动力的全面的体系。参培的教师可形成不同的“教研组”或协作群体, 在这一群体中尝试构建积极的教研文化, 有利于通过实践触及教师心理和教学、研究的行为。首先, 在稳定的集中培训中, 培训课程应采取互助、合作、参与等方式, 使学员感到团队合作以及追求进步的积极作用, 并力求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研究和生活方式的自然选择。其次, 由于文化的传统内在地弥漫于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之中, 渗透于人们的真理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一切判断之中[5], 有必要在集中的培训学习以外, 在学员群体中通过各种活动, 形成积极进取的发展意识, 以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提升教学为价值追求, 形成进步、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从现实来看, 由于传统的“中庸”文化的影响, 很多教师不愿意批评他人, 或将问题暴露于人, 这使教研活动浅尝辄止, 皆大欢喜。这印证了哈格里夫斯关于教师关系的“马赛克文化”理论, 即在貌似合作的现象背后, 教师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6]因而, 高校应当组织参培教师在群体中开展心灵沟通、教育叙事等活动, 通过倾诉心声、讲述故事和相互帮助等形式疏导间离的心理, 让学员感受真诚的理解、合作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参培教师以新的姿态融入专业培训, 也有利于他们返岗后以良好的心态将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创新实践, 并引领其他外语教师的发展。

4.教师职业意识的发展:形成教师培训的内生态

职业意识是专业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也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态核心。要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从教师自身来说, 认识外语教学的职业要求、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形成对外语教学的积极认识, 只有主动审视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的意识, 才能有稳定、长期的专业发展的追求。由于对职业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更愿意投入额外的精力和时间, 而投入的动机也会更强。[7]事实上, 教师的生命价值也体现在专业的不断发展之中, 只有通过专业的不断进步, 才能有效地获取对自身的肯定, 从而感到职业的幸福。要落实国培计划, 除了集中脱产的培训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形成实践国培的知识、技能, 反思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理念, 并愿意为之付出精力。因此, 一方面, 国培计划需要在课程的模块设置中关注外语教师的职业意识, 例如, 开设一定课时的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的课程, 并力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呈现、阅读研修、教育反思等方式推动教师感受专业追求的意义。这样才能有效形成教师的内生态, 使教师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培训。另一方面, 高校还应组织教师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外通过教育叙事、同伴交流、专家引领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自身在职业价值、专业发展方面的困惑;通过同伴间的交互影响、主题活动、优秀教师的视频和文本的观摩等方式, 帮助教师感受外语教育的意义, 重塑职业观和价值观, 强化参与国培的动机。从实效出发, 国培必须关注教师的内部意识, 使参培教师从外力驱动变为内力驱动, 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 从“借机旅游”转化为“培训第一”[8], 形成积极的发展意识、反思意识、团队意识和研究意识, 更好地参与培训, 从而实现自身稳定、长效的专业发展。

5.定制式的模块课程学习:在和谐的文化生态中实现培训的实效

在推动参培教师理解教师文化的重要性, 形成追求专业不断进步的文化生态中, 高校应当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当前该地区中学外语教学的现状, 为教师提供定制式的培训模块课程, 并将合作、共享、协同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传递给参培学员。通过设置如课堂教学设计、外语教学科研、命题与评价、新课程标准解读、外语学习心理等课程开阔学员教学视野, 提高理论水平, 通过跟班实践、影子培训等模块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在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下, 教学应努力帮助学员走出因受传统文化、人际差异的制约, 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 采用案例分析、观点辩论、合作会诊、小组讨论、项目设计、微型课、公开课、行动研究等方式实施教学, 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此外, 培训高校还可建立包括QQ群、教学论坛的支持性环境, 为参培教师之间以及培训专家与学员之间构筑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以及培训后效介入的平台。总之, 为了实现培训的实效, 培训的组织学校必须调研教师个体与学校文化生态的特点, 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同时, 由于教师文化生态的正面引导与吸附, 国培计划完成后, 返岗的教师也将能发挥“火种”的作用, 推动教研组、学校文化生态与专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而进一步巩固、辐射国培的效果。

作为国家级的培训体系, 国培计划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全面的升级, 更应是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洗礼。教师不仅应在高校的回炉学习中更新语言文化知识、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更应有机会从繁琐的日常教学事务中跳出来, 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理想和职业信念, 通过国培带回追求发展的专业精神, 以发展的意识为原动力, 实现长效、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国培计划不仅要贴近教学一线, 重视教学知识、技能的培训, 关注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 更要注意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本源和长效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取向, 外语教师的国培计划需要改革传统的培训理念和思路, 既注重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的质量, 更要注意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特点, 把培训纳入教师发展的文化生态的整体框架。作为培训者, 高校必须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培学校积极合作, 协调发挥教师的内外部专业动力, 这样才能将国培计划建设成为集“教”、“学”、“思”、“行”于一体的专业发展体系, 从而稳定、持续地推动中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Sutton M Q, E N Anderson.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Ecology[M].New York:Altamira Press, 2004.

[2]顾佩娅.解析优秀外语教师认知过程与专业成长[J].外语研究, 2008 (3) :109-45.

[3]郑百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肖正德.生态取向教师学习方式变革:时代境遇与实践路向[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11) :72-75.

[5]张良, 刘茜.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归位[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6) :63-65.

[6]韦敏.教师马赛克文化:概念、原因及其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3) :40-44.

[7]李彦.教师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的因素与机制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6) :57-60.

外语教学与外语文化 篇8

摘 要:要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做到融汇贯通,达到跨文化交流目的,了解熟悉其人文风情、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风土习俗等民族文化极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外语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探讨,强调文化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91-0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外语教学更倾向于实践交流,实用性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的。那么,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竟争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当下教学改革,越来越多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如何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成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文化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普遍意义上被看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而本文所指的文化主要是针对英语教学中的狭义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这一概念的阐释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语言作为社会交际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们通过它来传递信息及文化,那么学习语言和了解语言国家本身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伊?斯潘曾精辟地认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的确,语言与文化就像是一个点与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互惠互存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传播对象,而每一种语言双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精神财富。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社会制度、人文地理等与之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在语言中所承担起的重要作用,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与技巧,更多的是在了解该语言民族的文化及内涵。而在实际现实生活交流之中,很大程度上来说,文化差异成为了当前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如语法、结构、短语等,从而忽视了该语言国的交际知识和规则,过重地强调学习教材书知识,而没有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不具备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学习,造成很多语言学习者实际应该中能看不能说,能读不能听,更或者在陌生化的文化背景下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正常交流,这些问题的显现,很大程度上是在外语教学中对外语文化本身认识不足导致。而在当下的环境与教学目标之下,加强外语文化的学习是外语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如此才能够培养出较为出色的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学生。

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由于国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思维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性,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相应的差异或偶合现象。在外语教学中,作为学习者来说,去了解其对应的文化差异,掌握其语言的使用习惯,是有助于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相应的语言。并且,由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个体差异、实际运用等不同。那么,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和导入应该基于以上一些具体性情况,考虑更合适的原则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更深入的掌握语言。因此,笔者在此把它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则方式:

第一,合适性原则。合适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要相适应,它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适度。合适性原则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话题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应与日常所要涉及到的话题息息相关,话题的热性、话题性、外延性与相关文化话题匹配。这些教学原则都应是在基础阶段所掌握的,特别也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分配,往往在初入涉及相关文化话题时,应以吸引引起学生兴趣的课题设计,注意课时内容分配的合理性。学生信息认知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文化,自己去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不断的进行反馈验证,从而使得学生对此有着更深入的认知与印象。

第二,实用性原则。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仅需要合适性原则,也需要注意其实用性原则,必须要厘清的是,了解外国文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而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更方便合理地进行交际,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之下,就需要学生所学的文化内容能够与之日常密切相关,能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就需要文化教学应该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如果其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内容过于脱离实际,会造成教学相互脱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其文化教育应该要具有实用性原则。

第三,阶段性原则。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具有阶段性的,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因学生个体、知识面等不同的情况,在教与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的客观性规律,安排不同阶段性学习的知识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实际性掌握和运用。

第四,综合导入性原则。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综合体,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其特性,遵循文化内容综合导入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日常交际,文化要素、共性、特性、差异等融会贯通,使学生学习时能够对相关文化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文化现象认识到背后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相关文化。

外语教学与文化教育始终息息相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发现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熟悉相关文化知识,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交际能力的学生,文化导入教学应该注重其实用性、合适性、阶段性、综合性等原则。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7

上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一年级下一篇:个人作风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