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假期应做好升入高中准备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生假期应做好升入高中准备(精选2篇)

初中生假期应做好升入高中准备 篇1

近日,石家庄各中小学即将进入暑假。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假期结束后他们就要迎来人生最关键的高中时期。

高一是高中的第一个阶段,高一学生无论在兴趣、爱好还是价值观和思维认知上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暑假期间,初三毕业生如何做好迈进高一的第一步,怎么做好心理上的提前过渡?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的岳儒芳老师,用她的经验为学生导航。劳逸结合放松同时不要忘记预习

很多初三学子在中考结束后,就完全放松下来,整个暑假都在休息和玩耍。对此,第十九中学岳儒芳老师建议:“暑假期间应该做到劳逸结合,不应该彻底的贪图玩耍,将学习置之不理。”

“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继续和深入,这一阶段无论是在教材、学习对象还是在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都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巨大变化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岳老师说:“初中毕业生在进入高一之前应提前对高中教材有一个大概的预习和了解,在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这样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在升入高一后,由于知识跨度大和开课进度快所导致的‘跟不上课‘的问题出现。”

岳老师提醒道:“提前预习高中课本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温习和巩固,因为高中知识也是建立在初中知识之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放下课本时间太长而遗忘掉重要知识点。”

高中知识量增大提前了解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差异

初三毕业生应该提前了解初中和高中的具体差异,为进入高中做好充足准备.据了解,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知识量增大,高中三年开设的十几门学科虽和初中差不多,但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量比初中要增加若干,如数学要学习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难度加大,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些跨度,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学习进度快,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能力要求高,如对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概念、法则的本质,形成某种理念、方法,才能把知识学到手。

制定计划学会经营规划自己的生活

“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因高中学习特点的不同和文理分科等问题的出现,会意识到人生是需要经营和规划的。”岳老师说:“初三学生不妨在假期就做好高中的规划,学会经营自己的高中生活。”

岳老师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各自的优势,确定起点,并建立自己的高中规划,找到奋斗对象。家长或老师应指导他们尽快树立自己的目标: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短期目标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特别要教会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并且利用每一次机会,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培养,让他们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精神支撑点和动力来源,这样才可以保证学习上的坚持不懈。”

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很大一部分决定在高中阶段,如何进入和度过高中是一个值得每个家庭思考的问题。家长应该尽力做好学生初高中衔接与过渡工作,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初中生假期应做好升入高中准备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引导;高中数学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師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样的,我们的学习在不同的阶段也是不一样的,中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转折点。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做好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翻译及赏析下一篇:泰国的禁忌与习俗