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精选8篇)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篇1

1.《谁称错了》中西伯利亚的小熊请()到南海边买芒果干。

A 大雁

B燕子

C仙鹤

2.《谁称错了》中为什么小熊称的芒果干比猴子称的重些?

A 猴子多给了些

B小熊的秤有问题

C西伯利亚离地心近,引力大,所以重量大些。3.《太阳光接力棒》中太阳光接力棒指的是()。

A 镜子

B玻璃

C探照灯

4.《太阳光接力棒》中孩子们用太阳光接力棒()

A玩游戏

B为老奶奶带来温暖

C探究科学奥秘 5.《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小鹅卵石是()的孩子。

A 黄铜矿

B小山

C斑鸠

6.《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是小鹅卵石的朋友。

A 斑鸠

B核桃树

C小甲虫

7.《捉迷藏的城市》中这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在海面上?

A 这是海市蜃楼现象,是太阳光把远方的风景折射进天空造成的。B 是小猴子看错了。8.《捉迷藏的城市》中小猴子请()去寻找神秘城市。

A 大雁

小熊

袋鼠

B海鸥

海龟

鱼儿

C海豚

海鸥

鲸鱼 9.《雁南飞》中,大雁的好朋友是()?

A.小红

B.小军

C.莎莎

10.《雁南飞》中,莎莎收到()寄来的信,让她放心,大雁生活的很快活?

A.黄河

B.长江

C.南海

11.《谁是动物世界喷水冠军》中,()第一个出场的?

A.仙鹤

B.猴子

C.大象 12.《谁是动世界喷水冠军》中,()获得冠军?

A.鲸鱼

B.大象

C.仙鹤 13.《白云被子》中,()想给大地盖上被子,怕大地睡觉受凉?

A.小红

B.小毛毛

C.妈妈

14.《白云被子》中,小毛毛为大地找到被子吗()?

A.找到了

B.没有

15.《煮饭的小镜子》中,太阳的地毯在()使用?

A.白天

B.黑夜

16.《煮饭的小镜子》中,老科学家让太阳公公把()送给小多吉,让他来煮饭?

A.干牛粪

B.木柴

C.小镜子

17.《魔法山的秘密》中,我和()一起去寻找魔法山?

A 小白马

B 小黑马

C小红马 18.魔法山的秘密是()

A 铜矿

B 磁铁矿

C金矿

19.《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一文中的的小星星被人们打磨成了什么()

A 陨铁刀

B 剪刀

C弓箭

20.《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中的陨铁刀最后有没有重新回到天空()

A 有

B没有

21.《小玻璃瓶送信》中()捡到了豆豆的玻璃瓶?

A平平

B明明 22.《小玻璃瓶送信》中的小玻璃瓶被冲到荒凉的沙滩上,()推他回到了海里?

A 老乌龟

B小章鱼

23.《琥珀珠》中,沙滩上有()的贝壳,()的珊瑚枝,()的扇贝。

A 红色

B白色

C五彩斑斓

24.《琥珀珠》中,小蜜蜂为什么要来岛上采神奇的花蜜()

A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年轻

B为了救同伴的性命 25.《海老人》这个故事中神秘的雕刻家是()。

A老人

B.大海

26.《海老人》这个故事里海老人是()。

A石像

B.老爷爷

27.《泉水姑娘》里,没有哭泣的姑娘,原来是一股()。

A间歇泉

B.眼泪

28.《泉水姑娘》里()带着毛毛去岩洞。

A.小鸟

B.萤火虫

29.《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和灰海鸥都白白饿了一次肚皮,因为不知道(A日界线

B.请客时间

30.《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邀请灰海鸥()去它家参加宴会。

A.星期日

B.星期六

31.《小哈桑和黄风怪》里管理风力发电站的是()。

A.黄蜂怪

B.小哈桑哥俩

32.《小哈桑和黄风怪》里黄风怪被()绊了一个跟头。

A.石头

B.防风林 33.《黄风怪的“脚风琴”》中,发出神秘声音的人是()

A黄风怪

B小姑娘

C沙丘 34.《黄风怪的“脚风琴”》中,黄风怪弹的琴是()

A单弦琴

B三弦琴

C七弦琴

D沙丘琴

35.《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会说话的球是()

A皮球

B足球

C篮球

D干草团儿 36.《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植物的脚是()

A种子

B根

37.《英雄仙人掌》中,人们把仙人掌称为天然的()

A沙漠英雄

B沙漠水缸

38.《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靠什么储藏水分()

A防备敌害的武器

B又细又尖的针

C根

39.《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周身的尖针是由()变成的?

A叶子B防备敌害的武器

40.《两只鸟儿》中,这种会飞的鸟儿名字叫()

A 白尾地鸦

B 毛腿沙鸡

41.《两只鸟儿》中狐狸有没有吃到毛腿沙鸡?()

A 吃到了

B 没有

42.《这是谁的蛋》中,小哈桑和妹妹在城堡里挖出了?

()

A 蛋

B 宝剑

43.《这是谁的蛋》中,这些蛋最后孵化出了?()

A 蚁狮

B 鬣蜥。)44.《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第一个发现“大马蜂窝”的?

A 兔子

B 地老鼠 45.《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这个“大马蜂窝”其实是()

A 蜂窝化石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篇2

一、理解是应用的基础

知识应用的含义比较广泛。一般认为, 凡是依据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都可以叫做知识的应用。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要应用知识, 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理解掌握所要应用的知识, 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应用。卡尔梅科娃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 知识应用的效果与知识的理解水平及巩固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在科学课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课, 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活动课的主要特征就是“活动”, 它具有实践性, 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 科学实验活动课是科学课的一种形式, 它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 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例如:学生在学了《大气压力》一课后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我给学生又补上了一次实验活动课, 我布置每个学生回家带一个煮熟的鸡蛋, 把蛋壳剥掉, 再给学生准备一个集气瓶 (瓶口比鸡蛋稍小) 一团酒精棉和一盒火柴, 让学生运用大气有压力原理, 把鸡蛋完好无损地放进集气瓶内。

这次实验活动课使学生充分应用了已学的知识,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激发学生运用知识

在科学课教学中,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搞一些小制作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运用知识的集中体现。如:在给学生上了《光的反射》课后, 布置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原理, 每人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学了《电热》课后, 学生运用电热原理, 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电热切割器。

通过小制作活动, 学生不但对课上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且激发了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兴趣, 认为科学知识没白学, 有的同学还提出能不能利用以前学的知识自己制作其它好玩的东西。

四、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讲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教学时,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使学生在游戏中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磁铁游戏》-课时, 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应用磁铁的性质, 像巧取别针游戏。把曲别针放在酒瓶里, 谁能想办法不把瓶子倒过来, 把曲别针取出来, 由于学生了解了磁铁的性质, 因此, 他们各自拿起磁铁、认认真真地取。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充分应用了所学的知识。

五、在课堂教学中, 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 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 在上课前和学生玩坐在地上拉着滑的游戏, 由于大多数学生做过这种游戏, 当老师问做这种游戏在什么地方好做、什么地方难做时, 学生踊跃发言, 有的说在干泥地上难做, 有的说在凹凸不平的地方难做, 在家中的地板砖上易做。还有的同学说在撒有豆子的地上最好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解释自然现象, 启发学生应用知识

自然现象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启发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 不但能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 还有助于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我们平日所见到的闪电、雨、风、雪是如何产生的呢?同学们应用科学课中学到的知识在一起探讨, 就能找到答案。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物知识延伸 篇3

生物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学科学教师必需的生物学知识是以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兼有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生物前沿知识、生物学应用的初步知识。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学历在提升,但专业对口教师仍占少数,甚至还有不少小学科学教师以人文专业为背景;而兼职教师占多数,专职教师仍占少数,本文将阐述一些生物前沿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小学科学教师的生物学知识培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引发小学科学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生物学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1.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

营养素的功用就是保证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有谷物类、肉与禽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我们人体的营养就是从这些食物中获取,可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由碳、氢、氧、氮、硫等多种元素构成多种氨基酸,再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是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促进生长发育,参加机体物质代谢,形成抗体,增强免疫能力和供给热能。每克蛋白质可提供16.75焦耳的热能。

糖类是热能的主要来源,每1克碳水化合物可提供热能16.7千焦。其特点是: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大,提供能量快而及时,氧化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机体无害。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生理条件下脂类含能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左右。不管是直接来自饲料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甘油酯,都是动物维持和生产的重要能量来源。动物生产中常基于脂肪适口性好,含能高的特点,用补充脂肪的高能饲粮提高生产效率。

无机盐又称矿物质,是人体的组织成分。其中人体所需无机盐含量较多的称宏量元素,如钙、磷、钾、钠、镁、氯、硫等。仅含微量或极微量的元素称微量元素,如铁、碘、铜、锌、硒、钼等。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是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却是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有着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多种不同类型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溶解于水中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水溶性纤维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水约占人体重的50%—70%。水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营养素,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是各种物质的溶剂。水在体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输送氧气和各种物质,调节体温,滋润器官等重要作用。

2.微生物的发酵

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以下主要以酸奶的制作来阐述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2.1 酸奶的制作

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pH降低从而使牛奶形成凝胶状,乳酸菌还会促使部分老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和双乙酰等风味物质。这就是酸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适合广大乳糖不耐症者饮用的主要原因。

2.2 酸奶的制作过程

首先准备好牛奶、酸奶机 ,将塑料容器用开水消毒1分钟,把水倒干净,倒入牛奶 ,再倒入酸奶机 ,用筷子搅拌均匀后 ,将盖好的容器放入酸奶机中,盖好上盖。接通电源,约8小时即可,冬天再加2-3小时。这样,美味又营养的酸奶就做好了。

2.3 酸奶的好处

酸奶的发酵过程使奶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奶中脂肪含量一般是3%-5%。经发酵后,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2倍,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以一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 如VB1,VB6,VB12等。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而对于综合性特强的小学科学老师,应该具有长流水,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识,以便在教学中发挥自如,尽展自己的才华。

【作者单位:宝鸡教育学院陕西】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篇4

2. 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下面哪颗星? 北极星。

3. 一般企鹅以居住在何处而为人们所知? 南极。

4.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在以下哪个城市? 西双版纳。

5. 泥鳅离开水后也能生存,它离开水后是用什么呼吸的? 肠。

6. 假如你被一只蚊子叮了一口,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叮你的蚊子是? 雌蚊子。

7. 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什么原因? 阳光的折射。

8.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哪种糖类物质? 核糖。

9. 一只杜鹃鸟要下蛋了,此时它会怎么做? 将蛋下到其他鸟的鸟巢里。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篇5

如何写一部历史书?

按时间顺序 按人物分类 按国家分类

按时间顺序

按人物分类

按国家分类

分国家排列

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内容上以历史人物的智慧名言为主

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

——《周语·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

这三个美丽的女子都归你所有,你有什么样的德行来承受她们呢?天子尚且不能承受太多的美物,何况你这个小人物呢?作为一个小人物而去贪求太多美好的东西,最终必定是自取灭亡。

小鱼说

小故事

王恺、石崇比富的故事

王恺 石崇 用糖水洗锅 用蜡烛当柴烧

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 夹道五十里的彩锻屏障 两尺多高的珊瑚树 几十株珊瑚树

小故事 傅咸

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对国家的危害比天灾还要大;现在这样比阔气,不但没被处罚,还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会在全国上下形成奢侈无度的风气,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不利于国力的增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言。

名言故事 周厉王 道路以目 国人暴动

小鱼说

当政者应当认真地听取、接受民众的意见。大禹治水的故事

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

——《周语上•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

民众所关心的是祭祀、战争之类的大事,先王懂得这样的大事必须靠民众才能办到,因此清除心中的邪念来团结民众。

治理国家一定要团结人心。

名言故事

商汤灭夏的故事 葛伯杀掉祭品 夏桀压榨勒索 商汤进攻夏朝

小鱼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志成城

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小鱼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6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

2.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用。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2.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布。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3.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高低、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

2.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来。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2.加热蒸发实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3.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下次使用打不开灯帽。

《资料库》

海水里蕴藏着丰富的盐。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适合人类使用。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2.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2.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周围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 产生了信号,大脑 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身体的结构》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和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在小肠里被 吸收。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篇7

一、故事入题

科学知识的学习实质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利用科学故事能够构建学习情境, 架设起连接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意识, 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讲“磁铁”时就可利用中国古代的“宫门捉刺客”的故事巧设问题情境。

师:秦始皇阴险狡诈, 杀人无数, 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担心有刺客来刺杀他, 所以他让人修了一个宫殿, 并做了特殊的宫门, 每当刺客来行刺的时候, 一到宫门, 兵器就会自动被宫门缴获, 这就是“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宫门可以捉住刺客?

生:我猜, 宫门内肯定装着什么机关?

师:到底装着什么机关, 你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吗?

……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磁铁的性质”。

二、故事激趣

科学小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铺陈渲染, 既寓意深刻, 又幽默轻松, 能使学生精神焕发, 求知欲冲动, 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 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 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 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 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 讲述爱因斯坦的逸事:美国的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 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 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 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 像我一样漂亮。”同学们不禁想:如果他们真结婚了, 她的梦想能成真吗?再如讲“浮力”时, 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这样做可以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 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 兴趣盎然, 并且课后印象深刻。

三、故事启智

科学小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他们改进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 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 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 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 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时, 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 一下子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这是一个用巧办法解决问题的实例, 它告诉学生, 遇到问题不要墨守成规, 不能拘执于传统的方法, 要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伦琴之所以发现X射线, 是他抓住偶然机遇并追根问底的结果;哈雷之所以能预测彗星归来, 是他在占有丰富事实基础上善于分析归纳的结果;牛顿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是他善于继承并加以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提出狭义相对论, 是他不受传统理论束缚勇于创新的结果……这些故事以及教师的分析引导, 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是很有帮助的。

四、故事励志

在科学发展中, 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 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如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 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一个小裂缝而机毁人亡。用这些故事教育学生, 科学道路不是坦途, 要坚持真理, 相信事实, 不盲从于答案, 不屈服于权威。从小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还有, 华罗庚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 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 法布尔如痴如迷地观察昆虫, 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 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 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等等。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时间, 振奋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 如指南车的传说, 蔡伦造纸的故事, 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 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等,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激起他们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决心和抱负。

五、故事育情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授课内容, 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家的轶事、考古发现、动植物趣谈等, 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 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 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调动学生情感, 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时, 笔者首先讲了白鳍豚———“奇奇”的故事。二十年前, 奇奇是一头受伤的小白鳍豚, 被人救起后, 寄养在武汉“白鳍豚康复中心”, 奇奇成年后, 工作人员想给它找个伴侣, 结果寻了近二十年, 也没有找到。几年前奇奇孤独地死去了。现在没有人在白鳍豚的栖息地再看见它们已有三年多了。如果有五年再看不见它们的踪迹的话, 按国际惯例就可以宣布这一物种灭绝。让我们好好看看白鳍豚的照片吧,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活着的白鳍豚了。有的同学眼睛湿润了。这一情景的设置唤起同学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保护我们的家园”时, 笔者给学生讲述发生在2002年的一个故事:科学考察队的专家在丛林深处救起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金丝猴, 这只金丝猴太小了, 只有用人奶才能救活它。许多年轻的母亲每天轮流给小金丝猴提供新鲜的乳汁。年轻妈妈们的爱心感动了整个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拯救小金丝猴的行动之中。也许, 给小金丝猴喂奶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这份爱心却难能可贵, 值得大加褒扬, 因为对整个大自然界的爱也就是对人类自己的爱!

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篇8

【摘 要】目前,衢州、金华、丽水地区小学数学教材选用北师大版,浙江省全省小学科学教材选用教科版。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点上,两学科有较多的相近点,但在教材安排、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两学科的知识点出现了教学时间衔接不合理、教学目标要求不清晰、学科教师相互不沟通等问题,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低效、学生学习低效现象。本文对小学数学、小学科学教材的相近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 相近知识点 问题 建议

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抽象思维等能力。在知识点分布上,两学科也有较多的相近点。但在教材安排上,我们发现两学科的知识点出现了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目标要求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两个学科的教师相互不沟通、不交流等现象。由此导致两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了解不充分,对学科教学目标理解不清晰,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合理,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低效、学生学习低效现象。因此,有效合理地整合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的知识点,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特指衢州、金华、丽水地区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科版两个版本教材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梳理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 两个教材中相近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

1. 同一知识点概念掌握要求不一致

相近知识点,在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表述、书写规范上不同,学生概念建立不清晰,存有干扰。

如科学四上教材中出现了柱状统计图概念(图表概念并无说明,而且要求学生会画柱状统计图);而类似的统计图表数学要在五下快期末时才出现,并且准确规范的命名为条形统计图。

2. 相近知识点学科目标要求不一致

(1)学科目标完全不同

如数学四上教材中有“温度”一课,科学三下教材中也有“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两节课都要围绕“温度”及“温度计”展开教学,但两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2)学科目标比较一致

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和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中,都围绕“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展开教学,虽然知识点分布在两学科的不同年段,但两学科教学目标相近。

(3)学科目标是延续的

如数学四下图形的分类,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科学六上的“做框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知识点教学时间安排上不协调

比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与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在好几个点上教学目标是比较一致的,但是科学要在五年级来讲数学二年级大部分已经感知的内容与现象,实在是浪费时间。

比如数学五下的条形统计图与科学四上的柱状统计图。

比如数学五上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及体积、容积单位,而科学却在三上就直接运用了体积、容积概念和体积与容积单位(学生难道真可以“无学自通”)。

(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科间相近知识点掌握严重欠缺

文章写作初期,我们曾对小学数学、科学教师作了一个关于学科相近知识点关注调查,情况如下表:

可见,两学科教师对相近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低得惊人。两学科教师平时教学基本不沟通、不交流,基本不关注相近知识点在其他学科的要求。

2. 有效利用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教学经验及策略不多

不少教师有课程整合意识,也能关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但对于如何把握相近知识点在两学科中的要求、如何合理调整两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教学进度、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开创性主题式的教学等方面缺少方法与手段。在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国内整个教育界缺乏有效的课程整合教学策略、建议可供教师借鉴与参考。

3. 反复新授“旧知”,学习重复

在对衢州市实验学校、大成小学、航埠镇中心小学三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两个学科相近知识点也有所了解(尤其是在中高年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基础往往被两个学科的教师所忽略,普遍存在教师反复新授“旧知”,学生反复新学“旧知”的现象。

二、 教材知识点的梳理

我们以一至六年级北师大版新版(第四版)数学教材为主线,结合三至六年级教科版科学教材(科学教材三年级开始使用),进行两个学科教材相近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并以知识点为主轴,结合学科、册次、教学目标,形成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知识点汇总(见表1)。

三、实际教学中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清晰

数学学科体现数学思维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学科注重实验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强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两个学科的相近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比如“温度”一课的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主要是借助“温度”这一载体来初步理解相反意义的量(零上记为“+”,零下记为“-”)及负数的意义;从生活实际感知正数比负数大等(温度高热、温度低冷;横放的温度计就相当于一根数轴等),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教师如果以存银行为+200元,从银行拿出为-200元,来教学正数比负数大,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大小可能有困难)。数学课中“温度”的教学其实认识的重点不在温度,而是在于为下一节课认识“负数”及后续学习作铺垫。而科学课中“温度”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温度的作用、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这类工具来进行测量,所以数学课无须将温度计的构造、功能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因此两课的教学目标根本不同。

又比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和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都围绕“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来展开教学。因此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对于利用生活实践(自然界现象等)估计1分钟长短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则基本是一致的。

(二) 教学进度调整要合理科学

在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倡导“学科多视角,教材巧运用”。对两科教材知识点衔接明显不合理的内容应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形成一定序列,实现学科有效整合,以达成 “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点教学调整建议图表略)。

(三)学科资源有效连接

数学和科学同属于理科,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有人说,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少不了数学的性质定理以及运算。可见数学和科学的联系之紧密。通过与两科任课教师的交流,他们也认为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可以感受到科学课与数学课的相通。两者不仅能够相互渗透,而且能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有效整合两学科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简约化,知识概念的清晰化。

1. 有效整合相关知识

如小学科学中也有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研究,通过学习指南针认识了八个方向,而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小学科学中还有很多的图表,如表格、韦恩图、各类统计图等,用在观察、实验后对现象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小学数学教材也非常重视图表的认识。可见,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这些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造就学生一门通而门门通的技能。

2. 避免同知识点重复学习

不少知识点或概念在数学、科学中均有出现,由于教学时间前后不一,学生普遍在课堂上重复学习。学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进行恰当运用,避免学生对同一知识点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种是数学在前、科学在后的情况,如数学中“一分钟有多长”在二下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度。而小学科学五上和五下教材中也要求对于“一分钟”“时间”的感受,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小学科学教师应发挥学生对“一分钟”的前概念,可以简化作为课前导读即可,不需占用课堂时间。

另一种是科学在前、数学在后的情况,如“体积、容积”在三上科学中,进行“比较水的多少”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比较方法有多种,在探究中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物体体积——量筒,同时认识“毫升”表示体积多少。在小学数学五上中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对“体积和容积”的认知,简化学生的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数学运用。

3. 排除混淆性知识负迁移

同一知识点在两个学科中的表述不一致,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如图表名称。科学在四上前半学期学了柱状统计图,而学生要在五下后半学期才学习条形统计图,很多学生就会将数学中的条形统计图表述为柱状统计图。由于科学教学在前,导致大量学生在数学教学“条形统计图”时,以“柱状统计图”表述更多,“条状”“柱状”混淆不清,概念纠正比较困难,负迁移影响教学效率。在组织两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涉及“相关概念和单位表述”等问题,因此,统一科学地表述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4.构建主题式拓展课程

针对小学数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尽相同,在相近知识点教学设计中,可融合两学科更多的学科课程特点,借助相近的思维,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构建主题式拓展课程(见表2)。

上一篇: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种类下一篇:执行董事在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